国外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经验借鉴

合集下载

《农村信用社信贷操作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农村信用社信贷操作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农村信用社信贷操作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关于信贷操作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外部的一些约束以及内部的管理问题,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所以要对信贷操作问题要充分进行准备,使风险达到最低程度。

近年来,关于如何管理以及提高操作风险在经济领域有着很大进步。

国外和国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国外研究现状西方的商业银行发展现有三百多年,对风险管理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了。

如果发现风险过高,则须慎重考虑是否发放该笔贷款。

除此之外还生成了一系列信用分析模型:资产组合管理模型、CART结构分析模型、ZETA分析模型、Altman的Z计分模型、KMV模型。

巴尔肯霍尔等学者(2009)认为如果要发放贷款给借款者需要必要的抵押品来进行担保。

但是有些贷款人是缺少有效的抵押品的,这时可以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评级,这种方法是可以替代抵押品的。

Addrea Cremoninoyan研究了操作风险的计算方法,入手点是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出发的,计算操作风险的方法是在研究各类损失数据之后的。

Chapelle认为在样本的检验中那些过大的阈值数据,要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将极值理论作为指导,使观测数据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Desmoulins是运用了定量模型,是针对损失的数据通过统计与概率提出了新技术,可以对操作风险进行准确的度量。

Anthony Peccia指出了运用模型课进行管理操作风险,这样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利用模型来分析自身承受的风险情况。

Ariane在研究操作风险时,建立了风险框架,分析了风险的管理流程、战略、环境等,因此认为必须做好绩效管理、激励的方式以及运用先进的技术来进行开展,这样才可以使风险管理流程达到最优化。

Roberu在研究之后提出了数理经济的表达式,由于操作风险的类型是不同的,可以度量操作风险和分配资本金提供重要依据的,操作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必须细化风险。

(二)国内研究现状张运鹏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制度性分析,结合了媒体中报道的一些数据建立了操作损失数据样本,而且还和国外对操作风险的数据收集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来发现我过在操作风险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1. 引言1.1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背景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是一部旨在保护消费者信用信息和促进信用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立法。

该法案于1970年通过,并于1971年生效,是美国消费者信用保护的重要法律基础。

该法案的制定背景主要是为了解决信用报告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和不透明现象。

在此之前,信用报告的编制和使用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往往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

《公平信用报告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信用报告机构的行为,保护个人隐私权,确保信息准确性和公正性,从而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信用体系。

这部法律规定了信用报告机构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它们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确保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法律也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如获得免费信用报告、纠正错误信息等。

通过这些规定,法律实现了对信用报告制度的有效监管,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了信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出台对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其他国家的信用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借鉴。

1.2 我国信用建设的现状及挑战我国的信用建设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我国信用体系不够完善,覆盖面较窄,和谐发展。

信用记录不够全面和准确,导致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足。

信用体系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导致监管不到位和效果不佳。

信用服务和产品的多样性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的信用环境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信用破产、失信行为等,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信用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不够,导致信用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所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信用建设的进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2. 正文2.1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主要内容1. 个人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法律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存储和管理方式,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

2. 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信用机构确保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消费者有权要求修正错误信息。

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及借鉴

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及借鉴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12期NO.12,2009266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及借鉴□喻启红王玲师军(南开大学天津南开区300071)摘要: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各国都普遍重视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建立了与其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本文主要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实质性的意见。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纯市场化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模式社会信用体系是指一国综合运用法律制度和信用管理技术进行社会信用管理,以提高社会信用主体的信用意识、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为宗旨的管理体系。

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促进我国开展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信用立法步伐,加大社会信用执法力度和规范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

一、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另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的模式。

1、美国的信用管理:纯市场化模式(一)信息公开的法制保障机制从上世界60年代起,美国通过颁布实施《信息自由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数项法律,确定了信息公开制度,在保证与信用信息有关的信息披露公开透明的同时,重点在法律上界定好三个关系:第一,划清信息公开和保护国家机密的关系;第二,划清信息公开和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关系;第三,划清信息公开和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权的关系。

使征信企业在法律框架下,合法地获得大量信用信息。

尤其是《信息自由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其核心思想是:所有政府信息都要公开,不公开及保密是例外;政府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所有人获得信息的权利是平等的;政府对拒绝提供的信息负有举证责任,必须提供拒绝的理由;政府机关拒绝提供信息时,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请求司法救济。

国内外社会信用制度研究述评.

