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沪教版数学五下6.4《统计初步》word教案1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初步》说课稿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初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教材,其中包含了《统计初步》这一章节。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
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调查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学会使用条形图和折线图表示统计数据;4.能够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通过学习本章节,学生将能够培养对数据的观察、整理和分析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统计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统计图表的作用; - 学会收集数据并用条形图和折线图进行展示; - 能够分析和比较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 统计的基本概念与统计图表的作用; 2. 收集数据并用条形图和折线图展示。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1. 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步骤; 2. 统计图表的分析和比较。
四、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展示板;3.PPT:包含统计概念和统计图表的相关图片;4.学生参与活动准备:纸张、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板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统计图表的作用,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联系。
激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 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通过PPT介绍统计的定义,以及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重要性,并与实际问题进行联系,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习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通过PPT介绍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确定调查问题、设计调查方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统计调查的实际过程,并了解数据的重要性。
4. 学习条形图的绘制和分析通过PPT示范和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导学生绘制条形图的步骤和技巧。
学生根据课堂上的示例练习绘制条形图,并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沪教版数学五下6.4《统计初步》ppt课件1
如果你是班级里的体育委员,准备组织 全班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更多 的学生参与,你会组织学生观看什么比 赛呢? 足球 其
它 6
乒乓球
排球18%
足球25%
篮球 排球 其它
%
篮球19%
乒乓球32%
扇形的统计图: 1.圆代表总体; 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 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 总体的百分比
填写百分比
某班40人,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学有16人, 完全不记得父母双方生日的有14,其它 的同学只记得爸爸、妈妈一方的生日, 请你能画题目所表示的扇形统计图。
人数 百分比 圆心角 40% 35% 25%
制扇形统计图:
16 全知道 全不知道 14
知道一半 10
144º
126º 90º
清扬教育--专注中小学备课 QQ2089627805
观察下图 ,并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3)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 表什么?所有百分比之和是 多少?
欧洲7.1% 南极洲9.3% 非洲20.2%
美洲28.3% 亚洲29.3% 大洋洲6%
观察下图 ,并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4)从中你还能得到什么 信息?
欧洲7.1% %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 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 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 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同学们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 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同学们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统计初步(课件)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系列 1 系列 2 系列 3
折线统计图
6 5 4 3 2 1 0
类别 1 类别 2 类别 3 类别 4
系列 1 系列 2 系列 3
平均数
• 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 所得到的书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
• 平均数=总和÷个数
• 平均数处于一组数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 间。
• 在使用平均数表示人数时,有时可能是小 数。
• 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这组数据中 的所有数(包括0),都要参加计算。
数据分析
• 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平均数,联系 实际,进行简单分析、解 释。
小结
• 通常情况下,我们用条形统计图表是各类 数量的多少。
• 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平均数是最常见的统计量,平均数不但可
以反应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用来 表示不同数量的几组同类数据。
• 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在该组数据的最大值和 最小值之间。
谢谢大家!
统计初步
• 数据收集 • 数据整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据呈现 • 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
用I 、T 、 …正 或I 、II 、III等 符号来记录各种数据的次 数。
数据整理
根据需要将数据分类,整 理成统计表。
数据呈现
• 统计表 • 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 统计量(平均数)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
6 5 4 3 2 1 0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统计初步.docx
统计初步知识教材分析 :统计的初步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比较普遍,统计思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
其实在四年级小学生的思维中,统计的初步知识早就有所涉及,如学校里的循环红旗表,教室里的黑板报中,日常生活中的价目表以及车站、码头的时间表等等。
本单元只介绍简单的数据采集整理,简单的统计表和求平均数的简单方法,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统计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首先介绍统计在社会生产生活、学校学习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时学生在以前对统计图或统计表的认识可以说是熟视无睹,因此,我们应当把现实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素材制成醒目和光彩的图、片(也可以是幻灯、多媒体),渗透“移多补少”的平均数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处理,会看、会填写比较简单的统计表或统计图。
2.初步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会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求出简单的平均数。
3.能初步了解数与表格、数与图形的相对应的关系,理解数据与表格、图形相结合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数据的合理整理。
教学难点:求平均数思想的渗透。
(1)简单数据整理和简单统计表教学准备:投影片、学习用品(多种)、米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场景,进入角色1.先看我们学校的男、女生人数及全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
(投影出示)2.动手计算各段(指低、中、高三段)的学生总数,算出后填人表内。
3.进行小组比赛,算出全校的学生总人数。
(每个小组以 2 人为代表,到黑板上写出总人数。
不事先指定,由学生自发上来书写答案,快而对者为优胜者)。
二、自学例 1,指名解释1.仔细观察画面的意图并设问:(1)画面所呈示的事由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正”字来记数?(3)“正”字的数据转换用的乘法口诀是哪几句?2.依照要求,填人数据。
