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史记
2020年西宁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含答案)
2020年西宁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A.A B.B C.C D.D2.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3.据《汉书·儒林传》记载,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古代学官名),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材料反映了汉武帝( ) A.兴办太学,教授儒学B.支持儒士参政,享受俸禄C.改造儒学,创建新儒学体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秦始皇此举旨在A.维护国家统一B.保障社会稳定C.实行暴政统治D.确立皇权至上5.“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李冰B.蔡伦C.祖冲之D.毕昇6.秦统一六国后,福建首次被纳入中央王朝行政建制,属闽中郡,其郡守产生的方式是A.世袭继承B.地方推荐C.皇帝任命D.考试选拔7.《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长达3000多年的史事。
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诸侯争霸②文景之治③巨鹿之战④官渡之战⑤三国鼎立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⑤8.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A.王国B.侯国C.郡D.县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指南针传入欧洲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10.东汉中期,几个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皇太后、太皇太后临朝听政。
史记》
《史记· 刘敬叔孙通》:“语曰: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 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 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 高祖起细微,定海内,计谋用兵, 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輓輅一 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第三、《史记》还具有百科全书 式的品格,记述与保留了中华民 族先祖的文化、文明。
司马迁的史识与《史记》的思 想内容
一、司马迁的史识是欲借《史记》 以“立言” 第一,私家著述。 作为私家著述的《史记》,本拟 “藏之名山”,未必即为当代君 王作鉴,因此少有官修史书的正 统观念,在采取史料、选择传主、 臧否评述诸方面可以有相当的主 观色彩与自由度。叙事即秉笔直 书,评论则不隐善恶。
第一,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 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 在叙述一系列重 大历史事件的过 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 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史记》成功地塑造 了 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使全书具 有浓郁的悲剧气氛。
悲剧人物有多种类型 :1、悲剧 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历史的必然 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 实现之间的矛盾。这类悲剧人物 是历史的先行者,他们的行动具 有超前性。2、尽管死得非常壮 烈,但他们的悲剧性不是体现了 无法实现的历 史必然要求,而是 他们相信旧制度的合理。
将正史所鄙弃的小人物如优伶、 游侠,不能登上正史殿堂如酷吏、 佞幸亦以作传。这里可以看出, 在细小方面,已经不再以历史作 用作为取舍的标准,而是以“趣 味”、审美作用作为取舍的标准。
第二,生平际遇。 司马迁正在写作《史记》而牵累 遭受李陵之祸,蒙受奇耻大辱的 腐刑,这也对创作动机、目的带 来重大影响。从父亲处接受遗志, 乃在“今汉兴,海内一统”,为 “明主贤君”颂德,为“忠臣义 士”歌功,为他们治国作鉴,这 也应当是司马迁的初衷。然而他 后来顿遭横祸,倍感怨愤,影响 着修史的动机。
[必刷题]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作品鉴赏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作品鉴赏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故事新编》2.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大哥是?A. 牛魔王B. 猪八戒C. 哪吒D. 蛟魔王3. 以下哪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维4.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让他饮的仙酒名叫?A. 琼浆玉液B. 碧螺春C. 千里香D. 瑶池仙酿5.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蛇添足B. 亡羊补牢C. 狐假虎威D. 兵不厌诈6.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情节发生在?A. 赤壁之战前B. 官渡之战后C. 博望坡之战前D. 长坂坡之战后7. 以下哪个诗句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登高望远,只缘身在此山中。
8. 《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A. 豹子头B. 青面兽C. 及时雨D. 行者9. 以下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愚人节B. 感恩节C. 中秋节D. 情人节10. 下列哪个作品是老舍的代表作?A. 《骆驼祥子》B. 《四世同堂》C. 《茶馆》D. 《围城》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 《西游记》中的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名叫玄奘。
()3.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故事。
()4.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诗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5.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臣本布衣,_______。
”2. “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
”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附解析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A. 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 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2.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
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 打制石器B. 磨制石器C. 铁农具D. 曲辕犁3.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中国历史上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这个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4.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
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5.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让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
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A. 外戚干政B. 战乱额繁C. 皇权至高无上D. 地方权力削弱6.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 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 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 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 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7.《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那置守、尉、监。
“这一措施的作用是()A.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B. 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C. 开创考试选官制度D. 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8.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A. 加强文化控制B. 加强经济管理C. 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 巩固国家统一9.《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史记练习题(要有答案)
史记练习题(要有答案)
《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下面是一些关于《史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1. 《史记》的作者是谁?
答案:《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2. 《史记》共有多少篇?
答案:《史记》共有130篇,包括12本纪、30家传、70列传和10表。
3. 《史记》的体例是什么?
