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如何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出发提高其创新能力

如何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出发提高其创新能力

一 个 人 发现 自己 陷于 某 一 处
学 生 的心 智不 成 熟 ,他们 没 有 能力 认识 到 自己 的行 为所 导致 的 后 果 , 且他 们需 要 学 习 自己需 要 的东 西 , 以 , 本 、 师 的权 并 所 书 教 威性 指 导 在学 生 的 学 习过 程 中尤 其 重要 。 正闳 为如 此 , 可 能导 很 致 在课 堂 中 出现 独 裁 主 义 : 许 学 生 质 疑 ; 学 生 机 械 记 忆 ; 不 让 让
等 方面 培 养 学生 的 问题 意识 以提 高 学生 的创 新 能 力 : 关 键 词 : 生 问题 问题 意识 培 养 学
中图分类号 :G 4 6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1 7 ( 0 95 0 9 — 2 17 — 5 8 2 0 ) — 0 5 0
所 谓 问题 ,就 是不 论 何时 ,
他 们盲 目信仰 : 忽视 学 生 的 问题 意识 等 现 象
1 . 庭 教育 的 缺 陷 3家
家庭 教育 对儿 童 的 启 蒙 和健 全人 格 的塑 造 起 着 重 要 的 、 独 特 的 作用 . 是 学 校教 育 不能 替 代 的 。 由于 家长 思想 观 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 这 文
道 德修 养 、 育 方式 以及 家庭 经 济 收入 等 原 因的 影 响 , 使在 儿 教 致
培育 和 发 展 。 少 家长 认 为传 授 知 识是 学 校 和老 师 的事 情 , 不 自己 没有 必 要 . 没有 兴 趣 和能 力 回答 孩 子 “ 深刻 、 也 较 独特 的 ” 题 。 问 第 二 .不 良的 家庭 教 育方 式 也会 给 孩 子 问题 意 识 的培 养 造
是思 之 始 . 之 端 ” 爱 因斯 坦 也指 出 :提 出一 个 问题 往 往 比解 学 “ 决 一 个 问题 更重 要 ,因 为解 决一 个问 题也 许 仅 是一 个 数 学 上 的 或是 试 验 上 的技 能而 已 , 而提 出新 的问 题 、 的可 能 性 . 新 的 新 从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1. 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辩论和项目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他们解决问题的机会。

2. 引导学生探索多元化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文学、科学、历史、艺术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参观、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

通过多元化的知识积累,学生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创新灵感。

3. 鼓励学生从失败中学习创新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失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失败中学习。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让学生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努力。

4. 提供实践机会创新是一种实践性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项目,如科研实验、创意设计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思维付诸实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互相协作、互相学习,并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提供奖励和认可学生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得到鼓励和认可,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创新奖励机制,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尝试。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赞扬,让他们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自信,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浅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直 鲎
浅谈在思想政 治课 教学 中如何培 养学生 的问题 意识
王秉 俊
( 应 县 曹 甸 高 级 中学 宝 【 摘 250) 2 8 3 要 】 新课 程 改 革 形 势 下 , 大 教 育 工 作 者 必 须 树 立 新 的学 生 观 、 师 观 和 质 量 观 , 别 是 教 师 在 教 学 中必 须 创 设 良好 的 教 育 气 氛 和 环 境 , 心 广 教 特 精
营造宽松和谐 的氛 围, 让学生“ 问 敢 首先, 建立民主、 平等 、 和谐 的师生关系 , 是让学生‘ 问” ‘ 敢 的前提 。 “以人 为本 ”“ 学生 的发 展 为 本 ” 课 程 改革 的 出 发 点 。在 新 课 程 中 、以 是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的统一 , 这种统一 的实质 是动 态的, 交互式 的。 教学过程的交往、 互动 , 意味着师生之间 、 学生之 间的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 的思考 、 经验和 知 识, 交流彼此的情 感、 体验与观念 , 真正把教学看做 是师生共 同度过 的生命 历程 、 共同创设的美好体验 ,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要达成这一教 学理想 , 没有民主、 平等、 宽松和谐 的师 生观念 及其 教学行为是断然不可 能 的 学 生是 教 学 活 动 不 可 替 代 的 学 习 主 体 , 教师 要 理 解 和 尊 重 学 生 , 等 地 平 为每 个 学 生 提 供 表 现 、 究 和 成 功 的 机 会 , 过 建 立 平 等 、 谐 的师 生 关 探 通 和 系, 使每个学生在探 究和享受成功 的基础上得到 生动活泼 、 和谐 愉悦 的发
设置 问题情境 , 倡导发现 教学,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 生的问题意识 , 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 能力 的发展 。 【 关键词】 问题 意识 创新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人本主义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本前提。

