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十年高考真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4: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题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2017·江苏扬州期末)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解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故A项正确;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7·广东湛江高二期末)新中国成立初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
中国“上天”战略的第一个里程碑是()A.载人宇宙飞船首次成功发射B.成功发射“嫦娥一号”C.成功试爆原子弹D.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解析』根据题意,“上天”应该是火箭及航天领域。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D项正确。
A、B两项均是在21世纪,排除;试爆原子弹不属于“上天”的范畴,C项错误。
『答案』 D3.(2017·河南南阳期末)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A.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神舟五号”进入太空『解析』“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符合这一材料信息的是B、D两项,“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中国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故只能选D项。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测试题: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A. 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B.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C. 美苏等国垄断原子弹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是A. ②③④B. ①③C. ①②D. ①②③3.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
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当时中国A. 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 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C.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 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4.《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说:“科学工作者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工作,为我国夺得了这项理论科学研究的‘世界冠军’,这一杰出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迈进了一大步,为生命起源的唯物辩证学说取得了一项有力的新论据。
”这一“杰出的重大成就”是指A.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 大跃进期间水稻亩产超过万斤C.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D. 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合作任务5.1988年邓小平在视察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的话说明A. “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B. 我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C. 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中央影响的大国D. 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奠定崇高国际地位的基础6.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位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题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题资料【重点讲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发展原因及其历史启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科技成果主要有:1961年制造出1.2万吨水压机,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4年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1983年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1984年我国首次发射定点卫星同步实验通信卫星成功,1985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XX年我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从“两弹一星”成功到载人航天事业所经历的成功历程,反映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载录了一个在历史大跨越中自信与豪迈,印证了一个伟大正在实现伟大腾飞的光辉历程。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它带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民族独立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发展是民族独立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有力保障;科技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环境、国家政策关系密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难点分析】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重点推荐】最新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精品设计)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原因: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两弹一星(1)原子弹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②建成②和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
(2)导弹①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③试验成功。
(3)卫星①成就: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发射成功。
②意义: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3.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作出实施⑤的战略决策。
(2)成就:⑥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
(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⑦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的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⑧年,袁隆平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成就(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⑨。
(2)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意义(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⑩。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成就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⑪。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意义①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②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成就①1965年,⑫在中国首次实现。
②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⑬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①开辟了⑭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K知识参考答案“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2017—2018学年河南省八市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业测评)1964年10月16日,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喜讯传开后,举国振奋。
原子弹成功爆炸A.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科技强国B.振奋了民族精神C.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改善了民众生活【答案】B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作用(2017—2018学年辽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加强作业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含答案解析)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C.美苏等国家对原子弹的垄断D.社会主艾改造基本完成2.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C.美苏等国垄断原子弹D.社会主艾改造基本完成3.“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风流……”上述评论中的"他”是()A.钱学森B.邓小平C.华罗庚D.袁隆平4•纪录片《东方巨响》,真实地表现了我党三代领导人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倾注的心血,真切反映了“两弹一星”的成功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下列科技成就与原子弹研制成功属于同一年代的是()A.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C.“南优2号”选育成功D.“银河一I号”计算机研制成功5.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了卫星十年发展规划,其中有一条:1969或1970 年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卫星上天E 10年发射飞船。
该规划的主要成果是()A."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D.首颗近程导弹试验成功6•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局势时,得知一中国消息,感慨地说'‘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1: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题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
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2.“虽然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当时科技发展的条件是不利的。
”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①我国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②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③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④西方国家科技封锁,国际环境恶化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3.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
此卫星被命名为( )A.“东方红一号”B.“神舟” C.“嫦娥” D.“银河”4.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5.2008年,在湖南车展购车时袁隆平院士比车展上的明星雷克萨斯和众多的车模还要夺目。
民众对此事的评论打破了往常的“仇富”定律,有人表态:“袁老无论买什么,我们都不眼红。
”民众之所以有这种“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6.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
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作业
1.“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上述评论中的“他”是() A.钱学森B.邓小平C.华罗庚D.袁隆平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田畴”“农夫”“稻菽”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题干材料评价的是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
答案:D2.1965年,某报刊发表评论:“它的实现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这是指()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的研究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功D.南优2号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5年”“人工合成蛋白质”,由此判断“这”是指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答案:C3.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行的“号外”,头版新闻报道的引题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该报道的主标题可能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解析: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加强了国防建设,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故A项正确;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与材料强调原子弹的意义不符,故B项错误;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4.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D.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世纪60年代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手工工厂被改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特种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密加工厂以及仪器仪表厂。
这表明导弹研制( )A.增加了造纸业和纺织业的科技含量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依赖于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2、《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D.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3、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领》。
