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完美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完美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语言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能够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中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语言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山水诗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想象和感受。

提问:大家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美景的诗文?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语言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每组选取一个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解读和分享。

4. 讲解与分析:教师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山中的美景之中,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热爱自然、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熟读并理解《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背诵重点句子和段落。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体会诗中的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意的体会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谈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分析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6. 总结提升:总结诗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

7. 作业布置: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山水美景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感悟。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山水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美景,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

3. 对比教学:将《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其他王维的山水诗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文和写作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进行一次关于本单元知识的测试,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意境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诗文原文:提供《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024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6篇

2024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6篇

2024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6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1(约3316字)教学目标:1、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把握“深趣”。

3、品味__“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一、译文: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走到那清澈流水旁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不是你性情高远的话,难道我能用游山玩水来邀请你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山中人王维说。

二、当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山殊可过。

过:越过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C、村墟夜舂,复与疏相间。

间:疏远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矫:矫健2、“故山殊可过”中“过”义与下列哪项相同?()A、是谁之过与?B、过故人庄C、农夫、渔夫过而陋之D、一日,大母过余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故山殊可过经过B、复与疏钟相间夹杂C、步仄径狭窄D、多思曩昔从前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C、(1)步仄径,临清流也(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D、(1)因驮黄檗人往(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与山僧饭讫而去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然是中有深趣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斯之不远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与山僧饭讫而去吾尝终日而思矣B复与疏钟相间物与我皆无尽也C然是中有深趣矣然后知是山之特立D因驮黄檗人往因人成事8、__重在写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实写冬日景致的一项是()①景气和畅②清月映郭③露湿青皋④村墟夜舂⑤吠声如豹⑥白鸥矫翼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①④⑤9、写景状物最忌单调平板,故作者常以“动”、“静”对比笔法,使文字更具情致,下列句子哪个属于这种类型()A、此时独坐,僮仆静默B、轻鲦出水,白鸥矫翼C、北涉玄灞,清月映郭D、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原文: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2.2 生字词:解析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1.2.3 课文翻译:对课文进行逐句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2.1.2 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意义;2.1.3 课文的翻译与理解。

2.2 教学难点2.2.1 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2.2.2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2.3 课文中的意境与哲理的把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熟悉课文;3.1.2 讲解法: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1.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原文、生字词、翻译等;3.2.2 音频资料: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把握朗读节奏;3.2.3 网络资源:分享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拓展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4.1.1 介绍作者王维及其作品《山中与裴秀才迪书》;4.1.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观和友情主题。

4.2 朗读课文4.2.1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4.2.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4.3 讲解课文4.3.1 逐句讲解课文,解析生字词及其意义;4.3.2 分析课文中的意境与哲理,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4 讨论与分享4.4.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4.4.2 选取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点评。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3. 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深层意境的把握。

3. 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译文和注释。

2. 相关资料:王维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a. 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b.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王维的其他诗作,如《鹿柴》、《相思》等,巩固对王维诗歌风格的认识。

2. 诗文朗读与背诵:a. 让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b. 逐句讲解诗文,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c. 引导学生背诵诗文,加强记忆。

3. 诗文解析:a. 分析诗中的意境,如山水之美、友情之深等。

b. 讲解诗中的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对比映衬等。

c. 讨论诗中的主旨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文学鉴赏与表达:a.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b. 鼓励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c.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分享,互相学习和交流。

三、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3. 收集其他王维的诗作,进行阅读和鉴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章节名称:第一章山中景色描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描绘的山中景色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文中描绘的山中景色及特点。

2. 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及表达情感。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背景及作者。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中描绘的山中景色。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及表达情感。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描绘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文中描绘的山中景色及特点。

2. 学生能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及表达情感。

3. 学生能运用所学,进行自主描绘自然景色。

二、教案基本信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章节名称: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 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表达情感。

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表达情感。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人物形象分析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 学生能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表达情感。

3. 学生能运用所学,进行自主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案基本信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章节名称:第三章文化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所处的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所处的文化背景。

2. 分析文化背景对文中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2. 教师讲解《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所处的文化背景。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文背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唐代文学家王维致友人的一封信。

信中描绘了王维隐居山中时的宁静生活,以及对友人裴迪的思念之情。

1.2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文学家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领会课文所表达的友情和隐居思想。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内容概述王维在信中向裴迪倾诉了自己隐居山中的生活情趣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他描绘了山中的美景和宁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友情的珍视。