(1)看仔细,填正确,把数字填上去以前应当先再次看一遍数据是否正确。
统计初步-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统计初步——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数据及其分类;2.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3.掌握用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相关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据的概念及分类;2.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3.熟练掌握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
三、教学难点1.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2.如何熟练掌握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数据,如班级里所有同学的身高,要求学生尝试用图表来表示这组数据,并让学生针对图表谈一些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2.新知讲解教师讲解数据的概念和分类,并讲解统计学里常用的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让学生了解能使用哪些图表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3.例题练习例题1:某班级有34名同学,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120cm、123cm、130cm、138cm、148cm、145cm、132cm、136cm、128cm、142cm。
请用图表表示这组数据,并计算出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众数。
例题2:某店铺在10月份每天的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begin{table}[htbp] centering caption{10月销售额}begin{tabular}{|c|c|c|c|c|c|c|c|c|c|c|} hlin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hline & 12 & 15 & 15 & 16 & 13 & 11 & 10 & 14 & 17 & 16 \\ \hline end{tabular} \end{table} 请用图表表示这些数据,并计算出平均数和中位数。
4.拓展练习请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尝试自己解答,并且通过图表来展现出相应的数据。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7 总复习:统计初步 ▏沪教版
统计初步教学内容: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106-109教材分析:《统计初步》是沪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总复习中的一课。
教材主要分统计初步和练习四两段进行梳理和复习,集中回顾和整理了小学阶段统计和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平均数、可能性等。
通过对统计知识的归纳整理,巩固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统计知识,有一定的数据收集、整理、呈现、分析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会用数学语言解释、推测、判断数学信息,但是还未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未形成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呈现、分析的过程,理解各个过程的具体含义,发展统计观念。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直观有效地表达数据,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取正确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建立思维支撑引入:小胖的班级最近在征集爱心义卖的物品。
如何让负责他们班义卖的同学一目了然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他们身边正在开展的爱心义卖活动。
让学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复习梳理,建构知识体系1.数据收集(1(2)出示完整表格2.数据整理(1)问:这些数据可以分成哪几类?(2)同桌合作,汇总整理成统计表(3)全班交流反馈3.数据呈现(1)讨论:采用哪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更合理?为什么?(2)同桌交流,完善统计图(3)交流反馈4.数据分析(1)观察:哪个种类的捐赠物品最多?哪个种类的捐赠物品最少?(2)计算五(1)班同学的平均捐赠物品的数量。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初步》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初步》数学教案教材背景本教案基于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统计初步》一章编写。
本章主要介绍了统计的概念和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能够正确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归纳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其感性认识和直观思维的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其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等图形表达数据。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自由列举生活中的统计事例。
2. 讲解1.数据的收集:教师介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等,并让学生试着用图表形式记录数据。
2.数据的整理:教师讲解数据的整理方法,如筛选、归类、求和等,并让学生练习整理数据。
3.数据的分析:教师讲解数据的分析方法,如频数、比率等,并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方法分析数据。
3. 练习1.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践操作,并记录数据。
2.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等图形表达数据,培养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4. 总结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帮助。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并通过图形表达了数据。
但是,学生对于图形的解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可以适当增加练习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初步》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统计知识。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统计知识和方法?”;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统计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如家庭月度开支、班级同学身高、体重等;
(2)收集相关数据,整理成表格;
(3)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并解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4)绘制条形图、折线图等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变化趋势;
(5)撰写一篇简单的统计报告,阐述数据分析结果及启示。
2.针对本节课的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题目: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统计概念、统计量计算以及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找一组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如下: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用统计的眼光观察世界,增强社会责任感;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也较为稳定。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但对统计知识的了解尚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引导他们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统计思想,形成对统计的基本认识;
统计_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统计_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统计章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表示和呈现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类型的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自然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如制作数据表、频数表、类别划分表、统计图等。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量,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四分位数等,同时还需要了解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如正相关、负相关等,并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取得实际问题的解决。
