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3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学案

合集下载

物理选修3-3学案:第七章3分子间的作用力含解析

物理选修3-3学案:第七章3分子间的作用力含解析

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变化(1)分子力:由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就叫做分子力。

(2)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①当分子之间距离r=r0时(r0约为10-10m),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②当分子之间距离r<r0时,随着分子之间距离的减小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一些,故斥力大于引力,此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此时引力仍然存在).③当分子之间距离r>r0时,随着分子之间距离的增大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一些,故引力大于斥力,此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此时斥力仍然存在).④用图象法解析分子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怎样把分子力的规律清晰地理出个头绪来呢?借助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Fr图象,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它们间的联系。

如图所示,分子斥力或分子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分子斥力的变化率较大,分子引力的变化率较小。

因此,当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

释疑点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且当分子之间距离变化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发生变化,只是斥力变化得更快一些。

【例1】当钢丝被拉伸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只有引力作用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C.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减小得慢D.分子力为零时,引力和斥力同时为零解析:钢丝拉伸,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引力、斥力都减小,但引力比斥力减小得慢,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所以B、C正确,A、D错误。

答案:BC点技巧分子力图象的应用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

分子力属定性内容,易记易忘,所以在理解时需要结合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象。

另外对分子间距离的几个临界数量级要熟悉。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分子动理论》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分子动理论》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物理选修3《分子动理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简介本节课《分子动理论》是高三物理选修3课程的其中一部分。

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分子动力学基本概念、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均方速率公式等方面。

以班上学生为例,大多数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分子动理论并不陌生,因为课本中存在一些介绍分子动理论的简单案例,如热胀冷缩等。

尤其是分子均方速率公式这一部分,是他们之前在化学课中接触过的,因此初步学习过程中较易掌握。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分类;2.掌握分子均方速率公式;3.培养学生对物理公式的推导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讲师会利用热胀冷缩这个例子,与学生互动探讨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现象之间的关系,旨在引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注意力和浓厚兴趣。

同时还会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回顾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知识点。

(二)讲授在讲授掌握分子动力学基本概念的基础知识后,讲师将紧接着向学生提出分子均方速率公式的推导过程,这将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公式和相关物理概念进行推导。

这一部分讲解结束后,讲师将向学生介绍分子间作用力,然后详细讲解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三)实验在讲授完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点后,讲师会针对分子均方速率公式这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讲师会给出实验步骤和所需实验器材,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动理论的真实表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和认知。

(四)练习在实验操作结束后,讲师将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问题,以让学生巩固所学和应用所掌握的知识点。

练习问题难度分别设计简单、中等和困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五)讲解学生完成练习后,讲师将对练习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排除困难、加深理解。

同时,讲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技巧运用,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自信心。

高中物理第7章分子动理论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物理第7章分子动理论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分子的热运动设计思路1.本节课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演示扩散现象,学生借助显微镜动手观察布朗运动,用电子目镜展示显微镜中的景象,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香水扩散、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的扩散、红墨水在水中扩散以及比较红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快慢的演示实验。

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进一步体会分子的运动。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布朗运动及扩散现象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在相关部分设计了一些视频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扩散现象,理解推断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2)观察布朗运动,能够叙述布朗运动的特点;(3)能够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布朗运动成因,推测宏观表现的微观成因,体会大量分子不断撞击微粒的情景,能够解释布朗运动;能够区分布朗运动与分子运动;(4)认识到科学观察要细致,推断要有充分依据。

体会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实例分析,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能真正理解该节内容;(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体会宏观物质的性质由微观结构决定的同时认识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2)体验自主学习过程,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习习惯;(3)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7章分子动理论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7章分子动理论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
5.题型五:分子动理论在扩散中的应用
【例题】解释扩散现象,并计算两种不同浓度气体混合后的扩散速率。
【解析】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运动,遵循分子动理论。扩散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_diff = (D * (c_1 - c_2) / L) / 2
其中,D是扩散系数,c_1和c_2是两种气体的初始浓度,L是两种气体之间的距离。将给定的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到两种不同浓度气体混合后的扩散速率。
1.分子动理论的概念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思维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布朗运动的视频,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速度分布等核心概念。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中分子热运动的表现。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通过动画、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形象地展示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计算。
3.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将分子动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对于分子动理论的抽象思维,可以通过比喻、类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3分子间的作用力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3(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3分子间的作用力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3(2021年整理)

