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礼仪

合集下载

清朝的封建礼制

清朝的封建礼制

清朝的封建礼制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延续了数百年的封建礼制。

这种礼制在清朝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深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朝的封建礼制始于满洲族传统,随着满族族群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扩张,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全面的礼仪体系,成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

封建礼制在清朝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威,它规定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相互关系、行为方式和仪式礼节。

首先,清朝封建礼制主要以君臣之间的关系为核心。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其他官员和民众都要向皇帝行礼,以示尊敬和忠诚。

皇帝则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的威严和统治力,通过严格的仪式和礼节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其次,封建礼制对于官员和士人的行为规范相当严格。

清朝设立了华贵的进士科举制度,掌握着朝廷权力的官员必须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晋升高位。

进士科举考试的仪式讲究繁琐,包括举人、贡士、会试、殿试等多个环节,每一环节都要求官员们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做到毫无差错。

此外,清朝的官员们还要遵守各种规定的礼仪,如上朝行礼的方式、服饰的规定等,这些严格的规范使得官员们在行为上要符合封建礼制的要求。

封建礼制也渗透到了清朝人民的生活中。

社会上的不同等级和身份地位在封建礼制下有着明确的体现。

以皇帝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将社会划分为官僚、士人、百姓等不同的阶层,每个阶层要遵守相应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礼仪之外,封建礼制对婚丧嫁娶、喜庆节日等方面也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准确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等级秩序。

然而,封建礼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封建礼制注重的是社会等级的差异和统治者的权威,对于个人的自由和创造力有着一定的压制。

此外,封建礼制教条主义和偏执的特点也阻碍了社会的科学发展和思想的解放。

总而言之,清朝的封建礼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它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也是社会等级秩序的表现。

封建礼制规范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社会稳定和统治者的统治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清朝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礼仪

清朝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礼仪

清朝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礼仪清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其统治期间长达267年,直到1912年才被推翻。

在这些年里,清朝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礼仪也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一、清朝的民族文化1.1 语言清朝时期,中国的语言主要是官话,也就是现代汉语的骨架。

但同时也有其他语言的存在,如蒙古语、满语、藏语等。

这些语言在清朝时期都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保护,为多民族共存奠定了基础。

1.2 文化在文化方面,清朝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与前几个朝代相比,清朝在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

文化也逐渐向普通百姓渗透,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1.3 饮食清朝时期饮食文化十分发达,清朝的名菜有很多,如宫廷菜、川菜、鲁菜等。

同时,民间也有自己的美食,如北京烤鸭、麻辣火锅等。

二、清朝的传统礼仪2.1 礼仪之邦清朝时期的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这是因为清朝十分重视传统礼仪。

清朝的皇帝、官员、百姓都要遵守各自的礼仪规范。

尤其是皇帝的生活和治理,更是包括了大量的礼仪。

2.2 仪表之道在清朝时期,礼仪之外也发展了一种仪表之道。

仪表之道讲究形象、动作、语言等方面的表现方式。

这种表现方式不仅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教育、修养和道德的表现。

2.3 福禄寿三星在皇家礼仪中,福禄寿三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福神代表着幸福,禄神代表着财富,寿神代表着长寿。

这些神灵可以为皇帝带来好运,也可以为民生带来好处。

三、结语从以上内容来看,清朝时期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礼仪非常重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在现代社会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些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其中的精华,将其传承下去。

清朝礼仪制度

清朝礼仪制度

清朝礼仪制度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礼仪制度是其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礼仪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官员礼仪:清朝实行官员制度,官员礼仪是其重要的礼仪之一。

官员在朝廷上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如穿着规定、行礼方式、言语措辞等。

2. 宫廷礼仪:宫廷礼仪是清朝礼仪制度的核心之一。

清朝皇帝是礼仪制度的中心,宫廷礼仪规定了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各种礼仪规范,如服饰、饮食、居住、出行等。

3. 宗教礼仪:清朝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礼仪在其礼仪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清朝实行官方宗教政策,尊重各种宗教信仰,但同时也对宗教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4. 社会礼仪:清朝礼仪制度还包括了社会礼仪,如婚礼、葬礼、宴会等。

在清朝,这些礼仪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和程序,以显示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

清朝礼仪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它体现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满族规矩

清朝满族规矩

清朝满族规矩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满族人建立。

清朝实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满族规矩和传统,以维护其统治地位和民族特性。

以下是一些清朝满族规矩和传统的例子:
1.辫子(发辫):满族男子通常会留长发,并将其编成一对发辫。

辫子被视为满洲人的象征,是满族传统的发型。

满族男子弃辫
是在清朝末期(19世纪末)开始的。

2.服饰:满族传统服饰在清朝时期被广泛采用。

这包括传统的长
袍、宽袖、高领和大袖口的服装,以及特殊的头饰和鞋子。

3.语言:满洲语是满族的传统语言,清朝时期在官方文件和法规
中广泛使用。

满族的文字系统是清朝的官方文字之一。

4.婚礼仪式:满族的婚礼仪式有许多传统规矩,如婚礼头盖鸢尾
花头饰、新娘穿着特殊的礼服和举行传统仪式。

5.礼仪和礼节:满族人重视礼仪和礼节,有严格的社交规则和礼
貌行为。

在宫廷和社交场合,满族官员和贵族要遵循一定的礼
仪和仪式。

6.饮食:满族饮食有其特点,包括烤肉、牛肉、羊肉和面食等传
统食物。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满族的传统规矩和文化受到了影响和变革。

特别是在清朝晚期,汉族文化和传统在满洲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满族人也逐渐采纳了一些汉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同时,随着清朝的灭亡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满族规矩在很大程度上已经
消失或演变。

清朝皇家礼仪范文

清朝皇家礼仪范文

清朝皇家礼仪范文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皇家礼仪体系相对严格且独特。

清朝皇家礼仪由明朝礼制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和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下面将详细介绍清朝皇家礼仪。

