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第6课 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6课 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6 琵琶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时代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3、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学习重点】1、背诵诗歌,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声,达则兼济天下。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现存诗近三千首。

二、写作背景《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优秀导学案(1)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优秀导学案(1)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主张。

2、整体把握文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自学法: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知识链接】1、品思题目《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

2、作者介绍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自号“酔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其祖父时迁居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

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

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

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

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

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

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人称“诗魔”,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

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6《琵琶行》
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4、背诵课文。
重点
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难点
引导学生抓主旨句,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六、整体感知,疏通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
2、播放朗读视频(PPT),初略感悟,正音。
3、齐读课文
七、解读序言∶要求通读序言,利用课文注解,翻译文句,并说说此“序言”的作用。
掌握序言中重点文言字词:1、左迁:降职(补充:右迁,升职)2、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命酒:酒,名词活用为动词,摆酒;4、因为:因此创作,为动词,写作,创作。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
三、写作背景:见ppt
五、解题:《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5、长句:古义:七言诗,今义: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
6、歌以赠之,歌:名词活用为动词,作歌7、命曰:命,名词作动词,命名,题名。
序言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情基调。
八、课后作业
利用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梳理文句意思,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内容。

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6琵琶行(1)教案

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6琵琶行(1)教案
琵琶行
课题:《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目Leabharlann 标1.知识目标诵读背诵全诗,理解诗人的感情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
了解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深远影响。
3.德育目标
认识社会所造成的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和作者的失意谪居的根本原因。
重点:解读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提高鉴赏水平。
难点:学习诗歌中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怀
②重点字词:
明年命酒长句暗问整顿阿姨老大少年阑干暂明声声思惨将别
③内容探究:(前两段)
快弹
信手
颜色
去来
却坐
A小序已经把事情都介绍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作如此长诗?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B.小序在文中有何作用?
C.《琵琶行》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
D作者为何对琵琶女的演奏如此入迷?有何情感?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诗之最:唐代传诗最多,语最通俗易懂,讽喻诗歌最多。
3.诵读全诗,你又读出了什么?你能自行解决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发现、感悟或者疑问?
①宇音:
嘈嘈红绡呕呕铮铮幽幽蛤蟆
嘲哳贾人乍破钿头因为获花迸发银篦
211
②“琵琶”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③《琵琶行》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
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看作者,说说你所知道的白居易。
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中国古代继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败、各种社会矛盾急剧爆发的时期,他抱着“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屡上二忙针砭时弊,屡次被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在文学上,白居易引导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台诗为事而作”,反对无病呻吟的“嘲风雪,弄花月”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氐的政治讽喻诗,如《陵叟》《卖炭翁》《观刈麦》;二是感时伤怀的叙事抒情诗,以《长恨歌》《琵琶行》最为出色。此诗一经诞生,便广为传唱,流播久远。自居易去世时,当时的黄帝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日:“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师中心稿)郑月明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

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

教学重点: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

3、理解《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含。

教学过程:一、作品提示。

1、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

《琵琶行》上一篇七言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曲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先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2、琵琶:弹拨乐器。

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tao)而鼓之”。

“鼗”,小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

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

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拨乐器的总称。

本篇中琵琶女所弹奏的,是从“丝绸之路”传达室进的“曲项琵琶”,梨形、曲项、四弦,下腹共鸣性强。

3、行: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二、预习思考。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新人教版必修3《琵琶行》教师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琵琶行》教师版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2.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3.重点字词的读音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和反复朗读纠正字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美好品质【学习重点】借助工具书和反复朗读纠正字音【学习难点】联系背景理解课文【知识链接】【解题】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这首诗属于后者。

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作者及背景】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友谊甚笃,且与之齐名.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文阅读方法。

2.学会分析文章结构。

3.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内容。

4.学会朗读和模仿古诗词的韵律。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观看《琵琶行》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2.讲解古文阅读方法(20分钟)提醒学生在阅读古文时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熟悉文字的发音和意义。

