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风险分类矩阵

合集下载

病原微生物分类等级

病原微生物分类等级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在我国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国际上以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代表,根据感染性微生物(我国称作“病原微生物”)的相对危害程度制订了危险度等级的划分标难,将感染性微生物分为危险度1级、2级、3级和4级。

(危险程度由低到高)。

菌种按危险性分类和安全级别

菌种按危险性分类和安全级别

表1. 菌种按危险性分类依其危险程度的大小,我国的菌种分为四类:类别危险性一类实验室感染的机会多,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大,症状重并能危及生命,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以及传染性强,对人群危害性大的烈性传染病,包括国内未发现或虽已发现,但无有效防治方法的烈性传染病菌种。

如: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包括EL-tor弧菌)等。

二类实验室感染机会较多、感染后的症状较重及危及生命,发病后不易治疗及对人群危害较大的传染病菌种。

如:布氏菌、炭疽芽胞菌、肉毒梭菌、麻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三类仅具有一般危险性,能引起实验室感染的机会较少,一般的微生物学实验室采用一般实验技术能控制感染或有对之有效的免疫预防方法的菌种。

如:葡萄状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李斯特氏菌和铜绿色假单孢菌等;四类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各种减毒、弱毒菌种及不属于上述一、二、三类的各种低致病性的微生物菌种。

表2.细菌、真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分类名录序号病原菌名称危害程度分类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运输包装分类e备注学名中文名大量活菌操作a动物感染实验b样本检测c非感染性材料的实验dA/BUN 编号1Vibrio cholerae霍乱弧菌f第二类BSL-2ABSL-2BSL-2BSL-1A UN 2814 2Shigella.fl exn eri褔氏志贺氏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Shigella.sonnei宋内志贺氏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4Shigella.dysenteriae痢疾志贺氏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5Enterobacter sakaza kii阪崎肠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6Staphylococcus au reu s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7Mi cro coccus luteu s藤黄微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8Staphylococcusepidermidi s表皮葡萄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9Enterococcus faecalis粪肠链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10Beta hemolyticstrepto coccus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11Pseudomonas a 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12Esch eri chia coli大肠埃希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13Esch eri chia col i O157:H7大肠埃希菌O157:H7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2814 14Citroba cter f reundii弗氏柠檬酸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15Bacillus cereu s蜡样芽孢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2814 16Vibrio parahemolyticus副溶血性弧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17Yersinia pestis鼠疫耶尔森菌第二类BSL-3ABSL-3BSL-2BSL-1A UN 2814 18Campylobacter jejuni空肠弯曲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19Clostridium perfringens产气荚膜梭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0Enterobacter aerogenes / cloacae产气肠杆菌/ 阴沟肠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1Enterobacter spp肠杆菌属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2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281423Klebsiella pnenmoniae肺炎克雷伯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24Listeria monocytogene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5Proteus mirabilis奇异变形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6Proteus vulgaris普通变形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7Rhodococcus equi马红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8Salmonella arizonae亚利桑那沙门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甲、乙、丙型副伤寒沙29Salmonella paratyphi A,B,C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门菌30Salmonella typhi伤寒沙门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1Salmonella typhimurium鼠伤寒沙门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2Serratia marcescens粘质沙雷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3Shigella spp志贺菌属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4Streptococcus spp链球菌属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5Vibrio vulnificus创伤弧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6Yersinia enterocolitic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枯草芽孢杆菌黑37Bacillus subtilis var. niger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色变种38Bacillus subtili s枯草芽孢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39Bacillus pumilus短小芽胞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40Bacillus thuringi ensi s苏云金芽孢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42Bacillus mycoid es蕈状芽孢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43Clost ridium sporogen es生孢梭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44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两歧双歧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45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婴儿双歧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46Lactobacillu s delb rueckiisubsp.bulgaricu s 徳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47Lactobacillu s ca seisubsp.ca sei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48Lactobacillu s Rhamnosu s鼠李糖乳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51Lactobacillu s acidophilus嗜酸乳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52Lactobacillu s reut eri罗伊氏乳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53Strepto coccus thermophilu s嗜热乳酸链球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54Candida albicans白假丝酵母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55Penicillium citrinum桔青霉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56Penicillium funiculosum绳状青霉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实验室等级57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不确定注:BSL-n/ABSL-n:代表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动物实验室a大量活菌操作:实验操作涉及“大量”病原菌的制备,或易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操作(如病原菌离心、冻干等)。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精选文档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精选文档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附件1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相应风险等级为I级~IV级。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患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相应的风险等级为IV级(个体高风险,群体高风险),即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传播,一般为不能治愈的病原体(如Smallpox virus)。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患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问传播的微生物。

