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二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实验电学实验专题归纳

高中物理实验电学实验专题归纳

高中物理实验电学实验专题归纳一、本专题共涉及以下六个实验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九: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一:传感器的使用二、本专题实验特点及其在高考中的地位物理实验为高考必考内容,近年的高考物理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实验的考查,尤其是除了对教材中原有的学生实验进行考查为,还增加了对演示实验的考查。

利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仪器或实验方法加以重组完成新的实验目的的设计型实验将逐步取代对教材中原有单纯学生实验的考查。

历届高考在实验方面的命题重点为: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定、物理规律的验证和物理现象的研究、实验数据的处理。

高考中物理实验题类型大体有:⑴强调基本技能,熟识各种器材的特性。

像读数类: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等;选器材类:像选取什么量程的电表和滑动变阻器等⑵重视实验原理,巧妙变换拓展。

像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变形和测量电阻的再造等。

源于课本不拘泥课本一直是高考命题与课标理念所倡导的,所以熟悉课本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原理是我们复习的重中之重。

⑶提倡分析讨论,讲究实验的品质,像近年高考中的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改良方案,甚至开放性实验等于课标的一标多本思路是交汇的。

⑷知识创新型实验。

像设计型、开放型、探讨型实验等都是不同程度的创新,比如利用所学可以设计出很多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案。

三、高考易错问题剖析及应试策略例1.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某同学测得电流-电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电流2.7 5.4 12.4 19.5 27.8 36.4 47.1 56.1 69.6 81.7 93.2I/mA电压0.04 0.08 0.21 0.54 1.30 2.20 3.52 4.77 6.90 9.12 11.46U/V(1)用上表数据描绘电压随电流的变化曲线;(2)为了探究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已作出电阻随电流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指出灯丝的特征,并解释形成的原因。

物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九 学案 物理实验

物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九  学案 物理实验

巧学妙解王荣誉出品
专题九 学案15
突破练习 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薄的金属圆片 的直径和厚度,读出图 2 中的示数,该金属圆片的直径的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测量值为__________ cm,厚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 mm.
图2
巧学妙解王荣誉出品
专题九 学案15
解析 游标卡尺没有估读数字.其主尺读数为 12 mm,游标尺 读数为 8×0.05 mm=0.40 mm.测量值是二者之和,为 12 mm
专题九 学案15
2.螺旋测微器读数时需注意:(1)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 度线是否已经露出,有时候肉眼看不出来,此时可观察可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动刻度上的示数,如果旋钮上的零刻度线非常靠近主刻度 线基线下方,则认为固定部分过半刻度线,要增加固定刻 度示数 0.5 mm;(2)读数时注意精确度为 0.01 mm;(3)可动 刻度要估读,估读到 0.001 mm,以毫米为单位时,螺旋测 微器的读数均要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三位,即使最后一位估 读数值为零,也不能省略.
巧学妙解王荣誉出品
专题九 学案15
命题情况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安徽 12 13
广东 12 13
北京 12 21 (2) 13
天津 12 13
考查点 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与测量性实 验 创新设计性实验
34 34 (2) (1)
9 (2)
巧学妙解王荣誉出品
专题九 学案15
【考点预测】 高考中常涉及的力学实验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 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能守恒定律等,这类实验要求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科学家已 归纳、总结和已证明了的结论,通过实验过程的再现,加深 对规律适用条件和结论的理解.解决验证性实验相关问题的 关键是根据题目给定的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实验情景领会 命题意图,找出实验中应测定的物理量,明确在误差允许的 范围内通过怎样的定量关系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高中物理全套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全套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全套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进行,学生能够掌握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及方向的方法,理解受力的概念,掌握受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材料:
1. 弹簧测力计
2. 直尺
3. 弹簧天平
4. 动态木块
5. 台面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台面上,确保测力计的示数清零。

2. 将一段直尺放置在台面上,使其水平。

3. 将弹簧天平挂在直尺的一端,用一根绳子将动态木块挂在弹簧天平的另一端。

4.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下受力的大小。

5. 改变动态木块的位置,重新测量受力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6. 改变动态木块的质量,重新测量受力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受力的大小及方向。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尽量减小误差。

2. 实验结束后要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妥善保管实验仪器。

实验扩展:
1. 可以将受力的大小与动态木块的质量进行比较,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实验,比较受力的大小是否受环境影响。

实验评价:
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受力的概念,掌握测量力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高中物理精彩实验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精彩实验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精彩实验教案设计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理解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的行为。