答案:《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即以纪、表、传、志四种体裁综合记载历史。
4. 《史记》中记载的最早的历史人物是谁?
答案:《史记》中记载的最早的历史人物是黄帝。
5. 《史记》中“世家”主要记载哪些内容?
答案:“世家”主要记载了诸侯王国的历史,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家族世系。
6. 《史记》中的“列传”主要记载哪些人物?
答案:“列传”主要记载了历史上的贤臣、名将、学者、侠客等各类人物的生平事迹。
7. 《史记》中“本纪”记载了哪些帝王的事迹?
答案:“本纪”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帝王事迹,共12篇。
8. 《史记》中的“表”主要记载了什么内容?
答案:“表”主要记载了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年代顺序。
9. 《史记》被誉为什么?
答案:《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 《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是什么?
答案:《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非常高,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世界史学的瑰宝,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对《史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文学巨著,它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都非常高,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史记》读后感700字(精选7篇)
《史记》读后感《史记》读后感700字(精选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史记》读后感700字(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史记》读后感1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读史喜欢读战争史。
战乱纷飞的年代,也是造就英雄的年代。
秦始皇嬴政,无论他在统一中国后有着怎样的功过,都无法掩盖其并吞六国的壮举。
秦国统一中国,是顺应时势,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然而为什么历史将统一大任托付给秦,这就是困扰我一时的疑惑。
于是我翻开了《史记》。
通读《史记》后,我大概明白了许多,秦统一中国,无非是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嬴政与其祖先们的成功,外因则是六国的失误。
其实,嬴政的祖先们,一直在为嬴政打下良好基础。
从襄公立国,到穆公东扩,再到孝公变法,昭王称霸,嬴政的祖先们从军事、政治、文化等等,都在与时俱进,不断顺应时代的变化。
终于到了嬴政,秦国已成为一个集军事力量强、人才济济、政治清明(相对于六国)于一体的超级大国。
而嬴政自己没有躺在祖先们的成果上,停滞不前,而是积极笼络人才。
嬴政身边有许多了不得的文臣武将。
武将首推王翦、王贲父子,其次蒙氏祖孙三代(蒙骜、蒙武、蒙恬)也是嬴政统一天下的股肱之臣。
而文臣,秦王手下集结了吕不韦、李斯等一批能臣。
秦国重用人才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唯才是用,2.用人不疑,3.礼贤下士。
与秦国相比,魏国则是不断使人才流失,如吴起、商鞅、孙膑、范雎,甚至魏王的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在大败秦军后也不得重用。
在秦不断壮大自己时,其他六国却由于不断地犯政治错误,削减了自己地实力。
首先被灭的是韩,韩亡国主要是不占地利,不懂外交,改革不全面。
而不懂外交、改革不全面、不彻底,则是六国通病所在。
曾经由苏秦策划地五国抗秦,是最有希望扳倒秦国的,但五国不同心,各打自己地如意算盘,所以使秦国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这次战国期间最强劲的抗秦行动。
史记原文及翻译(汇总7篇)
史记原文及翻译(汇总7篇)史记原文及翻译第1篇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
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①。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定公曰:“诺。
”具左右司马。
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景公曰:“诺。
”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②鼓噪而至。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
”景公曰:“诺。
”优倡侏儒为戏而前。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③三都④。
于是叔孙氏先堕郈。
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
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
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
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二子奔齐,遂堕费。
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
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
我将弗堕。
”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
②拨(fá):大盾。
③堕:毁坏;拆毁。
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
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卷及答案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A.分封制B.封建社会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2.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A.宋襄公B.秦穆公C.晋文公D.齐桓公3.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竞相改革的局面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4.“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B.战国C.西周D.商朝5.“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这一故事所诠释的哲学观点最早出现于( )A.《道德经》B.《论语》C.《诗经》D.《春秋》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7.《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
”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A.世袭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华夏族的形成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8.阅读报纸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与以下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9.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④“贵贱有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③所示位置是A.楚B.齐C.秦D.燕11.七年级开学后不久,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A.商B.秦C.夏D.周12.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A.盘庚B.吕尚C.周公D.纣王13.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
7-《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原文
《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於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於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適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彊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史记(全十二册)
