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准备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学生猜想]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
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分析对比,发现规律]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5 。
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并与化合反应相对比。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用过氧化铁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3.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烧杯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过氧化铁等。
3. 实验记录表。
4. 录音机、教学PPT等多媒体工具。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氧气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 实验:根据实验器材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物品,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让学生汇总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制取氧气的方法。
4. 巩固:运用PPT、课堂讲解等形式对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复习,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点。
5. 拓展:让学生自由发挥,探讨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拓展他们的化学思维。
六、教学反馈: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让他们进行交流,互相学习。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化学领域勇于创新。
七、作业布置:
1. 回家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化学知识,扩大学习范围,做好预习工作。
化学初中氧气制备教案
化学初中氧气制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1. 氧气的制备方法。
2.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理解氧气在实验中的生成过程。
2.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燃烧器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氧化铁、酸等。
3. 教学PPT或实验演示视频。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理论讲解: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包括过氧化氢分解、氧化铁燃烧等过程。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氧气制备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氧气的生成和收集。
4. 学生探究:让学生自行进行氧气制备实验操作,指导他们观察实验过程和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教学延伸:1. 深化理解:引导学生探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拓展他们的化学知识。
2. 拓展实验:让学生设计新的氧气制备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反馈: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氧气制备实验结果讨论和分享,促进他们之间的学习互动和交流。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2. 实验结果:评估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 知识应用:评估学生对氧气制备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
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相信所有老师都知道说课稿对于课堂教学的巨大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制取氧气教学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2、讲练结合四、教学用具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棉花。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制取氧气_教学设计_第二课时
提出问题
实验室中还有其他方法制取氧气吗?
查阅资料
过氧化氢溶液用途
明确反应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
可否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为什么?
分析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归纳总结
确定实验装置
演示实验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总结实验步骤
查→装→收
总结注意事项
对比分析
比较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与过氧化氢制氧气的不同之处
归纳总结一般思路
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
2
学以致用 1
分析装置→寻找错误→观看实验→明确步骤
学以致用2
利用提供的仪器药品设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
学以致用2
根据药品确定原理→根据装置选择的依据确定改进装置
→观看实验明确步骤
作业见附件练习题。
化学氧气的制取初中教案
化学氧气的制取初中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制取方法;
2. 实验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1. 实验环境的控制;
2.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具准备:
1. 锌粉;
2. 烧杯;
3. 砂纸;
4. 醋酸;
5. 试管;
6. 水;
7. 火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入氧气的制取方法。
2. 提出问题:如何制取氧气?
二、实验操作(20分钟)
1. 将锌粉用砂纸打磨,放入试管中;
2. 加入少量醋酸,放在烧杯中;
3. 用火柴点燃试管口,观察反应过程。
三、实验结果(10分钟)
1. 观察试管内的变化,记录气泡产生情况;
2. 将试管倒置在水中,检验气体的性质。
四、思考拓展(10分钟)
1. 思考氧气的制取方法有哪些?
2. 如果想大规模制取氧气,应该如何操作?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1. 回答课堂提出的思考问题;
2. 搜集有关氧气的知识。
教学反思:
1. 实验操作环节需要严格控制火源,确保实验安全;
2.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
化学初中氧气的制取教案
教案:氧气的制取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学会使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能够独立完成氧气的制取实验。
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氧气的制取实验的操作技巧。
2.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有什么成分?2. 学生回答:氧气。
3. 教师总结:氧气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对于我们的生命至关重要。
二、学习氧气的性质(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支持燃烧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
三、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法、高锰酸钾法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制取氧气。
四、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0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如准备实验、操作实验、收集氧气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熟悉制取氧气的步骤。
3. 教师强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等。
五、学生独立完成氧气的制取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经验。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氧气的用途和应用,如氧气疗法、氧气的工业用途等。
2. 学生可以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比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室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仪器药品:高锰酸钾、大试管、酒精灯、棉花、橡皮塞(连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小烧杯、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再现【提问】【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课件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3)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在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6)把导管拿出水面(7)熄灭酒精灯【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陈述】(口答上述问题,略)【讲述】你们想试试如何制取氧气吗?下面我们将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棉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热再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化学初中制备氧气教案