一、朝贺制度1.六朝之制:皇帝丧失父亲时,东宫世子恭送父亲归葬,百官集会送行,并派遣大臣负责祭祀。

丧葬期间,皇帝不举行宫廷活动,百官不奏事。

2.明年抚养:皇帝丧失皇太后时,皇帝自己亲自哀悼,丧葬期间百官不奏事。

皇太后丧失父亲时,皇帝亲自到达太常寺丧殡。

皇太后丧失皇祖母时,举行国丧,皇帝亲自主持。

二、上朝仪式1.上朝前的准备:上朝有固定的时间和顺序,各个官员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官员按照前后次序一字排开待命,等候皇帝上朝。

官员上朝时穿着礼服,佩戴官帽,手持朝珠,一字排开,等候皇帝御驾亲临。

2.上朝仪式:皇帝到达上朝殿时,由内侍先行上殿,然后是官员一字排开,皇帝上殿后,官员行俯首三跪九叩礼,然后金殿刚直尚武以及仪仗袭帔行首礼,神匠工匠摄垂帘下殿礼,王公大臣、布衣齐奏事礼,铁帽营官帽摘礼,百官行稽首礼,九锡等礼,皇帝则回礼,次序如此,整个仪式规矩有序。

三、朝会仪式1.朝会举行时机:每月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朝会,皇帝会召集大臣和各部领导出席,共商国家大事,宣布政策。

2.朝会仪式:皇帝到达朝会殿后,由内侍先行上殿,然后是官员一字排开,皇帝上殿后,官员行俯首三跪九叩礼,然后朝珠五颗礼,铁帽营官帽摘礼,大体佩剑,九锡礼,皇帝则回礼,次序如此,整个仪式庄严肃穆。

四、寝藩仪式1.皇帝出行前的准备:当皇帝要外出巡视藩王时,要提前通知官员,官员穿戴整齐,严守次序,等候皇帝的驾临。

2.寝藩仪式:皇帝到达藩王府时,藩王出宫迎接,接受皇帝的馈赐。

然后皇帝进入藩王府寝宫休息,藩王在宫门内等待,随后皇帝在藩王面前换衣服、漱口等。

整个仪式恭谨有序。

五、祭祀仪式1.祭祀仪式:清朝皇帝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祭天仪式,皇帝亲自主持,百官一同参与。

仪式中,有隆福殿内朝、上清宫祭拜天地神祇等环节,以及向祖先祭拜,祈求国泰民安的仪式。

清朝习俗礼仪文化

清朝习俗礼仪文化

做寿礼
• 为老人做寿,古已有之。明清之季,特别是清 代,乃是做寿风发展的鼎盛期。就做寿的规模, 做寿的频繁程度,做寿的普及性,贺礼的档次、 价值、形式的多样化,都已经大大超过了之前的 任何朝代。 • 50岁、55岁、66岁、73岁、84岁为关口,是死神 引领的岁数。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语:“人活五十 五,阎王数一数”;“六十六,乱刀斩”;“七 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来投”,
抓周礼
• 民间: 这是在新生儿一岁时,举行的卜定婴儿未 来前途和职业的一种礼仪。此俗,宋代即 有。清代仍延续,没有太大变化。所陈之 物有金银之宝、文房四宝、书籍、秤尺刀 剪、女工针线、玩具等等。 宫廷:陈列物品相似,弧矢(弓箭) 公主 皇孙女除外
寄名
命名
• 民间: • 当婴儿出生后,家人担心他有不测,或夭亡,或 多病,于是,将孩子在神或僧道前寄名为弟子 (但不剃发出家),以求长命。此俗明代就已有 之,清代更为流行。 • 宫廷: • 满族民间新生儿的命名一般是在孩子满月之后。 最初起名方式比较简单、质朴,如以长辈的年龄 为名,以禽兽为名,以出生季节或时辰为名,以 长幼顺序为名,等等,没有一定的规则。清政权 建立之初保留着上述习俗, 如清太祖努尔哈赤意为野猪皮;
成年礼
• 民间: • 汉族加冠礼这是古代汉族男子成年礼俗。流行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加冠日到了清代又有了新的 变化,清中期以后,多移至娶妇前夕。加冠主家 要于是日宴请宾客。只有在行完加冠礼的男子成 年人才能用字、号。
汉族的女子成年礼只须改变一下发式,将头发盘 成发髻,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到了可以出嫁 的年龄。
宫廷规矩
• 清代最讲究国法礼仪,官场上的礼度和 称谓言谈极有分寸。否则很有可能会有降 级处分。
Hale Waihona Puke • 清代文武官员被皇帝或皇太后召见,应一 律跪安,汉大臣必须自称“臣×××恭请 皇上圣安”或“臣×××恭请皇太后圣 安”,满籍大臣则称“奴才”。

清朝宫中的规矩

清朝宫中的规矩

清朝宫中的规矩清朝宫中的规矩严格而繁琐,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礼仪制度。

下面将从宫廷礼仪、宫中服饰、宫中生活和宫中禁忌等几个方面介绍清朝宫中的规矩。

一、宫廷礼仪清朝宫中的礼仪规定非常严格,凡是进入宫廷的人员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规矩。

首先,进入宫廷必须行三鞠躬礼,以示对皇帝的尊重。

其次,宫廷中的人员必须穿戴整齐,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不整齐。

再次,对于皇帝和皇后,宫廷中的人员必须行跪拜礼,以示对他们的尊崇。

此外,在宫廷中,宫女和太监们必须行身后行礼,即不能背对皇帝和皇后。

二、宫中服饰清朝宫中的服饰规定非常严格。

皇帝和皇后的服饰必须是金碧辉煌的,以示尊贵。

而其他宫廷人员的服饰则根据官职的高低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宫女们穿着颜色鲜艳的丝绸衣裙,头戴花冠,手持扇子。

