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讲析课文讲析《荷花》1
小说课文解析—以15年全国3卷《荷花》为例
小说课文解析—以15年全国3卷《荷花》为例1. 简介《荷花》是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3卷小说课文,该篇小说由作家郑振铎创作,以描写荷花的成长和生命价值为主题。
2. 内容分析小说《荷花》通过主人公荷花的成长经历,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追求美好的价值观。
首先,小说以描写荷花的生长过程为线索,展现了荷花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
作者通过描述荷花在污浊的水中艰难生长的情景,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坚守和顽强求生的精神。
其次,小说通过荷花的成长过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荷花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能够绽放美丽的花朵,这象征着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通过荷花的形象,作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追求美好。
最后,小说通过荷花的生命历程,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荷花在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成长、开花和凋零,这让人们思考生命的短暂和宝贵。
通过荷花的故事,作者呼吁人们珍惜生命,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3. 主题思想《荷花》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坚韧追求,生命的美好和价值。
4. 文学特点《荷花》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精准而生动地描绘了荷花的形象和生长环境。
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荷花的美丽和生命的伟大。
5. 总结《荷花》是一篇以描写荷花为主线的小说,通过荷花的成长经历,传达了对生命的坚守和追求美好的价值观。
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细腻的描写,作者成功地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追求美好的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引人深思,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以上内容为回答,不作总结)。
叶圣陶荷花课文
叶圣陶荷花课文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作家,被誉为“儿童文学之父”,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中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就是《荷花》。
《荷花》这篇课文以一朵盛开的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花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顽强。
文章开篇就给出了荷花的形象描写:“这是一片荷塘。
”作者通过描绘荷塘的景色,如“碧绿的荷叶”、“红中带绿的花蕊”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感受到了荷塘的宁静和美丽。
接下来,作者以荷花为主线展开叙述。
他用“它”来指代荷花,使得荷花有了生命,有了灵性。
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荷花的特点,如“花瓣洁白,像莹莹的玉”、“粉红色的莲芯”等,使读者对荷花的美丽有了更深的感受。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荷花的触摸和闻香来进一步增强读者对荷花的感官体验。
除了形象描写,作者还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他将荷花比作“一只白天鹅”、“一位温柔的姑娘”等,使荷花的形象更加生动、美丽。
同时,他还运用拟人手法,如“它向来就是这样,淡淡地开着,从不张狂”,使荷花具备了人的情感和品质,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课文的结尾,作者通过对荷花的成长和生命力的描述,表达了对荷花坚强毅力的赞美。
他说:“它们用坚韧的意志,顽强地咬住腐泥,用自己的血肉,茁壮地吸取养料。
”这种描述不仅让人对荷花的生命力感到敬佩,同时也给人以人生的启示,让人明白只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通过对《荷花》这篇课文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叶圣陶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他通过精心描绘荷花的形象和特点,使读者对荷花的美丽和生命力有了更深的感受。
同时,他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荷花具备了人的情感和品质,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叶圣陶的《荷花》这篇课文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传递了生命的力量和智慧。
它让我们明白只有坚韧不拔、顽强奋斗,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成功。
同时,它也教会我们欣赏自然、尊重生命,珍惜眼前的美好。
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高洁和纯净。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通用5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1《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
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
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
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
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
《荷花》则对此进行复习、巩固。
一、谈话导入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
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三、细读第二段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
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
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
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
复述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课文内容
复述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课文内容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荷花》内容复述概述•课文名称:《荷花》•所属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作者:不详•课文类型:散文课文内容复述本课文以描写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花生长环境、特点以及与水的关系的描写,展示了荷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第一段:荷花的生长环境•描述荷花生长在水中的情景•荷花的根系嵌入水底泥沙中•荷叶浮在水面上,花朵高高挺立第二段:荷花的特点与形态•描写荷花的叶子、花蕾和花朵的特点与形态•荷叶宽大、圆形,有高出水面的叶柄•荷花的花蕾圆形,似金钱或小球•花蕾逐渐盛开成粉、白或红色的花朵第三段:荷花的美丽与生命力•描述荷花的美丽与魅力•荷花花瓣色彩艳丽,形状各异•荷花花瓣下部有粉红色、黄色或白色的花蕊•荷花能在泥土和水的环境中健康生长繁衍结尾段:对荷花的赞美•对荷花的美丽形容的赞美•荷花是大自然的瑰宝•荷花能给人带来美丽和惊喜的感受结论《荷花》这篇课文通过对荷花的生长环境、特点与形态,以及其美丽与生命力的描写,展示了荷花的独特之处。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荷花的美丽与神奇。
