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课程标准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代码:3225总学时:30学分:2适用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第一部分课程描述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
它主要研究旅游学理论的结构框架,以及旅游管理各专业课在学科中地位。
2.课程作用《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树立系统研究的思想,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较为全面地认识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以及由其而引发产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本质。
同时利用最新的资料,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为他们将来从事旅游管理、科研等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以人类的旅游活动为出发点,以研究旅游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通过介绍旅游现象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发展旅游的方针和政策,从而使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三、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业的基础上能够对一些旅游问题进行专业的思考。
能够根据所掌握的旅游知识,触类旁通,特别是对旅游业中各相关部门、企业的工作有大致的把握。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教学设计及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参考学时数:30学时。
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践课0学时,其分配学时如下所示:二、教学内容与要点绪论了解旅游学应知:了解本课程的结构体系、研究意义应会:掌握旅游学的定义。
应做:掌握旅游学的结构体系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旅游的产生第二节旅游的缓慢发展(封建社会)第三节近代旅游与旅游业的开端第四节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五节中国现代旅游的发展历程应知:理解迁徙、旅行和旅游的差别,理解旅行的产生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关系,理解旅游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根本原因应会:掌握封建时代欧洲旅游的主要形式,掌握封建时代中国旅行的主要形式,掌握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旅游发展的有利因素,理解产业革命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了解托马斯·库克对旅游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背景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应做:掌握中国现代旅游发展的两大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发生的有关旅游的事件和时间。
(完整word版)《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目录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与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2)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2)四、本课程各章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难点 (2)五、职场健康与安全 (8)六、课时安排 (8)七、考核方式 (8)八、参考教材 (9)《旅游概论》课程标准(总学时:72课时)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与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旅游概论》是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它是一门研究旅游者、旅游业双方活动,影响旅游接待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要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旅游学基础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为进一步学习酒店服务专业的其他学科和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2.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和旅游的基本要素,旅游的产生,旅游者的条件,构成旅游业的要素,影响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等,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旅游酒店服务工作和旅游经营管理工作打下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
3.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掌握旅游的基本要素,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旅游者的条件.(3)掌握旅游业的构成,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
(4)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细分,以及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
(5)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和意义,理解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理解并掌握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旅游概论》是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只有全面地掌握了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的其他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学生只有在学习了此课程并对旅游学科有全面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酒店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旅游地理》课程为基础,在学习本课程以前,应先学习《旅游地理》课程。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引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提升旅游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意识
课程大纲
1.课程导论
–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探讨旅游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课程的兴趣
2.国内旅游文化
–介绍中国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中的体现
–分析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国际旅游文化
–介绍世界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文化特色
–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文化差异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4.旅游管理与服务
–探讨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旅游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分析旅游投诉处理和纠纷解决的案例
5.旅游创意与创新
–培养学生的旅游策划和营销能力
–探索旅游产品和行程的创新设计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旅游创意
6.旅游文化教育实践
–安排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
–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旅游文化经验
–开展旅游文化调研和报告撰写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题
•期末项目:设计旅游产品或行程方案
结论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旅游文化素养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提升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未来从事旅游行业打下基础。
《旅游学基础教学大纲》教案
《旅游学基础教学大纲》教案旅游学基础教学大纲教案一、教学目标- 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掌握旅游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学科;-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旅游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对旅游行业发展的敏锐观察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旅游学的概念和定义- 旅游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旅游的种类和特点;- 旅游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2. 旅游学的理论框架- 旅游需求和旅游市场;- 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旅游规划和旅游目的地管理;- 旅游行为和旅游消费。
3.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 旅游学的起源和发展;- 旅游学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学派。
4. 旅游学的相关学科- 旅游地理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管理学;- 旅游社会学;- 旅游心理学。
5.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学研究的方法论;- 旅游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6. 旅游学的实践应用- 旅游规划和目的地开发;- 旅游企业经营和管理;- 旅游市场营销。
三、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理论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基础知识;-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旅游学问题;- 讨论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或旅游企业,加深对旅游学实践的认识。
