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人教版高一必修).doc

合集下载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必修一.doc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必修一.doc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必修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中学郑赐【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评析王维诗文“诗(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感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鉴赏、比较“王孟”诗歌的特点。

【教学方法】1、初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描写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第二、第三段的学习和分析,自己构思文中的画面,然后明确两段所写的内容,与同是王维的作品《山居秋暝》作比较,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在表现上“诗(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以及两者在写景中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3、选取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进行对比,两者在选材、取景、抒情等方法上有何不同。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难点:品读、鉴赏诗文是高一学生相对陌生的知识体系,应放低要求,只求有所感受,不求完全正确和面面俱到,这是学习的重点;对比鉴赏不同诗人、诗作,更是学习的难点。

2、解决办法:通过诵读、揣摩语句和课堂讨论来解决、消化重点、难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本课字词虽难但文意甚白,不必纠缠于词句的串讲,而是要学会意会,或整体的把握即可。

而且要求进行对比鉴赏的两首诗词系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作品,更无须在字词句上进行纠缠,而是领会、揣摩。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学过本文之后,大家还会发现,这个特点不仅在王维的诗歌里有,散文里也有!1、黑板上画的两幅图,是我们的同学通过学习本文后,依文顺意画的,当然,这带有个性化,下面大家可以针对它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上台来用粉笔加添你自己的创意。

点评:虽然人们认可“一百万人看《红楼梦》,会产生一百万部的《红楼梦》”这句话, 但是这两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还是有共性的,我们还是就文论画,看看那些画中的景物是吻合文意的。

2、朗读课文,将文中描绘自然风光的两处文字找出来,对照图画,说说图文是否对称,以及这两段文字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用准确的词语为这两幅图命名。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doc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doc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唐朝诗人王维在辋川隐居时所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赏析原文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

腊月:农历十二月。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景气:景色,气候。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

殊,很。

过,过访、游览。

足下:您,表示对人的尊称。

方温经:正在温习经书。

方,正。

猥:鄙贱。

自谦之词。

烦:打扰。

辄便:就。

憩感配寺:在感配寺休息。

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

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

饭讫(qì):吃完饭。

讫,完。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近来渡过灞水。

涉,渡。

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华子冈: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

辋水:车轮状的湖水。

村墟:村庄。

夜舂: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

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

疏:稀疏的。

静默:指已入睡。

曩:从前。

仄迳:迳同径,狭窄的小路。

当待:等到。

蔓发:蔓延生长。

轻鯈(tiáo):即白,鱼名。

身体狭长,游动轻捷。

矫翼:张开翅膀。

矫,举。

青皋:青草地。

皋,水边高地。

麦陇:麦田里。

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

高中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件人教必修一(通用)

高中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件人教必修一(通用)

第一段: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 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 僧饭讫而去。
重点词语:
近:接近。
下:下旬。
相:代词,你。 讫:完,毕。
殊:副词,很。 足下:敬辞,对对方的敬称。
憩:休息。
去:离开。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与:介词,跟;
而:连词,表承接。
第一段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 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 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 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 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一、题解
1、文体知识: 刘勰《文心雕龙》有云:“书者,舒也。舒布其 言,陈之简牍。”就是说,把想要说的话写简册 上,于是语言变成了文字。中国的古人对书信有 很多不同的称谓,如“书”、“简”、“札”、 “启”、“笺”、“帖”(“贴”)“表”、 “疏”、“函”、“上书”、“奏议”、“封 事”、“尺牍”、“尺素”、“尺翰”等等。
2、裴迪: 同王维来往最多的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秀才:当时对士人的通称
注意文中下列字词的读音
猥(wěi)
憩(qì)
饭讫(qì)
玄灞(bà) 辋(wǎng)水 沦(lún)涟
(lián) 舂(chōng) 相间(jiàn)
曩(nǎng)昔 仄(zè)径 蔓(màn)发
轻儵(tiáo) 青皋(gāo) 朝雊(gòu)
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
②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要注意的是, 本文的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③也表现了作者
期望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这种借 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诵读课文 ,整体感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7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7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

