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英语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英语试卷含答案

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复习试卷英 语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 30 分)(略)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 和D )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Monthly Tals at London Canal MuseumOur monthly tals start at 1930 on the first Thursday of each month ecept August. Admission is at normal charges and you don ’t need to boo. They end around 2100.November 7thThe Canal Pioneers, by Chris Lewis. James Brindley is recognied as one of the leading early canal engineers. He was also a major player in training others in the art of canal planning and building. Chris Lewis will eplain how Brindley made such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that group of early “civil engineers ”.December 5th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Ice for the Metropolis, by Malcolm Tucer. Well before the arrival of freeers, there was a demand for ice for food preservation and catering, Malcolm will eplain the history of importing natural ice and the technology of building ice wells, and how London’s ice trade grew.February 6thAn Update on the Cotsword Canals, by Li Payne. The Stroudwater Canal is moving towards reopening. The Thames and Severn Canal will tae a little longer. We will have a report on the present state of play.March 6thEyots and Aits-Thames Islands, by Miranda Vicers. The Thames had many islands. Miranda has undertaen a review of all of them. She will tell us about those of greatest interest.Online booings .u/booMore into .u/whatsonLondon Canal Museum12-13 New Wharf Road, London NI 9RT.u www.canalmuseum.mobiTel020 ********21. When is the tal on James Brindley?A. February 6th.B. December 5th.C. November 7th.D. March 6th.22. 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al in February?A. The Canal Pioneers.B. An Update on the Cotsword Canals.C. Eyots and Aits-Thames Islands.D. Ice for the Metropolis.23. Who will give the tal on the islands in the Thames?A. Miranda Vicers.B. Malcolm Tucer.C. Chris Lewis.D. Li Payne.BFour days after Dad’s 67th birthday, he had a heart attac. Lucily, he survived. But something inside him had died. His enthusiasm for life was gone. He refused to follow doctor’s orders, and his sour attitude made everyone upset when they visit him. Dad was left alone.So I ased Dad to come to live with me on my small farm, hoping the fresh air would help him adjust. Within a wee after he moved in, I regretted the invitation. He criticied everything I did. I became frustrated. Something had to be done.One day I read an article which said when given dogs, depressed patients would be better off. So I drove to the animal shelter that afternoon. As soon as I got there, a pointer’s eyes caught my attention. They watched me calmly.A staff member said “He got here two wees ago and we’ve heard nothing. His time is up tomorrow.”I turned to the man in horror. “You mean you’re going to ill him?”“Ma’am,”he said gently. “We don’t have room for every unclaimed dog.”The staff member’s calm brown eyes awaited my decision. “I’ll tae him,”I said.I drove home with the dog on the front seat beside me. I was helping it out of the car when Dad waled onto the front porch. “Loo what I got you!”I said ecitedly.Dad wrinled his face. “I don’t want it,”he muttered, turning bac towards the house. Then, suddenly, the dog pulled free from my grasp. He sat down in front of my Dad.Dad’s anger melted, and soon he was hugging the dog.This was the beginning of a warm friendship. Dad named the dog Cheyenne. Together they spent long hours waling down dusty lanes and relaing on the bans of streams.Dad’s bitterness faded, and he and Cheyenne went on to mae many friends. Then, late one night two years later, I felt Cheyenne’s cold nose burrowing(搜寻) through my bed covers. He had never before come into my bedroom at night. I ran into my father’s room and found that he had passed away.Two days later, my shoc and grief deepened when I discovered Cheyenne lying dead beside Dad’s bed. As I buried him near their favorite stream, I silently thaned the dog for restoring Dad’s peace of mind.24. After the author’s father survived the heart attac, he .A. no longer wanted to liveB. was left alone to get full restC. ignored everyone who visited himD. became unpleasant toward other people25. Why did the author tae the pointer home?A. It was a type that is nown for its friendliness.B. Its eyes made her thin it was the best dog available.C. It caught her attention right away and she didn’t want it to be illed.D. It was good at getting people’s attention and entertaining them.26.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we can conclude that .A.