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 多位数的认识 人教版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概念,理解多位数的组成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多位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多位数的概念及组成。
2. 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3.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4. 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位数的概念、组成及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采用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多位数的概念。
3. 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多位数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多位数的概念及组成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多位数是由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组成的,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不同。
(2)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教师示范,学生跟读,学会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强调数位的顺序和计数单位。
(3)多位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让学生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讲解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强调相同数位对齐、进位和借位的操作。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多位数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多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多位数,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预习下一课时内容,为学习多位数的乘除法运算做好准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4课时 统计与数学广角|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4课时统计与数学广角|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3.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 数学广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图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2.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统计图表,以及统计图表的分类,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2)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教师讲解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个关于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的条形统计图。
(3)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
(4)数学广角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如有趣的数字、数学游戏等。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引导不够,部分学生对统计图表的分类理解不够深入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略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第9单元第4课时教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是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算速度、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基本运算方法和技巧。
2.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具: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总复习的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及教案(共4课时)一、教学目标在本单元总复习教学中,学生应该能够:1.复习数学上册前各个单元所学的知识点;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2.学生:课本、练习册;3.教具:数字卡片、数轴、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复习知识点•四则运算•三位数加减法•填写账单•数线图2. 实际问题练习•根据购物清单计算总价格•根据数轴测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第二课时1. 复习知识点•数量的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和计算2. 实际问题练习•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计算简单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第三课时1. 复习知识点•时针和分针的表示•时间单位的转换2. 实际问题练习•利用时钟练习读时、写时•根据情景问题计算时间间隔第四课时1. 复习知识点•分数的认识和运算•余数的计算2. 实际问题练习•分数的比较和运算练习•计算除法的余数四、教学反思本次总复习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数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也发现在一些实际问题练习中,部分学生忽略了题目中的细节,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下一次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细节把握,同时加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题策略。
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以上是本次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的教学计划及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引入:这学期主要学习的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包括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我们整理与复习这部分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复习,大家要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更加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能掌握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使计算能力得到提高。对于前面还不太理解的知识,要在复习中弄清楚、想明白。好吗?
能举出一些用毫升作单位的容器吗?
2.做整理与复习第12题。让学生独立填空。交流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
3.做整理一与复习第13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说明理由。
(二)观察物体。
1.做整理与复习第14题:让学生连一连,交流怎样连的。
提问:观察这个物体,前面和右面的形状不同在哪里?右面和上面呢?
指出:在一个面观察物体,要注意这个面形状的特点。
提问: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
小结: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变得简便,只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按表内除法口算得数。
2.口算。
用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再集体口算得数。
(二)笔算复习。
1.做整理与复习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192÷30 192÷34 192÷38。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计算的结果对不对?(有错的检查时在竖式上订正)这三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三小题从哪里看出要调商的?
