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传说——关于《神仙传》的“神圣”与“世俗”
试论葛洪《神仙传》的人物塑造特色_神格特征讲解
试论葛洪《神仙传》的人物塑造特色_神格特征论文导读::葛洪《神仙传》上承《列仙传》。
神仙传》中人物的行为特征。
神仙传》中人物的神格特征。
关键词:葛洪《神仙传》,人物塑造,行为特征,神格特征葛洪《神仙传》上承《列仙传》,下启类传体仙传小说,在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神仙传》中塑造的一系列仙人形象,不仅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还对当时的仙道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仙道文学的发展与成熟。
一、《神仙传》中人物的行为特征“神仙是随灵魂不死观念逐渐具体化而产生的一种想象的或半想象的人物。
”[2]神仙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
不管神仙思想如何的发展演变,神仙的基本特征总离不开如下两方面:首先,神仙必须能够不死或长寿;其次,神仙必须要有各式各样的仙术。
不死和仙术是神仙的最基本的标志,缺一不可。
这两种特征的构想,是根据道家对人生的定位而产生的,在道教的神仙观念中,仙人不仅要能摆脱时间的束缚超越生死,而且还必须具有各种各样的神秘法术,来摆脱空间的束缚和现实的束缚。
后世神仙形象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离不开这两个基本的特征。
不死,表明能够冲破时间的限制,带来时间的永恒,这样仙人就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目中,接受人们的景仰;各种仙术又能够突破空间的限制,让仙人可以任意变化、随意飞升,获得世人所向往的自由,并增加自身的神秘色彩,让人们寄予更多的憧憬。
《神仙传》中的神仙神格特征,都具有这两种最基本的仙人特征。
除了不死之外,仙人们还具有各异多样的法术特征。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出了作者自己对各种变化之术的认知,详细指出了时人的变化观念、当时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变化实施的具体方法。
这一系列神仙观念、成仙方式、成仙方法、仙法仙术,在《神仙传》中都有实例记载。
如《蓟子训》记子训有大幻化之事,京师贵人欲得见之,“凡二十三处,便有二十三子训,各在一处。
诸贵人各各自喜,自谓子训先诣之”;《孙博》记孙博能入“山间石壁,及地上盘石…初尚见背及两耳出石间,良久都没”;《栾巴》中栾巴“乃平生入壁中去”,穿墙入壁,熟练娴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包括了丰富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
这些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
第一部分:民间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信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们对于神灵、祖先以及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民间信仰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信仰体系。
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是对祖先的崇拜。
中国人对祖先的尊敬和敬仰始终流传至今,可以追溯到古代。
人们会在特定的节日或者祭祀仪式中,向祖先祈福、祭奠,以示对祖先的感恩和敬意。
此外,中国的农耕文化也与民间信仰密不可分。
人们相信自然力量和天地间的联系,例如山、水、风、雨等都被看作是具有神圣力量的存在。
在农耕社会中,人们会进行丰收祈福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二部分:神话传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众多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常常跟历史和宗教信仰有所联系。
神话传说是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思考,是对于宇宙起源、人类命运等问题的探讨。
中国神话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山海经》中记录的各种神兽和神话人物。
据说,这些神兽在古代的时候曾经生活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它们形态各异,拥有各自独特的神奇能力。
这些神兽的传说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想像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思想。
除了神兽,中国神话中的诸多神仙和仙女也是令人津津乐道的。
例如,《西游记》中就有孙悟空、猪八戒等经典形象,这些形象既是追求永生不老的象征,也是对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第三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一直以来都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进步中,这些传统文化逐渐面临着消失和遗忘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许多措施被采取。
例如,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一些相关研究机构也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中国古代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这些信仰和传说不仅源远流长,也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承。
在古代,人们对神明、英雄和自然力量抱有崇拜和敬畏之心,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体系和神话故事,使中国的民间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一、古代的民间信仰1.1 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古代中国人民普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受到神灵的掌控和影响,因此对神灵抱持着信仰之情。
其中,最重要的信仰包括对天神、地神、水神、山神、祖先神灵等的崇拜。
他们相信这些神灵可以保佑人们平安吉祥,也能够给与他们力量和勇气。
1.2 宗教信仰的影响除了对神灵的信仰外,宗教信仰也在民间蓬勃发展。
古代中国存在着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多种宗教,这些宗教的信仰和教义渗透到了民间信仰之中。
例如佛教强调“舍生取义”和“福报”,道教注重追求长生不老和修炼炼丹,而儒教则强调孝道和忠诚。
1.3 妖魔鬼怪的信仰古代中国也存在着对妖魔鬼怪的信仰,人们相信它们能够控制人的命运和灾难。
这些妖魔鬼怪包括狐仙、鬼魂、山妖、河神等。