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old peopleB. dogs are so loyal that they usually die for their friendsC. the author’s father and Cheyenne formed a real connectionD. friendship and care is much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medicine27. Which section of a newspaper is the source of the passage?A. Health.B. Entertainment.C. Education.D. Friends.CGetting rid of dirt, in the opinion of most people, is a good thing. However, there is nothing fied about attitudes to dirt.In the early 16th century, people thought that dirt on the sin was a means to bloc out disease, as medical opinion had it that washing off dirt with hot water could open up the sin and let ills in. A particular danger was thought to lie in public baths. By 1538, the French ing had closed the bath houses in his ingdom. So did the ing of England in 1546. Thus began a long time wh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Europe lived with dirt in a friendly way. Henry IV, ing of France, was famously dirty. Upon learning that a nobleman had taen a bath, the ing ordered that, to avoid the attac of disease, the nobleman should not go out.Though the belief in the merit of dirt was long-lived, dirt has no longer been regarded as a nice neighbor ever since the 18th century. Scientifically speaing, cleaning away dirt is good to health. Clean water supply and hand washing are practical means of preventing disease. Yet, it seems that standards of cleanliness have moved beyond science since World War II. Advertisements repeatedly sell the idea; clothes need to be whiter than white, cloths ever softer, surfaces to shine. Has the hate for dirt, however, gone too far?Attitudes to dirt still differ hugely nowadays. Many first-time parents nervously try to warn their children off touching dirt, which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pread of disease. On the contrary, Mary Ruebush, an American immunologist (免疫学家), encourages children to play in the dirt to build up a strong immune system. And the latter position is gaining some ground.28. The ings of France and England in the 16th century closed bath houses because .A. they lived healthily in a dirty environmentB. they believed disease could be spread in public bathsC. they thought bath houses were to dirty to stay inD. they considered bathing as the cause of sin disease2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Henry IV’s attitude to bathing?A. Approving.B. Afraid.C. Curious.D. Uninterested.30. How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develop?A. By providing eamples.B. By maing comparisons.C. By following the order of importance.D. By following the order of time.31. 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A. To stress the role of dirt.B. To present the change of views on dirt.C. To introduce the history of dirt.D. To call attention to the danger of dirt.DThat children are the hopes of our tomorrow is statement that is repeated time and again. And it is an aiom(格言); they are our pillars of the coming time. But then do we train them into becoming healthy human beings?Healthy human beings here are not meant the physical well-being, but the good human being, that is, one with virtues and values eeps them in the state of woring towards the benefit of humanity.How can children absorb within themselves the virtues and values? Well, this is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of parents and other 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followed by school authorities. The values and virtues of an individual is sown in their childhood and as they grow up.Depending on the way we bring up our children, we decide our own future. It is vital that in the formative years we give them quality time and attention. We teach them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good, bad and the ugly. We have to teach them use positive emotive lie love and compassion and teach them actions of indness and generosity. At the same time we have to help them do away with the negatives of hatred, anger, jealousy, selfishness, etc.Your child is lie a plant. You sow the seeds and also reap the benefits of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irst and foremost you as a parent have to realie your responsibility in nurturing a child to grow into a good human being. And it is just not up to anyone of the parents, but both together to inculcate(谆谆教诲)the values and virtues into your child.32. What should a good human being have?A. A good physical state.B. A good virtue or value.C. A good career in society.D. A powerful relationship net.33. What sens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ids to learn?A. Safety sense.B. Lifestyle sense.C. Transportation sense.D. Responsibility sense.34. Whom is the passage most probably written for?A. Family parents.B. Child eperts.C. Health researchers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35.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want to tell us?A. Children are parents’hopeB. Educating children is a tough thingC. Parents tae responsibilities for educating childrenD. Parents have trouble in educating children第二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10 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语⽂试卷扫描版含答案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下期期末考试⾼⼀语⽂参考答案⼀、现代⽂阅读(36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1.C (根据原⽂,这⼀特殊机缘指的是唐朝佛教思想的⼴泛传播,⽽⾮“佛教开始传⼊中国”。