四、教学评估- 平时表现: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中期考核:书面考试或项目报告等;-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旅游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教材:《旅游学基础》;- 参考书籍:《旅游学导论》、《旅游学原理》等;- 多媒体教具:PPT、视频等。
休闲与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休闲与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休闲与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旅游学的入门学科。
该课程可以使旅游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休闲与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休闲与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也就是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就会接触到的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素养,从而为系统、全面地学习后续课程《导游基础知识》、《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业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其他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任务该课程以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为主线,涉及了休闲的基本概述、休闲伦理与心理、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等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休闲及与其相关的定义,中西方学者们对于休闲的现状研究,掌握休闲体验、休闲活动以及休闲旅游的实质,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休闲旅游在突破传统观光型旅游,实现旅游业收入增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目前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休闲旅游对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本课程根据旅游专业工作岗位要求,相应设计学习项目,并根据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选择教材和编排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灵活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休闲与社会、休闲政策与教育、社会阶层与休闲、工作制与休闲、休闲的需求与供给等内容,2.掌握关于休闲旅游、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休闲旅游产品等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休闲与旅游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的能力;3.能用所学的专业术语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分析及见解;4.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开发并利用休闲旅游资源以及休闲旅游产品等;(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3.具有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的特点;4.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酒店管理总学时:72学分:4一、课程性质《前厅与客房服务》是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既强调理论又注重实践,既强调知识又注重技能的课程。
任务在于培养学生从事酒店前厅和客房各项服务工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从事这两个部门中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素质。
学习《前厅与客房服务》是从事酒店一线服务工作的需要,课程比较详尽地讲解了作为酒店最重要的两个部门——前厅部和客房部的运行管理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技能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前厅与客房服务》课程包含了酒店预订、礼宾服务、入住登记、结账收银、客房服务等一线服务基本规程的讲解和实训,使学生在进入实习和工作岗位时能够比较快速地进入职业岗位角色,熟练地开展相应岗位的服务工作。
在课程设计上以培养实用、综合性人才为目标,利用多种学习培养环境,建立本院学生实际的个性化教学体系。
突出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系统。
同时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实操加深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提高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前置课程包括:《酒店管理概论》、《旅游学概论》同步或后续课程包括:《酒店英语》、《酒店服务心理学》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酒店前厅与客房业务工作任务的需要来确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培养目标。
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要注重礼仪规范和操作标准,确保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接受到严格的专业实操训练。
酒店前厅与客房业务管理实训课程是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共选编酒店预订服务、前厅接待服务、前厅收银服务、商务中心服务、酒店客房用品认知、酒店客房中式铺床的操作标准与流程等实践教学项目的制定。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课时为72课时,学分为4学分。
三、课程目标通过实践性项目活动,适学生掌握酒店预订、礼宾服务、入住登记、结账收银、客房服务等一线服务基本规程的讲解和实训,确保学生在进入实习和工作岗位时能够比较快速地进入职业岗位角色,熟练地开展相应岗位的服务工作。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是指给予学生旅游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教育标准。
以下是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 旅游概论: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重要性。
2. 旅游目的地:学习各个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
3.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介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4. 旅游行业管理:讲解旅游行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市场营销、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
5. 旅游产品设计与推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营销能力,学习如何设计和推广旅游产品。
6. 旅游文化交流与体验:鼓励学生参与旅游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其他文化的同时也传播本国文化。
7. 旅游规划和策划:学习如何进行旅游规划和策划,包括目的地选择、行程安排、预算管理等。
8. 旅游教育与导游服务: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导游人员,学习导游服务技巧、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9. 旅游安全与应急处理:教授旅游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10. 旅游法律法规:介绍旅游业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旅游管理技能,为未来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的人才提供全面的基础教育。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旅游概论》课程学时:68课时1.课程性质《旅游概论》是全校性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之前的必修课。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旅游及其相关概念,熟悉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对旅游的认识,并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能丰富理论知识,还应在思维、创新等各方面能力上有所提高。
2.课程目标1.了解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古代、近代和现代)2.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3.掌握旅游的主体和客体4.了解旅游业的构成5.了解旅游商品及其开发设计6.掌握旅行社的分类和主要业务7.掌握旅游交通的主要形式8.掌握旅游饭店的发展历史和类型9.了解旅游管理体制和方法10.了解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和方法11.熟悉旅游行业组织12.了解旅游目标市场13.掌握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14.了解旅游规划的意义和内容15.熟悉区域旅游合作的具体内容16.熟悉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7.掌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意义和实现途径;3.课程内容第一章、旅游的历史考察教学内容:1.导入世界旅游的发展古人出游的例子2.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第一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业的影响托马斯﹒库克与近代旅游业的诞生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3.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4.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概念的各种提法旅游的基本属性现代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媒体旅游活动的构成:六要素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掌握旅游的相关概念重点:掌握旅游的相关概念第二章、旅游者教学内容:1.旅游者的概念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国际旅游者的概念国内旅游者的概念2.影响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可自由支配收入余暇时间其他因素3.