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票拟权 首辅专权
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和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二、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挥使司(军事)、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清朝
一、中央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南书房 3.雍正:军机处
①设立背景:处理西北军务 ②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行省制
科举制



废中书省、丞相 内阁制
南书房 军机处
三司
改土归流
科举制
科举制
正式形成 皇帝决定 地位提高
任 免
皇帝及大臣商议参与机密
票拟权 首辅专权
③明宣宗: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 ④明神宗:内阁总揽大权,位于六部之上。
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和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强化皇权的产物
1.(2014· 全国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 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 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2.“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 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 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 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制衡
【学习延伸】 分析上表,体会“统一安定”、“文明延续”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发展演变的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保证了社会安定,促进了经济 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
【课后作业】
用图表法列举出历代王朝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采取的政策。
朝代 西周 秦 汉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中央 地方 分封制 郡县制 各项统一政策 选官 世袭制 军功 才干政绩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
一、中央
1.裁撤中书省、废丞相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材料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 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 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 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1.依据材料,概括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 2.你觉得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学思之窗】 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 利:彻底解决了君相矛盾,防止权臣专权; 弊:皇帝集君权和相权于一身,政务繁多,若皇帝昏庸则大权旁落。


元 明 清
【课后作业】
用图表法列举出历代王朝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采取的政策。
朝代 西周 秦 汉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 中央 地方 分封制 郡县制 各项统一政策 推恩令 刺史制度(地方监察) 选官 世袭制 军功 才干政绩 察举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二府三司 “杯酒释兵权”
宣政院
“收精兵” “制钱谷” “夺政权”
明朝
一、中央
1.裁撤中书省、废丞相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2.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
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 ②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 侍从顾问 参与机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雏形
正式形成 地位提高
③明宣宗: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 ④明神宗:内阁总揽大权,位于六部之上。
明朝
一、中央
1.裁撤中书省、废丞相
宰相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2.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 权力大小
权力来源
国家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内阁 皇帝赋予 侍从顾问
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 ②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
侍从顾问
雏形
皇权受到限制
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加强皇权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③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二、地方
“改土归流”
①元:土司制度(西南地区) ②清:废土司,设流官。
加强了中央集权
【本课测评】 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内阁:帮助皇帝处理繁杂政务的内侍机构,虽拥有票拟权,但是否采纳由皇帝的批红决定; 军机处: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但只能“跪授笔录”,下达诏令,不能参与决策。 前者是君主专制强进一步强化的产物,有利于加强君权; 后者将军国大权集于皇帝一身,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