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网络1

合集下载

微波技术原理 第4章 微波网络基础

微波技术原理 第4章 微波网络基础
若已知归一化阻抗矩阵,就可求出散射矩阵。 反之,若知道散射矩阵,也可求出归一化阻抗矩阵。
7. 互易网络和无损网络的散射矩阵的性质
根据广义散射矩阵的定义得到:
(1) 互易网络的 [z]为对称矩阵,即 [z ]=[z ]T 。 可见,互易网络的散射矩阵是对称矩阵 [S]=[S]T 。
(2) 无损网络各端口的总输入能量等于总输出能量。
第4章 微波网络基础
微波系统中除了传输线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微波 元件或接头等非均匀区域。因为这些非均匀区域的形 状不规则,在其中的微波传输规律很复杂。因此,要 想通过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出其中的传输规律是不 可能的。
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微波在其中的传输规 律,而只需知道这些非均匀区与外电路连接的端口特 性。所以通常将其等效为一个网络,称为微波网络。
微波网络的端口及其参考面举例
对于单模传输系统,微波网络的端口数 = 被等效区 域与外电路的接口数目 = 参考面的数目。
§4.3 微波网络的端口特性参量
1. 阻抗矩阵和导纳矩阵
V
2
I-2
V+2 I+2
I-3 V-3 I+3 V+3
I+1
V+1
I-1
V-1
I-N
I+N
V-N
V+N
2. 微波网络的互易性
从无耗网络的各个端口输入的总能量为 0。
互易网络的阻抗矩阵是对称的,因此,既互易又
无耗的网络满足:
(实部为0)
这说明,互易无耗网络的阻抗矩阵元为纯电抗。
例1 求下图的两端口网络的Z参量
ZA
ZB
端口1,V1
ZC
V2,端口2
根据定义:

射频微波网络非线性测量理论与技术分析

射频微波网络非线性测量理论与技术分析

射频微波网络非线性测量理论与技术分析射频微波网络的非线性测量是对微波信号在非线性元件中进行功率、相位等参数的测量。

非线性元件是指在微波频率下对输入信号产生非线性响应的元件,如二极管、放大器等。

非线性测量在射频通信、雷达、无线电频谱监测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非线性测量的理论基础是非线性系统理论。

非线性系统理论是对非线性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描述系统在非线性条件下对输入信号的响应。

非线性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输入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变化会引起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变化。

非线性系统的模型通常使用泰勒级数展开的形式进行描述,可以通过测量非线性元件的输入输出关系来确定泰勒级数展开的系数。

非线性测量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功率测量、相位测量和失真分析等。

功率测量主要是对非线性元件的输出功率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功率计等仪器来进行。

相位测量主要是对非线性元件的输出相位进行测量,可以通过插入一组相移器来进行相位测量。

失真分析主要是对非线性元件的输出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等仪器进行。

非线性测量的技术挑战主要包括高动态范围、高精度和宽频率范围等。

高动态范围要求测量仪器能够同时测量低信号和高信号,可以通过动态范围较高的仪器来实现。

高精度要求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较小,可以通过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来实现。

宽频率范围要求测量仪器能够测量多个频率点的非线性响应,可以通过多频点测量和频率转换等技术来实现。

射频微波网络非线性测量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对于理解非线性元件的工作原理、优化射频网络的性能和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非线性测量理论与技术,可以为射频通信、雷达和无线电频谱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非线性测量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射频微波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微波网络基础(1)

微波网络基础(1)
tgδ = G0 ωC 0
反射系数与输入阻抗
传输线某一点的输入阻抗 Z in (z ) 和该点的反射系数ρ ( z ) 之间的关 系
1 + ρ (z ) V (z ) Z in (z ) = = Zc ⋅ 1 − ρ (z ) I (z )

Z = Rc 无耗时, 纯电阻) 无耗时,传输线阻抗 c (纯电阻)