人们常常设立祭坛,祈求这些妖魔鬼怪的保佑和庇护,也通过制定符咒和驱邪仪式来驱逐邪恶的力量。
二、古代的神话传说2.1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记录着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的文献。
这部作品中包括了众多神祇、仙人和怪物的传说。
比如女娲补天、蚩尤战神、大禹治水等等。
这些神话传说融入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心灵世界,并一直影响至今。
2.2 古代英雄人物的传说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许多英雄人物被奉为神明。
比如伏羲、神农氏、舜等等,他们在传说中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为人们树立了崇高的楷模。
这些神话英雄的故事常常被人们传颂和歌颂,成为古代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
2.3 动物和自然力量的神话中国神话中还充满了关于动物和自然力量的传说。
比如四灵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孔雀开屏、鲤鱼跳龙门等等。
这些传说通过赋予动物和自然力量人性化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之心。
浅谈白族神话传说的世俗功利性
浅谈白族神话传说的世俗功利性作者:杨冯磬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宗教信仰,受民族性格、人生观念的影响,白族人民在塑造自己的本主神的时候,将自己对于自然社会的看法认识融入其中,使得白族本主神话传说中带有明显的世俗人性特征,本文主要通过阐释本主神话传说的世俗功利性,来窥视白族本主崇拜的实质。
关键词:本主神话传说;人性化;崇拜实质白族主要聚居在以云南大理为中心的滇西地区,其历史悠久、口头文学较为发达。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性的宗教信仰,本主神话传说和本主崇拜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它在本主崇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神话故事作为本主崇拜的操作系统的一个方面,它既宣传了对本主神的敬畏,又宣传了本主神的人间性”[1]在本主神话传说其中解释了白族人对天地人的看法,解释了本主崇拜的意义。
一、白族本主崇拜及其神话传说的类型所谓“本主”,就是“本境之主”,又叫“本主神”,即是一个地域的保护神,是全村村民所崇拜的神。
一个村有一个本主,或者几个村落共同信奉一个“本主”。
在白族人心目中,本主可以保佑农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业兴旺、清吉平安。
白族人一生与本主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婚生子、出外求学、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一切疑难问题或有求之事,都要到本主庙祈求本主神,请求本主神的庇护。
白族的本主崇拜是白族民间宗教,没有形成系统,所以本主神话传说故事的内容也是十分庞杂。
根据李缵绪在其主编的《白族神话传说集成》中收集到的关于本主神话传说的文本,主要分为自然崇拜性质的神话传说:如《白岩天子》、《赤岩天子》、《沙漠大王》、《太阳神本主》。
英雄人物的神话传说:如《段赤诚》、《柏洁夫人》、《杜朝选》。
道家儒家佛家中神的神话传说:如《大黑天神》、《药神孟优》、《观音神话三则》。
平民本主的神话传说:如《白官老爹》、《张玉林借雨葫芦》、《老太》。
其他的本主神话传说:如《九坛神》、《本主与少妇》、《本主的私生子》、《本主的女儿》。
《神仙传》中服食登仙故事浅析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神仙传》中服食登仙故事浅析邢馨元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据葛洪《神仙传》记载,服食为修道之人追求长生成仙的第一途径,人们直接食用草木矿物或炼制服用丹药求仙。
服食登仙的故事,本身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为后世保存了许多方术知识,在传递宗教文化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古代医学与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葛洪;《神仙传》;服食;登仙;道教作者简介:邢馨元(1993.12-),女,汉族,甘肃定西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108-01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长生不死、羽化登仙是其宗教信仰的核心。
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了众多仙人的事迹,展示了神奇的法术与求仙的途径。
凡人想要长生登仙,需要内修外养,而服食几乎是修道之人共同的选择。
1、登仙第一途径——服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描摹神山奇境、宣扬求仙修道的题材随处可见,葛洪的《神仙传》就是这类故事的代表。
他以生动的描述展示了神奇的法术和求道的途径,以修仙成功的具体实例为佐证,向世人说明神仙实有,成仙可学。
在葛洪的思想中,求道的途径有内修与外养两大类。
所谓“内修”,就是人在精神层面的修炼,要求修道者清心寡欲、清静无为。
仅有内修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外养辅助。
《神仙传》中提到的外养主要有服食、导引、行气等方式,其中服食修仙者占多数。
服食术又可以分为直接食用草木矿物和炼制服用丹药两种。
第一种方式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比较容易实行的。
这些在修仙之人眼中具有成仙特效的花果草木,多是人们在自然界中可以发现的一些植物,比如松叶、茯苓、黄精、枸杞根、桃葩等等。
如《神仙传・王兴》记载,王兴听闻仙人教导武帝服食菖蒲后,“乃采服之不息,遂得长生”。
除了食用这些植物外,古人认为服食一些具有药物价值的天然矿物质也可以帮助人们修道成仙。
浅议葛洪的《神仙传》
[摘要]西晋葛洪的《神仙传》一书,上承《列仙传》,以形象化的故事形式宣扬道教思想,故事篇幅较长,内容完整丰富,注重人物刻画,文笔细致详切,文学色彩浓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叙事作品的文学性方面有着突出表现。
[关键词]神仙传;叙事;道教;文学色彩[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39(2018)01-0065-05浅议葛洪的《神仙传》谭敏(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2018年第1期总第102期No.1.2018Total No.102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收稿日期]2017-10-09[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访问学者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CSC NO.201608515152)。