而太监们则穿着黑色的官服,头戴黑帽子,手持守卫。

此外,宫中还有特定的服饰规定,如皇帝的龙袍、皇后的凤冠等。

三、宫中生活清朝宫中的生活非常精细而有序。

皇帝每天早晨起床后,必须进行早朝礼,接受臣子们的朝拜。

随后,皇帝会参观宫中的花园,欣赏花草树木。

中午时分,皇帝会进入午门,享用丰盛的午餐。

下午,皇帝会参与政务活动,与臣子们商讨国家大事。

晚上,皇帝会与皇后一同进入寝宫休息。

四、宫中禁忌清朝宫中有许多禁忌,违反禁忌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首先,宫中的人员不得随意离开宫廷,必须经过皇帝的允许才能外出。

其次,宫女和太监们不得私自与外界人员联系,否则将受到严厉的责罚。

再次,宫中严禁私通男女,一旦发现,将受到重罚。

此外,宫中还禁止各种不文明行为,如打闹、游戏等。

总结清朝宫中的规矩繁多而严格,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礼仪制度。

宫廷礼仪、宫中服饰、宫中生活和宫中禁忌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要求宫中人员严格遵守。

这些规矩的存在,既显示了宫廷的尊贵和庄重,又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了解清朝宫中的规矩,可以更好地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文化传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

清朝的宫廷礼仪与仪式

清朝的宫廷礼仪与仪式

清朝的宫廷礼仪与仪式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宫廷礼仪与仪式在清朝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宫廷礼仪与仪式不仅是皇帝与内廷成员之间的约定俗成,更是展示皇权与王室威严的象征。

本文将从宫廷礼仪与仪式的庄重氛围、重要仪式以及具体礼仪细节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庄重的宫廷礼仪氛围清朝的宫廷礼仪与仪式以庄重严谨为基调,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尊严。

入宫者必须身着庄重的礼服,举止端庄,言谈严谨,不得有丝毫轻佻之态。

皇帝则以丰富的礼仪来彰显尊贵地位,他的一举一动都经过精心设计和仪式化的安排。

整个宫廷笼罩在一种庄重而又庄严的氛围中。

二、重要宫廷仪式1. 升朝礼:每日黎明时分,宫廷内一声朝钟响起,官员们受升朝礼的指引,依行列次序出现在紫禁城中。

皇帝亲临殿上,接受朝贺,进而发表朝诏。

这是宣示皇权与统治的重要仪式。

2. 大婚仪式:皇帝、皇后或亲王、亲王妃的结婚,是清朝宫廷中最盛大的仪式之一。

大婚仪式涉及到众多细节,例如选妃、选帐、选日、选官等,一切都要经过仪式规定和程序。

3. 冬至祭天:冬至是皇帝祭天的大日子,也是清朝宫廷中最重要的祭祀仪式之一。

皇帝亲自祭祀,向上天祈福,以带给国家和百姓丰收与安宁。

三、具体礼仪细节1. 行跪:清朝的皇帝、后妃、亲王等在进行重要仪式时都要行跪以示尊敬和虔诚。

行跪的仪式动作要规范,举止庄重。

2. 纳贡:每逢大典庆典之时,各地方分别纳贡供奉皇帝。

清朝皇帝要亲自接受贡品并发表谕旨。

3. 举兰:皇帝每次进场或离场时,内廷成员要举起兰花向皇帝致敬,以示尊崇。

4. 坐次:宫廷内的成员坐位的先后次序是有严格规定的,与官职、声望等有关。

这体现了清朝宫廷中等级和身份的级别制度。

总结:清朝的宫廷礼仪与仪式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下的权力体现和尊严象征。

庄重的氛围、重要仪式以及具体礼仪细节都展示了清朝宫廷中的独特气质。

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清朝封建社会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清代礼仪——精选推荐

清代礼仪——精选推荐

清代礼仪《礼记》中说:“人有理则安,无理则危”。

明代颜元说的更好;“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理则身修,心有理则心素”。

清朝满族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民族,其主要和最常见的礼仪形式有见面礼、请安礼、告别礼三大类。

见面礼见面礼主要有叩拜礼、顶头礼、抱腰礼、作揖礼、执手礼、鞠躬礼、擦肩礼、拉拉礼等。

叩拜礼:也叫叩首礼,俗称“磕头”,是满族礼节中最重的跪拜大礼。

行此礼时,凡穿箭服(即马蹄袖)的男子,需先放下马蹄袖头,然后屈膝跪地,挺直身,垂双臂,先把手放在大腿上,接着拱手与地,左手按右手上,头缓缓伏于地上,头每触地一次为一叩。

叩拜礼分四种:第一种是“一拜三叩”,一般对父母、主人或尊长;第二种是“二拜六叩”,一般对爷爷、奶奶或尊长;第三种是“一拜四叩”,一般是在过年小孩见尊长时用;第四种是“三拜九叩”,一般是在祭神、祭族和见皇帝时用。

顶头礼:是老年夫妻在久别重逢时的想见礼节。

抱腰礼:又叫“抱见礼”,这是满族的大礼。

行此礼是,右腿抢上一步,双手张开,左膝着地,双手抱住受礼这的腰部,头轻轻顶于受礼者胸下,受礼者略弯腰,双手轻扶施礼者的头。

然后问安。

这种礼节多用于贵宾来临、同窗好友或久别重逢的至亲想见的外交场合。

作揖礼:要双手抱拳高拱,身体略弯,向人行礼。

满族行此礼时,仅限于平辈和朋友、同窗之间,多用于见面、告别。

执手礼:执手礼应用较为广泛,无论是长幼之间,平辈之间,朋友之间,亲属之间均可使用,如同现在的握手。

鞠躬礼:平辈之间想见的一种礼节。

擦肩礼:俗成擦肩膀头,是满族人的主客之礼。

也就是说,主人与客人见面时,要互相靠拢擦一下肩膀头。

拉拉礼:是满族妇女的常礼。

两个平辈妇女想见时,互拉双手问好,是为“拉拉礼”。

请安礼请安礼主要有打千儿、问安礼、跪安礼、蹲安礼、扶鬓礼等。

打千礼:俗称“单腿跪”、“抗肩膀头”,满语称“埃抗搭拉米”。

此礼产生于辽金时代,是满族男子下级对上级或对尊者的礼节。

施礼时,凡穿箭袖或朝褂的要先弹放下袖头,然后左脚前移半步呈半蹲状,左手扶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头颈与上身略向前挺。