只有学生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中,他才不会害怕表现自己,他才能积极地思索问题、有效地发现问题和大胆地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没有心理自由是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的重要因素。

1.通过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敢问。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

为此,教师要转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增进教学民主,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确实感到自己与教师是平等、可以交流和沟通的,从而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

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犯错,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

2.通过营造开放的课堂提问空间,让学生敢问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

二、通过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学”。

政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政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品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

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

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这里,针对政治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制定具有明确培养综合能力的指向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怎样制订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何处,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在传统的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知识和技能。

历史在前进,教育的目的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本质功能已转变成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其中包括人的心理活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也不仅表现为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更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以及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与思考。

要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提问,在争辩中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摘要: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已经成为了广大的思想品德教师们所面临的重要的难点和课题。

本文主要结合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大量实践经验,浅谈了如何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思维提升一、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多积累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知识的升华和积累的过程。

那么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并且能够通过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训练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整体,使其具有条理性,在这过程中使得学生逐渐形成思维体系和知识框架的创新能力。

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努力结合和依托教材,帮助学生更多更快的积累基础方面的知识,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深切的领会到所学知识点的重要意义所在,促使学生更快的领悟所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切忌不可盲目的将教学的起点抬高,应当通过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和知识记牢和吃透,活学活用。

在这基础之上,教师们还应当尽量的帮助学生们拓展各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多讲解一些与实际和现实生活有关的实例,使得学生们学习的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以及课堂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而是不断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从而使得学生们有了更加丰富而又系统的知识储备,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要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和宽松的师生互动关系,这样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思维的创新活动中来,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教师们要面带微笑的步入课堂。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指出:“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像的。

”然而,时下许多学校思品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的教育阴霾,还是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引下,扎扎实实地进行应试教育。

事实上,思想品德课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使命,思品的学科内容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尤其是哲学常识:它波及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思品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活跃、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

那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压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放弃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向导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探索真理、发现真理。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才能促使学生敢于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独立性,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向发散。

当然这样的教育氛围要靠教师来创设。

教师平时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利用幽默的语言、亲切的笑容与学生交流,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和教材不一致的见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殊性,他们的性格、气质、愿望、兴趣、要求和认识方式各不相同,他们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见解可能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对不同学生的种种异想天开、幼稚的发明、某些愚蠢的表现,乃至令人尴尬的做法持宽容的态度。

对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教师要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起更强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懂得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不盲从,不迷信,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

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

新课程提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中心就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充分讨论、体验和思考,自主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转变教学模式,提出问题空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认识和接受现有的科学结论,而对于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再认识、更新与创造性往往忽略或者根本不谈。

教师对讲课往往追求讲得“细”,讲得“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可以说教师将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讲到了,学生也没有问题可研究了。

而学生也习惯了让教师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真正地转变,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

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了,才算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而实际上教师恰恰忘记了成于思,思成于惑的简单事实,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应从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中走出来,挣脱“枯燥的单纯的书本内容讲解”的枷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情境,发展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实践、探求新知识的能力,让《科学》真正成为一门集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

苏联的马赫穆托夫在总结杜威等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问题教学法,《科学》新教材为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提高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例如初二八年级《科学》下“视觉的延伸”一节中有关平面镜成像内容的编排,与老教材有根本性的不同,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活动中,教材首先提出了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然后的活动以“问题”为中心,在围绕如何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巩固已有知识经验,获取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思品课教学中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培养