[作者简介]谭敏(1972-),女,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西晋时期,著名道教学者葛洪继承《列仙传》体例,为仙作传,创作了《神仙传》,这是文学史和宗教史上第二部神仙传记合集,诚如学者指出:“两晋小说中远接汉人《列仙传》衣钵的是葛洪的《神仙传》,可谓是第二部‘神谱’。
”[1]关于撰写《神仙传》的目的,葛洪在自序中说,在撰写了《抱朴子内篇》论神仙之事后,为了回答弟子滕升提出的问题“先生曰神仙可得不死,可学古之得仙者,岂有其人乎”,葛洪于是写作《神仙传》,力图用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证明神仙实有。
他在序中写道:“昔秦大夫阮仓所记,有数百人,刘向所撰,又七十一人。
盖神仙幽隐,与世异流,世之所闻者,犹千不及一者也。
”他认为虽然《列仙传》对神仙有所记载,但“则知刘向所述,殊甚简要,美事不举。
此传虽深妙奇异,不可尽载,尤存大体,窃谓有愈于向,多所遗弃也”[2]。
《列仙传》内容过于简略,于是葛洪广泛收集各种书籍中神仙的材料,重新为神仙作传,创作了文学色彩与道教色彩都很浓厚的《神仙传》。
中国古代神仙体系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仙体系的故事中国古代神仙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包括了众多的神仙、仙女、神圣生物等。
这些神仙的故事和传说在中国文化中流传了数千年,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最早的神话传说可以追溯到《山海经》、《淮南子》等古代文献中,其中记载了许多奇特的生物和神秘的传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神话传说逐渐演化,形成了完整的神仙体系。
神仙体系中的最高神祇是玉皇大帝,他是宇宙的主宰,掌管着天庭和人间的一切。
玉皇大帝的周围有许多其他的神仙,如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等,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神祇和信仰。
在神仙体系中,还有许多仙女和神圣生物,如嫦娥、织女、白蛇、狐仙等。
这些仙女和神圣生物往往具有神奇的魅力和神力,能够影响人类的命运和生命历程。
在这些神仙的故事中,最常见的故事情节是神仙与凡人的相遇和相恋。
在这些故事中,神仙往往是超凡脱俗的,而凡人则往往是平凡而普通的。
两者之间的相遇和相恋往往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如《白蛇传》中的白蛇与许仙,《牛郎织女》中的织女与牛郎等。
除了爱情故事外,神仙的故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情节,如神仙的诞生、修炼、升天等。
在这些故事中,神仙往往是通过修炼和升天来达到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神仙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众多的神仙、仙女、神圣生物等。
这些神仙的故事和传说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人们追求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重要信仰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故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也与神仙体系相关联。
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小说中都有大量的神仙、妖怪、佛道等形象出现。
这些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往往涉及到神仙的修行、考验、战斗等方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壮观的仙境世界。
总之,中国古代神仙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包括了众多的神话传说和故事情节,展示了古人对于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等境界的追求和信仰。
这些神话传说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对于生命、命运和宇宙的独特思考和见解。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神奇的时代,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在这个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传说和信仰不仅影响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并分析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一、神话传说1. 神话的起源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不可解释之事的探索。
古代人们通过创造各种神话故事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来历和运行规律。
这些神话故事中的神灵和神兽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和智慧,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仰对象。
2. 神话故事的内容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丰富多样,涉及到天、地、人、神、鬼、兽等各个方面。
其中最著名的神话故事包括《山海经》中的神兽传说、《封神演义》中的封神传说以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传说等。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娱乐性,还承载着人们对生命、道德和宇宙秩序的思考。
3. 神话传说的影响神话传说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自然的解释和安慰,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神话传说也成为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纽带,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最后,神话传说还对古代文学、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宗教信仰1. 宗教的起源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起源于人们对神灵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
古代人们通过祭祀、祈祷和修行等方式与神灵沟通,寻求保佑和指引。
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信仰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并与神话传说相互交织。