化学初中制备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进行实验,制备氧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步骤。
2. 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燃烧瓶、反应瓶、石蜡、导管、试管等。
2.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食盐等。
3. 教师制备氧气演示实验。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起学生兴趣。
2. 示范制备氧气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燃烧瓶添满过氧化氢,并加入一小块石蜡。
步骤二:将反应瓶内装有过量的食盐水。
步骤三:将燃烧瓶倒立到反应瓶中并扎好导管。
步骤四:加热燃烧瓶,观察气泡从反应瓶中涌出,收集氧气。
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燃烧瓶加热时要小心,避免燃烧事故发生。
2. 操作过程中避免呼吸到产生的有毒气体,保持通风良好。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实验完成后收集的氧气会使火柴快速燃烧,证明氧气的存在。
2. 结合实验结果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讨论。
六、课堂讨论
1. 请学生回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相关问题。
2. 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作业,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阅读相关知识,预习下节课内容。
八、教学反思
1. 结合本次教学实际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审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到的仪器和装置。
2.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制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能完成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了解其燃烧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药品和仪器的选择领会实验装置选择的方法。
2.通过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初步学会设计和进行实验。
3.通过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的实验练习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实验及现象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课程设计本节课是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实验之一,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会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两次探究活动,一次是利用选择好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另一次是将木炭、铁丝这些不同种类的物质分别在收集的氧气中燃烧,观察现象。
学生毕竟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综合的实验操作,为了操作的安全性,也为了避免学生走弯路,活动前老师组织学生分析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充分的准备下学生的体验活动顺利开展了。
最后,在学生的体验活动之后都要进行总结反思,交流自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也警醒其他同学,而老师在学生的阐述之后,也适时进行总结提升。
三、学情分析化学是初三刚开的一门课,化学实验对初三的学生来说又极具吸引力,学生对本节的实验兴趣很高,求知欲非常的强烈,但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节探究实验课,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加上农村学生的知识面窄,动手能力不强,就要求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做好引导,来完成本节的教学。
四、重点难点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
难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
初中化学制作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制作氧气教案
教学内容:制作氧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通过加热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的方法。
3. 能够实验操作,安全地制取氧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注意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起学生对制取氧气的兴趣。
二、实验操作
1. 准备实验器材:试管、漏斗、活性炭、过氧化氢溶液。
2. 将活性炭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将活性炭与过氧化氢充分混合。
3. 用火柴点燃试管口处,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4. 观察试管内液体的变化,排放出的气体即为氧气。
三、实验总结
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制取氧气的方法。
四、实验小结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掌握了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同时,学生也了解了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措施,提高了安全意识。
五、作业
布置作业:写一份关于氧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等内容。
【教师注意】
1. 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2. 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保持实验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化学实验教案二:制备氧气
制备氧气是化学教育中非常基础的实验内容。
在化学实验教案二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制备氧气的简单方法,并通过此实验教学,让学生们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将掌握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方法,并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器材:
过氧化氢3%(H2O2)、酒精灯、烧杯、试管、盆、滴管。
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3%(H2O2),置于烧杯中。
2、点燃酒精灯,并将试管倾斜,将试管口放向烧杯中的过氧化氢中心。
3、缓缓将试管致过氧化氢,用滴管滴入几滴洗涤剂。
4、观察烧杯中的反应情况,会发现氧气慢慢地从试管口逸出。
5、当烧杯中的氧气足够多时,将试管口从反应液中取出,并用试管盖盖好。
实验注意事项:
1、由于实验过程中需要点燃酒精灯,请学生们切记注意安全。
2、制备过程中,试管需要缓缓致过氧化氢,以避免反应过程中氧气逸出。
3、若实验失败,要马上停止继续实验,避免造成伤害。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可以制备出氧气,并且了解到氧气的一些性质和应用。
氧气在自然界中所占比例较大,占空气的21%,在人类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氧气可以用于医学界中的氧疗,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同时,氧气也可以应用于航天、制氮、钢铁生产等领域。
结语:
制备氧气是一项基础的实验内容,但其实验过程并不简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确保实验效果,并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的知识和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活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学习充满好奇。但由于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实验观察、问题分析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5.知识拓展,提升素养:结合教材内容,拓展相关知识,如氧气的应用、环保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6.安全教育,强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7.总结反思,巩固提高: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氧气在潜水、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氧气的重要性,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室制氧方法实验。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培养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4.现象观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理解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实验室制取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如铁丝燃烧、木炭燃烧等,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5.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最新)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过程,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气的性质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用品: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燃烧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三、预习感知1、要获得氧气,你知道有什么方法?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两种方法)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根据和来选择。
