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方法设计1

合集下载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说课课件-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说课课件-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说课
教学分析
教法学法
教教学学过过程程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走进情境
情境、新颖奇特的公园座椅
秋高气爽的某个周末,孙宇所在的班级在学校附近的公园组织了秋游活 动,进入公园后,同学们被各种造型新颖奇特、材质丰富的座椅吸引, 真是创意无限,令人惊叹!这些座椅无不是设计人员精心设计的。
任务引领 案例分析 马上行动 总结提升
说课
教学分析
教法学法
教教学学过过程程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走进情境 任务引领 案例分析 马上行动 总结提升
图片展示生活中处处存在设计
哪什么是设计?
设计是人类基于一定 的设想、有目的、有 规划的创造性活动, 是经过规划、分析和 构思,产生相应的文 字、数据、图形、模 型等信息的过程。
我们已经知道:技术就是为满足人的 需求、愿望,运用各种手段、物质及 装置、工艺、方法、过程和知识技能 与经验等,实现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 创造性实践活动。
说课
教学分析
教法学法
教教学学过过程程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走进情境 任务引领 案例分析 马上行动 总结提升
任务一、厘清技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
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说课
教学分析
教法学法
教教学学过过程程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走进情境 任务引领 案例分析 马上行动 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我选择多媒 体教学手段,精选一些案例,帮助学生厘清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案例的选择要贴合实际, 增加学生的熟悉度。
教学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厘清技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 难点 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

vb程序设计教程(潘蕾)第二章 窗体设计1

vb程序设计教程(潘蕾)第二章 窗体设计1

[PictureBox方法]:
Move:移动 Print(和窗体的Print方法的使用相同) Cls:清除
7)单选按钮(OptionButton)
[用途]:从一组互斥的选项中选择一个。
[属性]:
Caption:标题属性。 Value:取值属性。当单选按钮被选中时,该属性为“True”,否则为 “False” [方法]:
常数 值 vbComboDropDown 和一个不 0 描述 (缺省值)下拉式组合框。包括一个下 拉式列表和一个文本框。可以从列表选 择或在文本框中输入。 1 简单组合框。包括一个文本框 能下拉的列表。可以从列表中选择或在、 文本框中输入。简单 组合框的大小包括 编辑和列表部分。按缺省规定,简单组 合框的大小调整在没有任何列表显示的 状态。增加 Height 属性值可显示列表 的更多部分。 2 下拉式列表。这种样式仅允许 列表中选择。
vbComboDrop-DownList 从下拉式
6)图象(Image)、图片框(PictureBox)
[用途]:图象控件显示来自位图(.bmp)、图标(.ico)或者元文 件;图片控件可以显示文字、图片以及来自增强的元文件、 JPEG 或 GIF 文件的图形。如果控件不足以显示整幅图象, 则裁剪图象以适应控件的大小,还可创建动画。 [PictureBox属性]: Align:对齐属性,指图片框在窗体上的位置。有无、上、下、 左和右五种选择。 Picture:图片属性,为要显示的图片名(演示)。
常数 vbLeftJustify vbRightJustify vbCenter 设置值 描述 0 (缺省值)文本左对齐。 1 文本右对齐 2 文本居中
•注意Text没有
Caption属性

2.1初识设计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2.1初识设计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第二章第一节初识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明确设计的概念2.清楚技术与设计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技术思维4.优化学生的设计理念二、教学重点1.技术与设计的关系2.设计的理念三、教学难点1.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技术是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技术要为人服务,还必须经过工程和设计的转化,设计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产品、服务、系统。

想一想,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设计的产物?生:......师:同学门说的都对,例如还有服装设计、家居设计、车标设计等,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无处不在,我们生活的城市环境,居住的高楼大厦,出门乘坐的交通工具,穿戴的服装鞋帽,饮食用的餐具、茶杯,写字用的笔,照明用的灯,家中舒适的桌椅沙发……都是设计的产物。

(二)什么是设计问题:通过刚才的描述,你觉得什么是设计?生:设计是围绕目标人群的具体要求,经过一定的规划、分析和决策,最终通过具体形式(模型、图纸、文本及电子文件等)表现的创造性活动。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对,但在2015年10月,国际设计组织对设计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是创新驱动的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创新的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来实现商业成功和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

它是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将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可视化,重新解构问题,并将其作为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商业网络的机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

简单来说,设计就是追求既具备技术可实现性和市场可行性,又能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创新成果的过程。