2. 主要宗教信仰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信仰包括儒教、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等。
儒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社会秩序,提倡仁爱和孝道;道教注重修身养性和追求长生不老,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佛教强调人生苦难的本质和解脱的方法,提倡慈悲和舍己为人;民间信仰则包括对祖先、山神、河神等各种神灵的崇拜。
3. 宗教信仰的影响宗教信仰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神话中的神仙崇拜讲述神话中人类对神仙的崇拜与信仰的故事
神话中的神仙崇拜讲述神话中人类对神仙的崇拜与信仰的故事神话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人类智慧和想象力的结晶。
神话中的神仙是受到人类崇拜和信仰的对象,他们被描绘为强大、不可思议的存在,会带给人们力量、智慧和幸福。
本文将讲述神话中人类对神仙的崇拜与信仰的故事,探索这种虚构人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一、神仙的起源和特点神仙是神话中的特殊存在,他们通常具备超乎人类的能力和形象:他们可以在瞬间飞行、变化形态、掌握神奇的法术等等。
在不同的文化中,神仙的形象和特征也各不相同。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仙诸如宙斯、阿波罗等被形容为美貌、英勇、智慧的存在。
而在中国神话中,海伯利安、嫦娥等神仙则被描绘为长生不老、仙风道骨的形象。
二、神仙的崇拜和信仰神仙的崇拜和信仰源远流长。
人们相信神仙可以给予他们希望、力量和智慧,所以他们通过礼拜、祭祀等仪式来表达对神仙的崇敬。
在古代,人们特别在建筑物上或重要场所树立神龛,供奉神仙的塑像,以示对神仙的崇拜。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等等,都是人们崇拜神仙的象征。
三、神仙故事的教育意义神话中的神仙故事不仅仅是对神仙的崇拜与信仰,更是一种道德和智慧的引导。
通过神仙的故事,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人生的道理和学问。
例如,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阿波罗是音乐与艺术之神,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用音乐和艺术的力量去美化生活。
而中国神话中的杨戬则是执法神仙,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正直地执法。
因此,神话中的神仙故事在教育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神仙崇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虽然神仙是神话中的虚构人象,但人们的崇拜与信仰有时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找到体现。
例如,很多人崇拜和追捧电影明星、体育偶像等,这些人物在人们心目中就有着类似神仙般的地位。
人们崇拜他们是因为他们具备了某些令人称羡的品质,比如成功、魅力、才华等。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人们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神仙”,并且竭尽全力崇拜和信仰他们。
综上所述,神话中的神仙崇拜和信仰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关于人性、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教育信息。
世俗与神圣的对话民间灶神信仰与传说研究
宋代执莲童子图像的呈现方式多样,其中最典型的为壁画。在宋代寺庙中, 常有绘制着执莲童子的壁画作为装饰。这些壁画通常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呈现 出浓厚的宋代风格。此外,宋代执莲童子形象还出现在雕塑、陶瓷、绢画等多种 艺术形式中,反映出宋代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
2、审美特征
宋代执莲童子图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首先,童子的形象多呈现出圆润可 爱的特点,面带微笑,显得亲切可人。其次,艺术家们在表现童子的神态和动作 时,注重细节的刻画,如眼神、手势等,使得童子形象更加生动传神。最后,在 色彩运用上,宋代执莲童子图像多采用柔和的色调,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在世俗与神圣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矛盾与融合并存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在 理解彼此的基础上,努力在世俗社会中保护和传承神圣信仰。这样,我们的生活 才会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之,世俗与神圣是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两个维度。在理解二者的我们也应该 努力让它们和谐共存。在世俗社会中保持神圣信仰,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平衡、 充实和有意义。
总结
本次演示通过对宋代执莲童子图像的研究,探讨了其特点、表现形式、使用 范围以及呈现方式、审美特征、艺术价值等方面。这些图像不仅反映出宋代艺术 家们的精湛技艺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文化和民俗特 点。通过对执莲童子图像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社会的多元文化 和复杂的社会现象。
引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佛教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发展。佛教中的童子形象在宋代艺术中频繁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执莲童 子图像。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宋代执莲童子图像的特点、表现形式、使用范围,以 及其呈现方式、审美特征、艺术价值,并分析其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
逐一阐述
1、执莲童子图像的特点
神仙传92位神仙的故事
神仙传92位神仙的故事
神仙常被视为具有超凡能力和永生之身的存在。
在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神仙被
赞颂为仙道的典范,他们的故事被传颂千百年来,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信仰。
其中之一是王母娘娘,她被尊奉为西王母,管理着人间的瑶池仙境。
她拥有着
无尽的智慧和美丽动人的容貌。
据说,只要修炼守身之法,凡人就能长寿不衰、享受仙境之福。
另一位著名的神仙是观音菩萨,她被众多信仰者视为智慧与慈悲的化身。
观音
