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
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7篇)
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7篇)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试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4、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灿烂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教学难点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素材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
3、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小故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我们祖国的西部不仅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
板书课题。
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读懂句子,理解新词。
(1)大家课前预习得不错,老师再考考你们,谁能把这句话填写完整?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谁能给这个词找个近义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课件出示)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矗立:高高地直立。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2)谁能填写这个句子,并准确地读一读??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什么?(课件出示)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戎装:军装。
戎,古代兵器的总称。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
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3)读句。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6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报刊杂志等途径来搜集自己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另外课文后边的资料袋里也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们在预习课文时要充分利用它。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通用1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通用13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范本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四、课前准备:挂图,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①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②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③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④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⑤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
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2.汇报交流:①检查字音。
②疏通难字。
③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
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
开火车游戏。
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
5.写一写。
1.认读会写字8个。
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
评议。
5.独立练习书写。
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
2.板书课题。
1.畅所欲言。
2.读题。
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
①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②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③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
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5.欣赏感受。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精选13篇)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篇1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一、话说“丝绸之路”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1)时间:公元前1XX年。
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
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
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
”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丝绸之路》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认知“矗凹”等七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同学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搜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才能。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挂图同学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俺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达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俺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同学自由提问,板书比拟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拟简单的问题可由同学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假设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俺们联络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联络”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俺们”是怎样“联络”的?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同学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那么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精选8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
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教学方法学生展示法、分析讨论法、图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古楼兰消失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实施(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1.激情导入(约1分钟)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提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从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精编版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授课人:曾庆江郧西县关防乡丁家坪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了解课文写作方法及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4.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5.教学准备:6. 多媒体课件,与丝路有关的资料及乐曲、图片。
7.教学纪实:8. 一、诗意导入,激情引趣?9. (课前配乐诵读唐诗《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从军行》。
)10. 师:伴随着这悠扬的乐曲,诵着这壮丽的诗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峥嵘岁月。
这堂课,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帘,拂落岁月的风尘,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11. (生齐读课题。
)12. 评析:此处精彩,由诗入手,富有文化气息,使人心生对丝绸之路向往追思之意。
教师于课堂之上的激情诵读也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积极心态。
13. 二、细读感知,整体把握?14. 师:让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15.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我来检查一下能否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16. (生开火车读。
)17. 师:你们不但读准了生字词,还读准了多音字和生活中易错的字。
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路呢18. 生:我从第4自然段感受到这是一条商业贸易路。
课本中写到“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路”。
19. 师:读书很认真,是呀,这里曾经商客云集,贸易往来不断。
20. 生:这是一条长路。
课文中写到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14000里。
