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与练习(2)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十课整理与练习2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十课整理与练习2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十课整理与练习2苏教版()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习的一种称谓,从最后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样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后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教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晚辈。其实«国策»中自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员〞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谓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教员〞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教授知识者〞,与教员、教员之意基本分歧。课题
〔2〕沿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想象一下将会失掉什么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的体积能够是多少立方厘米?
2.思索题:一块长16.56分米,宽8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如今要应用它制做一个圆柱形油桶。怎样制造糜费最少而容量最大?
先生按要求先制造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8厘米,高6厘米的直角三角形。
先生先讨论失掉什么平面图形,底面直径和高的能够有的几种状况,再独立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先生分组协作,讨论、思索。
请画出制造的表示图并计算出它的容积。
指点先生入手制造,展现先生的不同资源,启示先生剖析讨论。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2
教时
10
日期
月日
一、教学目的:
1、先生停止知识整理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络。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优秀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优秀课件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六年级下册
圆柱和圆锥练习课
圆柱
圆锥
一试身手
一、计算(单位:厘米) 1.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
50
2.求圆锥的体积。 4
9
3.求粮仓的体积。 0.6
1.5
2
二、填空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 60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高分别相等,圆 锥的底面积是18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 ( )平方厘米。
C、5
3、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乘3,它的体积应乘( )。
A、3
B、6
C、9
D、27
4、用一根小棒粘住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这个三角形转动后产
生的图形是( )。
A、三角形
B中盛满15升水,把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铁圆锥倒放入水中,杯
中还有( )水。
A、5升
B、7.5升 C、10升 D、9升
勇攀高峰
1号题
如图,想想办法,你能否求 它的体积?( 单位:厘米)
4
2
6
2 一个酒瓶里面深30厘米,底面直 号 径是8厘米,瓶里有酒深10厘米,把 题 酒瓶塞紧后倒置(瓶口向下),这时
酒深20厘米,你能算出酒瓶的容
积是多少毫升来吗?
30
10
20
8
3 李小明准备用一张长方形铁皮做 号 一只圆柱形油桶,他设计了如下
题 图所示的裁剪方案。(分米)
底面
侧面
底面
10
4
你觉得他这种设计方案合理吗?为什么?
有一个圆柱,若高减少2厘米, 则表面积减少62.8平方厘米。 如果它的高是6厘米,这个圆柱 的体积是多少厘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主要是对第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实际应用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四则运算规则,对于本单元的内容,他们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还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能解决相关的实际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思维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规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题,灵活运用分数的四则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的四则运算。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数计算器、黑板、粉笔等。

2.教学资源:教材、练习题、实际应用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蛋糕、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四则运算规则。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和演示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则。

引导学生注意运算中的细节,如分母的统一、约分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整理与练习(一)-整理与练习(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doc

整理与练习(一)-整理与练习(二)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doc

整理与练习(一)/整理与练习(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周次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2授课课题整理与练习(一)教学基本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6的整理与练习T1—7。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课让学生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思考。

学法指导观察思考并讨论练习。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学环节设计一、回顾与整理1、回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小组讨论:(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二、基本练习1、完成整理与练习T1(1)学生先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2、完成整理与练习T2(1)分组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1、对比练习(1)出示第4题(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别怎样解答?2、分析数量关系(1)分别画出第5、6、7三题的关键句,并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2)第5题可以怎么解答?第6题呢?(3)第7题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先求什么?作业整理与练习T5-7板书设计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周次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3授课课题整理与练习(二)教学基本内容第十一册P58例4和练习十一T9—14。

教学目的和要求1、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或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探索、体会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整理与练习(2)-整理与练习(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doc

整理与练习(2)-整理与练习(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doc

整理与练习(2)/整理与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教案6年级:主备者:马国霖备课时间:10-9-3周次 2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1授课课题整理与练习(2)教学基本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8页“练习与应用”第5~10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学环节设计一、巩固练习:1、练习二、5启发学生回忆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以及周长公式。

第二题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列出“2X+1.5×2=9”,也可以列出“X+1.5=9÷2”)2、练习二、6小组讨论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

指名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地铁一号线地上部分长度×2-0.7千米=地下部分的长度。

3、练习二、7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并请学生口答检验过程4、练习二、8出示第8题,生独立解决后根据数据说说感想。

5、练习二、9和10重点强调数量关系等以及如何解方程的。

6、思考题启发:取了若干次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说明什么?说明取出的红球总数多10个。

六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与练习(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与练习(二)教案 苏教版

整理与练习(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P34~P36页的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与思考》的第6~7题;《探索与运用》的第8~9题;《评价与思考》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并解决一些新的问题,获得对相关知识的一些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1.复习整理圆柱的基本特征。

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复习整理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新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索实践的活动中进一步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计算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同时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