此外,为了更好地表现统计数据,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制作各种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柱状图等,以便更好地使数据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能够使用常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3.能够制作各种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柱状图等4.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方法有很多,如自然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如分类数据、顺序数据、连续数据等。
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可以制作数据表、频数表、类别划分表等,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数据。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四分位数等,这些方法常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据的规律。
此外,还应该学习如何计算标准差、方差、协方差等,这些统计指标可以有效地衡量数据的变化程度。
3. 数据的表示和呈现统计图表是较为直观的数据呈现方式,而制作统计图表的方法千差万别,常见的有条形图、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制作统计图表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分类、数据的规律以及美观程度等。
教学重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如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等3.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1.数据的变量分类和性质分析2.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3.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应用教学方法1.示范授课法:通过示范制作数据表、频数表、类别划分表等,以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法,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身高统计表为例,详细讲解统计表的制作方法、数据整理和分析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统计知识。
4.模拟实践,学以致用: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及时反馈,巩固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巩固所学知识。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统计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堂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内容:
a.制作统计表: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相应的统计表;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出统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层指导,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每个学生的统计能力。
4.掌握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简单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分析等过程,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五级下册《统计初步》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初步》数学教案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初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3.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在数学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类比进行抽象、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变得更加健康。
教学重点
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在我们班级中谁是身材最好、最标准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统计,绘制一张班级同学身高体重的统计图。
想一想,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身高体重这一事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
二、集体活动
1.收集数据。
了解各位组员的身高、体重,完成表格。
组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身高体重 2.整理数据。
(1)讨论:这些数据可以分成哪几类?
(2)根据需要将数据分类,用︳‖等符号来表示各种数据的次数。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的初步知识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和要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并没有直接选用教材上的内容,而是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复习旧知识,力图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有必要去进行统计,很自然的进入了调查统计的环节,从而引入课题。
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将学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
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使数学课有生活的气息。
二、注重过程,增强统计意识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克前我让学生找他们熟悉的素材进行统计,以小组为单位,各自选择一个内容。
由数学组长负责,整理好数据,反馈给每一个人,这样上课时,学生可以根据本组所统计的内容制作统计图。
为了考察学生对于如何根据数据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我在所给的数轴上对读数值选择两幅不同的来给学生选择,这样一来,学生在绘制统计图时还要根据数值来选择数轴,加大了难度,以此来考察学生对单位长度的掌握情况。
在绘制每个小组所统计的内容前,我先让学生以书上的习题来复习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好的绘制统计图。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的初步知识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教材中有说服力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分栏的方法和步骤,看懂表头。
教学用具:投影仪和放大的例3 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投影出示。
下面是兴农小学活动课程四个小组的学生人数。
数学组:男生14人,女生8人。
航模组:男生13人,女生4人。
生物组:男生7人,女生12人。
美术组:男生12人,女生12 人。
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美术组生物组数学组生物组2.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每张统计表能反映出什么情况?(2)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较各个小组的人数情况,用这四张统计表是否方便?有无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显然用这四张表比较不方便,为了便于比较各小组中男女生参加人数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合编成一个统计表。
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二、探索研究1.小组合作讨论(1)把这四张有联系的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情况?(要反映两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分组的情况,也就是分几个组;另一个是各组的人数情况,也就是各小组中男、女生参加的人数。
)(2)怎样划分统计表的栏目才能反映出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呢?(用投影一部分一部分地显示)(①表头的竖向分栏中写出四个小组的名称和总计;②表头的横向分栏中写学生性别和合计;③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
)2.小组合作实践①让学生翻开书第36页,小组合作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填写第37页上的第(1)~(4)小题。
②填好后回答:合编后的统计表有什么好外?三、课堂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师生共同回忆。
6.7《统计初步》(第一课时)(教学课件)五年级 数学下册 沪教版
(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表 示什么?