②遇到生字或生词,应及时查找字典或手册进行补充了解。

③注意阅读体裁和文化背景,寻找文句和词语的奥秘。

④注意句子结构和含义,透过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描绘手法。

3.分析文章结构(30分钟)按照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教材内容,介绍《琵琶行》的结构,由头、骨干和尾构成,骨干部分为故事主体,头尾部分为铺垫和收尾,通过讲解文中表现的情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4.背景和内容解析(40分钟)通过讲解《琵琶行》的产生背景和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分析文中的特定场景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伦道德的关注。

5.朗读和模仿韵律(20分钟)介绍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的特点,通过口语训练和朗读操练,让学生体验古代文学的美妙和神韵,提高学生的音韵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6.课后复习(10分钟)强调学生要认真复习每一课,巩固所学知识,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和梳理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更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对自身学习水平的反思。

教师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难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中国古典文学,吸取精华,激发学习兴趣和文化自信《琵琶行》是一首表现人生苦难和人生观的优秀古诗,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如分析文章结构、背景和内容解析、朗读和模仿韵律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效果。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不断传承,中国古代文学逐渐成为了人们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其中,《琵琶行》作为唐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通过《琵琶行》的学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琵琶行》为例,设计一份《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 理解《琵琶行》的基本情节,掌握主要人物特征和情感表达。

2. 熟悉《琵琶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认识古代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 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文化自信。

二、学习过程:1. 导入环节: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从《琵琶行》的标题和课本中相关的文字中,引导学生们了解《琵琶行》这首诗篇的文学形式和基本情节,以及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的基本情况和创作背景。

通过音乐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琵琶的音乐特点,加深对诗篇中音乐形象的理解与感受。

2. 感受情感环节:理解《琵琶行》的情感表达和主旨思想通过朗读和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琵琶行》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描写,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感受到“无情不似多情苦”,“好事多磨”等诗中主题思想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情感的内因和外部条件,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深刻的人性和人文关怀。

3. 文学特点环节:掌握《琵琶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通过比较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在学习《琵琶行》的过程中,让学生寻找文学表现手法的变化和演化之处,了解诗篇创作和表现手法的典型特点,探究其文学形式呈现的艺术价值。

4. 文化传承环节: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通过与学生讨论古代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领悟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促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既在理论知识方面,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学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 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 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 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相关知识 歌行体,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这类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长兄,长子。 6.文言句式 (1)歌以赠之。 (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示强调。)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转徙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使快弹数曲。 ("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送客湓浦口。 ("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
历史制造了许多悲剧,而并非所有悲剧都因悲剧的主角而演绎成永恒的绝美。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知音”“情感”“音乐”“审美”“理解”“关注弱者”“同情”
“和谐”“同情心是人性的标志”“要忧民之忧”“流泪如何不丈夫” 等话题或题目中。
运用范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1.能够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诗人深沉的感情。

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把握诗歌意境。

3.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能运用这一技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曾倡导并掀起新乐府运动。

现存诗近3 000首,主要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等。

2.探寻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大官僚及皇帝,43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次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

由于他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最终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并序》就写于他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慨叹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1、识字注音(1)重点字湓.浦口( ) 钿.头云篦.( ) 嘲哳..( ) 迁谪.( ) 虾蟆..陵( ) 霓裳.( ) 铮.铮( ) 悯.默( ) 2、实词(1)、一词多义①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②命⎩⎪⎨⎪⎧ 遂命酒 命曰《琵琶行》 ③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④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⑤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2)、古今异义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高中语文 第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琵琶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

2.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

3. 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

4.背诵诗歌。

【解题及作者介绍】《阳光课堂》P27《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自主学习任务】一、确定字音,完成《阳光课堂》P27(一)。

二、学生各自朗读,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三、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诗歌小序,总结本段知识。

简析诗前小序:1.注意几个字词: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

明年:第二年。

今指今年下一年。

委身:托身。

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因:于是;为:作,写。

命:命名,取名。

2.小序有何作用?(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2)概述琵琶女身世;(3)点明写作动机;(4)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自主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自主学习任务】1.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诗歌,总结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