传输线的基本理论 史密斯圆图 微波网络

传输线基本理论
均匀长线及其等效电路
R
L
G
C
传输线方程
dz段的等效电路 段的等效电路
R0 dz L0 dz G0 dz C0 dz
传输线方程
dU ( z ) = − ZI ( z ) dz dI ( z ) = −YU ( z ) dz
其中: 其中: Z = R0 + jωL0
+ X (B)
0(0.5λ )
导纳圆图: 导纳圆图 1.短路点 短路点C(-1,0) 短路点 2.开路点 开路点A(1,0) 开路点 3.匹配点 匹配点B(0,0) 匹配点
A
B
C
0.25λ
传向负载 的波长
− X (B)
史密斯圆图的简单用法(1) 史密斯圆图的简单用法(1)
反射系数 ρ ( z ) 的计算
Y = G0 + jωC0
传输线方程的解
传输线方程的解: 传输线方程的解:
U ( z ) = A1e −γz + A2 eγz I (z ) = 1 A1e −γz − A2 eγz Z0
(
)
(特征阻抗) (传播常数)
式中: 式中:
Z0 = R0 + jωL0 G0 + jωC0 γ = (R0 + jωL0 ) ⋅ (G0 + jωC0 )

微波网络课程总结

微波网络课程总结

微波网络课程总结一、课程概述微波网络是一门涉及高频信号传输和微波器件设计的重要课程,在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全面介绍微波网络的基本原理、器件设计和系统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微波通信技术的内涵和实践应用。

二、课程内容1.微波网络基础概念–微波信号特点–微波传输线–微波器件分类2.微波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特性参数–矩形波导传输线–微带线传输线3.微波器件设计–微波滤波器设计–微波功分器设计–微波合路器设计4.微波系统应用–微波天线设计–微波雷达系统–微波通信系统三、学习收获通过学习微波网络课程,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 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课程中,我首先学习了微波信号的特点和微波传输线的基本理论。

了解了微波信号的高频特性和传输线的参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通过学习矩形波导传输线和微带线传输线的理论,我掌握了不同传输线的特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传输线。

2. 微波器件设计能力的提升课程中,我学习了微波滤波器、功分器和合路器等微波器件的设计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我深入了解了器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步骤。

通过仿真软件的使用,我能够独立设计和优化微波器件,提高了我的设计能力。

3. 微波系统应用的了解微波系统在通信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课程中我学习了微波天线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微波天线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此外,我还对微波雷达系统和微波通信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其在军事、航空、导航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体会微波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我对微波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获得了一定的实践能力。

在课程中,我感受到了微波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前景。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微波网络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对将来我选择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合作,我也提高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展望未来微波网络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微波通信技术充满了兴趣,并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欲望。

第5章--微波网络理论

第5章--微波网络理论

ad
S11 S22
由此可见,一个对称二端口网络的两个参考面上的输 入阻抗、输入导纳以及电压反射系数等参量一一对应 相等
第五章 微波网络理论
(三) 无耗网络 利用复功率定理和矩阵运算可以证明,
[S]T [S * ] [1]
或写成
S11 S12
S21 S22
SS1211
S12 S22
1 0
[
~ Z]
[Z~]T
~ [Y ]
[Y~]T
[S] [S]T
第五章 微波网络理论
若n端口微波网络无耗,则
[S ]T [S*] [I ]
若n端口微波网络的端口j与端口k 在结构上对称,则网络参 量具有下述性质
~~ Z jj Zkk
~~ Yjj Ykk
S jj Skk
二.移动参考面对S的影响
设各口参考面 T n向网络方向平移l n至新参考面T n’,新参考 面 所确定的网络散射参量为S’,则有
Z22
I
2
各阻抗参量元素定义如下
Z11
U1 I1
I2 0 表示T2面开路时,端口(1)的输入阻抗;
Z 22
U2 I2
表示T1面开路时,端口(2)的输入阻抗;
I1 0
Z12 Z 21
U1 I2
U2 I1
表示T1面开路时,端口(2)至端口(1)的转移阻抗; I10 表示T2面开路时,端口(1)至端口(2)的转移阻抗。
~ ~~ [I ] [Y ][U]
第五章 微波网络理论
散射参量矩阵方程为
U~~r1
U r2
~
U rn
S11 S21 Sn1
S12 S22
Sn2
S1n S2n