赏析文章,理解语言风格 全班齐读课 文第二、三段, 然后请就本文 的语言写一段 鉴赏性文字。
2005/12/06
鉴赏举例:
1、写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情景 交融,意境深远;
2、抒情议论,多用散句,或直抒胸臆,或点明主
旨,轻灵自由。 3、全文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读来活泼明快,于清 词俪句中现故山美景,于长短变化中表厚意深 情。
2005/12/06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写作背景
王 维
这篇散文是王维写给友人的一 封信,裴秀才迪,即裴迪,他是盛 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 早年曾与王维隐居终南山,互相唱 和。后王维得辋川别墅,裴迪成为 座上常客,“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 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宾主咏辋 川二十景,各成绝句二十首,这就 是著名的《辋川集》。
2005/12/06
2005/12/06
背诵积累 北涉玄灞,清月映廓。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 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 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 曩昔,携手赋诗,步仄迳, 临清流也。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2005/12/06
体裁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 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 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 书”“与……书”“寄……书”等,例如《报 任安书》(司马迁)、《答司马谏议书》(王 安石)、《与微之书》(白居易)等等。

时间:
• 1、冬夜图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必修一_1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必修一_1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必修一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高庆友【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⑴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⑵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⑴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⑵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3、情感目标:正确评价课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方法】1、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描写的主要内容:与同是写景记游的《赤壁赋》作比较,通过比较,了解两文在内容与记游方式方面的不同。

《赤壁赋》写二三文人雅士的月夜之游;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写诗人独自新赏寒山月夜的美景及“当待春中”一段悬想春景。

《赤壁赋》是一次夜游赤壁的记录,以时间为序;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信步游览所见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

2、反复诵读,然后分析作者选取景物的角度,所写景物的特点。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难点: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是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学习的难点。

2、解决办法:通过诵读、揣摩语句和课堂讨论来解决、消化重点、难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本课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段。

此外,文句的翻译复述、评析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都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来完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大家回顾一下学过的作品,哪些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点: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他的诗作,那么他的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二、解题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

“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

“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高中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必修

高中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必修

注意文中下列字词的读音
猥(wěi) 憩(qì) 饭讫(qì) 玄灞(bà) 辋(wǎng)水 沦(lún)涟(lián) 舂(chōng) 相间(jiàn) 曩(nǎng)昔 仄(zè)径 蔓(màn)发 轻儵(tiáo) 青皋(gāo) 朝雊(gòu)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足下方温经, 猥不敢相烦 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D.非子天机清妙 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B
第三段译文: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高洁出尘的话,难道我能把这等闲事来邀请你吗?然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借着驮运黄檗出山的人,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请从意象和意境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景物描写。
答:诗歌选取了“寒山”“秋水”“茅舍”“暮蝉”“落日”“炊烟”一系列意象,构筑了一幅恬淡闲适的秋日黄昏山林幽居图。/寒山随着季节变得郁郁苍苍,秋水每天舒缓的流向远方,诗人拄着拐杖伫立在茅舍门口,迎风细听着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就要落山,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的飘起来。/自然风景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令人陶醉。
练一练一:一词多义
1、与 ①、与裴秀才迪书 ( ) ②、与山僧饭讫而去 ( ) ③、与月上下 ( ) 2、过 ①、故山殊可过 ( )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3、 因 ① 、因驮黄檗人往 ( ) 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殊 ①、故山殊可过 ( ) 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
1
王维多才多艺,是著名的画家,还兼通音乐。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高中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件新人教必修共25页