(江苏专版)2018版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3 分子间的作用力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版)2018版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3 分子间的作用力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版)2018版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3 分子间的作用力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3的全部内容。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和相互作用力。

2.通过图象分析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3。

明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一、分子间的作用力[导学探究] (1)如图1所示,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若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在拉出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玻璃板的重力相等吗?为什么?图1(2)既然分子间存在引力,当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时,为什么分子引力没有把它们粘在一起?(3)无论容器多大,气体有多少,气体分子总能够充满整个容器,是分子斥力作用的结果吗?答案(1)不相等;因为玻璃板和液面之间有分子引力,所以在使玻璃板拉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要大于玻璃板的重力.(2)虽然两物体靠得很紧,但绝大部分分子间距离仍很大,达不到分子引力起作用的距离,所以不会粘在一起.(3)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r>10r0,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不计.所以气体分子能充满整个容器,并不是分子斥力作用的结果,而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知识梳理]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实际表现出的作用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图23.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1)当r=r0时,F引=F斥,此时分子所受合力为零.(2)当r<r0时,F引<F斥,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3)当r>r0时,F引>F斥,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4)当r>10r0(即大于10-9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很微弱,可忽略不计.4.分子力弹簧模型:当分子间的距离在r0附近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合力有些像弹簧连接着两个小球间的作用力:拉伸时表现为引力,压缩时表现为斥力.二、分子动理论[导学探究] (1)参与热运动的某一个分子的运动有规律可循吗?大量分子的运动呢?(2)为什么物体既难以拉伸,又难以压缩?答案(1)以气体为例,气体分子在无序运动中不断发生碰撞,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某一特定时刻,某个特定分子究竟做怎样的运动完全是偶然的,不能预知.但对大量分子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和理论都证明,它们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2)拉伸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知识梳理]1.分子动理论(1)概念:把物质的热学性质和规律看做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而建立的理论.(2)内容: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统计规律:由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1)微观方面: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选填“有规则”或“无规则”)的,具有偶然性.(2)宏观方面:大量分子的运动表现出规律性,受统计规律的支配.3.分子力的宏观表现(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力对它的拉伸.(2)当外力欲使物体压缩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斥力,以抗拒外力对它的压缩.一、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和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2)当r<r0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r>r0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2.分子力做功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分子力,所以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力做功.(1)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当r减小时,分子力做正功.(2)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正功.例1设r 0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平衡时的距离,r是两个分子间的实际距离,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等于零B.4r0>r>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而无斥力C.r由4r0逐渐减小到小于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先增大后减小D.r由4r0逐渐减小到小于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其合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答案D解析当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但都不为零,合力为零,A错;当4r0>r>r0时,引力大于斥力,两者同时存在,B错;在r减小的过程中,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增大,C错;r由4r0逐渐减小到r0的过程中,由分子力随r的变化关系图线可知,分子力有一个极大值,到r<r0时分子力又增大,所以在r由4r0逐渐减小到小于r0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D 对.针对训练分子甲和乙距离较远,设甲固定不动,乙分子逐渐向甲分子靠近,直到不能再近的这一过程中(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B.乙分子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C.先是乙分子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分子力对乙分子做正功D.先是分子力对乙分子做正功,然后乙分子克服分子力做功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由于开始时分子间距大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因此分子乙从远处移到距分子甲r0处的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由于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因此分子乙从距分子甲r0处继续向甲移近时要克服分子力做功.故正确答案为D.二、分子力的宏观表现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B.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C.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答案AD解析水是液体、铁棒是固体,正常情况下它们分子之间的距离都为r0,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恰好平衡.当水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由r0略微减小,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其效果是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当用力拉铁棒两端时,铁棒发生很小的形变,分子间距离由r略微增大,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其效果为铁棒没有断,所以选项A、D 0正确;气体分子由于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能够到达容器内的任何空间,所以很容易就充满容器,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远大于r0,分子间几乎无作用力,就是有作用力,也表现为引力,所以B错;抽成真空的马德堡半球,之所以很难拉开,是由于球外大气压力对球的作用,所以C错.分子力的作用是有范围的,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固体、液体的体积难以改变,往往是分子力的宏观表现,而对于气体,一般情况下分子力很小,甚至可忽略。