微波网络讲义(第一章 西电 褚庆昕)

微波网络讲义(第一章  西电 褚庆昕)
微波网络 第一讲 褚 庆昕 Xidian University 22
1.4 网络应用(1)
• 利用网络思想可以方 便地研究微波元件。 • 参考面一定要选在传 输线中高次截止模完全 消失的地方。否则,不 仅网络参量关系描述不 正确,还可能会遗漏不 连续性间的耦合。
微波网络 第一讲 褚 庆昕 Xidian University
N1
N2
23
1.4 网络应用(2)
微波网络研究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 网络分析 — 给定电路的结构,分析其网络参 量及各种工作特性; • 网络综合 — 根据所给的工作特性要求,以最 佳条件设计出合乎要求的电路结构。 网络分析问题是“单值”的,即给定电路 后,“特性”也就唯一确定了。而综合问题往 往是“多值”的,在同一最佳条件下可以设计 出许多满足要求的电路结构。
Xidian University
11
微波元件框图
• 任何微波元件都可以看作是由若干传输线和不 连续性区域构成的.
传输线 T 传输线 不连续性 T 传输线
微波网络 第一讲 褚 庆昕
T
12
Xidian University
1.1 微波系统与网络(4)
• 网络方法将微波元件分解成由传输线和不连 续性组成的微波电路。 • 传输线可以用特征参数表征。不连续性可以 用网络参量关系表征。 • 微波元件等效为由传输线和不连续性网络构 成的电路,用电路理论分析和设计。 • 网络方法 — “化繁为简”、“各个击破”。 把复杂的三维电磁场问题变为一维电路问题
微波网络 第一讲 褚 庆昕 Xidian University 21
1.3 不连续性的处理(4)
网络的思想 — “黑箱思想”。 不管不连续性区域内部的构成怎样,统一的 看成一个“黑箱”。通过“黑箱”各端口上激 励与响应之间的关系表征“黑箱”的特性,对 于线性网络,这种关系可以用参量矩阵表示。 确定网络参量的方法: (1)场方法 (2)测量方法

微波网络及网络参数

微波网络及网络参数

3.微波网络及网络参数3.1具有特定内容(含义)的特别微波网络3.1.1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图28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3. 1.2兰格(Lange)定向耦合器6DB(∣S[2l1J∣)Lange CouplerDB(∣S[3,1]∣)Lange CouplerDB(∣S[4I1]∣)Lange Coupler8 10 12Frequency (GHz)14图29 Lange定向耦合器3. 1.3威尔金森(WiIkinSon)功分器/合路器-35VVilkinson Power Divider图32微带线低通滤波器3.1.6 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图30功分器/合路器3.1.4阶梯阻抗变换器图31阶梯阻抗变换器3. 1.5微带线低通滤波器FREO. GH 7 freq. GHzO(I LIalg ‘ ・5α _ 〉SP 二二ZE ・E-0>Jd 一 )9。

((L 4js:6—H 3 二一gss4Q.HO1)(DpI , I , I , 16 18 20 22图33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3.1.7其它,如交指滤波器、谢夫曼移相器及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等, 也都具有固定(特定)的网络形式。

3.2一般网络微波网络是由各种微波元件依据需要组合而成,所以网络的形式具有任意性。

上面介绍的那些特别网络只是其中一些典型的形式而已。

一般来说,简洁的网络通常是窄带的电路,如入g/4线。

这一点, 在设计宽带匹配电路时,需要引起留意。

3.3网络参数我们常常使用S参数(即散射参数)来描述微波网络。

以下面的二端口网络为例。

图34二端口微波网络在图34所示的二端口微波网络中,a1和b1分别为端口1的归一化入射电压波和反射电压波;a2和b2分别为端口 2的归一化入射 电压波和反射电压波。

