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如何做整本书阅读的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阅读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助于组织和展示思维过程的图形工具。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下面将分享一些巧用思维导图的方法。
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文章结构。
在阅读一篇主题文章之前,学生可以先使用思维导图记录文章的主题和关键词。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将相关的词语和概念一一列举出来。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和逻辑关系。
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提取和分类文章中的信息。
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思维导图记录关键信息和主题思想。
他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表示不同的信息类型,比如用黄色表示事实性信息,用蓝色表示观点和态度等。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将所学知识整理成体系化的结构。
思维导图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和创新。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他们可以在导图中增加新的分支,记录各个分析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在主题阅读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提取和分类文章中的信息,展开思维和创新,并复习和总结阅读内容。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1. 导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效阅读一本书对于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人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和无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技巧和策略,帮助您在阅读一本书时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2. 预读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预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预读可以帮助您建立起对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1 阅读封面和目录首先,浏览书籍的封面和目录,这可以让您了解书籍的主题和组织结构。
2.2 阅读引言和序言接着,阅读引言和序言,这些部分通常会为您提供关于书籍背后的背景和作者的动机。
2.3 翻阅章节和重点最后,翻阅各个章节和重点部分,这一步可以帮助您快速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观点。
3. 提问和做笔记在阅读一本书时,提问和做笔记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您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书籍的内容。
3.1 提问关键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书中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通过提问自己,您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提高理解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3.2 分类和总结笔记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做笔记是非常有帮助的。
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书中的要点,分类和总结笔记。
这样可以让您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知识。
4. 背后的意义除了了解书中的内容和观点,了解背后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您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书籍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4.1 历史和背景了解书籍的历史和背景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内容所处的时代背景。
4.2 检查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果可能的话,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可以让您对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5. 反思和应用读完一本书之后,反思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这可以帮助您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1 反思书籍的主要观点首先,反思书籍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思考书籍对自己的观点有哪些启发,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分析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分析摘要:“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分在2022年成为我国小学生语文阅读任务。
需要小学生在课外时间加强整本书的阅读,根据自己的学习阶段开展适合的读书阅读,以此来提升我国小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得小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概括下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
在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下,可以加强小学生对于书籍的了解。
并且教师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上增加更加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从而加强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引言: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相关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因为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较差,影响了整本书的阅读效果。
对此,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思维导图的模式,让小学生再提前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之后提升自己的阅读兴趣,并根据新颖、多元的思维导图引入,提高小学生整体的阅读质量。