)2.D (⽂中没有运⽤⽐喻论证。

)3.A (B项由“如何敷衍情节使之包含更多细节”“他们的叙述使历史故事的脉络渐渐变得越来越曲折复杂”等处可知,艺⼈们只是改编拓展了史书或传说⾥的短故事,并⾮另创,所以那些在史书或传说⾥只有寥寥⼏⾏⽂字记录的故事仍是艺⼈们表演的蓝本。

C项变⽂受到⼈们的欢迎,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传播佛教思想的初衷并不是相悖的。

D项对唐宋曲词⾥的常见曲调和民间俗曲的吸收利⽤可以让诸宫调更精彩,但是诸宫调成为⼀种新的表演形式是因为它将不同宫调的多个套曲组合在⼀起。

)(⼆)实⽤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4.B (理解有误,“正是由于FAST的应⽤”错,原⽂是说FAST建设过程中产⽣的五项相关技术成果⽽⾮应⽤FAST科研所产⽣的成果。

)5.C (说法绝对,由原⽂“⽬前只观测到它们中的⼀⼩部分”可知,在FAST建设之前,⼈们已经使⽤其他射电望远镜观测到⼀⼩部分脉冲星。

)6.①建设FAST显著提⾼了我国相关领域产业技术⽔平和⾃主创新能⼒。

(1分)②实现了我国射电天⽂望远镜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在相关学科实现重⼤原创突破。

(1分)③为搜寻和监测脉冲星提供⼀流的观测设备,为科学家研究脉冲星提供⼀⼿的观测数据。

(2分)④FAST 有望寻找中性氢云团的辐射,继⽽获知星系间互动细节,更精确地描绘早期宇宙图景。

(2分)(三)⽂学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7.A (“通过鹰的眼睛来描写满楚古德吉的形象”错,⼩说⽤全知视⾓在描写鹰的形象和满楚古德吉的形象,并没有通过鹰的视⾓来写满楚古德吉。

)8.①刚开始:瞪着满楚古德吉,不吃不睡不动。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语文试题(3.25)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语文试题(3.25)

《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一、根据课内所学文言文知识,完成1-8题(24分)。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非我也,岁也岁:年成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急速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假:借助,利用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B、因河为池因:根据C、孰能无惑孰:谁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知道,懂得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下列句中“于”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善假于物也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C、于是废先王之道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君子生非异也 C、振长策而御宇内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劝学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D、古之学者必有师7、加横线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惑而不从师8、与“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

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2017—2018学年郑州市 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郑州市 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A项“它共有植入式和非植入式两种成熟的操作模式”理解有误,原文是“这两种路径的探索都获得了初步成功”;B项“为了帮助残疾人”范围扩大,原文是“目的是帮助四肢残疾和脊髓受损的人”;D 项“非植入式脑机接口比植入式脑机接口发展得更深入”于文无据。

)2.B(文章列举科切瓦尔及霍金的例子不只是证明植入式和非植入式脑机接口都获得了初步成功,还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脑机接口系统工作的过程及成效。

)3.A(A项“只要拥有思考或想象的能力,就能促使脑机接口这项技术成功实施”说法绝对,脑机接口技术除了需要思考或想象的能力,还需要收集信号、解读指令等一系列条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D(指导员“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除了有自己错怪李正的内疚,更有对老人恪尽职守、舍命保护证据行为的震撼与钦佩。

)5.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老人在大火中舍身救木箱,让读者想一探箱子里的“秘密”。

②推动情节发展。

李正遵从老人的要求,先抢救箱子,才有了后来指导员批评李正的情节;李正把箱子交给警察,才有了后来的真相大白。

③突显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老人舍身护箱的情节,塑造了老人恪尽职守、舍身为公的形象。

④深化小说主题。

这只箱子装着老人举报腐败干部违法乱纪的证据,并且正是这只箱子导致了真相大白、腐败分子伏法,深化了小说维护正义、坚决与违法乱纪斗争到底的主题。

(共5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任意三点给5分。

)6.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或“欧·亨利式”结尾)。

结尾处交代两人的父子关系,出人意料;结尾点明父子关系,与前文李正不断催促、拨打110、撞开车门以及径直到二楼那间办公室救人等细节描写相照应,又在情理之中。

②使情节发展更趋合理。

有了结尾处父子关系的交代,才使得李正在救火之前、救火的过程中以及救火后受批评时的言行举止更加真实、合理。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3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质量评估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郑州市2018—2019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郑州市2018—2019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郑州市)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 (根据原文,这一特殊机缘指的是唐朝佛教思想的广泛传播,而非“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D (文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3.A (B项由“如何敷衍情节使之包含更多细节”“他们的叙述使历史故事的脉络渐渐变得越来越曲折复杂”等处可知,艺人们只是改编拓展了史书或传说里的短故事,并非另创,所以那些在史书或传说里只有寥寥几行文字记录的故事仍是艺人们表演的蓝本。

