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平均场中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特征及其与季风槽准10天振荡的关系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天气的关系word精品文档15页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天气的关系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本身;另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在西太平洋高压控制下的地区,有强烈的下沉逆温,使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造成晴空万里的稳定天气,时间长久了可能出现大范围干旱。
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
我国降水的水汽来源,虽然主要依靠西南气流从印度洋输送来,而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不仅对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有关,而且还影响着它南侧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来的水汽。
同时,西太平洋副高的北侧是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
因而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相一致,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
每年2-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20N间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
6月副高脊线北跳越过20N,稳定在20一25N 间,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是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
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别,梅雨期的长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很大差异。
梅雨可以出现在5-7月间的各个时段。
出现在5月的梅雨称为早梅雨出现在6-7月的梅雨称正常梅雨。
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期平均约20天。
造成梅雨期连续降雨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准静止锋、切变线和西南低涡。
这些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续出现或缓移、停滞,都能造成大面积的洪涝。
到7月份,副高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淮流域。
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得炎热少雨。
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干旱现象。
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30°N,雨带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
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南移。
上述情况仅仅是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我国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
再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跳
再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跳再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跳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是气象学中一个重要的气候系统,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主要特征是夏季西伸北跳,对全球气候和天气产生广泛影响。
本文将对夏季副高的形成机制和西伸北跳现象进行讨论,并探讨其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夏季副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气候系统的控制,如季风环流和洋流热力作用。
副高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的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
首先,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是季风环流的核心,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相互作用密切。
其次,地球表面海温分布在副高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夏季副高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太平洋暖池的发展期,此时海温的升高提供了充足的热能,助力副高的形成。
另外,副高的形成还与太平洋副热带急流、南海副热带急流和西太平洋季风环流等相互作用产生的位涡和涡度场有关。
这些气候条件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共同作用,使得副高形成并表现出其特有的西伸北跳现象。
夏季副高的西伸北跳是副高的重要特征之一,经常引起人们的关注。
通常情况下,夏季副高的中心位置在西太平洋,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环流的变化,副高会向西伸展,向北跳动。
西伸北跳的现象具有周期性,周期一般为10-20天。
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副高的西伸北跳对气候和天气产生了广泛影响。
首先,在副高西伸期间,赤道低压带向北推移,南海、东南亚和我国南部地区进入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天气晴好,气温升高。
其次,副高西伸北跳会导致台风路径发生变化,造成我国沿海地区的夏季台风增多。
此外,副高西伸北跳还会对我国农业和水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干旱和洪涝等灾害的发生。
面对夏季副高形成和西伸北跳现象的挑战,我国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研究和监测副高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提高对其的预测能力。
