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教学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在组织材料上所体现出的严密的逻辑性。
2.学习这两篇短文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3.把握各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攀越山巅1.通过自读课文,了解不同领域里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互为论据,并且从中得出新结论的科学现象。
2.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文化积淀作者档案。
艾萨克·阿西莫夫,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基地》系列和《我,机器人》系列是阿西莫夫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新疆域》是他晚年的著作。
写作背景。
为了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地质学家曾提出许多假说,后来大陆漂移学说被普遍接受。
该学说认为,两亿年前,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
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等大陆。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
1986年以后,在詹姆斯罗斯岛和其他大陆上相继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大陆漂移假说,论证了在不同科学领域内的发现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从而写成了其晚年著作《新疆域》,本课两篇短文就选自这部著作。
佳句积累1.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2.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3.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有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有答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有答案)【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掌握并学会运用“潮汐、褶皱、劫难、追溯、天衣无缝”等词。
2.理解作者在两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体会作者严谨的推理思路。
3.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积累本课生字词,理解作者在两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的推理思路。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
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18岁时,就发表了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他一生著述近500本,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
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自由朗读两篇短文3遍,勾画出不会读或难理解的语句。
2.给下列字词注音。
骨骼()漂移()流逝()褶皱()携带()两栖()彗星()潮汐()劫难()致密()追溯()陨石()膨胀()衍射()天衣无缝()不解之谜()【答案】gǔgépiāo yíliúshìzhězhòu xiédàiliǎng qīhuì xīng cháo xījiénàn zhìmìzhuīsùyǔn shípéng zhàng yǎn shètiān yīwúfèng bùjiězhīmí3.按要求填上词语或解释。
⑴__________:课文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⑵__________:细而密;细致精密。
⑶__________: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⑷__________: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第一段——自学质疑(第一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0分钟)小组分工提示:在本环节自学过程中,请同学们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小组协调员组织学习开始学习、监督员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督导本组同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计时员根据自学任务督导本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环节的学习任务。
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积累常识(3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基础梳理”进行学习。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同时也是著名的门萨学会会员,并且后来担任副会长。
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3、自学教材(6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默读预习课文,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补全词语。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臀()褶()皱两栖()追溯()4、理解内容(20分钟)默读课文,对课文形成初步认识和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自学指导:认真、仔细默读课文)(1)《恐龙无处不有》这篇短文,隐含着一个逻辑推理过程: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
最新[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2、比较两文,明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互相启发,发现新的论据或结论。
3、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学习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恐龙无处不在”初看题目,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而“被压扁的沙子”初看题目更是不知所云,沙子怎么会被压扁呢?“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读完全文才明白,本文是前一篇内容的延续,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走近作者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
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
3、相关资料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
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
”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八年级《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学习过程】一、导入二、前提测评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了解作者。
3.了解有关恐龙。
三、整体感知自由诵读两篇短文,谈谈读了两篇短文之后的感受。
四、学习《恐龙无处不在》(一)分组讨论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4. 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5. 小结本文的行文思路。
(1)行文思路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2)文章结构(3)说明顺序6.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7. 揣摩语言(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五、学习《被压扁的沙子》1.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3. 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4. 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5. 这篇文章的段落结构是怎样的?6. 揣摩语言(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2)即非常纯的沙子。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六、比较阅读试比较两篇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主题思想等。
1. 说明顺序:2. 说明方法:3. 说明角度:4. 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5. 主题思想:七、拓展延伸由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 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八、作业从网上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并讲给大家听。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走近 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最闻名的科普作家、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
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现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杂志。
《基地》系列和《我,机械人》系列是阿西莫夫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新疆域》是他晚年的高作。
写作背景: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
1986年以后,在詹姆斯罗斯岛和其他大陆上接踵发觉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依照大陆漂移假说,论证了在不同科学领域内的发觉会对其他领域产生阻碍,从而写成了其晚年高作《新疆域》,本课的两篇短文就选自这部高作。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骸.( ) 蟾蜍.( ) 褶.皱( ) 潮汐.( )追溯.( ) 鸟臀.目 ( )骨骼.( ) 陨.石( ) 衍.射( )两栖.( ) 2.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结合语境说明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觉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那个地址指恐龙的遗骨化石。