二端口微波网络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可以 表示为bl = si Ial + Sl 2a2 b2 = s2 Ial + s22a2即其中式(1)称做散射方程,[s ]叫散射矩阵或散射参数。

习题选解微波网络基础

习题选解微波网络基础

第4章微波网络基础习)[1] 为什么说微波网络方法是研究微波电路的重要手段微波网络与低频网络 相比较有哪些异同点 [2]表征微波网络的参量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它们的意义、特征及英相互间的关 系。

[3]二端口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特性参量有哪些它们与网络参量有何关系【4】 求图4-17所示电路的归一化转移矩阵。

其【解】同[例4-9]见教材PP95求图4-9长度为0的均匀传输线段的A 和S °ZoH --------- 0 ---------- H八T1图4-9长度为&的均匀传输线段U [=A [l U 2-A i2l271 =A 2l U 2^A 22I 2先确宦A 矩阵。

当端口(2)开路(即心=0)时,人面为电压波腹点,令则 〃严仏(舁+e 〃) =(4cos&,且此时端口⑴的输入阻抗为Z.a =-jZ o cot0.2【解1从泄义出发求参数, 立义为:图4-17 习题4图由A矩阵的立义得:n 4/.t/./z = cos0 , =— =—- U. L-0 2旦==_ 避 Z U 2 一必 cot 他 Z o cos3in当端口⑵短路(即吩。

〉时,砌为电压波节点,令宀宀 则 〃产牛(舁一不"卜"mSin 。

,且此时端口⑴的输入阻抗为Z 测=)Z (1tan^o 由A 矩阵的圧义得: 4 =£L =7 -/ =jZ (、sin 0, A^= —L也 --/ nd® y>-o '丹 也可以利用网络性质求 由网络的对称性得:A 22 =^,=005/9再由网络可逆性得:人「=月”班_]= 2、0一] = jZMA 2} jsinO/Z {} 于是长度为0的均匀传输线段的A 矩阵为cos0jZ 0 sin 0ysin^/Z 0 cos0如果两端口所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分别为Z 。

】和乙龙,则归一化A 矩阵为互 COS0Z ()i .JZoZo? sin &J疋-.Z o sin 0经 COS0Z°2当 Z (M = Z°2 = Z()时cos0 Jsin0jsin& cos 6 [6](返回)求图4-19所示H 型网络的转移矩阵。

第3章微波网络-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课件

第3章微波网络-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课件

第一章内容可知,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是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
U(z) Ui (z) Ur (z)
I (z)
1 Z0
[Ui (z)
Ur
(z)]
引入归一化电压和归一化电流后
U
I
(z) (z)
Ui (z) Ui (z)
Ur Ur
(z) (z)
a a
b b
功率为
P Pi
Pr
1 2
2
Ui (z)
1 2
解: 根据阻抗参数定义
Z11
U1 I1
I2 0
jL
1 jC
图 3-5 型网络电路
Z 22
U2 I2
1
I10 jC

Z12
U1 I2
I10
1 jC

Z 21
U2 I1
I2 0
1 jC
阻抗矩阵为
jL 1
Z
jC 1
jC
1 jC 1
jC
第3章 微波网络 3.3.3转移矩阵
图3-6 双端口网络
Y12 Y22
UU12
其中
Y
Y11 Y21
Y12 Y22
Y11 Y21 /
/ Y01 Y01Y02
Y12 / Y01Y02 Y22 / Y02
Y01 1/ Z01 , Y02 1/ Z02
第3章 微波网络 例题 3-1 求如图3-4所示双端口网络的Z 矩阵和Y 矩阵。
解: 根据阻抗矩阵定义
1 2
Z11 Z 21
Z12 Z 22
I1 I2
或 U ZI
T2
第3章 微波网络
Z11
U1 I1