菩萨以她的智慧和慈悲之心,不仅拯救了无数的众生,还成为了人们供奉的对象,希望能得到观音菩萨的加持与庇佑。
还有一位传说中的神仙是文殊菩萨,他是智慧与文化的象征。
文殊菩萨慈悲为怀,以无边的智慧助人。
他被尊称为文殊师利菩萨,是每个学习者所祈求的知识与智慧之神。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的神仙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比如,有人尊奉谦谦君子的
老子为神仙道德模范,他提出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倡导“无为而治”的理念。
孔子也在文化中被尊奉为圣人。
然而,尽管人们尊奉他为圣贤,但古代并没有
将他视为神仙。
孔子的教诲和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被尊奉为文化和道德的楷模。
以上只是一些传说中的神仙,还有许多其他的神仙及其故事没有提及。
这些故
事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和信仰,传承在人们的心中,指引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充满勇气,寻求智慧与人类进步的道路。
神仙传元驶的主要内容
神仙传元驶的主要内容神仙传元驶是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农民元驶,在偶然的情况下,获得了神仙的垂青与认可,并成为了一位神仙,带领着百姓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元驶从小生活在一个偏僻的乡村里,他勤劳善良,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
然而,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某天,元驶在山洞里意外地遇到了一名自称是神仙的老者,那名神仙看到了元驶的人品和潜力,决定将自己的法力传授给他,让他成为一名真正的神仙。
元驶经过努力修行,掌握了种种神奇的法术和技能,并在成为神仙的道路上不断精进和修炼。
成为神仙之后,元驶回到自己的家乡,发现百姓们生活十分贫困,长期以来深受各种困难和苦难的折磨。
元驶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治病救人,让乡亲们享受到神仙的恩惠。
他利用自己的法力,在乡里建起了许多水井和灌溉系统,改善了乡亲的饮食状况,使得他们生活愈发富足。
除此之外,元驶还帮助百姓们解决了各种问题和难题,比如疾病、财富和异族者的入侵等等。
他的法力之大,无所不能,成为了大家的信仰和救星。
然而,元驶的事迹被恶势力所看不上,并遭到了他们的陷害。
这些人假扮成神仙的信使,诱骗了乡亲们,想要将元驶击败。
但是,在元驶的勇气和智慧的帮助下,乡亲们终于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并与元驶齐心协力,将那些坏人从乡里驱逐了出去。
最终,元驶成为了乡亲们的莫愁天,百姓们在他的帮助下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他的事迹被流传开来,成为了神话和传说的一部分。
神仙传元驶通过讲述元驶从平凡人到神仙的逆袭和努力,展现了一个人的进步和成长历程,给读者们带来了信仰和希望,并传递出人的力量与信仰的力量的真正含义。
神仙传元驶的故事背景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封建时期,时间大约在唐朝时期。
在封建时代,社会结构是由皇帝、贵族、士大夫、百姓和奴隶组成的,各自处于不同的阶层中,组成了一个严格的等级制度,且等级制度堆叠其上,相互之间的隔阂非常显著。
在这个时期,宗教信仰占着重要的地位,民间热衷于追求神仙与属灵寄托,这也是神仙传元驶中神仙信仰的根源。
神话中的神话崇拜与信仰
神话中的神话崇拜与信仰神话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对于神秘、超自然力量的追求和崇拜。
神话崇拜与信仰通过神话故事、神话祭祀等形式,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神话的起源与定义、神话崇拜的形式与意义以及神话信仰的影响等方面探讨神话中的神话崇拜与信仰。
一、神话的起源与定义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几乎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文明阶段。
它是古代人类对于生命起源、自然现象和人类命运等存在问题的解释。
神话常常以神灵、英雄、动物等形象赋予人类生活以超自然的意义。
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神话的定义和神话内容也有所区别,但总体而言,神话是人类对于超越人类世界和自然界的存在的思考和想象。
二、神话崇拜的形式与意义1. 神话故事的传承与宣扬神话崇拜通过神话故事的讲述与传承,将神话中的神灵形象和他们的故事深植于人们的心中。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具有娱乐性和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神话故事的宣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自己的传统文化。
2. 神话祭祀的仪式与活动神话崇拜往往伴随着各种祭祀活动,比如神庙的建立和守护神的祭祀。
这些祭祀活动以强调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为核心,既是一种对神灵的感恩和奉献,也是一种向神灵祈求保佑的仪式。
祭祀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如祭祀仪式、祭祀音乐、祭祀舞蹈等,都体现了对神灵的虔诚和信仰。
三、神话信仰的影响1. 形塑文化认同和集体价值观神话的信仰与崇拜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或社群的文化认同和集体价值观。
通过对神话中英雄、神灵的崇拜,人们形成了一种对于勇敢、智慧、善良等价值观的认同,进而塑造了民族的精神面貌。
2.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神话信仰往往具有凝聚社会共识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神灵在神话中被尊奉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和依赖,使人们更加崇尚道德规范,追求和平与公正,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满足心灵需求和寻求意义神话信仰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心灵需求和寻求意义的渴望。
神仙传原文与解析
神仙传原文与解析神仙传,又称《吕洞宾变文辩才显灵睹史原文也》。
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民间故事整理而成的一部小说。
本文将简要介绍《神仙传》的原文内容,并进行解析分析。
神仙传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明代真君吕洞宾化身俗家百姓,秉承道家思想,戮力修炼,最终成为神仙的过程。
原文中将吕洞宾和其他仙人的修仙历程以及他们所经历的种种奇遇和考验进行了生动描绘。
在《神仙传》中,冯梦龙采用了幽默风趣的口吻,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他通过吕洞宾骑劫官府、与妖魔斗智斗勇等一系列事件,把仙人的超凡能力与俗世的喜怒哀乐相结合,展现了仙人与人间的互动。
