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5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的认识) ▏沪教版 (共52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5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的认识) ▏沪教版 (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633cddbd64783e08122bb0.png)
A.无数条 B.一条
C.三条
(3)圆的半径扩大2倍,则它的直径扩大( ), 面积扩大( )。
A.2倍 B.4倍
C.8倍
填空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正好等于其余两个内角的和,这是 一个( )三角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72º,它的底角是( ) 度。
(3)6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的度数是(
4. 等底等高的圆柱 如果梯形(图1)的面积是18平方米,高
(5)用3根长度分别是8厘米、12厘米、3厘米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是个圆。
和圆锥,圆锥的体积 按角分:按角分成几类?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你能用集合圈的形式表示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面
棱
顶点
(3)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在自己所画的三角形中画出高。
梯形
a.圆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是半径?什 么是直径?字母如何表示?
b.在一个圆里半径、直径的特点是什么?半 径、直径的关系有是什么?
c.通过画圆你们发现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圆的位置又与什么有关呢?
③和圆关系最密切的是圆环,你对圆环有哪 些了解呢?
1.判断: (1)大于90°的角叫钝角。( ) (2)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3)钟表的分针旋转一周,时针旋转30°。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
①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
是圆柱体积的 1 。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如果梯形(图1)的面积是18平方米,高 按边分:按边分把三角形分成几类? 每类三角形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特殊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圆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字母如何表示? 那么(图3)的底长多少米? 的高。
沪教牛津版五年级知识点归纳
![沪教牛津版五年级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72bd80e65ce050877321309.png)
五上Module 1 -Getting to know each other 教学目标:1.学会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新单词。
2学会用want+动词不定式用法。
3.学会介词on,by ,at的某些用法。
4.学会疑问代词what,how, when的用法5.学会序数词的写法和读法。
重点词汇:① job taxi driver cook pilot teach teacher become②by walk Ms un dergr ound after hour③party whe n beg in bring thing favouritein teresti ng重点句型:1.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 want to be a pilot.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I come to school on foot.3. -When' s your birthday?-It ' s on 26 th September语音发音:sk sp stModule 2 -Relationship教学目标:1.学会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新单词。
2掌握一般现在时的常用频度副词。
3..学会用所学词汇句型介绍朋友。
4.学会用现在进行时be+v ing 用法。
5.学会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our your their 的用法重点词汇:① 频度副词usually often sometimes always n ever② clever same differe nt both heavy easy say an swer③房间livi ng room bedroom kitche n bathroom重点句型:1. -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your gran dpare nts?-I usually play chess with my gran dpare nts.2.Kitty likes... Alice likes... we bothlike...3.-Where are you?-I'm in the bathroom. I ' m doing my homework. 语音发音:sh dr pr br crModule 3 -Out and about教学目1.学会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新单词。
(完整版)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知识点
![(完整版)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87289cc3b3567ec102d8acd.png)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知识点(1)自然数: 0,1,2,3,…这些用来计数、编排次序、编码的数被称为自然数。
(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每个自然数n都接着后一个自然数" n+1 "。
自然数这样一直延续下去,永无止境。
(3)自然数可以表示个数、序数、量数。
(4)0是自然数。
(5)毎一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紧接在它的后面。
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6)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正负数(1)前面有“+”号的数都是正数;前面有“-"号的数都是负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数轴为了表示负数,我们从数射线上的“0"点出发,向相反方向(左)延长,使它成为一条直线,这样的直线就成为了数轴。
数轴的画法:(1)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水平位置的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零,把这点叫做原点。
(2)规定一个方向(一般取从左往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用箭尖表示,那么相反方向就是负方向。