关键:使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一个圆柱形饮料罐,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沟通网络,融会贯通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各是什么?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结,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柱体木料、圆柱体与正方体有那些相等的关系?如果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正方体木料和圆锥体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关系?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提问:在圆柱体的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相比是如何变化的?如果圆柱体的高为4分米、拼成长方体以后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二、课堂练习1.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做“练习与应用”第6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5 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5 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5 整理与练习苏教版1. 教学目标1.了解整理的基本概念2.学会对多种物品进行排序和整理3.掌握数字的比较和排序方法4.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 教学重点1.整理的概念与方法2.数字的比较和排序方法3. 教学难点1.学会对多种物品进行排序和整理2.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4. 教学过程4.1 自主探究1.让学生搜集家庭中常用的物品,如玩具、书籍、文具、衣服、鞋子等,并要求学生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和整理,比如用途、颜色、大小、形状等。

2.教师提供一些杂乱无章的数字牌,让学生自行排序和比较,例如:[35, 27, 42, 18, 10, 55, 63, 13, 31]。

3.学生自主探究10分钟,然后汇报结果并介绍筛选的规则。

4.2 指导讲解1.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整体呈现,引导学生理解整理的概念与方法,如分类、放置或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等。

2.教师通过演示数字的比较和排序方法,例如将数字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或将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引导学生掌握数字的比较和排序方法。

4.3 合作学习1.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5人,进行整理和排序活动。

2.每组成员选择一个拥有很多物品的同学,并对他/她的书包或书桌进行整理和排序,标记物品所属的类别,并进行排列。

3.每组成员统计整理所用的方法,并汇报到全班,同学讨论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和适用。

4.4 实际操作1.学生两两分组,进行数字比较和排序游戏,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排序顺序,最终建立正确的排序方法。

2.学生自行找出10个数字进行排序,每个人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并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5. 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2.指导讲解法3.合作学习法4.实际操作法6. 教学评估1.整理和排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对数字的比较和排序方法是否掌握。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2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2教案
2.做复习第5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三、知识应用复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做练习八第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刚才一题是求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一共是多少,根据刚才一题的解答,你能找出数量关系解答这道题吗?(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请大家课后试一试。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表面积、体积计算实际应用复习教材第34页复习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四、探索和实践
第九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六、课堂作业
练习册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个性修改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体积的汁算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体积计算
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 ?

2019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十课整理与练习2_苏教版精品教育.doc

2019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十课整理与练习2_苏教版精品教育.doc
(2)沿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想象一下将会得到什么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可能是多少立方厘米?
2.思考题:一块长16.56分米,宽8分米的长方形铁皮,现在要利用它制做一个圆柱形油桶。怎样制作浪费最少而容量最大?
学生按要求先制作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8厘米,高6厘米的直角三角形。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整理与练习2
教时
10
日期
月日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进行知识整理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生能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有关3.14的计算
布置学生自主出题。
学生同桌合作,一人出示3.14的乘法,另一人计算,再相互批阅。
活动一:建立形体知识网络,
1、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柱体木料、圆柱体与正方体有那些相等的关系?2、如果将一个圆柱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圆柱体木料和圆锥体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关系?
活动二:
运用形体知识,服务生活
1、完成练习8
2、完成练习9
3、完成练习10
4、完成练习11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2)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2)教案 苏教版
3.“探索与实践”第9题。
四、评价与反思(预设5分钟)
1.先让学生阅读评价项目,说说成功经验。
2.学生客观的对自己作出评价。
五、全课总结。(预设2分钟)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板块一】
1.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
2.复习第6题。
(1)指名学生口答每题算式,老师板书。
(2)校对答案,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钟)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复习第7题。
指名口答,其余同学校对答案,集体讲评及订正。
2.“探索与实践”第8题。
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比较方便?根据什么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
整理与练习(2)
教学
内容
书本第34-35页 “练习与应用”中的6-9题,“探索与实践”及“评价与反”思
共几课时
课型
复习
第几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景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或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能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学生在探索与实践环节中能积极思考,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并在交流中有新的发现。
(4)师:比较计算结果与商标容积,你有什么发现?
3.(1)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
(2)师:你能用一张的长方形纸卷出不同的圆柱吗?你觉得哪个圆柱的体积大一些?
(3)学生汇报测量数据,计算结果。
(4)师:比较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板块四】
让学生根据评价项目一一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改进与提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十课整理与练习2_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十课整理与练习2_苏教版
活动二:
运用形体知识,服务生活
1、完成练习8
2、完成练习9
3、完成练习10
4、完成练习11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
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集体校对
三、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提出活动要求。
(1)沿长方形的一条边旋转一周,想象一下将会得到什么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可能是多少立方厘米?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有关3.14的计算
布置学生自主出题。
学批阅。
活动一:建立形体知识网络,
1、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柱体木料、圆柱体与正方体有那些相等的关系?2、如果将一个圆柱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圆柱体木料和圆锥体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关系?
整理与练习2
教时
10
日期
月日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进行知识整理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生能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课题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练习教学设计2 苏教版 精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练习教学设计2 苏教版 精