(三)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技术活动使新的人工事物的诞生成为可能;工程是基于技术的有目的、有组织地改善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活动,工程的核心是建造,这种活动使为人类服务的人工事物成为现实。

技术是手段,而工程则是过程。

设计是工程活动的一部分,设计可以分为工程设计和工业设计。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实践:
1、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P14获取奥运知识信息的各个环节。
2、检查上节课留下的问题: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
综合实践:
实践1:以“我要自己装电脑”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获取不超过5000元个人电脑的配置信息
1、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选择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间范围
课题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第1课时
累计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重点和
难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教学过程
复习: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பைடு நூலகம்程:P13
围绕信息获取过程,从各个环节的具体要素分析入手,呈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实践2:国庆长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了。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5~7天的“国庆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请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花费,并说明这个计划的设计理由及旅游将达到的效果。
信息的地域范围

水电站建筑物-第二章-引水道-1

水电站建筑物-第二章-引水道-1

一、压力前池
压力前池设置在引水渠道或无压隧洞的末端,是 水电站引水建筑物与压力管道的连接建筑物。 1、作用: (1) 平稳水压、平衡水量。 (2) 均匀分配流量。 (3) 渲泄多余水量。 (4) 拦阻污物和泥沙。
一、压力前池
2、组成: (1) 前室(池身及扩散段):P131 (2) 进水室及其设备:与引水道的进水口
渠 道
一、渠道的要求和类型
水电站的引水渠道称为动力渠道(为适应负荷变 化,Q、H在不断变化——非恒定流)
1、要求: 有一定的输水能力。按水电站的Qmax设计。 水质要符合要求。渠道进口、沿线及渠道末端 都要采取拦污、防沙、排沙措施。
一、渠道的要求和类型
运行安全可靠 防冲、防淤:渠道内水流速度要小于不冲流速而大 于不淤流速,即:V淤<V设<V冲; 对渠道加设护面,减小糙率、防渗、防冲、防草、 维护边坡稳定,保证电站出力 ; 防草:维持渠道中的水深大于1.5m及流速大于 0.6m/s可抑制水草的生长; 防凌:尤其是北方地区
一、渠道的要求和类型
自动调节渠道
渠道首部和尾部堤顶的高程基本相同,并高出上游 最高水位,渠道断面向下游逐渐加大,渠末不设泄 水建筑物。
适用:渠道不长,底坡较缓,上游水位变化不大的 情况。
水电站引用流量Q = 0时,渠道水位是水平的,渠道 不会发生漫流和弃水现象;Q<Qmax雍水曲线。Q >Qmax为降水曲线。
类似,一般为墙式。P132 (3) 泄水建筑物:P132 (4) 排污、排冰、排冰设备:P132
压力前池组成建筑物
一、压力前池
3、布置
结合整个引水系统及厂房布置进行全面和综合考虑。
前池整体布置时,应使水流平顺,水头损失最少,以 提高水电站的出力和电能。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1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1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原因。

2.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3.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4.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

5.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对分裂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培养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资料,并通过类比的方法了解细胞是不能无限度生长的。

2.通过看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的视频,了解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相关资料,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

课前准备课件、有关细胞分裂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你知道生物体是通过什么方式由小变大的么?细胞会生长吗,它是怎样生长的呢?今天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讲授新课一、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识记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定义。

3.能够概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4.知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

二、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56-57,找到以下问题答案:(一)出示自学目标1.生物体的生长与什么分不开?什么叫细胞的生长?2.细胞能无限生长吗?为什么?3.说出细胞分裂的概念及其过程。

4.染色体是由什么组成的?5.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怎样变化的?6.通过细胞分裂,新细胞与原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有没有变化?(二)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5分钟),教师提示用笔画出重点。

(三)学生汇报学习成果1.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参考答案见课件)2.教师讲解并对学生的汇报做出评价。

3.教师重点讲解染色体的变化。

4.学生相互之间复述细胞的分裂过程(5分钟)课堂小结1.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

2.细胞生长:细胞增大。

3.细胞分裂:细胞增倍。

板书设计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气候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的概念,气候的要素和类型,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气候的理解,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气候的相关资料和实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本,对气候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气候的相关资料,呈现气候的概念、要素和类型。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002第二章化工厂布局设计及布局设计1