一、借助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了解,提升阅读速度在开展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相关的学习经验较少,自身的自制力不强,专注能力差,阅读能力差,使得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对于书目的整体内容了解不深刻,降低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正在阅读的书籍,整合学生的问题,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
让学生在了解相关书籍内容的同时,也能够解决自己的阅读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描述下,明白书内主要人物的经历,故事走向等内容,使得小学生对于整本书的内容可以有大致的了解,在书的主要脉络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降低了小学生对于整本书的理解难度,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语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
例如:3、4年级小学生比较适合阅读的书籍有《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内容。
本文以《爱的教育》为例。
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整本书(小说)阅读
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整本书(小说)阅读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整本书阅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热门话题。
而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
所有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中,尤其是小说的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改善学生阅读碎片化严重的问题,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是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计划之一,也是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任务群之一。
开展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具有巨大的价值,具体来说:第一,语文是一门语言工具,学生阅读某一位名家的作品,延续性的阅读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对人物、情节、语言进行思考,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语言还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哲理,阅读名家作品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都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智慧与审美能力。
思维导图由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原理是将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为易于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
它的特征是在图的中央有一个中心主题用重点的符号来表示,然后从主题向四周分枝,类似于大树和树枝的关系,图的布局没有定式。
思维导图理论中运用各种图片也符合语文教学中的全脑教学策略,结构自由但不失逻辑性,“以图代文”更可以将知识点组织化、系统化,更容易将文本落实到语用效果上。
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
所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中,尤其是小说的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改善学生阅读碎片化严重的问题。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思维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思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阅读教育在小学阶段备受重视。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一、目标设定小学整本书阅读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2. 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二、教学内容小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例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2. 鼓励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3.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 鼓励学生进行文本创作,例如写书评、续写故事等。
三、教学方法小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老师根据学生阅读的内容提供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关键信息;2. 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声音语调;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本中的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四、评估方式小学整本书阅读的评估方式应多样化,既能够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够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评估方式的例子:1. 完成阅读理解题:出题者提供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阅读理解进行选择或填空;2. 书面表达: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书评等,展示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和感受;3. 续写故事:要求学生续写故事情节,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 文本分析:要求学生对于文本进行分析,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如何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精华
•《如何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精华o第一篇阅读的层次▪阅读的活力与艺术▪主动的阅读写作者及演说者起码必须花费一点力气,听众或读者却什么也不必做。
听众或读者被当作是一种沟通接收器,“接受”对方很卖力地在“给予”,“发送”的讯息。
这种假设的谬误,在认为这种“接受”类同于被打了一拳,或得到一项遗产,或法院的判决。
其实完全相反,听众或读者的“接受”,应该像是棒球赛中的捕手才对。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温度,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指导型学习和自我发现型学习▪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第一阶段:阅读准备阶段▪第二阶段:阅读一些简单的读物▪第三阶段: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第四阶段:精炼与增进前三个技巧▪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先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或相关说明,宗旨,或者作者写书的特殊角度▪(2)研究目录页,对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理解了解作者的写作脉络,把握住整体的思路走向▪(3)检阅索引(如果有)▪快速评估书中涵盖的议题的范围,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作者等。