整理和练习教学内容:第16页7~11题及“探索和实践”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

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百分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补充练习题。

(一)根据信息,先提出问题,再选择不同的方法解答。

(1)某水果种植专业户今年秋季收水果50000千克,十月份卖出了45%,十一月份卖出了30%,_______?(2)中大附小开展节约用电活动,十月份用电450度,比九月份节约了10%, ? (二)一组基本应用题。

1.菜籽的出油率是42%。

(1)榨制出200千克菜油,需多少千克菜籽?(2)用450千克菜籽能榨制多少千克菜油?2.我校本月用电1200度,比计划用电节约200度。

节约百分之几?3.学校科技组有20人,舞蹈组人数是科技组的20%,又是田径组的30%。

田径组有多少人?4.某服装厂一月份计划生产5000套童装,实际生产了5800套,实际比计划超产了百分之几?5.一台电脑原价4500元,现在降价900元出售,降价了百分之几?6.一套家具降价400元后以3600元出售,降价了百分之几?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第7题(1)独立解答(2)交流算法2.完成第8题理解题意,适当解释“合金”的意思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是一铜的,一是锌的千克数。

3.完成第9题4.完成第10题(1)理解题意问:两个百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为单位“1”?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要算这个月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需先求出什么?(2)学生解答5.完成11题(1)读题重点理解“携带行李超过20千克的部分,每千克要按飞机票原价的1.5%购买行李票”这句话的意思。

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明确两点:一、首先算出超过20千克的那部分重量;二、行李票的价格=飞机票原价*1.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 整理与练习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2.5节——整理与练习。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我们复习和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通过一些实际练习来提高我们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目标方面,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一节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以及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节课中,我会为大家讲解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

其中,难点主要是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重点则是如何理解和运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册等。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我会为大家带来一些应用题,让大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这些题目会涵盖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各种应用,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积极解答。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用黑板和粉笔为大家展示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的解题步骤。

这样,大家可以在课后更好地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练习题。

这些题目包括了基础知识巩固题和应用题,希望大家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运用这些知识。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问题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案中,我要特别强调几个重要的细节,这些细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大家特别关注。

我要强调的是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整理与练习 (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整理与练习 (2)
课后感受
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十三第(9-13)题
课型
练习
本单元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4教时备联系,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回答。
二、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9题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表中的数据,并依次讨论教材中的前3个问题。
2.第10题
第一小题让学生直接填表。
第二小题让学生判断。
第三小题启发学生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答。
3.第11题
组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的理解。
4.第12题
5.第13题
在前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第4个问题,并写出数量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作出判断。
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解答交流。
学生先填写,然后判断。
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交流判断
根据学生经验先独立填写,交流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开思路
三、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
组织学生比较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有什么异同?出示表格。
学生比较,概括。
四、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多指名几个说说,集体纠正或补充。
板书
整理与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帮助同学们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帮助同学们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复习教案 苏教版 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复习教案 苏教版 教案
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
课 题
整理与练习一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目标:1.使学生通过层次不同的练习,巩固已学的圆柱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以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2.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1〕复习整理圆柱的根本特征。圆柱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
独立填表
交流
相当于求侧面积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全课小结
四、课堂补充习题
五、课外作业
5.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引导学生对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进展比拟。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本单元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需要了解什么知识?
〔2〕复习整理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在整理复习圆柱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以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同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P33~P34页的教学内容。完成《回忆与整理》和《练习与思考》的第1~5题。
2.光盘




圆锥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回忆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1.提醒课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今天开场复习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
2.提出要求:通过复习,一方面,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熟悉圆柱和圆锥各局部的名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掌握圆柱外表积、圆柱和圆锥体积〔含容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 第十课整理与练习2-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 第十课整理与练习2-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十课整理与练习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直接比、简单比、复合比”的概念并能够计算比值。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比的应用场合,理解比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直接比、简单比、复合比”的概念并能够计算比值。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学生的桌椅等教学资源2.教学PPT和多媒体设备3.练习册、计算器等教学素材四、教学步骤1. 导入与启发通过图片或实物的比较来启发学生对于“比”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和实际意义。

2. 展示与讲解通过PPT或黑板书等方式来讲解比的概念,包括“直接比、简单比、复合比”。

并结合实际例子来说明。

3. 练习3.1 练习1 练习册第x页的x题。

3.2 练习2 练习册第x页的x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解决问题。

4. 拓展通过教师提供新的题目或者提出问题来进行拓展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运用比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5. 小结与作业布置对于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