高中物理选修3-3精品学案: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高中物理选修3-3精品学案: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章末总结一、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在已知宏观量的基础上往往可借助N A 计算出某些微观物理量,有关计算主要有:(1)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M ,借助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以求得这种物质的分子质量m 0=M N A. (2)已知物质的摩尔体积V mol ,借助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以计算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所占据的体积V 0=V molN A.(3)若物体是固体或液体,可把分子视为紧密排列的球体分子,可估算出分子直径d =36V molπN A. (4)依据求得的一个分子占据的体积V 0,可估算分子间距,此时把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看做一个小立方体模型,所以分子间距d =3V 0,这对气体、固体、液体均适用. (5)已知物体的体积V 和摩尔体积V mol ,求物体的分子数N ,则N =VV mol N A .(6)已知物体的质量m 和摩尔质量M ,求物体的分子数N ,则N =mMN A .例1 很多轿车中设有安全气囊以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轿车在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利用叠氮化钠(NaN 3)爆炸产生气体(假设都是N 2)充入气囊.若氮气充入后安全气囊的容积V =56L ,囊中氮气密度ρ=2.5kg /m 3,已知氮气摩尔质量M =0.028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1023mol -1.试估算: (1)囊中氮气分子的总个数N ;(2)囊中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 (1)3×1024个 (2)3×10-9m [解析] (1)设N 2的物质的量为n ,则n =ρVM氮气的分子总数N =ρVM N A ,代入数据得N =3×1024个.(2)每个分子所占的空间为V 0=VN设分子间平均距离为a ,则有V 0=a 3,即a =3V 0=3V N代入数据得a ≈3×10-9m.二、对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理解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原理是:把一滴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溶液滴在撒有痱子粉的水面上,酒精溶于水或挥发,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油酸薄膜,薄膜可认为是单分子层膜,如图1所示.将水面上形成的油膜形状画到玻璃板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纯油酸的体积V 和油膜的面积S ,计算出油膜的厚度d =VS,即油酸分子的直径.图1例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①往边长约为40cm 的浅盘里倒入约2cm 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序号)(2)将1cm 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m 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__m .(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 (1)④①②⑤③ (2)5×10-10[解析]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所含纯油酸的体积为: V =1300×150cm 3=115000cm 3=115000×10-6m 3油酸分子的直径:d =VS =115000×10-60.13m ≈5×10-10m.三、分子力图象和分子势能图象的应用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与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非常相似,却有着本质的区别.(1)分子力曲线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如图2甲所示,纵轴表示分子力F;斥力为正,引力为负,正、负表示力的方向;横轴表示分子间距离r,其中r0为分子间的平衡距离,此时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图2(2)分子势能曲线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纵轴表示分子势能E p;分子势能有正、负,但正、负反映其大小,正值一定大于负值;横轴表示分子间距离r,其中r0为分子间的平衡距离,此时分子势能最小.(3)曲线的比较图甲中分子间距离r=r0处,对应的是分子力为零,而在图乙中分子间距离r=r0处,对应的是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例3(多选)图3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分子之间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均最小且为零B.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C.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D.当分子间距离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逐渐减小,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都逐渐增大[答案]CD[解析]由题图可知,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均达到最小,但此时分子力为零,而分子势能不为零,为负值;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此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分子间距离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逐渐减小,分子力逐渐增大,而此过程中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由此知选项C、D正确.四、分子热运动和物体的内能1.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是永不停息且无规则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大量分子的运动符合统计规律.扩散现象能直接说明分子在做热运动,而布朗运动能间接说明分子在做热运动.2.物体的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1)由于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所以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2)由于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而分子间距离与物体体积有关,因此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3)由于物体所含物质的量不同,分子数目不同,分子势能与分子动能的总和不同,所以物体的内能与物质的量也有关系.总之,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都有关系.例4下列关于分子热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的缘故B.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其分子平均动能增加C.一定量气体的内能等于其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D.如果气体温度升高,那么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都增加[答案] C[解析]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甚至可以忽略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势能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气体在没有容器的约束下散开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选项A错误;100℃的水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所以选项B错误;根据内能的定义可知选项C正确;如果气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也增大,这是统计规律,但就每一个分子来讲,速率不一定都增加,故选项D错误.。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

