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空灵”与“充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的“空灵”与“充实”
发表时间:2016-06-15T15:33:26.223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9月作者:鞠晨[导读] “散步美学”是宗白华所特有的美学体验方式,以“意境”为核心,他在文艺批评与审美体验中“终生情笃于艺境的追求”,追求“空灵”与“充实”的美学人格理想。

鞠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散步美学”是宗白华所特有的美学体验方式,以“意境”为核心,他在文艺批评与审美体验中“终生情笃于艺境的追求”,追求“空灵”与“充实”的美学人格理想。

本文将通过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分析传统文化中“空灵”与“充实”的表现方式,进而体验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过程关键词:《美学散步》;文化;空灵;充实;审美体验散步,这一悠闲、无所拘束的活动,看起来毫无章法、没有任何目的可言,但却为许多名人大师所钟情。

而熟悉宗白华的人都知道,宗先生也酷爱这项运动,他还把这种精神引入了美学研究,铸就了其独树一帜的审美体验——“散步美学”。

宗白华认为“空灵”与“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也是艺术家人格的两元,它们充斥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

作为一个要在构建中西方文明“对话”中为中国争取“话语权”的美学大师,宗先生一直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素材的充分利用,也因而他才在终生的审美体验中追逐“空灵”与“充实”这一艺术精神的本质,追求这样的美学人格。

一、“空灵”与“充实”
空灵即灵活而不可捉摸。

宗白华说,空灵就是“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美学上谓之“静照”。

它是美感养成和产生的根源,这种“空灵”是创作的标准,更是对创作主体的一种要求。

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

”[周济著顾学颉校点.介存斋论词杂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第8页。

]只有当艺术家超脱物质名利,在精神上达到淡泊的时候才能实现艺术上的空灵化。

宗白华说:“一切生活部门都有技术方面,想脱离苦海求出世间法的总标价,当他修行正果的时候,也要有程序、步骤、技术,何况物质生活方面的事件?”生产技术的发展,物质资料的剩余,是人类精神活动产生和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条件。

所以,只谈“充实”,过于低庸,容易使人心生抵触,达不到审美,但只谈“空灵”,过分清高、虚浮,容易被束之高阁,敬而远之,也并算不上好的艺术。

正如宗先生所言,“艺术心灵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的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又灿然呈露于前”。

无论是先空、舍,而后深、实,还是先实、满,而后空,充实与空灵是艺术精神的一形二体,二者在审美体验中不可或缺。

在宗白华的美学历程中,他致力于“空灵”与“实”的人格理想追求,其追求的是二者之间的那种矛盾之下产生的紧张与和谐的美。

二、“空灵”与“充实”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体现(一)书法、绘画中国的“留白”与“实有”
宗白华说:“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字符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 “留白”的处理尤为重要。

创作者运笔操作,使墨迹的“黑”与宣纸的“白”相互切割、皴染,既要达成黑之间的和谐,也要白之间的和谐,更重要达成黑与白之间的和谐,从而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没有黑白的分布布局也就没有书法艺术的空间美。

与书法相似,中国的绘画也十分注重墨迹与画面之间的留白所带来的和谐的美感。

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说:“山水画在本质上就是和‘远’的观念密切联系的。

中国中国山水画家从一开始就讲究‘咫尺千里’,讲究‘平远极同’。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288、289页。

]留白的大小决定着视野的大小,留白位置的选择则牵涉着景象之间的和谐程度,也关系着作品的“灵韵”。

绘画与书法的“和谐”因“黑”而丰实,因“白”而灵动,由此而产生的不单单是一种可供欣赏的艺术,更是一种意境,它所表现的还包括着艺术家的人格追求。

(二)园林、建筑中的空间布局
宗白华说:“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其所追求的是空间的空余。

但又不能为了“空”,而不使用任何实料。

于是“空”与“实”的使用问题就成了园林与建筑艺术中的一个关键。

中国的建筑、园林有种种的巧妙组织、布置和创造。

宗白华在《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中提到了借景、分景、隔景等一些具体的空间布置,但无论是哪一种,这些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通过对“虚”与“实”的利用来组织、布置、扩大甚至开创空间。

它们的使用增加了园林建筑的美感和意境,以达到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沈复著俞平伯校点.浮生六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第19页。

]这是中国园林建筑的美之所在,也是“空灵”与“充实”艺术精神的体现。

三、宗白华审美实践中的“空灵”与“充实”
宗白华说:“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因此他在谈论“空灵”的时候说“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事物暂时绝缘。

”他主张对物象的“隔离”和内心的淡泊。

这可以说是宗白华人生艺术论的思想,也是其做人的一种思想,而他紧紧抓住这个核心来构建他的美学理论,形成了他自身独有的风格。

因此,以“散步”为透视点,宗白华对“空灵”与“充实”的美学的人格理的追求不仅是对美学的探讨,更是一种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宗白华对艺术问题的探讨,对“美”的追寻,都不是停留在表象的层面。

他将探索的眼光直指中国的文化精神,挖掘关于审美本质的心理意识的根源,关注中国人的宇宙意识以及中国文化的生命情怀。

在《美学散步》中,关于“空灵”与“充实”的专门论述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但白华一直试图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这个大的环境中,在寻找各门艺术其自身的独特位置的同时,又始终以它们之间的内在本质将其联系起来,而这一内在的本质就是“空灵”与“充实”。

此二者,作为艺术精神的两元,它始终贯穿于各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中,使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包含、相互贯通。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鞠晨(1991.10——):籍贯江苏扬州,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