清朝官员见面礼仪

清朝官员见面礼仪

清朝官员见面礼仪
清朝官员见面礼仪非常严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礼仪规定:
1. 立正礼:当官员前来拜见时,应立正等待。

拜见时要双手合十,将右手放在左手上,向地面鞠躬一次,同时说“参见”或“拜见”。

2. 揖礼:此礼是官员见面时最常见的礼仪,也是最为正式的一种礼仪。

在揖礼时,双方站在距离一定站位,相互对视,右手抱拳,左手贴着肚子向前微弯,同时轻微低头(男子比女子低头要更多一点)。

当对方回礼时,要立即回礼,回礼的方法和程度应该与对方相当。

3. 赠送礼物:作为拜访的一种表达,官员之间的赠送礼物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礼仪。

在赠送礼物时,礼物应该包装得美观大方,同时要注重礼物的价值适中和质量上乘。

接受礼物的官员应该表示谦虚并且不直接打开礼物的包装。

4. 问候礼:当两个官员见面时,询问对方的健康和家庭情况是一种常见的礼仪。

在询问时,不仅要听取对方的回答,还应该表示出对方的情况和安康感到高兴。

以上是一些关于清朝官员见面礼仪的介绍,礼仪虽繁琐却能体现官员间的尊重和关系维护。

清朝的礼仪及服饰知识

清朝的礼仪及服饰知识

清朝的礼仪及服饰知识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清朝的礼仪及服饰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清朝的礼仪及服饰知识清朝的礼仪磕头:磕头下跪可算是最大的礼数了,臣见君时就行此礼。

打拱:最常见的见面礼节,边打拱边寒暄,很有人情味见面作揖。

服饰知识朝服清代皇帝的朝服也叫朝袍。

它与龙袍的区别在于:一,龙袍无披领而朝袍有披领;二,龙袍为衣裳相连属的四开裙袍,而朝袍则为上衣下裳不相连属的裙式袍。

皇帝的朝服分为冬朝服和夏朝服二种。

冬朝服是皇帝在秋冬季里朝、祭之时所穿的柿蒂形、圆领、马蹄袖披肩右衽、衣裳不相连属的下裳为裙式的礼袍。

其色有明黄、蓝、红、月白四种。

夏朝服大致形式雷同于冬朝服,是皇帝春夏季里朝祭时所穿的朝服,唯其色其制稍稍有别于冬朝服。

夏朝服之色仅明黄、蓝、月白三种,其功用场合皆同于冬朝服。

其制仅一种,披领及袖所用之色,整衣形式和花纹皆与冬朝服之第二式相同,唯其袍边均沿片金缘,并且根据气温的变化还有缎、纱及单、袷之分。

皇帝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及时间来选择不同形制不同颜色的朝服。

皇帝在大朝时着明黄色朝服;南郊祈谷、常雩时着蓝色朝服;东郊朝日时着红色朝服;夕月则着月白色朝服。

三、端罩端罩,满语叫“打呼”,清代服饰名。

在清代服饰制度中,是一种皇帝、诸王、高级官员等人在冬季时替代衮服、补褂套穿在朝袍、吉服袍等袍服外的一种圆领、对襟、平袖、长及膝、左右垂带的翻毛外褂。

端罩按《大清会典》的制度,有黑狐、紫貂、青狐、貂皮、猞猁狲、红豹皮、黄狐皮等几种;按质地、皮色的好坏及其里、带的颜色等内容,又分为八个等级,以此来区别其身份、地位的高低尊卑。

四、补服补服是明清时的官服。

因其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故称。

通常文官绣鸟,武官绣兽。

各品补子纹样,均有规定。

清代规定,命妇受封,亦得用补服,补子各从其父之品以分等级。

五、朝褂皇后在正式场合所穿服装之一。

清朝的宫廷生活与礼仪规范

清朝的宫廷生活与礼仪规范

清朝的宫廷生活与礼仪规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宫廷生活和礼仪规范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独特性和庄严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清朝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其礼仪规范的细节。

一、宫廷生活的整体概述清朝的宫廷生活以紫禁城为中心,包括皇帝、皇后、嫔妃、太监等一系列人物。

宫廷宏伟壮观,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是皇帝及近亲属的居住区域,外廷是其他嫔妃、太监等人居住的地方。

二、宫廷生活的细节1. 服饰:清朝的宫廷服饰以华丽、庄重、讲究细节而著称。

例如,皇帝的衣着以龙袍为主,龙凤纹饰象征着皇权的神圣,而皇后则穿着带有寿字纹样的华丽衣裙。

嫔妃们的服饰色彩丰富多样,以及搭配与配饰也讲究一定的规范。

2. 起居:宫廷起居讲究规矩,时间安排严格。

皇帝早起、早朝、午睡、下午政务等活动都有固定的时间。

宫廷中的嫔妃和太监也有早晚各有一次的起居规定。

宫廷中还有清洁员负责清扫,保持宫殿的干净整洁。

3. 饮食:宫廷饮食以精细为主,食材多样,烹饪手法独特。

皇帝和皇后的餐食更是考究,十分讲究食物的质量和口味的协调。

同时,宫廷中设有专门的厨师和宫廷医师,保证皇帝以及所有居住在宫廷的人的饮食健康。

4. 娱乐活动:宫廷生活中的娱乐活动丰富多样,如曲艺表演、舞蹈、音乐演奏等。

皇帝经常组织庆典活动,康庄大道及庙会盛会都是重要的娱乐活动。

此外,皇帝和嫔妃们也参加射箭、游艺活动等娱乐。

三、礼仪规范的细节1. 尊卑之分:清朝宫廷礼仪规范考究,“尊卑之分”在宫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皇帝统治者地位崇高,嫔妃、太监、官员以及其他在宫廷中工作的人员都要遵循严格的礼仪规范,不得越礼。