(3)再选取适当的长度作内一个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毎隔一个単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取点表示-1 -2, -3, …我们把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叫做数抽。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所有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右边,所有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左边。
原点(表示0的点)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点的分界点。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简易方程先找等量关系,再列式解答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和差问题:已知两数的和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行程问题:两个物体/人相对而行,在途中相遇。
追及问题:两个物体/人同一起点,慢的先走,然后快的追慢的;两个物体/人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快的追慢的,最后相遇。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5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沪教版 (共31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6.5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沪教版 (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fa32a8eb7360b4c2e3f64ed.png)
√ (1) 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面积不一定相等。( )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
(× )
(3)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
(√ )
× (4)圆的半径扩大3倍,直径扩大6倍,面积扩大9倍。( )
(5)用三根同样长的绳子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那么圆形的
面积最大。
(√ )
(6)下图中平行线间的4个图形,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 )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米)
2 2
3.14
4.28
3.14×4=12.56(米) (4.28+2)×2=12.56(米) 3.14×2×2=12.56(米) 3.14×3.14=9.8596(平方米) 4.28×2=8.56(平方米) 3.14×2 2=12.56(平方米)
2、2判、断判断
2.一个梯形茶园,上底24米,下底30米,高18米。如果 平均每棵茶树占地0.5平方米,这个茶园一共可栽多少 棵茶树?(只列式不解答)
(24+30)×18÷2÷0.5
3.有一块0.045公顷的三角形棉田,量得它的底是36米。 它的高是多少米?(用方程解,只列式不解答)
解:设它的高是Ⅹ米。
36 ×Ⅹ÷2=0.045×10000
学校操场形状大小如下图:
80米
40米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求出操场的周长 求出操场的面积
• 什么叫周长? • 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度叫周长。 • 计算周长用什么单位?我们学过哪些这样的单位?
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 计算周长用长度单位。
• 长度单位有毫米 、厘米、分米 、 米 、千米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a5c064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e.png)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一、数的认识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第一个知识点是数的认识。
具体来说,这个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数的种类,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学会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
二、小数的认识小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明确小数是一种有限的分数,能够进行小数的简单变形运算,并学会进行小数之间的比较。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十进制的概念,知道如何用十进制表示小数。
三、分数的认识与小数类似,分数也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如分子、分母、完全分数、假分数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分数间的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四、面积与周长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面积与周长也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时、分和秒的认识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需要掌握时、分和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学会用时、分和秒来表示时间,能够将时间进行转化和换算,掌握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六、三角形与四边形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三角形与四边形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属性,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绘制和分析简单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计算。
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也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和分析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用图表的形式来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八、几何体的认识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需要掌握几何体的概念和分类,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学会描述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并掌握求解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PPT课件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914fcc4431b90d6d85c76c.png)
50cm
8cm
28cm
整理ppt
13
求下列组合体的体积?
16dm /bjljq/ 14dm
42dm
38dm 30dm
整理ppt
14
求下列组合体的体积?
30cm
/ambjl/
26cm
40cm 9cm
整理ppt
15
演示结束!