002第二章化工厂布局设计及布局设计1

1
3
212Fra bibliotek32、对公用工程有大需求的车间,应考虑其与外界的联系,并尽量靠近其供应 负荷集中”原则。 源。同时遵守“负荷集中 负荷集中
3、厂区内与外界有大运输量的车间应尽量布置在厂区外缘。
4、厂区内同类型或相似类型的车间应尽量集中布置。(“同类集中 同类集中”原则) 同类集中 (如制药厂内同类药品种、剂型集中,放射、有毒、易燃易爆类分别集中)
5、厂区布置应考虑防火、防爆及卫生健康的要求。 (易燃易爆车间不要布置在厂区中央,并考虑相邻车间的安全。有粉尘、气 味的车间尽量布置在下风口)
6、工厂布置应考虑工厂、车间发展的需要。
2.4.3 化工厂的车间布置 原料工段 一、化工厂车间的构成 生产部分 生产工段 成品工段 回收工段 控制室 变配电室 通风空调室 辅助部分 化工厂的一个车间 机电仪修室 各类中转室 车间化验室
配管设计样图
化工厂总图布置与车间布置的关系: 化工厂总图布置与车间布置的关系: 1、总图布置是大局,车间布置是局部。车间布置服从于总图布置; 2、总图布置先完成,再进行车间布置。少数情况下,二者可能同步进行。 2.5 化工厂设计的部分参考资料
在工艺包设计和化工工艺专业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查阅许多 参考资料,才能正确完成设计任务。例如,项目产品牵涉到的化工基础数 据及其估算方法、产品生产流程信息、产品生产流程中相关主要单元操作 技术要点、产品设计需要遵守的各类设计规范、行业各类标准设备图集、 一些化工厂设备或仪表或管件的产品样本以及一些与设计有关的工艺技术 评价和工艺经济评价方面的参考资料等等。
车间办公室 工人休息室 生活部分 浴室及更衣间 卫生间
车间布置的任务: 车间布置的任务: 在化工厂总图布置的框架下,按车间生产流程的工艺要求,同时考虑安 全、操作方便、设备维修、经济合理等因素,将车间内生产部分、辅助部分、 生活部分的所有硬件(主要是生产流程中的所有设备),在车间厂房的三维 空间内进行合理的布局。 车间各层平面布置图 车间布置 车间的立面布置图(各种剖面) (车间平立面布置) 车间平立面布置)

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教师活动教师: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物质”。

教师:在自然界中除了以NaCl、MgCl2、CaCl2等形式大量存在于海水中,还存在于陆地的盐湖和盐矿中。

(展示图片)教师:氯的单质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

(展示图片)教师提问:氯有哪些性质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思维启迪: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受当时流行学说的影响,舍勒未能确认这种气体。

直到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才确认这种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氯气。

(展示照片)思考讨论:教师:从氯气的发现到氯被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其间经历了数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启示1:科学研究需要由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错误的理论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教师:启示2: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只有大量事实才能推翻错误理论,建立正确的理论或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教师:启示3:科学研究需要有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献科学的精神。

思维启迪:氯气的命名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以大量事实为依据,确认黄绿色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

这一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

中文译名曾为“绿气”,后改为“氯气”。

新课讲解:氯气的性质①形态:气体②颜色:黄绿色③熔点:-101℃④沸点:-34.6℃⑤密度:3.214g/L(0℃)思考讨论:①氯气能否和金属反应?教师:从氯的原子结构来看,它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总结: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新课讲解: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