2.2 重点词语解析山中:指王维隐居的地方。

裴秀才迪:指王维的好友裴迪。

宁静:指平静、安静的状态。

思念:指对远方亲友的牵挂和怀念。

2.3 重点句式解析“山水之美,令人心旷神怡。

”:意指山水美景让人心情愉悦。

“每逢佳节倍思亲。

”:意指在重要节日时更加思念亲人。

第三章:课堂活动3.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王维和裴迪,通过对话形式演绎信中的内容,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练习与拓展4.1 填空练习4.2 写作拓展以“给好友的一封信”为题,模仿王维的笔触,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生活点滴和思念之情。

第五章:总结与反馈5.1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解析、课堂活动和练习拓展。

5.2 学生反馈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提出疑问和建议。

5.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并完成练习与拓展中的写作任务。

第六章:教学方法与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解读课文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利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6.2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了解。

1.2 适用年级及学科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学科:语文1.3 教学时间共计150分钟,分为3个课时。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重点词汇与句型的解释与练习课文中的哲学思想的探讨作文练习:以课文为启发,写一篇关于自然与人生的作文2.2 教学步骤课时一:1. 课文朗读与理解(3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情节。

2. 重点词汇与句型的解释与练习(45分钟)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课时二:1. 课文中的哲学思想的探讨(4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哲学思想,如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2. 作文练习:以课文为启发,写一篇关于自然与人生的作文(45分钟)给学生发放作文题目,要求以课文为启发,写一篇关于自然与人生的作文。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文,教师进行指导和批改。

课时三:1. 作文讲评与展示(4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课文文本《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相关注释资料和参考书籍作文纸张和评分标准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学生作文的质量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的积极程度。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和意见。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赛,以《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为灵感来源。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体验自然环境,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及课文内容。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资源。

6.2 课堂活动朗读与讨论: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讨论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2. 教材版本:人教版3. 学科领域:语文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3)了解作者王维及与裴迪的友谊。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山水田园诗,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2)学会关爱自然,珍惜友情,养成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和句式;(2)学会朗读、背诵课文;(3)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山水意境;(2)体会作者对友情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2)讲述王维与裴迪的友谊,引出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山水意境;(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分析作者的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2)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5.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2)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尝试创作山水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收集其他山水田园诗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3. 写一篇关于山水美景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写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掌握山水游记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2.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山水游记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作者王维,引导学生回顾其代表作品。

(2)简要介绍《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写作背景。

2.阅读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2)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2)讨论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山水游记的写作方法。

5.写作训练(1)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让学生运用山水游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2)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给予评价和建议。

6.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然美,学会欣赏和表达。

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作者王维,引导学生回顾其代表作品,如《山居秋暝》、《鸟鸣涧》等。

2.简要介绍《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写作背景,即作者与友人裴迪在山中的交往。

二、阅读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色?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与裴迪的交往;第二部分写山中的自然景色;第三部分写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2.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闲云野鹤,随意所适”描绘了山中生活的闲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展现了作者的高洁情操。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1这篇散文是王维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裴秀才迪,即裴迪,他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早年曾与王维隐居终南山。

互相唱和。

后王维得辋川别墅、裴迪成为座上常客,查“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

宾主咏辋川二十景,各成绝句二十首,这就是著名的《辋川集》。

秀才,隋及唐初的取士科目名,后用对文人学士的敬称。

这篇短文全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

犹如四言诗。

中间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饬中又多变化。

其写景部分,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

景物描写也很有特,点。

写冬景和春景的两段,几乎全用四字短句,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冬末和仲春美妙的自然景色,如第二段,作者将山水、月色、林火、村落、犬吠、钟鸣等景物融为一体,写出了冬夜清幽寂静、寒意森森的迷人景色,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刻画,动静相间,充满诗情画意。

[教材分析]本文篇幅短小,字词句疑难相对较少。

根据本文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可着重从其写景特点以及文中所包含的人生旨趣人手进行分析鉴赏,既可给学生以新鲜之感,又可培养他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鉴赏力,借鉴如何描摹自然美景的方法。

[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写景特征。

2、鉴赏语言淡雅优美,富有情韵的特点。

3、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含有的深趣。

[教学策略]从课题人手,通过诵读、播放配乐朗诵,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整体把握文意。