实验设备和材料:1. 平面玻璃板2. 直尺3. 笔4. 纸5. 钢笔或者橡皮6. 光源实验步骤:1. 将平面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桌面上,并在玻璃板上方固定一个光源。

2. 在平面玻璃板上方放置一个笔和一张纸,让纸与玻璃板平行。

3. 用直尺在纸上画一条直线,然后从直线上方向下方偏斜一定角度画一条入射线。

4. 将笔竖直插入玻璃板盲区的一侧,让入射线经过玻璃板进入笔内。

5. 观察入射线经过玻璃板折射后的路径,并用钢笔或者橡皮记录下折射线的方向。

6. 重复以上步骤,改变入射角度,观察折射线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入射角度越大,折射角度也越大。

2.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与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相等。

实验结论: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斯涅尔定律一致。

拓展实验:1. 用不同的介质进行折射实验,比较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

2. 利用凸透镜或者凹透镜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透镜对光的聚焦效果。

思考问题:1. 为什么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2. 介质的折射率对光的折射有何影响?3. 光在自然界中的折射现象有哪些应用?实验评价: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行为,并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同时,通过思考问题和拓展实验,能够深入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引言:高中物理实验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套完整的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兴趣。

一、实验目标的明确在进行实验教学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标,通过实验引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例如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受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课前导在实验课开始前,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原理和关键实验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验背后的物理规律。

通过展示物理实验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实验器材及材料准备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器材完好无损、材料齐全,并检查仪器的操作、安全性能是否良好。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并注意步骤的合理性和实验安全。

例如,在进行力的平衡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设计两种不同的力的平衡仪器,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分析结果。

五、实验结果观察和记录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把实验现象联系到物理知识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实验的思考问题提出一些与实验现象和结果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实验原理。

例如,在做静电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电荷分布对静电力的影响。

八、实验总结与归纳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帮助学生将实验现象和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九、实验的延伸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拓展问题或实验扩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十、实验教学反思与改进对实验教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并且与学生进行沟通,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总结:通过设计一套完整的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重要实验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重要实验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重要实验讲解教案
实验名称: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加深学生对于重力的理解。

实验原理: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g来表示,g≈9.8 m/s²。

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器材:自由落体装置、计时器、测量尺、小球
实验步骤:
1. 将自由落体装置架设好,确保小球可以在装置上自由落下。

2. 在离开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释放小球,同时开启计时器。

3. 当小球落地时,停止计时器,记录下时间t。

4. 重复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
1. 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t。

2. 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 = 1/2 * g * t²,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小球和仪器的损坏。

2. 实验结果应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减少误差。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仪器,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应接近于地球表面的标准值9.8m/s²,如果实验结果有较大偏差,应检查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并重新进行实验。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加深了对重力的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验能力。

愿同学们在未来的物理学习中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优质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的关系,探究弹簧力的性质。

实验器材:弹簧、质量挂钩、支撑架、测量尺、弹簧测力计、实验平台
实验原理:当外力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会产生弹簧力,并伸长一定长度。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力与伸长长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挂在支撑架上,并挂上质量挂钩。

2. 使用测量尺测量弹簧的原始长度,并记录下来。

3. 挂上适量的质量挂钩,使弹簧伸长一定长度,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此时的弹簧力,并
记录下来。

4. 逐步增加质量挂钩,每次记录下弹簧的伸长长度及相应的弹簧力。

5. 绘制伸长长度与弹簧力的关系曲线。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弹簧力与伸长长度呈线性关系,符合胡克定律。

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取决于实验者的操作技巧及仪器的精确度。

拓展实验: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的材质、直径或长度等条件,探究弹簧力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思考题:
1. 弹簧力与外力的方向关系是什么?
2. 如果将弹簧剪短一半,对弹簧的弹簧力会有什么影响?
3. 如果在弹簧上增加一个重物,对弹簧力的大小会有什么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弹簧力的性质,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并培养实验数据分
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高中科普物理实验教案

高中科普物理实验教案

高中科普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这次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掌握折射定律的基本概念。

实验器材:玻璃棱镜、直尺、小灯泡等
实验原理: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定律表明入射角、折
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关系。

公式为:n1*sinθ1 = n2*sinθ2。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棱镜固定在平滑的桌面上,保证其稳定。