高中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件新人教必修共25页

结构网络
第3段,写春景。 “当待”,即等到。这一词暗示了下面 所写的景物不是实写,而是虚写,也叫拟 写,就是凭想像而写。你看,等到了春天, 那时的山景更可观赏,草木蔓延繁花似锦, 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
膀晨,鸣晨唱露。打 这E湿里va了写lu青到a草了tio地草n,木o麦,n田写ly里到. 雉了鸟游在鱼清, ed with As写po到s了e.白S鸥lid,e还s写fo到r 了.N麦E田T和3雉.5鸟C。l写ie草nt Profile 5.2
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 秋暝》、《青溪》、《辋川集》20首、 《过香积寺》等。王维的诗和绘画相互 沟通,苏轼称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历 代传诵不衰。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爰,
依仗柴门Ev外a,lu临a风tio听n暮o蝉n.ly. ed with Aspo渡se头.S余l落id日es, f墟o里r .上N孤E烟T,3.5 Client Profile 5.2
高中语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课件新人教 必修
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学习目标导航]
王维
1、知识目标Ev:a掌luation only. ed with As“词p书的os”意e“义.S过及li”用de“法s步;f”背or“诵.N矫文E”中T“描因绘3.”自5 “ 然C以景lie”色n等的t Profile 5.2
Cop道 终yr友 日igh裴 ”t 迪(20浮《0舟旧4-往唐20来书11,•王A弹维s琴p传o赋》s诗e),P。t啸y宾L咏主td.
咏辋川二十景,各成绝句二十首,这 就是著名的《辋川集》。
秀才,唐代对中进士者的通称, 后来也是对文人学士的敬称。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书信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幅短小,结合注释,可以大体把握字词句的理解,这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重点应放在掌握书信的文体特征和创作风格上,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鉴赏力,借鉴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

【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2、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与禅意。

3、掌握本文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书信文体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我们接触过他的许多山水诗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山居秋暝》《过香积寺》《汉江临泛》等(可让学生背诵),诗中景色或静谧恬淡,或幽寂冷清,洋溢着淡淡的恬静闲逸之情。

王维工诗善画,在诗、画、禅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古典文学涂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

他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并精通音律,他常常以画家的笔法来写诗,以音乐的旋律来表现诗,从而使他的诗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正如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有人认为此文也饶有诗情画意,不妨说是“文中有诗,诗中有画”,下面我们就跟着他的笔触,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风格问:文中描写了那几幅景象?各有什么特点?是如何描写的?明确:“辋川寒山图”: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由远及近、由山而水,由视而听、由色而声)“辋川春山图”:清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两幅景象形成比照:1、意境方面,“辋川寒山图”幽寂清寥,“辋川春山图”灵动欢快。

