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复习必备】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优秀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优秀课件(共44张PPT)
译文: 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 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 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 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 不食言.
关于“推敲”的故事
“敲”一定比“推”好吗?(联想意境)
形似字读音考察
文体介绍:
•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 一种,它的特点是 一事一议;篇幅短小, 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 议论形象。
中心论点:
文章结构脉络
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 谨。 第一部分(1—5段) 举例说明文字 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咬 文 嚼 字
反 馈 练 习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 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 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 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 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 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 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小处不可随便
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李广射虎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朱光潜(1897— —1986),现代美学 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代 表作《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书 简》等。《西方美学
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 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xián •倒 涎 zú •没 镞 •蕴 藉
qiáng yùn

高中语文第8课咬文嚼字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8课咬文嚼字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的意义,鼓励人们去咬 文嚼字。
所以,今后我们也要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严态度。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 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义 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
第一部分(第1至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 感情有密切关系。
郭沫若改字 (句式改变)
王若虚改句 (字数增减)
贾岛推敲 (意境改变)
善用联想意 反对“套板”效应
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8)
分析第一部分
在前五段中,作者用了哪些例子?他举 这些例子想说明什么道理? (1 )《屈原》、《水浒》、《红楼梦》 中的“你这”和“你是”式语法区别
(引出话题)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反)
相传,一日苏轼与苏小妹、黄庭 坚一起赏画,见上面题联很有趣,于 是小妹提议为中间加字,使之成为五 言联句。
轻风___细柳 淡月___梅花
苏轼: 清风摇细腰,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 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因为“扶”字不仅写出了风的轻柔 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 之态,人格化了,更形象生动;“失”字 表现出了月下梅花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 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
书生始悟:“切”字拆为“七”、“刀”;“分” 字拆为“八”、“刀”。更妙的是切合了刚才切瓜待 客的情景。从此,书生更对苏东坡崇拜得五体投地了。
“对锯”与“出蹄”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 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 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 “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 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 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 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 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 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 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 尴尬。

人教版必修五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ppt课件
链 接 第二,作者之所以能对课文中所举的例子进行精辟的分析,
不仅得力于作者有极强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得 益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例如,作者对 “推”“敲”二字的品味的例子就显得很到位。 第三,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作者 在课文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对任何见解、任何名人不迷 信、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发表新的见解。
栏 目 链 接
五、重点突破
1 .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 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答: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 是跟思想情感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 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是在思想感情上“推 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 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所以,无论阅 读还是写作,都要品味语言文字,把握其思想情感。
——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答:前三个,“这”字表现力都好一些,作者的分析是有 道理的。第四个例子,“这”仍有力量,但与“是”具有 不可比的环境限制,若将“是”改成“这”,神情完全不 对。作者认为通过这些例子说明文字与情感有关,有必要 咬嚼一番,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以滥改,否则便 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积极意义了。 (2)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李广射“虎”,是在 一种特定情境之发生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 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 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能做成的,因此便有了 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 刻意简洁。作者通过这个例子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 有关,值得玩味。
栏 目 链 接
四、相关链接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 有趣味性的文学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注重逻 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 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 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 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课件(25张PPT)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课件(25张PPT)