高中物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
1.理想化:把很小的一滴油酸滴在水面上,水面上会形成一块油酸薄膜,薄膜是由单层的油酸分子组成的.
2.模型化:在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数量级时,可以把它简化为球形,认为油膜的厚度就是油酸分子的直径.
3.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获得很小的一小滴油酸并测出其体积;二是测量这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
4.油膜法测分子的大小
考点三、温度计与温标28
内能33
考点一、分子动能33
考点二、分子势能36
考点三、内能39
专题提升42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目标定位]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及分子的大小.2.能够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出油酸分子的大小.3.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会用这个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或估算.
考点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美丽的“水立方”游泳馆简直成了破世界纪录的摇篮,但“水立方”同时也是公认的耗水大户,因此,“水立方”专门设计了雨水回收系统,平均每年可以回收雨水10500 m3,相当于1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请你根据上述数据估算一户居民一天的平均用水量与下面哪个水分子数目最接近(设水分子的摩尔质量M=1.8×10-2kg/mol)()
3.已知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氢气的体积为22.4 L,氢气分子间距约为()
A.10-9mB.10-10mC.10-11mD.10-8m
答案A
解析 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氢气的体积为22.4 L,则每个氢气分子占据的体积V0= = m3≈3.72×10-26m3.
按立方体估算,占据体积的边长:L= = m≈3.3×10-9m.故选A.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复习教案

点评: 本题要求考生掌握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内部微观物理量之
间的关系。
例 3 两分子间距离为 R0 时,分子力为零 , 下例关于分子力说法中正
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为 R0 时,分子力为零,也就是说分子间既无
引力又无斥力
B.分子间距离大于 R0 时,分子距离变小时,分子力一定增大

C.分子间距离小于 R0 时,分子距离变小时,分子间斥力变大,
例 2 若以 μ 表示水的摩尔质量, 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
体积, ρ 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M、
v 0 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是四个关系式:
(1) N A= v ρ

/m (2) ρ =μ /( NA v 0) (3)m= μ / NA (4) v 0=v/ NA其中 (
1.0 ×10-10 m

3.布朗运动本身不是 分子 运动, 却反映了液体 内分子运
动的
无规则性。
4 .分子之间既有 引力
F
又 有 斥力
。当

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距
离时,引力 等于

r
力 ;当分子间距离小于 平衡距离时,斥力起主要
O
r0
作用;当分子间距离 大于
平衡距离时,引力起主要

作用。引力和斥力都随距
B .不是布朗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
D .是由气体对流和重力引起的运动
2.下面关于分子数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g 的氢气和1 g 的氦气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B.体积相等的固体和液体相比较,固体中的分子数多
学习札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二节_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教案+学案+巩固 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二节_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教案+学案+巩固 案)

《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和三案一、教案背景与设计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课程实施中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为了在课堂教学设计以及以此为基础和前提下实施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式,<<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为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崭新的教学理念,我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突破传统教学中“知识本位”的惯性,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3》为载体,尝试在旧教材中对高二学生采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探究“分子的热运动”。

本教时是学生第一次用(宏观)实验的手段来证实微观的理论,所以应重视学生对这种方法上的适应。

教学中要强调布朗运动的现象背后所在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跨越现象,了解其本质。

因为教学是依据实验的结论来展开的,所以做好扩散现象的相关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的模拟是至关重要的,力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打好由宏观进入微观的第一仗。

为此,我在设计(包括实施)中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是比结论更重要的是过程;三是把思考还给学生。

二、教材内容分析与学情简析1、教材内容分析“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动理论的核心内容,分子动理论是对热现象进行微观分析的基础,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贯穿本模块的各章之中。

因此本章的内容对整个热学模块的学习起基础性作用。

扩散现象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扩散现象不是外界因素引起的,而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直接结果,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

理解对布朗运动的成因是这节课的重难点,通过动画模拟和“说一说”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以增强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物理学案课题:§7分子动理论全章知识整合学习目标: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2、能通过实验测分子的大小3、理解内能的概念学习过程:【主要内容回顾】1、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2、热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它研究热现象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是关于热现象的微观理论,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研究宏观热现象的规律。