《微波网络分析》课件

《微波网络分析》课件
在设计微波网络时,需要综合考虑增益和功率容量,以确保网络的性能和 稳定性。
04
微波网络的测量技术
微波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提供各种频率、波形和输出电平电信号的设备,主要用于微波网络的测 量和调试。
微波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频率范围、输出功率、频率稳定度、输出波形失真度等 。
常见的微波信号发生器有晶体管信号发生器和合成信号发生器,其中合成信号发生器具有频 率范围宽、频率稳定度高、输出波形失真度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微波网络的测量和调试。
人工智能技术在微波网络中的应用包括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技术, 可以实现对微波信号的智能识别、分类和预测,提高微波网络的智能化水平。同 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微波网络的优化设计,提高网络性能和传输效率。
THANKS
《微波网络分析》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微波网络概述 • 微波网络的基本元件 • 微波网络的性能参数 • 微波网络的测量技术 • 微波网络的实际应用 • 微波网络的发展前景
01
微波网络概述
微波网络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微波网络是指利用微波频段的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的 一种网络技术,具有高速、宽带、灵活和抗干扰等特点。
微波信号分析仪
微波信号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分析微波信号的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 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
微波信号分析仪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频率范围、动态范围、测量精度、测量速度等 。
常见的微波信号分析仪有频谱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其中矢量网络分析仪具有 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微波网络的测量和调试。
01
移动通信网络是微波网络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

05微波技术第五章微波网络基础全

05微波技术第五章微波网络基础全

微 单端口微波网络的R、L、C串联等效电路:




础 若将式 (5.1.22) 两端均除以
,则单端
口微波结也可以等效为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由
电导G 、电感L 和电容C 相并联的集总参数
电路:

在微波网络的计算中,常把网络端口处的
波 电压、电流和阻抗都对某个参考阻抗进行归一
网 化,以使得在运算过程中的计算数据比较简单
微 2、互易(可逆)微波网络
波 网 络 基 础
互易或可逆媒质:如果媒质ε 、μ 、σ的值与 电磁波的传播方向无关,即不论对入射波还 是反射波,媒质参量不变,这类媒质称为互 易或可逆媒质。反之,称为非互易或不可逆
媒质
互易(可逆)微波元件:填充互易媒质(例 如各向同性媒质)的微波元件,则称为互易 或可逆微波元件,否则为非互易微波元件。 全部由互易微波元件构成的网络,称为互易 (可逆)微波网络,否则为非互易网络
源、无耗(无损)微波元件,简称无耗元件。


全部由无耗微波元件组成的网络,
网 称为无耗微波网络。在无耗微波网络
络 中,输入微波网络的功率必定全部从
基 网络输出,网络本身没有功率损耗,
础 否则为有耗微波网络。在有耗微波网
络的等效电路中除了电抗或电纳外,
还将出现电阻或电导。

5.2 微波网络的电路参量
络 (1)微波网络有确定的单一工作模式,一般为
基 主模式。

微波传输线可传输无限多个模式,每一个
模式对应于一对等效平行双根传输线。微波
网络及其参量是对于单一工作模式而言的,
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等效网络结构和参量。
如不特别指明,微波网络及其参量都是针对

微波网络分析

微波网络分析
根据网络规模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微波设备,如收发信机、调 制解调器等,并合理配置设备参数。
信道配置与优化
根据传输需求和链路质量,合理配置信道带宽、调制解调方式等参 数,以提高传输性能。
微波网络的性能优化
信号质量监测
定期对微波信号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信号干扰、失真 等问题。
链路性能优化
根据链路质量实时调整设备参数,如功率、频率等,以提高链路 传输性能。
未来微波网络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高频率、高速传输、小 型化和集成化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微波网络 的传输速度和容量,满足不断增长的信息传输需求。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微波网络的传输频率和速度不断提 升。未来,高频率、高速传输技术将成为微波网络的重要 发展方向。同时,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微电子机械系统的 发展,微波网络将向着小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将 有助于减小微波器件的体积和重量,降低成本和功耗,提 高微波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新型微波材料在微波网络中的应用,可以改善传统材料的局限性,提高微波器件的性能。例如,碳纳 米管和石墨烯等新型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和轻质特性,能够减小微波器件的体积和重量,同时提高其稳 定性和可靠性。
微波网络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总结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网 络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成为一种新的发展 趋势。这种结合可以实现微波网络的智 能化和自适应化,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和可靠性。
01
03 02
常用微波网络分析软件介绍
提供多种接口和附件,方便与其他设备连接。
可进行多端口测量和分析。
微波网络分析软件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
某通信设备制造商使用微波网络分析软件对新型微波通信设备进行测试,以确 保其性能符合规格要求。通过软件的高精度测量和自动化测试功能,大大提高 了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微波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微波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微波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微波网络课后习题答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微波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学习微波网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通过课后习题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微波网络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微波网络?微波网络是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通信网络,它利用微波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微波信号具有高频率和高带宽的特点,能够在较远距离内传输大量的数据。

