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初中地理八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_19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本节课通过分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差异和特色,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待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成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区,分析其地理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PPT课件,进行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各地理区域的基本情况。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范文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范文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范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1《西北地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

(展示课件)请思考: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师:请同学们,看课件西北地区图。

思考: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小结: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学生回答: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课题】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说出它们的分界线,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说出它们的分界线,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重点)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重点)【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诱思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12四大区域的界线和主导因素秦岭—淮河(气候)400毫米(夏季风)昆—祁—横(地形地势)3.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秦结合上面几幅图片,观察下面所示红色分界线,说明其地理意义?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教师结合学生就知及个人的经历【当堂达标】约15分钟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山脉)、______(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_____mm 等降水量线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______和______地势阶梯分界线一致。

4.秦岭主要位于 ( )A .河南省 B .山东省 C .山西省 D .陕西省 5.“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作为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南北方的界线 B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C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 D .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6.“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作为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B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C .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 D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7.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北侧的是( ) A .河南 B .山西 C .湖北 D .四川8.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地势高低C .交通条件D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 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地形因素C .气候条件D .海陆位置 10.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域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 .地形因素B .纬度位置C .交通条件D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11. (1)图中A 是北方地区,B 是_______地区,A 、B 两区以秦岭、_______河为界。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及经过的主要省区,了解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2)记住秦岭—淮河线的重要意义;(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景观图片和视频材料、列表比较、读图、思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2)探究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2)树立治理和保护淮河以及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三、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我国的北方雪景,南方的椰林,西北的沙漠,内蒙古的大草原、雪域高原等等景观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些地区。

学生:雪景属北方地区,椰林属于南方地区,沙漠和内蒙古的大草原属于西北地区,雪域高原属于青藏地区。

转承:四大地理区域位于我国什么方位,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四大地理区域”。

(二)新课讲解1、秦岭-淮河线出示“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阅读课本P2页第1~2段,思考: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位。

学生: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概况出示“秦岭位置示意”图,阅读课本P3页第1段,思考:秦岭的概括。

学生: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西起甘肃省境内,东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500千米。

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在1500~2500千米。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简写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简写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简写教案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简写教学目标•了解湖南省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掌握湖南省四大地理区域的简称,并能准确地标识出其位置;•加深对湖南省地理特点的理解。

教学内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2.各地理区域的简称教学准备•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世界地图•幻灯片或投影仪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地图,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并引导他们思考湖南省的地理特点。

知识传授(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湖南省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包括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进行简要解释,并与学生互动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学习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地理区域的学习。

•要求学生自主查阅教材,找出各个地理区域的简称,并准备介绍。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负责的地理区域的简称,包括简称的含义和位置。

其他小组需做记录。

总结归纳(10分钟)•让每个小组将他们所负责的地理区域的简称和位置进行总结,并在黑板上做出标示。

•教师对每个地理区域的简称和位置进行复述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

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竞赛活动,要求他们绘制湖南省的地理区域简图,并在图上标出各个地理区域的简称和位置。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示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地理区域简称和位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的评估,以及小组竞赛活动的完成情况。

参考资料•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找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章的题目,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教师: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

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

过渡:对于区域有一定的理解后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展示幻灯片)(二)新课思考:区域的概念;区域的分类。

请同学们阅读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

(展示片)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

1.图中四名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并分类。

2.有哪些区域类型?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每组学生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展示片)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牧区——③东南沿海——④经济特区——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⑥热带——⑦旅游区——⑧长江三角洲——⑨农业区——⑩工业区——自然区域:③⑥⑧经济区域:②④⑦⑩行政区域:①③⑤教师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教师: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吸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需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四大地理区域归纳的划分教案1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以及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栖息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弊病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侵害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者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风险教育。

结构分析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内容点析及教学建议1.水是宝贵的资源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大些环境及水资源总量小得多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

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剩余,而仅指煤炭资源能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另一方面,在生活空间一定室内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例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

因此,希望中学生能辩证科学地认识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

教材第75页图3.16和第76页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水资源之所以越来越宝贵的原因。

2.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教材中所利用文字说明和“活动”课文展示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两个主要:一为“水资源短缺”,二为“时空分布不均”。

课文叙述方面基本依照“提出问题──图文材料补充说明──治理对策──学生活动”的体例,其知识谱系见本文“结构分析”。

“活动课文”内容拓展性较强,一类为“温故知新”,例如联系气候、河流知识,解释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分布西南地区不均的原因;二类为材料分析,例如第76页活动2;三类为联系实际,例如第80页活动2和3。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结合已学的知识,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学会分析其原因。