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D. “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4、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5、《感动中国》中有一颁奖词:“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脱离饥饿。
”这里的“他”是A.邓稼先B.袁隆平C.李四光D.华罗庚6、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其研究工作在“文革”时期得到长足的进展。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④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A.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历史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试题集(人教版必修三).doc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泰州学业水平检测)27.1970年4月24 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主要新闻是关于C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杂交水稻南优2号首次培育成功2.(长春外国学校)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其主要目的是(A )A.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B.炫耀国力C.与美国争霸 D.用于收复台湾答案3.(·盐城高二检测) 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指定的决策是( D )A.科教兴国 B.985工程 C.星火计划 D.两弹一星4.(广东实验中学)中国成为首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亚洲国家,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中国航天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D.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答案 D5.(山东威海)下列科技成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银河一I”型计算机诞生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 D6.(广东韶关)“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随堂
第七单元第19课一、选择题1.(2020·天津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A)A.保障国家建设B.和平利用核能源C.打破美苏核垄断D.维护国家安全[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两极格局激烈对抗,为了保障国家建设,必须增强国防力量,故选A项。
“两弹一星”战略实施的目的就是打破美苏核垄断,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但这些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D两项;和平利用核能源并不是这一时期的根本目的,B项排除。
2.(2020·广州高二期末)下图是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行的“号外”,头版新闻报道的引题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成就,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该报道的主标题可能是(A)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解析]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加强了国防建设,是对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故A项正确;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与材料中强调原子弹的意义不符,故B项错误;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20·潮州高二期末)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
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B)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解析]材料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可知,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正确;C项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2003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过关习题及答案
[过关习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两弹一星”显示了中国的技实力,其中“两弹”是指( )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导弹、氢弹D.核弹、氢弹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两弹”是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即人造卫星。
答案:B2.从“两弹一星”“一箭多星”、载人航天到“嫦娥二号”成功登月等重大技成就的取得,其必要的前提和原因有(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技工作③正确的发展技工作的规划方针④广大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⑤海外一些优秀家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解析:本题考查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技发展的前提条件,据此可知①正确;中国政府在 1949 年和 1958 年分别成立中国院和国家技术委员会,说明②正确;1956 年国务院成立规划委员会并编制出《十二年技发展远景规划》,说明③正确;李四光、华罗庚、钱森等归国,说明④⑤正确。
答案:A3.(2012·新疆业水平检测)“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份颁奖词赞誉的家是( ) A.钱森B.华罗庚.李四光D.袁隆平解析:本题考查生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及比较能力。
由“只专注于田畴”“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可知此人是袁隆平。
答案:D4.建国以,下列重大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③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④“神舟 5 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解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1964 年。
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是在 60 年代初。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 1970 年。
“神舟 5 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是在 2003 年。
答案:A5.(2012·保定高二检测)有一颗小行星是 1996 年 9 月18 日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发现后的暂定编号为 1996SD1,其中 SD 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汉语拼音字头,1999 年 10 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一位中国家的名字命名,他是( )A.钱森B.袁隆平.邓稼先D.华罗庚解析:本题考查生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把握能力及比较分析能力。
2007-2013年高考历史_真题按课汇编必修3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12年题组(备注:无)2011年题组(备注:无)2010年题组(备注:无)2009年题组1.(2009·山东基能·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①“两弹一星”②青藏铁路③大庆油田④三峡水利工程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两弹一星”是在“文革”十年中取得的国防方面的成就,排除①;大庆油田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十年时期取得的成就,排除③项;青藏铁路于1979年建成,1984年投入运营。
后来进行改造,2007年全线通车。
三峡水利工程共分三期,1994年开工,到2009年竣工,总工期历时17年。
【答案】C2008年题组(备注:无)2007年题组(备注:无)二、主观题1.(2009·广东单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问题:(1) 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3分)(2)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解析】第一问的信息已经包含在材料一中,第二问要求依据材料归纳意义,两则材料对比的并非差异,而是导致差异的背景,即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同步测试-精选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其中的“两弹”是指A. 原子弹氢弹B. 原子弹导弹C. 氢弹导弹D. 氢弹炸弹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 “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 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3.有位名人曾放言“90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B. 这种说法说明了社会上形成严重地浮夸风气C. 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D. 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4.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③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④“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A. ①②③④B. 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5.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
”这评论的是我国()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C.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D. “银河—Ⅰ号”研制成功6.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A. 网络技术B. 籼型杂交水稻C. “两弹一星”D. 火药7.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A. 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B. 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C. 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 个人英雄主义8.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先后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其影响下,我国科技界的成果有A.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 银河Ⅰ、Ⅲ型巨型计算机先后研制成功C. 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D. 李四光确认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9.邓小平曾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2020.7·浙江高考·14)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②“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③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8·江苏高考·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3.(2017·北京高考·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4.(2016·浙江高考·19)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
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
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
”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A.20 世纪40 年代B.20 世纪50 年代
C.20 世纪60年代D.20 世纪70 年代
5.(2014·浙江高考·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6.(2018.11·浙江高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
——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
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6分)
7.(2015·北京高考·41)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
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4分)列举20
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6分)
1.C【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从主观方面来看,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故①正确;“向科学进军”提出时间是在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②错误;从国家政策扶持角度看, 1985年颁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自主性,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故③正确;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此基础上,1995年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构建了科技发展的理论,明确了科学技术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了科技发展,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2.B【解析】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A项错误;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相符,故B 项正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C项错误;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D项错误。
3.C
4.B
5.B【解析】由①中的“选举”“新军”可知应为辛亥革命前后,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和临时约法确立选举原则的史实,故应为民国时期的浙江地方志;由②中的“禁军”即可知此应为宋朝的浙江地方志;由③中的“本路蒙古学”即可知此应为元朝的浙江地方志;由④的目录可知此时的政府注重科技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应为当代浙江的地方志,选择B项符合题意。
6.【答案】(1)政治:“一国两制”构想进入实践阶段;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科技: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7.【答案】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
(4分)
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
(答出三项即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