国内外社会信用制度研究述评.

一、国外社会信用研究述评以下从信用制度的理论基础、西方信用制度的研究、发达国家信用制度建设和主要模式以及次贷危机和信用制度等四方面对国外社会信用研究进行述评。

1.信用制度的理论基础。

信用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和新制度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的两大主题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随时可能发生,解决的办法是建立激励机制和信号传递机制。

在信用关系中,信用交易主体双方之间的信息一般是非对称的,同样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信用制度的建立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建立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博弈论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决策,以及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

信用制度的建立是将信用交易从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的过程.从而使信用主体主动选择守信行为。

克瑞普斯(Kreps,1986)认为,在重复博弈模型中.人们追求长期利益会导致相互之间的信任。

信用是在重复博弈中,当事人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也是当事人产生合作行为减少机会主义的前提。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制度能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率。

信用制度本身是一种制度.信用制度的建立就是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使守信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的经济行为。

以上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为信用制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2.信用制度的研究。

尽管西方各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但关于信用制度的专门的理论研究较少.对信用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用的功能、银行信用风险量度与管理等。

在信用功能的研究方面,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理论,即信用媒介论、信用创造论、信用调节论。

信用媒介论认为信用不创造资本,只转移资本,银行通过信用方式以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起着媒介的作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等。

信用创造论认为,信用创造资本,信用就是货币。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以新加坡大华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以新加坡大华银行为例

在 《 亚洲周 刊} 0 2年 国际华商 50强评 家信贷 等级 而制定 的国家限额系统 ,对单 ig对 公 司类 贷 款 客 户 进 行 评 级 ; 银 行 、 20 0 n) 对
比 中具最 大华 商 企 业 第 五位 、银 行及 金 融

国家 ( 区) 地 的贷 款 加 以监 控 和 管 理 , 避 主权 国家等贷款客户则采用外部评级公 司
加 坡 大 华 银 行 ( nt O esa B n U i d vres ak e
记录等 。
( ) 贷 客 户 评 级 。 大 华银 行采 用本 五 信
( ) 二 国家( 区) 地 风险的管理 。大华银
G op 是 全 世 界 最 大 的 华 商 银 行 , 银 行 行 主要根 据外 部评级 机构 的评级和内部国 行设计 的客 户信用评 分系统 ( r i So- ru ) 该 C e t cr d
本栏编辑 黄瑞峰
借 鉴 参 考
商业银 行 信贷 风 险管理 的国 际经验 及 启示
以新 加坡 大 华银行 为 例
口 张 景
信贷业务 的具体类型 , 一般 善 的风险 管理体 系是 国外 商业 银行 客 户 的 最 高 借 款 限 额 ( 超 过 银 行 股 份 总 内的职务级别 ; 不 业务经营成功运作 的重 要方面 , 国外 额的 2 %) 5 、单一信贷业务 的最长期 限 、 来说公司贷款 、个 人贷款的授权权限各不 准 多数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好 , 贷款呆账少 , 予接受 的担保 品类 别及担保 品集 中程度 、 相 同:被授权人员的信贷工作经验及丁作 不 良率低 , 收账款 的账龄很短 。在 亚洲 , 可予接受的最高担保 比率 。 应 新
理 理 念 ,考察 国 外 优 秀 商 业 银 行 在 信 贷 风 对 性 的 经 营 策 略 。 小 类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信用风险成为了银行业务中的关键问题。