▪依据常识判别出重要的词汇,至少接着看一下引用该词条的某几页内文,因为所阅读到的段落可能是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的关键。
▪(4)检阅出版者的介绍▪(5)挑选几个看来与主题相关的篇章/结尾的摘要说明看▪(6)随意翻书选其中的片段读,不要读太多,多找与论点相关的讯号,也不要忽略了最后结尾的两三页。
▪粗浅的阅读▪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的读一遍,遇到不懂得地方不要停下或者思索。
▪阅读的速度和问题▪检视阅读要回答的问题▪(1)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2)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3)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构架,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1)这本书整体来说在讲什么?▪想法找出主题,作者是如何发展这个主题的以及如何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思维导图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本书》1.阅读的层次1.导⾔1.1.2.为增进理解⼒2.阅读与学习1.指导型学习(辅助型⾃我发现学习) 1.1.阅读、倾听⽼师给予的指导2.⾃我发现型学习(⾮辅助型⾃我发现学习) 2.1.阅读⾃我或世界的学习2.阅读的层次2.1.基础阅读1.阅读准备2.引导认字3.字汇建⽴4.增加所学2.2.检视阅读1.有系统的略读、粗读1.1.研究⽬录⻚1.2.检阅索引1.3.阅读出版者介绍1.4.挑选数个与主题相关的篇章阅读1.5.随意抽取书中⼏段或⼏⻚阅读2.粗浅地阅读3.阅读的速度 3.1.针对不同读物采取不同速度2.3.分析阅读1.找出⼀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架构性)2.诠释⼀本书的内容规则(诠释性)3.评论⼀本书的规则(评论性)2.4.主题阅读1.找到相关章节2.与不同作者达成共识3.厘清问题4.界定议题5.分析讨论3.⾃我要求的读者3.1.⼀本书,⼀定要提出4个主要问题1.这本书讲的什么?1.1.主题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2.1.找出作者的观点、声明和论点3.作者说的是否有理,全部有理还是部分有理?3.1.真实性4.作者讲的和我有什么关系4.1.关联性3.2.做笔记的⽅法1.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2.列出⼤纲和前后篇章的秩序3.3.笔记的类型1.结构笔记2.概念笔记3.辩证笔记2.分析阅读2.1.三个阶段2.1.1.第⼀阶段1.弄清书的分类1.1.虚构类书籍1.1.1.⼩说(故事)1.1.2.戏剧1.1.3.史诗1.1.4.抒情诗1.2.论说类书籍1.2.1.理论性1.2.2.实⽤性2.⼀句话或⼀段话叙述整本书的内容3.列出书的整体框架4.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找出⼀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架构性)2.1.2.第⼆阶段1.找出重要单字,与作者达成共识2.从最重要的句⼦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3.⽤相关⽂句架构⼀本书的基本论述4.找出作者的解答诠释⼀本书的内容规则(诠释性)2.1.3.第三阶段1.在完全了解⼀本书后再进⾏评价2.理性评价书本内容3.找到理论基础再评价书本评论⼀本书的规则(评论性)2.2.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2.2.1.证明作者知识不⾜2.2.2.证明作者知识错误2.2.3.证明作者不合逻辑2.2.4.证明作者的分析理由不完整暂缓评论准则不同意作者观点的准则2.3.辅助阅读2.3.1.相关经验2.3.2.其他的书2.3.3.导论与摘要2.3.4.⼯具书(字典、百科全书)3.主题阅读3.1.主题阅读3.1.1.准备阶段1.设计⼀份试验性书⽬ 1.1.参考图书馆⽬录、专家建议、书中的书⽬索引2.检视主题阅读书单上所有的书2.1.帮助清晰想要研究主题的概念2.2.简化书单到⼀个合理程度3.1.2.主题阅读阶段(五个步骤)1.找到相关章节2.与不同作者达成共识2.1.因为分析阅读涉及到不同的书,不同作者不可能都使⽤同⼀字眼或相同的共识,读者本⼈需要将不同作者们对于同⼀共识的关键字达成共识3.厘清问题3.1.⽤⾃⼰的语⾔建⽴起不偏不倚的主旨,找出相关问题和解决⽅案4.界定议题4.1.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存在多个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确定议题的范围5.分析讨论3.1.3.其他1.检视阅读是分析阅读的主要⼯具或⼿段2.客观的必要性 2.1.⼿段:不断回头参阅诸多作者的原⽂3.2.阅读与⼼智成⻓3.2.1.如果阅读⽬的是提⾼阅读技巧,需要有选择性地读书3.2.2.主动阅读可以帮助⼼智的活⼒与成⻓4.阅读不同读物的⽅法4.1.论说类4.1.1.实⽤型1.两类1.1.说明规则1.2.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2.2个问题2.1.作者的⽬的是什么?2.2.他建议⽤什么⽅法达到这个⽬的4.1.2.理论型1.历史书1.1.1、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种以上的历史书1.2.2、阅读历史时,不知要关⼼事件本身,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中,尤其是现在,⼈们为什么如此⾏动的原因2.科学和数学2.1.归纳法2.2.演绎法3.哲学书3.1.发现问题3.2.找到作者想回答的问题4.社会科学4.1.内容4.1.1.⼈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4.1.2.关于法律、教育、公共政治4.1.3.商业、社会服务的作品4.1.4.⼤量的⼼理学作4.2.阅读难度4.2.1.容易点 1.作品的内容取⾃于读者熟悉的经验4.2.2.困难点1.需要对作者观点投⼊看法2.熟悉的术语和观点的滥⽤导致较难和作者达到共识4.2.虚构类(想象⽂学)4.2.1.⼀般规则1.想象⽂学是在阐述⼀个经验本身2.3个不要2.1.不要抗拒想象⽂学带给你的影响⼒2.2.在想象⽂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2.3.不要⽤适⽤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致的标准来批判⼩说4.2.2.⼩说/故事、戏剧、诗 1.3个问题1.1.主题:说出⼀个故事、戏剧、诗的情节⼤意,包含其中的动作和变化1.2.共识、论述:辨识其中不同的⼈物⻆⾊,⽤⾃⼰的话叙述他们身上的关键事件1.3.真实性:这像是⼀个故事吗?能满⾜⾃⼰的⼼灵和理智吗?。
思维导图,让整本书阅读向更深处漫溯
5、不断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书籍内容的深入理解,可以不断对思维导 图进行修改和完善。可以添加新的节点或分支,删除不再需要的内容,调整布 局和结构,以便更好地反映书籍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三、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 作用
1、提高阅读效率: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书籍的结构和 内容,快速找到重点和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童年的水墨画》,课文以诗意的语言,描 述了童年时期的快乐时光,勾起了学生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 评鉴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首先,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印象深刻 的童年趣事。通过这样的导入,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制作思维导图:在开始阅读后,根据书籍的章节和内容,逐步制作思维导 图。每个章节可以作为一个节点,节点之间的连接可以表示不同章节之间的关 联性。在每个节点上标注关键词或短语,突出重点内容。