第一段:荷花的生长环境•荷花是水生植物,生长在湖泊、池塘等水域•荷花的根系将深入水底泥沙中,牢固稳定•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呈圆形或卵形状,有着光滑的质地•荷花的茎直立高耸,将花朵高高地抬起第二段:荷花的特点与形态•荷叶是荷花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呈近似圆形的形状,往往比人的头还要大•荷花的花蕾通常呈圆球状,看起来像金钱或小球•随着花蕾的逐渐盛开,荷花以细长的花茎展示出粉色、白色或红色等多种颜色的花朵•荷花的花朵大而美丽,花瓣鲜艳多彩,形状各异,有的像碟子,有的像杯子第三段:荷花的美丽与生命力•荷花花瓣上开有花纹,花瓣下部有粉红色、黄色或白色的花蕊,像一个小小的宝石•荷花能够自由地在泥土和水的环境中生长,生命力极强•荷花适应了水中的生活,它们能够吸收水中的养分和氧气,茂密地生长结尾段:对荷花的赞美•荷花是大自然的瑰宝,它以其鲜艳的花朵和高耸的姿态吸引了无数人们的目光•荷花的美丽和生命力令人惊叹,赋予人们美丽与喜悦的感受•在忙碌的生活中,欣赏荷花的美丽,能够让人心灵得到一丝宁静和放松结论《荷花》这篇课文借助对荷花生长环境、特点和形态等方面的描写,展示了荷花的美丽与生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第1篇】《荷花》的说课稿一、设计理念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一、设计思路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3、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2、学生畅谈感受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三)、细读第二段1、课文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几句为什么(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3、指导背诵第二段(四)、学习第三段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五)、略读第一段(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第2篇】一、教材分析1、分析内容《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荷花》课文字词解析
《荷花》课文字词解析
《荷花》课文字词解析
挨:āi(挨近、挨拢)了:le(走了、算了)
ái(挨打、挨骂)liǎo(了解、了得)
【近义词】
仿佛──好像姿势──姿态清香──芳香破裂──裂开
如果──假如仿佛──好像雪白──洁白赶紧──赶快
【反义词】
展开──收拢饱胀──干瘪雪白──乌黑展开合拢
快乐──悲伤停止──开始破裂──完整赶紧──拖延
【清香】
本课指荷花散发出清淡的香味。
例:妈妈身上有股淡淡的清香。
【挨挨挤挤】
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例:火车站的人很多,挨挨挤挤的.。
【饱胀】
饱满得发胀。
例:到了成熟的季节,豆荚饱胀得要裂开似的。
【翩翩起舞】
轻快地跳舞。
本课指一阵风吹来,荷花就左摇右晃,就好象在轻快地跳舞。
例:舞台上,舞者在翩翩起舞,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破裂分裂】
这两个词都含有分开的意思。
破裂指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着重于破,多用于指有一定联系但不一定是一个整体的事物。
分裂指整体事物的分开,着重于分,多用于指本来是一个整体的事物。
【姿势姿态】
这两个词都含有形状,样子的意思。
姿势侧重于动作,姿态侧重
与神态。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原文及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原文及说课稿【导语】《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
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歌颂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气盎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原文及说课稿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原文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幽香。
我赶忙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很多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立刻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得。
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飞舞。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知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知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说课稿一、说教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形,以及“我”沉醉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势、色彩艳丽,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
文章的字数不多,却把满池荷花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指导学生朗诵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
这节课我力图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观赏荷花那不同平常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积存优美语言;2.图文结合,知道课文,观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乐趣和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浏览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精选10篇)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精选10篇)本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对热爱大自然的热爱。
1、激趣导入:你们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资料展示一幅幅荷花图。
2、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
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它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篇1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例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眼前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这幅画不仅美丽,而且是活的。
从白荷花在圆盘之间“冒出来”、花瓣儿“展开”、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等词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白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创作这一大幅活的画的画家了不起。
