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初稿)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分数小于1的正数与其倒数相乘的结果一定小于1、我们可以直接证明如下:设分数为a/b,其中a和b均为正整数。
则有a<b,因此,a/b<b/b,即a/b<1又因为倒数的定义为1/a,即倒数为1除以该数,所以可知a/b *1/a = a/ba = 1/b,而1/b小于1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小于1的正数与其倒数相乘的结果一定小于1间接证明是通过反证法(或称间接推理)推导出结论的证明方法。
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假设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其次,根据该假设推导出与已知事实矛盾的结论;最后,得出假设的结论非真,因此原结论为真。
间接证明的特点是通过推理和推导推翻假设,从而得到结论。
例如,我们要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
假设根号2是有理数,即可表示为a/b的形式,其中a和b是整数,且a和b没有公因数。
则根号2=a/b,即2=(a/b)^2,即2b^2=a^2根据等式两边平方数的性质可知,a^2必为偶数。
那么,根据整数的性质可知,a也必为偶数,即a=2c,其中c为整数。
将a=2c代入等式2b^2=a^2中,得到2b^2=(2c)^2,化简得到b^2=2c^2依据同样的推理,b也是偶数,与假设a和b之间没有公因数相矛盾。
因此,假设根号2是有理数的假设不成立,根号2是无理数。
总结来说,直接证明是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定义直接得出结论,而间接证明是通过反证法推导出结论。
这两种证明方法在数学中应用广泛,可以灵活运用于各类数学问题的证明中。
无论是选择直接证明还是间接证明,重要的是要严谨、清晰地阐述证明的过程和推理的逻辑,以确保结论的正确性。
第二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二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是数学推理中常用的两种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是通过逻辑推理直接得出结论,而间接证明是通过反证法或归谬法得出结论。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种证明方法,并进行比较。
直接证明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它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已知条件和数学定义,逐步演绎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直接证明需要使用与所要证明的结论相关的定理、性质、定义等来推导,使之成立。
这种方法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每一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从已知到结论的推导链条必须清晰、合理。
直接证明通常比较直观,逻辑性较为明显,容易理解。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证明来证明“两个相等的数相加,结果仍然相等”。
间接证明是与直接证明相对的一种证明方式。
它的基本思路是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或不合理的结论,从而排除了假设的情况,证明了原来的结论是成立的。
间接证明常常采用反证法或归谬法。
反证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假设结论不成立,并推导出与已知条件或定义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结论的真实性。
归谬法是一种较少使用的间接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假设结论成立,并推导出与已知条件或定义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结论的真实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各有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直接证明较为直观和直接,逻辑性更明显,适用于证明一些简单且直接的结论,或是一些简单的数学性质和定理。
间接证明更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适用于证明复杂的结论,或是一些需要反证或归谬的情况。
通过间接证明,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和推理,挖掘结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间接证明常常需要对结论进行反向思考,找到对立面、矛盾面,通过推导和推理得到最终的结论。
总的来说,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数学推理中常用的两种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通过逻辑推理直接得出结论,适用于一些简单直接的结论。
间接证明通过反证或归谬得出结论,适用于一些复杂或需要反向思考的结论。
专题6.6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原卷版)
第六篇不等式、推理与证明专题6.6直接证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考纲要求】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3.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命题趋势】1.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一般考查以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函数、三角函数为背景的证明问题.2.数学归纳法一般以数列、集合为背景,用“归纳—猜想—证明”的模式考查.【核心素养】本讲内容主要考查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素养清单•基础知识】1.直接证明(1)综合法①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②框图表示:P⇒Q1―→Q1⇒Q2―→Q2⇒Q3―→…―→Q n⇒Q(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2)分析法①定义:从要证明的__结论__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②框图表示:Q⇐P1―→P1⇐P2―→P2⇐P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2.间接证明间接证明是不同于直接证明的又一类证明方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1)反证法的定义一般地,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由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的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作反证法.(2)用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①反设——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②归谬——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直到推理中出现矛盾为止;③结论——断言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 ,则q ”的过程可以用框图表示为 肯定条件p ,否定结论q ―→推出逻辑矛盾―→“若p ,则非q ”为假―→“若p ,则q ”为真【真题体验】1.用分析法证明:欲使①A >B ,只需②C <D ,这里①是②的( )A .充分条件B .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三个内角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应假设( )A .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B .三个内角都大于60°C .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D .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3.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__.4.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 b ≥2成立的条件的个数是__________.5.(2019·湖北天门中学月考)设f (n )=1n +1+1n +2+…+12n (n ∈N *),那么f (n +1)-f (n )等于( )A.12n +1B.12n +2C.12n +1+12n +2D.12n +1-12n +26.(2019·黑龙江大庆一模)设f (x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f (x )满足:“当f (k )≥k +1成立时,总可推出f (k +1)≥k +2成立”.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A .若f (1)<2成立,则f (10)<11成立B .若f (3)≥4成立,则当k ≥1时,均有f (k )≥k +1C .若f (2)<3成立,则f (1)≥2成立D .若f (4)≥5成立,则当k ≥4时,均有f (k )≥k +1成立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为正奇数时,x n +y n 能被x +y 整除”,当第二步假设n =2k -1(k ∈N *)时命题为真,进而需证n =__________时,命题亦真.【考法解码•题型拓展】考法一:分析法解题技巧:分析法证题的思路(1)先从结论入手,由此逐步推出保证此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而当这些判断恰恰都是已证的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等)或要证命题的已知条件时,命题得证.(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例1】 已知a >0,求证:a 2+1a 2-2≥a +1a -2.考法二:综合法归纳总结 :综合法证题的思路(1)分析条件选择方向: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及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选择相关的定理、公式等,确定恰当的解题方法.(2)转化条件组织过程:把已知条件转化成解题所需要的语言,主要是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3)适当调整回顾反思:回顾解题过程,可对部分步骤进行调整,并对一些语言进行适当的修饰,反思总结解题方法的选取.【例2】 (1)设a ,b ,c ,d 均为正数,且a +b =c +d ,若ab >cd ,证明:①a +b >c +d ;②|a -b |<|c -d |.(2)(2019·长沙调考)已知函数f (x )=log 2(x +2),a ,b ,c 是两两不相等的正数,且a ,b ,c 成等比数列,试判断f (a )+f (c )与2f (b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考法三:反证法归纳总结(1)适用范围:①“结论”的反面比“结论”本身更简单、更具体、更明确的题目;②否定性命题、唯一性命题、存在性命题、“至多”“至少”型命题;③有的肯定形式命题,由于已知或结论涉及无限个元素,用直接证明法比较困难,往往用反证法.(2)推理关键: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假设矛盾,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与事实矛盾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例3】 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2,S 3=9+3 2.(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2)设b n =S n n (n ∈N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考法四: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归纳总结: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的思路和注意点(1)思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要“先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两边各有多少项,初始值n 0是多少.(2)注意点:由n=k时等式成立,推出n=k+1时等式成立,一要找出等式两边的变化(差异),明确变形目标;二要充分利用归纳假设,进行合理变形,正确地写出证明过程,不利用归纳假设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例1】求证:12-22+32-42+…+(2n-1)2-(2n)2=-n(2n+1)(n∈N*).考法五: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归纳总结(1)当遇到与正整数n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应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明,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成立,推证n=k+1时也成立,证明时用上归纳假设后,可采用分析法、综合法、作差(作商)比较法、放缩法等方法证明.【例2】已知数列{a n},a n≥0,a1=0,a2n+1+a n+1-1=a2n,求证:当n∈N*时,a n<a n+1.考法六:归纳—猜想—证明归纳总结:“归纳—猜想—证明”的模式,是不完全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综合应用的解题模式.其一般思路是:通过观察有限个特例,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种方法在解决与正整数n有关的探索性问题、存在性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关键是归纳、猜想出公式.【例3】(2019·湖北孝感检测)数列{a n}满足S n=2n-a n(n∈N*).(1)计算a1,a2,a3,并猜想a n的通项公式;(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中的猜想.【易错警示】易错点一:反证法中未用到反设的结论【典例】设{a 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设q≠1,证明:数列{a n+1}不是等比数列.【错解】:假设{a n+1}是等比数列.则{a n+1}的前三项为a1+1,a2+1,a3+1,即a1+1,a1q+1,a1q2+1.(a1+1)(a1q2+1)-(a1q+1)2=a21q2+a1+a1q2+1-a21q2-2a1q-1=a1(q2-2q+1)=a1(q-1)2≠0,所以(a1+1)(a1q2+1)≠(a1q+1)2,所以数列{a n+1}不是等比数列.(推理中未用到结论的反设)【错因分析】:错解在解题的过程中并没有用到假设的结论,故不是反证法.利用反证法进行证明时,首先对所要证明的结论进行否定性假设,并以此为条件进行归谬,得到矛盾,则原命题成立.