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金融机构不同程度面临信用风险的压力。

如何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降低信用风险的影响,已成为银行及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当前信用风险管控的现状、形势分析,探讨如何应对当前信用风险风险,有效推进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

一、当前信用风险管控的现状1、风险类型单一化当前,一些非金融机构模式的借贷平台而言,其贷款业务基本以贴现贷、抵押贷款、消费贷、其次是小额信用贷款、以及企业贷款等几种类型,导致其信用风险类型单一化,可能带来巨大风险。

2、信用风险管理困难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涉及面广、复杂度高,一些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素质开展信用风险管理,往往容易出现信用风险管理难度大、措施不当等问题。

3、外部环境不可控尽管一些机构及企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但由于当前国内外形势不稳定,贸易、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各种风险至今无法确定短期内会如何发展。

4、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在同一行业的机构内部,其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一些企业或机构虽然实行了现代化信用管理,但也有部分企业或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多漏洞。

二、应对当前信用风险风险的思考1、规范金融市场,防范风险规范金融市场,对于减少信用风险有重要意义。

尽管市场规范化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与成本,但是它不仅可以遏制市场违规行为,减少信用风险,而且对于市场的稳定化、可持续性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2、整合金融资源,推进创新整合金融资源,是当前进一步推进信用风险管理和创新的必要条件,特别是要注重与各行业合作,会议制定积极解决信用市场、信贷营销、信用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善于信息化,不断推进创新的方法技术,着力解决和突破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的难点问题。

3、完善现代化金融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现代化金融管理体系,提升机构自身信用水平,也是降低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

普惠金融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

普惠金融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

普惠金融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普惠金融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绪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普惠金融成为国际间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通过金融手段,解决贫困人口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而小额信贷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国外普惠金融的研究现状,以小额信贷为切入点,探索国外研究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启示。

第一章国外普惠金融的研究现状1.1 普惠金融的概念与发展普惠金融最早起源于印度的“格拉米纳银行”模式,后来逐渐得到国际间的认可和推广。

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国际组织开始关注贫困人口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并探索适合他们的金融工具和服务。

1.2 国外普惠金融研究的重点领域国外普惠金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1)普惠金融对贫困人口的影响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普惠金融对贫困人口的积极影响。

例如,普惠金融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减少贫困率、改善生活质量等。

(2)小额信贷的设计与管理小额信贷的设计和管理对于提高普惠金融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国外研究主要关注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风险控制、利率定价、还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3)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国外学者也关注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环境、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社会文化背景等。

这些因素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章国外普惠金融研究的特点与经验2.1 泛发展中国家的案例研究国外普惠金融研究主要以泛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国家的普惠金融机构、政策和实践进行了深入调研。

案例研究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2 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国外普惠金融研究往往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验证普惠金融对贫困人口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而定性研究则可以从贫困人口的角度,深入了解普惠金融的设计和管理问题,以及贫困人口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谈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及防范

谈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及防范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进一步加快发展,外贸客户信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欠缺造成的债务拖欠等问题已成为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

本文首先对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特征进行结构分析,然后剖析其成因,进而从新的视角为我国外贸企业防范客户信用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应收账款“外包”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外经贸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之相伴随的却是,中国出口企业日益陷入海外应收账款“黑洞”。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累计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4年总出口额的五分之一,而且这种海外呆坏账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

外贸企业的很多利润被坏账所吞噬,许多外贸企业不堪重负,甚至破产倒闭,有的即使能够维持经营,在经营中也常常进退维谷,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另一种极端情况就是部分外贸企业由于惧怕坏账风险采取非常谨慎的信用政策,甚至宣称对非信用证业务一律不做,结果限制了业务的发展。

在与各国经贸往来中我国外贸企业并未充分重视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在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上的欠缺造成的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问题已成为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

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特征下面笔者结合美国邓白氏公司中国代表对我国外贸企业大量逾期应收账款问题的调查报告数据,对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特征进行结构分析,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现状。