4、复习和总结:在阅读完整本书后,回顾思维导图中标注的重点内容和逻辑 关系,进行总结和复习。可以通过在思维导图中添加注释或颜色等方式,对不 同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分类和标记。
4、拓展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我让学生尝试评价这篇儿童文 学作品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我提出一些问题,如: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如何? 情节是否吸引人?人物形象是否鲜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提高 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5、总结:最后,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怎样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创新平台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像与文字来建立知识框架的思维工具。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帮助他们快速理清作品的脉络,提高阅读的效率。
接下来,笔者就举例谈谈。
一、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无法将各个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不能很好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时常出现“读完就忘”的情况。
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思维导图能将零碎的信息连接起来,呈现某个故事的经过、某种事物的全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思维导图的大致框架,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也可以给出一些关键信息,鼓励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还可以展示一幅思维导图,辅助学生阅读整本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以《红楼梦》为例。
要知道,《红楼梦》是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
作者使用的语言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别,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容易理解。
此外,作品的章节比较多,篇幅也比较长,学生很难把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考虑到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帮助他们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主题元素,如“神话线索”“情感线索”等,让学生一边阅读整本书,一边找出其中的线索,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成。
示例:阅读整本书,学生会发现,《红楼梦》里有三条神话线索,分别由三个神话引出。
①处可填“顽石历劫”。
②处可填“木石前盟”。
③处可填“太虚幻境”。
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借用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编写了一个“顽石历劫”的神话。
据说,女娲炼石补天后,剩下一块未用的顽石。
这块顽石自行修炼,有了灵性。
后来,一僧一道便“袖了这石”,于神瑛侍者下凡之际“夹带于中”,使它有机会在红尘中历练。
从这个角度看,《红楼梦》讲述的是无材补天的顽石,幻形入世,被一僧一道携入红尘,感受人世间离合悲欢的故事。
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方案
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方案一、引言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方式展示信息和思维关系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组织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将介绍一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方案。
二、方案概述这个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并能将所读内容进行逻辑性地整合和表达。
具体内容如下:1. 预习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浏览文章的标题、段落开头和结尾,快速获取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以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和阅读动力。
学生可以将这些问题记录在思维导图的主题节点下。
2. 阅读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记录文章的主题、细节和主要观点。
学生可以将文章的主题写在思维导图的中心节点上,并使用分支节点来记录文章的主要段落或主题相关的信息。
学生还可以使用颜色、图标或其他视觉元素,以增加思维导图的可读性和记忆性。
3. 思考与讨论在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回顾所读文章的主题和细节,并尝试回答先前提出的问题。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4. 总结与表达最后,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将其表达出来。
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结构,编写一篇书面总结或进行口头表达。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并加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
三、实施步骤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施步骤示例:1. 教师准备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并制作一个空白的思维导图模板。
2. 教师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并解释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3. 学生进行预习,并提出几个问题,记录在思维导图的主题节点下。
4. 学生开始阅读文章,使用思维导图记录文章的主题、细节和主要观点。
5. 阅读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回顾文章的内容。
运用思维导图 提升思维能力——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谈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思维能力**本文系合肥市教研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HJG19054。