6
40cm
9cm 8cm
/ampj/
a与b块的体积为:
V =abh
=8×9×40 =2880(cm3) 2880×2=5760(cm3)
整理ppt
7
8cm
72cm
c块的体积为:
10cm
V
=abh/amxpjgw/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组合体的体积 /xpjgw/
整理ppt
1
教学目标
• 1.会计算简单组合体的体积。 • 2.让同学们自主探究,能够将组合体合理地
切割成几个基本形体。 • 3.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xpjyl/
整理合 体切割成几个基本 形体,分别计算体 /pjyl/ 积后再相加。
整理ppt
5
小胖将它们分成a、b、c三块,a与b是相同的, 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ampjdc/
整理ppt
30cm
9cm
8cm
a与b块的体积为: /bjlyx/
V =abh =8×9×30 =2160(cm3)
2160×2=4320(cm3)
整理ppt
10
8cm
72+9+9=90cm
10cm
c块的体积为:
V =abh /xsbjl/ =8×10×90 =7200(cm3)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911a2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4.png)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
下面是整理的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 的因数或约数。
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6的因数有:1和6,2和3.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25的因数有:1和25,5.7.因数的分类: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的复习提纲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的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d9938e5b90d6c85ed3ac658.png)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的复习提纲第二单元小数乘除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原来的数。
特值法代入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来的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重点强调除法:除法性质:a÷b÷c=a÷b×c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试题-组合体的体积 沪教版(PDF,无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试题-组合体的体积 沪教版(PDF,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1bb5faf46527d3250ce082.png)
组合体的体积【知识要点】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a b h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V 表示体积,那么=V abh 。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为3V a a a a =⋅⋅=。
3、组合图形的体积求组合图形体积的一般方法:先把组合图形合理的切割成几个长方体与正方体,然后分别计算体积后再相加。
【典型例题】例1、计算下列立体图形的面积。
例2、计算下列零件的体积。
(单位:分米)随堂练:计算下列组合体的体积。
(单位:厘米)例3、判断题。
(1)长方体的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高是5厘米,体积是240立方分米。
()(2)甲、乙两个长方体,它们长、宽、高的和相等,则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3)一个正方体,如果把它的棱长增加1分米,那么体积增加1立方分米。
()(4)把4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0.5立方分米。
()例4、选择题(1)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60立方厘米,宽是9厘米,高是4厘米,关于长方体的长,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厘米(B)1分米(C)0.1米(D)1000毫米(2)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分米,下面长、宽、高中不可能的是()。
(A)8分米,4分米,2分米(B)4分米,4分米,4分米(C)16分米,2分米,2分米(D)6分米,4分米,3分米应用题讲解:1、一个正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2厘米,如果长、宽、高各增加1厘米,那么体积就要增加多少立方厘米?2、一块长方体木块,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6厘米,先从长方体木块上切下一块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接着再从剩下的立体图形中切下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问:现在剩下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3、一个正方体,棱长是2厘米,如果棱长增加2厘米,那么体积就要增加多少立方厘米?4、如图,把一个大长方体木块切成一个小长方体和一个大正方体,已知小长方体的体积是60立方厘米,长是2.4厘米,求大长方体的体积。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代数与方程的复习有答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代数与方程的复习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019a09561252d381eb6e4e.png)
代数与方程的复习课时目标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熟练掌握含有字母的乘式及乘方的简便写法,会代入求值。
3、理解、掌握并会区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三个概念。
4、熟练掌握解方程与列方程解文字题的格式,方法,步骤。
知识精要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括: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
要注意的是: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之间可以省略乘号;数字与字母相乘时,要把数字放在字母前面;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用字母表示数不仅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达出来,也把运算的结果表示出来。
2.列代数式①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以及后面的乘方、开方)把数及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②列代数式的关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弄清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使用。
③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就叫代数式的值。
(注:代数式的值是个具体的量,这个量随字母的取值不同按给定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出不同的数量。
求代数式的值时,要注意代数式里的字母所取值不能使代数式或代数式所表示的实际数量关系无意义。
)3.等式的概念:表示等号两边相等量的式子。
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号不变;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同时乘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号不变。
4.方程的概念:含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动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叫做方程的解。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先移项,后合并,再求解。
5.列方程解应用题:①读题,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②设未知量,根据所找的等量关系列方程;③检验。
④写答句。
热身练习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1、比x的四分之一少3的数是x÷4-3 。
2、M与3的和的五倍减去6是5(M+3)-6 。
3、学校去年植树a棵,今年植树的棵数比去年的2倍还多6棵,今年植树(2a+6)棵。
五年级下数学- 自然数-沪教版(优秀版)PPT课件(15张)
![五年级下数学- 自然数-沪教版(优秀版)PPT课件(15张)](https://img.taocdn.com/s3/m/4e2d5e28a1c7aa00b42acb3c.png)
• 0也是偶数。
请写出1~30之内所有的自然数
21、 23、 25、 27、 29 11、 13、 15、 17、 19、
1 2 3 4 5 像1、2、3、4、5、6、7……这样的数,都是自然数。
2、 4、 6、 8、 10、 请写出1~30之内所有的自然数
星空
1颗、2颗、3颗、 4颗、5颗……
星星真多!