【正解】:假设{a n+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N*,(a k+1+1)2=(a k+1)(a k+2+1),a2k+1+2a k+1+1=a k a k +2+a k+a k+2+1,a21q2k+2a1q k=a1q k-1·a1q k+1+a1q k-1+a1q k+1,因为a1≠0,所以2q k=q k-1+q k+1.又q≠0,所以q2-2q+1=0,所以q=1,这与已知q≠1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故数列{a n+1}不是等比数列.【误区防范】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的命题进行推理,如果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跟踪训练】设a>0,b>0,且a2+b2=1a2+1b2.证明: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 假设a 2+a <2与b 2+b <2同时成立,则有a 2+a +b 2+b <4.而由a 2+b 2=1a 2+1b 2得a 2b 2=1,因为a >0,b >0,所以ab =1.因为a 2+b 2≥2ab =2(当且仅当a =b =1时,等号成立),a +b ≥2ab =2(当且仅当a=b =1时,等号成立),所以a 2+a +b 2+b ≥2ab +2ab =4(当且仅当a =b =1时,等号成立),这与假设矛盾,故假设错误.所以a 2+a <2与b 2+b <2不可能同时成立.易错点二:证明过程未用到归纳假设【典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22+123+…+12n -1+12n =1-12n (n ∈N *).【错解】:证明:(1)当n =1时,左边=12,右边=1-12=12,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且k ≥1)时,等式成立,即12+122+123+…+12k -1+12k =1-12k .那么当n =k +1时,左边=12+122+123+…+12k -1+12k +12k +1=12×⎣⎡⎦⎤1-⎝⎛⎭⎫12k +11-12=1-12k +1.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错因分析】:错误的原因在第二步,它是直接利用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出了当n =k +1时,式子12+122+…+12k -1+12k +12k +1的和,而没有利用“归纳假设”,不符合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步骤. 【正解】:证明:(1)当n =1时,左边=12,右边=1-12=12,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且k ≥1)时,等式成立,即12+122+123+…+12k -1+12k =1-12k ,那么当n =k +1时,左边=12+122+123+…+12k -1+12k +12k +1=1-12k +12k +1=1-12k +1=右边.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误区防范】(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常出现两种错误:一是n 0的值找错.二是证明命题n =k +1也成立时,没有用到n =k 时的归纳假设.(2)确定由n =k 变化到n =k +1的过程中项的变化情况时,要把握好项的变化规律以及首末项.【跟踪训练】 设a 1=1,a n +1=a 2n -2a n +2+1(n ∈N *),求a 2,a 3,a n ,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答案】见解析【解析】a 2=2,a 3=2+1,可写为a 1=1-1+1,a 2=2-1+1,a 3=3-1+1.因此猜想a n =n -1+1.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上式:当n =1时结论成立.假设n =k 时结论成立,即a k =k -1+1,则a k +1+11 1.这就是说,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综上可知,a n =n -1+1(n ∈N *).【递进题组】1.欲证a 2+b 2-1-a 2b 2≤0,只需证明( )A .2ab -1-a 2b 2≤0B .a 2+b 2-1-a 4+b 42≤0 C.a +b22-1-a 2b 2≤0 D .(a 2-1)(b 2-1)≥02.若0<a 1<a 2,0<b 1<b 2,且a 1+a 2=b 1+b 2=1,则下列代数式中值最大的是( )A .a 1b 1+a 2b 2B .a 1a 2+b 1b 2C .a 1b 2+a 2b 1 D.123.设a ,b ,c 均为正数,且a +b +c =1,证明:(1)ab +bc +ac ≤13;(2)a 2b +b 2c +c 2a ≥1.4.已知a ≠0,证明:关于x 的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5.设f (n )=1+12+13+…+1n (n ∈N *),求证:f (1)+f (2)+…+f (n -1)=n [f (n )-1](n ≥2,n ∈N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2≤1+12+13+…+12n≤12+n(n∈N*).7.(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已知数列{x n}满足x1=12,且x n+1=x n2-x n(n∈N*).(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0<x n<1;(2)设a n=1x n,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8.(2019·武穴中学月考)试证:n 为正整数时,f (n )=32n +2-8n -9能被64整除.【考卷送检】一、选择题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a +b +c 为偶数,则自然数a ,b ,c 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反设为( ) A .自然数a ,b ,c 都是奇数B .自然数a ,b ,c 都是偶数C .自然数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D .自然数a ,b ,c 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2.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 a >b >c ,且a +b +c =0,求证b 2-ac <3a ”,索的因应是( )A .a -b >0B .a -c >0C .(a -b )(a -c )>0D .(a -b )(a -c )<03.(2019·焦作一中月考)若a ,b ∈R ,则下面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是( )A .lg(1+a 2)>0B .a 2+b 2≥2(a -b -1)C .a 2+3ab >2b 2D.a b <a +1b +1 4.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单调递减,若x 1+x 2>0,则f (x 1)+f (x 2)的值( ) A .恒为负值 B .恒等于零C .恒为正值D .无法确定正负5.已知a >b >0,且 ab =1,若 0<c <1,p =log c a 2+b 22,q =log c ⎝ ⎛⎭⎪⎫1a +b 2,则p ,q 的大小关系是( )A .p >qB .p <qC .p =qD .p ≥q6.设x ,y ,z >0,则三个数y x +y z ,z x +z y ,x z +x y ( )A .都大于2B .至少有一个大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二、填空题7.设a =3+22,b =2+7,则a ,b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实数a ,b ,c ,d 满足a +b =c +d =1,ac +bd >1,则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是非负数”时,第一步要假设结论的否定成立,那么结论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__.9.(2019·郑州一模)某题字迹有污损,大致内容是“已知|x |≤1,,用分析法证明|x +y |≤|1+xy |”.估计污损部分的文字内容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2019·永州一中月考)已知a ≥b >0,求证:2a 3-b 3≥2ab 2-a 2b .证明 欲要证2a 3-b 3≥2ab 2-a 2b 成立,只需证2a 3-b 3-2ab 2+a 2b ≥0,即证2a (a 2-b 2)+b (a 2-b 2)≥0,即证(a +b )(a -b )(2a +b )≥0.因为a ≥b >0,所以a -b ≥0,a +b >0,2a +b >0,从而(a +b )(a -b )(2a +b )≥0成立,所以2a 3-b 3≥2ab 2-a 2b .11.(2019·黄石二中期中)已知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又SB =SD =2,SA =1.(1)求证:SA ⊥平面ABCD ;(2)在棱SC 上是否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若存在,确定点F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2,且a n +1=a n 3a n +1(n ∈N *).(1)证明:数列⎩⎨⎧⎭⎬⎫1a n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a n a n +1(n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记为T n ,证明:T n <16.13.设a ,b 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a +b >1;②a +b =2;③a +b >2;④a 2 +b 2>2;⑤ab >1.其中能推出“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是________(填序号).14.求证: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n ∈N *).1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2+132+…+1n 2<2-1n (n ∈N *,n ≥2).16.(2019·衡水高中调研)首项为正数的数列{a n }满足a n +1=14(a 2n +3),n ∈N *.证明:若a 1为奇数,则对一切n ≥2,a n 都是奇数.17.已知函数f (x )=13x 3-x ,数列{a n }满足条件:a 1≥1,a n +1≥f ′(a n +1),试比较11+a 1+11+a 2+11+a 3+…+11+a n 与1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数学证明中的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核心在于推理与证明。
在进行数学证明时,有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两种方法。
直接证明是通过逻辑推理直接得出结论,而间接证明则是通过反证法或者归谬法,通过推翻事实的否定来得出结论。
本文将分别介绍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并分析它们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是最常见、最直接的证明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已知条件和数学定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出结论。
直接证明通常包括假设、推理和结论三个步骤。
首先,我们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假设一些前提条件,然后利用已知的定理和公理进行推理,最后根据这些推理得出结论。
直接证明的优点是逻辑性强、直观明了,容易让读者明白推理的过程。
此外,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直接证明能够很快得出结论,省去了许多繁琐的步骤。
然而,直接证明的弊端是有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定理进行推理,或者推导过程中的中间步骤比较复杂。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需要采用间接证明的方法。
其次,我们来讨论间接证明。
间接证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反证法,另一种是归谬法。
反证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假设反命题的真假进行推导,如果得出一个恒真的结论,则原命题成立。
归谬法则是通过假设原命题为真进行推导,最后得出一个恒假的结论,从而推翻了原命题。
间接证明的优点是可以处理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特别是那些直接证明困难的问题。
间接证明可以通过假设反命题的真假或者假设原命题的真假,利用反证法或归谬法的推导过程将问题的复杂性降低,从而得出结论。
然而,间接证明的过程通常较为繁琐,需要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实际的数学证明中,常常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条件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归纳总结出一些数量关系或性质,然后用直接证明进行推导。
而对于一些性质复杂的数学问题,我们可能需要采用间接证明的方法。
因此,掌握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技巧对于解决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总之,数学证明中的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两种常用的推理方法。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a≥1,x∈[0,+∞),∴f′(x)≥0,∴f(x)是增函数.
故 f(x)≥f(0)=1,从而①式得证. ∴当 a≥1 时,不等式 ex-x-1≤ax22ex对于 x∈[0,+∞) 恒成立.
[点评]有些数学证明题,单独运用一种证明方法很 难或无法完成,此时要善于将多种证明方法混合使用, 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用综合法加以证明.本题 通过对原不等式进行等价变形,找到了便于证明的不等 式, 然后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综合运用了分析法、 综合法和构造法.
• 只需证 a(a -5)<(a -2)(a -3)
• 只需证 0 < 6
• 因为 0 < 6 成立.
• 所以 a -5 - a -3 < a - 2 - a 成立.
新课讲解
路边苦李
王戎7岁时,与小 伙伴们外出游玩,看 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 了果子.小伙伴们纷 纷去摘取果子,只有 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有人问王戎为什么? 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方法三(基本不等式法): ∵a≥0,b≥0,∴a+b≥2 ab,a2-ab+b2≥0, ∴a3+b3=(a+b)(a2-ab+b2)≥2 ab(a2-ab+b2) = ab(2a2-2ab+2b2)= aba2+b2+a-b2≥ ab(a2 +b2),即 a3+b3≥ ab(a2+b2).