—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谈方红郭莉(合肥市南国花园小学安徽合肥230001)摘要:整本书阅读为语文教学增加厚度和广度,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整本书 阅读过程可视化,提高阅读积极性,增强阅读成就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阅读的收获会更大。
对于缺乏思维 基础的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可以从使用Thinking Maps (思维导图)开始,用不同的图示对应不同的学习任务,简化使用方法的学习,让思维工具更好地为阅读内容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思维导图一、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为语文教学增加厚度和广度。
传统阅读教学以 课文为例学习语文,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零散的,能力建构是无序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评价标准模糊,实施 困难。
而整本书阅读,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化 的源远流长;搭建能力提升台阶,清晰成长路径,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持续起作用。
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整本书阅读,符 合正常的阅读习惯,为学习经验的获得提供了真实的环境;鼓励学生和文本展开积极对话,可以为学生 的阅读积累提供素材;就文本展开持续探究讨论,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进行思维训练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一大脑对信息、内容进行发散联想、对比分析、因果推理、综合判断等,需要一系列加工处理的过程=整本书阅读效果通常是让学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展示。
阅读中学生没有明确目的,缺乏思维参与, 没有主动研究,没有及时生成,往往很快遗忘所看内容,更无法获得深刻的体验。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学生在将阅读所得通过 可视化的形式“输出”时,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成就感增强侗时,表达“输出”的过程本身也能提高阅读实效性。
三、思维导图使整本书阅读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 )是美国教育学博士大卫•海勒于1988年发明的一种用来建构知识、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思考、提高学习能力的可视化工 具。
借助思维导图,指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
借助思维导图,指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库,还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这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降低阅读难度,还能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获得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语文学习自信。
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这样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还能使得学生得到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高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课文阅读,可以通过更加直观化和具体化的方式将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还可以将一些静态抽象的阅读材料具体化,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印象。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取合适的绘图时机,使得学生可以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
本文接下来将要探讨的就是思维导图阅读整本书意义,以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阅读整本书,希望能够给予广大教师一些建议。
一、小学生借助思维导图阅读整本书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因为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篇一篇的,如果仅仅依靠课本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很难找到切入点,阅读难度会增大。
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阅读整本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整体阅读书籍的好习惯,还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如果将整本书作为教材开展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材的弊端,还能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使得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到更多阅读技巧,获得更多知识,提升学生阅读自信心。
二、借助思维导图阅读整本书的具体教学策略(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先利用思维导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将要阅读的内容上,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阅读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来展示信息关系的图形工具,通过连接思维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
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面将从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设计思路。
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
合适的思维导图结构。
可以选择以中心主题为核心,分支连接相关知识点和概念,帮助学
生形成对主题的整体认识。
还可以使用不同颜色和图形来区分重要信息和辅助信息,提高
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关注和记忆。
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导图软件或黑板等工具,在课堂上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构建导图的中心主题,并帮助学生建立与主题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词。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展开分支,并逐渐将主题和相关知识
点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巩固对主题的理解和记忆,并让学生用
导图来总结和复习主题内容。
效果评价。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深度和学习成果等方面
来评价思维导图的效果。
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导图的绘制和讨论,是否能够结合