我们用肉眼能看 到的星星大约有
3000多颗
像1、2、3、4、5、6、7…… 这样的数,都是自然数。
一颗也看不见,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自然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直线上的“ ”表示什么?
7
• 1、3、5、7、9、11、13、15…… 这样的数是单数。单数又叫做奇数。
11 12 13 14 15 1、3、5、7、9、11、13、15……这样的数是单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6 17
18
19
像1、2、3、4、5、6、7……这样的数,都是自然数。
1 21 22 23 24 2、 4、 6、 8、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5 26 27
自然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2、把下面的数填在合适的圆圈里。
请写出1~30之内所有的自然数
2、把下面的数填在合适的圆圈里。
1 2 3 2、 4、 6、 8、 10、
21、 23、 25、 27、 29
4
5
67
8
9
2、4、6、8、10、12、14……这样的数是双数。
上海(沪教版)五年级下数学辅导讲义——-第2讲-简便计算教师版
![上海(沪教版)五年级下数学辅导讲义——-第2讲-简便计算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02026e856a561252d36fa8.png)
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辅导科目:授课日期××年××月××日时间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简便计算教学内容1.复习各种简便计算的方法,加强计算能力。
(以提问的形式回顾)1. 在上面递等式计算中,你有没有用简便的方法计算?是怎样用的?通过学生用的简便方法,总结出以下简便方法。
加减法凑整:注意观察算式中数之间的关系。
加法:末位凑十,前面凑九;减法:末尾一串都相同。
乘除法凑整:乘法:25、425、8125;熟悉5、25、125的倍数除法:熟悉简单的倍数关系。
四则运算简算:添/脱括号:注意是否可以添/脱,注意变号。
乘法分配律与提取公因数:注意观察算式中相同或有倍数关系的部分。
(本节课计算类题目可采用竞赛形式,进行积分激励)例1. 简便计算:(1) 23.4-0.8-13.4-7.2 (2)12.78-(4.97+2.78)例3. 简便计算:(1) 68×25 (2) 800÷25(3) 794+198 (4) 794-198答案:1700;32;992;596试一试:(1) 52×2.5 (2) 374-99答案:130;275例4. 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 4.9+0.8-4.9+0.8 (2) 2235-(1500-765)(3) 1.8×1.25 (4)2.6+1.4×2.5答案:1.6;1500; 2.25; 6.1(学生统一完成,互相批改,教师针对重难点详细讲解)1.巧算:(1) 34.7-5.8-14.2-4.7=________;(2)27.58-(13.87+7.58)=________;(3) 32.8÷8÷1.25=________;(4)4.8×2.7+7.3×4.8=________;答案:10; 6.13; 3.28;48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13.78-6.99 (2)88×25(3)0.99×59;(4)8.4÷4×25。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过中点相遇方程题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过中点相遇方程题](https://img.taocdn.com/s3/m/be920bc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9.png)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过中点相遇方程题
在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学生将学习到关于中点相遇的方程题。
中点相遇是指两个物体从不同的起点出发,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在某个时间点上两个物体的位置重合。
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应用数学方程和等式的知识来计算物体的速度、距离和时间。
一个常见的中点相遇问题是两个人从不同的起点同时出发,一个以6米/秒的速度向东移动,另一个以4米/秒的速度向西移动。
问题要求学生计算他们相遇的时间和位置。
假设两个人相遇的时间是t秒,他们相遇的位置是x米。
根据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的公式,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6t + 4t = x
因为两个人出发的时间相同,所以他们移动的时间也相同。
将t提取出来,得到:
10t = x
这个方程表明,两个人相遇的时间是他们相遇的位置除以10。
通过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t的值。
假设两个人在20秒后相遇,根据方程可以得到:
10 * 20 = x
x = 200
因此,两个人在20秒后在200米的位置相遇。
通过解决这类中点相遇的方程题,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应用这些概念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多个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移动时的中点相遇问题。
总之,通过学习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的中点相遇的方程题,学生可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五年级下期中数学知识点练习(一)
![沪教版五年级下期中数学知识点练习(一)](https://img.taocdn.com/s3/m/54d54f2e27d3240c8447efe9.png)
6)一棵桔子上结了不少桔子,表示桔子个数的数是( )
A.小数
B.分数
C.自然数
应用题:
1)一个房间的长 6 米,宽 3.5 米,高 3 米,门窗面积是 8 平方米。现在要把这
个房间的四壁和顶面粉刷水泥,如果 每平方米需要水泥 4 千克,一共要水泥
多少千克?