2. 行走的姿势:在宫廷中,行走的姿势也有特定的要求。

例如,两膝微蹲、身体保持直立,行走时不得有重音等。

皇帝和皇后行走时还会伴有宦官护卫,显示尊贵的身份。

3. 用餐礼仪:在宫廷中,用餐过程也有严格的礼仪规定。

宫廷中的每个人都要依据自身的身份和地位来摆放筷子、碗碟等餐具,心存敬意,严格遵循各自应有的礼节。

清朝的社会风俗习惯

清朝的社会风俗习惯

清朝的社会风俗习惯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社会风俗习惯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结婚习俗、葬礼习俗、衣着习俗以及饮食习俗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探究清朝社会风俗习俗的特点和意义。

一、结婚习俗在清朝,结婚习俗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仪式。

一般来说,婚姻是由父母之间商定的,女方的父母会聘请媒人为其物色合适的婚姻对象。

一旦双方家庭认可,就会举行婚礼。

清朝的婚礼通常以厅堂婚礼为主,包括迎亲、纳吉、拜天地、拜堂等环节。

此外,红缎结婚服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着喜庆和祝福。

二、葬礼习俗葬礼在清朝被视为一个庄重而严肃的仪式。

根据封建礼仪,葬礼分为三种不同的等级:上、中、下。

而葬礼的等级将取决于逝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一般来说,葬礼会有一个繁琐的流程,包括穿衣、奠仪、办丧事、安葬等环节。

此外,在清朝社会中,祭祀亲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人们会利用祭祀仪式来缅怀故人和传承家族血脉。

三、衣着习俗清朝的衣着习俗在当时被称为“深裁东方式”。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马褂,搭配宽松的裤子,头戴帽子。

而女性则穿着长衫、长裙,搭配头巾和发髻。

此外,清朝的贵族还有特定的服饰规定,例如:蓝色龙袍和黄色宝襟是皇帝的专属服饰。

四、饮食习俗清朝的饮食习俗以清淡、注重营养为主。

著名的清代菜系有“京菜”和“淮扬菜”。

京菜是指清朝皇宫的宴会食品,多以色、香、味俱佳而闻名。

而淮扬菜则是清代江苏地区的风味菜肴,注重烹调技巧和原料的选择。

此外,清朝的饮食习俗还包括如饮茶、品茗等传统文化的延续。

总结起来,清朝的社会风俗习俗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这些习俗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也反映了家族、仪式、尊重和传统的重要性。

尽管清朝已经结束,但它的社会风俗习俗仍然对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清朝社会风俗习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发展。

关于清朝的礼仪

关于清朝的礼仪

关于清朝的礼仪清朝礼节中单膝跪地有两种:一种叫做“打千”,是奴仆见主人,下级见上级的常见礼。

动作是垂右手,屈左膝,上身微微前倾。

另一种是“请安礼”,男女动作不同:男子一边屈右膝半跪,一边口称“请某某的安!”女子的动作是双手按左膝,右膝微屈,往下蹲身。

双膝跪地才真正叫跪,是比较庄严正式的礼节。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清朝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关于清朝的礼仪据《清史稿》中“礼”的部分可以看出又可分为:1、跪:用于百姓见官,下级见上级,以及祭拜神灵时的迎、送、读听祭文、听取诏令、听审和判决等等,分别称为“跪迎、跪送、跪读、跪听、跪受”等等。

2、除了跪还要叩头,就是先跪下,然后双手伸向头前头前按地,头部的前额碰在地上。

又分为“一跪一叩”(又称“一跪一拜”下同),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等等,而以三跪九叩最为隆重。

以上通称为“跪拜礼”,直到中华民国成立后才宣布废除,改为握手和鞠躬礼。

要了解行礼,先要知道关于嫔妃和“格格”的制度:清朝后宫的嫔妃制度:皇后(1人)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以下不限制人数贵人常在答应“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姊,姊姊之意,并不都是公主。

皇太极时期,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一、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二、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顺治时期把“格格”分为五等,即: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皇宫里日常生活方面的礼仪大致是“下跪叩首”礼,“下跪”礼,“道万福”礼,“颔首”礼四种;最重的是“下跪叩首”礼,接着是“下跪”礼,“道万福”礼,最轻的是“颔首”礼。

清朝的封建礼仪

清朝的封建礼仪

清朝的封建礼仪封建礼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清朝这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中。

清朝的封建礼仪凝聚了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凭借其严谨的规范和庄重的仪式令人难忘。

本文将对清朝的封建礼仪进行探讨,并剖析其特点与影响。

一、皇帝的封建礼仪清朝是中国封建帝制的最后一个朝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神圣的地位。

在清朝,皇帝的封建礼仪尤为严谨庄重。

皇帝的每一次出巡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清晨起床、沐浴更衣、祭告天地、食膳进餐等,每个环节都有规定的程序和礼节。