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旅游动机的确立影响旅游动机形成的因素4.旅游者的类型及其需求特点不同购买目的旅游者及其特点不同心理类型旅游者及其特点根据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因素划分教学要求:本章主要在了解旅游者的相关概念;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旅游者的类型和特点重点: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旅游者的类型和特点第三章、旅游业教学内容:1.旅游业的概念、构成、作用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的构成旅游业的作用2.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的特点教学要求:掌握旅游业的概念、构成、作用;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重点:本章难点:掌握旅游业的概念、构成、作用;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第四章、旅游业的构成教学内容:1.旅行社旅行社的概念、性质与作用旅行社的分类旅行社的经营特点旅行社的基本业务旅行社的四种经营模式2.旅游交通概述旅游交通的概述旅游交通的特点旅游业的发展对交通的基本要求3.旅游交通的作用交通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与制约旅游业发展中的交通问题提高旅游交通质量4.现代旅游交通的类型与特点旅行社的概念、性质与作用国内旅行社的分类旅行社的基本业务5.饭店业现代饭店的概念,饭店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制订依据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坚持就业导向,明确规格定位,坚持工学结合,注重知行合一,坚持科学性、可行性,突出先进性、引领性的工作原则进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2018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引发《关于征求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018年)>意见的通知》,就2017年以来形成的第一批353个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在这个背景下,我校人文与外语系会展策划与管理教研室修订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以会展策划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瞄准珠三角会展企业需求进行课程改造,按照基础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对现行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课程性质和作用《旅游学概论》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系统的研究旅游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本门课程以研究旅游的产生背景、历史演变、发展现状和活动规律为出发点,以研究旅游三要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活动的媒介)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探讨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大类专业学生掌握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并行课程为《管理学基础》、《现代礼仪与形体训练》、《会展设计与布置》、《会议策划与组织》等课程,后续课程主要包括《演讲与口才》、《参展商实务》、《会展服务》、《会展新媒体》等专业课程。
本课程将强调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的基本理论、旅游活动的基本现象、对旅游产业及旅游经济的认知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利用旅游基本理论对旅游活动现象进行剖析。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旅游现象的本质属性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旅游活动的三要素、影响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等综合知识,为旅游大类(6403-会展类)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知识基础。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1.前言课程代码、名称课程代码:TM2ZY3101课程中文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ourism学时与适用对象学时:32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管理展业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课程地位《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在所有专业课程设置中属于先行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面向本专业初学者,以系统介绍旅游学科基本内容和一般方法为主。
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时代理念的作用。
通过学习与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与课程群的联系《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及同类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为《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旅游饭店管理》等系列专业课程。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课程起先行引导作用,增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实习和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根据高等教育形势发展需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引,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夯实基础、能力驱动、通专相融、校企联动、个性培养”基本原则,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以加强本课程教学基础建设条件为保障,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巢湖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党字〔2016〕114号)、《巢湖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校字〔2016〕134号)、《巢湖学院课程负责人管理办法(修订)》(校字〔2016〕137号)、《巢湖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校字〔2016〕20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游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学分:8计划课时:128学时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开课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制定时间:2011年4月二、课程性质1、课程性质与类别: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入门课程,属于职业基本能力课程。
2、课程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旅游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知识,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学会分析旅游现象和常见问题,能运用旅游政策法规解决旅游纠纷,进行规范服务。
3、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法律意识,形成对旅游业的总体认识,为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进而更好地为我国的旅游事业服务。
4、课程特点:本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和旅游法规两个模块,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由易到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总体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了解旅游的发展历程,世界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2、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例如旅游者(主体)的产生条件及流动规律、旅游资源(客体)的类型、评价、开发和保护;旅游业(媒介)的构成及特点;3、掌握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划分,我国旅游市场的构成及管理;4、熟悉旅游业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5、辨析道德与法律,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6、掌握旅行社、旅游合同、旅游保险、导游人员、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资源、消费者权益保护、旅游安全、旅游出入境等旅游法律常识。
(二)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思考、归纳、辨析能力。
在学习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旅游者产生的条件及流动规律、旅游政策等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训练。
②培养学生组织旅游活动的能力,会安排食、宿、行、游、购、娱各环节;③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旅游市场的构成、旅游业的影响等进行市场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引言旅游文化是指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参观景点、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参与传统活动等方式,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
旅游文化课程旨在为旅游者提供全面的文化教育,使其在旅行中不仅能欣赏自然风景,也能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课程目标旅游文化课程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通过学习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培养旅游者的文化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文化场所,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3.提供实际的旅游文化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传统活动、艺术表演等,让学生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风情。