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给试管加热时,有哪些不正确的操作会使试管炸裂?6、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你能用什么方法将氧气装在集气瓶中?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不含氮气?8、如何检验气体?四、教学过程(一)氧气的获得1、阅读课本P36三、氧气的获得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2个问题:(1)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2)工业上获得氧气的原理依据方法步骤2、预习课本P36活动与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个问题:方法:药品: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仪器:步骤:收集方法及原因:验满方法:检验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事项:①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③收集时,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宜立即收集④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预习课本P34,用收集到的氧气分别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填写实验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反应表达式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木炭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实验现象?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要在末端系一根火柴?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在集气瓶低部铺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④有哪些可能会使铁丝不能燃烧?五、轻松课堂1、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A、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B、观察气体的颜色C、闻气体的气味D、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A、防止水倒吸入试管B、防止产生氧气太快无法收集C、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带入集气瓶D、防止试管破裂3、、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有下面几项操作: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可以收集;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把导管移出水面;④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先均匀加热,然后再固定在盛药品的部分加热。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j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等实验室仪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如何掌握好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
(2)如何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高锰酸钾、稀硫酸、棉花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解氧气的发现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如何制取氧气?2. 探究与实验:(1)引导学生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2)讲解实验步骤、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3. 讲解与演示:(1)讲解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
4. 练习与巩固:(1)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检验自己的操作技能。
(2)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份关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020_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题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②.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①.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②.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严谨的实验操作意识以及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导入播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微课视频;出示问题: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需要的仪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般步骤?观看微课根据微课中所给信息,选取合适的仪器。
根据微课中所给信息,回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般步骤。
通过微课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探索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化学课堂的有机结合。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查、装、定、点、收、移、熄”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教师直观演示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学生时刻关注学生实验中人身安全。
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个性问题。
教师利用Flash动画演示试管口放和不放棉花对于实验的影响;(提示学生观察导管和水槽中水。
)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室演示试管口略向上和向下倾斜;(提示学生观察试管。
)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室演示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和后撤酒精灯对于实验的影响;(提示学生观察水槽中导管。
)学生动手实验;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小组谈论原因及解决方案;学生观看教师演示结合自己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的总结和理解实验中注意的事项和原因学生分组实验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应对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室和Flash动画给学生演示错误的实验操作可能发生的“后果”,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原因;学生分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教案实验目的: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了解氧气的一些性质及应用。
实验器材:1.细口玻璃漏斗2.玻璃烧杯3.水槽4.电热板或酒精灯5.木条6.大玻璃瓶7.水银实验原理:将过量的高锰酸钾与硫酸反应,生成氧气,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3H2SO4→K2SO4+2MnSO4+3H2O+5[O]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加入细口玻璃漏斗中,并将漏斗的颈部插入水槽中。
2.将玻璃烧杯中加入足够的浓硫酸,然后将漏斗颈浸入硫酸中。
3.用木条托住漏斗使其水平倾斜,确保漏斗颈口没有与水接触。
4.使用电热板或酒精灯加热漏斗底部的玻璃烧杯,观察反应过程。
5.观察气体的产生情况,用火柴点燃气体进行确认。
(注:操作时请小心使用火柴或火焰,避免引发危险)6.将灭火用的棉花球浸入水银中,迅速地将棉花球插入瓶口,使水银隔离于容器外,以保持氧气的纯度。
7.观察氧气的性质:颜色、气味等。
8.将氧气用火柴点燃,观察氧气的燃烧性质,并对氧气的燃烧现象进行描述。
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操作平稳,避免产生火花或火焰接触到实验药品,以免发生意外。
2.操作时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确保安全。
3.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废弃品和药品残余物。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加热高锰酸钾与硫酸混合物时,会产生棕色气体,并 Begingroup,观察到火柴在氧气中燃烧更加旺盛。
实验讨论:1.高锰酸钾被加热分解,产生的氧气使火柴燃烧更加旺盛,证明氧气对燃烧有利。
2.由于氧气的密度较大,因此可以用水银将氧气隔离,保持氧气的纯度。
3.高锰酸钾与硫酸的反应能量比较大,加热时应小心操作,避免意外发生。
实验扩展:1.可以将氧气用于观察各种燃烧现象,如石蜡燃烧、火焰颜色等。
2.可以探究氧气对燃烧速度的影响,如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燃烧蜡烛的时间对比等。
实验评价:。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利用化学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原理。
2. 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试管夹、橡皮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2. 实验原料: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等。