微波网络主要由发射器、接收器、传输介质和信号处理设备等组成。

2. 微波网络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微波网络广泛应用于电信、广播、卫星通信、雷达等领域。

在电信领域,微波网络被用于电话和互联网的传输;在广播领域,微波网络用于电视和广播的传输;在卫星通信领域,微波信号被用于卫星之间的通信;在雷达领域,微波信号被用于探测目标等。

3. 什么是微波传输线?微波传输线是一种用于传输微波信号的导线或导管。

常见的微波传输线有同轴电缆、微带线和波导等。

同轴电缆是由内导体、绝缘层和外导体组成的,适用于中小功率的传输。

微带线是一种在介质板上制作的传输线,适用于高频率的传输。

波导是一种空心的金属管道,适用于高功率的传输。

4. 什么是微波功率分配器?微波功率分配器是一种用于将微波功率分配给多个输出端口的设备。

常见的微波功率分配器有功率分配器、功率组合器和功率分束器等。

功率分配器将输入功率均匀地分配给多个输出端口;功率组合器将多个输入功率合并为一个输出功率;功率分束器将输入功率分散到多个输出端口。

5. 什么是微波滤波器?微波滤波器是一种用于滤除或选择特定频率的微波信号的设备。

微波滤波器可以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低通滤波器可以滤除高频信号,只保留低频信号;高通滤波器可以滤除低频信号,只保留高频信号;带通滤波器可以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带阻滤波器可以滤除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微波电路和元器件的综合设计
4.研究微波系统的方法:
(1)电磁场分析法:利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加边界条件 求出元件中场分布,再求其传输特性。
由于元件的边界条件复杂,因此一般求解很困难。
优点: 结果精确 是“路”分析方法的基 础
缺点: 计算过程复杂 计算工作量大 无法对复杂的电路进行分析,无 法得出系统特性
微波系统及其等效电路
网络参考面位置的选择原则: 第一,参考面必须是微波传输线的横截面,因为这样 参考面上的场为横向场,从而参考面上的等效电压、等效 电流才有确切意义。 第二,对于单模传输线,参考面通常应选择在高次模 可忽略的远离不均匀性的远区。 第三,除了上述限制外,参考面位置的选择是任意的, 可根据解决问题的方便而定。 注意:网络参考面一经选定,网络的所有参量都是对于这 种选定的参考面而定的,如果改变参考面,则网络的各参 量也必定跟着一起改变,网络将变成另外一个网络。
二、如何将微波系统化为微波网络
任何微波系统或元件都可看成是由某些边界封闭的不 均匀区和几路与外界相连的微波均匀传输线所组成的,如 下图所 示。 不均匀区:是指与均匀传输线具有不同边界或不同介质的 区域,如波导中的膜片、金属杆等。在不均匀区域(V)及其 邻近区域 (V1 、 V2) ,虽然满足电磁场的边界条件,但场分 布是复杂的。
二、微波网络参量的定义
任何复杂的微波元件都可以用一个网络来代替,并可 用网络端口参考面上两个选定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来描述 特性。 对于 n 端口网络,可用 n 个方程来描述其特性。 如果网络是线性的,则这些方程就是线性方程,方程 中的系数完全由网络本身确定,在网络理论中将这些系数 称为网络参量。
若选定端口参考面上的变量为电压和电流,就得到 Z 参量、Y 参量和 A 参量;若选定端口参考面上的变量为入 射波电压和反射波电压就得到 s 参量和 t 参量。
参考书目
7.Theory and design of Microwave Filter Lan Hunter 8.Microwave Filters,Impendence Matching