从来源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来源以海外华人公司为主。

从我国国际贸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性质看,我国的外贸信用风险主要是由海外华人客户带来的。

笔者认为这些为数不多的海外华人,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华人以及少数原籍中国大陆后来移居海外的华人具有与中国同族同种和语言相通的优势,他们对中国的国内经济环境比较熟悉,了解到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各方面的管理仍不完善,存在着各种法律、管理漏洞,外贸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薄弱。

国内外商业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状况及思考

国内外商业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状况及思考

-譬翟竺堡!竺里竺竺三竺竺竺竺竺竺竺-鬈蓄霍蓄叠置翟雷圈国内外商业银行业信用风硷管理状次及思考一、引言.在《新巴塞尔协议》中,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被定义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

其中,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其业务中所面临的最主要和最复杂的风险。

它被定义为债务人或金融工具的发行者不能根据信贷协定的约定条款支付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人违约或其信用质量发生变化而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那么世界上先进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状况是怎样的9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如何以及有什么宝贵的建议?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二、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上世纪80年代初,《巴塞尔协议》的诞生的直接原因就是银行业普遍受到债务危机影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90年代初,尽管金融服务领域有了一系歹9的创新,但是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亏损乃至破产的主要原因,因此最近几年一些国外大银行为了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开始关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的问题,试图建立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与模型。

例如,K^n,模型,J.P.M or gal l的cr edi t M et ri cs,cr edi t S ui sse Fi n柚ci a l Product s(CsFP)的C re di t R i sk+币口cred“P or t f ol i ovi ew信用风险管理系统。

2006年底即将实施于部分成员国的《新巴塞尔协议》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了信用风险的管理,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三、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状况1.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国外的大型的商业银行(例如,汇丰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是基于业务分类和地域分布而实行的条块结合的矩阵式管理。

董事会下设集团管理委员会,审核委员会,口刘欣冉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

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发展目标和审批管理层制定年度实施计划,以及一些重大事项的审批,包括内部监控程序,高层人员的任命,加之超限额的收购及出售。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研究文献,探讨不同研究视角和方法对于风险控制的贡献。

一、风险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保持金融稳定的基本要求。

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可以降低风险暴露,减少潜在损失。

风险控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二、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国内外研究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探讨信用风险的管理。

一些研究关注信用评级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例如通过借鉴特定行业的信用评级标准来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

另一些研究则从银行内部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加强对借款人的审查和监控。

三、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股票、债券和外汇等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国内外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例如,一些研究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市场波动的风险信号。

另一些研究则着眼于风险分散的方法,例如通过投资组合的多样化来降低风险暴露。

四、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人为错误、管理失控、信息系统故障等。

国内外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方法。

例如,一些研究强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加强对员工行为和操作流程的监督。

另一些研究则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种特殊风险,指在特定时期,银行无法满足债务偿还和经营活动所需现金流的情况。

国内外研究提出了一些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

例如,一些研究关注监管要求和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通过合理配置储备资金、制定灵活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来降低流动性风险。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是保持金融稳定的基本要求。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实施风险分类管理
根据客户信用状况和业务风险程度,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
创新信用风险缓释手段
通过引入担保、质押、保险等信用风险缓释手段,降低潜 在的信用风险损失。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信用风险缓释手 段,提高全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04
思考与建议
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强化风险意识
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某大型银行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的典型案例
该银行通过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全面调查和分析,建立了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并采取了 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如限制贷款额度、加强贷后管理等,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率,提
升了资产质量。
国外某知名银行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的典型案例
该银行通过引入先进的信用评估技术和模型,实现了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 控制。同时,该银行还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金融机 构和从业人员对信用风险的重视程度 ,增强风险意识。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信 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能力,确 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信用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 共享,提高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 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明确各部门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全行信用风险管理的
有效实施。
03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客户准入、授信审批、放款
审核、风险分类、风险报告等,确保全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
化。
强化信用风险评估和监测
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商业银行的风险规模和非利息收入以美国为例