C项变文受到人们的欢迎,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传播佛教思想的初衷并不是相悖的。

D项对唐宋曲词里的常见曲调和民间俗曲的吸收利用可以让诸宫调更精彩,但是诸宫调成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是因为它将不同宫调的多个套曲组合在一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B (理解有误,“正是由于FAST的应用”错,原文是说FAST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五项相关技术成果而非应用FAST科研所产生的成果。

)5.C (说法绝对,由原文“目前只观测到它们中的一小部分”可知,在FAST建设之前,人们已经使用其他射电望远镜观测到一小部分脉冲星。

)6.①建设FAST显著提高了我国相关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1分)②实现了我国射电天文望远镜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在相关学科实现重大原创突破。

(1分)③为搜寻和监测脉冲星提供一流的观测设备,为科学家研究脉冲星提供一手的观测数据。

(2分)④FAST有望寻找中性氢云团的辐射,继而获知星系间互动细节,更精确地描绘早期宇宙图景。

(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A (“通过鹰的眼睛来描写满楚古德吉的形象”错,小说用全知视角在描写鹰的形象和满楚古德吉的形象,并没有通过鹰的视角来写满楚古德吉。

)8.①刚开始:瞪着满楚古德吉,不吃不睡不动。

心理:要比鹰更犟更狠。

②三五天后:仍然不吃不睡不动。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郑州市高一语文下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郑州市高一语文下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2018年郑州市高一语文下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5
25分)
①内容切合题意。

②主题(或观点,下同)鲜明,有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

③能围绕主题选用适当的、比较充分、比较新颖的素材。

④记叙能做到写人、叙事、写景等生动鲜活,有一定的现场感。

议论能做到论证充分,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

⑤抒情自然,感情真挚动人;说理比较严密,能令人信服。

(17-16分)
①记叙结构完整,写作顺序合理,有详略之分。

议论论述层次清晰,论证比较严密。

②记叙能恰当使用表达方式,议论能恰当使用论证方法。

③从字顺,语言比较简洁,能自然而恰当地表情达意。

④语病很少,较少无意义、不恰当的堆砌。

(4分)
字体易辨认,书写规范,卷面大体整洁,标点符号使用得当。

有个别错别字。

c
(11-15分)
①符合题意。

②主题比较明确,价值取向合乎情理。

③能大致围绕主题选用素材。

④叙事比较清楚;议论尚能言之有理。

(9-12分)
①记叙结构完整,能把事情说清楚,分得清重点。

议论论述层次基本清楚。

②语言基本通顺,有两三处病句或表意不清的地方,或者有在作开头和结尾用无意义的排比句凑字数的现象。

(3分)。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有出版公司推出了青春版《红楼梦》,一套6册,每册书本呈口袋书籍大小,封面以现代水墨为设计元素。

除了书本身外,该系列还开启了伴读服务,邀请了好妹妹乐队和歌手陈粒制作相关歌曲,附送定制皮书套,开发了相关的APP等等。

出版方表示,出版青春版《红楼梦》是为了“吸引年轻人读《红楼梦》”;有人则认为这是“过度消费经典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出版青春版《红楼梦》这件事?请根据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青春版《红楼梦》是种有益的尝试近日,有出版公司推出青春版《红楼梦》,还请流行乐队与歌手制作相关歌曲,还开启伴读服务并推出app。

我觉得,这是在当下社会推广经典的一种有益尝试。

经典的意义无需多言,但经典的产生一定是经过时间长河淘洗冲刷的,是几代人披沙而拣选出来的“金”。

从这方面讲,经典会与当下的人们有些隔阂,这个正常。

就如《红楼梦》,其成书年代距今三百年左右,其时其人的社会结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与现今已天差地别。