第二十七卷韩世家第 十五
第二十八卷田敬仲完 世家第十六
第二十九卷孔子世家 第十七
第三十卷陈涉世家第 十八
第三十一卷外戚世家 第十九
第三十二卷楚元王世 家第二十
第三十三卷荆燕世家 第二十一
第三十四卷齐悼惠王 世家第二十二
第三十五卷萧相国世 家第二十三
第三十六卷曹相国世 家第二十四
第三十七卷留 1
219h,终于读完了史家之绝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创未来。
只是看着注释浅读了一遍有时间有机会再细品 70列传 30世家 12本纪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断断续续历时138小时读完,感觉收获很多,但是文学素养很一般仍有相当多的内容未完全理解!合上书上, 为史太公的才情,抱负,毅力所折服!文采之美读之畅快淋漓酣畅;故事之精感觉事情就发生在眼前;人性世事 的洞察犹可光鉴今人!吾将再读一遍!。
读书笔记
读《太史公书》,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呜呼!今人贪于逐利,而忘德行;沉溺于酒色游戏, 而废书籍,犹言:时不待我!岂时不待我哉?盖靡时光于欲念,曾不知时之流逝也!。
阅读此版本应谨慎其解析,很可能有错误。
怎么说呢,没有译文的史记对我这种渣渣来说就是天书,基本看不懂,但是这本书的译文颇有些机翻的味道, 譬如东越列传原文里的“中国”,字词解释里告诉你理解为中原,结果译文里又译为“中国”,语法上也古怪, 读起来只有一种“浅懂”了的感觉。
0 6
第九十三卷 卫将军骠骑 列传第五十 一
0 5
第九十二卷 匈奴列传第 五十
第九十四卷平 1
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第九十五卷南 2
越列传第五十 三
3 第九十六卷东
越列传第五十 四
4 第九十七卷朝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原文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原文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1、卧薪尝胆【原文】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的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破釜沉舟【原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鸿门宴【原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记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纸上谈兵【原文】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记载:“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5、狡兔三窟【原文】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里的记载:“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6、指鹿为马【原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7、四面楚歌【原文】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8、负荆请罪【原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记载:“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予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9、背水一战【原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里的记载:“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试卷 答案
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学校:班级: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下图是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示意图,根据这种制度,图中第二层的人要为最上层的人尽的义务是()A. 进纳贡物,服从调兵B. 管理土地和人民C. 监察百官,镇守疆土D. 修建城池,制定制度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最早出现这种情况的是在A. 舜B. 禹C. 启D. 桀3.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后代徽子于宋……(见下图)。
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于A. 夏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4.公元前770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
A. 正确B. 错误5.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搜集了“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王位世袭制、中国国家的产生、镶嵌绿松石的铜牌照片”等资料。
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朝代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6.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个人物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A. 商纣王B. 商汤C. 周武王D. 周文王7.《史记》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这表明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A. 原始社会后期B. 夏朝C. 商朝D. 西周8.如图,有关下列两幅图片中青铜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B. 主要用于祭祀C. 体现了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D. 都是西周时期著名的青铜器9.学术界对这件青铜鼎是“司”是“后”的争议多年,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它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下列相关叙述准确的是①体现了中国学者科学求实的精神②“后母”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③此鼎更名并无重大意义④此鼎铸于春秋时期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10.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①竹简②戴枷锁的奴隶俑③甲骨文④铁农具A. ①③B. ②③C. ①②D. ③④11.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是公认的探索夏文化的关键性研究对象。
司马迁及《史记》内容介绍
司马迁及《史记》内容介绍《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
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
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
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
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
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
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
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
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
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
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约成书于前104年至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
“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