2.若 a,b,c∈R,且 ab+bc+ac=1,则下列不等
式成立的是
()
A.a2+b2+c2≥2 B.(a+b+c)2≥3
C.1a+1b+1c≥2 3 D.abc(a+b+c)≤13 [答案] B
[解析] 因为a2+b2≥2ab,a2+c2≥2ac,b2+c2≥2bc,将三式 相加得2(a2+b2+c2)≥2ab+2ac+2bc,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数学中常用的两种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是通过逻辑推理和已知的真实前提,以直接的方式推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间接证明则是采用反证法或者假设推理的方式,通过说明对立假设或者逻辑矛盾来推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直接证明的思路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运用数学定义、性质、定理等等,直接推导到所要证明的结论。
这种证明方法通常比较直观,步骤清晰,容易理解。
下面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证明:如果一个正整数是3的倍数,则这个正整数的平方也是3的倍数。
直接证明的思路是从正整数是3的倍数这个已知条件出发,即假设正整数n可以写为3k,其中k为整数。
那么正整数n的平方可以写为(3k)^2=9k^2,即n^2=9k^2、由此可知,正整数n^2也可以写为3的倍数,因为9k^2可以写为3的倍数。
因此,根据直接证明的逻辑推理,我们得出结论:如果一个正整数是3的倍数,则这个正整数的平方也是3的倍数。
间接证明的思路是通过反证法或者假设推理的方式,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说明这个假设是不可能的或者导致矛盾的。
下面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我们要证明:不存在两个整数的和等于3的倍数,且差等于5的倍数。
间接证明的思路是先假设存在这样的两个整数,分别为a和b。
那么根据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等式:a+b=3k,其中k为整数;a-b=5m,其中m为整数。
然后我们将这两个等式相加,得到:2a=3k+5m。
由于3k+5m是整数,所以2a也是整数。
但是,由于2是偶数,所以2a是偶数,而3k+5m是奇数。
因此,2a和3k+5m不能同时成立,即假设不成立。
因此,不存在两个整数的和等于3的倍数,且差等于5的倍数。
以上是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简单例子,实际的证明可能需要更多的推理和步骤。
两种证明方法各有优点和适用范围。
直接证明通常通过展示清晰的推理过程来达到证明目的,适合于结论的证明比较明显和直观的情况。
而间接证明则通过反证法或者假设推理来达到证明目的,适合于结论的证明比较困难或者复杂的情况。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4讲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讲义讲义一、导入【教学建议】我们知道,合情推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是需要证明的,这正是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直接方法.C先生上了公交车却发现没带钱包,售票员不由分说让他下车,一位小伙子微笑着递过一块钱,C 先生很感激.车上的人开始小声议论C 先生是骗钱的,就在C先生生气准备甩票下车的时候,借钱给他的小伙子大声问:“能不能借一下您的手机?”C先生递过手机,小伙子拨了个号码,说了两三分钟的话,C先生想这下可以证明我的清白了.下车后C先生打开手机愣住了,原来小伙子根本没有拨通电话,但是直接证明了他的清白.二、知识讲解知识点1 综合法1.用综合法证明数学问题,证明步骤严谨,逐层递进,步步为营,条理清晰,形式简洁,宜于表达推理的思维轨迹,并且综合法的推理过程属于演绎推理,它的每一步推理得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不同于合情推理.使用综合法证明问题,有时从条件可得出几个结论,哪个结论才可作为下一步的条件是分析的要点,所以如何找到“切入点”和有效的推理途径是有效利用综合法证明数学问题的关键.2. 综合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步骤第一步:分析条件,选择方向.认真发掘题目的已知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分析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选择相关的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确定恰当的解题方法.第二步:转化条件,组织过程.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化成解题所需要的语言,主要是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组织过程时要有严密的逻辑,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思路.第三步:适当调整,回顾反思.解题后回顾解题过程,可对部分步骤进行调整,并对一些语言进行适当的修饰,反思总结解题方法的选取.知识点2 分析法1.分析法的推理过程也属于演绎推理,每一步推理都是严密的逻辑推理.2.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方法与技巧.(1)解题依据: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和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2)适用范围:对于一些条件复杂,结构简单的不等式的证明,经常用综合法.而对于一些条件简单、结论复杂的不等式的证明,常用分析法;(3)思路方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是从要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得到的充分条件是已知(或已证)的不等式;(4)应用技巧:用分析法证明数学命题时,一定要恰当地用好“要证”、“只需证”、“即证”等词语.知识点3 反证法1.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分清命题“p→q”的条件和结论;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相矛盾的假定⌝q(反设);第三步:由p和⌝q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归谬);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定⌝q不真,于是原结论q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p→q为真.第三步中所说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已知定义、已知定理或已知条件矛盾,与临时假定矛盾以及自相矛盾等各种情况.2.反证法的适用对象作为一种间接证明方法,反证法尤其适合证明以下几类数学问题:(1)直接证明需分多种情况的;(2)结论本身是以否定形式出现的一类命题——否定性命题;(3)关于唯一性、存在性的命题;(4)结论以“至多”、“至少”等形式出现的命题;(5)条件与结论联系不够明显,直接由条件推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结论的反面是比原结论更具体、更容易研究的命题.三、例题精析【教学建议】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对立统一的两种方法.一个命题用何种方法证明,要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灵活地运用各种证法.当不知从何入手时,有时可以运用分析法而获得解决,特别是对于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题目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反证法证题时,必须把结论的否定作为条件使用,否则就不是反证法.【题干】(1)设A =12a +12b ,B =2a +b(a >0,b >0),则A 、B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答案】A ≥B【解析】A -B =a +b 2ab -2a +b =)(24)(2b a ab ab b a +-+≥0. 【题干】(2)若P =a +6+a +7,Q =a +8+a +5(a ≥0),则P ,Q 的大小关系是( )A .P >QB .P =QC .P <QD .由a 的取值确定【答案】 A【解析】 P 2=2a +13+2a 2+13a +42,Q 2=2a +13+2a 2+13a +40,∴P 2>Q 2,又∵P >0,Q >0,∴P >Q .【题干】(3)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答案】 1和3【解析】 由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可知,丙为“1和2”或“1和3”,又乙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所以乙只可能为“2和3”,又甲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所以甲只能为“1和3”.【题干】(4)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对任意正整数n ,总存在正整数m ,使得S n =a m ,则称{a n }是 例题1“H 数列”.(1)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n ∈N *),证明:{a n }是“H 数列”;(2)证明:对任意的等差数列{a n },总存在两个“H 数列”{b n }和{c n },使得a n =b n +c n (n ∈N *)成立.【解析】(1)由已知,a n +1=S n +1-S n =2n +1-2n =2n .于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总存在正整数m =n +1,使得S n =2n =a m .所以{a n }是“H 数列”.(2)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a n =a 1+(n -1)d =na 1+(n -1)(d -a 1)(n ∈N *).令b n =na 1,c n =(n -1)(d -a 1),则a n =b n +c n (n ∈N *).下面证{b n }是“H 数列”.设{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则T n =n (n +1)2a 1(n ∈N *).于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总存在正整数m =n (n +1)2,使得T n =b m ,所以{b n }是“H 数列”.同理可证{c n }也是“H 数列”.所以对任意的等差数列{a n },总存在两个“H 数列”{b n }和{c n },使得a n =b n +c n (n ∈N *)成立. 【题干】(1)欲证2−√5<√6−√7成立,只需证( )A .(2−√5)2<(√6−√7)2B .(2−√6)2<(√5−√7)2C .(2+√7)2<(√5+√6)2D .(2−√5−√6)2<(−√7)2【答案】C【解析】由分析法知,欲证2−√5<√6−√7,只需证2+√7<√6+√5,即证(2+√7)2<(√6+√5)2,故选C .【题干】(2)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已知x >0,用分析法证明1+x <1+x 2时,索的因是( ) A .x 2>1B .x 2>4C .x 2>0D .x 2>1【答案】 C【解析】 因为x >0,所以要证1+x <1+x 2,只需证(1+x )2<⎝⎛⎭⎫1+x 22, 即证0<x 24,即证x 2>0,因为x >0,所以x 2>0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题干】(3)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1a +b +1b +c =3a +b +c . 例题2证明:要证1a +b +1b +c =3a +b +c, 即证a +b +c a +b +a +b +c b +c =3,也就是c a +b +a b +c=1, 只需证c (b +c )+a (a +b )=(a +b )(b +c ),需证c 2+a 2=ac +b 2,又△ABC 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故B =60°,由余弦定理,得b 2=c 2+a 2-2ac cos 60°,即b 2=c 2+a 2-ac ,故c 2+a 2=ac +b 2成立.于是原等式成立. 【题干】(1)用反证法证明“若x 2-1=0,则x =-1或x =1”时,应假设________.【答案】 x ≠-1且x ≠1【解析】 “x =-1或x =1”的否定是“x ≠-1且x ≠1”.【题干】(2)设a ,b 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a +b >1;②a +b =2;③a +b >2;④a 2+b 2>2;⑤ab >1.其中能推出:“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是( )A .②③B .①②③C .③D .③④⑤【答案】 C【解析】 若a =12,b =23,则a +b >1,但a <1,b <1,故①推不出; 若a =b =1,则a +b =2,故②推不出;若a =-2,b =-3,则a 2+b 2>2,故④推不出;若a =-2,b =-3,则ab >1,故⑤推不出;对于③,即a +b >2,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下面用反证法证明:假设a ≤1且b ≤1,则a +b ≤2与a +b >2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题干】(3)已知非零实数a ,b ,c 构成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求证:1a ,1b ,1c 不可能成等差数列.【解析】假设1a ,1b ,1c 成等差数列,则2b =1a +1c ,所以2ac=bc+ab.① 因为a ,b ,c 成等差数列,所以2b=a+c.②把②代入①,得2ac=b (a+c )=b ·2b.所以b 2=ac.③由②平方,得4b 2=(a+c )2.④把③代入④,得4ac=(a+c )2,所以(a-c )2=0.所以a=c.例题3代入②,得b=a,故a=b=c,所以数列a,b,c的公差为0.这与已知矛盾,因此假设错误.故1a ,1b,1c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逻辑学中的两种常见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即通过逐步推理和逻辑推导来证明一个命题的真实性。