此外,作为一部道家小说,《神仙传》融入了丰富的道家思想和哲学观念。
原文中描绘了吕洞宾修行途中的艰辛与坚持,强调了“道法自然”的原则,强调个体与自然相融合的重要性。
解析上,神仙传以神仙为主角,描述了吕洞宾通过修仙获得了超凡的能力和智慧。
他在与各种妖魔鬼怪的搏斗中,展现了高超的智慧和道家的修行心得。
通过吕洞宾的修行历程,小说传达了追求真理、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
小说的结构上,冯梦龙采用了回环叙事的形式,通过吕洞宾的长寿与反复经历的生活来展示仙人的修行过程。
这种叙事手法使整个故事紧凑而生动。
对于《神仙传》的阅读,读者不仅可以享受到一个个奇特的故事情节,更能在其中感受到道家思想和哲学思考。
小说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将仙人与凡人的互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欢笑中领悟到修行的智慧和道家的真谛。
总体而言,冯梦龙的《神仙传》以其独特的口吻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刻画了道家修行者吕洞宾的形象,并传达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通过《神仙传》的阅读,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思考个人修行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以上是对《神仙传》原文与解析的简要介绍。
通过读取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体验古代文化,同时也深入理解道家思想的价值。
无论你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还是对道家哲学思想感兴趣,这本小说都是一个值得阅读和思考的佳作。
神圣与世俗交织——《真诰》小说解析
《 真诰 》一书所涉及 的小说 主题 ,香港学者文英玲 概括 如下 :卷一 愕绿 华 与羊 权 、九华 真妃 与 杨 羲 ,卷 二 、三 、
四、五云林夫人与许谧,属人神之恋;卷七华侨泄 旨失道; 卷八郗鉴修德脱罪;卷九山世远随孟先生读经成仙;卷十
范幼冲服气成仙 ;卷十三 王进 贤贞 节成仙 ,李整 、郭 四朝 服食成仙 ;卷 十七张诱 世 、石 庆安 、许 玉斧 、丁玮 宁按性 悟道_P 。 1 。可惜 并不 全 面 ,也没 有 予 以进 一 步 分 析。 J 综观 《 真诰 》全书 ,所记 载 的故 事可 以概括 为在 学道求 仙
否成 仙的根本前提 ,“ 夫求 长生 ,修至道 ,诀在 于志 ,不在
仙。 接下来是以散文的形式介绍愕绿华的身世以及她与羊
权 的赠诗赠 物的交往过 程。这一 故事极 为 简炼 ,主要 是 为
于富贵也” j ¨。学道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对学道者心志 l】 _ 3
的考验 , 得道之阶,错厉精神, “ 靖躬信宿,洗诚求矜,如
斯 而言 , 已迩 也”2 。 真诰》中记载 了不少对修道者 道 l 。《
后面九华真妃与杨羲的人神之恋做铺垫。
收稿 日期 :2 1 — 02 O 01 — 6
作 者 简 介 : 张厚 知 ( 9 3 ) 1 7 一 ,男 ,湖 北 松 滋 人 ,博 士 生 ,从 事 先 秦 两 汉 魏 晋 南北 朝 文 学 研 究 。
《 诰 》 小 说 解 析 真 张 厚 知
( 北京 师 范大 学 文学 院,北 京 1 0 7 ) 0 8 5
摘 要 :《 诰 》 是 道 教 上 清 派 重 要 经 典 ,记 载 有 不 少 学 道 求 仙 的 故 事 , 这 些 故 事 大 多 想 象 丰 富 , 而且 具 有人 真
《神仙传》中描绘的道术神通世界
《神仙传》中描绘的道术神通世界
谭敏
【期刊名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葛洪的《神仙传》在记录大量神仙传记故事的同时,描写了神仙具有的奇妙莫测的道术.这些道术的罗列和描写是道教变化观的形象化体现,展示了神仙具有的超自然神性的宗教特质,既突出了道教神仙的超越现实的宗教品格,也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段,对以后仙道小说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页数】5页(P48-52)
【作者】谭敏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浅淡《神仙传》中的"和"文化 [J], 邹晓鹏
2.《神仙传》中的女仙研究 [J], 沈婷玉;陈洪
3.武梁祠画像石中神仙世界的图像造型研究 [J], 员勃
4.王嘉《拾遗记》中的海外神仙世界 [J], 孙国江
5.论魏晋士人思想在《神仙传》中的书写 [J], 许劲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仙信仰在古时神话传说中的表现
神仙信仰在古时神话传说中的表现早在殷代,对祖先的祭祀就已经非常盛大而冗长了,在整个仪式中,他们要依次对祖先进行降神、献腥、馈食、祝册。
祭祀又分为三类五种.其中包括舞羽降神的“翌”,献血腥而祭的“祭”等等。
祭祀仪式的繁多以及持续时间的长久则充分说明了那时的人们对于鬼神之事,对于祖先、神灵的敬重。
在神仙说勃兴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则出现了像“三神山”、“昆仑山”等等几乎统由仙人居住的神境。
《史记·封禅书》里面,就有关于“三神山”的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
诸俘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官阙。
……《淮南子·地形训》里面,则有着关于。
昆仑山”的描述:掘昆仑山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十四步二尺一寸。
上有木禾.其修五寻;……昆仑之山,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县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因此,到了这个时候,组成神灵世界之很大一部分.都应该是神仙世界了;或者说,神灵世界的成员,除了神、死去之人的灵魂外,还出现了一大批基于“肉体不死”的信仰而产生的仙人。
这种变化的出现,自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神仙信仰在当时中国的出现及其发展。
总之,神仙信仰的出现,乃是春秋战国时代思想信仰大解放、大变革的结果。
一方面,旧的思想、信仰并未完全退出、消失,另一方面,出现了一大批从旧思想信仰里面衍生出的新思想信仰。
正是在这种思想变更的背景下,在新兴的诸如医药方技之学、地理博物学等等学科的推动下,一种向往。
肉体不死”,长生不老的神仙信仰便蓬勃地兴起了。
而此种对于成仙与长生的信仰,便成为了后世道教的一种最基本的意识。
相关才子也赞成此类观点。
神仙信仰简介
神仙信仰简介
「神」的观念充满了先秦古籍,为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具有神秘的主宰力。
「仙」是种长生不死的信念,《说文解字》说仙是「长生迁去」,《释名》也说老而不死叫仙。
神仙连用是后世道教术语,但神仙思想早已萌发。
《庄子.逍遥游》描绘藐姑射山的神人不食五谷,乘云御龙,游于四海之外。
《庄子》中多处对神人、至人、真人等神仙的生活与法术作了形容。
《山海经》记载有「不死之国」、「不死之药」和「不死树」、「不死民」等等。