相应的风险等级为Ⅲ级(个体高风险,群体低风险),即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如Salmonellatyphi、prion)。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相应的风险等级为Ⅱ级(个体中风险,群体有限风险),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险的病原体。

实验室暴露很少引起致严重性疾病的感染,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相应的风险等级为I级(个体低风险,群体低风险),即不会使健康工作者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如非致病性生物因子)。

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附录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

附录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

附录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本规范采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方法,与《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和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的分类方法对应关系见表1。

表1: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划分与标准附录二生物安全柜选型原则实验室应根据所需保护的实验对象的类型;针对操作感染性物质所需的个体防护要求;暴露于放射性核素和挥发性有毒化学品时的个体防护要求;或其他特殊性的工作要求来选择生物安全柜的类型。

一般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中主要使用Ⅱ级生物安全柜(A1型、A2型、B1型、B2型),常用的是A2型和B2型。

生物安全柜的选型遵循原则见表2。

表2:生物安全柜选型原则附录三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和基本程序一般根据物品的种类和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来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对于菌(毒)种、生物样本、其他感染性材料和污染物等,应选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

对于实验防护服、实验器具等,可选用高压蒸汽灭菌、化学浸泡法处理。

对于实验仪器,台面和实验室环境等,可选用化学消毒剂或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处理。

但若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采用更为有效的消毒法(如甲醛熏蒸等)。

对于被菌(毒)种、生物样本或其他感染性材料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使用前再按物品危险性的种类,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附录四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及周期实验室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的物品不得离开实验室。

一、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细菌总数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灭菌剂每月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含氯消毒剂等应每日监测。

二、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高压蒸汽灭菌应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附录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

附录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

附录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附录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分类是为了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保障公共卫生和动物健康。

以下是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的详细介绍。

一、一级病原微生物一级病原微生物是指对人类和动物有潜在危险,但一般不具有传染性或传播能力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通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影响较小。

一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操作一般是安全的,不需要特殊的生物安全措施。

二、二级病原微生物二级病原微生物是指具有一定传染性,并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通常具有一定的传播能力,但传播范围有限,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直接接触。

实验室操作二级病原微生物需要采取一定的生物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服、戴口罩、手套等。

三、三级病原微生物三级病原微生物是指具有高度传染性,并能够引起严重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通常具有广泛的传播能力,可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实验室操作三级病原微生物需要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在防护性较高的实验室中操作、使用生物安全柜等。

四、四级病原微生物四级病原微生物是指具有极高传染性,并能够引起严重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通常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可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进行广泛传播。

实验室操作四级病原微生物需要在高度密闭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全套防护服、生物安全柜、负压通风等。

在实验室操作病原微生物时,应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等级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

对于一级病原微生物,一般只需要采取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即可,如佩戴实验服、戴手套等。

对于二级病原微生物,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并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服、戴口罩等。

对于三级和四级病原微生物,需要在高度密闭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并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全套防护服、生物安全柜、负压通风等。

检验科可能涉及的其它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估报告

检验科可能涉及的其它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估报告

检验科可能涉及的其它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估报告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依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1、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3、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4、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本实验室为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实验活动为向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所需数据的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不从事大量增殖培养实验。

拟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本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均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感染性物质,其中可能涉及的第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与部份常见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均已单独进行风险评估,小部份致病性不强,不常见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一起进行风险评估,如解脲脲原体与白假丝酵母菌等。

除此之外,其中常见检测的具有乙类传染的有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实验室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另外,具有甲类传染的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以及炭疽芽胞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布鲁氏菌、粗球孢子菌等可能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本实验室只检测这类病原微生物中的“霍乱弧菌”危害相对较小的病原微生物,对于“鼠疫杆菌”及其他细菌等,本实验室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但为防止病人所送样本可能具有此类微生物,也作了相关防护措施。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分类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分类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分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国际上对病原微生物进行了生物安全分类。