皇帝的封建礼仪中,最显著的是朝会和封禅仪式。

朝会是皇帝接见大臣、领导朝政、议事的地方,它严格按照礼节进行,大臣需要按照本职等级的要求依次进场,对皇帝行三跪九叩礼,言简意赅地汇报事务。

而封禅仪式则是皇帝祈求天地神灵保佑国泰民安的重要仪式,它包含了一系列的祭祀、祈福和侍奉天地神明的仪轨,显示了封建君权神化的特点。

二、贵族的封建礼仪在清朝社会中,贵族阶层享有特殊的地位,他们也有着独特的封建礼仪。

清朝的贵族通常要求严格遵守祖训,确保家族的封建地位得以维护。

他们的封建礼仪主要体现在婚嫁、葬礼、宴会等方面。

贵族的婚嫁仪式要求隆重而庄重,女方要经历多个环节的嫁妆交接、过门、拜天地等程序,以示身份的高贵。

而贵族的葬礼通常会进行多天的祭扫、哀悼活动,示范封建等级制度的维护。

此外,贵族举行宴会时,也有严格的座次和礼仪要求,凡是参加者都必须依据身份和辈份有序排座,每一个动作和用餐礼仪也都要恪守社会规范。

三、平民的封建礼仪尽管清朝是一个封建帝国,但平民阶层仍然受到封建礼仪的影响。

平民的封建礼仪主要体现在长辈教育、婚丧嫁娶等方面。

在清朝,尊师重道的社会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孝敬父母和尊重长辈被视为最基本的封建礼仪。

在婚丧嫁娶方面,平民社会也有一系列的礼仪要求。

比如婚礼中要由媒人牵线搭桥,新娘要经过嫁妆交接、过门、女方父母的双亲礼等环节,而葬礼上则要进行合葬、合祭和祭扫等封建仪式,以示对死者的尊重和敬意。

清朝朝仪时的礼仪

清朝朝仪时的礼仪

清朝朝仪时的礼仪清代从顺治入关到溥仪出宫,持续了268年的历史,满族的一些民族风俗也慢慢与汉族互相融合。

在顺治八年(1651年),规定一年之中,春节,冬至和皇帝的寿辰为三大节。

每年在这三个重大的节日里,皇帝都要在紫禁城太和殿接受群臣文武百官的朝贺,并赐宴。

在康熙八年(1669年),规定了大清朝会礼仪的章程。

清朝的皇帝大多都很勤政。

清代朝廷仪式基本延续了明朝时期的制度,程度比明朝越为简单一些。

一些大的朝仪和皇帝登基的仪式都是在太和殿举办的。

由于登基仪式大都是在先皇驾崩的丧期举行,所以场面不能有喜庆的部分,要显得肃穆、庄重和宏大,在仪式结束后,新登基的皇帝要回到乾清宫接受皇后率领的嫔妃们的朝贺。

在朝仪举行期间,王以下各位官员、外藩王子、使臣们都要按照规制站好班次,銮仪卫率官校陈设卤簿于太和殿前,陈设步辇于太和门外,陈设大驾于午门外,陈设驯象于大驾之南,陈设仗马于丹墀中道左右;教坊司陈设中和韶乐队于太和殿东西檐下,陈设丹陛乐队于太和门东西檐下;礼部官会在太和殿东面设置黄案;仪制司郎中、内阁中书会分别将在京王公百官贺表、笔砚带入大殿,放置在表案和笔砚案上。

等天快亮的时候,王公百官首先在午门外集合,然后会在礼部的官员引导下进入各自的位置,列有立位和拜位。

鸿胪寺亲引王、贝勒等站在丹陛。

鸣贊官会引群臣和进表人员按顺序从两腋门进入,到丹墀场上依次站立。

朝鲜,蒙古等国的使臣会从西腋门进入,站在西班末。

丹墀内设有铜质品级山,按正、从九品排列,东西个18排。

纠仪御史会立在西檐下,东西两人,丹陛、丹墀东西各站立四人。

四位鸣贊官站立在殿檐旁,陛、墀地方也是如此。

丹陛南街有3级,6位銮仪位官负责鸣鞭。

钦天监报时辰到的时候,新皇帝便进入中和殿,执事官行礼,之后便到外朝检查事情。

这时候,午门鸣钟鼓,奏中和韶乐,皇帝到太和殿后,奏乐便停止。

内大臣分别在前后站立,侍卫们在后面守护。

皇帝升殿坐定后,典礼便正式开始。

銮仪位官高唱“鸣鞭”,鸣贊官高唱“排班”,王公百官开始拜新皇帝。

关于清朝历史之满族礼仪介绍

关于清朝历史之满族礼仪介绍

关于清朝历史之满族礼仪介绍满族的人际礼仪习俗,既有尊老、敬上、好客等美好的礼节,也有受汉族影响,吸收一些儒教的“三纲五常”封建道德,当然还保存着某些氏族部落制度的残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入关后康熙、乾隆皇帝数次举行“千叟宴”,身体力行提倡尊老敬上。

因此,满族人无论是官宦士绅,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尊老敬上视为美德,成为家规族法的重要内容。

平日,同居的晚辈人每天早、晚都要给老人请安。

长辈的教诲要洗耳恭听,不能顶撞。

长辈同行,要随从其后。

进出门时,要先行几步为长辈开门,并请长辈先行。

在屋中,要长辈先坐。

长辈说话,非得允许,不得插言。

长辈外出远行,要送出大门外,归来要迎至大门。

年轻人外出归来,要先向父母请安,然后再回到自己房里。

路途相遇,小辈须垂立路旁,让长辈先走。

吃饭时,要长辈先坐、先吃,自己才能坐,才能动筷子。

食毕,长者先放下筷子,晚辈才能够离席。

过去满族是“父子不同席”,现已改变。

媳妇对公、婆礼节最多,也最恭谨。

如每天要早起做饭,还要装烟、打洗漱用水、问安等。

一日三餐要站立侍奉,不能与公婆同席。

而未出嫁的姑娘则有特殊地位,“可就食于翁姑之侧”。

满族人非常“重客守信”满族人好宾客,信朋友,重感情。

入关后的满族仍沿此习。

家里来了宾客,必设炕桌,置酒款待。

宴客的菜肴均是双数,饮酒必以大盅,尽欢而止。

满族人守信用,答应朋友的事情,一定会千方百计去做。

山区里的满族人家,难得有客人来到,更为好客。

主人外出或下地干活,房门也不锁,路人或来客可随意入门、喝水、吃饭,只是临走时将门前箱内木棍指向自己去的方向即可,这个放木棍的小箱叫“客铭箱”。

满族人主要的和最常见的礼仪形式有:见面礼、请安礼、告别礼等几类:1、见面礼见面礼主要有叩头礼、顶头礼、抱见礼、执手礼、鞠躬礼、擦肩大礼等;叩头礼是小辈见长辈,过去平民见王公贵族,奴仆见主人时所行的见面大礼。