Network,and Coupling structure(1964,1980)
G.L.Matthaei, L. Young,
(2)微波网络方法
√以微波元件及组合系统为对象,利用等效电路的方法研
究它们的传输特性及其设计和实现的方法。
√此方法为微波电路和系统的等效电路分析方法。把微波 元件用一个网络来等效,应用电路和传输线理论,求取网
络各端口间信号的相互关系。
√这种方法不能得到元件内部的场分布,工程上关心的是
元件的传输特性和反射特性(相对于端口)。因此可采用
二端口网络共有 4 个阻抗参量,具体的物理意义? T2 面开路(I2 = 0)时, T1 面的输入阻抗定义为 V1 Z11 I1 I 2 0 T1 面开路(I1 = 0)时, T2 面的输入阻抗定义为 V2 Z 22 I 2 I1 0
V1 V2
V1 Z11 I1 Z12 I 2 V2 Z 21 I1 Z 22 I 2
第1章
§1.1 引言
微波网络基础
§1.2 微波网络参量 §1.3 二端口网络的组合
§1.1
引 言
一、研究微波系统的方法
二、如何将微波系统化为微波网络
三、微波网络的分类
一、研究微波系统的方法
1.什么是微波系统?组成? 2.微波网络主要的研究对象 √微波电路:有源、无源 √整个系统级联 3.研究微波网络理论的主要目的 (1)分析微波器件、部件和系统的工作特性
V1 Z11 I1 Z12 I 2 V2 Z 21 I1 Z 22 I 2
改写为
V1 Z11 Z12 I1 Z 01 I 2 Z 02 Z 01 Z 01 Z 01 Z 02
V2 Z 02 Z 21 Z 22 I1 Z 01 I 2 Z 02 Z 02 Z 01 Z 02
2.导纳参量 Y (Y Parameter)
导纳参量是用两个端口电压表示两个端口电流的参量
I1 Y11V1 Y12V2 I 2 Y21V1 Y22V2 上式也可以用矩阵来表示
I1 Y11 I 2 Y21 Y12 V1 V Y22 2
V1 Z11 Z12 I1 Z 01 I 2 Z 02 Z 01 Z 01 Z 01 Z 02 V2 Z 21 Z 22 I1 Z 01 I 2 Z 02 Z 02 Z 02 Z 01 Z 02
把上式改写成归一化参量的形式,即 v1 z11i1 z12i2 v2 z21i1 z22i2 上式中,两个端口的归一化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V2 V1 v1 , i1 I1 Z01; v2 , i2 I 2 Z02 Z01 Z02
按照网络的特性是否与所通过的电磁波的场强有关, 微波网络可分成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 线性网络 按照网络的特性是否线性划分 非线性网络
可逆(互易)网络 按照网络的特性是否可逆划分
不可逆(非互易)网络
当微波系统内部的媒质是可逆的,即媒质的介电常 数、磁导率和电导率的值与电磁波的传输方向无关时, 这种具有可逆媒质的微波系统所 该网络的特性亦是可逆的。 构成的网络称为可逆网络,亦称为互易网络。
T1 面开路(I1 = 0)时,端口(2)至端口(1)的转移阻抗为
V1 Z12 I 2 I1 0
T2 面开路(I2 = 0)时,端口(1)至端口(2)的转移阻抗为
V1
V2
V2 Z 21 I1 I 2 0
在微波网络中,为了理论分析的普遍性,常把各端口 电压、电流对端口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归一化。 若 T1 和 T2 面外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分别为 Z01、Z02, 则以 Z01 作为参考阻抗对 V1 和 I1 归一化,以 Z02 作为参考 阻抗对 V2 和 I2 归一化 。
而网络的归一化阻抗参量分别为
Z12 Z 21 Z11 Z 22 , z21 ,z22 z11 , z12 Z01 Z02 Z01 Z02 Z01 Z02
v1 z11i1 z12i2 v2 z21i1 z22i2