五、板书设计直接比教学内容1简单比教学内容2复合比教学内容3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启发学生对于比的概念的认识,通过PPT和黑板书来结合实际例子讲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在练习环节中,通过练习册提供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

在拓展环节中,通过教师提供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在小结中总结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和应用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整理与练习(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整理与练习(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2〕教学目的1、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考虑。

3、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征。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络,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教学过程:一、复习总结老师: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bh老师:由上面两个体积计算公式概括成的总公式是什么?指名让学生答复.根据学生答复,老师出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二、课堂练习1.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4题.老师用课件出示题目。

全班学生独立填表,集体订正。

指名说说每个空格里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2.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5题.3、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6题.先请一位同学读题,然后老师提问:这道题的第一个问题实际求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呢?学生答复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4、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考虑,解答。

交流时指名说说每一问实际上是求什么。

5、做教科书第35页的第8题可以先出示一个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再结合对长方体框架的观察,引导学生考虑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

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考虑过程。

6、做教科书第35页的第9题事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好相关数据,课上进展计算和交流。

7、评价与反思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工程,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2)复习整理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在整理复习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 积公式,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同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
学生 活动 方式
分组方式:自然分组。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在计算后交流自己的思路。
教学 准备
1.P33~P34 页的教学内容。完成《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思考》的第 1~ 7 题。 2.分层练习。
计 有(
)种围法;其中一种围成的圆柱的高是(
)厘米,直径
是(
)厘米;另一种围的圆柱的高是(
)厘米,直径是(

厘米。
教 学 反 思
把它的侧面展开后平铺在路面
上。
预设五:圆锥的体积可以这样计算:
V圆锥
1 r 2h 3
V圆锥
1 (d 3
2)2 h
V圆锥
1(C 3
2)2 h
分析错误原因
预设一:计算错
预设二:公式用错
预设三:圆锥体积没有除以 3。
预设一:所以前轮滚动一周的压路面积 等于压路机前轮的侧面积。 预设二:就压路的面积就是求侧面积。
(1)学生独立解答。
积。
(2)引导学生对长方体和圆柱 预设二:回顾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的体积公式进行比较。
预设三:它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
高来计算。
三、 全课 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本单元 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还需要了解什么知识?
小结。
水平 1:第 34~第 35 页练习与应用的第 1~5 题
2.提出要求:通过复习,一方 连接两个底面之间的垂线段叫做圆柱的
面,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 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P34~P36页的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与思考》的第6~7题;《探索与运用》的第8~9题;《评价与思考》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并解决一些新的问题,获得对相关知识的一些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
1.复习整理圆柱的基本特征。

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复习整理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解决新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在探索实践的活动中进一步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计算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同时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

关键:使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一个圆柱形饮料罐,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沟通网络,融会贯通
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各是什么?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结,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
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柱体木料、圆柱体与正方体有那些相等的关系?如果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正方体木料和圆锥体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关系?
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提问:在圆柱体的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相比是如何变化的?
如果圆柱体的高为4分米、拼成长方体以后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二、课堂练习
1.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做“练习与应用”第6题。

(1)结合示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直径和高推算出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

(2)依次解决后两个问题。

3.做“练习与应用”第7题。

(1)学生尝试解答。

(2)通过交流各自的思路,得出不同的算法。

4.完成“探索与实践”的第8题。

(1)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把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饮料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测量计算。

(2)启发学生测量出计算饮料罐容积必要的条件,或底面半径和高或底面直径和高,或底面周长和高。

(3)在测量时,要注意根据罐外面的高,合理估计罐里的高。

算出容积后再引导学生将算出的结果与商标上标出的容积进行比较,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体会。

(4)布置学生课后再进行一些类似的测量和计算,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5.完成“探索与实践”的第9题。

(1)学生操作后,先要求他们估计卷成的哪个圆柱体积比较大,再让学生通过计算进行验证。

(2)组织交流。

让学生通过归纳发现规律:用长方形纸卷成的圆柱中,用长方形的长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作为圆柱的高,卷成的圆柱体积比较大。

三、补充练习
1.给舞台设计一枝铅笔做舞台背景,请你算一下这个背景有多大。

2.一块长16.56分米,宽8分米的长方形铁皮,现在要利用它制做一个圆柱形油桶。

怎样制作浪费最少而容量最大?请画出制作的示意图并计算出它的容积。

四、评价与反思
(1)引导学生对照表中的指标,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实事求是地总结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并诚恳地指出不足。

五、教学“你知道吗?”
(1)学生自主阅读。

(2)组织交流。

重点要帮助学生理解“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与“下周自乘,以高乘之,三十六而一”的含义及其与本单元所学方法的联系。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