画家是谁?是大自然。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表现了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叹,是美妙的大自然使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篇2《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今天聆听了郭越老师的《荷花》一课,我有如下感受:一、巧用优美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出示多幅荷花图片,创造了优美的教学情境,把孩子引入了荷花仙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老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不仅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二、阅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感受美。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荷花》原文及教案
【导语】课⽂是根据《荷花》图⽽写的⼀篇短⽂,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课⽂《荷花》原⽂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进门就闻到⼀阵清⾹。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个个碧绿的⼤圆盘。
⽩荷花在这些⼤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花瓣⼉。
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莲蓬。
有的还是花⾻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荷花,⼀朵有⼀朵的姿势。
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池荷花看做⼀⼤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仿佛就是⼀朵荷花,穿着雪⽩的⾐裳,站在阳光⾥。
⼀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的⾐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朵,⼀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舞蹈,静静地站在那⼉。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的快乐。
⼩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会⼉,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教案】 教学⽬标 1、会认3个⽣字,会写出12个⽣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
3、理解课⽂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的读书⽅法。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然美的体验。
理解课⽂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
识字卡⽚、学⽣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
2课时 第⼀课时 ⼀、交流诗句,激趣导⼊ 1、学⽣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
(1)⼩荷才露尖尖⾓,早有蜻蜓⽴上头。
(2)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2、导语:⾃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
荷花出淤泥⽽不染,是纯洁的象征。
《荷花》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荷花》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荷花》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课《荷花》。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让我们读后产生一种美感,情操得到陶冶。
课文一开始先告诉我们清早一走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因为有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
直截了当,引人入胜。
接着,讲那一池美丽的荷花——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上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
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将自己看荷花时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当中去,感染了读者,让我们读后不仅欣赏到一池美丽的荷花,而且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
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荷花了解甚少。
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课文《荷花》优秀讲稿三篇
课文《荷花》优秀讲稿三篇课文《荷花》优秀讲稿三篇我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职场为大家整理的课文《荷花》优秀讲稿资料,提供参阅,欢送你的阅读。
课文《荷花》优秀讲稿一师:今天咱们上《荷花》这篇课文。
哪些同学看到过荷花?看过的请举手。
还真不少,还想不想再看看荷花?生:(齐答)想。
师:好!咱们一起来欣赏。
看完以后,大家再来交流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师:(播放荷花的课件。
)生:(欣赏课件。
)师:都陶醉了,是吧?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荷花。
生2:我看到正在开放的荷花,还没有开放的荷花,和全部开放的荷花。
师:你看到的是各种形状的荷花。
生3:我看到了白色的荷花。
师:你注意到了荷花的颜色。
但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为荷花的颜色换上一个美美的词语?生3:雪白的荷花。
师:雪白,哦!比普普统统的“白色”这个词可美多了。
要是再加一个雪白,那就更美啦!生3:我看到了雪白雪白的荷花。
师:听!多美的一个词语。
也只有这样的词语,才配得上荷花呀!生4: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荷花。
生5: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
师:好一个“千姿百态”!比刚刚老师说的那个“各种形状”要强一百倍!生6:我看到了绿油油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托着美满的荷花。
师:好花要有绿叶衬啊!你不但关注了荷花,还注意到了碧绿的荷叶,看得真够全面的。
生7:我看到刚开的荷花露出嫩黄色的小芽。
师:噢,那不叫小芽,叫小莲蓬。
(板书“小莲蓬”,组织学生正音。
)谁还有话想说吗?生8: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
师:“亭亭玉立”,太好了!请教一下,这个词语你是从哪儿学来的?生8:从课外书上。
师:好!只要做个有心人,哪儿都能学到语文。
这么美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生:(齐答)想!师:翻开书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荷花。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是怎样看荷花的。
三年级课文 荷花
三年级课文荷花《荷花》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