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历史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历史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考古发现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遗址之一。
它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D.二里头遗址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水稻”。
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哪一远古人类A.元谋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山顶洞人3.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因为贤德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历史上把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B.世袭制C.禅让制D.投票制4.原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当时所产生的,可作为历史考证的史料。
下列能够作为论证“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的原始史料是A.《史记》中的记载B.二里头遗址C.大禹治水的传说D.半坡氏族遗址5.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库藏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下列有关甲骨文发现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使用反映了严格的等级界限B.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夏朝C.研究表明其并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D.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依据6.“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候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反映了当时A.文化繁荣B.经济发展C.诸侯争霸D.政局稳定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保护固守传统的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8.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9.如下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写A.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B.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最高统治者C.最高统治者、地方政府、中央政府D.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最高统治者10.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B.起义的地点是在大泽乡C.陈胜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统治D.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11.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29篇)
《史记》读书笔记《史记》读书笔记(精选29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记》读书笔记(精选2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它是由一位两千多年前生在黄河龙门的“倜傥非常之人”写就的;它记叙了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的三分之二;它使一个古老的民族从此有了自己的“家谱”;它用传神的笔墨写活了一个个历史人物;它以取之不尽的历史文化源泉滋养着中华的沃野旷畴。
它,就是我国古代的“史圣”司马迁穷极心血写成的不朽巨著——《史记》。
我并没有读完这部巨著的每一个章节,也不敢说自己能全部读懂。
但仅从自己细心阅读的部分,我便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博大的心跳动的节律,瞻仰到一位古代“良史”的伟大人格,可以感受司马迁那天资横溢的语言艺术。
我深知,《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巨著,字里行间蕴涵着深邃的哲理,融汇着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生都应该舒展宏伟的历史画卷,拜读这部不朽的经典作品。
司马迁,一个天才的史学家。
读完《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可见司马迁的伟大志向、坎坷经历和执着精神,了解了他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用心。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体例一应俱全,横向囊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思想、典章文化等方面,纵向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之间三千多年的历史,贯穿着史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求索精神。
司马迁是一个很不幸的史学家,他受刑之后仍忍辱著书,评判历史,褒善贬恶,以客观公允的笔调冷静地记录人世间的真相,寄寓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了自己所追求的社会理想。
《史记》通篇洋溢着“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当时的一些大人物如汉高祖刘邦,在司马迁笔下也被擦掉了神圣的光环,还原为普通人的面目。
《史记》一书还清晰地刻画了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格,其中有爱国主义精神的种种表现,有“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的美好品格,有上下求索、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史记著名故事
史记著名故事《史记》,它以通俗简洁的文字,将中国古典史学名著《史记》中记载的精彩故事和著名人物,做了精心编选和生动形象的讲述。
那你知道史记著名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著名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著名故事:颜回其人颜回,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
后人称为“复圣”。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说话和做事都合乎礼的要求,那么天下人就都会敬佩你,认为你有仁德了。
”孔子说:“颜回有贤德啊!平常的生活,一竹筐粮食和一瓜瓢水就够了,住在简陋的巷子里,那种困苦别人无法忍受,颜回却矢志不渝而乐在其中,颜回听课时的样子又傻又呆,就像是没有知觉了一样。
课后的观察活动,他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足以领悟许多晦涩难懂的道理,颜回是个智者,用我就认认真真地做事,不用我就平平淡淡地过我自己的日子,放眼天下,只有我跟你才能这样啊!”颜回二十九岁,却已满头白发,过早地死去。
孔子为他伤心痛哭,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都更加亲近我了。
”鲁哀公问:“您的学生中哪一个勤奋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非常好学,从不对人动怒,有错必改,决不再犯。
可惜短命早逝,现在可没有这样的人了。
”史记著名故事:子贡使齐田常想在齐国谋反叛乱,但害怕摆不平高氏、国氏、鲍氏和晏氏的势力,于是调动他的军队,打算攻打鲁国,壮大自己的声威和势力,也正好试探一下其他大族的反应。
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对他门下的学生说:“鲁国是祖宗坟墓的所在地,是父母之国。
国家处于如此危难之时,你们几个人为什么不挺身而出解救祖国的危难?”子路挺身而出,孔子认为他太冲动容易坏事阻止了他。
子张和子石请求出行,孔子认为他们的能力不够,也没有答应。
子贡请求出行,孔子高兴地点了点头,答应了他。
子贡就出发了,到齐国后,劝告田常说:“您攻打鲁国可就失策了。
鲁国很难攻打,它的城墙又薄又矮,护城河又窄又浅,国君愚昧不仁,大臣虚伪无能,士兵和老百姓又厌恶战争,这样的国家是不能与之交战的。
人生哲理的古籍
