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解题思路和策略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认识数学、储备基础知识的阶段,主要学习简单的计算,并初步接触应用题。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理解及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数学题的阶梯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常见的解题方法1、实物演示法实物演示法是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与条件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是数学内容形象化,使数量关系具体化,从而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
2、画图法画图法是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画图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
3、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方法。
小学一、二年级“观察”的内容一般有:①数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②图形的特点及大小、位置关系。
4、对照法对照法是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
5、分类法分类法是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
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一、数量关系分析法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
下面以一道例题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数量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家长在家辅导孩子作业可以参考老师的引导方法教导孩子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养成孩子独立思考、快速解答的好习惯:如题:“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解题思路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孩子们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学习兴趣不高,或者是面对挑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本文将就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的数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使用卡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互动参与。
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故事、游戏、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实用性。
二、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与巩固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掌握基础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与巩固。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图片、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认知,让他们对数学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在基础概念掌握的基础上,要注重进行反复巩固和扩展。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挑战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践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得到提高。
四、合理运用教具和技术手段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具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提供直观的示范和练习。
例如,使用算盘、计数器等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
而技术手段如电子教具、教学软件等则可以增强教学的情境感和趣味性,提供更多的互动和个性化学习机会。
五、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家校联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
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一:实际操作。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
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
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
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
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
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
有些教师使用奎逊耐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
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策略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
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一:实际操作。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
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
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
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
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
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
有些教师使用奎逊耐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
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策略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摘要: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习科目,和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需要学生保持数学的眼光,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因此,在制定数学的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将解决问题教学看成是教学的关键,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策略;方法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主要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和解决。
应用这样的方式,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化,创建适合学生的生本化课堂,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价值分析1.1提升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综合性的应用这些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这些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可以做到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多方进行假设,应用问题分析、举例论证的方式,证明知识应用的可行性,做到生成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度的感悟。
在数学的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相关教学,能够让学生拥有一个更为良好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将理论化的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对于逻辑性思维。
1.2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站在宏观化的角度中,分析知识和问题解决之间的关联性,综合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一基础上,学生从微观化的角度中,从局部到整体,逐步解决问题,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增加学生思维中的灵活性。
2、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2.1创设合理化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需要做好情境创设,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联系实际生活,确保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灵活使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解决数学难题
如何帮助小学生解决数学难题解决小学生数学难题的方法数学一直被认为是许多小学生最困难的学科之一。
然而,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克服数学难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解决数学难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我们需要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掌握。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
2. 清晰明了的教学方法其次,我们需要使用清晰明了的教学方法来解释数学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建立在基本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需要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可以通过图解、实物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技巧。
3. 鼓励学生勤奋学习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和勤奋学习也是帮助小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关键。
数学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做数学题目,不断巩固和加深自己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激励他们保持学习的动力。
4.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最后,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挑战性问题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教导学生学会合作和团队合作,让他们相互帮助、交流思想,共同解决数学难题。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清晰明了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解决数学难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希望这些建议和技巧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辅导小学生学习数学,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感谢您的阅读!。
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可能会带来一些困难和挑战。
然而,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并逐步提高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能力。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一个安静、整洁、没有干扰的学习空间,这样他们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数学。
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安静舒适,同时还应提供足够的光线和足够的工作空间。
其次,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问题解决、游戏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进来。