(一)完成《阳光课堂》P27 (二)(三)(四)(五)(二)简析诗歌的内容: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诗人:浔江送客闻琵琶琵琶女:孤寂月夜弹琵琶其中:“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

第二节琵琶女:月夜弹奏琵琶曲诗人: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节:琵琶女:江心自叙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第四节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诗人: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节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感情在“满座皆泣”中达到高潮。

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6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6琵琶行(第1课时)导学案

《琵琶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目标2【学法指导】诵读法、自学【学习过程】任务一阅读《红对勾》相关知识链接,完成下列练习。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任务二朗读整首诗,完成下列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铮.()铮然贾.()人悯.()然转徙.()荻.()花霓.()裳琴.()瑟.()琵.()琶.()钿.()头呕.()哑.()嘲.()哳.()六幺.()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东船西舫悄无言.()自言.本是京城女()转.徙于江湖间()转.轴拨弦三两声()却坐促弦弦转.急()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稀..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C.整顿..声..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任务三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琵琶行》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琵琶行》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诗,有感情的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在课前书面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白居易的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默写全诗。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人深沉的情感,了解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方法。

3.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重难点背诵默写全诗,了解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方法。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

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

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

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2.了解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

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6琵琶行优化学案讲评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6琵琶行优化学案讲评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6琵琶行优化学案讲评第一课时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课题琵琶行课时第一课时课型习题课教课记着文言诗歌翻译要依照的原则和步依照:高考要求:“理解文言诗歌的粗心并要点骤,娴熟掌握各种文言现象。

会正确翻译重要句子”教课辨析辨别各种文言现象,运用技巧正确依照: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语感较弱。

难点翻译文言句子。

运用能力:原由翻译学习辨别正确翻译各种文言现象,学生可以记着文言文翻译要依照的原则句子是高目标和步骤,并会运用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正确翻译文言句子。

考必考内容之一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背诵琵琶行检查学生背诵情翻开小考本累积高考必备3分钟三分钟况诗词考察内容1展现练习p41-43页1巡视检查学生正学生评论总结培育自我评论5分钟承接结习题答案,并校正确率,进行实时评能力果环节价。

2增补有关知识2做议文言诗歌翻译的原1、统计翻译句子1、概括步骤和训练学生概括10分讲评则、步骤、技巧的失分处。

方法总结的能力。

钟环节2、总结翻译句子2、笔录上记录的失分原由3讲堂概括出文言文翻译提示:切分后,不在笔录本上记稳固本课所学,总结提的三个原则、四个同的词怎样处录,记准例句达成学习目标7分钟升环节步骤和六种技巧。

理?和方法。

目标检测环节部署下节课自主学习任务7板书设计8 课后反省三个例句翻译1、巡视学生。

1黑板和小考检查学生对本10分2、宣布答案。

本作答课所学的掌握钟3、评论学生作2同桌互批。

状况答结果。

3代表解说4校正答案。

1学生收集对于诗歌鉴赏的有关知识,整理在笔录上。

5分钟2你以为诗歌考察有哪些考点?(学优生)让学生明确下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提前学习。

1、原则:依照原文语气、语义、习惯2、步骤:审、切、连、誊3、技巧:留、对、换、补、删、调。

琵琶行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琵琶行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琵琶行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琵琶行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课题名称《琵琶行》课型综合解决课课程标准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局部字词2. 整体感知,并通过诵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变化。

3. 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以及人物关系的渐进过程学习目标1. 通过解析诗歌,理解在描写音乐时所运用到的写作技巧,包括想象联想、比喻、通感、正侧面描写等等。

2. 提高诗歌朗诵的技巧,培养朗诵的感情。

3. 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中心句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音乐的描写所运用到的写作技巧。

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教学难点理解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习过程学习内容(任务)及问题学习活动及行为导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引入新课。