间接证明则采用反证法,假设命题的否定形式是真的,然后通过推理来推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的真实性。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讨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定义、用途、优点和缺点,并通过实例来解释如何使用这两种证明方法。
首先,直接证明是一种通过逻辑推理直接展示命题真实性的证明方法。
它是从已知的前提中进行推理,在推理的每一步中使用规则和定义来逐步推导出目标命题的真实性。
直接证明的一般结构是“假设P是正确的,然后通过推理步骤S1,S2,...,Sn,得出结论Q是正确的”。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直接证明来证明命题“如果a和b是偶数,那么a+b也是偶数”。
首先,我们假设a和b是偶数,那么可以写成a=2m和b=2n(其中m和n是整数)。
然后,我们可以推导得到a+b=2m+2n=2(m+n),这说明a+b也能被2整除,因此是偶数。
这个推导过程可以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从而证明了原命题的真实性。
然而,有时候直接证明并不那么容易,特别是当命题的真实性与一系列复杂的推理步骤或逻辑关系相关时。
在这种情况下,间接证明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证明方法。
间接证明是通过假设命题的否定形式是真的,然后通过推理来推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的真实性。
具体地说,我们假设命题的否定形式是真的,然后进行一系列逻辑推理,当推理过程中产生了矛盾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原命题是真的。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间接证明来证明命题“根号2是无理数”。
首先,我们假设根号2是有理数,即可以写成一个分数形式,a/b(其中a和b是整数,且a和b没有公因子)。
然后,我们将这个分数形式进行平方,得到a²/b²=2,整理得到a²=2b²。
根据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²是偶数,那么a也一定是偶数。
假设a=2m(其中m是整数),我们可以再次代入方程得到4m²=2b²,整理得到2m²=b²,这说明b也是偶数。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学设计)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学设计)(1)2. 2 .1 综合法和分析法(1)--综合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综合法证明的概念;(2)能熟练地运用综合法证明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法的思考过程与特点;(2)引导学生归纳出综合法证明的操作流程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综合法的学习,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抽象性、科学性。
(2)通过综合法的学习,养成审核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难点:对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的概括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新课引入:合情推理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是要证明的。
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
本节我们将学习两类基本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1. 综合法在数学证明中,我们经常从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通过推理推导出所要的结论。
例1(课本P36例):已知a,b>0,求证2222()()4a b c b c a abc +++≥给出以上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证明,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
教师最后归结证明方法。
充分讨论,思考,找出以上问题的证明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以上问题,引出综合法的定义证明:因为222,0b c bc a +≥>,所以22()2a b c abc +≥。
因为222,0c a ac b +≥>,所以22()2b c a abc +≥。
因此 2222()()4a b c b c a abc +++≥。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方法叫做综合法。
用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表示为: ()()()11223().....n P Q Q Q Q Q Q Q ⇒→⇒→⇒→→⇒综合法的特点是:由因导果,即由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已知的数学定理、性质和公式,推出结论的一种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考纲传真]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3.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4.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知识通关】1.直接证明(1)综合法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的证明方法.(2)分析法定义: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的证明方法.2.间接证明——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3.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常用结论]利用归纳假设的技巧在推证n=k+1时,可以通过凑、拆、配项等方法用上归纳假设.此时既要看准目标,又要掌握n=k与n=k+1之间的关系.在推证时,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方法都可以应用.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第一步是验证当n =1时结论成立.( )(2)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3)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4)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 >b ”时,应假设“a <b ”.( )[答案](1)× (2)× (3)× (4)×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n +1=1-a n +21-a(a ≠1,n ∈N *)”时,在验证n =1成立时,左边应该是( )A .1B .1+aC .1+a +a 2D .1+a +a 2+a 3C3.命题“对于任意角θ,cos 4θ-sin 4θ=cos 2θ”的证明:“cos 4θ-sin 4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sin 2θ=cos 2θ”过程应用了 ( )A .分析法B .综合法C .综合法、分析法结合使用D .间接证法B4.设a ,b ,c 都是正数,则a +1b ,b +1c ,c +1a 三个数( )A .都大于2B .都小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n -1)2+n 2+(n -1)2+…+22+12=n (2n 2+1)3时,由n =k 的假设到证明n =k +1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式子是( ) A .(k +1)2+2k 2B .(k +1)2+k 2C .(k +1)2D .13(k +1)[2(k +1)2+1] B分析法的应用1.若a ,b ∈(1,+∞),证明a +b <1+ab .[证明] 要证a +b <1+ab ,只需证(a +b )2<(1+ab )2,只需证a +b -1-ab <0,即证(a -1)(1-b )<0.因为a >1,b >1,所以a -1>0,1-b <0,即(a -1)(1-b )<0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2.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1a +b +1b +c =3a +b +c. [证明] 要证1a +b +1b +c =3a +b +c , 即证a +b +c a +b +a +b +c b +c =3,也就是c a +b +a b +c=1, 只需证c (b +c )+a (a +b )=(a +b )(b +c ),需证c 2+a 2=ac +b 2,又△ABC 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故B =60°,由余弦定理,得b 2=c 2+a 2-2ac cos 60°,即b 2=c 2+a 2-ac ,故c 2+a 2=ac +b 2成立.于是原等式成立.[方法总结] (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解决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综合法的应用【例1】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3a n -2S n =2.(1)证明{a n }是等比数列并求出通项公式a n ;(2)求证:S 2n +1-S n S n +2=4×3n .[证明] (1)因为3a n -2S n =2,所以3a n +1-2S n +1=2,所以3a n +1-3a n -2(S n +1-S n )=0.因为S n +1-S n =a n +1,所以a n +1a n=3,所以{a n }是等比数列. 当n =1时,3a 1-2S 1=2,又S 1=a 1,所以a 1=2.所以{a n }是以2为首项,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 n =2×3n -1.(2)由(1)可得S n =3n -1,S n +1=3n +1-1,S n +2=3n +2-1,故S 2n +1-S n S n +2=(3n +1-1)2-(3n -1)(3n +2-1)=4×3n , 即S 2n +1-S n S n +2=4×3n .[方法总结] (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 (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证明:(1)ab +bc +ac ≤13; (2)a 2b +b 2c +c 2a ≥1.[证明] (1)由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ac ,得a 2+b 2+c 2≥ab +bc +ca ,由题设得(a +b +c )2=1,即a 2+b 2+c 2+2ab +2bc +2ca =1.所以3(ab +bc +ca )≤1,即ab +bc +ca ≤13. (2)因为a ,b ,c 均为正数,a 2b +b ≥2a ,b 2c +c ≥2b ,c 2a +a ≥2c ,故a 2b +b 2c +c 2a +(a +b +c )≥2(a +b +c ),即a 2b +b 2c +c 2a ≥a +b +c ,所以a 2b +b 2c +c 2a ≥1.反证法的应用【例2】设a>0,b>0,且a+b=1a+1b.证明:(1)a+b≥2;(2)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证明]由a+b=1a+1b=a+bab,a>0,b>0,得ab=1.(1)由基本不等式及ab=1,有a+b≥2ab=2,即a+b≥2.(2)假设a2+a<2与b2+b<2同时成立,则由a2+a<2及a>0,得0<a<1;同理,0<b<1,从而ab<1,这与ab=1矛盾.故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方法总结]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步骤(1)反设:假定所要证的结论不成立,而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否定结论)(2)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由此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理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推导矛盾) (3)立论:因为推理正确,所以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原命题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原命题成立.