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归纳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所以,1时=60分;分针走(1)小格,秒针要走1圈,就是60秒,也就是1分,所以1分=60秒。
5、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6、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以60,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60.8.选择恰当的时间单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数字的末尾数,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 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 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 0的数相乘得原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 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 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 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 四边形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长方形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正方形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 是四边形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 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 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 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 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 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减法公式: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6、口算时: 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 都是用估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1B=60分1分=60秒¥B=30分30分=¥Н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 =1000米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6篇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某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某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四边形知识点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某4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某2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某2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上册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上册⼈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个⼈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
下⾯⼩编给⼤家分享⼀些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上册,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1第⼀单元时分秒1、钟⾯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得最快的是秒针,⾛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秒。
秒是⽐分更⼩的时间单位。
3、钟⾯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般在体育运动中⽤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7、分针⾛⼀圈,时针⾛⼀⼤格,是1⼩时。
秒针⾛⼀圈,分针⾛⼀⼩格,是1分。
8、计算⼀段时间,可以⽤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2第三单元测量1、在⽣活中,量⽐较短的物品,可以⽤毫⽶(mm)、厘⽶(cm)、分⽶(dm)做单位。
量⽐较长的物体,常⽤⽶(m)做单位。
量⽐较长的路程⼀般⽤千⽶(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2圈半是1000⽶。
3、1枚1分的硬币、尺⼦、磁卡、⼩纽扣、钥匙、⾝份证的厚度⼤约是1毫⽶。
4、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较精确时,可以⽤毫⽶作单位。
5、1厘⽶中间的每⼀⼩格的长度是1毫⽶。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到质量单位。
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克”作单位;称⼀般物品的质量,常⽤“千克”作单位;表⽰⼤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般⽤“吨”作单位。
8、常⽤长度单位:⽶、分⽶、厘⽶、毫⽶、千⽶。
9、长度单位:⽶、分⽶、厘⽶、毫⽶,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10分⽶, 1分⽶=10厘⽶, 1厘⽶=10毫⽶1⽶=100厘⽶ 1千⽶(公⾥)=1000⽶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四边形》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意: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长和方的比较中找出图形棱角的特点。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示法。
《测量》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精确地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知识点: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三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三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册)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
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0.1 米(m) = 1 分米10 厘米(cm) = 1 分米100 毫米(mm) = 1 分米10 分米 = 1 米(m)0.1 分米 = 1 厘米(cm)0.01 分米 = 1 毫米(mm)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把和放在等号(=)之后。
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8.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一、认识万以内的数1、万以内数的读写: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有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万以内数的组成: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千,百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二、认识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
一万写作:10000或1万三、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先比较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千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百位上的数字,百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四、近似数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略少),这个数称为近似数五、估算1、加法的估算:先把两个加数看成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2、减法的估算: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看成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一、口算乘法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在分别与原来的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二、笔算乘法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像先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下面。
2、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乘到哪一位是0,0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如果有进位数,进几这一位就写几。
3、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先用一位数去乘另一个乘数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估算先把三、四位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近似的结果;或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它们个位上的数,在与一位数相乘,口算出结果。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看的天数 = 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 =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量=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四、商末尾有0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第二单元:认数一、认识整千数1.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与计算:
一位数的乘、除法。
两位数的乘、除法。
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分数的读法、写法、大小比较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 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4. 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 其他知识点:
认识整千数(例如:10个一千是一万)。
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包括如何读数和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内容,但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单位换算、图形识别等,这些对于后续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学习任务:①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②计算经过时间。
③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物体】钟面上,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20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9.拓展知识:一年=12个月=365天=52周+2天如:今年元旦是星期二,明年元旦星期几?7解:一年=52周+2天,星期二到星期一时7天为满一周,在52周也是星期一,故:星期一+2天是星期三,明年元旦是星期三。
如:在同一个月里,4号为星期三,11号星期几?26号星期几?解:4号为星期三,星期三至星期二为1周(7天=1周),(1)11号-4号+1天=8天,8天÷7=1……1星期二+1天是星期三,11号是星期三。
(2)26号-4号+1天=23天,23天÷7=3……2;星期二+2天是星期五,26号是星期五。
第三单元测量学习任务:①学会测量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换算;②“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③解决问题的计算。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数字的认识:认识0-1000的数,能读、写、比大小。
2. 数的组成:认识整数中的十位和个位,能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十位和个位数字。
3. 数的大小比较: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
4. 加法的认识:认识加法符号“+”,理解加法是数的增加运算。
5. 加法计算: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法计算,掌握加法口诀表。
6. 减法的认识:认识减法符号“-”,理解减法是数的减少运算。
7. 减法计算: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计算,掌握减法口诀表。
8. 数量的加减:通过加法和减法计算数量的变化。
9. 数字排列: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数,如升序、降序等。
10. 简单的长量和时间单位:认识厘米、米、千克、秒等基本的长量和时间单位。