2、色调方面,“辋川冬景图中,以冷色调--浅黑色为主色调,显得幽深清冷,“辋川春山图”以绿色为主色调,以白色为配色,显得轻盈明艳。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写景的诗情画意特征.2.鉴赏文中语言淡雅优美,有情韵的特点.3.指导学生背诵与理解文中的情意.教学设想运用多媒体教学.设置王维之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面,引出本文的”书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在银屏中打开王维的诗:<<鸟鸣涧>>和<<鹿柴>>.然后让学生总结王维的诗歌创作的风格.接着引入本文所描写的画面.并在屏幕上呈现出”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境界.教学过程一.由王维之诗而引入其书播放课件1.王维之诗<<鸟鸣涧>>和<<鹿柴>>的配乐配画录像.然后关闭录像,又让学生背诵这两首诗.1.要求学生思考:苏轼是如何评价王维的诗歌?然后让学生介绍王维及其作品.2.让学生听本文的配乐录音.然又让学生朗读.二.整体感知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及印发的参考资料,阅读全文.2.要求学生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写景的特点.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写景所体现作者的情感.三.讨论研究,归纳写景的特征,及语言特点.1.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提示: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一种文体,或叙事,或表情,或写景.这些都与对方有密切的联系.然而作者在这封信中有大部分内容是写景的,为什么整篇书信是以写景为止呢?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琢磨,然后,再提示,最后,由教师归纳.2.作为一篇书信,作者为什么把主要内容放在写景上?提示:作者写景是为了让”山中”美景与美好的生活,借助这封信传给自己朋友,并且想让朋友也来共享”情怀”.在此同时,也有对朋友劝说和邀请之意.作者还通过写景来表现一种闲适山水之情,及追求一种田园的生活.所有这些都表现作者借景抒情或借景传情的特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让他们归纳出要点,然后,再集中起来,最后再由教师归纳出写景方法.以及给学生分析写景缘由.3.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山中人”?而在”非子天机清妙算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中的”天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为何这样说? 提示指导:既指出诗人所在位置在山中,又说明自己的隐居生活,自己住在山中.而”天机妙算”,指的是性情之远,超尘脱俗.这也是对朋友的高度赞许.是因为他想提醒朋友春游的趣味.这将加重恳切相邀之情和诚挚相知之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由小组长集中起意见,又让同学来讨论, 后由教师来解决难点.四.品味语言特点,写作特点和书信中的意境.1.播放课件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指导学生学会概括:(1)学会概括书信中的语言特点.这篇古代书信:文字凝练,语言优美,在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犹如四言诗;而中间也有散行.其中写景部分,鲜明生动,声韵和谐.(2).接着又引导学生结合银屏中的诗的特点,诗画合一;情与景相融.接着又谈一谈两者的异同点.也许,一个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表情古代名诗;另一个是”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古代著名山水游记散文.于是我们也由此说明王维的写作风格:不管写诗或写文都表现一种以画面为主的借景抒情的写作风格了.于是他就被后人称为山水田园诗人了.2.让学生完成课件2中的练习,便于消化和深化.(1).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山转苍翠”,一个”转”字,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B.”秋水日潺湲”,”日”就是天天,每日每时,令人感觉它始如一的守恒.C.”墟里上孤烟”,”墟里”指村里,一个”上”字,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D.”狂歌五柳前”,”五柳”指的是作者所居住的辋川别墅前中的五棵柳树.(2).选出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山中秋景.山是静的,水是流的,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B.颔联写出了诗人的形象,柴门之外,依伏临风,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神态安逸,闲适潇洒,与隐逸诗人陶渊明的形象十分相似.C.颈联写落日,孤烟等富有时间特征的景物,与首联构成一幅和谐的山水田园风景画,表现出诗人不愿意和统治者合作的反抗精神.D.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苏轼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的特征,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古诗.3.(播放课件3)让学生阅读书信中第二段,完成下列各题.(1).这一段文字描绘了一幅--------------------图.(2)这段文字,从视觉角度描写了----------,----------,-----------;--------;又从听觉角度描写了--------,---------,--------;整幅图,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像一幅写意传神的水墨画,可谓”文如诗,诗如画”五.归纳全文的主要内容.1.让学生概括全文的内容,找出文中的主旨句.2.结构图解.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图解.播放课件4:内容板书.先提出”故山殊可过”的中心论点.对山中冬夜清静优美景色具体描写.山中与裴秀才迪展望明春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 邀请裴秀才开春后同游.3.让学生探究文中的情意,并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六.布置作业,播放课件5:课外延伸练习1.学生先单独完成,然后,全体学生互相交流.2.教师在屏幕上亮出答案.3.指导学生在课堂背诵,然布置课后背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必修一_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必修一_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必修一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学韩大胜【教材分析】本文是本单元第三篇,且篇幅短小,字词句疑难相对较少,故可不把字词掌握当作教学重点。

根据本文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着重从其写景特点以及文中所包含的人生旨趣入手进行分析鉴赏,可培养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鉴赏力和借鉴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

【学生分析】初中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已选了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并且而两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初中教材已安排学生对作者在信中大幅写景与写作目的的关系作了了解。

【三维目标】1、理解文意,把握“深趣”。

正确评价课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之美的感受力。

3、品味本文“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4、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重点、难点】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是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设想】拟将课文与吴均的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借助对吴文的复习顺利导入新课,并且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对新课进行学习,既能温故又极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真正做到温故知新。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弄懂文意。