下面是课文的部分内容:“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荷花池边,感受着荷花的美丽和魅力。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荷花的各种形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刚刚绽放的花骨朵到完全盛开的荷花,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同时,作者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与荷花融为一体,让我们感受到荷花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类情感和想象的载体。
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使得这篇课文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感悟生命的美好。
总之,《荷花》这篇课文以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领略了荷花的美丽和魅力,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美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课文解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课文解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课文解读《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四至五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本文语言朴实,意境优美,作者通过对荷花的外形、姿态的具体描绘,赞美了荷花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张永荣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义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3篇课文《荷花》。
一、教材分析《荷花》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园地八》后安排的选读课文《山城的雾》也是通过写雾中山城的美景,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第1自然段,写“我”去公园看荷花;第2、3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4、5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本篇文章的编者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在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富饶的西沙群岛》两课的学习中,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也基本掌握了这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三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感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概括和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根据这些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
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背诵2、4自然段。
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
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三、教学模式1.以“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探究,使教法指导学法。
2.通过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创设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感情。
感受荷花美体会作者情——《荷花》(人教版课标教科书三年级下)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感受荷花美体会作者情——《荷花》(人教版课标教科书三年级下)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泻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让我们读后产生一种美感,情操得到陶冶。
课文一开始先告诉我们清早一走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因为有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
直截了当,引人入胜。
接着,讲那一池美丽的荷花一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上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
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将自己看荷花时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当中去,感染了读者,让我们读后不仅欣赏到一池美丽的荷花,而且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和抒情。
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教学建议(一)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
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等语句。
(三)教法和学法教法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课文《荷花》优秀讲稿
课文《荷花》优秀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荷花》。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大自然的瑰宝。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小小课文的背景。
《荷花》一文是根据清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老时秋恨到,一似荷花相似落”,而写成的。
作者并没有刻意描绘荷花的美,而是用深刻的语言描写荷花的生命和命运。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诗歌中内心深处的感受,是不少诗人的共通之处。
我们可以从文中看到,作者一开始就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荷花与荷叶之间的关系。
荷叶像是荷花的保护彩蛋,荷花的“娇姿美态”,是在荷叶的呵护下展现出来的。
同时,作者还通过与雨水、阳光的相互作用,更好地表现出荷花之美。
显然,这种美并不能靠一两次小细节去明显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也可以从这篇文章里学到,欣赏美有时候需要“婆娑实地”,才能真正洞悉内在。
更加令人感到难过的是,荷花并不能一直保持美貌。
它会像我们人类一样,经历生老病死。
在这样的命运之下,荷花变得具有更为珍贵的意义和价值。
文中写到:老去的荷花“重待蓝蝶飞来”,观者需要更加专注去发现它的美好,否则就会与已知的美好相混淆。
因此,荷花这篇文章无论是从美感本身的角度,还是从生命和命运的角度看,都必须得到崇高的尊重。
同时该篇文章大力唤起了读者对于自然和生命的重视和珍惜。
此外,该文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情感、文化、审美和人生观念方面的素养,并能够启发他们对自然、生命及周围事物的独特认识和感悟。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分析、解读和欣赏这篇小小的文章,时刻让它深刻着我们的灵魂。
这样才能在课堂之外,将它们持续地推向成长和进步。
说了这么多,我们也来进入我们的学生的儿童视角。