3、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小组展示、评价、抢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章节,主要对区域界线和区域划分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介绍“秦岭——淮河线”,通过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强调地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和地理界线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认识“四大地理区域”。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较浓厚,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对“秦岭——淮河线”有初步的认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难点:分析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产生地理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约1分钟)1、师生问好2、学生喊口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大胆质疑。

二、教学引入(约2分钟)1、课件展示展示祖国各地的景观图片,导入章节课题“中国的区域差异”;2、情景展示:课件展示《晏子楚使》,由“橘生某某则为橘,生于某某则为枳”引入本节内容“秦岭——淮河线”。

三、教学新内容(约33分钟)(一)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完成:(约8分钟)1、看图5—1,圈出“秦岭——淮河线”,说出“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结合我国政区图,说出“秦岭——淮河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区。

2、阅读P3阅读材料,了解“秦岭和淮河”的情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第1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划分,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掌握不扎实,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地理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理地图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地理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理地图、图片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3.准备好PPT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域划分。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是如何划分的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如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地理等。

同时,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代表性景观,让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发地理地图,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进程与方式(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育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论述,培育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论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育学生阅读和利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育学生合作合作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二、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教学时刻:1时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教学进程:引入中国东西横跨200多千米,南北纵贯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类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不同。

中国各地域的经济社会进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让咱们来熟悉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限。

在它的南北双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适应等有着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线南北双侧的地理不同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月平均气温<0℃>0℃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要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要紧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桔、茶叶、油桐要紧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二、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3、活动(1)读图—1,完成以下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要紧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

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读图-六、-7,请说明造成两地气温不同的缘故。

三、四大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依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限,并依如实际情形作必然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域、南方地域、西北地域和青藏地域。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名师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名师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及经过的主要省区。

(2)识记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列表比较,能够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反映出来的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秦岭—淮河线,认识到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我国幅员辽阔,增强名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与半润湿地区分界线复习提问:这些分界线大致与哪一条分界线相吻合?(学生回答)明确:这些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相吻合。

地理分界线反映出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东部重要的一条地理界线,并一起来认识区域的划分。

二、新课学习(一)秦岭---淮河线活动一: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和淮河的位置提问:说说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明确:秦岭是东西走向,淮河是自西向东流。

活动二:展示“中国政区图”,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线提问: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哪些?(学生读图回答)明确: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了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活动三:图片展示比较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植被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以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秦岭---淮河线以北以温带作物为主,主要有苹果、柿、枣等;以南以亚热带作物为主,主要有柑橘、茶叶、油桐、弥猴桃等。

秦岭---淮河线以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秦岭---淮河线以北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主食是馒头;以南以水稻为主,主食是米饭。

湘教版八下地理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湘教版八下地理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生:秦岭东西向山脉,淮河自西向东流。

秦岭——淮河主要通过的省区有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

师: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简要说明秦岭——淮河线在气候方面的地理意义,完成下面内容。

⑴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干湿地
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抢答。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由于秦岭山脉的阻挡,使得冷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侧减弱。

学生:四大地理分别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师: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
课件展示:
教师:观察中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分界线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我国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与400
教师:观察00C等温线及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教师:观察中国青藏高原的边缘线与青藏地区的边界线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四大地理区域,主要是依据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同时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来划分的。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文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域差异。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域差异。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学习小组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环境的整体布局,引发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然后,分别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地区的温暖、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的高原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地域差异。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版)湘教版
注意:拓展内容和要求要与本节课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同时,要符合教学实际,不具备实际操作性的内容不要写入。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这一课,我感到收获颇丰。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4. 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2. 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难点:
1.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标准的理解与应用。
2. 各个地理区域之间联系与差异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表等资料,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1)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2)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以森林为主,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4)青藏地区:气候高寒,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及特点。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组织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某些地理概念理解不深,难以理解和记忆。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并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提高。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各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尚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法,直观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让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20分钟)针对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回答。

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各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域差异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及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实例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理案例、资料等。

3.教学工具:地球仪、地图、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域差异。

教师提出问题:“我国可以划分为几个地理区域?它们分别是哪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展示课件,分别呈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等。

引导学生关注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地图,判断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其差异。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教学过程:引入*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是*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0℃>0℃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3、活动(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

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1、在*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_湘教版八年级下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_湘教版八年级下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时)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3.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情感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教法与学法指导:五步释疑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演示〗电脑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提问]同学们知道屏幕上的景观图都分别是表示我国的哪些地方呢?[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正。

转入新课: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二、展示目标三、探究提示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3、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_____。