这样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应用数学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数学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例如,在购物中计算金额、在家修整形状等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此外,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个体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
例如,对于一些进步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或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而对于一些进步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挑战和扩展,鼓励他们进一步拓展数学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并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奖励机制和正向激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互动式教学、应用数学到实际生活、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化、教材选择不合理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内容单一化问题。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结合。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通过拓宽教学内容,引入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化的问题。
教师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探究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鼓励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晦涩性,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缺乏学习的动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起他们的关注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第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化的问题。
目前很多教师仅仅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学习笔记的记录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选择不合理。
部分教材内容难度较大,难以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的教材。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方案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方案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给他们带来了困扰。
本文将提供一些解决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要解决小学生的数学问题,首先需要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学生应该养成每天都进行数学练习的习惯,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思考,逐渐提高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将数学问题分解成更容易理解的小问题,通过逐步解决小问题来解决整个数学问题。
二、寓教于乐,增加趣味性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造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可以利用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挑战,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设置学习目标和规划解决数学问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学生和教师可以共同设定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学习内容分为小模块进行学习,逐步攻克难点,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都是不同的,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故事讲解、实物演示、图表绘制等形式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课后辅导和家庭学习支持除了学校中的学习,家庭学习和课后辅导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监督和引导孩子完成作业,并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六、配备合适的学习工具和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学习工具和教学资源对于解决数学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几何仪器等学习工具来辅助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材、练习册和习题集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扩展数学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数学问题往往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理解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就是理解问题。
很多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导致对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影响了问题的解决。
家长和老师可以指导孩子在解题时,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问题要求,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问题认识。
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和符号来描述。
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有些困难,但是每个问题都有其数学模型,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模型。
三、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很多小学生会觉得困难,因为他们不知道该使用何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比如几何图形的运用、代数运算、推理和归纳等。
只有选择了正确的解题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培养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推理方式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
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逻辑推理的游戏和练习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五、勤于总结经验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要注重解决问题本身,还需要总结解题的方法和经验,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在解题后进行总结,分析解题的过程和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研究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认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谓“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的方法、步骤和技巧。
它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需的思维工具和方法论,是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
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设法建立代数关系、利用图形、图表、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归纳总结找到规律、设法简化问题、通过验证得到结论等。
二、研究学生解决问题的特点与规律1. 学生解决问题存在的问题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由于缺乏足够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常常出现以下问题:(1)缺乏问题转化的能力。
学生面对一个数学问题,往往不能准确地理解问题,不能准确地将具体的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或者将一道问题转化成另一个等价的问题。
(2)缺乏问题分析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关键和难点,不能正确地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学习年级的提高、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发展。
从一些研究结果来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存在一些共性的规律:(1)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喜欢直接运用公式、解题公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直接使用所学到的一些公式和解题公式,而忽视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思考,导致解题方法的单一化和机械化。
(3)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能灵活使用各种解题方法。
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不够灵活,往往只是使用一种解题方法,对于不同的问题缺乏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如何有效解决数学难题
小学生如何有效解决数学难题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很多小学生在面临数学难题时常常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如何有效解决数学难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解决数学难题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小学生要明白数学并非天生就难,而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他们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数学难题,并且勇于面对挑战。
只有建立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数学难题。
二、充分理解题意和知识点解决数学难题的第一步是充分理解题意。
小学生在解题前应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同时,他们需要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点,确保能够正确运用。
如有必要,他们可以参考教科书、课堂笔记等学习资料,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运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解决数学难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小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比如,对于数学计算题,他们可以运用列竖式、长短除、类比等方法简化计算。
而对于应用类题目,则需要培养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经验,小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各种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四、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数学难题往往涉及一些基础概念和知识。
小学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他们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练习册、在线学习平台等途径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
同时,小学生还可以参加数学兴趣班、辅导班等,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寻求帮助与合作当小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寻求帮助。