例如,钠、铁、铜等都能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二节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二节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节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配方法(一)教学目标会用配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点运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配方过程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要点的理解.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活动内容: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则这个数是________,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7,则这个数是________.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具有怎样的关系?2.用字母表示完全平方公式.3.用估算法求方程x2-4x+2=0的解?你喜欢这种方法吗?为什么?你能设法求出其精确解吗?活动内容: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100cm2正方形,请你帮他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________;若它的面积为75cm2,则其边长应为________.(选1个同学口答)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后,它的面积变为64cm2,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若变化后的面积为48cm2呢?(小组合作交流)3.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独立练习)x2=5;(x+2)2=5;x2+12x+36=0.4.上节课,我们研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 m满足方程x2+12x-15=0,你能仿照上面几个方程的解题过程,求出x的精确解吗?你认为用这种方法解这个方程的困难在哪里?(合作交流)活动目的: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配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为后面学习配方法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36至37页.见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配方活动内容1:做一做:(填空配成完全平方式,体会如何配方)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选4个学生口答)x2+12x+________=(x+6)2x2-6x+________=(x-3)2x2+8x+________=(x+________)2x2-4x+________=(x-________)2问题: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对于形如x2+ax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小组合作交流)【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第25页“当堂训练”第1,2题.探究点二用直接开平方解一元二次方程【例题讲解】活动内容2:解决例题(1)解方程:x2+8x-9=0.(师生共同解决)解:可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得x2+8x=9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8的一半的平方),得x2+8x+42=9+42.(x+4)2=25开平方,得x+4=±5,即x+4=5,或x+4=-5.所以x1=1,x2=-9.(2)解决梯子底部滑动问题:x2+12x-15=0(仿照例1,学生独立解决)解:移项得x2+12x=15,两边同时加上62得,x2+12x+62=15+36,即(x+6)2=51两边开平方,得x+6=±51所以:x1=51-6,x2=-51-6,但因为x表示梯子底部滑动的距离,所以x2=-51-6不合题意舍去.答:梯子底部滑动了(51-6)米.活动内容3:及时小结、整理思路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其关键又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针对训练】见教材第37页随堂练习.见学生用书第25页“当堂训练”第3题.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形式的方程,关键是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配方成(x+m)2=n(n≥0)的形式.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用字母表示完全平方公式是:(x+a)2=________(x-a)2=________2.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6,则这个数是________,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则这个数是________.3.填空,完成配方.(1)x2+10x+________=(x+________)2;(2)x2-12x+________=(x-________)2;(3)x2+5x+________=(x+________)2.4. 由上题知方程x2+10x+25=1就是方程(x+5)2=1,直接开平方得x+5=________,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________,x2=________.5.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2-2x-5=0;(2)x2-4x+1=0.六、布置作业教材第37页习题2.3第1,2题.见学生用书“课后作业”栏题目.第2课时配方法(二)教学目标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点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配方过程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要点的理解.教学设计 (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活动内容1:回顾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例如:x 2-6x -4=0]活动内容2:(1)将下列各式填上适当的项,配成完全平方式口头回答.x 2+2x +________=(x +________)2x 2-4x +________=(x -________)2x 2+________+36=(x +________)2x 2+10x +________=(x +________)2x 2-x +________=(x -________)2(2)请同学们比较下列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与区别①x 2+6x +8=0②3x 2+18x +24=0探讨方程②应如何去解呢?活动目的:通过对第一部分的五个口答练习题的训练,熟悉完全平方式的三项与平方形式的联系,第二部分的两个习题之间的区别是方程②的二次项系数为3,不符合上节课解题的基本形式,联系是当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以后,这两个方程式是同解方程.学生们作了方程的变形以后,对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方程的解法有了初步的感受和思路.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38至39页.见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探究点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活动内容1:讲解例题例 解方程3x 2+8x -3=0解:方程两边都除以3,得x 2+83x -1=0 移项,得x 2+83x =1 配方,得x 2+83x +(43)2=1+(43)2 (x +43)2=259x +43=±53,x 1=13,x 2=-3. 活动目的:通过对例题的讲解,继续拓展规范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关键是将方程转化成(x +m )2=n (n ≥0)形式,特别强调当一次项系数为分数时,所要添加常数项仍然为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理解这样做的原理,树立解题的信心.另外,得到x +43=±53后,在移项得到x =±53-43要注意符号问题,这一步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活动内容2:做一做:一小球以15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的高度h (m)与时间t (s)满足关系:h =15t -5t 2,小球何时能达到10米的高度?解:根据题意得15t -5t 2=10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t 2-3t =-2配方,得t 2-3t +(32)2=-2+(32)2 (t -32)2=14t -32=±12t 1=2,t 2=1.活动目的:在前边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做一做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第27页“当堂训练”第1,2题.教材第40页2.4第2题.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1.总结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的步骤;2.把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转化成:(x +m )2=n (n ≥0)的形式.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1.将方程-5x 2=2x +10化为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2.(1)16x 2+8x +(______)=(4x +______)2.(2)9x 2-7x +(______)=(3x -______)2.3.用配方法把二次三项式3x 2-4x +6变形,结果是( )A .3(x -23)2+143B .3(x +23)2+143C .3(x -23)2-143D .(x -23)2+1434.如图,在△ABC 中,∠B =90°,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1 cm/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边向点C 以2 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________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8 cm 2.( )A .2B .4C .2或4D .3或65.用配方法解方程.(1)2x 2-4x -1=0; (2)3x 2+11x +10=0.六、布置作业见教材第40页习题2.4第1,3题.见学生用书“课后作业”栏题目.。

2.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吴永标)

2.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吴永标)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斜率公式给出了求斜率的反映了斜率是垂直变、元芳说:“过点(2,1),例题讲解就………. 电子屏幕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一、倾斜角的定义:二、斜率的定义三、斜率的坐标公式《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教案说明鹰潭市余江一中:吴永标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旨”的原则。

