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3页)
3.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政策在具体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如汉武帝时期的“均田制”和“盐铁官营”。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史料,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背后的历史逻辑。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经济政策进行讨论,如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形成对经济政策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史料分析、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实施措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2.设想二:强化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历史观念。
2.以时间为线索,绘制一张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的时间轴,标注出各个时期的重要经济政策及其影响。时间轴要求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展示政策演变过程。
3.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报告要包括调查背景、方法、过程、结论和启示等方面。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每人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题目要求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够涵盖课堂所学的主要内容。
5.阅读相关史料,选取一个经济政策案例,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实施过程,下周课堂上进行分享,每人不超过5分钟。
4.设计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历史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强对经济政策的关注和敏感度。
2.理解并尊重历史,形成客观、公正的历史观,提高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案10: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学案10: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公有制)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2)实质:。

(3)发展过程:开始于、盛行于、瓦解于、废除于。

(4)作用:是奴隶制国家经济基础,巩固了奴隶制度,它是分封制的经济前提(5)瓦解原因:①根本原因:。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④直接原因: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为增加收入,实行。

3.封建土地所有制(1)形成确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春秋)。

②(战国)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

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此后在我国延续2000多年。

(2)类型: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②小农土地私有制③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3)弊端:土地兼并①根源:。

②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③结果: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以商为“末”)1.含义: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目的:。

3.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

4.提出和强化:(1)战国时期: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农是本,工商是末业。

(2)西汉: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

(3)明清:统治者强调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实行专卖、重税、歧视政策。

统治者抑商的措施有:官营;加征重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5.评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消极作用:①。

②。

③。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

2.原因:①(根本原因):。

②(客观原因):a.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b.明初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清初,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不断。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

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教学难点】理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过程课前自主预习一·自主探究:1.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如何评价该政策?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知识清单:清单一重农抑商1.内涵: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目的:(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①;(2)安定人心,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表现:(1)②,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原则;(2)《吕氏春秋》强调治国应以农业为重;(3)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4)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③的政策;(5)历代王朝大多采取禁奢侈的经济政策。

4.影响:压抑社会经济活力,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得不到正常发育。

清单二工商业的管理1.政策:从秦汉到明清,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2.手段:(1)加重赋税征收;(2)对“市”进行严格管理;(3)国家垄断经营;(4)限制对外贸易。

3.表现(1)秦朝:a统一度量衡,通行的货币为①;b秦律中的《均工律》体现了使劳役人员才尽其用的原则。

(2)西汉:a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b汉武帝时开始实行②的制度。

(3)王莽时期:六种经济事业由国家经营管理;a对盐、铁、酒实行专卖;b政府铸钱c对名山大泽产品收税;d管制城市工商业经营和市场物价,办理官营贷款业务(即五均赊贷)。

(4)明清:实行③“”政策。

4.影响:(1)抑商政策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

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设计

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主备课人一、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了解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

“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

(2)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

(3)运用:闭关锁国与中国现在对外开放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1)教学方法应多种多样,阅读法、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历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正确处理农业与商业的关系对经济建设的作用。

了解坚持对外开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总结出“闭关锁国”政策必定造成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难点: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四、教学方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课时)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井田制的特点:1.一切土地属于国家;2.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3.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故称井田;4.庶民和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三)春秋时期1、井田制瓦解原因:A、生产力的发展;B、王室衰微,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C、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2、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四)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1)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2)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3)农民土地所有制:(五)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的措施:1、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

2、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4页)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运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利用文献资料、实物、图片等资源,进行史料实证,培养历史思维和实证意识。
3.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历史研究能力。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概念、分类及影响等方面有所认知,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系统分析。此外,学生对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结合现实生活,深入探讨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4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2.掌握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原因及影响。
3.能够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作用和影响。
4.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利弊,提高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然后,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明确我们将要探讨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帮助他们明确学习方向。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优秀教学案例
2.接下来,我会讲解盐铁官营政策的背景、实施原因以及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样地,我会通过历史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盐铁官营政策在实际运作中的表现。
3.在讲授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时,我会重点介绍这两种制度的实施原因、影响以及评价。我会引导学生关注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些政策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五)作业小结
1.本节课的作业,我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代经济政策的心得体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古代经济政策对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启示。
2.同时,我会布置一道思考题,如:“你认为古代经济政策对现代经济发展有何启示?”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在下一节课的上课前,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作业成果,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以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古代经济政策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历史真相的热情。
2.通过了解古代经济政策,使学生认识到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与调控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
4.引导学生从古代经济政策中汲取智慧,认识到了解和运用历史规律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5.通过对古代经济政策的探讨,培养学生珍视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意识。三 Nhomakorabea教学策略
(四)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1
2.主题探究: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深入探讨古代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形成小组观点。
3.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实施过程等知识的掌握。
2.问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经济政策对农业、商业、手工业等领域的影响。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讲解:
1.古代土地制度:介绍封建土地制度的特点、演变过程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如封建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等,以及这些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古代经济政策形成的背景、原因和实施过程,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掌握并运用历史资料,学会查找、整理和分析有关古代经济政策的相关信息,提高历史学科的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古代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2.通过了解古代经济政策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民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高三历史公开课教案课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授课时间:2017.10.19(第9周星期四第三节)授课班级:高三(6)班授课教师:张思芬授课类型:复习课【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测要求】理解“重农抑商”、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教学目标】1.引导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2.巩固基础把握备考方向。