这种分类体系主要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能力、致病性和对人类及动物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BSL-1级BSL-1级是指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风险极低的微生物,常见的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在BSL-1实验室中,它们的操作要求相对较低,只需基本的实验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实验台面消毒等。

二、BSL-2级BSL-2级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一定风险的微生物,包括一些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如大肠杆菌O157:H7、乙型流感病毒等。

在BSL-2实验室中,需要采取更高级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实验服、戴面罩、使用生物安全柜等。

三、BSL-3级BSL-3级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较高风险的微生物,包括一些致病性较强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如结核分枝杆菌、丙型肝炎病毒等。

在BSL-3实验室中,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如空气过滤、负压操作、密封容器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和传播。

四、BSL-4级BSL-4级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极高风险的微生物,包括一些高度致病性的病毒,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等。

在BSL-4实验室中,需要采取最高级别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如全封闭操作、密闭系统、高效过滤等,以确保病原微生物的绝对安全。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实验人员、动物和公众的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和传播,以避免疾病的扩散和爆发。

不同级别的实验室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标准,需要实验人员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防护措施。

除了实验室级别的分类,病原微生物还可以根据其致病性和传播途径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病原微生物可分为四类:A类、B类、C 类和D类。

A类病原微生物指的是高度致病、易传播的微生物,如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等。

这类微生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一、摘要本评估报告针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实验室潜在的风险,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本报告旨在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评估背景微生物实验室在进行科研实验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致病性微生物的研究,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周围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控制潜在风险,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至关重要。

三、评估方法本评估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实验室相关信息,如实验室规模、实验项目、微生物种类等;2. 分析实验室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如意外释放、实验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3.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4. 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评估结果根据评估过程,本报告识别出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意外释放风险:实验室微生物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意外释放,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2. 实验操作失误风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规范、缺乏培训等原因导致实验失误,引发生物安全风险;3. 生物恐怖主义风险:实验室可能面临生物恐怖主义的威胁,如恶意破坏、窃取微生物等;4. 环境污染风险: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废弃物,如培养基、实验器材等,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污染。

针对上述风险,本报告对其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估。

具体评估结果如下:五、风险控制措施针对评估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2.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3. 加强实验室设施设备建设,确保实验室设备安全可靠,降低意外释放风险;4. 建立健全实验室微生物监管制度,对微生物的储存、使用、处置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5. 加强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范废弃物分类、包装、标记和运输,防止环境污染;6. 建立生物恐怖主义防范机制,提高实验室安全防护水平,防范生物恐怖主义威胁。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
第三类

致病菌
呼吸道
环境中较稳定

感染(伤口,呼吸道,泌尿道,伤口,败血症,腹膜炎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
35
放线杆菌属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呼吸、泌尿道、伤口
可在正常人体呼吸和泌尿道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牙周感染和系统性感染(心内膜炎,脑内脓肿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呼吸、血液
正常人体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结膜炎,鼻窦炎,中耳炎,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须做药敏)
31
阴道加德纳菌
第三类

致病菌
接触(性)
正常人直肠,孕期妇女阴道稳定存在

细菌性阴道炎
可以预防和治疗
甲硝唑(局部感染),氨苄青霉素(全身感染)
治疗:青霉素类,头孢类,甲硝唑,亚胺培南。
38
厌氧消化链球菌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伤口
厌氧条件下稳定

各种头颈部感染,妇科感染,腹腔感染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
其他厌氧菌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伤口
厌氧条件下稳定

各种头颈部感染,妇科感染,腹腔感染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硝基咪唑类,部分头孢类,碳青霉烯类。

细菌性痢疾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喹诺酮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7