导图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表达,可以反映学生对主题的理解程度和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力。
在课后,可以进行小测验或作业,考察学生对主题和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对比
思维导图的内容和学生的答案,评价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主题的效果。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阅读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阅读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大量信息有机组织、分类、管理的图形化工具。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提高主题阅读教学效果。
一、制作主题思维导图主题思维导图是指将主题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中心主题为中心,向外展开对应的分支,形成树状结构层次分明、内容清晰的图,用于指导学生学习。
制作主题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对主题内容进行整合、理清知识难点之间的联系,强化他们的记忆和理解力。
1.确定主题:确定主题的核心概念,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
2.列出分支:根据主题概念,列出与之相关的分支,每个分支又可展开更多的分支。
3.连结分支:将主题概念与分支之间的关系进行连线,使整个思维导图成为一棵层次分明的有机结构树。
二、整合阅读内容学生在阅读主题内容时,难免会有所遗漏或者收到各种干扰。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将分散的阅读内容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主题,理清重点难点,形成知识的全局认知能力。
在整合阅读内容时,可以借鉴以下方法:1.关键词汇总:根据阅读内容提取出重要的关键词,将这些关键词整合到思维导图的分支中,归纳总结主题阅读的核心内容。
2.关系梳理:对于多方面的阅读内容,学生可利用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不同阅读内容的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引出的问题、主要观点或干扰因素等。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枝节、关键字和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
三、解析论点和观点主题阅读中,学生还需要能够了解各种观点和论点,并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判断其合理性和可信度。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论点和观点,并有序地化解其所含有的问题和疑惑。
1.细节抽取:在阅读主题内容时,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抽取细节,如作者的论点、证据及具体的例子等。
将提取出的细节整理成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理解,进而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点。
2.问题提出:在进行主题阅读时,会涉及到许多问题和疑问,这些问题和疑问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逐一地解决,以达成全局的理解和认识。
让思维导图助力整本书阅读教学
I教法I本版编辑/赵静让思维导图助力整本书阅读教学邵龙霞高邮实验小学,江苏扬州225600摘要:依据小学生喜欢在形象化的要素中获取相关知识与策略的特点,借助思维导图助力整本书阅读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适宜地、巧妙地将“思维导图”与“整本书阅读”联结起来,能使学生更清晰地把握整本书的内容,更准确地评价书中的人物,更深入地把握主题,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表达力与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一、借图理JR情节,更清晰地讲述内容_本书的内容相对复杂而丰富,小学生很难达到整体性地关照整本书的情节。
这时,我们如果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梳理脉络,整理情节,让他彳门能够借助图像来讲述大概内容,这样学生的讲述会更轻松、更清晰,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顺情节的思维导图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每本书的特点来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
对于情节性较强的书,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开头、结尾、冲突和转折来绘制情节线路图;而人物众多的书籍,我们可以运用树形图来梳理人物关系;由单篇连缀而成的历史故事类书籍,我们可以借助时间轴来厘清相关事件;地点变换较多的书籍,我们贝何以通过绘制地图的方式来整理内容……当然,绘制思维导图,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有个性特色的思维导图来。
书的题目: 1.借图理顺情节线。
每一本书的内容,往往都会由故事的开始、发展、转折和结尾这几部分组成,我们就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情节线(如图1),引导学生把故事的情节发展线索梳理出来。
学生在这个基础上,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梳理情节。
如我带着三年级的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时候,学生会根据情节线的几个环节,自创梳理出《孟姜女》这个故事的情节线索:故事的开始——春天的时候,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造长城;故事的发展——孟姜女思念自己的丈夫,为丈夫缝制衣服;故事的转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故事的结局——孟姜女哭倒长城。
2.借图整理重要事件。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沈志媚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1年第1期文 | 沈志媚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开展“读书—绘图—分享”式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中高年级整本书导读活动的新样式。
一、利用思维导图的提炼性,梳理人物关系好多故事人物众多,人物关系也比较复杂,梳理人物关系有助于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效率。
如在学生阅读《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时,引导他们以主人公安妮为核心,理清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绘制人物关系图(见图1)。
随着阅读的推进,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收获,分析人物的基本特点,逐步完善这张图表。
二、利用思维导图的关联性,关注人物命运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往往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所牵动,或悲或喜,或忧或怜。
如在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时,孩子们特别关注妞儿的命运。