小试牛刀
思路分析
此题是对数据的分段整理及平均数这两个知识的综合运用。 (1)根据调查表数一数,把每段对应的人数填写在统计表中。 (2)求平均数要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
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沪教版·第六单元
统计初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
学习目标
会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能够看懂和 01 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02 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03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
体验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①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只有一组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②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探索新知
③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
示一定的数量。前者用直条长短表示数量,后者用折 线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 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探索新知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游戏规则里,如果每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这个 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如果每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那么这 个游戏规则就是不公平的。
可能情况的个数
借助树状图或列表等方法找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再 根据每种结果出现的次数,判断哪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最大。
小试牛刀
下面是某小学五(2)班同学1天收集的废纸张数调查表。
2019春沪教版数学五下6.4《统计初步》word教案1
2019春沪教版数学五下6.4《统计初步》word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3.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在数学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类比进行抽象、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变得更加健康。
教学重点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在我们班级中谁是身材最好、最标准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统计,绘制一张班级同学身高体重的统计图。
想一想,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身高体重这一事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集体活动1.收集数据。
了解各位组员的身高、体重,完成表格。
2.整理数据。
(1)讨论:这些数据可以分成哪几类?(2)根据需要将数据分类,用 ︳‖…等符号来表示各种数据的次数。
(3)全班汇总,整理成统计表。
××小学五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统计表××小学五年级(1)班同学的体重情况统计表3.呈现数据。
(1)讨论:采用哪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更合理?为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1)、(3)、(5)三组绘制××小学五年级(1)班同学身高情况的条形统计图,(2)、(4)、(6)三组绘制××小学五年级(1)班同学体重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3)用计算器计算出组内同学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和体重。
4.分析数据。
(1)教师出示(身高—100)×0.9=标准体重,(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的10%属于正常现象。
沪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6统计初步》word精品教案 (3)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 统计初步《统计初步》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集中整理了统计和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平均数,可能性等。
学生通过学习,要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了解随机现象,进而逐步形成依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系统的整理统计的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数据的呈现。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平均数等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作出判断与预测。
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我设计了调查班级内同学身高体重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进一步体会、了解统计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节课较好地作到了以下几点:1. 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利用“身高体重”这一情景导入新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本节课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
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参与讨论,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的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
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而本节课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呈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比较繁琐,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1《折线统计图》知识背景和目标定位:《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基于以上认识,把《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相山公园图片师:知道这是哪儿吗?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预设生:人多、人山人海………2、由统计表提出问题师:是的,浏览的人真得很多,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浏览相山公园的人数的情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人数?预设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师:老师这儿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年到()年浏览人数增加最快?(课件出示)质疑:我们能不能不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年到()年人数增加最快?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这幅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每年浏览的人数?这也不能很直观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师:我在公园里还看到这样一幅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师:在这幅统计图中,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每一年的浏览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都能找到吗?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每年的浏览人数的?(点)师板书:点2、深入探究带着三个问题来研究折线统计图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2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017春沪教版数学一下4.6《统计》word教案1
统计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决策。
2.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填入表内,会画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情趣,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教具准备:投影片、方格纸、实物投影仪、水果卡片。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你是怎么过生日的?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师生交流)2.为这个月过生日的小朋友庆祝生日。