微生物安全分类清单

微生物安全分类清单
2. BSL-2(生物安全级别 2): • 特点: 有潜在致病性,但通常在适当的实验室条件下可 以有效控制。 • 示例: 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等。可能引起严重疾病,具有潜在的空气传播能力, 但在合适的实验室条件下可以有效控制。 • 示例: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等。
4. BSL-4(生物安全级别 4):
• 特点: 极具致病性,可能引起严重的甚至致命的疾病。 通常需要高度封闭和高度控制的实验室条件。
• 示例: 埃博拉病毒、拉沙病毒等。
这个分类系统是为了确保在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实验时采取适当的生物 安全措施。在研究实验室中,科研人员需要遵循适当的实验室规程, 根据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级别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微生物安全分类清单
微生物根据生物安全风险被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级别。国际上通常采用 生物安全级别(BioSafety Level,简称 BSL)分类系统。以下是根据 BSL 系统的微生物安全级别分类清单:
1. BSL-1(生物安全级别 1): • 特点: 对人类和动物一般无害,通常是不致病的微生 物。 • 示例: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酵母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等。

微生物室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微生物室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微生物室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根据对微生物室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以下是报告的内容:一、背景介绍:微生物室是一个专门用于进行微生物研究的实验室,主要涉及微生物培养、实验操作和样品分析等工作。

微生物室中存在一定的潜在安全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以确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二、潜在的安全风险:1.微生物感染:微生物室中常常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操作,容易导致工作人员暴露于病原微生物,从而引发感染。

2.化学品风险:微生物研究中常常使用一些化学试剂和溶液,如酸碱溶液和有机溶剂等。

这些化学品如果不正确使用、储存或处置,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或污染环境。

3.生物安全性风险:微生物室中可能会进行一些具有潜在生物安全性风险的实验,例如基因工程实验或病原微生物的转染等。

这些实验可能会导致生物材料的泄漏或意外释放,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4.放射性材料风险:微生物室中有时会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实验或与放射性同位素相关的实验。

这些实验如果不正确操作,可能会导致辐射泄漏,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5.火灾和爆炸风险:实验室中使用的一些设备和试剂可能具有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例如,易燃的溶剂或化学品与高温设备的接触可能引发火灾。

三、评估结果和建议:1. 人员防护:实验室人员应受过相关安全培训,并使用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和口罩等。

此外,实验室应建立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人员在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 实验室设计和设备安全:实验室应有合适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质量和防止空气传播的微生物。

实验室的设备应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测,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易燃和爆炸性物品应储存在专门的安全柜中,定期清理过期的化学品。

3. 废物处理和储存:微生物室中产生的废物应正确分类、储存和处理。

化学废物应安全储存于合适的容器中,并定期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处理。

生物废物应按照相关法规妥善处理,如进行高温灭菌或专门处理。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
14
铜绿假单胞菌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医院感染、插管
广泛分布, 抵抗力强

局部化脓性炎症, 心内膜炎, 一岁以下小儿流行性严重腹泻。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庆大酶素, 多粘菌素。
15
其他非发酵菌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医院感染、插管
广泛分布, 抵抗力强

局部化脓性炎症, 心内膜炎, 一岁以下小儿流行性严重腹泻。
治疗:控制基础疾病, 切除坏死组织, 应用两性霉素B
43
青霉属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呼吸
环境广泛中稳定存在

泌尿道感染, 腹腔感染, 过敏性和超敏性肺炎。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两性霉素B, 氟康唑等。
44
卡氏肺孢菌属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呼吸
环境广泛中稳定存在

呼吸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首选复方新诺明
45
伤口
动物口腔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动物咬伤造成的局部感染, 慢性肺病, 全身系统性疾病。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先锋霉素, ,红霉素类,四环素类, 喹诺酮类
11
霍乱弧菌
第二类

条件致病菌
粪口
环境中可存在3周

可从无症状到致死性腹泻。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2
类志贺气单胞菌
第三类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两性霉素B, 氟康唑等。
41
地霉
第三类

条件致病菌
呼吸

菌种按危险性分类和安全级别

菌种按危险性分类和安全级别

菌种按危险性分类和安全级别表1. 菌种按危险性分类依其危险程度的大小,我国的菌种分为四类:类别危险性一类实验室感染的机会多,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大,症状重并能危及生命,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以及传染性强,对人群危害性大的烈性传染病,包括国内未发现或虽已发现,但无有效防治方法的烈性传染病菌种。