思品课教学中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培养
往 ”认 为教 学 活动 是师 生 交 流 、 生交 流 、 同发 展 的互 , 生 共 动 过程 。 交流 互 动需 要 “ 题 ” 为纽 带 。 育工 作 者必 而 问 作 教 须 从 国 家 兴 旺 和 学 生 发 展 的 高 度 审 视 “ 题 ” 教 学 中 的 问 在 地位 和 作用 , 力 提 高学 生 的问 题 意识 , 养 学 生 的 问题 努 培 能 力 。 而 , 期 以来 学 生 的 问题 意识 和 问题 能力 不 强乃 然 长 识 , 动 展 示 思 维 过 程 , 至 导 致 学 生 原 有 的 生 活 知 识 与 主 甚
更 为重要 。 有 问题 就 没 有 紧张 的思 维 活动 , 谈 不上 创 没 更
会 不会 受 到老 师 的打 击 . 而 常有 畏惧 心 理 。 因
( ) 不 会 问 。即 不 知 道 该 问 什 么 问 题 , 样 问 。面 三 为 怎
对 问题 情景 , 于缺 乏提 问 技巧 , 中有 问的 意念 却 不知 由 心 如 何 表 达 问 题 , 者 问 的 问 题 非 常 肤 浅 . 能 揭 示 事 情 的 或 不
为 应 对 金 融 危 机 , 国 政 府 迅 速 公 布 了 总 额 达 4 亿 元 的 中 万 经 济 促 进 计 划 , 从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优 越 性 的 角 度 , 明 中 请 说 国政 府采 取 这一 举 措 的原 因 。 3 战胜 金融 危 机 主要依 靠 () 创 新 , 是 为 什 么 ? ( ) 强 自主 创 新 能 力 对 青 少 年 提 出 这 4增
理 性 的 思 考 , 而 逐 步 纠 正 学 生 错 误 认 识 。 学 生 获 取 新 从 使
背景 下 , 这一 问 题进 行研 究 非 常重 要 。 对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呵护好奇心,保持问题意识。

保持这种问题意识,学生们就能一直拥有一种对未知积极主动探求的心理状态。

(1)、教师要保持对课堂中有价值问题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

(2).教师要做好知识准备,善于引导问题,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和协作。

(3).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自己无知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

创造始于问题,学生那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就是他们最可贵的品质之一。

2.创设情境,渗透策略。

教师要善于挖掘并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发问,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向学生渗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技巧策略。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

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

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

一、在动手操作中积累经验。

我在上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一课时,让学生准备了7、3、9三张数字卡片,试着排出不同的三位数,起先,孩子们排的比较凌乱,没有规律性,自然不是重复了,就是遗漏了,后来,随着排列经验的积累,发现最高位不变,只要变换一下十位和个位数字的顺序,就能得出新的数,找到了规律,也就找到了出路,排列变得有序起来,以后再进行排列的练习时,学生首先想到首位不变法,排的既快又好,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

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培养创新意识,需要从问题入手,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

优化问题教学,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用问题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

所谓问题是指主体面临的新情况与已有的认知结构间的矛盾和不平衡。

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既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又是一种创新的因素。

创新始于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产生的。

人类创新史告诉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源于问题。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思索:“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不飞到天上去呢?”正是由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特别重视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

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创新活动就将成为无本之木。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动力,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有待于培养和激发。

培养好奇心是重要的举措。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的追究问题罢了。

”人们把这理解为科学家的谦逊,其实此语道破了发现和创造的天机:好奇心、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索。

爱迪生也是一位善于问个为什么的发明大师,正是他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才会不断地探索创新,才有了他一生的一千多项发明。

近年来,世界数学领域有一个重大科研成果,那就是英国人怀尔斯证明了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的360多年没有人能证明的“费马大定理”。

谈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谈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己的创新 能力 。
如 在讲 到九年 级思 品 “ 会 责任心 ” , 了让学生 感 受到培 社 时 为
养责任心 的重要 性 , 又要 防止学 生认 为你 在宣 传大道理 , 我设 置 了