通过建立有效的气象观测网络,收集和分析各种气象数据,精确预测副高的西伸北跳现象,为灾害预防和减轻工作提供依据。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结构特征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副热带高压结构特征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作者:陈甜水文3班0808220706摘要:副热带高压是低纬度最重要的大型环流系统,它的活动不仅读一低纬度的环流和天气的变化起着极大作用,而且对中高纬度环流的演变亦有显著影响。
此外副热带高压是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与中国夏季旱涝有极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副热带高压,无论在天气学理论上还是预报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西太平洋副高结构特征变动中国天气气候影响1.副热带高压概述副热带高压是常年存在的永久性气压系统,但其强度和位置冬夏不同。
平均而言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在暖季要比冷季强大的多,尤其在盛夏时期最为强大,其面积几乎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暖季较冷季的位置更偏西而纬度更偏高。
在南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在暖季反较冷季为弱,在暖季比在冷季其位置虽也有偏于高位的现象,但不是像北半球那样偏西而是偏东。
事实上,即使在同一季节、同一月份中,我们看到的副热带高压,常常是时而强度增大或范围扩大或西伸北进,时而又强度减弱或范围缩小或东退南移,而且一个副热带高压单体有时分裂为几个闭合中心,有时又发生合并现象。
总之,副热带高压平均而言是稳定少动,但逐日变化还是大的。
2.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于维持副热带高压的形成过程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生成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及各纬度太阳辐射分布的不均匀性所致。
首先是,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空气受热上升至高空后,向高纬度方向流动。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北的气流发生向右偏转产生西风,到达维度越高,西风分量越大,向北的风速就越小。
向北风速随纬度增高而减小的结果便造成空气质量的水平辐合,致使地面气压升高,而在副热带高空水平辐合最强,由此在副热带地区形成高压。
由于质量连续的关系和辐射冷却的原因,高掏空向北流的空气在副热带高压区内不断下沉,以补偿地面因辐射而外流的空气这就是副热带高压形成过程的一个方面。
热带气象学:第三章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基本特征
19
3.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基本特征
A. 副热带高压的基本概念 表征方法
√ 用高空的东西风分界线表示副高脊线 √ 用特征等高线(588、316、152位势拾米线)表示副
高范围 √ 常用120ºE上副高脊线所在纬度的变化表示副高的南
22
3.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基本特征
B. 副热带高压的形成和维持
23
3.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基本特征
B. 副热带高压的形成和维持
几种观点
√ 由于平流层的辐射冷却,空气加重下沉作用造成的 Muggle,1927
√ 由南方的气流北上形成的,尤其是8km以上的空气柱北 移引起高压形成的可能性很大 Brunt,1944
17
3.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基本特征
A. 副热带高压的基本概念
副热带高压的变化 北半球:强度 暖季>冷季,盛夏最强
位置 暖季偏西偏北(高纬),冷季偏东偏南 南半球:强度 暖季<冷季
位置 暖季偏东偏南(高纬),冷季偏西偏北
18
3.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基本特征
A. 副热带高压的基本概念
天气
副高区:下沉区---逆温层(中下层)---干旱、晴朗少云 副高西部:逆温层不明显,湿层厚---云多、天气较差 副高东部:逆温层明显---晴朗少云 副高前缘:为SW、SE气流(西或西北边缘与西风带相互
A. 副热带高压的基本概念
面积指数? 规定500hPa月(旬、侯)平均高度图上,取10ºN以北,110180ºE范围内,5880gpm等高线所围的网格点(经度每隔10度, 纬度每隔5度的交点)数之和为该月(旬、侯)副热带高压面积 指数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动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摘要:副高是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特别是西太平洋副高的进退与中国夏季旱涝有极密切的关系。
在它的控制下将产生干旱、炎热、无风天气。
它还通过与周围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其它类型的天气。
因而,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字: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强度变动中国天气气候影响1、副高概述西太平洋副高是指出现在西太平洋(180度以西洋面)副热带地区的暖性深厚高压。
副高具有明显的季节位移,冬季位置偏南,夏季偏北,南北变化约为20度,这种位移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很大。
平均而言北半球副高的强度在暖季要比冷季强大的多,尤其是在盛夏最为强大,其面积几乎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暖季较冷季的位置更偏西而维度更偏高。
在南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因而西太平洋副高是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
它的位置和强度变动都对我国雨带的进退造成较大影响。
2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变动副高强度的年变程呈双峰型,第一峰值在6月,第二峰值在9月。
而副高位置的年变程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
副高强度的年变程与我国雨带活动有关,而副高位置的年变程和太阳辐射的年变程十分一致。
所谓副高的季节性变动是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随季节而发生的变化。
一般来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冬到夏位置北移,强度增大;从夏到冬,位置南撤,强度减弱。
一般在8月份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点,8月以后,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如图5.11所示。