2. 将小灯泡放在玻璃棱镜的一侧,并打开灯泡。

3. 使用直尺调整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光线射入玻璃棱镜内部。

4. 观察光线在棱镜内的折射现象,并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5. 根据测量结果,应用折射定律计算出折射率。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破坏实验器材。

2. 在测量角度时要保持准确,尽量避免误差。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光线在不同介质间的折射现象。

通过观察和测量,可以验证
折射定律的准确性,加深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扩展实验:
1. 可以尝试改变入射角度和折射率,观察对折射现象的影响。

2.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棱镜或介质进行实验,比较其折射特性。

结语:
通过这次实验,希望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的应用。

同时,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及反思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及反思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及反思
实验名称:力的平衡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力的平衡原理,并能够运用力的平衡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各种砝码、滑轮组等。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桌上,并调零。

2. 在弹簧测力计上悬挂一个质量为100克的砝码,并记录下此时的示数。

3. 分别再悬挂不同数量的砝码,记录下每次的示数。

4. 移动滑轮组,改变悬挂重物的位置,再次记录示数。

实验反思:
1. 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调整弹簧测力计的零点,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学生在记录数据时要及时标记每次实验所加的质量,避免混淆。

3. 实验结束后,学生要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力的平衡原理。

实验教案:光学实验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能够确定物体在凸透镜前后的像的位置。

实验材料:凸透镜、物体、屏幕、尺子等。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用尺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 在凸透镜的焦点前放置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屏幕上。

3. 移动物体的位置,观察屏幕上的像的位置变化。

4. 改变凸透镜与物体、屏幕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实验反思:
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凸透镜的放置位置和调整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成像效果。

2. 学生要能够观察和记录下物体和像的位置,并据此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3.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能够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够解释成像原理。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资料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资料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资料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器材:滑轮、计时器、测量尺、小球、直尺。

实验步骤:
1. 将滑轮挂在台架上,调整好位置使其能够顺利转动。

2. 在滑轮上挂上小球,并将小球放在滑轮下端的位置。

3. 准备计时器,并将其归零,准备好测量尺,直尺等工具。

4. 计时器启动后,释放小球让其自由下落,同时开始计时。

5. 观察小球下落的过程,并记录下不同高度时的时间。

6. 重复多次实验,得到不同高度下小球的下落时间。

7.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出小球下落的时间与高度的关系曲线。

8.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操作时要小心谨慎,以免发生意外。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4. 实验完成后要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教师提示:在实验前要对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并理解实
验原理。

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亲自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他们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高中物理的实验课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课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课设计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材料:1. 扁平透明容器2. 水3. 白纸4. 直尺5. 粉笔6. 手电筒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扁平透明容器中,使容器大致充满。

2. 在容器外面的一侧用粉笔画一条水平线,作为光线的入射线。

3. 将手电筒照射到入射线上,并观察光线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4. 在容器内的另一侧用粉笔画出光线的折射线,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5. 重复实验多次,换不同介质进行实验,并比较实验数据,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要点:1. 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规律,验证折射规律。

2. 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得出结论: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规律是一个重要的光学定律,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实验:1. 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介质的透明容器进行实验,观察折射现象的变化。

2. 尝试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对其的影响。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教师评价:本实验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建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并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课标培训 专题九 第1讲(1)

高中物理课标培训 专题九 第1讲(1)
(杨)我们琼山中学的做法跟国兴中学的学分认定方法基本差不多,也是分为三大块:课程学时,再一个是学习过程,再一个是模块成绩。我们不同的就是把课时算入学分里面,是算作了10%,平常的学习占到50%,模块考试成绩占到40%。
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一般是采用的是先学生自评,然后再学生复评,最后是老师进行评价。拿到学分的都过关的话,那是拿到学分.如果是有某一个方面,这三大项里面有哪一项不过关,那就不能拿到学分,不能拿到学分的话就先要进行补考,如果是特别是像模块考试不过关,那就先补考,如果说模块考试过关的话,是平时不过关那就进行重修了,大概就是这样。
实行学分制管理就是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就物理而言,所有的学生要达到高中毕业水平都必须至少完成六个必修学分,即在完成物理一物理二修习的基础上,需从选修1-1、2-1、3-1中至少选学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获得两个学分,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再选学其他的物理选修模块。那么什么是学分、什么是学分制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我们请廖教授做一下介绍。
三、海南省高中物理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漆)从刚才老师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对学分制管理和学分认定还有各种各样的疑惑,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们海南省已经实行学分制管理达到了三年之久,下面就请罗老师为我们就相关问题来做一些解答。
(漆)王老师呢?
(王)我觉得怎么说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很应该的,而且也应该是我们倡导的。其实老师要想监控这个学生的学时完成的情况,我想上课的时候你大概看一下有没有空的座位,然后向值周班干部了解一下,基本上也就了解了这个情况.
(漆)符老师呢,你在做学分认定的过程当中,你觉得这些环节耽误你的时间吗?