教案的设计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1)直线的应用直线作为平面几何的基本元素,在生活技术和自然科学研究中首先要作为被研究的对象,它是由几何到代数必经之路,16世纪开始,由于制造业和航海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航海中船的定位、速度问题等等,在这种形势下笛卡尔解析几何确立,如今的航天、导弹、卫星定位都有直线的影子。

如果把解析几何看成是我们科学发展的“必经路”那直线就是“铺路砖”。

(2)内容理解北师大教材侧重于由直观、归纳、理解的过程,本节也不例外,数学的本质是由现实到理论,由形到数的过程,如何把直线的“形”度量并表示出来是这解课的最终目标,倾斜角和斜率都是刻画直线倾斜度的量,它们之间以及与坐标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而如何建立、推导相互间的关系,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教学目标解析1、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感受倾斜角这个反映倾斜程度的几何量的形成过程;2、通过教学,使学生从生活中坡度自然迁移到数学中直线的斜率的过程,感受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概念的形成是自然的,从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充分利用倾斜角和斜率是从数与形两方面刻画直线相对于x轴倾斜程度的两个量这一事实,渗透数形结合思想;4、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初步掌握过已知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渗透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解析几何研究思想。

三、教学内容与地位作用解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二章§2.1.1的内容。

走进视窗设计1

走进视窗设计1

第二章第一节走进视窗----认识操作系统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初中信息技术2.年级:初中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4.学时数:非上机时间25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0 分钟,其他活动(如:实地调查、访谈、课下调研等),请指出活动方式:,大约用分钟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

(二)内容分析1.教学重点2.(三)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对电脑知识了解很少,对操作系统的认识更是有限。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遵循“学为主体、观察与讨论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考,并设计多个任务供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同时辅以多媒体投影、学习网站、FTP等多种渠道,供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流程图说明:1)通过小组观察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与本节重点内容质的联系。

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导入本课教学重点。

2)学生观察Flash动画,按动画步骤操作,了解启动windows98的方法,通过Flash 游戏练习鼠标的灵活使用,退出windows98的方法。

6)从3个练习题目中,每个题任选1-2个学生作业,由学生本人介绍,全班一起补充,点评。

7)课堂小结,领悟windows是管家,桌面的道理,进一步加强认识。

3.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1)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巡视指导?学生上机完成一个实际问题,从3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然后提交。

巡视指导要注意:提醒学生分析的重点应放在对windows98的认识上。

(2)教师计划使用哪些设备、软件、课件或资源?使用投影机、Flash和演示文稿、网络。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2.关键环节提炼1)创设问题情境,突破重点、难点通过典型事例“新生入学怎样最快的把自己安顿下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并且学生自身也刚经历此阶段,有自己的体验,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特征。

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人教版

教案[板书]二、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1、水是生命的基础。

[投影]图2-2 水在人体中的存在[讲解]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分析图片。

[阅读]大家阅读教材29页第1、2、3自然段总结水在人体中作用。

[板书] 2. 水在人体中作用(1)水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3)水是人体内反应的介质和反应物。

(4)水在人体能调节体温。

[思考与交流]根据投影及29页第2、3、4自然段通过查阅资料1、自然界存在绝对的纯净水吗?为什么?2、天然水为人体提供了那些营养成分?3、天然水都以直接饮用吗?为什么?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选择哪一种饮用好?老师手里有蒸馏水,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把它奖励给发言积极的同学!找同学回答。

[讨论2]根据教材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加问]自来水里面有微量元素吗?[回答]学生回答影响,所以,我们要喝白开水![首尾呼应]帮小美同学合理安排膳食。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小美同学改变了她的膳食结构,接受了大家对她的建议。

她的饮食有什么变化呢?有米饭,青菜,五谷杂粮,而且,她不再选可乐了,选择了最好的饮料-白开水。

小美的问题就解决了,谢谢大家!把水作为奖励发给发言的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合理安排饮食以及健康饮水,老师做了一首健康诗![小结]主食要有粗有细,副食要有荤有素,膳食比例要得当,蔬菜水果不能少,喝温白开水最好![练习]收获果实六道题!摘取六个苹果,每一个苹果后面有一道选择题。

[结束语]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胜利的果实全部收获在囊中!祝同学们的身体棒棒的!。