课程内容1. 地理和历史本课程模块旨在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让学生对目的地的地理条件有基本了解。
•地形地貌: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山脉、河流、湖泊等,让学生对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有基本了解。
•历史背景: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沿革、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对目的地的历史有基本了解。
2. 传统文化本课程模块旨在介绍旅游目的地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民俗风情、艺术表演等。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传统习俗:介绍旅游目的地的传统节日、民俗习俗,让学生了解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
•民俗风情:介绍旅游目的地的民间文艺、民间音乐和舞蹈等表演形式,让学生欣赏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艺术表演:组织学生观看当地的艺术演出,如京剧、民族舞蹈等,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当地的艺术表演形式。
3. 文化遗产保护本课程模块旨在介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相关政策。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化遗产: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建筑、古迹、文物等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资源。
•保护工作:介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相关政策,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20200814153814)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1. 前言课程代码、名称课程代码:TM2ZY3101课程中文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ourism学时与适用对象学时:32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管理展业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课程地位《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在所有专业课程设置中属于先行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面向本专业初学者,以系统介绍旅游学科基本内容和一般方法为主。
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时代理念的作用。
通过学习与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与课程群的联系《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及同类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为《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旅游饭店管理》等系列专业课程。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课程起先行引导作用,增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实习和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 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根据高等教育形势发展需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引,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夯实基础、能力驱动、通专相融、校企联动、个性培养”基本原则,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以加强本课程教学基础建设条件为保障,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巢湖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党字〔2016〕114 号)、《巢湖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校字〔2016〕134号)、《巢湖学院课程负责人管理办法(修订)》(校字〔2016〕137号)、《巢湖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校字〔2016〕20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旅游基础课程标准
旅游基础课程标准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对旅游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包括旅游产业的概况、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规划、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等内容。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 掌握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理解旅游市场的结构和运作机制;- 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估方法;- 研究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规划的基本原理;- 掌握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3.1 旅游业概述- 旅游业的定义和范围;-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旅游业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3.2 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的结构;- 旅游需求与供给;- 旅游消费者行为。
3.3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旅游资源的评估方法;-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3.4 旅游目的地选择与规划-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原则;- 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开发;- 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定位与推广。
3.5 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 旅游产品的概念和要素;- 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 旅游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管理。
4. 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50%- 作业和实践项目:30%- 期末考试:20%5. 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参考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罗伯特·威灵顿,《旅游业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 张华,《旅游市场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李明,《旅游资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王志刚,《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年。
以上是旅游基础课程的标准,希望对您的学习和教学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旅游学课程代码:081106B 学时:32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课程。
《旅游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该课程的结构体系及重要的概念,能够运用旅游学概论的专业知识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简单的经济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分析相关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和旅游业发展规律和趋势,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也为学生在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要与高职高专职业化教学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四)课程的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较为全面地认识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以及由其而引发产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本质。
知识目标:树立系统研究的思想,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素质目标: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五)课程内容及教育教学要求
(六)教材选择
教材:采用由郭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旅游学概论》。
主要参考书:
(1)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2) 李天元编著.旅游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3) 苏勤主编.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七)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
(1)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八)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九)教师要求
1、主讲教师应分别具有1年以上旅游专业课教学经验;
2、辅导教师要有半年以上教学经验。
(十)教学组织与设计
1、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对于旅游学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由教师作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专业课打下理论基础。
2、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十一)考核方式
采用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的操作方式。
平时成绩占40%,期未考试成绩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