商业银行的风险规模和非利息收入以美国为例

商业银行的风险规模和非利息收入以美国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商业银行的风险规模以及非利息收入,并以美国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风险管理和收入结构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非利息收入在商业银行总收入中的比重也逐渐上升。

本文首先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规模进行概述,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主要风险类型,并分析这些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接着,将重点关注非利息收入,探讨其定义、分类以及在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例,详细分析商业银行风险规模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金融市场,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收入结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规模和非利息收入,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还将探讨商业银行风险规模与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还将就如何优化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业务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也希望能够为金融监管机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美国商业银行风险规模的现状与特点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金融中心,其商业银行体系的风险规模及特点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规模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风险规模持续扩大: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低利率环境以及金融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规模不断扩大。

这主要体现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个方面。

其中,信用风险尤为突出,由于贷款违约率上升,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敞口持续增大。

关于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及其借鉴

关于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及其借鉴

关于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及其借鉴论文摘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国际实施全面风险,全面的风险管理需要正视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借鉴国外银行成熟的做法。

在考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国外主导型和出资者主导型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熟做法,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论文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不良资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和隐蔽,风险管理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而且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迫切需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而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为我国银行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足以借鉴的经验。

一、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现状迫切需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

在现代市场条件下,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风险种类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越来越隐蔽而复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国际银行业提出了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

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量,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如此高额的不良贷款早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

但是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可发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薄弱是因,资产质量差是果。

风险管理薄弱是中国商业银行的病根,资产质量不高只是病症。

要扫除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未来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就应从根本上解决风险管理不善的问题。

这种状况迫切要求我国银行业正视自己的现状,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借鉴国外银行成熟的做法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国外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的成熟做法及比较分析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较早,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银行风险经理队伍,他们在运作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地管理了本国的银行风险,而且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研究现状综述一、本文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经济格局中,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作为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创新、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尤其是在国外,由于金融体系、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为了深入理解国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本文将对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本文首先将概述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整体情况,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融资模式、金融政策和市场环境等。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国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如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金融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将探讨国外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创新实践和政策措施,如发展普惠金融、建立信用体系、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等。

本文还将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总结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研究的现状,指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概述在国外,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简称SMEs)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其规模较小、抵押物不足、信用记录有限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导致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受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体系结构、法律法规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通常较为成熟,拥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例如,在美国和欧洲,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等多种方式获得资金。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启示与借鉴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启示与借鉴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启示与借鉴【摘要】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上的做法,为国内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对于商业银行今后努力的方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型、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建立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及完善信贷业务流程,实现风险动态管理。

【关键词】风险管理计量稽核1.独立审批人制度的建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商业银行开始高度重视银行的风险管理。

各类商业银行都设立三类风险管理部门,分别派遣高级管理人员负责。

风险管理委员会会有很好的独立性,直接对银行的董事会负责。

此外,他们三者相互合作,共同监控,为银行提供了稳健的、有效的风险监管体制。

目前国内银行正着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实行授信集中审批,风险分类集中审核,建立了专业独立审批人制度,加强授信发放审核和贷后管理工作,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和处置力度。

2.信贷业务风险日常管理的主要经验信贷风险管理关键是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人员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就可以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

2.1强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日常管理在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方面,新加坡的商业银行基本上形成共识,并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程序,银行对于每一笔贷款的发放,都遵循三个步骤,即“了解相应政策——分析财务报表——贷款分类管理”。

2.2重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消化和处理在对问题贷款的处理上,新加坡实行贷款分类管理程序,具体操作中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控制企业的资金往来,将给于企业的贷款存放在特殊账户,由银行统一支配,综合管理,并且建立抵押品账户,及时观察抵押品的贬值与跌价。

其次,信贷业务人员根据引发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并通知主管负责人风险的现实状况,以及可能解决的措施。