老师可以提供指导和解答,同学可以进行互助学习,家长可以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合作中,小学生不仅能够解决数学难题,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六、坚持勤奋学习解决数学难题首先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小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数学学习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
坚持勤奋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学生会逐渐培养起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中。
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材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等。
为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问题: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讲解+例题演示+学生独立完成”为主,而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不适应。
策略:将互动性和趣味性融入教学中,尝试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即时反馈、认知危机等方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材内容单一缺乏趣味问题:有些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一些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经验脱节,不易理解和接受。
策略:丰富教材内容,增加趣味性,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如可以融入一些生动的故事、趣味的数学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同时,教材也应该针对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加以改进,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课程评价方式单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的评价方式为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关注度过分集中在考试成绩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学习。
策略:拓宽课程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法,如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这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教学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四、个性化教学不够充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班级教学方式,教师难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而导致无法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了限制。
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一、激发兴趣,培养好奇心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就需要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趣味盎然的数学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只有兴趣和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学生才会对数学问题产生一种渴望解决的强烈愿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尝试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设置“数学发现”环节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数学走向理性认识数学,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逻辑思维,强化基础训练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基础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逻辑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适合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题目,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可以通过数学推理游戏、数学逻辑谜题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还要加强数学基础训练。
只有打好数学的基本功,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游刃有余。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从而为他们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可以通过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从而锻炼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数学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学科,小学的数学学习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解题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认真审题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是认真审题。
好的解题者首先要学会看题能力,学生应该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限制和要求。
只有认真审题解题才会做得更准确和更快。
二、抓住关键抓住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关键是指问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最核心的信息。
学生应该学会从题目中找出关键词汇,以帮助自己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通常问题的关键有两种情况:1. 找出问题中给出的数字、数据等量化信息。
2. 找出问题中所要求的目标、结果、答案等。
抓住关键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解题的算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寻找并且解析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准确掌握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是学生要准确掌握计算的技巧和方法。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和运算符号之后,要进一步掌握解方程、证明和应用等高级数学技能。
因此,学生应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参与各种比赛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技能,这将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四、总结经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掌握一些解题经验。
这些经验可以用于面临类似问题时的解决方法。
因此,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多思考,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自己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效率。
五、勇于尝试和探索数学是一门创造性和应用性和结合性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应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勇于尝试和探索,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通过深入探索和尝试,学生能够探索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掘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准确掌握计算方法、总结经验和勇于探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初次接触数学概念,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策略和方法,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一、差异化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个体差异较大,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细致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群体,并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扩展性的练习和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多的练习和直观的教学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
二、游戏化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活动,结合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掌握数学概念和技巧。
例如,通过卡片游戏来巩固数字的认知和顺序排列;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来教授数学运算符号的应用等。
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学资源的支持,例如教具、图片、视频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和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数字积木来教授数字的认知和组合;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来演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变换等。
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利用能够提供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四、启发性教学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给予引导性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类比和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概念。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探究数学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灵活应用的学科,解决数学问题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多样化的方法。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策略进行探究。
1. 灵活运用算法小学数学问题的解答通常离不开基本算法,包括加减乘除、比较大小、找规律等。
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这些算法,能在实际问题中迅速运用。
当碰到一个有关速度、时间和距离的问题,就需要灵活运用速度=距离/时间这个公式,这样才能迅速解决问题。
2. 利用图形、图表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经常会涉及到图形和图表,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问题,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柱状图的阅读等。
学生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关于面积的问题时,通过画出图形,找出相似形状,采用类比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
3. 培养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数学知识,还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做一些逻辑推理、顺推逆推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4. 运用归纳与推理方法小学数学解题中,常常需要归纳和推理。
学生可以通过总结、归纳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再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遇到一个数列问题,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字的规律,找到规律并进行推理,从而解决问题。