要想现代人与《红楼梦》之类的经典“无缝对接”,难!可我们又不想抛弃好东西。

直接与经典硬碰硬,固然是种对话的正确方式;但将经典作一番现代化的包装,让其更吸引年轻人,不也是好的吗?当然,既然是尝试,就有试错的可能。

也许包装者对经典的理解不那么全面深刻,也许他们的看法十分“离经叛道”,只要有一份对经典的敬畏之心,即便出了什么偏差,也是十分宝贵的经验教训。

至于“过度消费经典”的担心与指责,我们也要正视。

正是见过太多因功利浮躁而“毁经典”的现象,不少人才呼吁对经典应保有最基本的尊重。

所以我认为,要让经典的光芒穿透时空,照亮未来,不仅只有材料中的方式,还应有更多的举措,做到既让当下年轻人容易接受,又做到不亵渎经典,让经典的完整内核传承下去。

比如,延请专家把关指导,组织开发人员集中学习。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5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

一般认为,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则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

两者的不同,可以用三个简单观念来加以分辨。

第一,儒家的思考方式以人类为中心,所以肯定我们要尊重及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

儒家采取的路线是从政治上改革。

道家认为以人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必定徒劳无功,必须改变思维模式,超越人类本位,而超越人类本位,首先必须顺其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造作,因为人为的造作越多,麻烦越多。

譬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定出真、善、美的标准以后,就会有不真、不善、不美出现;反之,如果还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开心自在,不用刻意做好事,因为没有所谓的好事可做;不用担心有没有面子,因为所要做的只是活着而已。

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道家的思想是要我们设法排除人类本位的想法,敞开眼界与心胸,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切。

只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拘束,心灵才可能自由逍遥。

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

任何一派哲学对于宇宙的真相或本体都必须有所论断。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

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

儒家承前启后,继承了这一观念,把“天”当作最高存在。

孔子两次遇到困境,都把“天”抬出来,如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道家则不同,道家以“道”代替“天”,“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本身保持一种均衡状态,问题也远比人类社会少。

然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

道家认为宇宙最后的根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提到“工匠精神”,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

其实,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

《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玉器等一样,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

这里体现的对工艺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与西方工业精神中从99%到99.99%的追求不谋而合。

这说明,不论区域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在追求精美、卓越、典雅等这些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审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方面,东西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

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

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上乘,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以最高标准要求,并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

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以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于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

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把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体验、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中国制造既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

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中既追求实用功能,也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

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似玉非玉而胜玉”,让人顿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感慨。

中国的“工匠精神”附着于精美绝伦的作品,世代相传。

天工开物,随物赋形,是中华民族对制造业的价值取向共识。

如果我们承继这种东方智慧,并学习西方对产品刚性要素的重视,应该会带来东方诗意和西方精准的美妙融合,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

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2017学年度郑州市下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第I卷阅读题(8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

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

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目断鳞鸿,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夸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这些墨迹长存、余温犹在的经典诗词,既是先贤心系桑梓、寄情亲人的生动写照,也是后人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

对此,清代学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一书中写道:“读其集中家书数篇,语语真挚,肝肺槎牙,跃然纸上。

”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

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

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

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球,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

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

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问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

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

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

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

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

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练习卷郑州一中2016—2017学年下期中考19届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B项,扩大范围。

余华、刘震云、阿来等作家高度评价的是孔二狗的《黑道风云20年》。

)2.C(C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也不可能有很长的时间空隙进行学习和精心构思,很容易导致写作后续源泉枯竭”。

)3.A(A项,是网络长篇小说与近现代通俗小说相似的类型化、商业化特征及其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A5.D(文中“外家”指“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

女子出嫁后也泛称娘家为“外家”。

)6.D(款塞,叩塞门。

谓外族前来通好。

指异族诚意来到边界归顺,与“寇边”相对,“强力要求”亦不对,文中是“乞”,即乞求。

)7.(1)先帝拥有这样的军事政绩,如今无缘无故放弃它,岂不是让外族看不起我们吗?(“武功”“弃”“轻”各1分,句意2分。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博学”“参省”各1分,句意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A、E(解析:A项,诗人并不是为了清净而对人事漠不关心,而是为时事所迫,只能选择清静无为;E项,从表面上看诗人似乎很达观,但诗意中,还透露出些许失落、苦闷和无奈。

对一项2分,两项5分。

)9.颈联诗人把自己刻画成了一个洒脱、闲适的隐者(1分),他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照拂下独坐弹琴(2分)。

从而表现出诗人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士生活的追求和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3分)(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答C得3分,答A得2分,答D得1分,答B.E不得分。