再次,凡是欠息在六个月以上,贷款逾期在三个月以上,如果抵押品的价值已经不足以覆盖本息,则应立即停止借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

国外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国外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国外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国外开展业务。

国外客户作为公司的重要资金来源,其信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制度,以及如何有效减少和控制这种风险。

二、国外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1. 确立信用政策首先,公司需要明确确定国外客户信用政策,包括信用评估标准、信用额度的设定、逾期还款的处理流程等。

这些政策应当与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制度相衔接,确保对国外客户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

2. 信用评估流程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流程,包括对国外客户财务状况、信用记录、行业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此外,还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信用评估,以获取更加客观的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信用额度的设定和业务合作的意愿。

3. 信用额度管理在确定国外客户的信用额度时,公司需要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评级、财务状况、交易历史等因素。

同时,公司应当定期对客户的信用额度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与客户风险水平相匹配。

4. 监控和预警机制公司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监控客户交易情况、财务状况等信息,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旦发现客户出现逾期还款等情况,公司应当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应对。

5. 逾期账款处理当国外客户出现逾期还款情况时,公司需要根据事先制定的逾期账款处理流程,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6. 委外催收在客户逾期情况严重且无法通过沟通解决时,公司可以考虑将逾期账款委托给专业的催收机构进行处理。

委外催收能够提高逾期账款追讨的效率,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

7. 损失准备金设置为了应对信用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公司需要根据业务规模和风险状况设立一定的损失准备金。

这些准备金可以用于弥补因客户违约等原因导致的损失,提高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

8. 合规管理在开展国外客户业务时,公司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和风险情况,确保业务的合规性。

此外,公司还需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规避可能存在的合规风险。

国外银行卡管理制度最新

国外银行卡管理制度最新

国外银行卡管理制度最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际金融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银行卡管理制度成为了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不同国家的银行卡管理制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定,但它们都旨在保障银行卡的安全、便利和合规使用。

本文将针对国外银行卡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其体系构建、监管机构、法律法规、风险管理、技术标准等方面,以期为国内金融监管机构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国外银行卡管理制度的体系构建国外银行卡管理制度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监管机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风险管理等。

1.监管机构不同国家的银行卡管理机构设置有所不同。

例如美国的监管机构主要包括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美国国家银行监督管理局(Office of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等。

这些机构分工明确,既有共同的监管职责,又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

2.法律法规国外的银行卡管理制度一般都是在立法的基础上进行规范。

以美国为例,美国《银行卡行业法案》(Bank Card Industry Act)就是该国银行卡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它规定了银行卡的发行、交易、清算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保障了银行卡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国外银行卡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行业组织或协会制定和执行的,旨在统一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例如,国际银行卡行业协会(International Card Industry Association)就是一个主要的银行卡行业组织,它定期发布各种行业标准和指导意见,引导和规范行业的发展。

4.技术规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银行卡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国外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经验借鉴2.1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经验总结2.1.1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科学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和经营管理的最核心的制度保障。

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十分注重信用风险管理的集中化,其中德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在一定时期内做得最好,在内部建立了独立、垂直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如下图所示。

德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委员独立于风险管理委员会之外,直接听命于董事会,独立负责信用风险监控制度、信用风险转移及分散策略等的制定和管理。

风险管理委员则负责操作性风险、利率风险等的管理工作。

在下一个层级设置证券交易部、信贷部、基金管理部、国际业务部等职能部门,以保证商业银行资金安全和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由此看出,集中化的管理模式比较于非集中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做到更有针对性管控银行信用风险,因此被广泛采用。

2.1.2科学的授信业务授权机制西方银行业普遍采用个人负责制的风险管理审批模式,分权管理的趋势日益增强。

不同专业级别的人员具有不同的审批权限,专业级别与行政级别相互独立,审批权限的设置和管理由风险管理部门进行。

这一审批程序和授权机制保证了活跃的国际性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高效运作和内部的相互制约。