古代又有许多长寿不死的神仙人物的传说,如说彭祖在世八百余岁,广成子修身二千余岁而形不衰。
古代神仙思想在燕齐沿海地区较为流行,在荆楚一带神仙传说也较多,可以说春秋战国时的燕齐文化和荆楚文化孕育了中国人的神仙思想。
特别是燕齐位临大海,海市蜃楼的幻景激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幻想海上有神仙,居住着不死的仙人。
于是燕齐兴起了宣传神仙不死和播弄神仙方术的神仙家,燕昭王尤其督信。
这些先秦的神仙思想到秦汉时由于统治者的热衷而盛行不衰,秦皇汉武掀起大规模的求仙浪潮。
道教产生后继承发展了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使之成为道教最基本的信仰,这是道教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宗教的显著特点。
《庄子》。
《山海经》。
卿希泰主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道教的神与仙》第三章﹝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李养正:《道教经史论稿‧道教与原始宗教信仰及神仙家》。
《黄鹤楼》练习题精选
《黄鹤楼》练习精选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yi)_____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lóng zōng )_______,上(yǐ)___河汉,下临江流;重檐(yì guǎn )_______,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jīng wú_______之最也。
二.解释词义。
(19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9分)(1)州()城西南隅()(2)费讳登仙()(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4)遂()以名()楼。
”(5)观其耸构()巍峨()(6)高标巃嵸()(7)上倚()河汉()(8)重檐()翼馆(9)四闼()霞敞()(10)坐窥井邑()(11)亦荆吴形胜()之最也2.比较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一词多义)(7分)(1)【于】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其】①观其耸构巍峨()②坐其中,颓然碧窈()(3)【以】①遂以名楼()②以实奇()③一儿以日初远()④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隅】①州城西南隅()②乘隅下垒石()(5)【之】①事列《神仙》之传()②亦荆吴形胜之最()③主人处处款之()3.词类活用。
(3分)(1)遂以名楼()(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重檐翼馆()三.句子。
(11分)1.翻译下列的句子。
(8分)(1)事例《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译文:(2)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译文:(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译文:(4)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译文:2.说说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3分)(1)遂以名楼。
()(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四.阅读理解。
(66分)1.课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代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仰的传说——关于《神仙传》的“神圣”与“世俗”作者:阳淼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06期〔摘要〕在《神圣与世俗》中,伊利亚德认为,“神圣”作为宗教的本质,通过显圣物而到场,显圣物既是“神圣”,又是“世俗”的。
“神圣”如何显现,体现了它与“世俗”之间关系的张弛。
神话对“神圣”开端的显现,显示出了“神圣”与“世俗”最初的水乳交融。
而《神仙传》作为道教史上第一部以信仰为奠基的神仙传记,在它那里,随着人性中“神性”的开启,“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交织显得若即若离。
“世俗”地位的上扬,极大地影响了神仙在《神仙传》中,神仙如何绽放出自身来达到对“神圣”的显现——人对“生”的追求以及伴随“生”而来的“力”的诉求上。
神仙通过对生命长久的持守而召唤“神圣”的降临,更加浓墨了“神圣”的二重性。
〔关键词〕神圣;世俗;神话;显圣物;《神仙传》〔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1)06-0124-①对于道教神仙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是将现实中的人物加以道教式的加工改造。
纯粹“史”的意义上的描述,圈囿了道教的特性,恰恰是“传”才使道教神仙丰满起来。
道教神仙传记是道教史传中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叙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宗教自身的显现方式,而恰恰是显现,才使一门宗教具备了长期传承的可能。
将葛洪的《神仙传》作为第一部道教意义上的神仙传记,以道教徒的信仰作为它的奠基,生成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神仙的显现方式。
在这个意义上,《神仙传》对于道教的意义就非比寻常。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道教与四川民俗文化”(06DFWH008)〔作者简介〕阳淼,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
一、前言宗教学现象学大师伊利亚德在《神圣与世俗》中,基于对宗教本质的“整体理解”,通过排除价值判断的“客观性”,以“神圣”一词来概括宗教的本质。
于伊利亚德而言,“神圣”作为一种在宗教中所特有的整体状态,是对神既敬畏又向往的情感交织,而这种整体状态“只有在神圣与世俗之辨证关系的框架中才能得到完全的揭示。
“神圣”,是不可言说的,任何概念或定义的强行给予反而对它形成遮蔽。
伊利亚德秉循着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原则,通过对诸多宗教现象的描述,使“神圣”翩然到场。
他认为,“宗教的全部历史正是建基于‘圣显’即无数神圣实体的显现之上,从初民对石头、树木的崇拜到基督徒对耶稣道成肉身的信仰,均显示了同样超自然的神秘行动,就是不属于此世的实体通过世俗事物的中介显示出全然相异的价值秩序。
” (2)“显圣物”原是俗世中物,却因为“圣显”而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显圣物。
显圣物既是“神圣”的,又是“世俗”的,作为石头或树木,原本在大千世界中平淡无奇,从它们本身来说,是看不到世界的被创造,生命的再生,或是力量的永存,但“神圣”一旦降临,它便以“显圣物”的身份生成,承受着“神圣”的被赋予,不断形成某种超越于自身的东西。
“神圣”便随着显圣物的甫一生成,便源源不断地涌出,弥漫于自身所营造的境域之内。