(命题成立)n n(1)求证:数列{S n}不是等比数列;(2)数列{S n}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解](1)证明:假设数列{S n}是等比数列,则S22=S1S3,即a21(1+q)2=a1·a1·(1+q+q2),因为a1≠0,所以(1+q)2=1+q+q2,即q=0,这与公比q≠0矛盾,所以数列{S n}不是等比数列.(2)当q=1时,S n=na1,故{S n}是等差数列;当q≠1时,{S n}不是等差数列.假设{S n}是等差数列,则2S2=S1+S3,即2a1(1+q)=a1+a1(1+q+q2),得q=0,这与公比q≠0矛盾.综上,当q=1时,数列{S n}是等差数列;当q≠1时,数列{S n}不是等差数列.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例3】 已知f (n )=1+123+133+143+…+1n 3,g (n )=32-12n 2,n ∈N *. (1)当n =1,2,3时,试比较f (n )与g (n )的大小关系;(2)猜想f (n )与g (n )的大小关系,并给出证明.[解] (1)当n =1时,f (1)=1,g (1)=1,所以f (1)=g (1);当n =2时,f (2)=98,g (2)=118,所以f (2)<g (2); 当n =3时,f (3)=251216,g (3)=312216, 所以f (3)<g (3).(2)由(1)猜想,f (n )≤g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2,3时,不等式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 =k (k >3,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123+133+143+…+1k 3<32-12k 2, 则当n =k +1时,f (k +1)=f (k )+1(k +1)3<32-12k 2+1(k +1)3. 因为12(k +1)2-⎣⎢⎡⎦⎥⎤12k 2-1(k +1)3 =k +32(k +1)3-12k 2=-3k -12(k +1)3k 2<0, 所以f (k +1)<32-12(k +1)2=g (k +1).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n ∈N *,都有f (n )≤g (n )成立. [方法总结] 1.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应注意的问题(1)当遇到与正整数n 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应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 =k 成立,推证n =k +1时也成立,证明时用上归纳假设后,可采用分析法、综合法、求差(求商)比较法、放缩法、构造函数法等证明方法.2.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探索与正整数n 有关的未知问题、存在性问题,其基本模式是“归纳—猜想—证明”,即先由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然后经逻辑推理论证结论的正确性.n n n n +1S 3=15.(1)求a 1,a 2,a 3的值;(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 (1)由S n =2na n +1-3n 2-4n ,得S 2=4a 3-20,S 3=S 2+a 3=5a 3-20.又S 3=15,∴a 3=7,S 2=4a 3-20=8.∵S 2=S 1+a 2=(2a 2-7)+a 2=3a 2-7,∴a 2=5,a 1=S 1=2a 2-7=3.综上知a 1=3,a 2=5,a 3=7.(2)由(1)猜想a n =2n +1(n ∈N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猜想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 =k (k ∈N *,且k ≥2)时,有a k =2k +1成立,则S k =3+5+7+…+(2k +1)=3+(2k +1)2·k =k (k +2). 又S k =2ka k +1-3k 2-4k ,∴k (k +2)=2ka k +1-3k 2-4k ,解得a k +1=2k +3=2(k +1)+1,即当n =k +1时,猜想成立.由①②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n ∈N *).。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_分析法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_分析法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逻辑学中的两种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是通过事实和逻辑推理直接得出结论的方法,而间接证明则是通过反证法来达到证明的目的。
下面将从分析法的角度来探讨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直接证明是一种简洁明确的证明方法。
它通过逐步展示事实和推理过程,直接地得出结论。
直接证明要求每一步的推理都是严谨和合乎逻辑的,不允许出现漏洞和错误。
直接证明的优点在于它的证明过程清晰明了,逻辑性强,容易理解和接受。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直接证明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证明方法。
其次,直接证明适用于一些直观的、已知的情况。
例如,要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可以通过直接证明来达到目的。
我们可以利用平行线和同位角的性质,逐步推导出对应角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直观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已知的性质,通过推理和演绎可以直接得出结论。
然而,直接证明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直接证明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和繁琐。
有时候,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需要证明的结论的复杂性会导致直接证明的推理过程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和掌握。
在这种情况下,间接证明就可以派上用场。
间接证明是一种通过反证法推导出结论的方法。
它假设待证命题的否定是成立的,然后通过推理和推导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了原命题的正确性。
间接证明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化复杂的问题为简单的矛盾,通过推理和演绎来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它可以避免直接证明中的复杂推理和繁琐的计算。
间接证明适用于一些复杂、难以直接证明的问题。
例如,欧几里得几何中的数学定理费马大定理就是一个典型的间接证明的例子。
费马大定理认为不存在任何正整数n大于2的整数解(x,y,z),使得x^n+y^n=z^n成立。
然而,这个定理的直接证明非常困难。
数学家费马通过间接证明的方法证明了该定理的正确性,从而为数学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结起来,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逻辑学中两种常见的证明方法。
13.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直接证明内容综合法分析法定义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的方法,是一种从原因推导到结果的思维方法从待证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寻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的事实的方法,是一种从结果追溯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的思维方法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必要条件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充分条件步骤的符号表示P0(已知)⇒P1⇒P2⇒P3⇒P4(结论)B(结论)⇐B1⇐B2…⇐B n⇐A(已知)2.间接证明(1)反证法的定义:一般地,由证明p⇒q转向证明:綈q⇒r⇒…⇒tt与假设矛盾,或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定綈q为假,推出q为真的方法,叫做反证法.(2)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一般步骤:①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②做出与命题结论相矛盾的假设;③由假设出发,应用演绎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的结果;④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做的假定不真,于是原结论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命题为真.【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 ) (3)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 >b ”时,应假设“a <b ”.( × ) (4)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 )(5)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 ) (6)证明不等式2+7<3+6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 √ )1.若a ,b ,c 为实数,且a <b <0,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ac 2<bc 2 B .a 2>ab >b 2 C.1a <1b D.b a >ab答案 B解析 对于A ,若c =0,则ac 2=bc 2,故不正确. 对于B ,∵a <b <0,∴a -b <0,∴a 2-ab =a (a -b )>0, ∴a 2>ab ,∴ab -b 2=b (a -b )>0,∴ab >b 2, ∴a 2>ab >b 2,故B 正确.对于C ,∵a <b <0,∴1a -1b =b -aab >0,∴1a >1b,故错; 对于D ,∵a <b <0,b a -a b =b 2-a 2ab <0,∴b a <ab,故错. 2.(2014·山东)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A .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B .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一个实数C .方程x 3+ax +b =0至多有两个实根D .方程x 3+ax +b =0恰好有两个实根 答案 A解析 方程x 3+ax +b =0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反面是方程x 3+ax +b =0没有实根,故应选A. 3.要证a 2+b 2-1-a 2b 2≤0只要证明( )A .2ab -1-a 2b 2≤0B .a 2+b 2-1-a 4+b 42≤0C.(a +b )22-1-a 2b 2≤0D .(a 2-1)(b 2-1)≥0 答案 D解析 a 2+b 2-1-a 2b 2≤0⇔(a 2-1)(b 2-1)≥0.4.如果a a +b b >a b +b a ,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0,b ≥0且a ≠b 解析 ∵a a +b b -(a b +b a ) =a (a -b )+b (b -a ) =(a -b )(a -b ) =(a -b )2(a +b ).∴当a ≥0,b ≥0且a ≠b 时,(a -b )2(a +b )>0. ∴a a +b b >a b +b a 成立的条件是a ≥0,b ≥0且a ≠b .5.(教材改编)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三角形. 答案 等边解析 由题意2B =A +C ,又A +B +C =π,∴B =π3,又b 2=ac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a 2+c 2-ac , ∴a 2+c 2-2ac =0,即(a -c )2=0,∴a =c , ∴A =C ,∴A =B =C =π3,∴△ABC 为等边三角形.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例1 对于定义域为[0,1]的函数f (x ),如果同时满足: ①对任意的x ∈[0,1],总有f (x )≥0; ②f (1)=1;③若x 1≥0,x 2≥0,x 1+x 2≤1,都有f (x 1+x 2)≥f (x 1)+f (x 2)成立,则称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 (1)若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证明:f (0)=0;(2)试判断函数f (x )=2x (x ∈[0,1]),f (x )=x 2(x ∈[0,1]),f (x )=x (x ∈[0,1])是不是理想函数.