需要强调的是,副热带高压一年中北进与南撤过程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表现为稳定少变、缓慢移动与跳跃三种形式。
平均而言,冬季副热带高压脊线在15°N附近,3、4月份开始缓慢北移,5~6月间(一般在6月中旬),出现第一次北跳,脊线北跳到20°N以北,并稳定在20°~25°N之间达一月左右。
到7月中旬,脊线再次北跳,越过25°N,在7月底或8月初,副高到达一年中的最北位置,9月以后,副高向南撤退。
西太平洋副高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过程分析
西太平洋副高的调查1.副高概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常年存在的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多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有数个,有时只有一个。
一般冬季多为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分别称为西太平洋副高和东太平洋副高。
对我国的气候有较大影响的是西太平洋副高。
其强度和范围,冬夏都有很大不同,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别强大,冬季,强度减弱,范围也缩小很多。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除在盛夏偶有南北狭长的形状外,一般长轴都呈西西南-东东北走向。
它的范围在500hp图上,用588等压线包围的面积来表示。
将副高的长轴称为副高的脊线,近似为东西分布,切割东北信风和西风带。
其中,脊线上最西边的点称为西伸脊点。
588线到达的最北边为副高的北界。
2.副高的内部结构温度:西太平洋副高为暖性高压场,脊中温度较高,暖中心和高压中心不重合,在底层存在一定的逆温现象。
湿度:由于高压对应的下沉气流,使得脊中比较干燥,在逆温层底部湿度较大,顶部湿度较小。
外围南北两侧对应上升气流,比较湿润。
风速:副高脊线部分气压梯度很小,水平风速也很小,可视为无风带。
在外围南北两侧气压梯度大,风速也较大。
南北两侧有急流,南侧为东风急流,北侧为西风急流。
垂直速度场:存在着大量的下沉气流。
卫星云图上副高控制的地区多晴朗无云,云带多分布在它的周围。
3.副高形成的原因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只考虑热力作用的话,地球会形成单圈环流,即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到高空后向两极流去,在极地遇冷下沉,在地表向赤道流去。
但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
当来自赤道的高空空气流动到南北纬30度附近时,原本南北向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步转为稳定的自西向东流动,这支几乎沿平行纬度延伸方向流动的空气阻碍了高空的空气南北向流动,使得空气堆积,被迫下沉,于是形成副热带高压。
4.季节变化特征从面积上来看,冬天面积最小,夏季面积最大。
从西伸脊点所在经度来看,冬季为西进过程,春季到达最西,夏季到达最东,秋季表现为西进。
副高对我国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副高对我国天气与气候的影响对我国天气与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的暖性高压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
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则晴好,当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该地区干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侧是中纬度西风带,也是副热带锋区所在,副热带高压西部的偏南气流可以从海面上带来充沛的水汽,并输送到锋区的低层,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到北部边缘地区形成一暖湿气输送带,向副热带高压北侧的锋区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温高湿的气流。
当西风带有低槽或低涡移经锋区上空时,在系统性上升运动和不稳定能量释放所造成的上升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使充沛的水汽凝结而产生大范围的降水形成雨带,通常还伴有暴雨。
根据统计,雨带位置一般在副热带高压脊线之北6~10个纬距处,其走向大致和脊线平行。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的活动与我国东部各地雨季的起止时间有着密切关系。
平均来说,当副高脊线位于20°N以南时,雨带位于华南,称为华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雨季;当副高脊线徘徊于20°~25°N时,雨带位于江淮流域,这时为江淮梅雨季节;当脊线位于25°~30°N时,雨带推进至黄淮流域,黄淮雨季开始;当副高脊线越过30°N,则华北雨季开始。
副热带高压位置与雨带位置关系如此密切,故副热带高压位置的不正常变动往往会造成各地区的旱涝,如1954、1980、1991年副高脊线长时间徘徊于20°~25°N,雨带稳定在江淮流域,造成江淮流域夏季洪涝。
而1978年和1983年副高脊线很快越过20°~25°N到达30°N附近,雨带基本上未能在江淮流域稳定一段时间,江淮地区长时间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造成该地区干旱。
[2]。
《大气科学》2008年 第32卷 总目次
2O 年 6 O5 月广东一次暴雨过程 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的数值研究 …………… …………………… 王婷
吴 池胜
冯瑞权 (8) 14
第 2期
热 带印度洋偶极子的季节性位 相锁定可能原 因 ……… …………………… ……… 谭言科 刘会荣 李 崇银 李东辉 涡动在南北 半球 平流层极涡崩 溃过 程 中作用 的比较 … …………………… …… ………………… 魏科 陈文 黄荣辉 东 亚一 太平 洋遥相关型形成过程 与 E 0盛期 海温关系的研究 ………………… …………… 宗海锋 张庆 云 陈烈庭 Ns 澳 大利亚东侧环 流及 海温异常与长 江中下游夏季旱涝 的关 系 ……………………… ………… 刘舸 张庆 云 孙 淑清 青藏高原地 区大气红 外探测器 ( R )资料 质量检验及揭示 的上 对流层水汽特征 … ……………… 占瑞芬 李建平 AI S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 东亚季风降水模拟 的检验 ………………… ………………………… ……… 张莉 丁一汇 孙颖 两种 四维奇异值 分解 同化方法 的比较及 误差分析 ………… ………………………… ……… 王金成 李建平 丑 纪范
… … … … … … … … … … … … … … … … …
一
次东风波及其诱生低涡 的螺 旋度特征分析
祁莉 管 兆勇 …… …………………… ………………………… 郑峰
… … … … … … … … … … … … … … … …
张祖强 徐 海明
何金海 ( 6 ) 15 丁一汇 ( 7 ) 15
山东地 区冰雹云 的闪电活动特征 ………… ………………… …… ………………………… … 冯桂力 郄秀书
(9) 1 7