再以裴迪为切入口:如果你是裴迪,你会应邀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以此牵出文中的“景”、“情”、“理”来探究。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完美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完美版

一、教案基本信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完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2. 解读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结构。

2. 理解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将文章中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准备:1. 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课文学习,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文本分析(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阅读,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结构,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Step 3:主题探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文学鉴赏(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细致阅读,欣赏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2. 让学生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朗读和分享,解释喜欢的理由。

Step 5: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

三、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结构。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完美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完美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王维的生平、创作背景及其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仿写一篇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体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3)了解古代文人的写作风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理解文中生僻词语和句式,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王维的诗歌风格,体会其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王维诗歌风格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王维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提问:同学们对王维的诗歌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王维的诗歌风格。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色。

(2)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

5. 小结与作业:(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分析其他王维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学生的提问与回答。

(3)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熟读和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情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完美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完美版

一、教案基本信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完美版学科领域:中国古代文学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现的山中美景。

3. 领会作者通过书信形式抒发友情与自然之美的情感。

4. 掌握并运用文中涉及的文学典故和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1. 文中意象与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2. 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手法。

3. 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文中典故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教材:《高中语文》参考资料:1.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及注释。

2. 关于山中美景的插图或视频资料。

3. 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资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背景,说明这是一封描绘山中美景的书信,作者通过书信形式表达了对友人裴秀才的思念之情。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全文,并尝试背诵。

三、课堂讲解(3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讲解课文,分析并欣赏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针对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师进行讲解和拓展。

四、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课堂讲解的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检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二、课堂讲解(3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2.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手法。

三、课堂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中美景和情感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熟背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目。

3. 收集有关山中美景的诗词或文章,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意象与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历史文化知识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并对下次课进行准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2.积累部分实词。

3.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学习断句,把握节奏。

2.赏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方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的注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解题(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

【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

【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书】点明了体裁。

(2)王维(701—761),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盛唐诗人。

官至尚书右丞。

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着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作品有《王右丞集》。

2、简介背景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

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3、正字音猥( wěi ) 憩( qì ) 讫( qì ) 辋( wǎng )涟(lián ) 吠( fèi ) 灞(bà ) 墟( xū )舂(chōng) 曩(nóng ) 仄(zè ) 鯈(tiáo )皋(gāo ) 陇(lǒng ) 雊(gòu ) 檗(bò )4、释字词(1)故山殊可过(特别,很) (2)足下方温经(我,正在)(3)猥不敢相烦(鄙,自我谦称) (4)与山僧饭讫而去(终了,完毕)(5)步仄径(狭窄的小道) (6)辋水沦涟,与月上下(上下波动,名作动)(7)山中人王维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5、一词多义(1)过:故山殊可过(过访,浏览) 三伏适已过(过去)过犹而不及(胜过)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错误,过失)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2)发:草木蔓发(生长) 猛将必发于卒伍(兴起,产生)此病后三期当发(发作) 春心莫共花争发(花开)6、古今异义(1)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景气” 古:景色,气候; 今:指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泛指兴旺。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友情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感受课文的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遇到生字词及时查阅字典。

(2)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古诗词句。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山中景色和友情的美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作文。

3. 深入了解王维的其他作品,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增强记忆力and 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友情的情怀。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之涣及其作品《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查阅课文注释,理解生僻字词和句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指导学生运用到写作中。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意。

(2)学生默写课文,加强记忆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字词的正确书写、课文的理解和背诵以及写作的运用。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和写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理解并掌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文言文阅读能力1.3 教学内容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阅读与理解生词和短语的解释与运用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析第二章:教学资源2.1 课文文本《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注释版课文2.2 教学辅助材料生词表课文翻译相关背景资料2.3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PPT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提前熟悉文本内容准备教学PPT和相关的辅助材料3.2 课堂导入引入话题,介绍作者王维和裴迪的背景简述课文的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3.3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句子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4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讲解和巩固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和短语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运用新词和短语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评估学生的答题情况和理解程度4.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课文阅读与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学习5.2 第二课时课文翻译和解释相关背景资料的学习5.3 第三课时分析课文中的特殊句式综合练习和讨论5.4 第四课时课堂参与度的评估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讲解5.5 第五课时综合评价和总结教学反思和改进计划第六章:课文翻译和解释6.1 课文翻译对课文进行逐句或逐段落的翻译,确保学生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