说明:除数是两位数,可以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当初商偏大或偏小时,就要分别调小或调大。(板书:四舍五入试商——可能偏大、偏小——调商)
(2)学生独立练习:990÷60 990÷62 990÷66。
引人:我们这节课就整理与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2.巩固乘法口诀和简便计算方法;3.提高学生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乘法口诀;2.复习除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解决含余数的除法问题;2.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复杂乘法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黑板、彩色粉笔;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复习乘法口诀(5分钟)•让学生快速地回忆并默写乘法口诀表,帮助他们提高计算速度。
2. 探究含余数的除法运算(15分钟)•让学生通过具体例题,如25 ÷ 6 = ? ,帮助学生理解含余数的除法应如何计算,引导学生探究这种情况下的解题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班上有30个学生,每排6个,共排几排?”,让学生通过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4. 进阶乘法计算(15分钟)•考虑一些复杂的乘法题目,如248 × 14 = ? ,引导学生通过拆分、近似等方法简化计算步骤,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5. 课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6. 总结复习(5分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含余数的除法运算。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乘法和除法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推理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能够将这些现象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2.难点: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分组,准备小组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翻转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呈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例,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和解释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建筑物的布局等,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
2. 运算法则: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
3.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
4. 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2. 教学难点: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概念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的概念、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应用。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与代数(2)。
2. 讲授新课(25分钟)- 教师讲解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
- 教师讲解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等。
- 教师讲解方程与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
- 教师讲解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3. 演示与练习(20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应用。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与布置作业(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与代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是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几何图形的认识、面积的计算、角的度量、时间的计算、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二是通过复习题目,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前八个单元的基本知识,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复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点梳理:使学生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加深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题目,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复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实例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复习题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知识点梳理、典型例题等。
3.复习题目:教师为学生准备适量的复习题目,包括基础知识巩固题和能力提升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八个单元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统计与概率-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统计与概率-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简单数据集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3)使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4)使学生了解统计表的特点,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及求法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 众数的概念及求法4. 统计表的制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及求法(2)众数的概念及求法(3)统计表的制作2. 教学难点:(1)平均数的概念及求法(2)众数的概念及求法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物投影仪3. 小组活动材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1. 平均数的概念及求法(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教师引导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 众数的概念及求法(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探究求众数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4. 统计表的制作(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统计表的特点,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投影展示,集体交流、讨论。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众数的概念及求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多位数的概念,认识各位数的含义。
2.能够正确读写各位数。
3.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多位数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多位数的概念及各位数的含义。
2.正确读写多位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多位数的认识和理解。
2.运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教学课件、多位数卡片。
3.设备:投影仪、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讲解多位数的概念,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多位数。
2.让学生观察多位数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各位数的含义。
第二步:讲解1.通过示范和讲解,教授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多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练习1.给学生发放多位数卡片,让学生进行多位数的读写练习。
2.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第四步:巩固1.进行多位数的口算练习,加深学生对多位数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探讨多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
第五步: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2.检查学生作业,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多位数的概念和各位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多位数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多位数的认识展开教学,通过导入引入概念,讲解和练习操作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多位数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图形与几何-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图形与几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与性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
2. 几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
3. 图形的对称与旋转。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分类与性质,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对称与旋转,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形的动态变化,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几何知识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图形的分类与性质: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分析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周长与面积的计算: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图形的对称与旋转:介绍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与旋转现象。
3.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表现,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表现。
七、教学反思1. 及时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2.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乘法和
除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乘法和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
•确保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具:计算器、练习册、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举一些简单的生活例子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作用。
第二步:讲解
1.讲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简单明了地说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演示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进行实例讲解。
第三步:练习
•给学生布置一些乘法和除法的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计算器自行完成。
第四步:拓展
•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
第五步:总结
•总结乘法和除法的重点,让学生复习掌握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同
时能够在生活中正确应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乘法和除法相关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完成。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辨认并描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能够使用直尺画出简单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几何图形辨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辨认和描述。
- 使用直尺绘制简单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难点: - 区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 准确使用直尺绘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图形示例。
2.学生板书:练习题和学生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习新知识1.学习平行四边形:–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
–带领学生观察并辨认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学生练习使用直尺画出平行四边形。
2.学习三角形:–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引导学生辨认和描述三角形的形状。
–学生实践利用直尺画出简单的三角形。
3. 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理解。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和绘制方法。
五、课堂反馈与作业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相关的习题。
- 挑战性作业:在生活中找出具有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属性的物体并绘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寒和分析能力,通过实践绘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未来可以加强实践性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几何知识。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从导入新知识到拓展练习、总结归纳和课堂反馈,全面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内容。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能正确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