是研究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3、知识网络构建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的大小,阿伏加德罗常数)②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实验依据是、)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简单描述其作用规律,并画出图像)①温度和温标a、平衡态和状态参量b、热平衡定律c、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②内能a、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b、分子势能与决定因素c、内能(定义、决定因素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导思与要求】请同学们能独立的把本章的知识结构图画出来,并能说出其中的主要内容【典例分析1】求质量为2g的氢气在标准状态下氢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只取一位有效数字)【解析】【点拨】解此类问题需先建立一个分子模型:我们把每个分子所占据的空间看成一个小立方体,每个分子占有的立方体的边长和分子间的距离相等,据此即可求解。

3×10-9m【典例分析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F引和斥力F斥两部分组成,则()A、F引和F斥同时存在的.B、F引总是大于F斥,其合力总表现为引力C、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小,F斥越大,故表现为斥力D、分子间距离越大,F引越大,F斥越小,故表现为引力【解析】请同学们把力与距离间的关系图画在右面方框中【导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B.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C.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佛加德罗常数D.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导练2】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导练3】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内能较大 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的内能相等D、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On the way to struggle, time always flies quickly.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troubles are many, but as long as you don’t forget your original intention and step by step towards your goal, the final outcome will be determinedby tim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分子的热运动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分子的热运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热学》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的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分子动理论是物质的微观结构学说,是宏观与微观本质间联系的纽带,是热学的基础。

“分子的热运动”是构成分子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节课在__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非重点知识中的重点。

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布朗运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知道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性,是学好本节课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观察其特点,分析其产生原因。

(2)学习用统计的观点分析问题,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对宏观现象作微观解释。

(3)知道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培养学生通过物理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019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word学案

2019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word学案

2019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word 学案教学目标:⒈ 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⒉ 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⒊ 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及产生的原因。

⒋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分子的大小。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m⒈ 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课本P2 实验)⒉ 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⒊ 扫描隧道显微镜(几亿倍)分子模型:方法一:球形 ,方法二:立方形二.阿伏伽德罗常数 1mol 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包括原子数、分子数、离子数……)都相同。

此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可用符号N A 表示此常数, N A =6.02×1023个/mol ,三.微观物理量的估算⒈ 分子的质量 = 摩尔质量 / 阿伏加德罗常数⒉ 分子的体积 = 摩尔体积 / 阿伏加德罗常数⒊ 几个常用的等式⑴ mM v V N A ==即:分子质量摩尔质量=分子体积摩尔体积阿佛加德罗常数= ⑵ 分子的个数 = 摩尔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四、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指 ,扩散现象说明了 。

五、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⒈ 布朗运动的特点:⑴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

⑵布朗运动不取决于颗粒本身。

⑶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

⑷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⒉ 形成布朗运动的原因: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数越少。

布朗运动微粒大小在10-6m 数量级,液体分子大小在10-10m 数量级,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布朗运动越明显。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越多,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不明显,以至可以认为撞击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

高二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教案

高二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教案

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物体由大批分子构成油膜法估量分子大小;多半分子大小的数目级为10-10阿伏伽德罗常数N A1023mol-12、分子的热运动扩散、布朗运动、热运动3、分子间的作使劲4、温度和温标:℃5、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疆场点兵〔不定项选择〕1、〔2021北京〕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温度降低 ,其分子热运动的均匀动能B、物体温度高升,其分子热运动的均匀动能增大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必定增大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必定不变2、〔2021北京〕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那么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液体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称为布朗运动C、物体从外界汲取热量,其内能必定增添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必定减少3、〔2021福建〕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反应分子间作使劲f与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4、〔2021全国〕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使劲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使劲表现为斥力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使劲为零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使劲做负功5、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协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互相凑近.假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添,势能减小B.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6、〔2021广东〕清早草叶上的露水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固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分子间的〔〕A、引力消逝,斥力增大B、斥力消逝,引力增大、引力、斥力都减小、引力、斥力都增大7、〔2021四川〕物体由大批分子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热运动越强烈,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作越大分子间引力老是跟着分子间的距离减小而减小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相关只有外界对物体做功才能增添物体的内能8、〔2021广东〕以以下图,两个接触面光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边的铅柱不零落,主要原由是〔〕.铅分子做无规那么热运动B.铅柱遇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9、〔2021全国〕对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运动越强烈C、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各个局部的温度不一样而惹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均衡惹起的10、〔2021全国〕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凑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