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计划参考: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重点:本章各知识点
教学难点:应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案、课件等
(一)基本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各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此时不含分母的项切勿漏乘,分数线相当于括号,去分母后分子各项应加括号;
3、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4、移项时,切记要变号,不要丢项,有时先合并再移项,以免丢项;
5、系数化为1时,方程两边同乘以系数的倒数或同除以系数,不要弄错符号;
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根据
1、去分母-------------------等式的性质2
2、去括号-------------------分配律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意图综述
本课时是在复习全章基础知识,故本节课主要通过回顾、问答等方式,和学生一起复习全章基础知识。本课旨在让全体学生熟悉并掌握全章基础知识。
活动
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系统复习本章知识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提问的方式,学生互答,共同回忆,以及讲练结合巩固本章知识。
3、移项---------------------等式的性质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理解与运用: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解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
3.数学表达: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举例:在讲解移项难点时,可以使用数轴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移项时数字的正负变化。对于合并同类项,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如2x+3x-5x=4,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理解合并的过程。在方程建模方面,可以给出如“小明买了3本书和一支笔花了32元,已知每本书的价格相同,求每本书的价格”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设未知数并建立方程。至于解的检验,通过具体方程的解,如x=2,展示如何将x=2代入原方程进行验证,确保解的正确性。
-解方程的步骤:详细讲解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基本解法,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实际问题的方程建模: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运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方程解的检验:教授并强调解方程后必须进行检验,确保解是正确的。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以方程3x-7=11为例,重点讲解移项(将-7移至等号右边)、合并同类项(将11和-7合并)和化简(求解x)的过程。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
教学设计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这个等量关系中,(1+8%)和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为已知量,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未知量,就是我们需要求解的量,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同学们,在一个等式里面,只有一个未知量,其他都已知,我们就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预设:设前年居民的人均收入为a元由题意得(1+8%)a=11 664解得a=10800.即前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00元.-1)×100% 师:通过查询资料得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1+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1+居民可支配实际收入增长率所以本题去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利用题目中的两个数据求得等于1.4%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第1问的思路去解决吧!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教师出示答案.预设:设该商品在前年的售价为 b 元由题意得(1+1.4%)b=1000解得b ≈986即该商品在前年的售价约为986元.师总结:回顾本题的解决过程,我们在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通过分析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从而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问题,再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x=a的形式,然后检验,最后作答,从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二、活动2用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和一些等重的小物体,做下列实验:(1)在木杆中间处拴绳,将木杆吊起并使其左右平衡,吊绳处为木杆的支点;(2)在木杆两端各悬挂一重物,看看左右是否保持平衡;(3)在木杆左端小物体下加挂一重物,然后把这两个重物一起向右移动,直至左右平衡,记录此时支点到木杆左右两边挂重物处的距离;(4)在木杆左端两小物体下再加挂一重物,然后把这三个重物一起向右移动,直至左右平衡,记录此时支点到木杆左右两边挂重物处的距离;(5)在木杆左边继续加挂重物,并重复以上操作和记录.根据记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师: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做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师:可以得到这样的规律:①右边小物体数目、位置不变,当左边小物体数目增多,为了木杆保持平衡,左边物体离支点的位置越来越近.②右边距×右边小物个数=左边距×左边小物个数,即1×a= n×b.师:当我们此时将右边距改为2,此时木杆想要重新保持平衡,左边距应为1,它们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计划:一元一次方程_课题研究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计划:一元一次方程_课题研究通过教学计划可以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
为此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计划,希望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一、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方程和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地位及作用:方程和方程组是第三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代数方成。
它不仅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后继知识的基础。
可以说它承前启后,有重要地位。
还能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和建模能力,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特点:本单元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采用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和拓展的内容呈现模式并逐步渗透方程思想、建模思想,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设计(课题组成)本单元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方程中的作用过程和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方程思想、建模思想,并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和他人合作的意识。
本单元重点、难点:重点是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关键: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出代数式;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二学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方程,对于方程并不陌生,另外已经有了初一前一段所学数、整式的知识做基础对于解方程并不难掌握,但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应是难点问题,这里应多让学生练习三、教学策略: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和拓展的内容呈现模式;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并掌握规律;抓住教学关键: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出代数式;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教学设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章是七年级(上)数学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从数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才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
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则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 =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全章教学时间约需1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3.1 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4课时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4课时3.4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方案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其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
3.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培养其成就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学会倾听、交流、协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解决问题。
(3)小组内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互相学习、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学过程