也可以表示为矩阵形式,即
v1 z11 z12 i1 v z i z 2 21 22 2
微波系统及其等效电路
2.把参考面以内的不均匀区等效为微波网络。
3.把参考面以外的单模均匀传输线等效为传输线。
网络的特性是用网络参量来描述的,网络参量可用电 磁场理论严格计算,也可直接利用实验测量的方法来得到。
微波系统及其等效电路
三、微波网络的分类
微波网络(Microwave Network)可以按不同的方法进行 分类。按照与网络连接的传输线数目,微波网络可分为单端 口、双端口、三端口和四端口网络等。 单端口网络:谐振腔 双端口网络:滤波器 按端口划分 三端口网络:双工器 四端口网络:耦合器 端口数超过五以上的网络在实践中很少遇到。
微波系统及其等效电路
在 V1、V2 中它们可以表示为多种传输模式的某种叠加, 但是由于在均匀传输线中通常只允许单模传输,而所有其他 高次模都将被截止,从而在远离不均匀区的传输线远区(W1、 W2)中就只剩有单一工作模式的传输波。 把微波系统化为微波网络的基本步骤是: 1.选定微波系统与外界相连接的参考面,它应是单模 均匀传输的横截面(在远区) 。
V1
V2
比较 Z 参量和 Y 参量
V1 Z11 V Z 2 21
Z12 I1 I Z 22 2
I1 Y11 I 2 Y21
Y12 V1 V Y22 2
注意:虽然两种参量都是反映两个端口电压和电流关系之 间的关系,但是对应的元素却不是互为倒数关系。 因为阻抗参量是在两个端口分别开路的前提下定义的; 而导纳参量是在两个端口分别短路的前提下定义的。
现代微波网络理论与应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微波网络基础 微波网络分析 微波网络综合
§第四章
微波网络中的数值计算方法
参考书目
1.现代滤波器的结构与设计 甘本祓 2.现代微波网络理论 邓次平
3.微波网络
林为干
4.微波元件原理与设计 李嗣范 5.微波匹配网络理论与设计 陈惠开
6.反馈系统中波导元件理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杨乃恒
网络法。
优点 方法简单,可借鉴低频电 路的一些分析方法 电路和系统的特性清晰 网络参量可以测定(晶体 管) 计算速度快
缺点 结果近似
实际上电磁场理论、网络理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实 际中应根据所研究的对象,选取适当的研究方法。
微波电路与系统的完整实现是两种方法结合的结果 微波网络分析的基本过程?场 路
下面以二端口网络为例逐一介绍。
1.阻抗参量 Z (Z Parameter)
二端口网络两个端口电压和电流的示意图。
V1
V2
(1)端口参考面 T1 处的电压为 V1,电流为 I1;(2)端口 参考面 T2 处的电压为 V2,电流为 I2 。 阻抗参量是用两个端口电流表示两个端口电压的参量
V1 Z11 I1 Z12 I 2 V2 Z 21 I1 Z 22 I 2
上式也可以表示为矩阵形式 V1 Z11 Z12 I1 V Z I Z 2 21 22 2 也可简单表示为 [V ] = [Z ][I ] 可见,由 Z 参量可将两端口的电压和电流联系起来。
V1
V2
V1 Z11 I1 Z12 I 2 V2 Z 21 I1 Z 22 I 2
V1
V2
若 T1 面和 T2 面外接传输线的特性导纳分别为 Y01 和 Y02,则对导纳方程式中的电压、电流归一化便得 i1 y11v1 y12v2 i2 y 21v1 y 22v2 上式中端口(1)和端口(2)的归一化电流与归一化电压 I1 I2 i1 , v1 V1 Y01; i2 , v2 V2 Y02 Y01 Y02 归一化导纳参量与非归一化导纳参量之间的关系为 Y12 Y21 Y22 Y11 , y 21 , y 22 y11 , y12 Y01Y02 Y01Y02 Y02 Y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