在他们眼中,荷花是“灿烂多彩,好看长久”的代名词,就像是胖嘟嘟的小黄鸭,充满了温柔情愫,暖心画面,朴实而真实。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认为该篇文章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学习和探索,同时也有助于领略生命之美和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课文荷花的主要内容
课文荷花的主要内容荷花,又称莲花,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植物,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
荷花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描绘和赞美,也在当今社会中被人们所喜爱和赏识。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课文《荷花》的主要内容。
《荷花》这篇课文是由鲁迅先生所写,以描绘荷花的形象为主线,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文章一开始就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形象,作者用“翠绿的荷叶下面”、“粉红的花瓣”等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荷花的娇艳和清新。
接着,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的描述,表现了荷花的坚韧和顽强。
荷花生长在泥泞的池塘中,但它们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课文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荷花的品格和气质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荷花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却不染一丝尘埃,这种高贵的品质令人敬佩。
作者通过对荷花的品质的赞美,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作者以“我爱荷花”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荷花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通过对课文《荷花》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是以荷花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和赞美,作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感情色彩,读来令人陶醉。
同时,这篇课文也启发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发现和珍视,让我们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美好,感受美好,追求美好。
总之,课文《荷花》以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感情色彩,读来令人陶醉。
同时,这篇课文也启发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发现和珍视,让我们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美好,感受美好,追求美好。
荷花课文精讲
荷花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荷花》是一篇描写荷花美丽和神韵的散文,可以根据内容将其划分为几个段落。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段落划分方式:第一段(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总写荷花的美丽和令人陶醉的神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荷花的美丽形象,包括荷叶和荷花的不同形态和色彩。
第三段(第4-5自然段):描写荷花的神韵,包括它的香气、动态和静态之美,以及它与人的情感联系。
第四段(第6自然段):总结荷花的美丽和神韵,强调荷花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这种段落划分方式将文章按照主题和内容进行了归类和整理,使得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明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
当然,具体的段落划分方式可能会因个人理解和分析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文章赏析《荷花》这篇散文以荷花为主题,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和神韵。
整篇文章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让人仿佛置身于荷花盛开的池塘之中,感受着荷花的香气和美丽。
作者通过描绘荷花的形态和色彩,将其美丽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而荷花则从荷叶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还让人对荷花的形态和色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者通过描写荷花的神韵,将其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
荷花的香气让人感到清新、自然,仿佛能够洗涤人们内心的烦恼和疲惫。
荷花的动态和静态之美也让人陶醉其中,仿佛在与荷花进行心灵的对话。
这种情感上的联系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还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荷花的神韵和美丽。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使得整篇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作者将荷花比作“花中君子”,突出了荷花的高雅和纯洁;将荷叶比作“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荷叶的形态和色彩。
这些比喻和想象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荷花》这篇散文以荷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和神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讲析《荷花》1我们讲过,大作文、小道理;小作文、大道理。
大作文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说长篇大论的东西;一个是说大名家写的东西。
不管是大名家的东西,还是长篇大论的东西,从写作的角度讲,是有共法的。
基本的原理、技巧、道理和方法是有共性的。
同样,小作文也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指短小精干的文章;一个是指孩子们的文章。
但是,小作文中也有大道理,也应包括大作文中所讲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我们讲,作文是不分年龄,不分体裁,不分级别的。
我们可以从今天的分析中,更进一步地来说明这个道理。
最近要集中讲解的语文课中的范文,其中主要包括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文,从这些课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文的道理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三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的一篇小短文叫《荷花》。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他的文风、文笔影响了无数人,可以说,学习作文就要向这样的大师学习。
《荷花》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一身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套路,来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这是作文的头;最后一句: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是全文的脚。