如: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包括EL-tor 弧菌)等。

二类实验室感染机会较多、感染后的症状较重及危及生命,发病后不易治疗及对人群危害较大的传染病菌种。

如:布氏菌、炭疽芽胞菌、肉毒梭菌、麻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三类仅具有一般危险性,能引起实验室感染的机会较少,一般的微生物学实验室采用一般实验技术能控制感染或有对之有效的免疫预防方法的菌种。

如:葡萄状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李斯特氏菌和铜绿色假单孢菌等;四类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各种减毒、弱毒菌种及不属于上述一、二、三类的各种低致病性的微生物菌种。

表2.细菌、真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分类名录序号病原菌名称危害程度分类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运输包装分类e备注学名中文名大量活菌操作a动物感染实验b样本检测c非感染性材料的实验dA/BUN 编号1Vibrio cholerae霍乱弧菌f第二类BSL-2ABSL-2BSL-2BSL-1A UN 2814 2Shigella.fl exn eri褔氏志贺氏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Shigella.sonnei宋内志贺氏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4Shigella.dysenteriae痢疾志贺氏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5Enterobacter sakaza kii阪崎肠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6Staphylococcus au reu s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7Mi cro coccus luteu s藤黄微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8Staphylococcusepidermidi s表皮葡萄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9Enterococcus faecalis粪肠链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10Beta hemolyticstrepto coccus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11Pseudomonas a 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12Esch eri chia coli大肠埃希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13Esch eri chia col i O157:H7 大肠埃希菌O157:H7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2814 14Citroba cter f reundii弗氏柠檬酸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15Bacillus cereu s蜡样芽孢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2814 16Vibrio parahemolyticus副溶血性弧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17Yersinia pestis鼠疫耶尔森菌第二类BSL-3ABSL-3BSL-2BSL-1A UN 2814 18Campylobacter jejuni空肠弯曲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19Clostridium perfringens产气荚膜梭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0Enterobacter aerogenes / cloacae产气肠杆菌/ 阴沟肠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1Enterobacter spp肠杆菌属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2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281423Klebsiella pnenmoniae肺炎克雷伯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24Listeria monocytogene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5Proteus mirabilis奇异变形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6Proteus vulgaris普通变形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7Rhodococcus equi马红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28Salmonella arizonae亚利桑那沙门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甲、乙、丙型副伤寒沙29Salmonella paratyphi A,B,C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门菌30Salmonella typhi伤寒沙门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1Salmonella typhimurium鼠伤寒沙门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2Serratia marcescens粘质沙雷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3Shigella spp志贺菌属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4Streptococcus spp链球菌属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5Vibrio vulnificus创伤弧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36Yersinia enterocolitic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枯草芽孢杆菌黑37Bacillus subtilis var. niger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色变种38Bacillus subtili s枯草芽孢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39Bacillus pumilus短小芽胞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40Bacillus thuringi ensi s苏云金芽孢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42Bacillus mycoid es蕈状芽孢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43Clost ridium sporogen es生孢梭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44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两歧双歧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45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婴儿双歧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46Lactobacillu s delb rueckiisubsp.bulgaricu s 徳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47Lactobacillu s ca seisubsp.ca sei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48Lactobacillu s Rhamnosu s鼠李糖乳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51Lactobacillu s acidophilus嗜酸乳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52Lactobacillu s reut eri 罗伊氏乳杆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53Strepto coccus thermophilu s嗜热乳酸链球菌第四类BSL-1ABSL-1BSL-1BSL-1B UN 3373 54Candida albicans白假丝酵母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 55Penicillium citrinum桔青霉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56Penicillium funiculosum绳状青霉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实验室等级57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B UN 3373不确定注:BSL-n/ABSL-n:代表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动物实验室a大量活菌操作:实验操作涉及“大量”病原菌的制备,或易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操作(如病原菌离心、冻干等)。

风险等级划分方法(矩阵法)

风险等级划分方法(矩阵法)

风险等级划分方法(矩阵法)在确定风险概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基础上,明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建立风险矩阵。

事故发生概率等级表 1风险矩阵5II III III IV IV510152025 4I II III III IV48121620 3I II II III III3691215 2I I II II III246810 1I I I I II1234512345风险矩阵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说明: 1.风险 =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后果严重程度。

2.风险矩阵中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见表2,事故发生概率等级见表3,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见表4。