(1)证明 取x 1=x 2=0,则x 1+x 2=0≤1, ∴f (0+0)≥f (0)+f (0),∴f (0)≤0. 又对任意的x ∈[0,1],总有f (x )≥0, ∴f (0)≥0.于是f (0)=0.(2)解 对于f (x )=2x ,x ∈[0,1],f (1)=2不满足新定义中的条件②, ∴f (x )=2x ,(x ∈[0,1])不是理想函数.对于f (x )=x 2,x ∈[0,1],显然f (x )≥0,且f (1)=1. 任意的x 1,x 2∈[0,1],x 1+x 2≤1, f (x 1+x 2)-f (x 1)-f (x 2)=(x 1+x 2)2-x 21-x 22=2x 1x 2≥0,即f (x 1)+f (x 2)≤f (x 1+x 2). ∴f (x )=x 2(x ∈[0,1])是理想函数.对于f (x )=x ,x ∈[0,1],显然满足条件①②. 对任意的x 1,x 2∈[0,1],x 1+x 2≤1,有f 2(x 1+x 2)-[f (x 1)+f (x 2)]2=(x 1+x 2)-(x 1+2x 1x 2+x 2)=-2x 1x 2≤0, 即f 2(x 1+x 2)≤[f (x 1)+f (x 2)]2.∴f (x 1+x 2)≤f (x 1)+f (x 2),不满足条件③. ∴f (x )=x (x ∈[0,1])不是理想函数.综上,f (x )=x 2(x ∈[0,1])是理想函数,f (x )=2x (x ∈[0,1])与f (x )=x (x ∈[0,1])不是理想函数.思维升华 (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设a 、b 、c 均为正数,且a +b +c =1,证明:(1)ab +bc +ac ≤13;(2)a 2b +b 2c +c 2a≥1.证明 (1)由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ac 得 a 2+b 2+c 2≥ab +bc +ca . 由题设知(a +b +c )2=1, 即a 2+b 2+c 2+2ab +2bc +2ca =1. 所以3(ab +bc +ca )≤1,即ab +bc +ca ≤13.(2)因为a 2b +b ≥2a ,b 2c +c ≥2b ,c 2a +a ≥2c ,故a 2b +b 2c +c 2a +(a +b +c )≥2(a +b +c ), 即a 2b +b 2c +c 2a ≥a +b +c .所以a 2b +b 2c +c 2a≥1.题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例2 已知函数f (x )=tan x ,x ∈⎝⎛⎭⎫0,π2,若x 1,x 2∈⎝⎛⎭⎫0,π2,且x 1≠x 2,求证:12[f (x 1)+f (x 2)]>f ⎝⎛⎭⎫x 1+x 22. 证明 要证12[f (x 1)+f (x 2)]>f ⎝⎛⎭⎫x 1+x 22, 即证明12(tan x 1+tan x 2)>tan x 1+x 22,只需证明12⎝⎛⎭⎫sin x 1cos x 1+sin x 2cos x 2>tan x 1+x 22,只需证明sin (x 1+x 2)2cos x 1cos x 2>sin (x 1+x 2)1+cos (x 1+x 2).由于x 1,x 2∈⎝⎛⎭⎫0,π2,故x 1+x 2∈(0,π). 所以cos x 1cos x 2>0,sin(x 1+x 2)>0,1+cos(x 1+x 2)>0, 故只需证明1+cos(x 1+x 2)>2cos x 1cos x 2, 即证1+cos x 1cos x 2-sin x 1sin x 2>2cos x 1cos x 2, 即证cos(x 1-x 2)<1.由x 1,x 2∈⎝⎛⎭⎫0,π2,x 1≠x 2知上式显然成立, 因此12[f (x 1)+f (x 2)]>f ⎝⎛⎭⎫x 1+x 22. 引申探究若本例中f (x )变为f (x )=3x -2x ,试证:对于任意的x 1,x 2∈R ,均有f (x 1)+f (x 2)2≥f⎝⎛⎭⎫x 1+x 22. 证明 要证明f (x 1)+f (x 2)2≥f⎝⎛⎭⎫x 1+x 22,即证明(3x 1-2x 1)+(3x 2-2x 2)2≥3x 1+x 22-2·x 1+x 22,因此只要证明3x 1+3x 22-(x 1+x 2)≥3x 1+x 22-(x 1+x 2),即证明3x 1+3x 22≥3x 1+x 22,因此只要证明3x 1+3x 22≥3x 1·3x 2,由于x 1,x 2∈R 时,3x 1>0,3x 2>0,由均值不等式知3x 1+3x 22≥3x 1·3x 2显然成立,故原结论成立.思维升华 (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已知a >0,求证a 2+1a 2-2≥a +1a-2.证明 要证 a 2+1a 2-2≥a +1a -2,只需要证a 2+1a 2+2≥a +1a+ 2.因为a >0,故只需要证( a 2+1a 2+2)2≥(a +1a+2)2,即a 2+1a 2+4a 2+1a 2+4≥a 2+2+1a 2+22(a +1a )+2,从而只需要证2a 2+1a 2≥2(a +1a),只需要证4(a 2+1a 2)≥2(a 2+2+1a2),即a 2+1a 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题型三 反证法的应用 命题点1 证明否定性命题例3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a n +S n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求证:数列{a n }中不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 (1)解 当n =1时,a 1+S 1=2a 1=2,则a 1=1. 又a n +S n =2,所以a n +1+S n +1=2, 两式相减得a n +1=12a n ,所以{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12n -1.(2)证明 反证法: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记为a p +1,a q +1,a r +1(p <q <r ,且p ,q ,r ∈N +), 则2·12q =12p +12r ,所以2·2r -q =2r -p +1.(*)又因为p <q <r ,且p ,q ,r ∈N +,所以r -q ,r -p ∈N +. 所以(*)式左边是偶数,右边是奇数,等式不成立.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命题点2 证明存在性问题例4 (2015·济南模拟)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值域为[a ,b ](a <b ),则称函数f (x )是[a ,b ]上的“四维光军”函数.(1)设g (x )=12x 2-x +32是[1,b ]上的“四维光军”函数,求常数b 的值;(2)是否存在常数a ,b (a >-2),使函数h (x )=1x +2是区间[a ,b ]上的“四维光军”函数?若存在,求出a ,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由题设得g (x )=12(x -1)2+1,其图象的对称轴为x =1,区间[1,b ]在对称轴的右边,所以函数在区间[1,b ]上单调递增.由“四维光军”函数的定义可知,g (1)=1,g (b )=b , 即12b 2-b +32=b ,解得b =1或b =3. 因为b >1,所以b =3.(2)假设函数h (x )=1x +2在区间[a ,b ] (a >-2)上是“四维光军”函数,因为h (x )=1x +2在区间(-2,+∞)上单调递减,所以有⎩⎪⎨⎪⎧h (a )=b ,h (b )=a ,即⎩⎨⎧1a +2=b ,1b +2=a ,解得a =b ,这与已知矛盾.故不存在. 命题点3 证明唯一性命题例5 已知M 是由满足下述条件的函数构成的集合:对任意f (x )∈M ,(ⅰ)方程f (x )-x =0有实数根; (ⅱ)函数f (x )的导数f ′(x )满足0<f ′(x )<1.(1)判断函数f (x )=x 2+sin x4是不是集合M 中的元素,并说明理由;(2)集合M 中的元素f (x )具有下面的性质:若f (x )的定义域为D ,则对于任意[m ,n ]⊆D ,都存在x 0∈(m ,n ),使得等式f (n )-f (m )=(n -m )f ′(x 0)成立.试用这一性质证明:方程f (x )-x =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 (1)解 ①当x =0时,f (0)=0,所以方程f (x )-x =0有实数根为0; ②f ′(x )=12+14cos x ,所以f ′(x )∈⎣⎡⎦⎤14,34,满足条件0<f ′(x )<1. 由①②可得,函数f (x )=x 2+sin x 4是集合M 中的元素.(2)证明 假设方程f (x )-x =0存在两个实数根α,β (α≠β),则f (α)-α=0,f (β)-β=0. 不妨设α<β,根据题意存在c ∈(α,β), 满足f (β)-f (α)=(β-α)f ′(c ). 因为f (α)=α,f (β)=β,且α≠β, 所以f ′(c )=1.与已知0<f ′(x )<1矛盾. 又f (x )-x =0有实数根,所以方程f (x )-x =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思维升华 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分清命题“p ⇒q ”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 相反的假设綈q ;第三步:由p 和綈q 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设綈q 不真,于是原结论q 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p ⇒q 为真.所说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已知定义、已知定理或已知矛盾,与临时假设矛盾以及自相矛盾等都是矛盾结果.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2,S 3=9+3 2.(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2)设b n =S nn(n ∈N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1)解 由已知得⎩⎨⎧a 1=2+1,3a 1+3d =9+32,∴d =2,故a n =2n -1+2,S n =n (n +2). (2)证明 由(1)得b n =S nn=n + 2.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b q ,b r (p ,q ,r ∈N +,且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 2q =b p b r , 即(q +2)2=(p +2)(r +2). ∴(q 2-pr )+2(2q -p -r )=0.∵p ,q ,r ∈N +,∴⎩⎪⎨⎪⎧q 2-pr =0,2q -p -r =0.∴(p +r 2)2=pr ,即(p -r )2=0.∴p =r ,与p ≠r 矛盾.∴假设不成立,即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等比数列.24.1反证法在证明题中的应用典例 (12分)直线y =kx +m (m ≠0)与椭圆W :x 24+y 2=1相交于A 、C 两点,O 是坐标原点.(1)当点B 的坐标为(0,1),且四边形OABC 为菱形时,求AC 的长; (2)当点B 在W 上且不是W 的顶点时,证明:四边形OABC 不可能为菱形.思维点拨 (1)根据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及点B 的坐标设出点A 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求得点A 的坐标,后求AC 的长;(2)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求出AC 的中点坐标(即OB 的中点坐标),判断直线AC 与OB 是否垂直. 规范解答(1)解 因为四边形OABC 为菱形,则AC 与OB 相互垂直平分. 由于O (0,0),B (0,1)所以设点A ⎝⎛⎭⎫t ,12,代入椭圆方程得t 24+14=1, 则t =±3,故|AC |=2 3.[4分] (2)证明 假设四边形OABC 为菱形,因为点B 不是W 的顶点,且AC ⊥OB ,所以k ≠0.由⎩⎪⎨⎪⎧x 2+4y 2=4,y =kx +m , 消y 并整理得(1+4k 2)x 2+8kmx +4m 2-4=0.[6分] 设A (x 1,y 1),C (x 2,y 2),则x 1+x 22=-4km 1+4k 2,y 2+y 22=k ·x 1+x 22+m =m1+4k 2. 所以AC 的中点为M ⎝ ⎛⎭⎪⎫-4km 1+4k 2,m 1+4k 2.[8分] 因为M 为AC 和OB 的交点,且m ≠0,k ≠0, 所以直线OB 的斜率为-14k,因为k ·⎝⎛⎭⎫-14k =-14≠-1,所以AC 与OB 不垂直.[10分] 所以OABC 不是菱形,与假设矛盾.所以当点B 不是W 的顶点时,四边形OABC 不可能是菱形.[12分]温馨提醒 (1)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思路及证题步骤,正确作出假设是反证法的基础,应用假设是反证法的基本手段,得到矛盾是反证法的目的.(2)当证明的结论和条件联系不明显、直接证明不清晰或正面证明分类较多、而反面情况只有一种或较少时,常采用反证法.(3)利用反证法证明时,一定要回到结论上去.[方法与技巧]1.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2.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3.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失误与防范]1.用分析法证明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常用“要证(欲证)……”“即证……”“只需证……”等,逐步分析,直至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2.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的命题进行推理,如果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45分钟)1.