它虽与“世俗”相异,但并不与其割裂,但却最终,显示出与“世俗”的截然不同来,并在每一次的“神显”中它们总会不期而遇。
“世界存在的本身即‘意味着’某种东西,‘要说出’某种东西。
” (3)“神圣”不仅是可以“所示”的,更是可“说出”的,通过“说出”与“示”来听无声之声,观无形之象。
“说出”是不需要客观理性的估量,它仅仅是对当下的一种原初的领悟。
“神话揭示神并展示它的力量。
人通过讲述神话不仅仅是学到某些东西,而且是通过讲述神话而成为某种东西。
换句话说,神话通过被重述而展示出神圣的力量。
”(4)神话在叙述中展示出“神圣”的力量,带着敬畏与向往,“说出”的过程,就是“神圣”的再创造或再现的过程。
首先,“神话一旦被传诵,一旦被展现,便成了毋庸置疑的真理,就能确立了一个绝对的真理。
”(5)它是其所是,并惟其所示!“神圣”通过“说出”,在时间的延绵与空间的转换中得以传承,乃至显现,神话的展示也是一种“圣显”。
神话的形成早于宗教的成形,它“说出”了初民在蒙昧之初对“神圣”的最初感悟,展示了“神圣”是如何穿越了时光与事件织就的帷幕,回到了原初的意义,回到了开端,回到它的本真状态,“神圣”在“说出”的勾勒中显现。
作为一门宗教,道教有其自身对“神圣”的言说方式,而《神仙传》作为道教史上第一部由道教徒所著的神仙传记,它对“神圣”的展示,不仅承接于神话,还通过为神仙作“传”这种通俗而更有信仰力的方式令其到场自行显现,这种富于民族性而又原生态的显现,更加浓墨了“神圣”的二重性,更有力地体现了道教徒之为道教徒的信仰。
二、神话与“神圣在宗教研究中,伊利亚德对神话的作用非常看重,将其看作打开本源性奠基大门的一把钥匙。
首先,神话承载着“神圣”的存在,“神话把本质保留在显现中。
神话现象不是一种表象,而是一种真正的出现。
”(6)神话是一种心灵自发的创造,对超越性存在者的涌出,源于众存在者对于当下生存的领会与解释,或是说对本源生活的触动与感悟。
在他们看来,天地间的一切都打上了“神圣”的烙印,生活就是“神圣”本身,对“神圣”有着天然的亲近。
“同时,这是对神圣的渴望,也是对存在的依依不舍。
……确实,这不仅仅是一种乐观的存在观,而且也是一种对存在的执着。
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宗教徒已经表明:他仅仅信任存在;他对存在的参与,是通过他一直坚守着的原初启示而得以确保的。
全部原初启示都是由他的神话组成。
”(7)神话构造了对生命及世界的创造,对神话的皈依不仅是对“神圣”的皈依,也是对存在的皈依,对生命的皈依。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都对自己原初的生活有着本源性的领会与解释。
它们无一例外地表达了:神圣生活就是世俗生活,宗教人既自然地作为世俗的存在,又分享着一种超越的生命,因为只有超越者的存在,“神圣”及其样态的显现才能成为可能。
其次,神话构成了“神圣”的开端,开端如何开始,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后来如何发生。
对于初民,甚至宗教徒而言,神话讲述着神圣的时间和历史,奠定了信仰,乃至生存的基石,它是“神圣”最早的存在和对世界的参与。
“对于早期的人类而言,神圣就是力量,而且归根到底,神圣就是现实。
这种神圣被赋予现实的存在之中。
神圣的力量意味着现实,同时也意味着不朽,意味着灵验。
……宗教徒在内心中对生存、对参与存在和被赋予力量的殷切渴望。
” (8)神话里盛满了“宗教乡愁”的喜悦与哀怨,奠定了“神圣”后来的显现范式,牵引着过往的开端,神话在述说中“圣显”,是“神圣”的说出与表达。
神话中的开端与世界及其秩序的创造紧密相连,跟生命的起始密不可分,跟人类的出场息息相关。
“神圣”是存在的基础,神话创造出了存在的“范式”,营造了对产生存在“真实的开端”的意义域。
“开端作为一种‘质’的存在之可能性,涵摄并统握着后起的开端之‘存在’,故而一切研究本质上首先以及最终都不得不‘援引’或者‘重温’事情的开端,以逼近乃至进入‘事情本身’”。
(9)对开端的一次次溯求,构成了对“神圣”的一次次更新与延续,“神圣”是永恒的,就在于一次次的重现或重述中,一而再的现身。
中国也有神话,也有童稚时期的“摇篮曲”,并在神话的土壤里,开出了如《神仙传》之类的奇葩来,成就了神话与它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在神话中所形成的长生不死、呼风唤雨等主题,构成了神仙显现方式的核心,奠定了其开端。
对道教来说。
《神仙传》是信仰的“神话”,敞现了自身“神圣”的意义域。
三、“神圣”与《神仙传》(一)《神仙传》——一部基于信仰的“传说“神仙传乃信仰的栖居之所,乃信仰传递自身、显示自身以及守护自身的基本方式。
所以,一切形式的‘神仙传’,都是信仰成其为信仰的自身开启方式,是信仰之为信仰的生存性签名。
” (10)“传”本有“驿站”的意思,特指辗转相传,不期于湮。
经过东汉经学的洗礼,“传”在世人心目中,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在道教徒那里,《神仙传》具有“传”而咏之的价值。
葛仙君以儒道思想之通透,通过“传”的形式来为神仙著书立说,其意在于为神仙张目,将从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或是经过道教式“过滤”的民间的传说,通过信仰的“加工”,以“传”为钥匙,开启道教自身的启示方式。
与神话不同,《神仙传》里的主人翁大多是后天而“神圣”的,没有直接参与对宇宙的创造,对宇宙“原初时间”和“原初事件”有着天然的疏离。
就超越性而言,它似乎先天不足,关于宇宙秩序的创造,他们自然而然地被“被给予”。
“神圣”之所以能被既敬畏又向往,一是由于“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易•说卦传》),《说文》里说:“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从示申声。
”(11)它首先是赋予了万物的生命,并在这“赋予”的样态中显现自身。
“神”是作为世界样态及其秩序的最终确立者,自身的原初样态决定了后世对其“神圣”内核的阐释与维护,因循神话而来的庆典仪式,其表达方式都是在神话的“启示”中被给予的。
“圣,通也,从耳呈声。
”(《说文》)(12)“圣”,有“通”的意思,耳聪目明,通“神”而为“圣”,早期的“巫”就是圣的雏形。
在中国神话中,民神杂糅并非罕见,半人半神的人物也是常见的。
“绝地天通”之前,人神混杂,“绝地天通”之后,“人神异业”,才缓缓拉开了“神圣”与“世俗”的两重帷幕。
在原初的语境下,“神圣”一开始就具有了“神”和“人”的两重维度。
而道教的神仙从一开始就承接了早期的“圣人”传统,上承天,下连地,先天性地连接着“神圣”与“世俗”。
“同其它信仰形态一样,作为信仰的道教,是人类此在[xviii]的一种在‘见证’中参与着、在‘启示’中当场发生着的生存方式;而作为‘神仙信仰’的道教,则是民族性此在的一种在其见证或参与中的经由‘神仙’启示出来的独特生存方式。
对于道教神仙信仰来说,源始切己地启示且仅仅启示给道教信仰,并且作为启示才构成道教信仰的,就是‘神仙’”。
(13)“神仙”一词的构成及显现,是合乎道教的宗教语境的,是信徒对“道”的深刻领会。
仅从字义上来看,“神”先天而神圣,“仙”乃后天而神圣,“仙”的“神圣”被给予乃是由于“神”的恩赐,但“仙”自身的“寿考之迹”和“长生仙去”,乃是向启示绽放出了自身,从而自身也成为启示的启示,让人衍生出了既敬畏又向往的情感交织。
如同“一座神庙能够通过敞开的门厅让神的形象现身在场,从而开启出神圣的领域。
这领域作为一种尺度,能够把各种道路和关联聚于一体,从而使诞生和死亡、灾祸和福祉等等事件成为人类命运的表现形态。
毋庸置疑,神仙信仰作为一种宗教的信仰,它从自身之中绽放出了“神”的本质,人从己身中释放出了“神”性,回到了“神圣”的“原初开端”,尽管先天性有所缺乏,却光辉流溢。
《神仙传》,作为信仰的“传说”,是道教的显圣物,它可以使关于信仰的诸种事件成为人的本质的显现形式,从而显现出人的存在,一种可以“肉身成道”的存在,由此,才有“神圣”的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