21. 师:真是很远很远。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5篇可选)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5篇可选)第一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
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课堂《丝绸之路》教学实录
课堂《丝绸之路》教学实录《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爱好和同学的民族骄傲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拓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末点明白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沟通和人类文明进展的纽带”。
我在教学中让同学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沟通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同学积极参加、全程参加、人人参加,让同学在有效的参加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爱好的详细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控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拓的意义,激发同学的民族骄傲感和爱国热忱。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预备:1、老师预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同学搜集有关张骞出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一、沟通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2、沟通有关丝绸之路资料。
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沟通。
(1)小组沟通,老师巡察指导。
(2)全班沟通,各组相互补充,老师随机予以评价,对仔细搜集资料的同学予以鼓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沟通: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3、检查同学读文状况。
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精确、声音嘹亮。
(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后依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1、同学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索: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2、全班沟通。
最新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丝绸之路教学实录(15篇)
最新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丝绸之路教学实录(15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及反思丝绸之路教学实录篇一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学生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学生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1、我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
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
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3、学生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点评: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4、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学生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
(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学生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己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思考的开始,问题是产生学习的起点。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找出来,读一读。
7、巧妙地把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叫它过渡段。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师:今天的这里,到处是沙漠,戈壁(课件沙漠),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
(课件出示地图)这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欧洲的罗马。
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出示《西天取经》图画):玄奘经由丝绸之路,游历三十多个国家。
(出示《班超投笔从戎》图画)班超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放弃手中的笔成为一位将军,在这条路上32年。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课文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出示)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学生认读,了解这一段内容)二、根据导读提示,自主学习出示导读读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师:我请同学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如果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圈化出来。
,边听边思考导读提示的第一个内容。
(听学生朗读时,注意正确读音)师: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后,老师出示规范答案,学生再复述一次。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遐想了两千多年前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的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物的场面。
还写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
最后一段与开头照应。
师:这些词语在朗读时容易出错。
请一起读一读。
出示:矗立美轮美奂芝麻商贸匕首鸵鸟循着铃声身着戎装凹凸不平出示:给正确的解释连线。
纠正字音)栩栩如生:漫无边际地想象。
浩浩荡荡:高大陡峭的山岭。
五彩缤纷:形容建筑、艺术等华丽精美崇山峻岭: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美轮美奂:颜色繁多,非常好看遐想: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授课人:曾庆江郧西县关防乡丁家坪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了解课文写作方法及表达形式。
4.教学重、难点:5.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6.教学准备:7. 多媒体课件,与丝路有关的资料及乐曲、图片。
8.教学纪实:9. 一、诗意导入,激情引趣10. (课前配乐诵读唐诗《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从军行》。
)11. 师:伴随着这悠扬的乐曲,诵着这壮丽的诗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峥嵘岁月。
这堂课,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帘,拂落岁月的风尘,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12. (生齐读课题。
)13. 评析:此处精彩,由诗入手,富有文化气息,使人心生对丝绸之路向往追思之意。
教师于课堂之上的激情诵读也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积极心态。
14. 二、细读感知,整体把握15. 师:让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16.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我来检查一下能否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17. (生开火车读。
)18. 师:你们不但读准了生字词,还读准了多音字和生活中易错的字。
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路呢?19. 生:我从第4自然段感受到这是一条商业贸易路。
课本中写到“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路”。
20. 师:读书很认真,是呀,这里曾经商客云集,贸易往来不断。
21. 生:这是一条长路。
课文中写到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14000里。
22. 师:真是很远很远。
23. 生:那就算乘飞机也得需要6个多小时,这是一条长路啊!24. 师: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实录授课人:曾庆江郧西县关防乡丁家坪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了解课文写作方法及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丝路有关的资料及乐曲、图片。
教学纪实:一、诗意导入,激情引趣(课前配乐诵读唐诗《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从军行》。
)师:伴随着这悠扬的乐曲,诵着这壮丽的诗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峥嵘岁月。
这堂课,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帘,拂落岁月的风尘,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生齐读课题。
)评析:此处精彩,由诗入手,富有文化气息,使人心生对丝绸之路向往追思之意。
教师于课堂之上的激情诵读也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积极心态。
二、细读感知,整体把握师:让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我来检查一下能否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生开火车读。
