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 共建共享共富

合集下载

城乡统筹发展整体部署

城乡统筹发展整体部署

城乡统筹发展整体部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城乡发展错位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充分调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推动城乡发展良性互动,各级政府要制定城乡统筹发展整体部署。

一、调整产业结构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是调整城乡产业结构,促使城乡经济互补共赢。

首先,要发展农村产业,鼓励农村发展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等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同时,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培育新兴产业,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二、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发展还需要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是关键,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

另外,要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三、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土地整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一步。

政府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土地整治后农民的土地收益不受损失。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率和排灌效率,提高农田产能。

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发挥农村的资源禀赋优势,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注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提高农村发展的综合效益。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同时,要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六、强化城乡规划和管理城乡规划和管理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制定统一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城乡管理体制改革。

七、加强城乡交通建设城乡交通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共享共富

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共享共富

中国经贸导刊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享共富文陕西省府谷县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成果共享的一项重要战略。

城乡一体化,既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过程,又是增强农村人口素质、增进农村文明程度的过程。

随着陕西省府谷县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只有尽快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步融合城乡文明,才能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自然融合,最终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然而,府谷县农业立地条件差,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城乡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实现城乡共富,需要充分认识城乡发展的现实,寻求一条城乡共建共享的新路子。

一、府谷县情概况(一)府谷县基本情况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总人口24.2万。

近年来,府谷县紧紧围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全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民企集团化战略,积极推进资源转化,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全面发展民生事业,县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27元,县域综合实力连续3年稳居陕西省第一位,跃居“西部十强”第6位、“全国百强”第69位,成为陕西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今年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城乡发展优势条件府谷是国家规划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规划建设的煤电化载能工业园区,被誉为“黄河金三角”。

府谷统筹城乡发展的优势有:第一,府谷境内资源富集,比较优势明显。

一是水资源优势突出。

二是煤炭储量丰富。

三是要素资源富集。

四是电力供应充足。

五是区位优势明显。

第二,立地条件优越。

府谷依托自然地理条件,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片区,西部产煤区、东部工业区和南部农业区。

近年来坚持“三线”发展战略,即以府店公路、府准公路和黄河沿线为轴线,依托中心城镇,增强“三线”辐射功能,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商业、餐饮等服务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申论热点:推进新型城镇化 促进共同富裕

申论热点:推进新型城镇化 促进共同富裕

申论热点: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

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对于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极大地加快了我国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一、战略意义。

1.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将转化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以及扩大内需的需求力。

推进城镇化,可以有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房地产等行业的产业需求,同时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能够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

2.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加快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城镇化和工业化有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发展载体。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是占据经济发展的中心,其他产业围绕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

到工业化中期,对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要求提高,对城市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城市化的发展速度。

到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发生改变,社会经济环境围绕城市进行重新构造。

3.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城乡统筹,体现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在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升级原有产业,强化质量导向,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以此达到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目的,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二、重要举措1.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重点针对存量未落户人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制定差异化落户政策。

(2)扩大公办学位资源,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力,精简材料,鼓励仅凭居住证入学,不断强化教育公平。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城乡统筹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城乡统筹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的城乡统筹。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农村改革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集体经济体制,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同时,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鼓励农民流转土地,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

此外,还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在城市方面,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

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的集中,更要注重城市和农村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要素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

为此,需要解决户籍制度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不平等的问题,推进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居民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同时,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力度,为他们在城市就业、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还要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需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农田、水源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关键在于城乡的统筹发展。

中国正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城乡一体化发展涉及农村改革、城市化进程、生态建设等多个领域,需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推动,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城乡统筹。

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推动城乡区域发展协调

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推动城乡区域发展协调

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推动城乡区域发展协调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短板之一。

为了推动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需要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一、解决土地问题,推动农地集约利用土地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农地利用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

为了推动城乡发展的协调,我们需要加大土地制度改革力度,推动农地集约利用。

一方面,要加大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力度,保护农民土地的权益,确保农民拥有土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异化发展的问题,致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为了推动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方面的建设。

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确保农村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维护。

三、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农民素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推动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我们需要加强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一方面,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要鼓励农民参加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产业发展是推动城乡区域发展协调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五、加强社会保障,保障农民利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之一。

为了推动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保障,确保农民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