(0 ) 26 (2 ) 2 O (3 ) 2 1 (4 ) 2 2 (6) 21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平均场分析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推荐指数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3 54 55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激光驱动光晶格 2 floquet态 2 高密核物质 1 非对称 1 非均匀脆性介质 1 青藏高原 1 集体流 1 重离子碰撞 1 记忆强度 1 观点动力学 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1 表达分析 1 蒙特卡洛模拟 1 舆论 1 自旋-轨道劈裂 1 等效质量 1 种群竞争 1 病毒传播 1 生态系统 1 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体 1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 1 热带气旋活动 1 灾变破坏 1 污垢 1 气候学 1 正态分布检验 1 概率分布 1 梯度增强cosserat连续体 1 核核碰撞的阻止本领 1 核子运动 1 无标度网络 1 张量力 1 平均场近似 1 平均场理论 1 常年南风 1 局部化 1 对称能 1 对流换热 1 失稳 1 多重分形 1 多极巨共振 1 多数决定投票 1 场协同数 1 场协同原理 1 噪声统计特性 1 全球变暖 1 免疫策略 1 人口密度 1 交通流量 1 rve边界条件 1 k介子 1 ising动力系统 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复杂网络 4 病毒扩散 2 实际介数 2 龙卷 1 预测 1 随机占优 1 量子绝热隧穿 1 遗忘机制 1 费米超流气体 1 谣言传播 1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 1 螺旋度 1 舆论战 1 耦合常数 1 群落 1 等效的dbhf方法 1 社交网络 1 相对论平均场 1 直接核反应 1 海-气热通量 1 汶川余震 1 有限核 1 有效应力降 1 易染-感染模型 1 数值模拟 1 怀疑机制 1 强对流天气 1 强化传热 1 平均场地效应 1 幂律分布 1 小管径 1 对关联 1 密度分布 1 垂直风切变 1 均匀网络 1 品质因子 1 反演 1 双中子 1 原子核阻止 1 南海夏季风爆发 1 单粒子能级 1 位能曲线 1 传播动力学 1 中子串扰 1 三角翼 1 ρ 介子密度依赖性 1 small tube diameter 1 sis模型 1 sir模型 1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tornado, 1 vertical wind numerical simulation 1 landau-zener隧穿 1
副热带高压基本知识
副热带高压基本知识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这就是副热带高压带,由于海陆的影响,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这些单体统称为副热带高压。
在北半球,它主要出现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非大陆上。
出现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称之为西太平洋高压,其西部的脊在夏季可伸入我国大陆。
在这里,我们只讨论这一副高单体。
副热带高压是制约大气环流变化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控制热带、副热带地区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之一。
它对西太平洋和东亚地区的天气变化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且是最直接地控制和影响台风活动的最主要的大型天气系统。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概况多年观测事实表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常年存在的,它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
其强度和范围,冬夏都有很大不同,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别强大,其范围几乎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l/5一l/4。
冬季,强度减弱,范围也缩小很多。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多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有数个,有时只有一个。
一般冬季多为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除在盛夏偶有南北狭长的形状外,一般长轴都呈西西南-东东北走向。
副热带高压脊呈西西南-东东北走向,在500毫巴以下各层都较一致,但其脊线的纬度位置随高度有很大变化。
冬季,从地面向上,副热带高压脊轴线随高度向南倾斜,到300毫巴以后,转为向北倾斜;夏季,对流层中部以下,多向北倾斜,向上则约呈垂直,到较高层后又转为向南倾斜。
但位于140°E(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脊轴线在低层随高度仍然是向南倾斜的。
这是因为海洋上的热源或最暖区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南方,而大陆上的热源或最暖区却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北方。
因此在500毫巴以下的低层,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脊轴线随高度往南偏移,而大陆上则往北偏移。
这显示了热力因子对副热带高压结构的影响。
副热带高压脊的强度总的看来随高度是增强的。
但由于海、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温度差异,使500毫巴以上的情况就不大相同。
【精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天气的关系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天气的关系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本身;另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在西太平洋高压控制下的地区,有强烈的下沉逆温,使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造成晴空万里的稳定天气,时间长久了可能出现大范围干旱。
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
我国降水的水汽来源,虽然主要依靠西南气流从印度洋输送来,而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不仅对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有关,而且还影响着它南侧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来的水汽。
同时,西太平洋副高的北侧是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