2、复习《与朱元思书》一文,比较与本文的相通之处。

3、记下预习中的问题,留待课堂共同解决。

【教学步骤】一、导入多媒体展示《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材分析】
本文是书信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幅短小,结合注释, 可以大体把握字词句的理解,这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重点应放在掌握书信的文体特征和作者创作风格上,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鉴赏力,借鉴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2、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与禅意。

3、掌握本文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书信文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我们接触过他的许多山水诗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山居秋暝》《过香积寺》《汉江临泛》等(可让学生背诵),诗中景色或静谧恬淡,或幽寂冷清,洋溢着作者淡淡的恬静闲逸之情。

王维工诗善画,在诗、画、禅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为古典文学涂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

他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并精通音律,他常常以画家的笔法来写诗,以音乐的旋律来
表现诗,从而使他的诗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正如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有人认为此文也饶有诗情画意,不妨说是“文中有诗,诗中有画”,下面我们就跟着他的笔触,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风格
问:文中作者描写了那几幅景象?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明确」澜川寒山图S北涉玄濡,清月映郭/網水沦涟, 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由远及近、由山而水,由视而听、由色而声)
“網川春山图”:清鳏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
朝施
两幅景象形成对比:
1、意境方面,“網川寒山图”幽寂清寥,“網川春山图” 灵动欢快。

2、色调方面,“網川冬景图中,作者以冷色调——浅黑色为主色调,显得幽深清冷,“蜩川春山图”以绿色为主色调,以白色为配色,显得轻盈明艳。

3、表现手法方面,“網川寒山图”为眼前所见之景,为“实景”;“辎川春山图”为想象之景,为“虚景”。

一实一虚,形成对比,亦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完整的蜩川风景图。

三、品味课文,感悟“深趣”。

古往今来,很多诗词都是描写祖国山河美丽景色的,诗人们在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不可避免地渗入了个人的情感,如李白的洒脱不羁,白居易的忧国伤时,苏轼的豪放旷达,那么,王维在山水之间,又是寄寓着什么情感呢?
由于受到母亲的影响,王维从小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心灵浸染了佛教清静无为的色彩,尤其在官场中的沉沉浮浮,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在郊外的终南山和辎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弹琴赋诗,傲啸终日”。

其诗作或直接阐释禅理,或渗透禅趣,在中国诗史上成功地创造出了在儒、道之外的另一种审美境界,即佛家的审美境界,因而有“诗佛”之称。

(知识补充:在佛学的美学看来,这样一种心境或审美的境界在文艺上的达到,最重要的就是成功地呈现出一种绝言绝虑的“空”、“静”之境。

慧能说:“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 彼相中不生爱憎,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 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坛经》)o这是在讲禅宗思想,同时也可看作是在讲佛家在审美上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其根本特色就是“安闲恬静,虚融淡泊”。

宋代苏轼在《送参寥师》一诗中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这也很能得佛家审
美境界的精髓。

而在古今诗人
中,王维正是最善于表现这种“空且静啪勺境界的。


“網川寒山图,,中无处不给人一种幽寂清寥的感觉,在
如此情景下,作者“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使人联想起佛僧的静夜坐禅,深切感受着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安闲, 表现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四、掌握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书信文体特征。

问:本文是一篇书信,但文中写景占了很大比重,这与书信
有何关系?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
明确: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一种文体,或叙事, 或表
情,或写景•这些都与对方有密切的联系。

在这封信里,虽然写景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叙友情却
是贯穿始终的线索。

由独游的索然无味,到对往昔的回忆, 再到向裴迪发出“从我游叩勺邀请,表达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的主题。

五、课外拓展与巩固
1、阅读鉴赏,加深对王维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以及
“禅意”的理解。

《渭城曲》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
阳关无故人。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