解释课文中使用的比喻、典故等文学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6.2 重点句子解释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解释,确保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版本:人教版2. 学科:语文3. 课时:2课时4. 年级:八年级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欣赏自然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书信表达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友谊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课文主题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文学手法。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课文结构。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2)介绍作者王维及背景知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收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准备讲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结构,阐述主题。

(3)讲解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景色描绘。

(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题。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3)鼓励学生通过书信表达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7. 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庭作业:朗读和背诵课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体会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提升古文阅读能力。

1.2 教案适用范围本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课程,配合《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教学使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王维的思想特点。

(2)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领悟文章的意境和哲理。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王维的思想特点,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难点:文章的意境和哲理的领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王维的思想特点。

3.2 互动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3 感悟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领悟文章的意境和哲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学习。

4.2 讲解文章教师详细讲解文章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4.3 互动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通过问答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4.4 感悟意境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默写文章,让学生在朗读和书写中感受文章的意境和哲理。

4.5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并背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理解程度和古文阅读能力。

6.2 评估方式(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作业检查:检查学生的翻译和背诵情况。

(3)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和问答题,全面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3.培养诵读和品味文言文精巧语言的能力。

4.培养鉴赏优秀古代散文的习惯与技能。

5.正确评价课文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方法:
1.初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

2.反复诵读,然后分析作者选取景物的角度,所写景物的特点。

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品读、鉴赏课文描写寒山月夜景色和想象与友人一同欣赏春景的情景的文段,是学习的重点;体会作者的写作背景,是学习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诵读、揣摩语句和课堂讨论来解决、消化重点、难点。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本课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段。

此外,文句的翻译、评析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都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来完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课文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
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大家回顾一下学过的作品,哪些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点的——这是他的诗作,那么他的文章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书信体的散文来领略这一艺术风格。

2.解题
(1)解题【山中】点明地点。

【秀才】是唐代对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

【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书】点明了体裁。

(2)王维(701—761),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盛唐诗人。

官至尚书右丞。

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著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

作品有《王右丞集》。

(3)简介背景。

王维后半生,无心仕途,常往来于长安和蓝田县的辋川别业之间,亦官亦隐,常与裴迪等诗酒唱和,诵读佛经。

此信即写于他从长安回到辋川别业的某个时候。

3、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
4、初步感知
(1)大家平时也有给朋友写信,那一般会写什么内容呢?——那本文是不是也写这样的内容?——那是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有一个词浓缩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文眼”,你认为是哪个词?
提示:A、“可过”B、“相烦” C、“深趣” D、“相邀”
5、重点分析
(1)文中用哪些段落来写景?那第一段写了什么呢?
(2)朗读课文,将文中描绘自然风光的两处文字找出来,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说说
这两段文字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用准确的词语为这两幅图命名。

(学生体会,锻炼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师明确、板书)
明月
山的轮廓
水的波影
第二段:寒山月夜图:灯火的明灭寂静清幽
犬声
夜舂声
深趣(白描)疏钟声
草木
鲦鱼
第三段:山村春色图白鸥明丽欢快
露水
麦陇
朝雊
(4)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明确:A、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

B、暗含对朋友的邀请。

C、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5)从文中那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维不愿独享“终南美景”,而热情邀请裴迪同游,这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第一段:写独游的索然无味。

第二段:往昔携手赋诗,快乐同游。

第三段:热情邀请--“倘能与我同游乎?”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款款深情。

6、深入探讨
(1)本文议论抒情的句子与描绘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说说这样的句式在此
文中有何艺术效果?
明确:本文句式骈散结合。

写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抒情议论,多用散句,信笔抒写,或直抒胸臆,或点明主旨,轻灵自由。

例子1:首段及“斯之不远,倘能……山中人王维白。

”都是散句。

例子2:“北涉玄灞,清月映廓。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和“当待山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都是骈句。

(2)准确用词:
分析:A、蔓--蔓延。

表现了春回大地,草木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B、“轻鯈”又称白鲦,一种银色小鱼,游动轻捷。

能否把“轻鯈”改成“白鯈”,为什么?
C、“矫”能否换为“举”或“展”,为什么?
(3)学习之后,大家有何疑问,请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7.课文小结
8.布置练习及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四。

3. 请你写一段描绘风景的文字,要求在这段文字中准确、自然地引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一两个写景句子。

4. 完成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