个情景— —上 学时遇 到红灯 大家是如 何做 的? 学生 们非 常热 烈
地 诉说他们 的做 法 , 在作 了初步统 计之后 , 我要 求学生分 析 自己的 行为带来 的后果 ,从而让 学生真正 感受到 了生活 在社会 中履 行社
创设 有效 问题情 境 。 能使 学生 认知 的动 力 系统和 智力 系统 处
于 兴奋 状态 , 学 生的 认识 活动 和 意 向活 动全 身心 参 与 投入 , 使 在
创 设 新环 境 中 , 产 生 碰撞 , 拓思 路 , 利于 学 生创 新 能 力 的 能 开 有 培养 。创 设 问题 , 启发 g 导 学生 独 立思 考 , 学 生提 出不 同的看 l 让
法和 见解 。
课外 活 动具 有 知识 性 、 科学 性 、 践性 、 实 趣味 性 、 活 性等特 灵 点 。作为思 品教 师 , 该大 力开展 一些 内容 丰富 、 式 多样的课 外 应 形 活动 。比如 , 组织兴趣 小组 , 举办 时政 、 制等专题 讲座 , 法 开展演 讲
和 爱国知识 竞赛 , 参观 调查 、 合实 际 撰写小 论 文、 加各 种公 益 结 参 活动 等。 这些活动 中, 生开始 了真正 的创造活 动。 生经 常参 在 学 学 加这些 活动 , 不仅 可 以扩 大视 野、 启迪 思维 、 养独立 性 , 且可 以 培 而 选择 自己感兴趣 而课 堂教学 未触及和 深入 的问题去 研究 ,培养 自
讲授 “ 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 ” 一节 时 , 我指 导学生现 场模 拟“ 次隆重 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摘要:本文通过对“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问题的思考,提出了教师要尊重学生,赞美学生,宽容学生,同时指出教学要以问题为纽带,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学习中允许学生犯错误等建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教育是一种成长的过程,是照耀人心灵的事业。

这就决定了教师应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是实践的激发者,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帮助者。

而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当前全体国民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一、尊重学生如今素质教育搞得红红火火,如火如荼。

素质教育就是要重视以人为本,培养人的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人认为学生是我们的对立面,于是乎就要控制他,打击他;甚至还有人认为学生是我们的附属物,我们不必尊重他,不让他自由,也不让他们提意见。

以上错误观点产生的原因是没有把学生当成教师的平等对象,他们总认为教师是板着面孔站在学生对面的上级,而不是立在学生脑子里扶助上进因素去战胜消极因素的助手。

其实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应该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对他们的成长的潜能和对他们充满期待的内心世界给予关注和赞赏。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人格尊严”的守护者。

因为学校应该区别于监狱,监狱是改造人的,是严肃的,犯人们的自由和尊严被他们所犯的罪行交换掉;区别于军队,军队整齐划一,说一不二,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他们只需说“yes”;区别于工厂,工厂生产产品统一规格,冰冷的机器。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一切都要人性化,可能是宁静的,又不是死气沉沉的,像秋天里的树林,有鸟,也有微风,是晴朗的天空。

二、赞美学生不仅演员需要鼓掌,需要观众对他演技的赞扬,学生同样也需要赞扬。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何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和能⼒ 导语:在科技⽇新⽉异的年代,我们需要培养起学⽣们的创新意识,下⾯是关于如何培养学⽣创新能⼒的⽂章,值得我们⼀看。

如何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和能⼒ 1 ⼀、培养学⽣对问题的创新意识 问题来源于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求异并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以⾄于放开⼿脚、⼤胆创新。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充分地肯定了质疑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

可见,质疑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只要学⽣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

所以,教师要⿎励学⽣质疑,引导学⽣质疑。

例如,在讲授“⽣物圈是最⼤的⽣态系统”⼀课时,教师展⽰各类⽣态系统的优美图⽚,让学⽣感受⼤⾃然的⽣机盎然,感受⾃然界的多姿多彩,并提问学⽣:“⼤⾃然是怎样构成这多姿多彩的美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然后由学⽣带着疑问思考问题,可分组讨论,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学⽣的回答可谓是五花⼋门,甚是有些很可笑。

在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励学⽣发现问题、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外,还适时地对学⽣提出问题给予正⾯的、积极的评价和引导,让学⽣感受到⾃⼰是⼀个思考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例如,在讲授“两栖动物的⽣殖和发育”⼀课时,学⽣提问:“雌雄蜻蜓抱对现象是否说明青蛙属于体内受精的动物?”对于学⽣的提问,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引导学⽣⾃学课本的内容和查阅相关资料。