因而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相一致,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每年2—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20N间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
6月副高脊线北跳越过20N,稳定在20一25N间,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是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
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别,梅雨期的长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很大差异。
梅雨可以出现在5—7月间的各个时段。
出现在5月的梅雨称为早梅雨出现在6—7月的梅雨称正常梅雨。
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期平均约20天.造成梅雨期连续降雨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准静止锋、切变线和西南低涡。
这些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续出现或缓移、停滞,都能造成大面积的洪涝。
到7月份,副高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淮流域。
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得炎热少雨。
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干旱现象。
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30°N,雨带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
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南移。
上述情况仅仅是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我国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实际上,副高的南、北季节性移动经常出现异常,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水涝的反常天气。
气象预报技能竞赛简答题教材
浙江1.由下图单站高空风判断该站上空是否有锋存在?若有试确定锋的类型,锋所在的高度及锋的走向,并简述理由。
(8分)天气学P93答:该站上空有冷锋(1分),冷锋位于高度为2.0~2.5km气层内(1分),冷锋的走向为东北—西南向(1分)。
理由:锋附近风随高度的变化有明显的特征,锋区内热成风很大,该图中2.0~2.5km气层内热成风很大,(1分);有冷锋时风向随高度逆转,该图中2km以下是偏北风,2km以上是偏西南风,风向随高度逆时针转变。
(2分)由于热成风和平均等温线平行,所以热成风方向大致代表锋线的走向。
(2分)2. 西南涡东移和发展的天气学条件是什么?(5分)答:西南涡在源地发展不大,只有在东移过程中才能发展。
如冷空气从低涡的西部或西北部入侵,低涡则东移发展(2分); 500hPa上青藏高原低槽发展东移,有利于西南涡的东移和发展。
当500hPa上西北槽较强,且南伸至较低的纬度时,如西南涡处在槽前,或槽线的延长线上,构成所谓“北槽南涡”形势时,这就有利于低涡的东移和发展。
(3分)3. 简述零度层亮带形成的原因。
(6分)雷达P49答:在0℃层以上,较大的水凝物大多为冰晶和雪花,过冷却水滴因为尺度较小对反射率因子的贡献不大。
(2分)当下降过程中经过0℃层开始融化时,表面上出现一层水膜,而尺寸变化不大,此时反射率因子会因为水膜的出现而迅速增加。
(2分)当冰晶和雪花在进一步下降中完全融化成水滴时,其尺度会减小,同时大水滴的下落末速度增大,使单位体积内水滴个数减少,这两个因素会使反射率因子降低。
(2分)这样在0℃层附近,反射率因子回波突然增加,形成“零度层亮带”。
4.简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台风的关系(8分)太平洋上的台风,多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缘,并沿高压的外围移动(1分)。
但台风在受其外围气流“操纵”的同时会给副热带高压以一定的影响,特别当台风强大时,影响更为显著(1分)。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台风移动路径之间有如下关系:当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且强度比较强时,位于其南侧的台风将西行,且路径较稳定(2分)。
气候平均场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可能成因的动力诊断分析
Hih ( PS )Do beRig sP o e s( g W H u l d e r c s DRP)fo eve on fci t a rm t iwp ito l h ma eme n,a dt e h o sb eme h ns n h nt ep sil c a im
W e t r Pa ii u t o c lHi h Do bl i e o e s se n cfc S b r pia g u eR dg sPr c s
QIL I 2 i, ,ZHANG u Qin 2 Z - a g ,HE Jn Ha GUAN h oYo g ,a d W ANG -u n i- i , Z a- n n Li a J
o e eS u hChn e n o nr in i t eman cu eo h cu rn eo l t- a nW PS DRP Ho v v rt o t iaS amo s h a o i s ft eo c re c fci eme g sh a ma H . we —
Ab ta t NCEP D0E r a ay i I a a e sa eU e x l r h l r c e it so h e t r cf u t o i l sr c . e n l ss Id t s t r S d t e p o e t eel a t rs i f eW s e n Pa i c S b r p c o a c t i a
文章编号
西太平洋 副热 带高压双脊线
季风槽
准1 O天振荡
中图分类号
两层半大气模式
P 3 44 文献标 识码 A
10 —9 9 2 0 )0 0 9 一1 0 6 8 5( 0 8 2— 3 5 0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向活动特征
墙报交流论文第六届海峡论坛·两岸民生气象论坛文集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向活动特征杨辉,孙淑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摘要:用高度场所确立的副高东西位置指标在近50年中逐年升高,等高线有逐渐西进的趋势。
为克服此弊病,根据副高西端曲率涡度大的特点,用特定区域涡度值,来描述副高的东西位置。
由于该指标用的是相对值,因此不仅克服了上述的弊病,能很好的描写副高东西向的位置变动。
新定义下的副高偏东或偏西年所对应的大尺度流场有明显的差剐,它们很好地反映了副高东西向位置异常时的特征。
同时还指出了这种异常与季风爆发、青藏高压活动的关系。
500hPa上副高的东西位置常常与对流层高层的青藏高压相向而行:一般情况下副高偏东时青藏高压会处于偏西的位置;相反则偏东。