(唱生日快乐)3.师:你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4.师:怎样记录又方便又简捷呢?(让学生讨论)生:我可以问一个记一个。
生:我可以利用学具,一个小圆片代表一个人,生日是一月份的,就把小圆片放在一起,再数出有几个。
生:我可以采用举手的方法,数出每个月出生的人数有几人,并且记录下来。
5、师: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二、收集、整理资料(启发指导,尝试实践)1.统计班内小朋友每月生日的人数(按小组用学具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展示出来)。
2.认识简单统计表出示统计表(1)介绍统计表的特征:表内第一行表示什么?第二行又表示什么?(2)把每个月小朋友生日的人数填入表内,制成一张统计表。
a 师:下面老师请大家数一数,每月有几个人过生日?如一月份有几人过生日?b 把人数填入表内“1月”的人数栏中。
c 现在你们能不能把剩下的每个月过生日的人数数一数,并填在表格里?d谁来把你的统计结果告诉大家?(学生汇报,教师填写)(3)师: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的表内,用来反映各个月生日人数的情况,像这样的表格我们称之为统计表。
(板书:统计表)(4)师: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个月份人数最多?哪个月份人数最少?3.认识条形统计图(1)下面老师要继续考考你们, 能不能想出一个好主意,能跟更清楚、明了地看出结果?(2)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6.5 统计初步1
小学数学电子教案执教:吃的水果种类统计图,看图回答:表格如右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苹果的人数最多下图是小胖5次数学测验的统计图,看图回答:⑴小胖第3次数学测验的成绩是多少?85分⑵小胖这5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90+90+85+95+100)÷5=92(分)练习一小亚生病了,小胖和小丁丁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了小亚体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小胖画的小丁丁画的这两张折线统计图画出的小亚体温变化一样吗?有什么不同?⑵●完成下面的统计表:水果橘子梨苹果香蕉人数●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苹果的人数最多⑶●小胖第3次数学测验的成绩是多少?85分●小胖这5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90+90+85+95+100)÷5=92(分)2.练习一:⑴师:小亚生病了,小胖和小丁丁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了小亚体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⑵观察并思考:●这两张折线统计图画出的小亚体温变化一样吗?这两张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谁画的折线统计图容易看出小亚体温变化的情况?●小小丁丁画出的折线统计图中的“~~~~~~~”表示什么?●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晰地反映小亚体温变化的情况⑶根据这两张折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谁画的折线统计图容易看出小亚体温变化的情况?(小丁丁)谁画的折线统计图容易看出小亚体温变化的情况?图1和图2中纵轴上的1小格分别代表多少℃?小丁丁画的折线统计图容易看出小亚体温变化的情况。
探究二练习二根据下面的统计表,画出反映小丁丁体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小丁丁的体重变化情况(每月15日测)表格如右统计图如右1、横轴2、纵轴最大值是25.1最小值23.8相差25.1-23.8=1.3 ●图1和图2中纵轴上的1小格分别代表多少℃?图1中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1℃,图2中的1小格代表0.1℃●8时小亚的体温是多少℃?(37.6℃)●17时小亚的体温大约是多少℃?(37℃)⑷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略号省去空白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初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3.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在数学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类比进行抽象、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变得更加健康。
教学重点
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在我们班级中谁是身材最好、最标准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统计,绘制一张班级同学身高体重的统计图。
想一想,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身高体重这一事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
二、集体活动
1.收集数据。
了解各位组员的身高、体重,完成表格。
2.整理数据。
(1)讨论:这些数据可以分成哪几类?
(2)根据需要将数据分类,用 ︳‖…等符号来表示各种数据的次数。
(3
)全班汇总,整理成统计表。
××小学五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
×小学五年级(1)班同学的体
重情况统计表
3.呈现数据。
(1)讨论:采用哪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更合理?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1)、(3)、(5)三组绘制××小学五年级(1)班同学身高情况的条形统计图,(2)、(4)、(6)三组绘制××小学五年级(1)班同学体重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3)用计算器计算出组内同学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和体重。
4.分析数据。
(1)教师出示(身高—100)×0.9=标准体重,(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的10% 属于正常现象。
)
请学生根据统计图、平均数、公式,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分析、解释。
(2)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注重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身材。
【这一环节层层递进,通过小组合作、全班合作、师生合作,通过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让学生发现、经历和体会统计的全过程,从而形成表象。
同时教师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珍爱生活。
】 三、小结归纳
1.师:通过绘制全班同学身高体重的统计图,回忆一下,我们运用了哪些
已学过的统计知识?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结、板书:
3.揭示课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复习的内容“统计初步”,在书上的P85。
请大家把书打开,边看边想,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借助语言可使动作思维内化为智力活动。
让学生复
述统计的全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
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四、巩固练习
1.P86的第4题。
(1)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何区别?
(2)小结: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比较各类数量的大小。
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下面的信息,哪些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哪些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为什么?
A.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情况;(条形统计图)
B.某地一天定时测到的气温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C.世界各大城市同一时刻测到的气温;(条形统计图)
D.近5年上海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
问:B、C两题都是关于气温的情况,为什么选择不同的统计图?
(B—气温的变化情况 C—同一时刻测到的气温情况)
2.P86的第6题。
(1)问:图中的“~~~~~~~”表示什么?为什么画“~~~~~~~”?
(省略0~75分这段空白部分,能更清晰地反映小胖数学测验成绩的变化情况)
(2)你认为纵轴上的数据从几分开始更合理?
(3)小胖想达到6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分为93分,那么小胖第6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必须取得几分?
3.练习册P31B级。
(1)讨论:纵轴上的数据从几开始比较合理?1格表示几?
(从280开始比较合理,1格表示5)
(2)根据折线统计图,估计一下2003年上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概是几天?
(3)上海2002年~2006年这5年的年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是多少天?
【通过巩固练习,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