2)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所有棱长的和是 100 厘米,它的高是 7 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m3
40cm2 = (
)m2
4)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60 厘米,已知它的长 4 厘米,宽 3 厘米,这个长方
体的高是( )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5)给 6.037 加上循环点,得到的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6)用棱长为 1 分米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棱长为 1 米的正方体,需要(
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的十分之一排成一行,共长(
方形,最多可以剪( )个。
A9
B 10
C 11
D 12
4) 零是( ) 。
A. 正数 B. 负数 C. 自然数 D.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 一块长 1.2 米, 宽 6 分米, 厚 3 分米的长方体木块, 截成棱长为 3 分米的正
方体木块,可截成( )。
A. 72 块 B. 24 块 C. 8 块 D. 6 块
求组合体的体积(单位:cm):
3)甲、乙两城相距 680 千米,从甲城开往乙城的普通客车每小时行驶 60 千米, 2 小时后,快车从乙城开往甲城, 每小时行 80 千米,快车开出几小时后两车 相遇?
4)一个长方体,如果将它的高增加 5 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而且体积增加 300 立方厘米。求所成的正方体的表 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知识点
(1)自然数: 0,1,2,3,…这些用来计数、编排次序、编码的数被称为自然数。
(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每个自然数n都接着后一个自然数" n+1 "。
自然数这样一直延续下去,永无止境。
(3)自然数可以表示个数、序数、量数。
(4)0是自然数。
(5)毎一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紧接在它的后面。
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6)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正负数
(1)前面有“+”号的数都是正数;前面有“-"号的数都是负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数轴
为了表示负数,我们从数射线上的“0"点出发,向相反方向(左)延长,使它成为一条直线,这样的直线就成为了数轴。
数轴的画法:
(1)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水平位置的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零,把这点叫做原点。
(2)规定一个方向(一般取从左往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用箭尖表示,那
么相反方向就是负方向。
(3)再选取适当的长度作内一个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毎隔一个単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取点表示-1 -2, -3, …
我们把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叫做数抽。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所有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右边,所有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左边。
原点(表示0的点)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点的分界点。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简易方程
先找等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和差问题:已知两数的和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行程问题:两个物体/人相对而行,在途中相遇。
追及问题:两个物体/人同一起点,慢的先走,然后快的追慢的;两个物体/人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快的追慢的,最后相遇。
假设问题:几种不同的分法,但是数量不变。
调配问题:原来情况--变化情况--结果。
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由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体积公式: V=abh
正方体体积公式: V=a3
V= sh
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S=2 (ah+ab+bh)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S=6a2
棱长和:
长方体棱长和公式: C=4(a+b+h)
正方体棱长和公式: C=12a
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ImL=1cm3
物体的重量÷物体的体积=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
可能性
确定事件: 一定发生
一定不发生(不可能发生)
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
可能性的多少可以通过树状图、列表的方法知道。
数与运算
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
其中正整数和零统称为自然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小数:纯小数、带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正小数、负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