副高的东西位置变化与它南北的移动没有很确定的对应关系。
且这种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南北位置指标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副高偏西时副高位置略偏北或向北扩展,反之则偏南。
但是大多都没有达到显著性检验。
副高东西位置与我国降水的相关程度很高。
副高东西位置与长江流域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
也即当副高偏西时降水偏多,反之则偏少。
它与华南夏季降水则呈正相关。
副高东西位置的异常对于北方地区的降水影响很不清楚,大部分地区的相关值都没有达到显著性检验。
副高东西位置指数与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有很大的正相关区,它甚至可以扩展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说明当副高偏东时,该地区的气温将升高,反之则降低。
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夏季高温酷暑天气的典型年都是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明显偏东的年份。
关键词:副高东西位置,大尺度环流,降水,气温1引言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与我国东部天气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历来为气象学家所重视,它的南北、东西位置对我国不同区域寒暑及早涝影响尤其重大。
前几年,我们曾经重点研究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特征,及不同海域海温对它的影响,给出了它的强弱变化与海温异常相互作用的物理图象u’ 引,但是对它的东西向移动的研究较少。
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异常与热带对流异常的关系
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异常与热带对流异常的关系高睿;郭换换;郭胜利【摘要】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射出长波辐射(OLR)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79 ~ 2008年1月西太副高脊线指数和逐日降水资料,对1月西太副高脊线位置与热带对流异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月西太副高脊线位置与南海及菲律宾以东地区OLR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副高脊线的南北位置异常是由于南海及菲律宾以东地区对流偏强(弱)造成这一区域出现异常的上升(下沉)运动;由于对流层高层(低层)南风距平的作用,在我国东南部的下沉运动增强(减弱);同时,在对流层的低(高)层出现了异常北风,从而构成了一个向北(南)的经向环流,有利于副高脊线的北抬(南退).这种对流异常是造成2008年初我国南方超过1/3区域出现了50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间接原因之一.【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06【总页数】7页(P120-126)【关键词】冬季西太副高脊线;热带对流;经向环流;冰冻灾害【作者】高睿;郭换换;郭胜利【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4.4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是影响中国东部天气气候的主要系统。
早在1960年代,西太副高季节性北跳与降水的关系就备受关注[1—3]。
随后许多学者进一步讨论了西太副高的东西振荡和北跳对降水的影响[4—7],并且指出西太副高的位置与降水是相互作用的[8—10]。
温敏等[11]讨论了1998年夏季梅雨期内凝结潜热加热对西太副高中短期活动的影响,指出西太副高北侧降水释放的凝结潜热加热将阻止它北进,南侧降水则有推动西太副高北进的作用。
由于西太副高的南北活动与我国东部降水关系密切,很多学者对西太副高的南北进退及其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12—16],且多集中于对夏季西太副高脊线南北进退的研究。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
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
副热带高压的东部是强烈的下沉运动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所控制地区会出现持续性的晴热天气。
而副热带高压的西部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
随着季节的更迭,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位置也会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从1月到7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呈现出向北、向西移动和强度增强的趋势;从7月到1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则有向南、向东移动和强度减弱的动向。
这种季节性的变化,还具有明显的缓慢式变化和跳跃式变化的不同阶段。
对我国天气与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的暖性高压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
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随着季节转暖,脊线缓慢地向北移动。
4、5月,副高脊线在15°-20°N,极锋雨带4月在华南登陆,5月到南岭6月中旬,副高脊线出现第一次北跳,越过20°N,在20°-25°N间徘徊;极锋雨带到达长江流域,形成梅雨,此时华南转入晴热干旱的盛夏。
7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出现第二次北跳,脊线迅速跳过25°N,以后摆动于25°-30°N之间,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高温伏旱天气开始,黄淮地区受极锋雨带影响进入雨季,华南地区则因为赤道辐合带的北上,热带气旋、台风明显活跃,进入第二汛期,即"后汛期"。
7月底至8月初,副高脊线出现第三次北跳,跨过30°N到达最北位置并在此停留,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8月下旬,伴随着较强冷空气的南下,西北太平洋副高势力的减弱,脊线开始自北向南迅速撤退;9月上旬脊线第一次回撤到25°N附近,我国自北向南先后转为秋高气爽的天气。
一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维持机制初探