新时代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

新时代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

新时代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孙绍勇摘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优化城乡新发展格局,繁荣振兴乡村文化,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的过程中极大地推进了城乡共同富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只有坚持以历史思维总结党长期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举措,以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新时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以辩证思维明晰城乡差异及“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以战略思维贯通城乡融合“共富”的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才能深刻理解把握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为不断拓展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城乡一体化建设作者简介:孙绍勇,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323;F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3)03-0005-12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①,强调“坚持城乡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历史经验研究”(20&ZD05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化及其基本经验研究”(20CKS047)。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4页。

5新时代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①。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体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城乡关系一改变,整个社会也跟着改变。

共同富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共同富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共同富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同时也需要实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的核心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而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则是为了解决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得资源利用更加合理、人民生活更加平等。

实现共同富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发展。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导致大量农村地区资源的浪费与搁置。

为了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模式,让农村地区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并与城市地区形成互补性发展。

这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以减少农民务工流入城市的现象,有效减少城市资源的紧张状况。

其次,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实现共同富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更多的贷款和信贷支持,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三,要加强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均衡发展。

教育和医疗是民生工程的重点领域,也是城乡差距的重要体现。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解决农村地区师资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

同样,还需加强农村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医疗水平。

最后,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公平性。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建设,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福利。

同时,在城市地区也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险和福利。

综上所述,实现共同富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2024年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

2024年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

2024年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城乡统筹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在我看来,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城乡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

这不仅是经济层面的需求,更是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发展机会不均等、公共服务不均等等一系列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打破这种二元结构,让城乡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构建繁荣、和谐、宜居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城乡统筹需要创新思路和方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和方法。

这包括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

以制度创新为例,我们需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政策创新方面,我们需要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扶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等。

同时,科技创新也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手段,我们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统筹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乡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我们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合理规划绿地、湿地等生态空间。

在农村发展中,要推动农业绿色化、生态化,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城乡之间的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合作,共同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城乡统筹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乡统筹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

因此,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意味着我们要充分了解城乡居民的需求和期望,制定符合他们利益的发展政策。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共同富裕的动力城乡统筹发展

共同富裕的动力城乡统筹发展

共同富裕的动力城乡统筹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以确保城乡居民都能够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享受到公平和合理的发展机会和结果。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城乡统筹发展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城市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

城乡统筹发展旨在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基本任务,城乡统筹发展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城乡居民共同富裕,才能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共同繁荣,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原则城乡统筹发展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

1. 公平原则:城乡统筹发展要坚持公平原则,将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均衡分配给城乡居民,消除不合理的差距,减少城乡二元结构。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乡统筹发展应该注重长远规划,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创业。

3. 优先原则:城乡统筹发展要坚持优先发展农村的原则,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水平。

4. 民主原则:城乡统筹发展要广泛听取城乡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各方的主体作用,推动社会参与和共享。

三、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1. 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推进农村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2.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通过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提供岗位机会和培训,引导农民进城务工或自主创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改善农民就业和生活条件。

如何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中国在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然而,城乡差距仍然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交通和通信条件。

在城市方面,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竞争力,吸引农民工和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同时,在农村地区加强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其次,要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通过推行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土地规划和利用,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第三,要推动农民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需要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供农民教育的机会和资源,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同时,要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让农民能够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需求。

第四,要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城乡居民享受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第五,要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交流。

要加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资源、技术和人才的流动和共享,推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总之,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采取上述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公共服务,推动城乡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创新如何助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创新如何助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创新如何助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在当今社会,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而创新,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驱动力。

创新为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

过去,农民们大多依靠传统的经验和手工劳动来耕种,效率低下且产量有限。

如今,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智能化的农业设备、精准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和可持续。

例如,通过卫星定位和传感器技术,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土壤的肥力、水分和作物的生长状况,从而进行精准施肥和灌溉,不仅节省了资源,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商业模式的创新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电商平台的兴起,打破了城乡之间的市场壁垒,让农村的特色农产品能够直接面向更广阔的消费群体。

农民们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销售渠道,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全国各地,甚至国际市场。

同时,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服务站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出现,也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人才和理念。

在教育领域,创新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线教育的普及,让农村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

通过网络课程,农村学生可以聆听优秀教师的授课,参与互动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此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如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等,也有助于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还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在医疗方面,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村患者能够通过视频与城市的专家进行会诊,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文化方面,数字化图书馆、在线文化活动等创新形式,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