引导学生聚焦描写妞儿的精彩情节,定格几个特写镜头,写下阅读感受,并用上下起伏的折线模拟妞儿的人生轨迹(见图2)。
通过定格、描摹,笔下的线条幻化成人物的串串足迹。
当线条直线向下时,妞儿的命运急转直下,妞儿用最惨烈的方式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就这样,清晰的图表,配上个性化的解读,更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利用思维导图的启迪性,把握人物形象阅读故事书,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人物,并进一步尝试把握人物形象,是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上经常设计的活动。
如在阅读《女生贾梅》以后,借助思维导图,以女生贾梅为核心词,从基本情况、性格特点、人物趣事、日记片段、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去认识、解读、评价这个人物(见图3)。
经历这样的活动,学生一定会对这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处处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初中女生形象,把握得更清晰、更全面。
四、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预测故事情节阅读整本书,会综合运用到各种阅读策略。
预测就是一种常用的阅读策略。
如刚拿到《无字书图书馆》这本书,学生对“为什么图书馆的书上会无字”非常好奇。
在进行读物推荐时,笔者先通过经典片段的引入,引导学生想象无字书图书馆内的情景:书本上一片空白,字母有的在空中飞舞,有的堆积如山。
思维导图助力整本书阅读
思维导图助力整本书阅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其中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在义务教育阶段,整本书阅读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目标。
在语文改革的大趋势下,整本书阅读被推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中考、高考试题中比重越来越多,课程中有了系统性实施的要求。
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
近些年来,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整本书阅读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整本书篇幅长,信息量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相信有很多人就面临过这种情况,在书店看到比较感兴趣的书籍,但每次翻阅时都因为书本的厚度而被吓退,这些问题及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思维导图绝对可以算得上一件使阅读走向真阅读和深阅读的“利器”,它让学生学会梳理、提取、分析、归纳一本书的各类信息,化繁为简;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不自觉地生成自己对人物、对主题甚至对文化的理解,从而积淀思想,汲取智慧,丰盈灵魂,促进成长。
一、利用思维导图搭建内容框架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平时的篇章阅读,它的信息容量大,主题更多元,内容更丰富,给读者提供的思维空间也更加广阔。
打个比方,如果说单篇课文是大树,整本书阅读就是森林,如果找不到一条游览森林的合适路径,很容易在森林中迷路。
所以,利用思维导图在宏观上梳理整本书内容,有利于学生俯视全书,内化吸收;统揽全局,了然于胸。
比如,在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涵盖了瑞典的地理、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人情风俗,是一部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的百科全书。
涉及到的角色、地名众多,情节复杂,我要求学生读完之后用一张导图梳理阅读收获,要求画出作者简介、内容概要、尼尔斯的游历过程等内容,学生在充分阅读后完成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充分思考,在完成导图后充分交流。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阅读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的方式展现主题内容和关系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内容,促进思维的联想和整合。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效率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巧用思维导图提高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
1. 主题概述: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主题的概念、内容和关系展现出来,让学生对整个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认识。
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性的认识,更好地把握主题的中心思想和关键点。
2. 细化分析:在主题的具体内容和细节方面,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整合。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和细化,将不同方面的内容和关系清晰地展示出来。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主题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思维拓展: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主题内容和各种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和整合,促进他们的思维拓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主题内容的拓展,探讨相关的问题和展开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表达呈现: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和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主题内容进行整合和表达,展现自己的思维和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师
姓名
梁天籁
微课名称
如何做整本书阅读的思维导图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小学中年级教材版本:课外阅读
录制
工具和方法
“Camtasia”录屏软件
设计思路
1.利用课外书《我爱小黑猫》,讲解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
2.讲解制作的思路
3.说明制作的小技巧
4、当堂练习
2、分主干,例举分主干的思路。
3、发展二层分支,提炼关键词。
4、发散思维。重点在写出感悟。
三、认识制作思维导图的技巧,观看半成品。
四、动笔制作,补充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了解制作思维导图在阅读整本书时的作用。
2、了解部分制作的思路。
3、了解制作的技巧。
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进行思路分支。
难点:拓展制作二层分支,丰富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思维导图的好处。
二、以《我爱小黑猫》为例子,观看老师逐步示范,制作整本书阅读的思维导图。
1、画中心主题,讲解要点:A、写在中心处。B装饰性的画要简洁,注意色彩不能遮盖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