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知名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计划的经验借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知名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经验借鉴
丁锋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开发区传统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产业战略、功能定位已不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求,同时开发区之间以及开发区与其他园区之间同质化竞争的态势也日益凸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
排头兵作用,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系统的发展经验,供安徽省开发区参考。

一、知名开发区建设转型与创新发展实践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新加坡政府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以此带动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并最终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一是科学地园区规划与前瞻性地产业规划相结合。

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裕廊工业园确定为全面发展的综合
型工业园,对其进行合理而妥善的规划。

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靠近市区的东北部规划为电子等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沿海的西南部规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规划
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沿裕廊河两岸则规划为住宅区和各种综合设施。

另外,为了促进产业的发展,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通过对世界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认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时代。

为此成立了生物医药园,并且从世界各地网罗生命科技人才,同时政府拨出50亿新元投入生命科学的研究。

截至目前,生命科学产业已在新加坡取得极大的发展。

二是基于园区发展基础与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60年代针对劳动力技能低下、失业率高的现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注重于创造就业机会和发展出口型行业;70年代,抓住电子产业快速增长的机遇,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同时发展本地配套企业以吸引国外跨国公司到当地投资;80年代,以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吸引高附加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入驻园区。

经过40多年的转型升级,裕廊工业园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以及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工业园区之一。

三是政府在园区土地利用方面发挥重要的管理作用。

裕廊工业园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其高效集约的用地机制。

裕廊镇管理局对工业区的土地利用,主要采取出租土地、建设标准厂房、推行“整体重新发展计划”和“退还多余土地计划”三种管理方式。

深圳蛇口工业区
成立于1979年的蛇口工业区位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于1987年实行公司制,成为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房地产、现代物流业、园区服务业、高科技业等产业群组,资产规模达100多亿元的大型投资控股型企业集团。

一是创造良好的园区投资环境,为外资引进工作建立必要的基础。

基础设施环境方面,工业区从1979年破土动工开始,大约以两年时间,按照工业区总体布局,重点进行基础工程的建设。

服务环境方面,工业区党委会、管委会以及许多外国石油公司都在同一个大楼内办公。

外商进来,从洽谈项目,到商订土地协议、水电及电讯安装、劳动力招聘等,都可在一个大楼内一天之内获得解决。

以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帮助投资者实现顺利投产经营。

二是实行政企分开,大大提高运营效率。

蛇口工业区是直接由招商局负责开发建设的,而招商局又是我国的一个驻外企业。

招商局直接对国务院负责,避免各级条条块块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国务院给予招商局很大的自主权,是工业区的开发,从规划制定、工程勘测、资金筹集到对外谈判、签约、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都能自行做主,独立解决,大大提高了效率。

三是顺应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园区转型升级。

为解决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资源与土地及空间拓展受限、企业向外转移造成空心化、原有产业链随时可能经受考验”等问题,蛇口工业区制定《“再造新蛇口”十年发展规划》以推动工业区的转型升级。

第一,产业集群方面实现向创新集群的转变。

第二,园区发展实现由“宜工业”向“宜商宜居”、“硬服务”到“软服务”的综合配套转型。

苏州工业园
苏州工业园位于苏州市区东部的金鸡湖畔。

2013年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

一是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第一,推进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

第二,抢抓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机遇,实施高标准性与结构性的战略性招商,成为吸引众多外企落户园区的强大磁场。

第三,实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目前已建立全国唯一的“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化基地”。

二是构筑人才高地,以动态平衡思维推进产城融合。

一方面,通过加强“招校引研”工作强化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商务城,着力推进产城融合。

进一步开发商住
和商务区阶段注重实现苏州市区功能向园区的疏解和提升
的同时通过实施重点信息化项目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是注重园区发展模式、国际合作模式创新。

第一,采用以连片开发为特点的“富开发模式”,即坚持在起步期先开发新的工业空间,同时居住和服务业依托市区;中期注重在形成产业规模、启动商住用地开发;成熟期开发价值最大化的中心商务区,既取得核心土地价值的最大化,也符合城市功能提升的内在规律。

第二,深化国际合作。

与新加坡合作过程中,在物流通关、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创造了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个全国“第一”和“唯一”。

硅谷地区
硅谷位于美国旧金山以南,集中分布着8000多家电子科技公司和软件公司,年产值达3000多亿美元。

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高技术研究开发和制造中心与世界信息技术
革命最早的产业核心。

一是通过企业、院所等对多主体的协同创新提高整体创新水平。

“崇尚冒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极大地激发创新、创业精神,推动小企业成为创新的主要力量。

从创新设计到创新链,众多的企业之间、研发与生产之间、人员与人员之间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创新网络,并不断向高级演化,协同作用的效果不断提高。

二是人才与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是后盾。

一方面,硅谷有包括斯坦福等著名高校在内的一流人才供给基地,吸引大量人才,同时对高科技、高学历人才实行特殊移民政策。

另一方面,对高新技术产品进行投资按风险投资的模式进行。

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有一半在硅谷,同时设立新的证券市场。

三是政府采购对硅谷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硅谷形成初期,正式由于美国国防部对尖端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才使许多年轻的高技术公司生存下来并在日后
得以发展壮大。

大量的国防采购,对硅谷集成电路、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经验启示
从以上国内外知名开发区建设、转型以及创新发展实践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经验启示供其他开发区参考:
一是突出要素聚集,大手笔投入营造产业发展适宜环境。

第一,加大力度培育与引进人才,促进高端人才集聚。

比如,硅谷对高学历、高科技人才实行特殊移民政策;苏州工业园规划建设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吸引各类高端创新要素,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第二,立足科技自主创新,促进科技金融要素聚集。

二是突出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投入打造产业竞争优势。

第一,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的资金投入、建设重点产业园。

如裕廊工业园为发展生命科学产业,投入大量研究资金并建立生命演变技术研究院、基因研究院;苏州工业园为发展纳米产业,分三年按两期持续筹建苏州纳米所。

第二,不断推动重点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如裕廊工业园产业历经“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三是突出市场体量,激发园区创新创业活力。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有利于提高企业与园区发展效率。

第二,市场主导下的政府适当作为,为园区发展提供法律、服务体系支持。

如硅谷等地区对行业的立法保护。

四是突出规划引领,以“产城融合”理念推动园区升级。

第一,进行合理的园区地域布局规划,推动不同区域或地段实现特色化建设与开发。

第二,园区建设与发展注重“产城融合”理念,促进综合长远发展。

如蛇口工业区“海上世界”综合商务体的打造、苏州工业园着力建设商务城推进“产城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