然而,要实现创新助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农村地区在创新资源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如网络覆盖、科研设备等。

城乡融合发展如何促进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发展如何促进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发展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而城乡融合发展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因此,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乡融合发展能够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在过去,城市和乡村在资源分配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城市往往集中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而乡村则相对匮乏。

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了城乡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

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可以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例如,鼓励城市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同时,推动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向城市有序转移,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保障。

这样一来,资源要素能够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

城市和乡村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互补性。

城市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而乡村则以农业为基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

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城市产业与乡村产业的协同发展。

一方面,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可以向农村延伸,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等。

这不仅能够增加农村产业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还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另一方面,农村的农业产业可以与城市的消费市场紧密对接,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满足城市居民对高品质农产品和休闲旅游的需求。

同时,通过产业协同发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城乡居民都能够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实惠,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进城乡居民的福祉。

公共服务是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

城乡融合发展如何促进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发展如何促进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发展如何促进共同富裕在当今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而城乡融合发展,正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之一。

城乡融合发展,意味着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过去,城市和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城市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丰富的就业机会和优质的公共服务,而乡村则在这些方面相对薄弱。

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制约了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首先,城乡融合发展能够促进产业协同。

乡村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但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这些优势难以转化为实际的产业发展。

通过城乡融合,城市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流向乡村,推动乡村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比如,一些城市的企业可以在乡村建立生产基地,利用乡村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

同时,乡村的特色农产品也可以借助城市的电商平台和物流网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附加值。

这样一来,城乡之间形成了产业互补,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公共服务。

通过加大对乡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乡村学校、医院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医疗队伍水平,推进城乡教育、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可以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

例如,建立城乡教师轮岗制度,让城市的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同时也让乡村教师有机会到城市学习进修;推动城市医疗机构与乡村医疗机构的合作,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乡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的医疗技术。

再者,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过去,乡村在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滞后,这严重制约了乡村的发展。

通过城乡融合,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差距也逐渐缩小。

但城乡融合发展仍然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共同富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二、促进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应该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农民受教育、医疗的机会和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差距。

三、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应该加强农村产业的发展,推广农业现代化,培育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促进城乡经济的互动和有机融合。

四、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应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强城乡土地的规划管理,避免土地浪费和乱占乱用。

总之,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分享发展成果。

- 1 -。

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在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现代化建设相对于农村更为发达,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并将其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相结合,以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念之一。

它强调的是全体人民共同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裕,还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平等和公平。

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共同富裕的目标被赋予了更具体的含义,即必须消除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农村居民能够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

要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通过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其次,要推动城乡产业融合。

将城市的产业资源与农村的土地资源相结合,发展适应农村地区的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此外,还需要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在实施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比如,要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并从中获得收益,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保障农民的权益,确保他们不因土地流转而失去生活来源。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竞争力,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更强的人力资源支持。

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仅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也是全球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共同富裕可以使社会中的各个群体都能够从发展中受益,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平等和公正程度。

总之,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中国在实现国家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所倡导的一项重要目标。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中国正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向

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向

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本文将探讨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向,旨在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指导。

一、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为此,我们需要将农村和城市的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农业发展模式。

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重要的方向之一。

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农民可以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通过电商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

二、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在农村地区,我们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通讯、水利等方面。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也有助于促进农产品的市场流通。

同时,在城市地区,也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便利条件,促进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教育与技能培训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农村和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和教育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职业培训,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四、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们应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农田水土保持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在城市地区,我们也要加强对农业生产和畜禽养殖的环保监管,推动农村地区的绿色发展。

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包括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

同时,也要加大对农民的社会保险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和参保率。

共建、共享、共富的辩证统一

共建、共享、共富的辩证统一

共建、共享、共富的辩证统一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辩证统一的概念,探究了共建、共享、共富的原理与方法。

首先,从共建、共享、共富的角度,揭示了共建、共享、共富的辩证统一。

其次,本文重点讨论了如何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实现共建、共享、共富的方法。

最后,本文总结相关案例,提出了共建、共享、共富在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共建共享共富辩证统一正文:共建、共享、共富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关键理念,它呼唤着一种共同构建、共同分享、共同发展的理念。