否则,会忽视了学⽣好奇⼼的发展以及提问能⼒的培养。

例如,伽利略在⽐萨⼤学求学期间,⽼师批评他:“你的问题提得太多,你只不过是⼀个孩⼦,应该听我们的话,接受我们的观点。

”如果⼈们变得对任何事物都熟视⽆睹,变得没有想象⼒,创新就⽆从谈起。

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励学⽣多提问题,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新的问题,使课堂⽓氛更加活跃。

陶⾏知先⽣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类的宝贵品质。

如何提升高中政治课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提升高中政治课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提升高中政治课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政治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动力,是发展智力的前提,是打开思维的金钥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动因。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

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动因。

在学生认识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调动主体内在诸要素,从而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其次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设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创设和谐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的最佳状态流露出来。

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将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使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乐于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他们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要看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通过鼓励、赞扬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造思维行为,点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学习成绩好坏、能力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

不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职业生涯中,创新意识与能力都能够使学生脱颖而出。

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并非易事,需要从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引导和培养。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并培养创新能力。

1. 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环境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观点。

教师和家长应该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实验室或创业中心,提供学生展示和交流创新成果的平台。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创新比赛或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问题解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学会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讨论课、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或志愿者活动中,让他们从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创新往往发生在不同学科的融合之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学校可以开设跨学科课程或项目,让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并通过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和学习不同领域的新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

4. 提供创新资源和工具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工具。

例如,提供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场所,购置创新教具和设备,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实践和探索。

此外,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和电子资源开展创新研究。

5. 鼓励学生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创新意识和能力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密不可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使其在未来有所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并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鼓励学生关注行业趋势和社会需求,并通过自主学习、实践和实习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浅谈中学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 6 3 G 3. 2
江泽 民 同志 在全 国技 术创新 大会 上指 出 : 创新 是一个 “
民族 进步 的灵魂 , 国家兴 旺发达 的不竭动 力 。 “ 是 ” 一个 没有
创 新能力 的 民族 难 以屹立 于世界 民族 之林 。 新技 术革命 ”在
的严峻挑战面前, 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 国力, 在国际竞争中
开” “ 、 不唯 书” “ 、 不唯师 ” 不迷信 、 、 不盲从 , 不满 足现 成 的方 法 和答案 , 鼓励 其去 怀疑 、 去超 越 、 去创 新 。第 四, 于教材 对
点,也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原理 , 巧妙 地提 出问题 这类 问题 主要 是学 生没 能提 出而又 是 教学 中非常 重要 的 问题 , 一般是 在重 点、 点 、 难 社会 热 点和
2 1年第9 总第18 ) 00 期( 3期
. . . . . Ⅲ m Ⅲ ● ● Ⅲ . . . ’
浅淡中学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 力的培养
王平 志
乐至县 良安 镇 中心 小 学校 ,四川 乐至
摘 要
611 45 1
中学思品课教 学要 顺应 时代要求 ,担 负起培养创新人 才的使命。如何培 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呢?

激发学 习兴 趣 , 是培养 创新 能 力的前 提
托尔斯 泰说过 :“ 功 的教育所 需要 的不 是强制 而 是激 成 发学 生的兴趣 。 ”兴趣是 激发 学 习的原动 力 。浓厚 的兴趣 是

学生 的个性 , 让他 们积极 思维 。 要 以围绕培 养 学生 的参与 只 意识和 参 与能力 , 高学 生运用 科 学 的方式提 出问题 、 提 分析 问题和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别是注 重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意 识和 特 实践 能力 为 目标 , 选取 的活 动形 式都 是可行 的。爱 因斯坦 所

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这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本文将从教案编写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教案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

在教案中,可以通过设置引人入胜的问题、案例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重问题解决和思维训练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需要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案编写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通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需要有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去培养。

在教案中,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或者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认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情境学习资源和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案编写中,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课外阅读材料、实践案例、互联网资源等。

同时,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或者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思维。

五、鼓励学生的错误和失败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是在不断试错和反思中培养出来的。