叩头礼有四种。

清朝的皇家礼仪

清朝的皇家礼仪

清朝的皇家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

清朝的皇家礼仪,严谨而庄重,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范。

本文将对清朝的皇家礼仪进行探讨。

一、尊卑之分在清朝的皇家礼仪中,尊卑之分被严格地遵守。

皇帝被尊为天子,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任何人与皇帝接触时,都要行“三跪九叩之礼”,以示对皇帝的敬意。

公、侯、伯、子、男等贵族和朝臣们也要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来行礼。

这种尊卑之分的体现,既彰显了皇帝的权威,也体现了社会阶级的等级制度。

二、朝会仪式朝会是皇帝处理政务和与朝臣们沟通的重要场合。

在朝会仪式中,皇帝坐于宝座上,朝臣们则依据各自的职位逐级而立。

具体来说,太监首先宣布皇帝的到场,然后侍卫和礼官按照各自的职责列队而立。

接着,皇帝发表讲话或者给予殊勋的朝臣颁发奖状。

整个仪式规范而庄重,旨在彰显皇帝的威严和统治地位。

三、皇宫宴席皇宫宴席是清朝皇家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封建社会中展现皇帝大公无私形象的场合。

在皇宫宴席上,皇帝会设宴招待各级官员、外国使节和贵族等。

宴席采取的是“九座三十六桌”的规模,以展现皇帝国家统一和繁荣的形象。

在宴席上,皇帝会亲自试菜、品尝和赏赐珍贵美味的食物。

同时,皇帝的待客之道也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例如不和客人共席、遵循宴席流程等。

四、皇家婚丧礼仪在清朝,皇家婚丧礼仪也非常庄重。

皇帝的婚礼通常是由太后亲自主持。

婚礼的筹备从严,各种规规矩矩的礼仪必须严格遵守。

同时,皇帝的丧葬仪式也是隆重而庄重的,按照一定的仪式流程进行。

例如,皇帝去世后,必须进行一系列的丧服、告哀和祭祀仪式。

这些仪式旨在表达对皇帝的敬意和哀悼之情,同时彰显皇帝的威严和权威。

五、服饰礼仪服饰礼仪在清朝的皇家礼仪中占据重要地位。

皇帝的服饰,例如龙袍、龙冠等,都是由黄色为主色调,象征着皇室的尊贵和至高无上的权威。

宫廷内的公、侯、伯、子等贵族,都有各自的衣着规定,不能随意穿着。

此外,皇帝的家属以及朝臣们的服饰也有严格的规定。

清朝的礼仪制度与仪式规范

清朝的礼仪制度与仪式规范

清朝的礼仪制度与仪式规范在清朝,礼仪制度与仪式规范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传统。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礼仪制度与仪式规范不仅是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统治者地位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清朝的礼仪制度与仪式规范对政治、社会和文化带来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在清朝的政治体制中,礼仪制度与仪式规范被广泛运用,并且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和权威的重要手段。

皇帝是清朝政治的核心,他在朝廷中的一举一动都要依照严格的仪式进行,例如朝见文武百官时需要几十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按照规定动作和礼仪进行,以显示皇帝的尊崇和权威。

同时,所有官员都需要参加一系列的宴会和祭祀仪式,这些仪式旨在加强对统治阶级的教化和约束,以确保政治秩序的稳定。

二、社会方面在清朝社会中,礼仪制度与仪式规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封建礼仪,社会地位高低有着严格的区分,不同阶层的人需要按照不同的礼仪进行交往。

以官员为例,他们必须参加各种宴会、庙会和典礼,严格遵循礼仪规范,以维护其地位和尊严。

此外,礼仪还规范了不同社会关系间的互动,例如师生、父母子女、夫妻之间的相处方式等,加强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纪律的维护。

三、文化方面清朝的礼仪制度与仪式规范对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清朝重视儒家文化,礼仪作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得到高度推崇,这也为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秩序的维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清朝的文化活动中,礼仪要求人们要恪守传统规范,例如在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都需要严格按照礼仪进行,以体现家族地位和尊严。