以德意志银行为例,德意志银行的10位高级审批人员分布于纽约、伦敦和香港三地,这些人员有三个主要特点:1不需要管理职员;2做出重大决定;3负责资产组合和授信政策分析、回顾。

任何一笔授信业务(20亿欧元以下)有两名审批人员双签即获通过。

这10名高级审批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转授权,但所有的转授权也都要实行个人负责制。

在确定授权和转授权时,都要综合考虑业务品种、个人经验、知识结构、业绩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从总体来看,推行个人负责制利大于弊,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充分利用专业人员的工作经验,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可以明确责任,避免出现共同审批无人负责的情况。

2.1.3科学的二维风险评级体系虽然活跃的国际性商业银行采用的风险评级体系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采用的都是科学的二维评级系统。

这些国际性大型商业银行不但进行客户评级,而且进行债项评级,商业银行对于每个客户的风险级别的认定都是基于这两项评级的综合结果。

对债项特征进行单独评级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存在着诸如抵押、优先贷款等需要对特定贷款的偿还能力和意愿进行评价的情况下,应选择贷款本身作为评级的对象,这样才能更准确的度量商业银行的风险敞口。

以法国兴业银行为例,法国兴业银行评级尺度的基准为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其公式为:预期损失=违约概率*违约损失同时,对违约事件、时间段、损失计算方法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其评级参照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的分类,将贷款分为21级如下表所示。

在计算评级时,法国兴业银行的做法是:A利用软件和内外部数据得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B就单一的业务或品种得出平均损失率;C用这两个数值计算出预期损失;D参照评级表得出贷款的评级。

该商业银行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各种类型的借款人上,如公司客户、银行及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国家(主权)、项目等。

2.1.4量化和模型化的信用风险管控方式无论是商业银行的投资者、管理高层,还是监管当局,都希望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因信用风险产生的损失进行准确评估,因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商业银行十分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量化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信用风险管理数理模型的研究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在实证的基础上建立了很多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是JP 摩根银行于 1997年推出的信用度量制模型,即 Credit Metrics 模型,是一个基于 VaR (Value at Risk)方法的模型,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从资产组合而不是从单一资产角度看待信用风险,且使用了转移矩阵反映公司信用等级的变动;二是 KMV公司基于期权理论的KMV 模型,该模型用授信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波动状况来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它采用结构方法,使用期权定价公式来求公司资产价值及其波动;第三是 CSFP 的 Credit Risk+方法,该方法使用保险精算的计算框架来推导投资组合的损失,它只对违约风险进行建模,而不考虑信用等级的变化。

这些模型在商业银行的运用引起了监管当局的重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开始研究这些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在金融监管,尤其是在信用风险资本监管方面运用的可能性。

有学者认为,这些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正在对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一个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正在形成。

总之,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可以综合已有的一切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把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输出作为量化管理的输入,而其结果直观,可比性较强,它代表了未来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2.1.5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国际大银行包括在华外资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己形成一套包含以下各子系统的完善体系。

(1)信用风险甄别系统,用于分析信用风险来源及成因,区分信用风险类型及危害性程度。

(2)信用风险预警系统,主要进行发送信用风险警报,传递信用风险信息并建立信用风险资料库。

(3)信用风险决策系统,确立信用风险管理原则,制定信用风险指标及避险策略等职能。

(4)信用风险避险系统,具体实施信用风险规避行为,对信用风险进行再分配或转移。

(5)全程监控系统,对信用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理及控制,并作出风险管理评估报告。

健全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是外资银行经营运作的坚实基础,也是银行安全性原则的重要体现。

相反,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缺失却是目前中资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部分功能子系统缺损或失效,信用风险管理各职能部门或成员之间机构重叠、责任不明确,没有实现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对银行重大业务的全局性控制等等。

2.1.6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是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