) B.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归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 C.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大灾难) D. 若是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路,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何等完美无缺....。
(神话传奇,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制,没有缝儿。
)3. 为以下句子中的加点部份替换一个词语,并维持情愿不变。
A. “板块构造”理论专门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 )B.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如此或那样.....的缘故,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 ) C.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刻......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的表面。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_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阅读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_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阅读答案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恐龙无处不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orG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优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本文是针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英语阅读部分所编写的导学案。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文章导读。
第一篇文章《机器人先进吗?》,主要讲述的是机器人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机器人与人类的区别。
一、阅读读完文章,学生们可以回答以下问题:1. 机器人是什么?2. 为什么人类对机器人有需求?3. 机器人和人类有什么不同?4. 机器人是否比人类更先进?二、词汇阅读中的单词不是生词,但是它们的含义与上下文有些微妙的关系,学生们需要学会适当使用。
1. mechanical –机械化的2. automatic –自动化的3. machine –机器4. human –人类的5. intelligent –智能的三、语法1. 过去分词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例如:清洁,农业,汽车生产等。
这些机器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减少繁琐的人力劳动。
2. 描述词机器人通常是机械化的和自动化的,也是不具备意识和感情的。
然而,人类则是智能的和有情感的。
四、写作请结合阅读内容,写一篇至少100字的文章,描述机器人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篇文章《照顾脚》,主要是介绍了一个由机器人发明的医学新技术--“步态分析”以及其在救助失明人士方面的应用。
一、阅读读完文章,学生们可以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步态分析”技术?2. 此项技术如何帮助失明人士?3. 构建分析模型需要使用的设备种类有哪些?4. 为什么这项技术适用于战场上的士兵?二、词汇阅读中的单词需要注意理解上下文意思。
1. inventor –发明家2. analyze –分析3. device –设备4. set up –建立5. statistics –统计学三、语法1. 情态动词此项技术可以帮助失明人士更加自由和独立地行动。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配套导学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2.比较两文,明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互相启发,发现新的论据或结论。
3.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恐龙无处不在”初看题目,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而“被压扁的沙子”初看题目更是不知所云,沙子怎么会被压扁呢?“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读完全文才明白,本文是前一篇内容的延续,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走近作者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
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
3.相关资料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
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
”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导学过程】一、教师导引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
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
(完整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教学
自主学习
1.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
预习检测:
1、 骸 骼 褶 溯ji e ch cnyinxi e
2、 劫难:灾难。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大衣无缝:神话传说,
仙女穿的大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致密:细致精密。
3、美科学幻想
整体感知 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
“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 ?” “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
)& ()石 携()
追溯
致密:
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 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三、自主学习
1.“恐龙确实遍布丁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4.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丁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 果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 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初二语文导学案-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 18 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学会整体感知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
2.能说出课文中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增强科学意识,学习作者的科学探索精神。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ái ( ) 骨gé ( ) zhě( )皱 追sù( )劫. 难 ( ) 蟾蜍..( ) 陨.( )石 携.带( ) 2.解释词语。
劫难: 。
追溯: 。
天衣无缝: 。
3.细读文本:如今统治地球的是人类,人类的历史也不过几百万年。
在人类出现之前,曾有一种爬行动物统治过地球,这种爬行动物是什么呢?对,是恐龙。
然而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六千万年的恐龙突然消失了。
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一个谜。
如今在不同的地区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呢?恐龙灭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法指导:(请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阅读教材,注意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要圈划出生字词或自己有疑惑的语句喔!)新知探究探究一: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学法指导:一定要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探究二: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补充说明,试说明它的作用和含义。
(学法指导:首先结合知识链接,了解补充说明的概念,然后再从文中找出这些补充说明的句子,最后从句子的内容与上文的联系去分析其作用。
)呃┄想想!综合提升《被压扁的沙子》与短文《恐龙无处不在》相比,两篇短文有什么相似之处?(学法指导: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等方面比较。
)【当堂检测】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2.说明方法有 。
【学习反思】我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补充说明:在语句表达中,有些事物、概念或现象、原理需要解释和说明,但是这些内容又不属于语句表达的范围,那么就用括号把这些内容紧紧附着在相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原理之后,既起到解说作用,又不干扰语句的表达。
恐龙小常识:恐龙是古爬行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的体长不到一米,大的体长数十米,重达四五十吨。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导学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 了解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2. 阅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理解文章内容;3. 掌握文言文表达方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1. 掌握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2. 能够理解《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内容;3. 能够运用文言文表达方法,掌握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1. 阅读理解法:仔细阅读短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用词表达;2. 归纳总结法:通过阅读,归纳出阿西莫夫的创作特点;3. 写作练习法:通过模仿阿西莫夫的文风,练习文言文表达。