其背后的核心就是辩证统一的思想,它注重把握事物内外之间的矛盾关系,推进形成在互相矛盾的基础上的共同发展的利益。

从辩证统一的角度来看,共建、共享、共富是一个体系,它包括几个相关的概念:共生、协同、合作和创新。

共生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共同发展、共享资源的方式;协同指的是不同成员之间协同发展的过程;合作则是指共同构建、共同发展的方式;创新则是指在合作的基础上,更高效地实现共建、共享、共富的过程。

在实践中,共建、共享、共富的辩证统一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因此,它需要双方的利益平衡,从而实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求彼此在资源分配、市场赋能、技术支持等方面实现协调一致,以确保共建、共享、共富的均衡发展。

最后,本文总结了三个实践案例,从独特的角度探讨了实现共建、共享、共富的策略,包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建立公众参与平台,以及搭建知识分享的系统。

同时,文章指出,在实践中,共建、共享、共富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资源分配的失衡,协商的不利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的障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并就解决这些挑战提出了几条建议:一是加强既有政策的执行;二是加强双方的沟通,积极推进社会共建、共享、共富;三是增强双方有效合作的意识,共同推动共建、共享、共富的可持续发展。

应用共建、共享、共富的辩证统一,可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首先,在资源分配方面,可以采取公平公正、共享有序的原则,促进财富的分配和使用,确保每一个成员都能从中受益;同时,要建立正确的考核权责机制,加强共享资源的理性配置。

共同富裕的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

共同富裕的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

共同富裕的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共同富裕的路径:城乡发展一体化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逐渐实现了实现千年梦想——共同富裕。

然而,仍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成为了必要的路径。

本文将探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共同富裕。

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对于促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会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然而,由于城市工作的薪资水平较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工资的差距进一步加大,造成社会矛盾。

而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平衡社会发展。

其次,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目前,城市膨胀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改变这一现象。

农村将成为城市的重要供给源,城市将为农村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的建设。

这样的合作将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滥用,并提高资源的效率利用。

最后,城乡发展一体化也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群体之一,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二、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方法和措施1. 资金和技术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条件,吸引城市资源和资金的流入。

2. 教育和培训。

农民缺乏现代化的知识和技能,这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

因此,政府应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这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各方面的保障。

共同富裕的前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共同富裕的前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共同富裕的前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并将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共同富裕的前景不仅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能够缩小城乡差距。

本文将探讨共同富裕的前景如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如何缩小城乡差距。

一、共同富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

共同富裕的前景需要通过城乡一体化来实现。

城乡一体化即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旨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资源、人才、产业等要素的有机流动,促进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

在共同富裕的前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推动作用:1. 优化资源配置。

城区资源相对丰富,农村地区资源潜力大,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促进人才流动。

城乡一体化可以打破传统的户籍限制,使人才能够自由流动。

这不仅有利于城市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还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的人才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

3. 推动产业转移。

城市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农村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产业转移和分工合作,实现产业的跨区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基础设施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二、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共同富裕的前景不仅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能够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差距的缩小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

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分配均衡。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城乡居民的收入更加均衡。

城乡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城乡共建共享实施方案

城乡共建共享实施方案城乡共建共享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

为了有效推进城乡共建共享,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

城乡规划是城乡共建共享的基础和保障,要加强城乡规划编制,统筹城乡发展。

同时,加强城乡建设管理,优化城乡建设布局,提高城乡建设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二、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发展。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共建共享的重点领域,要加大力度,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三、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城乡产业融合是城乡共建共享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城乡产业融合政策支持,引导和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城乡产业互补共赢。

四、加强城乡社会治理。

城乡社会治理是城乡共建共享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城乡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城乡社会治理共同体,促进城乡社会治理共享。

五、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让城乡居民享受到同等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六、加强城乡环境保护。

城乡环境保护是城乡共建共享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治理,推动城乡环境整治,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构建美丽宜居的城乡环境。

七、推动城乡文明互鉴。

城乡文明互鉴是城乡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城乡文明交流,促进城乡文明互学互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城乡文明共享格局。

综上所述,城乡共建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城乡社会治理、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推动城乡文明互鉴,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共建共享的目标,推动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共享共富——神木县统筹城乡发展“3+3”模式的调查与思考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榆林市委政策研究室联合调研组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神木县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思想解放,锐意创新,情倾三农,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城乡差距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