(D项,“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言过其实。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质量评估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质量评估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质量评估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唐吉诃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2016—2017学年度郑州市下期期末考试高中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B(“家书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我国古代那些感染力极强的家书……被西方人称为‘最温柔的艺术'”理解错误,从常识看,“家书”并非我国独有,从文中看,“最温柔的艺术”的也不是专指我国古代家书,而是泛指“家书”)2.D(“这些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理解偏颇,从原文和现实看,网络可以替代家书传递信息这一功能)3.D(“应倡导年轻人少用网络与人交流,而多用手写书信来传达温情暖意”理解错误,原文主张“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并无厚此薄彼之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 C E(C项对田玉花落泪的原因理解错误,从上下文看,她落泪主要是为丈夫“绑架"老板女儿、为丈夫能否拿到工钱给邻居们兑现承诺而担心;E项说“团圆饭"是小说的线索,不准确,从全文看,“团圆饭"并不具备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4分,每项2分。

选对一项给2分,所选超出2项该题不得分。

)5。

答案示例一:老板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老板拖欠工钱,王宏生才做出挟持他女儿来讨要工钱一事;老板在了解王宏生行为意图的情况下仍然报了警,才导致警察连夜来黄泥湾抓人。

老板未出场,其行为却影响甚至决定着情节的走向和王宏生的命运。

答案示例二:老板对表现小说主题有重要作用:小说没有对老板其人其事进行具体描写,淡化了老板个人的善恶在这个事件中的影响,使该事件超越个例,更能突出欠薪导致很多民工走上艰难讨薪路,甚至酿成很多家庭悲剧这一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引发人们深入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4分。

其中类似于总说(如示例中的加粗文字)的部分2分,能结合文本做出合理解说2分。

任选一个角度,突出“老板”这一形象在文中的重要作用,言之成理即可。

】6.①留下悬念,余韵悠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复习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2017-2018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一下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词,都是有“象”的(“在场的东西”)。

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

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为美的本质内涵,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但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

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

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满足感。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一点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

正是这什么都“不在”构成这“在”的内涵(此即司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我们欣赏这诗句时,就回归到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凉。

但这里的凄凉绝非现实生活中的凄凉可以比拟,它是审美意义下的凄凉,它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凄凉的现实性,给欣赏者引发了一种对“在”的内涵的醒悟,这种醒悟就是审美的愉悦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梵·高的画《农鞋》,为什么能引起人的美感?海德格尔做了生动的说明:是农鞋这点“在场的东西”引发观赏者回归到了其背后一系列“不在场的东西”——农夫为了面包而日日夜夜地在崎岖的道路上奔波,一年四季风风雨雨对农夫的摧残,以至社会的贫穷、落后、不公,等等,这些都是构成农鞋上几个破洞的母源。

观赏者正是从这一回归中获得了某种醒悟,从而也得到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满足。

我们经常爱用“玩味无穷”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们对一件优秀作品的欣赏。

“玩味”之所以能达到“无穷”的地步,其根源就在于隐藏在作品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是“无穷的”。

中国传统文化重含蓄之美,其实就是把作者的情或意隐藏在作品的表面形象或言词背后,让鉴赏者自己去领会、体悟,从而获得一种醒悟的满足感。

(摘编自张世英《美是“玩味无穷”的精神愉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在今天仍然有价值,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B.文艺作品的作者运用“万有相通”的理论,把形成作品本身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凝聚成结晶,创作出美的作品来。

C.“在场的东西”就是美的作品中的“象”,“不在场的东西”就是美的作品中的“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D.如果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不在场的东西”是“无穷的”,那么这个作品欣赏起来就可能给人一种“玩味无穷”的感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欣赏一件美的作品,通常是展开想象,把凝聚在作品背后无尽的内涵,一点一滴地进行仔细体味。

B.欣赏作品时,能够获得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这“原来如此”就是指回归到形成这一件美的作品的母源。

C.杜甫诗句中的“山河在”是作品中的“象”,这“象”的内涵,就是司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

D.《农鞋》画里的农鞋上的几个破洞,之所以能使观赏者得到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满足,是因为“象”外有“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美学所说的美的本质,不是指声色之美这类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指意境美、精神美这类深层次的美。