3.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氧气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学习(10分钟)1. 介绍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讲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过氧化氢滴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用试管盖住烧杯口。
2. 用试管夹夹住烧杯,将试管倒置至水槽中,观察气体收集情况。
四、实验讨论(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氧气气体的性质和特点,讨论制取氧气的原理,并解释实验现象。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实验过程和原理,强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氧气知识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小结,并写出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利用化学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增强学生对氧气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案教案标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方法;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操作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和材料:锰矿石(或氢氧化钠)、试管、试管架、橡皮塞、导管、水槽、水、火柴等;2. 课件或展示板: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方法的相关知识点;3. 安全措施: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防护措施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氧气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或展示板,简要介绍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实验的目的。
3. 实验操作(30分钟)步骤:a. 将锰矿石(或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并用橡皮塞将试管封闭。
b. 将试管倒置放入试管架中,将试管底部浸入水槽中。
c. 用导管将试管中的气体导出,并用火柴点燃气体。
d. 观察试管内的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实验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引导学生总结制取氧气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5. 实验应用(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6. 实验总结(5分钟)对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索学习。
教学延伸:1. 拓展实验:可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比如制取其他气体或探究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科学写作能力。
3.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或改进现有实验方案。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
2. 实验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作者:黎小菊(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广西崇左大新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五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329 发表日期: 2010-12-12 13:56:07
实验室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及分解反应。
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提高对实验的分析、思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通过催化剂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2。
分解反应。
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木炭、铁丝、火柴、试管、酒精灯、集气瓶、铁架台、水槽、带塞导气管、坩埚钳。
【课时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初中化学教材《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
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
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
[生答]
1.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3.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
●反应原理
●仪器装置
●验满方法
●收集方法
[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交流]
●电解水
●从空气中分离氧气
●光合作用
……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根据老师提供的探究报告,请同学们来探究一下:
[试验探究一]: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条件的探究
[老师提问]上述三种方案中,你认为哪一种最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通过探究试验可知: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氧气产生;当加入几块沸石(或芹菜)时,有少量气泡产生,火星更加明亮,说明产生的氧气少;当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很快复燃,说明这时产生的氧气多,适于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小结]二氧化锰在这里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凡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投影]形形色色的催化剂
在化工生产、科学试验和生命活动中,催化剂可谓无处不在。
汽车尾气里含有有害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利用铂等金属作催化剂可以迅速将二者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氮气。
酶是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生物体的化学反应几乎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酿造业、制药业等都要用酶作催化剂。
[师生共同分析]简单回忆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方法,得出氧气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如何收集一瓶自己呼出的气体。
[试验探究二]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的探究
老师提供大试管、锥形瓶、烧杯、带导气管的单孔塞、带长径漏斗的双孔塞、集气瓶、水槽、长玻璃导管等仪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讨论并尝试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作品展示]
学生甲:我们小组用的是大试管、带导气管的单孔塞、集气瓶、水槽等组装的。
●学生乙:我们小组用的是锥形瓶、带导气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等组装的。
●学生丙:我们小组用的是锥形瓶、带长径漏斗的双孔塞、集气瓶、长玻璃导管等组装
的。
……
[学生交流分析]有的装置比较简单,便于操作;有的适于制取大量的氧气;有的既适于制取大量的氧气,又便于及时添加药品……各有优缺点。
[梳理归纳]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
组装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
三、制取氧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制取氧气,体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根据自己探究出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条件以及自己认为组装的最好的仪器装置,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
[体验交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有气泡冒出时,是否能立即收集?
[方法拓展]用高锰酸钾(KMnO4)和氯酸钾(KClO3)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多媒体情景]播放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录像,让学生体会可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拓展学生的视野。
[交流应用]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区分水和过氧化氢这两种无色液体吗?
四、课外活动设计:
1.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氧立得”是一种轻便、快捷的制氧装置,请同学们课下找找它的说明书或通过上网查询,来了解它的原理。
你能否从中受到启发,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制氧装置?
五、教后反思:
该课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参与活动非常踊跃。
通过探究试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效果明显。
分别从仪器装置的探究、反应条件的探究、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等三个方面学习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本节课活动较多,应注意节奏的控制。
(说明:本节课是2004年山东省化学优质课的参评课,并获得一等奖。
她是我校全体化学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