)师:你们不但读准了生字词,还读准了多音字和生活中易错的字。
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路呢?生:我从第4自然段感受到这是一条商业贸易路。
课本中写到“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路”。
师:读书很认真,是呀,这里曾经商客云集,贸易往来不断。
生:这是一条长路。
课文中写到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14000里。
师:真是很远很远。
生:那就算乘飞机也得需要6个多小时,这是一条长路啊!师: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课件出示汉朝地图。
)你们看,这是一幅汉朝的地图,从都城长安出发,过敦煌,出玉门关,经楼兰,跃葱岭,到大月氏、大夏,到达地中海沿岸,几经辗转,到达安息、古罗马,这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
从长安到达安息、古罗马这漫长的路途,就是课文中谈到的“横贯”。
看到这儿,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了?评析:地图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
它直观地将此路的“长”展现在孩子们眼前,也使孩子们很容易地总结出这是一条“长路”。
生:我感受到这条路的艰辛与漫长。
生:这还是一条险路。
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
罗马位于中国西边7 000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茫无边际”“冰雪覆盖”“偏僻”这几个词体会到了这条路的艰险无比,险象环生。
师:你很善于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文章。
这就是课文所说的“恶劣”。
再来看投影(课件播放路线图,漫漫长路之上有戈壁、有沙漠、有荒野、有高山……)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注意重读这些形容词,进一步体会那分艰险。
(生有感情齐读。
)三、谈人议路,以点带面师:同学们分别从长度、地理位置、作用来谈了这条路,课文中还有几个自然段和丝绸之路又有怎样的联系呢?生:课文的5、6、7三个自然段写的是汉朝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经千难万险开辟丝绸之路的壮举。
师:是啊,这也是开路人张骞开辟的一条生命之路。
路险正是为突出人的开路之勇;路长也是突出人的开路之不易;路之意义更显人的开路之居功至伟。
默读课文5、6、7自然段,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可以在书上做标记,也可以和周围同学交流。
评析:教师紧紧抓住“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和“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来进行教学。
切入点找得很准。
生:我读出这是“坚韧的张骞”。
因为他冒死接受任务出使西域。
师:好一个坚韧不拔的张骞。
生:我读出一个“勇敢的张骞”,因为他在匈奴一待就是11年,整个出使任务历时13年,这漫长的13年一定困难重重,他一定是勇敢地去面对。
师:好一个勇往直前的张骞。
生:我也体会到了他的勇敢。
“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
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胜利和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勇敢的人,张骞就是这样的人。
师:仅仅体会到勇敢了吗?生:有探险精神,这是个不辱使命的张骞。
师:能把你的体会送到文章中,通过朗读这段话表现出来吗?(指名朗读。
)生:我读出一个“机智的张骞”,因为课文中写到了“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师:有多耐心呢?生:“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师:11年的光阴,青春不在,年华已逝。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时间长,而要写牧草和雁阵呢?你能不能也像文章中这样试着说一句话?生:小燕子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来,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生:桃花开放又凋谢,凋谢又开放,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师:又是怎样的不露声色呢?生:张骞在被软禁中学会匈奴话,使匈奴人放松对他的戒心,便于和匈奴人的交流,以便进一步了解匈奴及西域各国的情况,并默记地形,随时准备逃走……师:好一个聪明机智的张骞!是啊, 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生:(引读。
)张骞学会了匈奴话。
师: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生:(引读。
)张骞与匈奴牧人融洽相处。
师: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生:(引读。
)张骞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
师:而这“默记”二字写出多少艰辛,写出多少智慧呀!为了不被监视的匈奴人发觉,不敢写、不敢画,只能是默默地记在心里,多少个白天黑夜,他在心里一遍遍记忆着地形,多少个寒来暑往,他在心里一遍遍将零散的地形拼凑在一起。
他在勾画,勾画着一幅逃回长安的地图吗?不,这是一幅通向西域各国的地图,是一幅将流传千载的丝绸之路的草图啊!四、再造想象,拓展生成师:为了完成使命,张骞忍辱负重11年,正是凭着这探险家的执著和外交家的睿智,13载后回到长安。
张骞带回什么呢?生:这是一个不辱使命的张骞。
正是他卧薪尝胆,坚韧执著,才带回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各国国力、国情……师:正是这一切,奠定了汉武帝驱除匈奴、建立伟业的基础,成就了一个辉煌的汉王朝。
这的确是不辱使命的张骞,其出使所获甚至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期效果。
历史上这样高度评价了张骞。
(出示翦伯赞的评价。
)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生:你真是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张骞,你真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张骞,你真是一个不辱使命的张骞!评析:此处设计很巧妙,生成很精彩。
精彩的生成还是基于学生自主、深入的阅读以及自由、富于个性的表达。
师: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文章写的是丝绸之路,为什么开头还要写恺撒大帝看戏?生:是为了指出这是一条商路。
生:写出了丝绸之路所起作用,与结尾“纽带”相呼应。
生:这是一条“友谊之路”。
生:这是一条“文化传递之路”。
生:这是一条“传承文明之路”。
师:同学们的感悟很深刻,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后把感受写在日记中,我们再来交流。
师: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人——张骞,让中国看到了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
现在,每当提到丝绸之路,总会想起一个熟悉的名字——张骞;每当提到张骞,总会忆起一个伟大的名字——丝绸之路。
就让我们永远记住名垂青史的张骞,永远记住亘古绵长的丝绸之路。
总评:一、未读·营造浓郁的情境场“丝绸之路”是学生们心中遥远的“路”,怎样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吕宝刚老师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以诗激情。
诵读与古丝绸之路上的地名有关的诗词,让陌生的丝绸之路,有了亲切熟悉的感觉。
比如《凉州词》中的“玉门关”,《从军行》中的“楼兰”,《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阳关”,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中的驿马古道上的地名,让学生在短短时间内就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二是以景激情。
吕宝刚老师出示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让陌生的丝绸之路,有了神秘的感觉。
随着课件中丝绸之路路线的延伸,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向往之情就油然而生。
创设这样的情境,也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是以情激情。
吕宝刚老师激情地描述,“这条路,它东起长安,向西经过漫长的7 000多公里,辗转到达罗马各地。
看,它长路漫漫;看,它白雪皑皑;看,它黄沙滚滚”。
教师激情澎湃,学生情趣昂然。
这样诗意的导入,书未读情已生,奠定了整堂课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精读·理出清晰的文脉线《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一是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阅读的切入点,走进文本呢?吕宝刚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文章的主要线索,提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读。
通过研读,学生了解到丝绸之路是一条长路,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路,丝绸之路是一条险路,这样一条文脉线就立了起来。
接着再引导学生由这条险路,引出对描述古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没有张骞,就没有丝绸之路;没有丝绸之路,也就没有张骞万世瞩目的功绩。
吕宝刚老师把这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了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线索,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三、导读·激活学习的兴奋点利用地图导读,是吕宝刚老师这节课中最成功的设计。
丝绸之路“横贯亚洲”,“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西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
课文中描述得十分清楚,但是丝绸之路到底有多长,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
怎样让学生把这一段文字读出滋味来,吕宝刚老师通过演示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行进路线,把这条书本中描述的路,直观地呈现在孩子们的视野中,学生从地图上看到了文中描述的长安、地中海西海岸、古罗马等地,这些实实在在的地名,这条横贯亚洲的长长的丝绸之路,自然启发和引导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使学生的读书有了强烈的内驱力。
2017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