朱光潜先生晚年时,常在 北大燕南园一段残垣断壁 边,静静地坐在青石板上 。看到学生走近,老人会 拄起拐杖,慢慢绕到残垣 之后,隔着那段残破的矮 墙,递过一枝盛开的花朵 。那枝花朵,是一代宗师 无言的暗示。在即将熄灭 生命之火的岁月里,先生 不断越过隔墙,把旷世的 风范吹进晚辈们的心灵中 。
让我们怀着对朱光潜先生
8 咬文嚼字
(阅读文章的两种方式) 方式一:我看文学作品,摄引注意力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如果 它所写的思想或情感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注意它 的语言文字如何。反正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不用 管了。 方式二: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如果它 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我所要求的 是……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
上海关。钟楼。时针和分针 远远的街灯明了,
像一把巨剪,一圈,又一圈,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铰碎了白天。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夜色从二十四层高楼上挂下来
, 如同一幅垂帘; 上海立刻打开她的百宝箱, 到处珠光闪闪。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郭先生改字
事Hale Waihona Puke 句式不同 ,情感不同例
王若虚改《史记》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韩贾“推敲”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请你们运用刚刚得
出的观点,来看看下 面的例子,看看它们 分别证明了什么观点 。
★ 瓜子,无疑是太阳和 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 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 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 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 的香气和空虚的果壳。
那么如何咬文嚼字呢? 请大家 集体朗读第六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闪扑闪着一双犀利敏锐的眼睛,跟你缓缓道出那动荡年 代不凡的情愫。于是在张爱玲空灵的文字间,你看到了 语文的长度,从很远的地方跨越时空而来,说一段令人 涕下的故事,道一曲百转千回的歌。塞草连天的大漠里, 语文引你见一位唤做蔡文姬的女子。“泪水和墨续
汉史,秋风兰蕙化为茅。”舍夫弃子只因心系汉文 化的传承大业,只因铭记自己是汉家的好女儿,于 是便在黄沙中走上了艰难的归路。于《胡笳十八拍》 中,你听到了语文的密度,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
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
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 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 国,先后在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任教, 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 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
远还生。因此,语文,是动人心魄的。
3.我曾读余光中的文章,只看一句“烧我
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
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 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便 倏地落下泪来。祖国的伟大与崇高,在语文中体 现;文人的爱国与执著,在语文中彰显。
我曾在食指的《相信未来》中获取前进的动力,在 毛泽东的《沁园春》中获取少年的豪情,在汪国真的诗
清新俊逸的李白, 沉郁顿挫的
杜甫,恬静闲适的王维;大江东去的
苏轼, 晓风残月的柳永, 独上兰舟 的李清照„„或许, 行云流水间, 沉郁浩渺的情愫已然融化于笔捺纵横之中; 抑 或, 顿挫凝滞的思绪早已化为兵车辘辘行。那诗,
那诗行, 承载了千百年的诗史, 我们只是莫名 地敬仰; 这词,这曲牌,婉转长吟了上千载, 我们依然是懵懂地崇拜。当大师旁征博引地诠 释“中国诗” 时, 不知浸染于世俗名利的心
曲处倚黄昏。”桨声灯影里,小桥流水边,可不 是语文在漫步,为江南的烟雨平添了几许温柔?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滚滚波 涛中,浩浩大海上,可不是语文在倚天扬帆,于 劈波斩浪间展露中华文明的浩瀚博大?
2.霓虹闪烁的上海滩上,语文带你探访一个又繁
华又空洞的世界。那里有一个比烟花还寂寞的女子,扑
重要作品:《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 美学史》。 译著: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原理》、 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爱克曼 的《歌德谈话录》。论文集:《谈文学》。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 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 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作者却很看
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
中央委员,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 理事,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 教授等职。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 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
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
代表。此外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 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篇里徜徉着目标前驱。 语文就像是一首玲珑的五言 诗,于平平仄仄之中给人以清新的意蕴;语文又像是一 幅空灵的山水画,于点染勾勒中给人以深邃的感悟;语 文更像是一泓清泉,在心灵的小池里注入源头活水,由
此,天光云影共徘徊。
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朱光潜
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
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 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
分不开的。关于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他认为: “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 文(即意象和概念),离开事物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 借,便无从进行。”这个思想,运用到创作上,它要求
览这些诗句,它们无不诠释着美言妙句背后诗人 锤炼语言的艰辛, 也许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 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来, 要创作出 足以“泣鬼神”的佳句, 还真得一番“咬文嚼字 的功夫”。
古诗中写叶之句可谓多
矣,有不知谁裁出的细叶,有 灯下白头人看到的雨中黄叶; 有未落时沃若的桑叶,又有红 于二月花的枫叶„„然而,“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千古名句,在用衰叶纷落 表现诗人那忧国伤时的无尽愁思时,为何用“落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
家。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 学。1922年毕业,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 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
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
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1925年入英国爱丁
灵, 还能否, 回望、停顿、驻足守候呢?


1.语文,是无处不在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 明。”你看那灼灼其华的背后,是语文把一段宋词的婉转 情思幽幽吹起。“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在那千层碧山之中,千载白云之上,语文把盏而吟,吐纳
着唐诗超然物外的开阔大气。 “绣榻闲时吹红雨,雕栏
◎ 第8课 ◎ 第9课 ◎ 第10课
咬文嚼字 说“木叶” 谈中国诗
好句不厌百回改, 妙语多从锤炼 来;好诗不厌千回改,意境多从推 敲出。看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
诗人从推敲中独享一番情趣;看贾
岛“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诗人从斟酌 中获得一种体验;读卢延让“险觅天应闷, 狂 搜海亦枯 ”, 诗人从咬文中看到一种风景。总
木萧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
翠”,在用寒叶飘落表现情感的同时,为何用了“黄叶” 落地?“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在用寒叶表达复 杂感情的同时,为什么用了“霜叶”已醉?古诗中还有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亭皋木叶下,陇首
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咸忆辽阳”等众多
名句,为什么最受青睐的是木叶呢?由木叶又可嗅出古 代诗歌怎样的气息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