第二章第四节 井身结构设计1PPT课件

第二章第四节  井身结构设计1PPT课件
最大允许压差(避免压 差卡钻)
▪ ΔPN(ΔPa)
Gf Gp
当量泥浆密度
井身结构设计
1、正常作业时(起下钻、钻进): 起钻: 最大钻井液密度:某一层套管的钻进井段中所用的最大钻井液密
度应不小于和该井段中的最大地层压力梯度当量密度与最大抽吸 压力梯度当量密度之和。
ma x PmaxSw
ρmax:某层套管的钻进井段中所使用的最大钻井液密度,g/cm3; ρpmax该井段的最大地层压力梯度, g/cm3; Sw:考虑到上提钻柱时抽吸作用使井底压力降低,为了平衡地层压力
井底压力随作业不同而变化: (1)静止状态,井底压力=环形空间静液压力; (2)正常循环时,井底压力=环形空间静液压力+环形空间压力损失; (3)用旋转防喷器循环钻井液时,井底压力=环形空间静液压力+环形空间压力损
失+旋转防喷器的回压, (4)循环出气涌时,井底压力=环形空间静液压力十环形空间压力损失+节流器压
压力的差值过大.除使机械钻速降低外,而且也 是造成压差卡钻的直接原因,这会使下套管过程 中,发生卡套管事故。)。
套管层次和下入深度确定
考虑的因素
地层压力剖面
地层破裂压力剖面
工程参数(必封点确定)
正常作业:抽吸压力系
数地层Sw压、裂激安动全压增力值系S数f Sg、井深
出现井涌:抽吸压力系 数Sw、地层压裂安全增 值Sf、考虑液流情况下 地层压力增加值 SK
Sk
pa 0.00981H x
关井后井内压力平衡方程 pmE pm pa
mEH (p Sw)H Sk Hx
mE p
Sw Sk
Hx H
x
井身结构设计
井身结构设计关键参数

2第二章-试验数据的表图表示法1

2第二章-试验数据的表图表示法1

维生素E消耗
天然维 生素E,
药品 化妆品 食品 其它
维生素E消耗
合成维 生素E
天然维 生素E,
药品 化妆品 食品 其它
14
④ XY散点图
用于表示两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变量关系的统 计规律
图2-7可以看出散点大致围绕着一条直线散布 图2-8可以看出散点大致围绕着一条抛物线散布
15
M 2mm 2mm 10(mm / 单位pH值) pH 2pH 0.2
纵轴比例尺为:
MA
2mm 2A
2mm 0.01
100 (mm / 单位吸光度 )
可见图2-13的比例尺是合适的 结论:溶液的pH值对吸光度有较大影响
30
XY散点图
注意以下几点
在绘制线图时,要求曲线光滑,并使曲线尽可能通过 较多的实验点,或者使曲线以外的点尽可能位于曲线 附近,并使曲线两次的点数大致相等
定量的坐标轴,其分度不一定自零起,可用低于最小 实验值的某些整数作为起点,高点亦如此
坐标轴上必须标明该坐标轴所代表的变量名称、符号 及所用的单位,一般用纵轴代表因变量
21
例2-1
但是若采用对数坐标系则可以得到比较清楚的曲 线如图2-10。如果将上述数据取对数可得到表2-4 所示的数据,根据这组数据在普通直角坐标系中 作图,得到图2-11。
22
例2-1
比较图2-10和图2-11,可 以看出两条曲线是一致的。 所以没有对数坐标值的情 况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处理数据。
23
3、坐标比例尺的确定
坐标比例尺是指每条坐标轴所能代表的物理量的 大小,即坐标轴的分度。
比例尺选择不当会导致图形失真,从而导致错误 的结论
要求:

第二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描述的方法

第二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描述的方法
10 第 二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描 述 的 方 法
第二节 轶事记录法
一、轶事记录法的含义 二、轶事记录法的优缺点 三、轶事记录法的运用
11 第 二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描 述 的 方 法
第二节 轶事记录法
一、轶事记录法的含义
轶事记录法也是早期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的一种方法。轶事记录法是 研究者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或感兴趣的事件以及可表现幼儿 个性的行为事件,用叙述性语言随时记录下来,供日后分析幼儿行为使 用的研究方法。轶事记录法观察和记录的行为可以是典型的,也可以是 异常的,可以是表现幼儿个性的行为事件,也可以是反映幼儿身心发展 其他方面的行为事件。
(4)轶事记录法有助于教师发现对幼儿发展起作用的因素,进行 归纳总结后制定更为合理和科学的教学安排。
(5)轶事记录法也可以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15 第 二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描 述 的 方 法
第二节 轶事记录法
2.轶事记录法的缺点 (1)轶事记录法只记录研究者认为有价值的事件,事件的价值需
1.从研究目标出发,选择观察对象。 观察幼儿什么行为最值得观察和记录,幼儿有哪些特征是有研究
价值的,在这些特征当中有哪些只能经由日常观察才能有效地记录并 加以评价。
17 第 二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描 述 的 方 法
第二节 轶事记录法
2.观察记录尽量做到客观、完整、准确。 为保证记录的准确性,观察后要迅速记录。观察者应随身携带笔、
(4)研究者面对大量原始记录资料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 力进行加工处理。
25 第 二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描 述 的 方 法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一)讲义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一)讲义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一)讲义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一)基本知识体系: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1、对幼儿的研究幼儿园课程是为支持、帮助、引导幼儿学习,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设置的,课程目标是对幼儿在一定期限内的学习效果,即发展状况的期望。