一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维持机制初探祁莉;张祖强;何金海;陈桦【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08(051)003【摘要】本文通过对1979~2005年5~10月发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156个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87.82%的双脊线过程的出现是因为南侧新生一脊线,而且有明显的"季节锁相",即其发生频数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有两个峰值.历年过程中最典型的"南生南存型"双脊线过程的合成分析表明该类双脊线过程形成、维持和消失与副高南侧外围东风波系统自东南向西北传播发展密切相关.500 hPa距平环流演变显示北侧脊线的减弱消失符合气候规律,东风波槽前的异常气旋仅影响副高北侧脊线位置;而东风波槽后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有利于南侧脊线异常发展与维持,造成该类双脊线过程结束后副高异常偏南.进一步分析发现,东风波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改变了副高区域垂直运动分布.这一方面改变了经向风的分布,使500 hPa副高南侧脊线区域地转涡度平流项发展;另一方面引起非绝热加热垂直分布不均匀,在两脊线之间诱生一异常气旋性环流,在南侧脊线区生成异常反气旋环流.因此,东风波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可能会造成副高的不连续南退,这对副高预报有一定预示作用.【总页数】10页(P682-691)【作者】祁莉;张祖强;何金海;陈桦【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常州市气象局,常州,2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一类带双稀疏过程的双险种风险模型 [J], 李学锋;杨薇娜2.气候平均场中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特征及其与季风槽准10天振荡的关系 [J], 祁莉;管兆勇;张祖强;何金海3.气候平均场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可能成因的动力诊断分析 [J], 祁莉;张祖强;何金海;管兆勇;王黎娟4.1962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演变过程的特征分析 [J], 祁莉;何金海;占瑞芬;张祖强5.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双脊线及其对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二度梅"的影响 [J], 占瑞芬;李建平;何金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三重点地理知识点: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如何影响中国气候
高三重点地理知识点: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如何影响中国气候高三重点地理知识点: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如何影响中国气候在高中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分数。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高三重点地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副热带高压是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
它通常活动在较低纬度上空,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对一些地区的天气,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在太平洋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一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
位于西太平洋的大单体,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所以我们平时总说的副高副高,其实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位于东太平洋的大单体,称为东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至于为什么叫北,是因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北太平洋的缘故。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夏半年的天气过程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其高度可延伸至平流层。
在整个对流层的同一高度上,中心温度比四周高,是一个常年存在的、深厚的暖性反气旋。
在地面上,闭合等压线的形状东西扁长,范围非常大,尤其是在夏季,几乎占整个北半球的1/4.其强度和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范围较小,强度较弱,中心平均气压为1020百帕左右,中心位置在夏威夷群岛附近,其西部高压脊很少深入至中国沿海地区;夏季高压强度增加,中心气压值平均值可达1025百帕以上,中心位置约在西经1500、北纬360处,高压范围较大,其西部脊线可伸至我国沿海地区。
太平洋高压脊的活动,与我国降水的关系十分密切。
它送出的暖气团,与中高纬大陆的冷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形成大量降水。
随着太平洋高压脊线的南北进退,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也随之移动。
6月以前对流层中、下层副热带高压西部脊线,在北纬200以南活动,雨带徘徊在长江以南地区;6月中旬,脊线突然北跳至北纬250附近,雨带则徘徊在江淮流域,形成准静止锋与梅雨天气;7月中旬,脊线第二次北跳,维持在北纬300附近,雨带就北移至华北;9月以后脊线南撤,雨带又复南移;10月中旬以后,脊线又回复至6月以前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n n e g a hc l rfrn ers l i h i lrb h vo nt ewe tr cfcS br pc lHih ( r H)o iga dg o r p ia eee c e ut nt esmia e a iri h senPa i u to ia g W PS p i na
关键词 西太平洋 副热 带高压双脊线
文章 编 号
季风槽
准 1 O天振荡
中图分类号 P 6 42 文献标识码 A
10 —9 9 2 0 )0 — 1 5 0 0 6 8 5( 0 8 1 0 6 —1
Clm a o o ia e o u l d e o e so heW e tr cfc S b r pia i t l gc lViw n Do b eRi g sPr c s ft se n Pa ii u t o c l
c maoo i l a i n t i s d , h 3 y a E / A e n l i d ts t a e mpo e x mietec a - l t l c ss hs t y t e4 一 er i g a b .I u NC P NC R ra ay s aa es r e l d t e a n h h r s y o
维普资讯
第3卷 第 1 2 期 20 08年 1 月
大
气
科
学
Vo _ 2 No 1 l3 .