B.深入到美的作品的“象”外之“意”中,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即感受到“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C.有些美的作品中的凄凉与现实生活中的凄凉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前者具有审美意义,使欣赏者产生审美的愉悦感。

D.把“在场的东西”隐藏在表面形象或言词背后的作品具有含蓄之美,领会到作品中的情或意,是一种深层次的欣赏。

(二)(2017-2018学年广东佛山高一上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泰山石刻汪曾祺第一次看见经石峪字,是在昆明一个旧家,一副四言的集字对联,厚纸浓墨,是较早的拓本。

百年老屋,光线晦暗,而宇字神气俱足,不能忘。

经石峪在泰山中路的岔道上。

这地方的地形很奇怪,在崇山峻岭之中,怎么会出现一片一亩大的基本平整的石坪呢?泰山石为花岗岩,多为青色,而这片石坪的颜色是姜黄的。

四周都没有这样的石头,很奇怪。

是一个什么人发现了这片石坪,并且想起在石坪上刻下一部《金刚经》呢?经字大径一尺半。

摩崖大字,一般都是刻在直立的石崖上,刻在平铺的石坪上的,很少见。

这样的字体,他处也极少见。

经石峪的时代,众说纷坛。

说这是从隶书过渡到楷书之间的字体,则多数人并无异议。

经石峪保存较多隶书笔意,但无蚕头雁尾,笔圆而体稍扁,可以上接《石门铭》,但不似《石门铭》的放肆,有人说这和《瘗鹤铭》(瘗yì)都是王羲之写的,似无据。

王羲之书多以偏侧取势,经石峪非也。

《瘗鹤铭》结体稍长,用笔瘦动,秀气扑人,说这近似二王书,还有几分道理(我以为应早于王羲之)。

书法自晋唐以后,都贵瘦硬。

杜甫诗“书贵瘦硬方通神”,是一时风气。

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内中,肥而不痴,笔笔送到,而不板滞。

假如用一个字评经石峪字,曰:稳。

这是一个心平而志坚的学佛的人所写的字,这不是废话么,《金刚经》还能是不学佛的人写的?这样的字,和泰山才相称。

刻在他处,无此效果。

十年前,我在经石峪呆了好大一会,觉得两天的疲劳,看了经石峪,也就值了。

“经石峪”是“泰山”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元君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

我很希望有人能拓印一份经石峪字的全文(得用好多张纸拼起来),在北京陈列起来,即使专为它盖一个大房子,也不为过。

名山之中,石刻最多,也最好的,似为泰山。

泰山上的大观峰真是大观,那么多块摩崖大字,大都写得很好,这好像是摩崖大字大赛。

这块地场(这是山东话)也选得好。

石岩壁立,上无遮盖,而石壁前有一片空地,看字的人可以在一个距离之外看,收其全貌,不必像壁虎似的趴在石壁上。

摩崖字多是真书,体兼颜柳,是得这样,才压得住。

蔡襄平日写行草,泰山的石刻题名却是真书。

董其昌字体飘逸,但写大字却是颜体。

看大字碑刻上的题名,很多都是山东巡抚。

大概到山东来当巡抚,先得练好大字。

有些摩崖石刻,是当代人手笔。

较之前人,不逮也,有的字甚至明显地看得出是用铅笔或圆珠笔写在纸上放大的。

这哪里可以呢?很奇怪,泰山上竟没有一块韩复榘写的碑。

这位老兄在山东呆了那么久,为什么不想到泰山来留下一点字迹?看来他有点自知之明。

韩复榘在他的任内曾大修过泰山一次,竣工后,电令泰山各处:“嗣后除奉令准刊外,无论何人不准题字、题诗。

”我准备投他一票。

随便刻字,实在是糟蹋了泰山。

(选自汪曾棋散文集《人间草木》)4.下列对本文相关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认真的历史考证和多角度的描写,表现了经石峪刻字的价值。

B.作者详写经石峪刻字而略写大观峰刻字,详略得当,结构安排合理。

C.蔡襄在泰山的石刻题名改写真书是为了展示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

D.文章的语言平淡冲和,朴素简净。

篇幅虽短,但文化意蕴极为丰厚。

5.结合文本,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5分)6.结合文本,谈谈汪曾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

(6分)(三)(湖南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

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材料二: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

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

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

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