表 2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风险等级分值描述需要的行动改进建议严重风险必须通过工程和 / 或管理、技术上的专门措需要并制定专门的管理方一级风险16< IV 级≤ 25(绝对不能施,限期(不超过六个月内)把风险降低案予以削减。

容忍)到级别 II 或以下。

高度风险应当通过工程和 / 或管理、技术上的控制措需要并制定专门的管理方二级风险9< III级≤ 16施,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 12 个月)内,(难以容忍)案予以削减。

把风险降低到级别 II 或以下。

中度风险(在控制措具体依据成本情况采取措施。

需要确认程个案评估。

评估现有控制三级风险4< II级≤ 9施落实的条序和控制措施已经落实,强调对它们的维措施是否均有效。

件下可以容护工作。

忍)低度风险不需要。

可适当考虑提高四级风险1≤I级≤ 4不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降低风险。

安全水平的机会。

(在工(可以接受)艺危害分析范围之外)表 3事故发生概率概率硬件控制措施软件控制措施等级1.两道或两道以上的被动防护系统,互相独立,1.清晰、明确的操作指导,制定了要遵循的纪可靠性较高。

律,错误被指出并立刻得到更正,定期进行培2.有完善的书面检测程序,进行全面的功能检训,内容包括正常、特殊操作和应急操作程序,1查,效果好、故障少。

包括了所有的意外情况。

车间表面微生物检测风险评估

车间表面微生物检测风险评估

质量风险评估
果糖车间表面微生物评估报告
产品名称:果糖
产品代号:0540
产品阶段:生产阶段
评估日期:
报告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1、风险等级与风险矩阵
第 2 页共7 页
1.2 严重性和可能性矩阵(风险等级判断)
如果可能性和严重性的乘积为1-4为低风险(绿色区域),乘积为5-9中等风险(黄色区域),乘积为10-25为高风险(红色区域)。

1.3 可检测性和风险等级矩阵(关键性判断)
风险等级分为三等,如果高风险打分为3分,中等风险打分为2分,低风险打分为1分。

风险等级和可检测性的乘积为1-5为非关键参数(绿色区域),乘积为6-15为关键参数(红色区域)。

2.评估报告所需的相关资料
3.评估所需的参考资料
4.医药级果糖车间表面微生物评估
第 5 页共7 页
第 6 页共7 页
5.结论
经过评估,医药级果糖车间表面微生物检测点共为29个点,检测频次为1次/月。

第7 页共7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表中“减少关注度”系指食品经加热杀死污染的细菌。

“关注度无变化”系指微生物数不增减,如冷冻食品或干燥食品。

“增加关注度”系指将食品保存在不良环境中使微生物易于繁殖和产毒。

在ICMSF的规定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属于中等危害。

对于目前的速冻食品,虽然加热食用,而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基本全部死亡(可以列在case7),但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含量是不会变化(关注度不变),所以,对于速冻食品,就把金黄色葡萄球菌列在case8这项里面。

对于这类食品,ICMSF 就规定适用于三级采样,n=5,c=1。

3、对于其他的食品,也是按照这样的原则来判定类别,设定n、c值的。

从上面的说明里面,可以看出,我国现在公布的国家标准,针对的并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本身,否则就可以按照加热后细菌数量减少而列在case7里面了。

我们的致病菌指标虽然限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是还是按照肠毒素(加热后不变化case8)来更严格限制的。

4、最后再举个例子:按照ICSMF原理进行分析的时候,对不同的食品处理方式应酌情考虑。

例如,生肉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常见的情况就是被其他腐败菌所抑制,反而不易发生食物中毒(在没有产生足够的肠毒素之前已经不能食用),适用case7和case8。

烹调加工后的熟肉制品,对各种细菌都没有抵抗力,一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则易发生食物中毒,适用case9。

加热盐腌的肉制品,水活性0.86以下,但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反而有增殖的可能性,
因此适用case9。

如果是沙门氏菌,在水活性0.94以下不能繁殖,适用case11,……
如上所述,我们就可以根据各种(食品+危害微生物+处理方式)的不同组合,进行很正确的危害度设定。

关于n和c的意思,
在GB 4789.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里面有明确的说明。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
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
注1: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注2: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小于或等于m值;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值和M值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