在教案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和犯错,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学生在错误和失败中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六、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需要学生具备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在教案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升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总结:通过以上几点,在教案编写中合理设置问题、注重思维训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情境、鼓励学生的错误和失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综合5小学教学参考走进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往往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若干问题向学生发问,而不是想办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

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淡薄了,课堂上也就难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就逐渐的缩小。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创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学生不敢提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两种不良的心理:一是自卑心理,二是惰性心理。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求知氛围,帮助学生消除这两种不良的心理。

如我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课中,大家就“为什么说孔雀很骄傲”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的说:“它散步时昂着头。

”有的说:“花喜鹊向它问好,它理也不理,好像谁也不如它。

”大家纷纷数落着骄傲的孔雀,仿佛在开一场“批斗会”。

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

你想,孔雀看到强者,不是退缩,而是勇敢地上前比试,多像男子汉。

这有啥不好?我觉得这种自信,恰恰是我们做不到的。

”我当时愣了一下,但是我马上伸出大拇指说:“你真了不起!爱动脑!你就有这种男子汉的自信和勇气。

其他同学对此有什么看法?”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同学之间展开了热烈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最后有一位同学说:“孔雀那不是真正的自信。

真正自信的人首先是虚心的!光不服算不上自信。

”大多数同学都附和。

我相继问道:“不是自信,那是什么呢?”“那是自高自大!”“那是目中无人!”……我对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把课堂变成了师生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课堂。

二、培养学生学会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基本切入点。

于是,在学生有了敢问的勇气时,我就尝试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求得多种答案,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 善问 , 即应 注重学生 提 出问题 能力 的培养 。

l 、 分解 法 。分解法 是把复合词 组的概念 分解为词 , 把 定义 分解为 不 同层 次 , 把 原理分解 为不 同方 面的思维方 法 。用这种

营造 “ 敢 问” 的氛 围, 激发 学生 的热情
环 境对 人 的影 响是 非常 明 显的 。在一 支贪 生怕 死 的军队 方法通常 可 以提 出较容 易的问题 。例如 , 把“ 违法犯 罪” 分解为 中服役 , 最 勇敢的人 也往往会 失却 勇气 。在竞相 提问 的教学氛 “ 违法~一 犯罪 ” , 便可提 出“ 什 么是违法 ?什 么是犯罪 ?” 等 问 围 中, 同学们 跃跃欲 试 , 积极思 考的人会 大大增 加 。 那么, 这种 题 。这 类 问题 的提 出是 必要的 , 它 为进一步提 出问题打 下了基 氛 围应 如何营造 呢? 的行为 是受 意识支 配的 , 敢 于提 问亦是 如此 。 因而 , 要先 让学
堂教 学 中求 新?笔 者认为 “ 问” 乃 创新之 源泉 。自古 以来 , 只有 的主动性 。如 : 在学 习“ 提 高道德水平 有助于公 民守法 和护法 ”
敢 问敢求 、 善 问善 求之 人 , 才会 有学业 的进步 、 认识 的丰富 , 才 的内容 时 , 有学 生提 出“ 提 高道德 水平 就一 定能 更好地 遵守 法 能 为人类 的文 明与发 展作 出不凡 的业绩 。孔 子是 最早 主张 学 律 吗?” 这一 问题 扩宽 了教材 内容 , 在 课本 中也 没有明 确答案 ,
二、 教给“ 善 问” 的方法 , 提 高 学 生 问 的 质 量
“ 授之 以渔 ”历 来是 有 识之 士 对教 学提 出的重 要 目标 之