【课堂导学】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阿西莫夫的作品,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作家?他的作品主题是什么?请简单回答。
二、预习导航1. 阅读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2. 预习课文,了解阿西莫夫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三、阅读解析1. 阿西莫夫的生平和作品特点阿西莫夫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科幻作家,被公认为是科幻小说的三大巨匠之一。
他擅长上世纪40-50年代的科幻小说,被誉为“机器人三定律”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主要描写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阿西莫夫有许多著名作品,比如《机器人系列》、《太空漫游系列》等,他的作品以逻辑严密和科学性强而著称。
2.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理解阿西莫夫的这两篇短文《黄金时刻》和《翼上之城》都是科幻小说,反映了他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思考。
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出阿西莫夫对自然科学和人性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的独到见解。
四、深入学习1. 阅读文言文《黄金时刻》,理解短文内容,归纳出阿西莫夫独特的文风和表达方式。
黄金时刻这个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黄金时刻来临时,并不以它在世界上的地位高低为因素。
事实上,地位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时国家全体人民的努力,必定会顺利行之。
因此,一个黄金时期开始时,我们应该让自己的人民脱离先前的烦扰,犹如一只恩公致意的公鸡,睁开了羽毛,伸展着脖子,准备迎接第一缕阳光,充当这个黄金时期的标志。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归纳、推断的能力。回答本题一定要学会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与关键词。本段材料是介绍地球上深海沟由板块撞击而形成的过程,所以可以与课文中的“板块构造”理论相关联。Fra bibliotek参考答案:
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例证。《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自第⑥段起阐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本题的材料,说明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会在分界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海沟。因此,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板块构造”理论是相联系的。
【示例】
1.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度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2.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3.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大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了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灭绝。
恐龙的灭绝和大陆漂移有关。
【示例二】《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首先通过新闻报道和一些科学家的观点,引出目前存在的造成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然后根据地质学上的发现进行推理分析,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论证,并最终得出结论: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参考
答案:
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教案
遗骸
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
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
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读文,思考讨论: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此题意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2.教师点拨: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二、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将制作的大陆漂移示意图(见《教学参考书》有关资料二:地质年代与大陆漂移学说)课件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
2.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板书课题及作者名)
(1)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同步习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模式介绍快速阅读是从文字中间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到:①注意力要高度集中;②克服出声朗读、逐字阅读和回归倒读的习惯,而采用无声视读法;③运用概念阅读法组读;④运用垂直阅读法作纵向扫描;⑤采取跳读技巧,根据文献结构,抓住概要、掌握中心和重点。
设计思路说明本课采取训练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教学法,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整个学段学生的阅读导向中,以这两篇课文为起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教材分析这两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都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建议引导学生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比较阅读两篇文章。
《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击。
通过这两篇短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懂得写作文章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
重在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目标1. 了解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2. 比较两篇短文,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3. 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比较两篇短文,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2.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课前准备观看电影《侏罗纪公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两套(附导学案)
阿西莫夫(1920 —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
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 “大师奖”,是公认的当 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
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 18岁那年开始创作,在1941年的《理智》中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原 则”,其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本课两文皆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 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 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 此文。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 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 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带到了南极”。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两栖(q 1)潮汐(X i )慧(hu 1)智慧彗(hu 1)彗星 褶皱(zh e ) 劫难(ji e )追溯(s u )鸟臀目(t m )骨骼(ge ) 衍射(y cn ) 硅(g u i ) 携带(xi e )铱(y i ) 熔(r 印g )熔化溶(r 印g )溶解 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
劫难 膨胀 熔化 追溯 灾难,灾祸。
细致精密。
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因素,物体的长度增加或体积增长。
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 1. 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
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看看他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初中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主备人:授课人:
万年,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时候;因此
推断恐龙灭绝可能是由撞击引起的。
小结:学习了本文,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一些科
学知识,还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即联想、
想象、分析、推理等创造性的思维。
作者经过
层层推理、分析,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说而不是火山说。