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4、完成教材P5的活动第2题“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的最低气温为-7.6℃,这是为什么?”5、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这条线把我国分为哪两大部分?6、我国四大区域的分界线是哪些?四、学生自学(3分钟)五、师生合作释疑1、大体上一致,东西走向。

2、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5个省区。

3、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是秦岭山脉。

淮河成为害河的原因:黄河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淤高了淮河中游的河床,使它成为半“地上河”,下游入海出路被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水量大增,下游又无通畅的泄水渠道,以致使它泛滥成灾,这就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原因。

(说明:淮河旱涝灾害频繁......)治理的方法:上游:修水库,作好水土的保持工作中游:修蓄洪工程下游:开辟新的入海通道4、强寒潮发生时,偏北风南下,遇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其南侧的安康受强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小,而北侧的西安则降温幅度强烈。

湘教地理八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同课异构教案 (19)

湘教地理八下《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同课异构教案 (19)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教学要求】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自主预习】一、不同的地理区域1.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区域,比如区域、区域和区域等。

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身份”。

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或不同的区域。

3.我国的温度带可划分为带、带和带,而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带、带、带。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和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一 (河流)一线一致。

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4.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第、级阶梯分界线一致,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教师点拨】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1月0℃等温线;③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如何划分的? (如下图)(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地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上。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该分界线(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学习分区地理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2、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制定下面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读图说出四大区域的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
2)能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景观的差异。

3)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其意义。

4)结合本课的学习,能谈一些对家乡环境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的讨论,体会并初步掌握结合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和观点.
2)通过读图、析图、观察提高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意识。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各区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所以我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

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因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演员,所以我坚持每一堂课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结合学案导学法,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使学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法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正在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
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读图观察、综合分析法、讨论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寒假期间哪些同学离开过铁岭?(学生举手)现在你们回忆一下你去过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同学总结去的地方与铁岭有何不同?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在这里同时也进行了乡土教学,顺便也夸耀了铁岭这个北方“黑土地.,米粮仓”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通过这个活动设计,学生的兴趣高涨,顺理成章就引入《我国地理差异》的教学,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请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列出来说一说!(学生谈到很多区域划分:行政区划、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三级阶梯的划分、干湿地区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人口地理界线、……等等,在回忆的过程中,学生间经常发生思维碰撞,想起一个又一个,老师则在这里顺便带领学生复习,纠正偏差并追问划分依据,从而总结区域划分是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依据进行的)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

(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西北沙漠、东北的林海雪原、青藏的牧场、南方的水田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地理学者把我国分成四大地理区域,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学生看图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后板书:第1课四大地理区域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这时,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板书:1、四大区域的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承转: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板书):2、四大区域的界限
(学生活动)展示图5.2中国四地理分区图,让学生读图,完成1、2两题,汇报答案。

接下来探究:根据图例,在图中找到A、B、C三条线,看看这3条线你熟悉不,回忆一下。

这里属于旧知识的问题,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结论。

那么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四大地理区域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呢?
我们仔细观察下面几组图片,思考、回答图片后面的问题
1、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同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A,引导学生分析两界线的相似性,说明这里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季风影响。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不到季风影响,降水较少,体现出干旱的区域特征,而位于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处于湿润和半湿润区。

2、观察界线B的位置,学生自己在1月等温线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寻找与其位置相应的1月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

结果分别是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由此确定界线B划分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主要区域差异表现在气温和降水综合
的气候方面。

最后再根据提示从地形和河流分布图中落实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学生根据教材的问题提示,逐一寻找答案,
3、观察界线C的位置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界限的吻合情况。

在学生发现界线C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线十分吻合之后,再判断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小组活动,探究)小组总结汇报后教师总结。

由此看出,四大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气候和地形等要素的不同进行的。

(板书):3、划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
(学生活动)阅读3页材料,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

(总结)青藏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它周围有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等围绕。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两侧的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不同,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大兴安岭为界,这里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由此看出,四大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气候和地形等要素的不同进行的。

(过渡)在区域的分界线中,秦岭淮河一线非常重要,它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我们来具体学习一下。

板书:二、秦岭淮河一线
展示秦岭和淮河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片朗读文字。

说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看图回忆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分界线通过。

展示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还有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划分(学生活动)得出结论.
(讲述)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高大而绵长,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东部季风区的中部,使山脉两侧气候有显著的不同。

它是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还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因此在它的南北两侧,地形、水文、农业、文化存在明显的区别。

板书:1、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

重点是四大区域的范围和界限,我们还要加深对于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理解。

课堂练习:展示习题在大屏幕上,学生抢答.
板书设计: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四大区域的名称
2、四大区域的界限
3、划分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
二、秦岭淮河一线
1、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