若a 、b ∈R ,则下面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是( ) A .lg(1+a 2)>0 B .a 2+b 2≥2(a -b -1) C .a 2+3ab >2b 2 D.a b <a +1b +1答案 B解析 在B 中,∵a 2+b 2-2(a -b -1)=(a 2-2a +1)+(b 2+2b +1)=(a -1)2+(b +1)2≥0, ∴a 2+b 2≥2(a -b -1)恒成立.2.①已知p 3+q 3=2,求证p +q ≤2,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p +q ≥2;②已知a ,b ∈R ,|a |+|b |<1,求证方程x 2+ax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x 1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x 1|≥1.以下正确的是( ) A .①与②的假设都错误 B .①与②的假设都正确 C .①的假设正确;②的假设错误 D .①的假设错误;②的假设正确 答案 D解析 反证法的实质是否定结论,对于①,其结论的反面是p +q >2,所以①不正确;对于②,其假设正确. 3.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 >b >c ,且a +b +c =0,求证b 2-ac <3a ”索的因应是( ) A .a -b >0 B .a -c >0 C .(a -b )(a -c )>0 D .(a -b )(a -c )<0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b 2-ac <3a ⇐b 2-ac <3a 2 ⇐(a +c )2-ac <3a 2 ⇐a 2+2ac +c 2-ac -3a 2<0 ⇐-2a 2+ac +c 2<0 ⇐2a 2-ac -c 2>0⇐(a -c )(2a +c )>0⇐(a -c )(a -b )>0.4.若P =a +a +7,Q =a +3+a +4(a ≥0),则P ,Q 的大小关系是( )A .P >QB .P =QC .P <QD .由a 的取值确定答案 C解析 ∵P 2=2a +7+2a ·a +7=2a +7+2a 2+7a ,Q 2=2a +7+2a +3·a +4=2a +7+2a 2+7a +12,∴P 2<Q 2,∴P <Q . 5.设a ,b 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①a +b >1;②a +b =2;③a +b >2;④a 2+b 2>2;⑤ab >1.其中能推出:“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是( )A .②③B .①②③C .③D .③④⑤答案 C解析 若a =12,b =23,则a +b >1, 但a <1,b <1,故①推不出;若a =b =1,则a +b =2,故②推不出;若a =-2,b =-3,则a 2+b 2>2,故④推不出;若a =-2,b =-3,则ab >1,故⑤推不出;对于③,即a +b >2,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反证法:假设a ≤1且b ≤1,则a +b ≤2与a +b >2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R ,ab 可以被5整除,那么a ,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那么假设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a ,b 中没有一个能被5整除解析 “至少有n 个”的否定是“最多有n -1个”,故应假设a ,b 中没有一个能被5整除.7.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 b≥2成立的条件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①③④解析 要使b a +a b ≥2,只需b a >0且a b >0成立,即a ,b 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①③④能使b a +a b≥2成立. 8.若二次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点c ,使f (c )>0,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案 ⎝⎛⎭⎫-3,32 解析 令⎩⎪⎨⎪⎧f (-1)=-2p 2+p +1≤0,f (1)=-2p 2-3p +9≤0, 解得p ≤-3或p ≥32, 故满足条件的p 的范围为⎝⎛⎭⎫-3,32. 9.已知a ≥b >0,求证:2a 3-b 3≥2ab 2-a 2b .证明 要证明2a 3-b 3≥2ab 2-a 2b 成立,只需证:2a 3-b 3-2ab 2+a 2b ≥0,即2a (a 2-b 2)+b (a 2-b 2)≥0,即(a +b )(a -b )(2a +b )≥0.∵a ≥b >0,∴a -b ≥0,a +b >0,2a +b >0,从而(a +b )(a -b )(2a +b )≥0成立,∴2a 3-b 3≥2ab 2-a 2b .10.已知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又SB =SD =2,SA =1.(1)求证:SA ⊥平面ABCD ;(2)在棱SC 上是否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若存在,确定F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 由已知得SA 2+AD 2=SD 2,∴SA ⊥AD .同理SA ⊥AB .又AB ∩AD =A ,∴SA ⊥平面ABCD .(2)解 假设在棱SC 上存在异于S ,C 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BC ∥AD ,BC ⊄平面SAD .∴BC ∥平面SAD .而BC ∩BF =B ,∴平面FBC ∥平面SAD .这与平面SBC 和平面SAD 有公共点S 矛盾,∴假设不成立.∴不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BF ∥平面SAD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时间:30分钟)11.已知函数f (x )=(12)x ,a ,b 是正实数,A =f (a +b 2),B =f (ab ),C =f (2ab a +b),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 .A ≤B ≤CB .A ≤C ≤B C .B ≤C ≤AD .C ≤B ≤A答案 A解析 ∵a +b 2≥ab ≥2ab a +b, 又f (x )=(12)x 在R 上是减函数. ∴f (a +b 2)≤f (ab )≤f (2ab a +b),即A ≤B ≤C . 12.如果△A 1B 1C 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A 2B 2C 2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 )A .△A 1B 1C 1和△A 2B 2C 2都是锐角三角形B .△A 1B 1C 1和△A 2B 2C 2都是钝角三角形C .△A 1B 1C 1是钝角三角形,△A 2B 2C 2是锐角三角形D .△A 1B 1C 1是锐角三角形,△A 2B 2C 2是钝角三角形答案 D解析 由条件知,△A 1B 1C 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则△A 1B 1C 1是锐角三角形,假设△A 2B 2C 2是锐角三角形. 由⎩⎪⎨⎪⎧ sin A 2=cos A 1=sin ⎝⎛⎭⎫π2-A 1,sin B 2=cos B 1=sin ⎝⎛⎭⎫π2-B 1,sin C 2=cos C 1=sin ⎝⎛⎭⎫π2-C 1,得⎩⎪⎨⎪⎧ A 2=π2-A 1,B 2=π2-B 1,C 2=π2-C 1.那么,A 2+B 2+C 2=π2,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又显然△A 2B 2C 2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 2B 2C 2是钝角三角形.13.已知点A n (n ,a n )为函数y =x 2+1图象上的点,B n (n ,b n )为函数y =x 图象上的点,其中n ∈N +,设c n =a n -b n ,则c n 与c n +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答案 c n +1<c n解析 由条件得c n =a n -b n =n 2+1-n =1n 2+1+n, ∴c n 随n 的增大而减小,∴c n +1<c n .14.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f (c )=0,且0<x <c 时,f (x )>0.(1)证明:1a是f (x )=0的一个根; (2)试比较1a与c 的大小; (3)证明:-2<b <-1.(1)证明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f (x )=0有两个不等实根x 1,x 2,∵f (c )=0,∴x 1=c 是f (x )=0的根,又x 1x 2=c a ,∴x 2=1a ⎝⎛⎭⎫1a ≠c , ∴1a是f (x )=0的一个根. (2)解 假设1a <c ,又1a>0, 由0<x <c 时,f (x )>0,知f ⎝⎛⎭⎫1a >0与f ⎝⎛⎭⎫1a =0矛盾, ∴1a ≥c ,又∵1a ≠c ,∴1a>c . (3)证明 由f (c )=0,得ac +b +1=0,∴b =-1-ac .又a >0,c >0,∴b <-1.二次函数f (x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 =-b 2a =x 1+x 22<x 2+x 22=x 2=1a , 即-b 2a <1a. 又a >0,∴b >-2,∴-2<b <-1.1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2,3(1+a n +1)1-a n =2(1+a n )1-a n +1,a n a n +1<0(n ≥1),数列{b n }满足:b n =a 2n +1-a 2n (n ≥1). (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2)证明:数列{b n }中的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1)解 由题意可知,1-a 2n +1=23(1-a 2n ). 令c n =1-a 2n ,则c n +1=23c n .又c 1=1-a 21=34,则数列{c n }是首项为c 1=34, 公比为23的等比数列,即c n =34·(23)n -1, 故1-a 2n =34·(23)n -1⇒a 2n =1-34·(23)n -1. 又a 1=12>0.a n a n +1<0, 故a n =(-1)n -1 1-34·(23)n -1. b n =a 2n +1-a 2n =[1-34·(23)n ]-[1-34·(23)n -1] =14·(23)n -1. (2)证明 用反证法证明.假设数列{b n }存在三项b r ,b s ,b t (r <s <t )按某种顺序成等差数列,由于数列{b n }是首项为14,公比为23的等比数列, 于是有b r >b s >b t ,则只能有2b s =b r +b t 成立.∴2·14(23)s -1=14(23)r -1+14(23)t -1, 两边同乘以3t -121-r ,化简得3t -r +2t -r =2·2s -r 3t -s .由于r <s <t ,∴上式左边为奇数,右边为偶数, 故上式不可能成立,导致矛盾.故数列{b n }中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知识点+例题+练习
教
学
过
程
1.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2.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3.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
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
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
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4.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的命
题进行推理,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
错误的.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填空题
1.(2014·安阳模拟)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________.
①1
a<
1
b;②a+
1
b>b+
1
a;③b+
1
a>a+
1
b;④
b
a<
b+1
a+1
.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a,b∈N,若ab可被5整除,则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应反设________成立.
3.(2014·上海模拟)“a=1
4”是“对任意正数x,均有x+
a
x≥1”的
________条件.教学效果分析。
39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x1+x2 x1+x2 1 1 证明要证 [f(x1)+f(x2)]>f ,即证明2(tan x1+tan x2)>tan 2 , 2 2
x1+x2 1 sin x1 sin x2 >tan 只需证明 cos x +cos x , 2 2 1 2 sinx1+x2 sinx1+x2 只需证明 > . 2cos x1cos x2 1+cosx1+x2
b S,
b a c, 即证 因为,在三角形中,b<a+c 显然成立,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2.△ABC三边长a, b, c的倒数成等差数列.
求证: B 90.