【教学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教学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结构的构建情况。

二、夯实基础,突出重难点。

(做到讲练结合,运用PPT完成)(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合作探究1.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2.封建社会土地主要形式----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措施----导致的结果----不能根治的原因。

(二)“重农抑商”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概念、发展演变、原因、目的、评价五个方面系统把握“重农抑商”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并回答明清实行“海禁”的原因。

(见PPT)三、拓展延伸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通过材料分析,运用表格总结,见PPT)四、巩固练习(运用PPT)五、小结(学生自主完成)六、布置作业1.完成资料史料研习部分。

2.完成课时练13选择题1—12小题。

备课组长审阅----。

第4课_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第4课_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编制:审核:高一历史组领导签字:【使用说明】1、依据知识结构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课堂上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重点】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原因;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直接的深层关系。

【自主学习】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规律引导:演变的实质是的调整,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的发展。

2、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所有。

(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3)封建土地所有制:①产生——春秋时期:公元前594年,国首先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人占有的合法性。

②法律确立——战国时期:秦国的。

它以形式确立土地所有制。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内容: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生产和经济,严格限制的发展。

(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的征派和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

(3)演变:①战国:;②汉武帝时:;③明清时期:。

(4)评价①积极作用(前期和中期):;②消极作用(明清时期):。

2.“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

(2)具体表现:①明代:②清代:。

(3)原因①根本: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经济②客观:明中期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③思想:(4)评价:①积极作用:。

②消极作用: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的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逐渐于世界潮流。

【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

教学设计10: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学设计10: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土地制度的演变的过程,认识土地制度的演变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分析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分析“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其影响,提高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补充,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培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转型和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物,即任何事物的评价都具有两面性。

以史为鉴,在国家独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富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

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情境创设:打出幻灯片,展示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

请学生看图观察,得出结论:商朝土地的规整划分说明其土地所有权属于以商王为代表的国家。

新课讲授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 打出历史材料《诗·小雅·北山》:“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请学生阅读,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2.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归纳奴隶社会土地制度的其他特点。

特点: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土地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3.教师运用图示,引导学生分析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土地所有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其中包含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1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学设计1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2.原因: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
通过课后练习,分层次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检测,最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做课堂检测,并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去掌握和理解本节课中的难点和易错点;
课堂最后以练习的形式对本节课的重点予以再现练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2.讲述法:讲述我国历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
3.提问法: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其自主学习的精神,并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3.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

(重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难点)3.从对比分析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时期东西方政策的差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难点)[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1)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2)内容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②受封者要向国王缴纳贡赋。

③庶民和奴隶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3)瓦解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开垦为私田。

②兼并战争频繁,使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3.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1)背景:井田制遭到破坏。

(2)过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弊端: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

5.发展(1)西汉①原因;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②措施: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2)明清①措施: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②影响: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__特色教案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__特色教案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三合一"特色教案】这幅图是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

在甲骨文中,田字也被刻作等不同形状。

从甲骨文中这些田字的形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将土地划分成几块规整的小方块。

这些土地的划分,有些是为了进行田间操作而自然形成的田间通道;还有些是为了便于土地的定期分配与再分配。

从定期的土地分配来看,商朝土地所有权应属于以商王为代表的国家。

◎土地制度的演变(1)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重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难点 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教材分别介绍了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2)奴隶社会──井田制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那时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那时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加上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

井田制的基本特点有: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②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吉林省县级优课)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吉林省县级优课)
课题
第4课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授课人




