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
总体要求:通读全书,把握传播学领域各种理论学说的概况和代表性理论家的主要观念,并能结合传播实际现象加以运用,在此基础上重点复习如下内容。
第一章
识记部分:
1、控制论
2、系统
3、系统论
4、信息论
5、熵及负熵
领会部分:
1、信息是如何量度的
2、维纳的社会传播理论
3、记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识记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3、分析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识记人内传播的定义、特点
2、分析人内传播的互动性
3、理解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内省式思考
4、识记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
第三章
识记部分
1、结构主义
2、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领会部分
1、三种内容性语言
2、福柯的“圆形监狱”理论
第六章
领会部分
1、文化工业的生产意义
2、为什么说媒介话语具有自恋性?
第七章
领会部分
1、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2、象征域
3、现代性的建构过程包含哪三个内容?
综合运用部分
试用社会文化现象说明葛兰西所谓政治领导权与社会领导权的区别。
4、运用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分析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问题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识记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及其特点
2、识记信息社会内涵
3、分析传播媒介的进化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1、识记符号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功能
2、识记意义的内涵
3、理解人类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的产生
3、理解分析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
05 程与系统结构[视频 讲...
06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 际传播[视频讲解]
目录
07 第六章 群体传章 大众传播[视 频讲解]
09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 介组织[视频讲解]
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
010 介规范理论[视频讲 解...
011
13.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 要学派[视频讲...
14.2 重难点解 读
14.1 知识框架 图与重点导读
14.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 法[视频讲解]
15.2 重难点解 读
15.1 知识框架 图与重点导读
15.3 考研真题 与典型题
谢谢观看
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 众变迁[视频讲解]
012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 究[视频讲解]
目录
013 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 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视...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
015 史和主要学派[视频 讲...
014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 全球传播[视频讲解]
016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 研究方法[视频讲解]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传统图书,本书是一种包含高清视频课程的可互动学习的“图书”,是用“高清视频”和 “传统电子书”两种方式结合精讲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电子书【电子书+高清视频课程 (20小时)】。本书提供视频课程(教材和考研真题解析)的讲义内容,同时也提供教材的高清视频讲解。本书 每章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知识框架图与重点导读,知识框架图勾勒本章所有知识点的结构脉络,本章重 点则指出本章的重难点及出题点,帮助考生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知识脉络。第二部分为本章要点详解【20小时视 频讲解】,完整讲述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15章内容。该部分精讲详析本章重要知识点,介绍复习方法,透 析核心考点。第三部分为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精选指定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考研真 题,并提供详尽答案,帮助考生强化训练以巩固本章知识点并学会灵活运用。并针对每章的重难点补充整理了典 型题,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最新复习详细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最新复习详细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一、名解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1、传播的基本特点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答:(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
读书笔记
非新传专业写课程论文需要一些传播学方面的理论知识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还行没基础看着也不吃 力**读书上只有这个复习版本的有些内容重复了不过还是有用的。
精彩摘录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特定利益、意识形态和文化背 景,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 劳动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 传播隔阂是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特定利益、意识 形态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产生了对语言的需要 社会发展的信息需求是媒介进化的基本动力。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8.3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
8.4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详解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9.3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
9.4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0.4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4.4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15.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5.4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
作者介绍
感谢观看
4.3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
4.4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 题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静业学习网1【本章概要】本章主要论述了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
本章考点以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为主,在学习时,需要着重对传播的定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传播与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等内容加以把握,并大致了解互联网环境下的群体极化现象、互联网环境下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融合等内容。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传播★★★1传播的定义(见表1-1)传播的定义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本质是一种信息共享。
(2)依托于社会关系进行,又反映着社会关系。
(3)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社会行为。
(4)共通的意义空间是否在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存在,是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
(5)传播包含行为、过程、系统三个层面的含义。
考点二:传播与信息★★1信息(见表1-2)信息2社会信息(见表1-3)社会信息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1)为传播学引入了信息这一概念,增强传播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2)为传播学引入社会环境的因素,拓宽了传播学研究视野,将传播活动置于更广泛的社会系统和社会环境之中,深化关于人类社会传播规律的认知。
考点三:社会信息系统★★★1社会信息系统概述(见表1-4)社会信息系统概述2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见表1-5)表1-5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考点四: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1)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提出了精神交往理论,见图1-1。
图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静业学习网①人类的总体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一类是交往。
交往是一个概括性的概念,体现着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性,包括借助物质媒介的人类物质性交往活动,以及借助“语言”媒介的人类精神性交往活动。
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一、名解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1、传播的基本特点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答:(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学考集市】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1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答∶"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是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提出的观点,它概括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即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1)社会信息具有物理载体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社会信息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即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片、影像,还是声调、表情、动作(广义上的符号)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这些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到处理并引起反馈。
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
(2)社会信息具有精神内容社会信息及其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这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自然信息的传播通常表现为一定的物理或生物条件的作用和反作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必然会引起相应的反应,而社会信息则不同∶①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
②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的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人对符号意义的赋予和解读,与人的社会属性是分不开的。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即社会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把握这个定义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社会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总5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泛化:①传播学学科影响力的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动力;②寻求传播学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理论体系, 应回归其学术原点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20世纪初,“传播”成为学术考察的对象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社会学的传统1909年《社会组织》中定义传播:“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皮尔士(美国学者符号学的创始人)——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1911年《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 icon)。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学者定义传播“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