为了建立合理的期望,必须研究幼儿,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

2、对社会的研究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让幼儿在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的同时,为积极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

3、对人类知识的研究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知识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形成判断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的标准,掌握有效的行动方式方法。

知识是课程必不可缺的内容。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1)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

(3)单元目标。

(4)教育活动目标。

2、课程目标的结构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为建立教育目标体系提供了一个比较规范化、清晰化的形式标准,被人们广泛接受和采用。

这个框架中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发展。

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

(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涵盖面要尽量周全,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

这里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体、智、德、美各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要尽量涵盖情感态度、认识、动作技能的内容。

2、系统性原则课程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第一,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

第二,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每层目标都应该是上一层目标的具体化,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朝实现总目标前进一步,都成为实现上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2 用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值的数据相加方法。
class ObjPara //定义对象作为参数的类,为便于举例,本方法只有一个成员变量 //定义对象作为参数的类,为便于举例,本方法只有一个成员变量 { float temp; } class MethodDemo2 { void add(float x,float y,ObjPara z) //方法首部声明,此方法没有返回值 //方法首部声明,此方法没有返回值 { z.temp=x+y; //将x+y的结果存入类变量z的成员变量temp中。 } //将x+y的结果存入类变量z的成员变量temp中。 } class TryMethodDemo2 { //主类 //主类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bc[]) { ObjPara b=new ObjPara(); MethodDemo2 a=new MethodDemo2(); a.add(4,6,b); System.out.println(b.temp); } } 运行结果为 10.0
例2.4 对象作为参数值进行消息发送与参数传递
class ObjPara { float temp; } class MethodDemo4 { void add(float x,float y,ObjPara z) { z.temp=x+y; } void callAdd(float m,float n) { ObjPara k=new ObjPara(); add(m,n,k); System.out.print(m+"+"+n+"="+k.temp); //k.temp的值即为m+n //k.temp的值即为m+n } } class TryMethodDemo4 //主类 //主类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jsj[]) { MethodDemo4 a=new MethodDemo4(); a.callAdd(4,6); } } 运行结果为 4.0Ʋ 方法使用基础 运算符与表达式 流程控制语句 算法设计举例
2.1方法使用基础 2.1方法使用基础
1.方法的定义 1.方法的定义 2.方法调用与参数传递 2.方法调用与参数传递
1.方法的定义 1.方法的定义
方法首部的声明
方法修饰符 方法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式参数表) 方法名(形式参数表)
(2) 方法 getCNumber
int getCNumber() //方法首部声明 //方法首部声明 { //方法体开始 //方法体开始 return cNumber; //将cNumber的值作为getCNumber //将cNumber的值作为getCNumber //方法的返回值 //方法的返回值 } //方法体结束 //方法体结束
2. 算术运算