5. 利用模型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运用数学模型可以将实际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数学关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解决一个有关小商店销售额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销售额与成本、利润、售价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6. 运用逆向推理法有时,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并不是直接按照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计算,而是需要通过逆向推理,逆向求解。
在一个有关年龄的问题中,有时可以通过逆向求解来确定被问者的年龄。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练习来培养逆向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一、从基础抓起,培养解题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接受过太多系统性的解题训练,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从基础抓起,注重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含义,才能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长方形,然后再教他们如何用公式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在学习加减乘除时,要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学会如何运用。
除了基础知识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如何把所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通过加强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在小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难点。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对于较难的题目,教师不要急于给出解题思路或方法,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
可以让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逐一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出问题的答案。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提示或引导。
当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后,就可以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帮助解题。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来比较长度的大小;在学习重量单位时,可以让学生称一称日常用品的重量等等。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能力也是小学生必须形成和不断提高的一种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估算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解题的方向,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途径。
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强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估算方法;最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估算意见,并引导他们说出估算方法的依据和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
永兴中心校兴伟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友应用于生活。
“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前一直被称为“应用题”。
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的教学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邻域,而是融合于数的运算等教学容之中。
《新课标》提出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在数学审题方面不够认真,所以导致做错,甚至乱做。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
关键词:解题模式;信息;审题能力;理解题意
一、新教材的特点:
“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前一直被称为“应用题”。
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的教学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邻域,而是融合于数的运算等教学容之中。
课程改革,把我国小学数学历来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传统格局打破了。
新教材把“应用题”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出现在课本中,一改传统教材应用题的呈现模式,变呆板、枯燥、沉闷为生动,充满活力。
小学低段数学图多字少,容比较灵活多样,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教材多了许多生动的情景,富有趣味,用了生活化的语言描述源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种置于特定情景中的数学问题,融入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人性化、生活化的理念。
一年级主要以情境图为主,如:一年级上册47页、51页和
58页等,这些图极易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从而理解题意。
二年级则以半文半图为主,如二年级上册23页和33页等。
这一新奇的容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睛,大引发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要: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应遵循以下模式:
出示例题图——学生观察——独立思考——提炼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合作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三、方法和策略
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开始于学生实际生活,二﹑结合于学生实践活动,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四、培养解题习惯(一)、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难以学懂,尤其是解决数学问题更让学生感到神秘。
因此,“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必须着手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之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求总数《解决问题》时,我出示这样的例题:我吃了3个鸡蛋,还剩4个鸡蛋,原来一共有多少个鸡蛋?这让学生一开始学习《解决问题》时就感受到解决问题来自于生活,消除《解决问题》的恐惧心理,很容易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题方法。
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二)、结合于学生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友应用于生活。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受益于课外。
例如学习了用加法《解决问题》时,我出了这样的题目“爸爸给我买了一盒铅笔花了6元,一个笔记本用了5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列式计算后体会这也是一个“数学问题”。
教育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1、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
为了解一道题首先要弄清题里给了哪些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是收集信息的过程。
现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常用图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有的学生不能从图中准确的找出已知信息。
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关键句、理解重点词,可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扫除解决问题的障碍。
解决问题中经常见到一些常用的数学术语,即重点词,有些学生常常因词意不理解而不会列式,为扫除这个障碍就要理解词意。
在认真理解信息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即解题思路。
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
利用“问题”的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题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掌握方法能使解决问题更灵活。
2、教会审题
审题是进行正确做题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但在我们平时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是很多学生拿到题目马上做,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字认得不是很多,题里的数量关系理解不透彻,有相当一部分
学生,仍处于记忆,模仿,甚至猜谜的层面,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低年级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教会看图
现在的教材大多图文结合,在教学时一定要教学生如何去看题,结合问题找出关键图文。
②教会学生读题、读图
一提起读题,多数被认为是语文学习的专利。
其实不然,数学中的读题不仅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而且是理解数学题目题意的必要措施。
并且要图文结合,了解图意。
这个学期我正好上一年级数学,我从开学开始,先让学生去仔细看图,图上有什么,再让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题,为防止他们读题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我让他们用手指指好了读题,有时是响亮地齐读,有时是嘴巴一动一动地默读。
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在黑板上写出来,并注上拼音让他们看了拼音读,读通了题,孩子们自然明白了题意,会做题了。
③、找到读题、读图的方法
读题的方法即在读题、读图的时候就要找出关键词,重要词,重要的图形信息、数量等。
并且读的时候重点词重点读,重点图做重点标记,做题的时候把关键词圈出来。
如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要求学生把“从大到小”圈出来;这个班大约一共有多少名学生,“一共”要圈出来,表示这道题要是合起来用加法;从左边数把第5朵花圈起来,“左边”和“第5”要圈出来。
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就能抓住重点,理解题的意思。
3、重视语言文字教学
数学问题用精练的文字叙述,并用数学术语来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
不少题目中还经常出现常识性的概念。
某些字、词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决方法具有决定性作
用,都是审题的重点。
例如常见的“一共”、“还剩”、“多多少”、“少多少”等这类名词,由于本身是表示总数或差数的,加之要求“一共”用加法、求“剩”用减法等原因,一些学生形成一种见“共”、“多”就加,见“剩”、“少”就减。
其实这些名词在不同的题目中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
因此在指导审题时,既要讲清词语本身的含义,还要讲清在具体题目中的不同含义。
4、引导学生分析挖掘
有的问题条件比较明白,而有的条件却间接给出,往往被学生忽视,导致无法解题。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和问题相关的条件,使条件问题明朗化,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四)、培养做题习惯
习惯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时应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解决问题同样重要,在解决问题时重点培养学生反复读题的习惯、勾画重点词句的习惯、检查的习惯等。
把习惯带进学习,带进生活。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
使学生自由发展,发挥自己的长处,激发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