(1)布置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学习效果。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年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性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选做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进行选择,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
3.探究题需积极参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题要注重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作业评价:
1.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步骤和答案的正确性。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掌握,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教材第76页练习题1、2、3。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对象:七(1)、(6)班备课时间:2017、10、20教学用具:PPT课件、教案、课本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方程描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分析:如果设A.B两地相距xkm,你能分别列出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吗?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根据问题的条件,客车和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可以分别表示为x/70h与x/60h。
因为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所以x/70比x/60小1,即 x/60-x/70=1 ①我们已经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等式①中的x是未知数,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能够从方程①中解出未知数的值x=420,从而求出A,B两地间的路程为420km.二、讲授新课思考: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概念:(1)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2)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3)给出方程的概念,介绍等式、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4)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步骤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步骤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厘米,可列方程4x=24 ①(2)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继初中代数初步知识学习之后,进一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关键章节。
本章通过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练习题、测试题。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通过示例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方程,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巩固(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老师点评并总结。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入门内容,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方程的基础,因此在本章节中,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知识,对代数式、函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2.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如解、解集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发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清楚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式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过程与方法:1.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2.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得符号化方法;3.能结合具体例子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难点: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选择题1.在①2x+3y-1;②1+7=15-8+1;③1-12x=x+1 ④x+2y=3中方程有( )个. ( ) A.1 B.2 C.3 D.4 2.若方程3ax -4=5(a 已知,x 未知)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 等于( ) A.任意有理数 B.0 C.1 D.0或13.x=2是下列方程( )的解.A.2x=6B.(x-3)(x+2)=0C.x 2=3 D.3x-6=04.x 、y 是两个有理数,“x 与y 的和的13等于4”用式子表示为( ) A. 1()43x y += B. 143x y += C. 143x y ++= D.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5.在方程①732-=-x ②32=-b a ③963-=+y y ④212=x ⑤y y 31421=-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三、解答题6.王浩妈妈买了6千克香蕉和3千克苹果,共花去51元钱,但她忘了香蕉的价格,只记得苹果每千克5元,她想考一考正上七年级的王浩,你能替王浩得出香蕉的价格吗? 附答案:1.B 2.C 3.D 4.A 5. ①③⑤6.解:设香蕉的单价为x 元,根据题意,得51356=⨯+x七年级数学(上册)第 2 课 3.1.2 等式的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方程.过程与方法:2.利用天平,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二、教学重点: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三、教学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四、教学过程设计:达标测评题(时间约5分钟,题目、题型要根据本节内容灵活把握)一、选择题1.下列方程的解是x=2的有().A.3x-1=2x+1 B.3x+1=2x-1 C.3x+2x-2=0 D.3x-2x+2=02.下列各组方程中,解相同的是( ).A .x=3与2x=3B .x=3与2x+6=0C .x=3与2x-6=0D .x=3与2x=5 二、填空题3.在等式2x-1=4,两边同时________得2x=5. 4.在等式5x=5y ,两边都_______得x=y . 5.在等式-13x=4的两边都______,得x=______. 三、解答题6.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x+2=5; (2)-3x=15; (3)23x-1=5. 附答案:1. A2.C3. 加14. 除以55. 乘-3 , x=-12 6.解:(1)两边减2,得x+2-2=5-2 ,于是 x=3(2)两边同除以-3,得31533-=--x ,于是 x=-5 (3)两边加1,得23x-1+1=5+1,化简,得23x=6,两边同乘23,得x=9。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方程的学习,本章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检验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未接触过方程,对于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2.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移项等。
3.难点: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方程,理解方程的概念。
2.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题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运用巩固练习法,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练习题、测试题等教学用纸。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八折后价格为80元,求打折力度是多少?2.呈现(15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移项等。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计划: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计划:一元一次方程教育先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艺,为了培育先生的逻辑思想才干、运算才干、空间观念和处置复杂实践效果的才干,使先生逐渐学会正确、合理地停止了解,下文为您预备了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方案:学习目的1、知道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两条性质。
2、会用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重难点重点会用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会用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探求点一:一元一次方程观察由方程5x-2=8到方程5x=8 + 2的进程,你能发现什么? 归结:像下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思索:1、以上变形(移项)依据是什么?2、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二、例题解析:例1 解方程:(1)2 x + 6 = 1 (2) 3 x + 3 = 2 x + 7解:,得:2 x = 1-6 解:移项,得:化简,得:2 x = 化简,得: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方程两边同除以,得:x = x =练习:解方程(1) ; (2)例2解:移项,得:化简,得:方程两边同除以,得:学法指点观察方程的变形进程,总结移项的方法。
留意:移项时记住要变号呀!将方程两边含有x的项都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都移到方程的左边。
练习:解以下方程(1) (2)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解以下方程:(1) (2)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普通步骤是什么?解出方程的解之后记住要自己检验。
仔细求解,留意检验自我检测1、以下方程的变形能否正确?为什么?将不正确的改在后边的空白处。