去头去脚,就是全文的身子。
平时我们对孩子的语文,总会有什么写作、分析、阅读、积累等的要求。
我们要讲,写作、分析、阅读、积累,这是一回事,不是四回事。
所谓的阅读,或者讲深度的学习,是需要分析的。
分析,主要来讲,就是结构的分析,就是“作文头身脚,段落帽衣鞋”的分析。
分析到位了,阅读就到位了;而阅读到位了,才有了所谓的积累。
如果没有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书、翻书、甚至是扫两眼地扫书,那是不可能有积累的。
这个问题,也正是很多孩子看了很多的书,但一拿起笔来写作,就愁眉苦脸、下笔无文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真正地有了分析,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和积累,写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们今天以及以前,甚至以后的分析、讲评和欣赏,都是在阅读,在积累,在讲写作。
刚才我们看了本文的头。
开头的第一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天天在讲,就是要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不是我个人的发明,而是从名家名作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与共性。
开门见山是作文的正道。
特别是孩子们刚开始学习作文,更不能一咕脑地给孩子灌输花里胡哨地开门之术。
大道至简,就只需跟孩子讲——开门见山。
这篇课文题是《荷花》,所以本文的头——第一个自然段,就要提到荷花。
这就开门见“花”。
如果写荷花,开门见不了花,那孩子的作文必定写“花”了,写乱了,写跑了。
我们看,开头共有四句话(此后我们还要来分析身子),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素、准确的语言,这就是名家的文章。
开头的四句话,写得很干净:时间(清早),事情(去公园玩),原由(因为闻到清香,结果……所以赶紧往池边跑。
)很干净。
以前我们讲过一些孩子的作文,有些孩子本来的作文,开头是写得很干净的,但有些妈妈在辅导的时候,非要写个几月几日几时几分来到公园,想必《资治通鉴》也写不了这么具体的时间,交待清楚即可,不必过多赘述。
在不必要赘述的地方,讲得过细过多,不仅是赘述还是赘肉。
那么,什么是必要的?什么不是必要的?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就讲了一个大原则:字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服务,段为中心服务。
本文的中心是荷花,所以一切就要为“荷花”服务。
我们讲,本文的头,是开门见荷花,且是开得干净利落,四句话,讲得很干净,不拖泥带水,在开头中,还有一个技法要讲,就是香法。
未见花形,先闻花香,这是正理。
以前我们讲过一个孩子的作文,叫《八月桂花香》。
我家院落里也有好几棵桂花树。
离着几条街道,隔着几道院墙,都能老远闻到。
寻香进院,桂花的香会扑得你醉。
桂花树,整个像一把大伞,撑立在院子里。
树上开满了桂花,一团团、一簇簇。
叶子再茂密,却也挡不住它们竞相开放。
似乎黄花去抢那一片雪花花,也似乎白花去争那一分金灿灿。
仔细一看,它们我挤你,你挤我,像线团、像棉花、像雪球,挤挤挨挨地聚在一起,亲密得不分开。
吹来一阵微风,小小的桂花随风飘扬,洒落在我的身上,仿佛下了一场金银般的花雨。
身上也像被它的香感染一样。
我拾起落在地上的一朵,它有四片小小的花瓣,像小朋友张得大大的小嘴,可爱极了。
这篇文中的“寻香进院”与本文中讲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其基本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说写花闻不到花的香,那花就不称其为花。
写作文的道理就在其中。
写作文描写一个东西,只是写这个东西长的样子,还不能称其为生动,有声音、有香味、有触摸的感觉、有想象,才能生动。
这就是我们在书中讲的“六根六尘”的重要性。
“六根六尘”之法,可以把一件事物写得生动、立体、多面。
来看身子——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我们讲过,作文全文的要求是“头身脚”,而就段落而言,要求是“帽衣鞋”。
本段的帽子——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下面的衣服,就是来说明荷花如何地开了不少。
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诸如这样的词:挨挨挤挤;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
有的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样的对称句“有的……有的……”,确实说明了荷花开得不少,这样开的,那样开的,这样开的像什么,那样开的像什么,这也更进一步说明了“词要服务于句子,句子要服务于块,块要服务于段落,段落服务于主题”的道理。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主题是荷塘月色,从三个面方来写的:一是荷叶,二是月光,三是荷塘的四周,这是围绕主题来服务的。
本文中主题是荷花,所以焦点、重点就是荷花。
作文本身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如果把作文理解成信马由缰,天马行空,那是片面的。
在有结构、有逻辑、有条理的基础上,才能讲得清,写得明。
如果没有章法,没有逻辑,信手涂鸦,那就是散乱的;反过来,在有章法、有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写,文才会不散不乱,主题明确,轮辐向心。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些句子上的技法。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意法。
对于刚学作文的孩子,我们可以简单地要求,五句话内必有一个比喻——意法。
作文没有比喻,文章将会怎样?作文没有比喻,只会死水一潭。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一句话从语法上讲,叫借代。
我们换个说法,叫移花接木,张冠李“代”。
什么意思呢,先前是把荷叶比作大圆盘,下一句就不说白荷花从荷叶之间冒出来,而是用张冠李“代”的技法,直接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技巧,让文字有了趣味性。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如果写《妈妈》这样的作文,可以写:我的妈妈有一双大眼睛很漂亮。
下面我们可以不再说妈妈,而是用移花接木的方法这样写:大眼睛在生气的时候却象母老虎。
这样写,文字就得趣了许多。
所以我们要讲,好的作文并不是美丽词藻的堆砌,平实质朴的字词,是可以创造出好句佳句的。
如果只是抄词抄句,是写不出好作文的。
要相信孩子们的天份与灵性,孩子们是可以学会这种创造好句的方法的。
讲到这个“移花接木”的技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俯身拾来。
比如我们在群里,常常让大家举手,我们这样讲,大家把小手举起来,此后我们可以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讲:小手们,开始讲课了。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把妈妈比作玫瑰,今天我们也可以讲:玫瑰花们,祝你们情人节快乐!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语言就会生动。
生动的语言,不是抄来的,是孩子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教给孩子的,不是告诉他具体的好词好句,不是为他提供几个成语,我们教给孩子的,是让他们学会创造好词好句的方法。
可以这样讲,真正的好词好句,是个性化的;真正的好词好句,在字典中是找不到的,因为具备了个性化,才具有了感情化。
如果生搬硬套一些字句,失去了个性化,就没有感情化。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三个对称句,是以“有的……有的……”这样的形式展开的,孩子们在学习作文的时候,这个“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这样的对称句是很重要的。
在语法中,这样的词我们叫作并列的关联词。
但是我们不能这样跟孩子讲,我们要少对孩子讲概念、讲理论,多在方法上、操作性上讲,孩子们一定是可以吸收消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