知识目标
1.简述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演变过程。
2.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结合教材分析影响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的因素,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通过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分析及其评价,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主义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往往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教学重点
各朝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教学难点
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引导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板书



程媒体Leabharlann 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设计理念
一、组织教学,情境导入
学生起立问好;学生观察,积极思考,组织答案
教师上课;复习提问
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二、展示目标,引起下文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朗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材归纳土地制度演化的历程,分析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通过归纳分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海禁”与“闭关锁国”一、明清以前,封建政府基本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决定这一政策的基本因素有三:一是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二是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三是封建统治阶级实行开明政策。

这种对外交往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政治、军事、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交流和发展。

二、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闭关自守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和专制统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闭关自守政策,即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1)主观因素:①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入。

②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虚骄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2)客观因素:①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

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

②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起彼伏。

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

这也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

三、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出现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井田制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私田的大量出现C.政府为了增加税收D.土地兼并严重2.下列关于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形成于春秋时期B.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C.明朝政府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D.历朝封建政府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农民利益3.“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其经济基础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封建君主专制C.封建中央集权D.民贵君轻(二)能力提高1.历代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起义不断爆发B.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C.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2.历代封建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封建王朝统治B.加强对商人的剥削C.巩固小农经济D.保证农业赋税的收入3.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开拓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C.避免受到外界影响,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D.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三)延伸拓展1.明清工商业发展面临的不利条件有()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②封建政府垄断重要商品的经营③封建政府对民营商业征收重税④“海禁”和“闭关锁国”⑤科学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人口不断增多,解决吃饭问题D.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3.下列关于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目的在于保护国内商品市场(四)模拟练习1.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一政策()A.打击了商人B.损害了农民利益C.承认了土地私有D.是“重农抑商”的体现2.明朝时,许多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A.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加快了土地兼并D.减少了商业发展所需资金3.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是()A.国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B.农业是国家的根本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中国古代商业不发达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远在清代开国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指从南部沿海地区入境的西方人)通商,不异西戎(中国西部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之马市。

夷人贪而无亲,求而不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假令姑允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指京城一带)矣。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材料二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当时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又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

这种政府与商人合办的“公行”,掌有对外贸易的特权。

征收税课、议定价格、督察违禁,甚至外商“具禀事件”也要经过“公行”的行商转达。

总之,一切必须经过“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相授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

乾隆二十二年(1755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鄂世镛等:《清史简编》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以使)日用有资,并占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材料四汉唐……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

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鲁迅:《看镜有感》,《鲁迅全集》第一卷请回答:(1)概括清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所体现的对外贸易政策趋向。

(2)根据材料,分析清朝统治者采取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后果。

三、能力拓展(一)例题解析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章,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星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封建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两则材料都体现了这一政策。

“重农抑商”一方面可以使封建统治者获得稳定的田赋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稳定封建社会统治。

(二)学习拓展中外资本主义萌芽比较相同点:(1)政治上:都加强中央集权。

英法百年战争后,两国加强王权;明清统治者通过行政机构设置,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的意大利、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明代中后期,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上:均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西欧出现“文艺复兴”;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了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

(4)都发生了社会革命。

英法发生农民运动;明末李自成起义。

(5)都进行远航。

西方有新航路开辟;中国有郑和下西洋。

(6)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途径相同:包买商人进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

(7)时间上大体相同。

结果不同的原因:(1)政治上:英国议会、法国三级会议有利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参政,从而实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明清则加强君主专制,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经济上:西欧在重商主义影响下,资本迅速积累,资本主义发展强劲;中国明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3)思想上:西欧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中国的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压制了新思想的产生。

(4)社会革命后果:欧洲经过尼德兰革命,露出新时代的曙光;李自成起义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5)对外关系上: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各国发生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郑和下西洋后,中国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

四、相关信息(一)历史资料明清商税的苛重明清两朝实行抑商政策,不断加征商税。

如明朝中后期,山东临清的商税在七八年间几乎增加两倍多,江苏吴县浒墅关的商税在21年里增加了将近四倍。

万历中后期,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去横征暴敛,几乎“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以致“商贾断绝,城邑罢市”。

清代也是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

正税之外,各地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以致商人苦不堪言。

(二)新苗论坛“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其原因有:(1)农业生产提供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安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4)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交换不发达,拥有货币、店铺和作坊不如经营土地更有保障;(6)从根本上讲,“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和封建专制统治。

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新兴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如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重农抑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

同时,抑商也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