2.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与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质量。
3. 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形与几何知识。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教案(共4课时)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着重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并进行综合性的巩固和提升。
此单元通过多种形式的题目,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全面的考验。
2. 教材目标•回顾各个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
•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重点•整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的认识和比较。
4. 教材难点•分数的加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分数和图形的应用题。
二、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练习简单的整数计算题。
第二课时•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练习面积计算的应用题。
第三课时•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
•练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第四课时•复习分数和图形的关系。
•解决分数和图形应用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带领学生做习题,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估•每节课结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注意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结语第九单元《总复习》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和提升数学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复习除法综合练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复习除法综合练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运用。
2.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除法综合练习题的讲解与解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运用。
2. 教学难点: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解决除法综合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2)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除法综合练习题的讲解与解答讲解典型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与巩固(1)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运用。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六、课后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整数除法计算。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生能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作业质量较高。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统计四部分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统计等基本知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巩固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统计等基本知识;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角的分类及应用;3.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4.统计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4.安排好课堂练习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些关于分数加减法、角的应用、图形面积和统计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统计。
通过对知识点的回顾,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操练(10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例如,设计一些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角的分类的应用题、图形面积的计算题和统计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及说课稿(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及说课稿(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前面学习内容的综合运用和巩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分数、几何图形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运算速度慢、算理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算规律,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推导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理清算理。
5.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总复习内容主要涉及本册教材中四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等。
总复习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并轨,注意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1.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本学期所学内容,理清脉络、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2.在巩固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逐步掌握复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对方法的总结、归纳和提炼。
教学建议1.突出知识重难点,查缺补漏,清晰认知。
2.注重归纳梳理,建构知识网络。
3.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时安排4课时教案A第1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大数的认识”及练习二十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教学内容:复习大数的认识2.回顾第一单元的内容。
师: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小组成员读书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3.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最后交流汇报补充。
4.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5.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6.如何比较数的大小?二、综合训练1.完成教材第110页第1题。
同桌完成后,全班交流。
2.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50708000000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3.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学生独立写在练习本上,小组交流。
4.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5.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80000000006.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7.比大小。
1650010○16500100 350020○5300202509200○2509000 6309607○670630学生抢答说理由。
8.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是()。
(2)最小的数是()。
(3)一个0都不读的数是()。
(4)只读出一个0的数是()。
(5)要读出2个0的数是()。
(6)约等于3亿的数是()。
(7)约等于10亿的数是()。
三、检测评价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第2课时教学内容复习“乘法和除法”以及第113~115页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教学内容:复习乘法和除法2.打开数学书看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3.复习口算,直接说结果。
完成第113页的第4题。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4.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5.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完成第113页第7题。
6.复习笔算。
完成第113页第5题。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怎样验算?7.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说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2)完成第113页第6题。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说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二、综合训练1.完成第110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一”第13、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3.完成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一”第8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分析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4.完成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一”第16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指导:求平均每户用水量=总用水量÷户数。
二单元共交水费620元,可以知道每吨水多少元。
再求全楼一共用水的总数,用单价×数量=总价。
第3课时教学内容复习“空间和几何”以及第113~115页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会画垂线。
教学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教学内容:复习空间与图形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3.复习公顷和平方千米。
(1)说一说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是怎样定义的。
(2)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4.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2)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3)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4)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5)画指定度数的角。
学生自主画65度、100度、155度角。
指生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5.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2)画垂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互相检查。
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直角梯形?7.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二、综合训练1.完成教材第11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2.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一”第9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3.完成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一”第10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教师指导:画长方形,只需选取任意一点,过这一点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段即可。
画正方形,要量取这条垂线段的长度,并在平行线上截取同样长度的线段。
4.完成教材第114、115页“练习二十一”第11、15、17、18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必要时教师可进行指导。
第4课时教学内容复习“统计与概率”及第113~115页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教学内容:统计2.打开数学书看第七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3.完成第111页第4题。
说一说一个格代表几个单位?(1)求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办?(2)要想回答第二个问题,就应该把这两幅图合起来看。
(3)你还能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综合训练完成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本题是关于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00个单位)的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涂色的多少要注意比较,不能随意填涂。
教案B第1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大数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数位顺序表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
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如:4005 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1084 3005 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