算术运算作用于整数和浮点数。按操作数个数可 分为一元运算和二元运算。 一元算术运算符:+ 一元算术运算符:+ - ++ --。+和-表示正负号。 --。 ++和--分别称为增1运算和减1运算,有前缀和 ++和--分别称为增1运算和减1 后缀两种形式,如x++,++x。二者的区别在于运 后缀两种形式,如x++,++x。二者的区别在于运 算和取值的顺序。 ++和--只能作用于变量,而不能是字面量或表达 ++和--只 式。如20++,(x+y)--是非法的。 式。如20++,(x+y)--是非法的。 二元算术运算符:+ 二元算术运算符:+ - * / %。其中“%”是取模 %。其中“ 运算。x1%x2——表示求操作数x1除以x2的余数。 运算。x1%x2——表示求操作数x1除以x2的余数。
1.赋值运算 1.赋值运算
赋值运算——用于修改变量内容。一般形式为 赋值运算——用于修改变量内容。一般形式为 变量=表达式; 变量=表达式;计算出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 的变量。 a=2+3的变量。如:a=2+3-1 复合赋值运算——“<op>=” 复合赋值运算——“<op>=”,集成计算和赋值 两大功能。<op>可以是任何二元的非布尔型的 两大功能。<op>可以是任何二元的非布尔型的 运算符。 /=,%=,+=, =,…… 运算符。如:*=,/=,%=,+=,-=,…… x+=8——x=x+8 x+=8——x=x+8 a*=b+2——a=a*(b+2) a*=b+2——a=a*(b+2)
例2.5 算术运算举例:ArithmaticOp.java 算术运算举例:ArithmaticOp.java
public class ArithmaticOp{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kkj[]) { int a=5,b=3; int c=++a/b; int c2=a--/b; c2=a--/b; int c3=a*2%b; double d=2.5; double d2=d%3; System.out.println("c="+c); System.out.println("c2="+c2); System.out.println("c3="+c3); System.out.println("d2="+d2); } }
2.2 运算符与表达式
运算——对数据进行的操作 运算——对数据进行的操作 运算符——表示各种不同运算的符号 运算符——表示各种不同运算的符号 操作数(operand)——参与运算的数据 操作数(operand)——参与运算的数据 表达式(Expression)——由操作数和运算符按 表达式(Expression)——由操作数和运算符按 一定的语法形式组成的有意义的符号序列。最 简单的表达式只有一个最终变量或变量名。 常用的运算有:赋值运算,算术运算,关系运 算,逻辑运算,位运算,三元运算,对象运算。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例2.3 方法之间的消息发送与参数传递。
class MethodDemo3 { float add(float x,float y) { float z; z=x+y; return z; } void callAdd(float m,float n) { float t; t=add(m,n); /*向方法add发送消息,将参数m,n的值分别传递给x,y,然后执行方法add /*向方法add发送消息,将参数m,n的值分别传递给x,y,然后执行方法add 的方法体,计算x+y,计算结果作为add的返回值传回给t*/ 的方法体,计算x+y,计算结果作为add的返回值传回给t*/ System.out.print(m+"+"+n+"="+t); } 可以不引入变量t,而将本句话改为 } System.out.print(m+"+"+n+"="+add (m,n)); class TryMethodDemo3 //主类{ //主类{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rgb[]) { MethodDemo3 a=new MethodDemo3(); a.callAdd(4,6); } } 运行结果为 4.0+6.0=10.0
Java语言的运算符(按优先级降序排列) Java语言的运算符(按优先级降序排列)
“+””-”代表正负号 “()”代表强制类型转换
一元运算 + - ++ -- ! ~ () 右结合 算术运算 * / % + 移位运算 << >> >>> 比较运算 < <= > >= instanceof == != 按位运算 & ^ | 短路运算 && || 条件(三元) 条件(三元)运算 ?: 右结合 赋值运算 = “op=”(复合赋值运算) op=” 复合赋值运算) 右结合
方法体
是一个语句序列,具体描述方法的返回值、方法的参数和方 法在类的成员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方法的功能。
方法的返回值
是方法向调用值返回的数据。若返回值类型不是void,方法体 是方法向调用值返回的数据。若返回值类型不是void,方法体 中必须用return语句来返回一个方法声明时指定类型的值。 中必须用return语句来返回一个方法声明时指定类型的值。 return 表达式;
2. 方法的调用与参数传递
调用对象成员方法的语法形式为 对象名.成员方法名([实际参数表 实际参数表]) 对象名.成员方法名([实际参数表]) 调用对象成员方法的语义是:计算实际参数表 中各表达式的值,并将它们一一传递给被调用 方法中对应的形式参数,执行被调用方法的方 法体。方法调用的结果就是被调用方法的执行 结果。
例2.1 一个实现两个float型数相加的方法 一个实现两个float型数相加的方法
class MethodDemo1{ float add(float x,float y) //建议所取的方法名有助于说明方法的功能,以便阅读程序和记忆 //建议所取的方法名有助于说明方法的功能,以便阅读程序和记忆 { float z; //z是方法体的局部变量,作用域是add整个方法的方法体 //z是方法体的局部变量,作用域是add整个方法的方法体 z=x+y; return z; } } class TryMethodDemo1 { //主类 //主类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ethodDemo1 a=new MethodDemo1(); System.out.println(a.add(5,8)); } } 运行结果为 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