花旗、大通、美洲、汇丰等银行都拥有各自的全球信息系统,其数据均能做到每日更新,实时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而且具有很强的统计及查询功能,能为行业、区域、产品、信贷组合等日常检查及信用风险评级工作提供全面支持,为其高水平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信息系统有信用风险管理信息报告与披露系统(GLEAM)、信贷业务流程系统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CARM)和全球客户资讯系统(GCDU)。

以欧洲最主要银行集团之一的德累斯顿银行为例,在当下信用风险在公众方面和私人部门方面均体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外加《巴塞尔协议III》的颁布实施的背景下以及德国金融的领导层面要求风险报告更加及时有效,为顺应社会发展变化把控好银行风险,就要求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用以加快风险分析的效率并提高风险分析的可靠性。

目前该行已经采纳并运用来自于IBM公司的数据库并联合国际上先进的商务智能技术,对于识别和分析风险诱因,及时发现和预测风险隐患等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保证了该行风险管理与时俱进并有效的展开。

2.1.7高效的监管机制(1)监督机制。

经过多年的完善,西方许多国家政府都已建立积极有效的监管机制。

举例如,由于美国金融业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的高度混业经营,监管机构的职能相互交叉,其中美联储可以对所有存款货币机构进行监管(国家银行和州立银行等),负责对银行业监管的其他三个机构: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州政府管理机构,它们各自负责一种或几种业务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在监管经验上有如下几点值得借鉴:其一,部分银行监管机构的职能有所重叠。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监管权力的过度集中和垄断,虽然会一定程度降低监管效率,但总的来说能够强化监管的力度。

其二,银行监管机构法律法规体系完备,并不断调整完善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与银行业的新的要求。

其三,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监管相结合,是监管制度创新亮点。

(2)外部的社会监管。

在西方,商业银行的监督机制除了货币管理当局外,还充分调动了行业自律组织及社会审计力量。

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具有相当程度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旨在为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资产选择的金融信息和财务信息。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西方商业银行的监督机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让社会来监督。

(3)监管的国际合作。

西方发达国家注重加强监管的国际合作,每年都有一系列会议讨论国际银行业经营的矛盾和问题,并加以协调解决,共同制定一些适于各方的准则以便遵照执行。

(4)信用风险的扩散。

为了防止单个银行的信用风险演变成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信用风险,西方发达国家还建立有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对面临危机银行的救助制度,如暂时停业整顿、鼓励其它银行对有问题银行的兼并等措施。

2.1.8丰富的信用衍生品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金融产品创新日益丰富,以信用衍生产品为代表的新一代信用风险对冲管理手段开始走到信用风险管理发展的最前沿,如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使商业银行也有了转移和分散信用风险的新工具,并推动整个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向前发展。

2.2国外先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带来的启示结合我国宏观的经济环境与信用风险特点,本文得出几点启示:第一、强化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

一般而言,银行只有建立自上而下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有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的参与才能够保证实现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

国际商业银行内部呈现的是相互独立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并且其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全部呈现立体化。

监事会和董事监督管理经营者则是通过具体部门引导并要求经营者谨慎经营、关注信用风险变化,进而实现有效的信用风险管控。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完全有条件设置类似德国商业银行的垂直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不同业务部门独立核算,利于有针对性的实施和执行管理政策。

第二、把握风险管理量化的先进趋势。

量化和模型化是国际上信用风险管控的趋势,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环境和信用风险管理特征,提高模型的效率和适用性。

第三、重视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是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有力保障,主要体现在信用风险的数据计算、数据更新、数据分析等方面。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设计准确高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第四、加强外部监管,提高风险监管水平。

有效的监管是指在监管中发挥风险预警功能,即在事发前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

为加强外部监管,银监会应改变以前的监管策略,不应该单单注重对商业银行的事后监管,同时更应该对风险的事前预警重视起来,要求银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促进其发挥自身的约束功能,从而实现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事前防范和事后控制的双重保险。

另外,为使外部监管充分发挥其职能,银监会还应该要求银行增大信息披露力度并要求高管在风险管理中承担主要责任。

第五、制定清晰的信用风险管理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