对这一结论,很多人支持,
但也有一些人反对,你持什么看法呢?欢迎同
学们在课下查找有关资料对这一问题继续探
讨。
三、作业布置:请小组合作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恐
龙与生物学地理学之间的影响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会运用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解析:在细读两文的基础上,抓住两篇文章的结尾段进行归纳。
二、参考答案:《恐龙无处不有》的论证思路: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现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
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一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超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在漂移面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一推断最近一次“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一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一于是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最后得出结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被压扁的沙子》的论证思路;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引出恐龙灭绝的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然后分析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通过严密的推理,肯定“撞击说”否定“火山说”,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外最体撞击地球。
解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一般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两篇文章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行文的。
三、参考答案:1.补充说明性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注重观察、善于发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2.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意在强调此研究的现实意义。
3.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名词变得浅显,适合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理解。
4.对上文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文所讲的道理,从句子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幽默和思维的活跃。
解析:结合上下文,体会这些补充说明性文字的作用,体会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四、参考答案:板块构造理论。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海沟”的形成过程,从文中“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等句子可知,材料描述的现象是与课文中的“板块构造“理论相联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0月28 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NO:18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重点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知识链接】本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导入课文】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
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一、预习检测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遗hái ()骨gé() zhě()皱追sù()劫()难蟾蜍()陨()石携()带2、解释词语劫难:追溯天衣无缝:致密:二、整体阅读: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三、自主学习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5.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四、合作探究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
试比较。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4、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五句话,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点拨:这些句子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六、课堂小结: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
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七、达标测试(一)、基础知识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遗骸()褶皱()追溯()鸟臀目()两栖动物()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不同。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
”但由于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
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
请问,是怎样改动的?(二)、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5.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潮汐()大劫难()6.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7.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④⑤8.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②;其依据分别是。
9.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
10.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11.第③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答案预习检测:1、骸骼褶溯 jié chán yǔn xié2、劫难:灾难。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
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致密:细致精密。
3、美科学幻想整体感知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
自主学习1.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
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
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3)略4.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5.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合作探究:1、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2、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
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尤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3、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
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4、学生明确:1.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起是指哪些动物。
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
“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同属两栖动物。
2.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
3.这一句看起来有调侃的意味,但并非无稽之谈。
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4.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易被人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5.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
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
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教师总结:这些补充说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学概念为平易的介绍,化严密的科学论证为幽默诙谐的类比说明,表现了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同学们应在今后的说明文写作中学习借鉴。
拓展延伸: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学生谈个人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háizhěsùtúnqī2.大陆漂移假说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得出的结论3.然而由于所以从而4.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
二、课内阅读5.xījié6.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7.①‖②③④‖⑤层意略8.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撞击说火山说9.特定称谓解释说明10.不能删去。
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
11.举例子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