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些书籍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以下是一些含有深刻人生哲理的古籍:1. 《论语》-孔子-《论语》是儒家思想的基石,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涉及道德、仁爱、礼仪、智慧和领导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德经》-老子-被认为是道家哲学的代表作,探讨了“道”的本质,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对个人修养和处世哲学有重要影响。
3. 《庄子》-庄周-《庄子》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想,探讨了自由、逍遥、齐物论等概念,对人生哲学有着独特的见解。
4. 《孟子》-孟子-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人性本善,倡导仁政和民本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和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哲学体系,其变化无常、顺应时势的思想对人生哲学有很大影响。
6.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间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对理解人生和社会有重要价值。
7. 《史记》-司马迁-《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载,展现了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现象,对理解人生和历史有重要启示。
8. 《汉书》-班固-《汉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详细记载了西汉的历史,通过历史人物的经历,反映了人生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9. 《三国志》-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通过战争、政治斗争和人物传记,展现了人生的智谋、忠诚、背叛和英雄气概。
10. 《菜根谭》-洪应明-《菜根谭》是一部明代著名的修身养性之作,以小品文的形式,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对个人修养和处世哲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些古籍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的智慧对今天的人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史记写作特色
史记写作特色
《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写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史料。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撰写本书时,将古代历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筛选,特别是对史籍、碑刻、金石、铭文等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以确保史料的统一性和可靠性。
2. 立足实事。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记述史实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内涵,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历史。
3. 重视人物。
《史记》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政治和军事事件,都非常注重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评价,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功过成败。
4. 语言简练。
《史记》的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语言优美、形象化、生动有力,使得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以史为鉴。
《史记》结束时,作者司马迁强调了史学的重要性,指出“夫唯无知,方为无耻,唯无耻,方能无畏”,提出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思想,表明了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启示。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组织历史题材,通过
人物经历、言行表现塑造形象,以“互见法”突 出个性,见教材103页的项羽、灌夫、窦婴、武
帝等。
4、史记语言运用汉代平易的书面语、口语、 土语方言,写人记事,生动传神。
英雄悲剧--项羽故事及特色
1、项羽,江苏宿迁县人,世代为楚将,身长八
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会稽起义后,开始叱咤风 云的生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一以当十,勇冠诸
司马迁其人其事
司马迁(前145或
135—前90前后),字子 长,西汉冯翊夏阳(今
陕西韩城)人。幼年
“耕牧河山之阳”,在 冯翊夏阳度过。
10岁迁居长安茂陵显武里,求学于经学大师董仲 舒,古文大师孔安国,打下渊博的古文基础。
20岁游历长沙、九嶷、庐山、会稽,足迹遍及大
江南北,收集大量文史资料。 公元前110年,其父病逝。前108年,继任太史令。
的悲剧,而是性格的悲剧。他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以暴
易暴,动辄屠城,火烧秦宫,
富贵东归,勇猛有余而缺乏智 谋。他任人唯亲,韩信、陈平
倒戈,项伯内奸,范增被疑,
最后成孤家寡人。
4、项羽的悲剧寄托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 突,建功立业的慷慨淋漓,囚系受刑的悲惨遭遇相向 共鸣。 5、作者为传神写意,使用多种艺术手法,有正 面、侧面描写,也有虚实结合,还有互补长短法,更 加上与传主同呼吸共命运的移情法,该篇成为《史记》
侯;鸿门宴,刚愎自用,忧犹寡断;分封诸侯,放弃
关中要塞而东归彭城,回乡炫耀富贵;楚汉三年相争, 大小数十战,由强变弱;垓下之围,四面楚歌,自刎
乌江。
2、英雄的悲剧由四面楚 歌、霸王别姬、阴陵失道、快
战三胜、临江拒渡、施惠马童
等组成,项羽的失败包括了军 心涣散、儿女情长、人心向背、 怨天恕人等。
3、项羽的悲剧并非命运
熟的史学著作。 就写作体裁而言,先秦史著大多为编年体,如《春
秋》、《左传》、《竹书纪年》等,以历史人物为中心
的纪传体尚未出现; 就内容涵盖范围而言,先秦总体上无足以称为“通 史”者。 《史记》的价值在于:
1、创造纪传体的形式,成为后来
封建正史的典范。全书一百三十篇,由 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 十列传组成。 2、改变分封割据的历史概念,建 立大一统历史观。
3、整理和保存了几
千年丰富的历史资料, 反映了进步的历史观和 政治观。史记的写作目 的是:亦欲以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成一 家之言。
无韵之离骚-史记的文学价值
1、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总集。它记事三
千年,精选一百四十余人,非倜傥不凡之人不
得入选,因此凸现非常之人,非常之事。
2、既实录人物家世籍贯,又将事迹事件故事化。 如鸿门宴、完璧归赵、荆柯刺秦等,为我国古典小说 承传的典范。
多次出游四川云南等地,还跟随汉武帝四处巡游,扩
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前104年,受命主持制订“太初历”,并
正式写作《史记》。 前98年因李陵事下狱受腐刑,前96年遇赦 出狱,任中书令,前93年《史记》基本完成, 以后事迹不详。
史家之绝唱-史记的史学价值
中国古代史学起源很早,先秦时就已产生了比较成
的绝品。
思考题:
项羽垓下被围,在大兵压境之际,也决不
会有御史记下此事,江东子弟无一人生还,不 会留下项羽生前故事,司马迁的写作是否有违
“实录”精神?
《项羽本纪》是如何通过人物 的对话、行动以及细节描写,突 出项羽性格特征的?
Hale Waihona Puke 司马迁的《史记》· 《项羽本纪》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教学要点
司马迁其人其事 史家之绝唱——史记的史学价值 无韵之离骚——史记的文学价值 英雄悲剧——项羽故事及特色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传记
体通史,也是历代正史之首,在中 国史学史、文学史,乃至更宏观的 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不朽的地位。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人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