【模块一】知人论世(1)知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将其诗歌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山水诗,《琵琶行》是一首感伤诗。

(2)论世:写作背景(3)文体知识:乐府诗歌、行、引: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歌,是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拟自由,《长恨歌》;行,是“衍其事而歌之”,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长歌行》。

吟,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秦中吟》。

【模块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注意重点字词。

2.请同学听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初步感知诗中的感情。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 凄惨悲凉忧伤二.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以下词句意思)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点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琵琶行
【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时代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3、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学习重点】1、背诵诗歌,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教材助读】
一、走进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声,达则兼济天下。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现存诗近三千首。

二、写作背景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

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

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

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

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

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

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

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

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诗中诗人所表现出了压抑和苦闷。

【预习自测题】
1、注音
铮()迁谪()浸()悯然()恬()然转徙()枫叶()荻()花捻()红绡()间关()湓()浦
憔悴()霓裳( ) 阑( )干钿头()呕哑()嘲哳()浔()阳收敛()管弦()乍()破幽咽()收拔()裂帛()银蓖()暂()歇水浆迸()声声思()铁骑()六幺()冷涩()沉吟()商贾()春江花朝( ) 悄无言()
2、解释
命酒:悯然:恬然:迁谪:委身:
漂沦:掩抑:等闲:却坐:快弹:【我的疑问】
【知识链接】
1、凭吊白居易诗四首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吊白居易》年光过眼如车毂,职事羁人似马衔。

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涕泣满青衫。

──北宋·夏竦《题江州琵琶亭》
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

明月满船无处问,不闻商女琵琶声。

──北宋·叶桂女《题江州琵琶亭》
枫叶芦花两鬓霜,樱桃杨柳久相忘。

当时莫怪青衫湿,不是琵琶也断肠。

──明·杨基《题江州琵琶亭》
2、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

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

形容极度悲伤。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

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

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

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

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
感旧、何止琵琶。

”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

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

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

还有反用这个典故的,如刘镇《水龙吟》“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和辛弃疾《满江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不过这些反用,表面上是旷达的样子,实际上蕴含着更多的悲痛。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呢?
【质疑探究】
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结合注释疏通小序并思考其作用。

2、这首叙事诗各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依次概括各段情节。

【当堂检测】
一、作者:白居易,字________,号。

晚年号________ 。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 诗人。

人称“”。

他和好友在文学上积极倡导“________ ”运动,主张“________ ,________ ”。

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

白居易诗的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
如、。

著有《_______ _》。

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之思,之后则“”。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课后反思】:
6 琵琶行并序
第一课时
【预习自测题】1、注音
铮(zhēng)迁谪(zhã)浸(jìn)悯然(mǐn)恬(tián)然转徙(xǐ)枫叶(fēng)荻(dí)花捻(niǎn)红绡(xiāo)间关(jiān)湓(pãn)浦憔
悴(qiáo cuì)霓裳(nícháng)阑(lán)干钿头(diàn)呕哑(ōu yā)嘲哳(zhāo zhā)浔(xún)阳收敛(liǎn)管弦(xīán)乍(zhà)破幽咽(yâ)收拔(bō)裂帛(bó)银蓖(bì)暂(zàn)歇水浆迸(bâng)声声思(sì)银篦(bì)铁骑(jì)六幺(yāo)冷涩(sâ)沉吟(yín)商贾(gǔ)春江花朝(zhāo) 悄无言(qiǎo)
2、理解下面词语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委身:托身。

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掩抑:掩蔽,遏抑。

等闲:随随便便。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快.弹:畅快
【质疑探究】
1、小序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感的感情基调。

2、①江头送客闻琵琶②江上聆听琵琶曲③歌女倾诉身世苦④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重闻琵琶青衫湿
【当堂检测】
白居易,字__乐天_____,号醉吟先生。

晚年号香山居士。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诗王、诗魔”。

他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__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

白居易诗的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如《长恨歌》、《琵琶行》。

著有《__白氏长庆集 _》。

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