(1)由 ,得 ( )(2)由 ,得 ( )(3)由得 ( ) (4)由 ,得 ( )2、解以下方程:(1)9x5 x =8 ; (2)4x-6x-x =-15;(3) (4)这篇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方案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窗带来很大的协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章3.2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3.应用移项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行程问题等;
4.练习将一元一次方程通过移项化为标准形式x=a或ax=b的形式,为后续求解做准备。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移项法则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理解等式性质,掌握方程移项的推理过程,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此外,我还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这说明他们在数学建模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我觉得今天的课堂总结部分进行得比较匆忙,可能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还没有完全消化。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今天的内容进行简短回顾,巩固学生的记忆。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本身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中加入更多有趣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另外,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部分,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但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比如,在移动方程中的项时,有些学生容易忽视等式两边的符号,导致最终结果出错。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移项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衡收支、计算距离等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移项的奥秘。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计划参考: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讲课计划参照:一元一次方程跟着光阴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的达成新学期的教育讲课工作,使此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拟定本学期的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讲课计划。
学习目标:一、讲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理解相关见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意会用方程来表示数目关系的优胜性。
过程与方法:能将实诘问题抽象为数学识题,并会找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感情与态度: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忱。
讲课要点:从实诘问题中找寻相等关系。
讲课难点:从实诘问题中找寻相等关系。
二、学习路线:1、阅读课本。
2、达成以放学习任务:(1)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经过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 千米,距秀水70 千米。
求王家庄到翠湖的行程?①列算式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实诘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方程来解决这个实诘问题:先画表示图:再找相等关系来列方程:(小组沟通,讨论多种方法)(2)方程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以下式子哪些是方程?是的画3+1=4; ;(3)依据以下问题列方程:①用一根长24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设正方形的边长是 x cm ,则可列方程: ________②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 小时,估计每个月再使用150 小时,经过 x 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③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 人,设这个学校有 x 名学生,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④课本的三道练习题:(达成后小组批阅)(4)一元一次方程的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是整式方程。
(5)什么叫做解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什么叫做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括号里的数 ( =3 , =4, =-4) 是方程的解有____________概括:设未知数列方程实诘问题一元一次方程我国古代的人 ,从上学之日起 ,就日不 ,一般在几年内就能几千个字 ,熟几百篇文章 ,写出的文也是咬文嚼字 ,琅琅上口 ,成腹的文人。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计划参考: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计划参考:一元一次方程随着光阴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末尾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使以后的任务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顺利的停止,特制定本学期的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方案。
学习目的: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了解有关概念: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体会用方程来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进程与方法:能将实践效果笼统为数学效果,并会找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情感与态度:增强运用数学的看法,激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从实践效果中寻觅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践效果中寻觅相等关系。
二、学习路途:1、阅读课本。
2、完成以下学习义务:(1)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
求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①列算式用算术方法处置这个实践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方程来处置这个实践效果:先画表示图:再找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小组交流,讨论多种方法) (2)方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别以下式子哪些是方程?是的画3+1=4; ;(3)依据以下效果列方程:①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那么可列方程:________②一台计算机已运用1700小时,估量每月再运用150小时,经过x 月这台计算机的运用时间到达规则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那么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③某校女生占全体先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设这个学校有x 名先生,那么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④课本的三道练习题: (完成后小组修改)(4)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意:是整式方程。
(5)什么叫做解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什么叫做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括号里的数( =3, =4, =-4)是方程的解有____________ 归结:设未知数列方程实践效果一元一次方程剖析实践效果中的数量关系,应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处置实践效果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时光的流逝,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计划。
学习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有关概念: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体会用方程来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会找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情感与态度: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二、学习路线:1、阅读课本。
2、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
求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①列算式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方程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先画示意图:再找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小组交流,讨论多种方法)(2)方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以下式子哪些是方程?是的画3+1=4; ;(3)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①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则可列方程:________②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x 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③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设这个学校有x 名学生,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④课本的三道练习题: (完成后小组批改)(4)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是整式方程。
(5)什么叫做解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什么叫做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括号里的数( =3, =4, =-4)是方程的解有____________归纳:设未知数列方程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为大家推荐的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教学计划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