他们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做法,对经济发达地方和欠发达地方,都具有借鉴意义。

神木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

作为全国百强、西北首富的神木县,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是怎样走的?遵照省委领导同志的指示,我们专程赴神木县进行调查,所见所闻,启迪颇多。

大有大的难处,富有富的苦衷。

正当神木被发展起来的难处、富裕后的苦衷困扰而不得其方时,党中央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决策犹如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神木发展步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过去的神木,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穷”。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神木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到2008年,神木从国定贫困县一跃成为陕西第一个全国百强县,经济总量达到290.57亿元,财政总收入71.20亿元,与资源开发前的1986年相比,分别增加289.60亿元、71.03亿元。

1986年的神木,平均每天创造26.58万元财富,到2008年达到7961万元,增长299倍。

高速发展的成就让人羡慕,也让一些人误解,以至外界对神木的印象简单化为三个字“不差钱”。

富裕起来的神木人,特别是决策层,可以不为外界议论所左右,但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显露出的矛盾,却不得不正视。

——以煤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而农业发展相对缓慢;以县城和以煤为主的工业重镇繁华繁荣,而广大农村特别是中南部农村破败凋敝,南北区域发展反差越来越大;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而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水平还没发生质的变化。

——工业经济结构“一煤独大”,非煤产业小弱散,三产发展明显滞后。

不少人士都在忧虑,煤挖完的那一天神木人吃什么?煤炭开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大矿区地表大面积塌陷、河流及地下水污染或断流,生存条件严重恶化。

——县域经济中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市场主体之间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和权利义务很不合理。

央企垄断大量优质资源,对地方财政和民生的贡献与地方提供的服务和付出很不相称,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恶果,却全由地方和老百姓承受;民营经济作为地方财政增长的主体、改善县域民生的主力军,能够开发的资源却极为有限,产品外运渠道不畅,难以平等竞争。

——财政收入成倍增长,老百姓得到的实惠相对较少,特别是广大农民没有公平分享公共财政的“阳光”。

有利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不能适应社会利益分配由此引发或潜在的社会隐患令人担忧。

这些矛盾问题在资源富集区普遍存在。

本来神木人不必去“杞人忧天”,可以坐享资源红利,存在的问题可以心安理得地留给后人;神木的决策者也可以视而不见,可以用富有掩盖矛盾、用金钱粉饰太平。

但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矛盾问题不能回避,惟有知难而上。

恰逢其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统筹城乡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为神木人指明了方向。

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视角重新审视神木,终于认识到发展富裕起来的神木虽然面临诸多矛盾,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富三不富”,即财政富老百姓不富、少数人富多数人不富、北部有资源的地方富、中南部黄河沿岸不富。

这些矛盾和问题产生的总根源就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三富三不富”就是这一体制的“神木版本”。

要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走出困境,打破二元体制的桎梏,统筹城乡发展是唯一出路。

醒得早还要起得早。

近几年来,神木人民在过去多年发展积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逐步探索形成了“3+3”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即“工业化富裕农民+农民市民化、产业化发展农业+农业生态化、城镇化繁荣农村+农村集约化”,提出了建设“民生神木、创新神木、民主神木、人文神木、生态神木”的远大目标。

工业化富裕农民+农民市民化,就是按照“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带动农民转化为享有与原市民一样权利权益的新市民,实现高质量的县域城镇化;产业化发展农业+农业生态化,就是按照工业化的理念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产品安全,走出一条生态化的现代农业之路;城镇化繁荣农村+农村集约化,就是适应农业现代化和非农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集约化的原则,大力发展重点镇、建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逐步改变农村居住分散落后的现状,做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统筹城乡发展,核心是统筹,要害是从哪里筹、往哪里统?神木县在实践中,坚持全方位、高标准,把“3+3”模式具体化为十项统筹,既回答了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命题,又创造性地探索缓解了神木的特殊矛盾,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一)统筹工业农业,依靠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

神木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首先把过去仅仅依靠农业、农村、农民本身积累发展的做法,转变为主要依靠工业反哺,着力解决农业现代化滞后问题,实现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

我们欣喜地看到现代农业在神木初显生机。

这里有政府投资2亿多元、撬动企业投资5.5亿元建成的尔林兔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畜牧良种繁育基地,辐射带动了周边10万亩特色农牧业;在四卜树示范园,有从美国引进的大型喷灌设施、自主创新建成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