9.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0.2重难点解读
10.1知识框架图与 重点导读
10.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1.2重难点解读
11.1知识框架图与 重点导读
11.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2.2重难点解读
12.1知识框架图与 重点导读
12.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3.2重难点解读
13.1知识框架图与 重点导读
5.1知识框架图与 重点导读
5.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6.2重难点解读
6.1知识框架图与 重点导读
6.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7.2重难点解读
7.1知识框架图与 重点导读
7.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8.2重难点解读
8.1知识框架图与 重点导读
8.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9.2重难点解读
9.1知识框架图与 重点导读
谢谢观看
13.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4.2重难点解读
14.1知识框架图与 重点导读
14.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5.2重难点解读
15.1知识框架图与 重点导读
15.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0小时高清视频】》 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传播是指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 存的手段。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社会信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传播即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符号(sign)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其功能是携带 和传达意义。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一、名解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二 7、,卜f j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 I |X ' % ■ I%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 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1、传播的基本特点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r--."%*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7 \ \ I H答:(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斗1」H 'J7<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四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要】本章梳理了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的定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传播与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本章的重点包括: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传播★★★1.传播的定义(见表1-1)表1-1 传播的定义要点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考点二:传播与信息★★1.信息(见表1-2)表1-2 信息要点定义2.社会信息(见表1-3)表1-3 社会信息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1)把信息的概念引入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考点三:社会信息系统★★★1.社会信息系统(见表1-4)表1-4 社会信息系统2.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见表1-5)表1-5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基本形态人内传播考点四: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1)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见图1-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提出了精神交往理论。
①人类的总体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一类是交往。
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它既包括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也包括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
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泛化:①传播学学科影响力的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动力;②寻求传播学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理论体系, 应回归其学术原点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20世纪初,“传播”成为学术考察的对象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社会学的传统1909年《社会组织》中定义传播:“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皮尔士(美国学者符号学的创始人)——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1911年《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学者定义传播“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轮廓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第二节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节社会影响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第二节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领域与课题第三节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第二节“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节“培养”理论第四节“知沟”理论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程序的争论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抽样调查法第四节控制实验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八~九章【圣才出品】
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要】本章梳理了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媒介技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工具和技术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本章的重点包括: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依存症”、媒介技术的“4C”趋势、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把关人”理论。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媒介技术(见表8-1)★★★★★表8-1 媒介技术考点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见表8-2)表8-2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2.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见表8-3)表8-3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考点三:媒介工具和技术对现实社会的影响★★★★★1.“电视人”(见表8-4)表8-4 “电视人”2.“容器人”(见表8-5)表8-5 “容器人”3.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日本学者佐藤毅认为,电视本身就是人们的欲望追求的对象,而且还是唤起和引发人们新的欲望的媒介,它把充满诱惑力的商品世界展示在人们面前,直接刺激了他们对这些商品的占有欲和享乐欲。
因此存在阶层或收入差别的不同群体出现了整齐划一的追求奢侈化的倾向,从而产生价值观上的变化,由勤劳、节俭和对社会的奉献价值,转向了个人主义的享乐和“充欲”价值。
佐藤毅将这种现象称为“他律性欲望主义”,认为正是这种由媒介引发的欲望主义导致了日本人的自私化。
4.“媒介依存症”和网瘾症(见表8-6)表8-6 “媒介依存症”和网瘾症5.当代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社会意义(1)当代新媒介技术(见表8-7)表8-7 当代新媒介技术(2)“电子乌托邦”思想“电子乌托邦”思想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等,从而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答案考研真题
第一章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答:“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是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提出的观点,这一观点概括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是指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和交往活动中传递的信息,是一种生物信息和生理信息以外的、关于人类社会行动的信息。
(1)社会信息具有物理载体社会信息是信息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表现形式与其他信息相同(质、能、波动等),都需要用物质载体来呈现和传递信息,作用于信息接收者并获得反馈,即信息的物质性。
(2)社会信息具有精神内容①社会信息不仅仅停留在生物或物理层面,更表现并作用于人的心理、精神、认知、态度、价值观、情感等层面。
②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由精神劳动所创造的,也即社会信息是意义与符号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是由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一定结构顺序的信息流动过程。
其中信息是传播的材料,流动是传播的方式。
信息和流动是传播必然包含的两个因素,它既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传播的本质是信息流动,是一切交往的本质。
对传播的认识要越来越走向开放、连续、动态和联系。
传播的特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共享说。
传播是一个信息共享的过程。
(2)互动说。
传播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
(3)符号说。
传播双方应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4)关系说。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又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
(5)行为过程系统说。
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答:“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是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理解这一观点是理解传播的前提。
(1)社会传播活动需要在一定的场所(系统)中进行,这个场所或系统就是社会信息系统。
施拉姆认为:“传播和社区(community)词根相同,意味着传播和社区互为前提。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详细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详细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二、传播与信息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一.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
(一宽一大)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递行—地形)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独有—多人共有。
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1“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