11. 重量的比较:认识“重”、“轻”等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比较。
12. 剪影问题:能够通过剪影判断物体的形状。
13. 形状的认识: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方、三角形等。
14. 形状的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判断物体的形状是否相同。
15. 几何体的认识: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16. 几何体的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判断几何体的大小和形状。
17. 时间的认识:认识一天的24小时,能够根据时间进行简单的运算。
18. 金钱的认识:认识元、角、分等货币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180)分,因为1时 = 60分,3×60 = 180分;4分=(240)秒,4×60 = 240秒。
3. 计算经过时间。
-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8:30开始写作业,9:10写完,经过时间是9时10分 - 8时30分 = 40分钟。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分别相加。
例如:35 + 24,可以把35拆成30和5,24拆成20和4,先算30+20 = 50,再算5 + 4 = 9,最后算50+9 = 59。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 同样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23,把23拆成20和3,先算56 - 20 = 36,再算36 - 3 = 33。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340+160,个位0+0 = 0,十位4+6 = 10,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1+1 = 5,结果是500;450 - 260,个位0 - 0 = 0,十位5 - 6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5 - 6 = 9,百位4 - 1 - 2 = 1,结果是190。
第三单元: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 = 10毫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测量。
1. 长度单位。
-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 1厘米 = 10毫米,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分米,1千米 = 1000米。
-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毫米、厘米、分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时用米、千米作单位。
例如,铅笔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而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
2. 质量单位。
- 克(g)、千克(kg)、吨(t)。
- 1千克 = 1000克,1吨 = 1000千克。
- 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如一枚硬币的质量;计量较重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如一袋大米的质量;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吨作单位,如一辆卡车的载重量。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计算345+236,个位上5 + 6 = 11,向十位进1,十位上4+3+1 = 8,百位上3+2 = 5,结果是581。
2. 减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例如计算567 - 348,个位上7 - 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7 - 8 = 9,十位上6退1后是5,5 - 4 = 1,百位上5 - 3 = 2,结果是219。
三、四边形。
1. 四边形的特点。
-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2. 长方形和正方形。
-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 周长。
-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 长方形的周长=(长 + 宽)×2,例如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周长=(5 + 3)×2 = 16厘米。
-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例如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 = 4×4 = 16厘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大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1 / 1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三年级上册 数学 知识点 归纳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数的认识1.数的读写数字是人类语言中表示数量的符号,阿拉伯数字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这些数字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数,表示不同的数量。
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来进行计算,如加减乘除等。
2.数的比较数的比较可以通过大小关系来进行,可以用<、>、≤、≥来表示。
例如,3<4表示3比4小,4>3表示4比3大。
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的排序,比较大小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3.数字的逆运算数字的逆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整体,减法是指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数量相等。
4.数字的应用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可以用来表示时间、温度、长度、重量等各种量。
数字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还可以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的研究都需要数字的支持。
二. 量的认识1.长度长度是指物体的长或短,可以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长度的单位有厘米(cm)、米(m)、千米(km)等。
2.重量重量是指物体的重或轻,可以用秤等工具进行测量。
重量的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等。
3.容积容积是指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用量杯等工具进行测量。
容积的单位有毫升(ml)、升(L)、立方米(m³)等。
4.温度温度是指物体的热度,可以用温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等。
5.时间时间是指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时长,可以用时钟、计时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min)、时(h)等。
三. 数的运算1.加法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
例如,3+5=8,表示将3和5相加得到8。
2.减法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差。
例如,7-2=5,表示将7减去2得到5。
3.乘法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集锦18篇)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集锦18篇)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第1篇(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数学进位加法的简单计算方法不管多大的数相加其最基本的原则都是20以内的加法原则,20以内进位加法的速算口诀为:几加九进十减一、几加八进十减二、几加七进十减三、几加六进十减四。
由于加法具有交换律,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住这几句就可以了,在101以内的加法中,先观察两个各位数字,找出他们中间较大的数,按口诀进行计算可以很快的算出答案。
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上
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上
以下是数学知识点总结三年级上册:
1. 测量单位: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重量单位有克、千克,时间单位有秒、分、时、日等。
2. 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3. 乘法口诀:学习1-9的乘法口诀,掌握乘法的基本性质。
4. 角的认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使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5. 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并画出看到的图形。
6. 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7. 位置与方向:学习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位置,能根据方向标确定物体的位置。
8. 时钟:认识时钟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学习时间的读写方法,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9. 可能性: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10. 数学思考: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知识点是三年级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总结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中一些重要的公式总结:
1.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2.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3.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5.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c + b × c
6. 除法的定义: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
7. 周长的计算:C = 2 × (a + b),其中a和b是长和宽
8. 面积的计算:S = a × b,其中a和b是长和宽
9. 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S = a^2,其中a是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S = l × w,其中l是长度,w是宽度
三角形的面积:S = (1/2) ×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底×高
10. 分数的加法:分母相同,分子直接相加;分母不同,需要通分后再相加。
11. 分数的减法:分母相同,分子直接相减;分母不同,需要通分后再相减。
12. 分数的乘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3. 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这些公式是数学中的基础,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这些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1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 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第3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第五单元倍的认识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全车的人数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1、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两个圆是【集合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式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1千米=1000000毫米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加法: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加数加减法的验算:加法的验算:1.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2.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四边形:四边形的特点:1.四条直的边2.四个角3.封闭图形平行四边形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容易变形。
周长: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总比除数小时分秒:1分=60秒 1时=60分0乘任何数都得0分数: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分母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的意义:其中的几份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