全县流转和互换土地40万亩,发展农业企业84个,建成和在建的示范园区达23个,面积5万亩。

在这些园区的带动下,神木正在从过去的干旱、缺水、沙化,靠天吃饭、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向集约、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变。

近五年来,县财政对农业投入累计达30多亿元,撬动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高达25亿元。

为了不断增强县域工业的反哺能力,神木县大力实施围绕煤、延伸煤、超越煤的“三煤”战略,以“八区六园”为载体,着力打造煤炭、兰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地方原煤就地转化率由过去不到1/10提高到1/3,非煤产业迅速起步,地方工业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从做大做特向做精做强、从传统经营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升级转型,特别是兰炭产业成为我国继湖南浏阳花炮之后的第二大工业地理标志产品。

(二)统筹城镇乡村,依靠城镇支持农村,加快县域城镇化。

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一体化,不管生活在大都市,还是居住在小城镇或乡村,都拥有相同的权利,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

二元体制下的中国,城乡分治、城乡割裂,“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就是当下中国城乡差距的真实图景。

神木县的统筹城乡发展,没有局限在几个乡镇或示范村“点上开花”,而是着眼全县域统筹,把工作重心放在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上,既做大做强县城,又大力发展小城镇,让农民就地城镇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他们按照“一体两翼”,即以县城为主体,榆林-神木、神木-大柳塔工业走廊为两翼的布局,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大柳塔、店塔、锦界三大重点镇为副中心,以中心村为基点集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随着神木新村、第二新村、老城区和西沙四大组团的规划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

县城及重点镇共聚集本县及外来人口40多万,其中近五年农村进城进镇人口约10万人,中南部乡镇70%以上的农民已经进入本县城镇或到其他地方务工、经商或居住。

全县城镇化率达7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

县内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和保障房建设紧密结合,让农民住进保障房,进城进镇一步到位。

规划的78个新型农村社区,已建成29个,并计划逐步缩减自然村和行政村,重点发展中心村。

五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30多亿元,引导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使农村落后面貌显著改善。

中南部9个乡镇主动适应农民进城务工的需要,在县城先后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提供计生、户籍、民政、医保、养老保险、政策咨询等10多项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减少了开销。

(三)统筹市民农民,公平对待农民,加快农民市民化。

城市化的本质是人口的城市化,即农民变市民。

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民进城并不难,而真正“化”成市民却很难。

神木县引导鼓励农民进城,解决户口实行自愿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为进城农民排忧解难上。

一方面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促创业、促转移、促进城;另一方面努力让进城农民享有与原市民一样的权利和权益,无论是就业创业、子女上学,还是医保、养老、住房及其他政治经济社会权利,都力求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县上投资近8亿元,建成了西北地区第一家县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的基本平台。

县乡两级每年还投入上千万元用于农民技能培训,五年来累计有13.8万人次经过多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其中85%以上实现转移就业。

2005年神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000元和2650元,到2011年增长到26064元和10798元,收入比由2.64:1缩小到2.41:1,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四)统筹经济社会,努力改善民生,打造民生神木。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但经济的发展并不会带来民生的自然改善。

神木县跳出了为发展而发展的思维定势,把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着重解决社会建设滞后问题,努力实现由“解困民生”向“普惠民生”,“基本民生”向“幸福民生”迈进,以民生持续改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他们把地方财力的65%、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先后实施了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住房、扶贫济困、交通、养老、人居“十大惠民工程”,基本构建起“全方位、广覆盖、高标准、可持续”的现代民生体系。

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和15年免费教育,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标准全国最高。

投资22亿元用于保障房建设,目前已建成2004套、16.6万平方米,在建13312套、108.4万平方米,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今天的神木,正在由“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基本民生,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丰酬、住有宜居、老有颐养”的幸福民生迈进。

民生的显著改善不仅提高了神木人的幸福指数,而且有效拉动了消费,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

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3亿元,比2008年增长61%,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71亿元、财政总收入18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5.3亿元,分别是2008年的2.66倍、2.50倍、2.71倍,占全省的1/16、1/14、1/30。

(五)统筹产业生态,尽力治理补偿,建设生态神木。

产业文明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础。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警示我们,没有生态文明,产业文明难以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