此外,清朝还重视礼仪教育,在各级学府都有开设礼仪科目,培养学生遵守礼仪仪式,以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综上所述,清朝的礼仪制度与仪式规范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不仅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地位和社会秩序的手段,也是儒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这些礼仪制度与仪式规范对社会的规范化、身份认同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满族礼仪的核心
满族的人际礼仪习俗,既有 尊老、敬上、好客等美好的礼节, 也有受汉族影响,吸收一些儒教 的“三纲五常”封建道德,当然 还保存着某些氏族部落制度的残 留。
(一)“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
入关后康熙、乾隆皇帝数次举行“千叟宴”,身体力行提倡 尊老敬上。因此,满族人无论是官宦士绅,还是平民百姓,都把 尊老敬上视为美德,成为家规族法的重要内容。 平日,同居的晚辈人每天早、晚都要给老人请安。长辈的教 诲要洗耳恭听,不能顶撞。与长辈同行,要随从其后。进出门时, 要先行几步为长辈开门,并请长辈先行。在屋中,要长辈先坐。 长辈说话,非得允许,不得插言。长辈外出远行,要送出大门外, 归来要迎至大门。年轻人外出归来,要先向父母请安,然后再回 到自己房里。
三、满族之间的行礼
满族人见面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 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 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 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尊上敬老是满族的 传统美德。路遇老者必鞠躬垂手而问“赛 音”(满语的“好”之意)。平日里对老人三天 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大安又称“打 千儿”,满语称 “埃拉搭拉米”。 动作是:先掸箭 袖,袖头伏下, 左膝前屈,右腿 后弯,头与上身 稍向前倾,左手 贴身,右手下垂。
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便 称之为“礼仪之邦”。 人与人之间互相尊敬, 谨遵礼教。而现在社会 生活节奏快,人们便渐 渐忽略了这些礼节。希 望在我们进一步了解了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之后, 可以在此方面加以改进。
பைடு நூலகம்
谢 谢 观 赏
拉拉礼是满族妇女 的常礼。一般两个 平辈妇女相见时, 互拉双手问好,称 “拉拉礼”。
1、见面礼。见面的礼节主要有叩头礼、顶头礼、抱见礼、执手礼、鞠躬礼、 擦肩大礼等。 叩头礼:是小辈见长辈,过去平民见王公贵族,奴仆见主人时所行的见面大 礼。叩头礼有四种。一种是“一跪三叩”,一般对父母、主人或尊长;另一 种是“二跪六叩”,一般也对父母、爷爷、奶奶和尊长;再一种是“三跪九 叩”,主要在祭神、祭祖、见皇帝时用;还有一种是“一跪四叩”,一般是 在过年小孩见尊长时用。 顶头礼:是久别重逢的老夫妻相见时的礼节。女方把头顶到男方的胸脯上, 男方用左手扶着老伴,右手抚摸老伴的后脑勺。 执手礼:应用较广,长幼之间、平辈之间、朋友之间、亲属之间均可使用。 古称满人“无作揖打恭之礼,想见帏执手”。见面的双方各自伸出右手相执, 虚拢但不握紧,如同现在的握手。 鞠躬礼:这是平日亲朋之间相见的礼节。若是长幼之间,小辈要给长辈行鞠 躬礼,或是平辈之间,对行此礼。
抱腰礼是满族大 礼,也称抱见礼。 行礼时,行礼人 右腿抢上一步, 两手张开,左膝 着地,双手抱住 受礼者腰部,头 轻轻顶于受礼者 胸下,受礼者略 弯腰,双手轻抚 施礼人的头。
请小安就是问安, 即垂手站立问好。 妇女请安时,双 腿平行站立,两 手扶膝一弓腰, 膝略屈如半蹲状, 俗称“半蹲儿”。 往昔满族贵族之 家,晚辈对长辈 每天都要请安, 谓之“定省”, 分早安称“省晨” 和晚安。
路途相遇,小辈须垂立路旁,让长辈先走。吃饭时,要长辈 先坐、先吃,自己才能坐,才能动筷子。食毕,长者先放下筷子, 晚辈才能够离席。过去满族是“父子不同席”,现已改变。
媳妇对公、婆礼节最多,也最恭谨。如每天要早起做饭,还 要装烟、打洗漱用水、问安等。一日三餐要站立侍奉,不能与公 婆同席。而未出嫁的姑娘则有特殊地位,“可就食于翁姑之侧”。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时见长辈行 “打千”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 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平辈亲友 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满 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 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 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 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 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 肉、用其皮,于是形成这个习俗。
满 清 礼 仪
一、满族的简单介绍 二、满族生活礼仪 三、满族之间的行礼 四、满族礼仪的核心
一、满族的简单介绍
满族,全称满洲族,辛亥革命后被称为 满人、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 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 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 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 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 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 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 还有若干个满族乡。2000年统计的满族 人口数为1,068万。
二、满族生活礼仪
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 特长。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 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满族的服 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 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 带,便于骑射。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 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 鞋。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 致。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 流行。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 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 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 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
3、告别礼是社交礼仪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有“打 横”、“相抱”、“亲面”、“执手”、“鞠躬” 等礼节。 打横:是客人走时向主人行的告辞礼。一般客人 走时,主人要送至院门外,客人与主人告辞时,回 身退后一步,双手贴身横走一、二步,然后向主人 点头,表示与主人告辞,主人抱双手点头表示告辞。 告别礼中的相抱、亲面、执手、鞠躬等礼节与见面 礼节相仿。
擦肩大礼:这是主人和客人之间常用的礼节。满族人家经常无偿地招待过往 客人,客人临走时,客人与男主人用一肩头互相摩擦几下即可。这就表示了 客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多日不见的朋友相见,也有行此礼。
2、请安礼。请安礼主要有“打千儿礼”、“跪安礼”、“蹲安 礼”、“抚鬓礼”等。 跪安礼也叫“跪拜礼”,这是男子的请安礼。跪拜者垂手低头 来到受礼者面前,双手扶住双膝,双膝跪地后口称“给某某请 安”,随着话音落地站起,走到侧面站立。 蹲安礼:这是女子对长辈请安礼。行礼者站在受礼者面前,双 脚平行,双手扶膝,随即一弓腰,膝盖略弯曲如半蹲状,嘴里念 叨“请某某大安”。 抚鬓礼:是平辈女子之间,日常相见时互相请安的礼节。相见 的女子以右手抚摸三下额角,同时向对方点几下头,眼睛看着对 方,以示问候。受礼者同样以抚鬓礼回拜。
(二)满族人非常“重客守信”。 满族人好宾客,信朋友,重感情。入关 后的满族仍沿此习。家里来了宾客,必设炕 桌,臵酒款待。宴客的菜肴均是双数,饮酒 必以大盅,尽欢而止。满族人守信用,答应 朋友的事情,一定会千方百计去做。 山区里的满族人家,难得有客人来到, 更为好客。主人外出或下地干活,房门也不 锁,路人或来客可随意入门、喝水、吃饭, 只是临走时将门前箱内木棍指向自己去的方 向即可,这个放木棍的小箱叫“客铭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