Chn s o r a f mo p ei ce c s iee J u n lo At s h rcS in e
Jn 20 a. 0 8
气 候 平 均 场 中 的西太 平 洋 副 热 带 高 压 双 脊 线 特 征 及其与季风槽准 1 0天振 荡 的关 系
J l O lt e tmb r n i t h rfr n et fte o c re c so u yt aeS pe e ,idc i t ep eee c i o h c u rn e fWPS DRP an g me H .Un x e to al,e c f e c p in l y a h o
a t rs iso P H c e it f c W S DRP u i g t ep ro f a o Oc o e . S x c s sa ef u d t c u u i h e id o t d rn h e i d o y t t b r i a e r o n o o c rd rn t e p ro fl e M g a
Na j n 2 0 4 n ig 10 4
2 Na in l i a eC ne C ia Mee r lg c l mi i r t n,B i ig 1 0 8 t a m t e tr, h n to oo i o Cl a Ad n s a i t o ejn 0 0 1
nih a dIsReaint ai 0d yOsiaino n o nT o g g n t lt oQu s_ -a cl t f o - _ 1 l o Mo so ru h
QIL i ,GUAN h oYo g ,Z Z a - n HANG u Qin n Z _ a g ,a d HE i- i Jn Ha
祁莉 管兆勇 张祖强 何金海
1 南京信息工程 大学 ,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 京 南
2国家气候中心 , 北京 10 8 00 1
2 0 4 10 4
摘
要
副热 带高压双脊线过程几乎历年 均存 在 , “ 其 季节 锁相 “ 与地域性使得 在气候平 均场上西 太平洋 副热带
地区也存在明显 的双脊线过程 。作者 利用 4 3年 NC P N AR再分析 资料 对 5 1 月气候平 均场 中的西太平洋副 E/C ~ O 热带高压双脊线过程进行 了分析 。气候平 均场 上 5 O月西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共 出现 6 ~1 次双脊线 过程 , 中发 生 集 在 7月下旬至 9月下旬 ,表明每年这个 时段 最易发 生双脊 线事 件。每次 双脊线过 程均表 现为 副高南 侧新 生一脊 线 , 展几 天后就减弱消失 , 发 北侧脊线 ( 原脊线 )继续维持 。初步 的诊断分析表 明 , 次 双脊 线过程中南侧脊线 的 6 生成与季风槽 8 O天周期 的 “ ~1 间歇性增强东伸”密切相关 , 这一准 1 O天振荡在 7月下旬至 9月下旬 的突然增强 造就 了双脊线 的 “ 季节锁相”。进一步分析 发现 , 季风槽 8 0天 的 “ ~1 间歇 性增强东 伸”与两 支分 别来 自西 太平 洋 的西传准 1 O天振荡和来 自赤道 的北传准 1 O天振荡有关 ,这两支振荡同位相 , 有利于位相同时传 人南海季 风 其 区 (0N~1。 1。 5N,1 0E 10E , 同作 用 , 1。  ̄ 2 。 ) 共 引起季风槽 的 “ 间歇性增强东伸”。
1Ke a oaoyo t rlg cl ss ro in s o ic , nigU iesy o n om t nS i c yL br tr fMee oo ia at f Ja guPrvne Najn nvri f If r a i ce e& Teh oo y. o Di e t o n cn lg
Ab ta t Th u t o ia ih e p re c s d u l i g s p o e s( s r c e s b r p c lh g x e in e o b e r e r c s DRP d )n a l v r ep a e lc wh c h h s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