”(施拉姆)○2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也可是横向的。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重点复习笔记
郭庆光笔记传播学基本理论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双重偶然性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3、社会信息4、传播(99新)二、简述1、传播的基本特点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传播历史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信息革命3、信息4、大众社会5、大众文化二、简述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2、信息社会的特点。
第三章符号与意义一、名词解释1、语义空间2、符号3、意义4、象征性互动理论二、简述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第四章传播过程与系统一、名词解释1、反馈2、”5W”模式(98)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4、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5、噪音(00传)6、信源7、传播过程(02新名)8、单向传播、双向传播(00新名)9、前馈10、信宿二、简述1、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02新)2、传播过程的特点。
3、简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4、传播过程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的区别.(00传)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一、名词解释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群体传播5、传播基本形态6、从众行为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第七章大众传播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2、拟态环境(02传名)3、信息环境(02传)4、廉价报纸、大众报纸(99传名)5、社会地位赋予功能(01传)6、社会雷达(99传名)7、预言的自我实现8、信息环境的环境化(00传论)9、象征性现实二、简述1、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2、拉斯维尔”三功能说”。
3、赖特”四功能说”。
4、施拉姆的社会功能观。
5、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6、大众传播的信息特点三、论述1、试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
(00传)2、试析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观点。
第八章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一、名词解释1、极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96名)3、社会责理论(95名)4、民主参与理论5、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01新名)6、”意见的公开市场"(99传)、”自我修正过程"(02新)7、报刊四种理论二、简述1、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政治控制方式。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泛化:①传播学学科影响力的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动力;②寻求传播学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理论体系, 应回归其学术原点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20世纪初,“传播”成为学术考察的对象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社会学的传统1909年《社会组织》中定义传播:“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皮尔士(美国学者符号学的创始人)——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1911年《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 icon)。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学者定义传播“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泛化:①传播学学科影响力的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动力;②寻求传播学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理论体系, 应回归其学术原点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20世纪初,“传播”成为学术考察的对象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社会学的传统1909年《社会组织》中定义传播:“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皮尔士(美国学者符号学的创始人)——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1911年《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学者定义传播“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不仅仅是提出了信息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扩大了传播学的视野。
传播并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它作为一种客观的机制在维持物质的运动和系统的运行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传播与信息广义的信息概念: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联系与区别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联系(相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并引起反馈。
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区别: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由此可见,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一.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的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结合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传播的基本特点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独有——多人共有。
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对第二点的理解①“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②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也可是横向的。
③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其社会角色和地位。
④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任何传播都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否则传而不通,导致误解。
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
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行为”时,我们把社会传播看作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考察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解释为“过程”的时候,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考察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视为“系统”的时候,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不但考察某种具体的传播过程,而且考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系统(定义):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人类社会的传播也具有普遍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①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
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由相互联系、制约的各部分构成,执行个人信息进行处理功能的有机整体。
②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人们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③群体传播——(主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等)是更大的系统,它不仅存在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群体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化完成之后还依然对个人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发挥重要的制约作用。
④组织传播——组织是一个比自然群体结构秩序更严密的社会集合体。
其特点: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和分工的设置都为实现这一目标,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现代组织的典型形态—企业的基本目标是从事生产,而生产是一种综合的活动.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机结合,系统性显而易见。
⑤大众传播——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特点体现在:(1)(主体活动)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2)(对象)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3)(手段)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4)(内容)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5)(机制)也有反馈机制(如读者来信或视听众热线电话等),但是迟延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这些特点使大众传播拥有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又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
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传播既是社会互动系统,也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系统。
综述: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布克里(一般社会系统理论)提出社会的环境适应过程需要五种要素:(1)要有不断向社会系统内引进“复杂性”(多样性)的源泉;(2)要有既保持系统内的“紧张”状态又不断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机制;(3)要有将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适当连结的双向传播网络;(4)要有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而进行自主决策的系统;(5)要有保存并普及意义、象征和价值体系的有效机制。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收集、整理、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由此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与协调。
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指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社会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因为人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制约,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而人能够主动发现社会自身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并主动地进行调整使之实现平衡。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社会发展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传播隔阂:包括人—人、人-群体、成员-组织,群体-群体、组织-组织、世代-世代、文化-文化间隔阂。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产生原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伴随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这个特点决定其具有不确定性,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危害: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
(前苏联)解决:然而,他们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
社会信息系统和其他社会系统一样永远处于平衡与不平衡、矛盾的存在与克服的辩证运动的过程中。
关键在于人如何科学认识、把握并解决这些矛盾,把社会发展推向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