人 类改 造 自然 和社 会历 史 的发展进 程 表明 :提 出问题 往

要让学生 “ 善问 ” , 必 须让 学生掌握提 出问题 的方法 。我认
往 比解决 问题更 具有意义 。 因而 , 课堂 教学 中应 由以教师 提 问 为, 引导 学生 运用 分解 法 、 联 想提 问 法 、 比 较提 问法 等 尝试 提 为 主转 为 以学 生发 问为 主 , 实现转 变 的关键是 使学 生敢 问 、 能 问 , 不断强化 , 可 以使学 生的提 问能力逐步 提高 。
础; 而 且 能照 应教 材编 排 上的逻 辑 体 系 , 符合 由 易到 难 、 由浅
l 、 晓 之 以理 , 打动 心弦 , 让“ 我 要 问” 的 观 念 深 入 人 心 。 人 入 深 的认 识 规 律 。
2 、 联 想提 问法 。联 想是拓展 思维的好 办法 , 也是科 学家们
更 为巧 妙 , 而较 少甚 至 极少 自觉 思考 如 何使 学生 敢 问 、 善问。 出这 问题 而 自豪 。学 生仅有敢 问的胆略 是不够 的。作 为老师 , “ 教 师 为指 导 , 学生 为 主体 ” 的创 新精 神被 片 面理 解而 未 得到 还要使学 生知道 从什么地 方入手才 能更好地 提 出问题 。 真 正贯 彻 。试 想 : 学 生只是 被动地 回答 问题 , 能 算是 教学 活动 中的主体 吗?能培 养其 创新能力 吗?
生 明 了提出问题 的必要 性和重要 性 。 人是 能思维 的动物 。 有思 常走 的创新之 路。教 学 中应让 学生充分 参与教学过 程 , 展 开联
必 有疑 , 有疑 应 有 问 , 故“ 问” 乃 人之 天性 。另外 , 有 问也 必有 想活 动 ,享受充分 的思 想 自由 ,在 广 阔的思维 空 间里去发 现 思, 有思 也定有 所得 。正是 “ 黑夜能 否变 成 白天 ” 一问 的提 出 、 “ 问题 ” 。如 : “ 保 护人 类共 有家园 ” 是 学生很 感兴趣 的话题 , 在 思 考与探 索 , 才 会有灯 光 的灿烂 、 夜 晚的 明亮 , 正 是 由于“ 社 会 教学 中 , 我 们 设定 联想 切入 点 , 指 出我们 的生 存离 不开 环 境 。 主义是 不是 只有一 条路 可走 ” 问题的提 出 与实践 , 才 会有 中 国 空气 污染 、 水 污染 , 森 林资源被 破坏 , 如果不 加 以扼 制 , 结 果会 革 命 的成功和 近几 十年 的快速 发展 ……人 类社 会正 是在 不断 怎样 呢? 由此 诱导 , 引发学 生联想 , 提 出问题 。 虽然这些 问题带
思 品课如何培养学生 的问题 意识 和创新能力
张文山 ( 河北省永年县第九中学 , 永年 0 5 7 1 5 0 )
随 着新 课改 的深入 ,人 们越来 越深 刻 的认识 到创新 已成 转 换 角色 , 就是让 提 出问题 的学 生充 当“ 老师 ” , 指定其 他学 生
为教 育 的灵 魂 , 课 堂教 学毫无 疑 问成为创 新的 媒介 , 如 何在 课 甚 老师 回答 问题 。这 种做 法能 极大激 发学 生的 好胜心 和提 问
习要敢 问 、 善 问之 士 , 正是 “ 不耻下 问” 使 其名垂千 古 !
Hale Waihona Puke 要 通过 分析 、 比较 、 思考之 后才 能准 确回答 。我 在肯定 此 问很
然而, 在 实际教学 活动 中 , “ 问” 在 大多数 情况 下 只是停 留 有 水平 后 , 让全 体学 生 自由讨论几分 钟 , 然 后 由提 出问题 的学 在教 师提 问 、 学 生答 问的层 次上 , 教 师更 多考虑 的是 怎样提 问 生充 当“ 老师 ” , 指定 其他学 生回答 。课 后 , 这一 学生还 为能 提
提 出问题 又不断地 解决 问题 中前 行的 。作 为个 体之人 , 只有不 有一 些幼 稚 、 片面 , 甚至 异 想天 开 , 但 却是 他们 发散 性 思维 的 断 地 去发现 问题并 努力解 决 问题 ,才 能更 好地 体现 生 命的价 结晶 , 并表 达出对环 境保护 沉甸甸 的责任感 。 值 。让学生 自己去搜 集材料 证明提 出问题 的必要性 , 能 进一步 激 发他们 的热情 。 3 、 比较提 问法 。比较 的过 程既是事 物中 同中辨异 、 异 中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