证明: 2 1 1 , 2ac b(a c ).
b a
c a 2 c 2 b2 2ac b2 cos B ≥ 2ac 2ac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要点梳理
1.直接证明 (1)综合法
忆一忆知识要点
①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 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 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②框图表示: P⇒Q1 → Q1⇒Q2 → Q2⇒Q3 →…→ Qn⇒Q (其中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
综合法
2 7 在 x∈(a,+∞)上恒 例 1.(1)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2x+ x-a 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x|<1,|y|<1,求证:|1-xy|>|x-y|.
2 2 3 7,∴2(x-a)+ 7-2a⇒7-2a 4,∴a 2 (1)∵2x+ x-a x-a (2)因为|1-xy|2-|x-y|2=(xy)2+1-x2-y2=(x2-1)(y2-1)>0 所以|1-xy|>|x-y|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案正式版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案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已知 “若12,a a R +∈,且121a a +=,则12114a a +≥”,试请此结论推广猜想. (答案:若12,.......n a a a R +∈,且12....1n a a a +++=,则12111....n a a a +++≥ 2n ) 2. 已知,,a b c R +∈,1a b c ++=,求证:1119a b c++≥. 先完成证明 → 讨论:证明过程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已知a , b ,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 (b 2 + c 2) + b (c 2 + a 2) + c (a 2 + b 2) >6abc .分析: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基本不等式) → 板演证明过程(注意等号的处理) → 讨论:证明形式的特点② 提出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③ 练习:已知a ,b ,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3b c a a c b a b c a b c+-+-+-++>. ④ 出示例2: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 求证:为△ABC 等边三角形. 分析:从哪些已知,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转化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板演证明过程 → 讨论:证明过程的特点.→ 小结: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边角关系的转化;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内角和)2. 练习:① ,A B 为锐角,且tan tan 3tan 3A B A B ++=,求证:60A B +=o . (提示:算tan()A B +)② 已知,a b c >> 求证:114.a b b c a c+≥--- 3. 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 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12,,Q Q ⋅⋅⋅,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 . 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三、巩固练习:1. 求证:对于任意角θ,44cos sin cos2θθθ-=. (教材P 52 练习 1题)(两人板演 → 订正 → 小结: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思维过程)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113a b b c a b c+=++++.3. 作业:教材P 54 A 组 1题.第二课时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二)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分析法证明问题;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提问:基本不等式的形式?2. 讨论: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0,0)2a b ab a b +≥>>. (讨论 → 板演 → 分析思维特点:从结论出发,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求证3526+>+.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如何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板演证明过程 (注意格式)→ 再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比较:两种证法② 提出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框图表示: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 ③ 练习:设x > 0,y > 0,证明不等式:11223332()()x y x y +>+.先讨论方法 → 分别运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④ 出示例4:见教材P 48.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出发,逐步反推)⑤ 出示例5:见教材P 49.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与已知出发,逐步探求)2. 练习: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提示:设截面周长为l ,则周长为l 的圆的半径为2l π,截面积为2()2l ππ,周长为l 的正方形边长为4l ,截面积为2()4l ,问题只需证:2()2l ππ> 2()4l . 3. 小结: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 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 所需要的已知12,,P P ⋅⋅⋅,直到所有的已知P 都成立;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框图示意)三、巩固练习:1. 设a , b , c 是的△ABC 三边,S 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222443c a b ab S --+≥.略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2cos 423sin ab C ab ab C -+≥,即证:2cos C C -≥cos 2C C +≤,即证:sin()16C π+≤(成立).2. 作业:教材P 52 练习 2、3题.第三课时 2.2.2 反证法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反证法证明问题;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三枚正面朝上的硬币,每次翻转2枚,你能使三枚反面都朝上吗?(原因:偶次)2. 提出问题: 平面几何中,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命题:“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 、B 、C 不能作圆”. 讨论如何证明这个命题?3. 给出证法:先假设可以作一个⊙O 过A 、B 、C 三点,则O 在AB 的中垂线l 上,O 又在B C 的中垂线m 上, 即O 是l 与m 的交点。
数学证明中的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数学证明中的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证明是数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逻辑推理和严格的论证,以确保数学理论的正确性和可信度。
数学证明通常可以分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两种形式。
本文将介绍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含义、特点以及应用。
一、直接证明直接证明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通过逻辑的推理和论证,直接从已知的命题出发,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直接证明通常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所要证明的命题或结论。
2. 列出已知条件和前提条件。
3. 运用逻辑推理、定义和定理等数学原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出结论。
4. 分析并验证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否严谨、正确。
5. 结束证明,得出所要证明的命题。
直接证明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推理过程直观,并且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得出结论。
因此,直接证明在数学证明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我们来证明一个简单的数学定理:两个偶数的和是偶数。
定理:若a和b为偶数,则a+b为偶数。
证明:设a=2m,b=2n,其中m和n为整数。
则a+b=2m+2n=2(m+n)。
由于m和n为整数,所以m+n也是整数。
因此,a+b=2(m+n)为偶数。
证毕。
二、间接证明间接证明是一种通过反证法推导出结论的证明方法。
它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为假,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和推导,得出与已知条件或已知结论相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出所要证明的结论为真。
间接证明通常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所要证明的命题或结论。
2. 假设所要证明的命题为假。
3. 运用逻辑推理和推导,推出与已知条件或已知结论相矛盾的结论。
4. 推断出所要证明的命题为真。
5. 结束证明,得出所要证明的命题。
间接证明的特点是通过对反证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将所要证明的结论转化为与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论。
它常常用于证明一些与质数、无理数、等级等有关的命题。
例如,我们来证明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定理: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证明:假设根号2是一个有理数,可以表示为根号2=p/q,其中p 和q互质。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PPT优质资料
防 (21)与分已清有命公题理的、条定件理 和、结定论义矛盾;
是文-字- 语-言不: 因是为…,所有以-…-,-或没由有…,得…
范 2.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假设结论错误, (都1不)是与-已部知分条或件全矛部盾是;,即至少有一个是
要证: 只要证: 只需证: 显然成立 上述各步均可逆 所以 结论成立
要证:
所以 结论成立
思想方法·感悟提高
1.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方 2.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法 3.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
与
较自然,容易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
要(证2)明假某设一命结题论结Q论是不正成确立的,,即但假不设直结接论证的明反,面而成是立先;去假设Q不成立(即Q的反面非Q是正确的),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 因 (2)此需说分明成假很设多非类Q进是行错讨误论的.,从而断定结论Q是正确的,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
与 都等不-是 --部不分等或全部:
要证明某一结论Q是正确的,但不直接证 明,而是先去假设Q不成立(即Q的反面非 Q是正确的),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 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非Q是错误的,从 而断定结论Q是正确的,这种方法叫做反 证法。
反证法的思维方法:
正难则反
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1)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2)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3)由假设出发进行正确的推理,直到推出矛盾为止; (4)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范 性 , 常 常 用 “ 要 证 ( 欲 证 )…”“ 即 要 (至2少)有假一设个命有题(结是论)不-成-立全,部即没假有设(结不论是的)反面成立;
第四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考点突破 栏目索引
考点突破 栏目索引
规律总结 1.利用分析法证明问题的思路 先从结论入手,由此逐步推出保证此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而当这些判 断恰恰都是已证的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等)或要证命 题的已知条件时,命题得证. 2.分析法证明问题的适用范围 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或证明过程中所需知识不太明 确时,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常考 虑用分析法.
教材研读 栏目索引
(5)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 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 √ ) (6)证明不等式 2 + 7 < 3+ 6 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 ( √ ) 答案 (1)✕ (2)✕ (3)✕ (4)✕ (5)√ (6)√
教材研读 栏目索引
2.命题“对任意角θ,cos4θ-sin4θ=cos 2θ”的证明:“cos4θ-sin4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2θ-sin2θ=cos 2θ”过程应用了 ( B ) A.分析法 B.综合法 C.综合法、分析法综合使用 D.间接证明法
教材研读 栏目索引
6.(教材习题改编)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
C成等差数列,a,b,c成等比数列,则△ABC的形状为
.
答案 等边三角形
解析 由题意知2B=A+C,又A+B+C=π,所以B= ,易知b2=ac,所以b2=a2+c2
3
-2acos B=a2+c2-ac,所以a2+c2-2ac=0,即(a-c)2=0,所以a=c,所以A=C,所以A=
栏目索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教学目标】了解直接证明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思考过程与特点。
了解间接证明的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
会用反证法证明问题;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在《数学5(0,0)2
a b a b +>>的:
证法一:对于正数,a b ,有20,0,a b ≥⇒+-≥
2a b a b +⇒+≥⇒
≥
证法二2
a b +≤,只要证a b ≤+,只要证0a b ≤-,
只要证20≤2
a b +≤. 例1.设,a b 为两个不相等的正数,且1a b +=,分别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证明:
114a b +>. 变式1.已知,a b c >> 求证:
114a b b c a c +≥---.
例2.若,,a b c 均为实数,且2222,2,2236a x y b y z c z x π
π
π
=-+=-+=-+,
求证:,,a b c 至少有一个大于0.
变式2.已知三个方程:x 2+4ax -4a +3=0,x 2+(a -1)x +a 2=0,x 2+2ax -2a =0,其中至少有一个方程
有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课后作业
1<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反证法, ② 分析法, ③ 综合法.
2.用反证法证明: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有理数根,那么a 、b 、c 中至少有一个
偶数.用反证法证明时,假设的内容为 .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假设是 .
4.分别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证明:当1a >时,
5.设,a b 是两个相异的正数,求证: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420a b x abx ab +++=没有实数根.
6.若下列两个方程222(1)0,220x a x a x ax a +-+=+-=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