物理实验趣味原理教案高中

物理实验趣味原理教案高中

物理实验趣味原理教案高中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轨迹,加深学生对力、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实验器材:斜面、小球、尺子、秒表
实验步骤:
1. 将斜面倾斜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用尺子测量斜面的倾角。

2. 将小球放置在斜面的上方,用手指轻轻推动小球使其滑下斜面。

3. 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并记录下滑行的时间和距离。

4. 分析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斜面上的重力分解成分,可以推导出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发现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不是简单的直线运动,而是一个弧线运动或者抛物线运动,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小球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延伸实验: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倾角的斜面或者不同质量的小球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是否有所变化,进一步探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物理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操作考查评分表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操作考查评分表

1 3、通过公式 Y= gt2 和 X=V0t 计算小球 2 做平抛运动时的初速度。
X4=---X5=----
V 0=---------
10
11
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查评分表
试题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监考老师-----------考查班级------------------学号 姓 得 滿 分 评分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确安装好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 将打点计时器接在 6V 的电源上。 实验前,电源断开,用手沿竖直方向提起 纸带,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重复 3 次。 每打完一次纸带都必须断开电源。 2 2 2 1 分 名
7
8
高一物理学生实验操作考查试题
学号___姓名___ 试题四: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操 作 内 容 测 量 结 果
1、固定打点计时器,装好纸带。 2、正确安装好小车及轨道。 3、正确操作打点过程 4、在选择的纸带上选好起点 A,以每 5 个间隔为一记数点,分别标上 A、B、 C、D 共;上个点。 5、标出前三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 S1、 S2、S3,进行长度测量,得出: △S1=S2-S1 △S2=S3-S2 6、写出加速度的计算式。
6
7
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查评分表
试题四: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监考老师____考查班级____ 学号 姓 得 滿 分 评分点 1 2 3 4 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 并压在纸带上面。 低压电源输出电压等于打点计时器的额 定电压(4-6V) 电源连接正确(交流) 接上电源,合上低压开关,放开小车,打 点计时器动作,最后关闭低压开关,取下 纸带。 2 2 1 2 分 名
h =___
答: 4.长度和深度为何需测多次

高中物理经典演示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经典演示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经典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光线在直线传播的规律,加深学生对光线传播的理解。

实验器材:狭缝光源、透镜、狭缝屏、毛玻璃片、光照板、屏幕
实验原理:当光线通过狭缝时,会形成光的衍射现象。

经过透镜的光线会被集中成一个焦点。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观察到光线的直线传播。

实验步骤:
1. 将光照板置于桌面上,插入狭缝光源,并将光源打开,使得光线经过狭缝照射到狭缝屏上。

2. 在狭缝屏上放置透镜,调整透镜的位置和角度,使得透镜可以将光线集中到一个焦点上。

3. 在焦点处放置屏幕,观察并记录焦点处的光线状况。

4. 将毛玻璃片放置在光线路径上,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5. 改变狭缝光源的位置、透镜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光线在不同条件下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经过透镜后的光线会被集中到焦点处,形成一个清晰的
光斑。

当光线经过狭缝、透镜和毛玻璃片时,光线会受到衍射和散射的影响,但光线的传
播仍然保持直线传播的规律。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保持直线传播的规律。

同时也加
深了对光传播规律的理解。

在学习物理时,我们要注重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可以直观
地观察到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物理必修二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让学生掌握光在介质中的折射规律,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
利用实验数据计算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器材:凹透镜、平面镜、直尺、白纸、激光笔
实验步骤:
1. 在白纸上画一条平行于地面的直线,作为光线的入射线。

2. 将凹透镜放在入射线上,使光线射到凹透镜中央,然后调整凹透镜的位置,使光线在凹
透镜中的折射角度能够被准确测量。

3. 用激光笔垂直射到凹透镜中,观察光线折射后的方向,测量光线的折射角度。

4. 重复上述步骤,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多组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
1. 记录每组实验数据,包括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

2. 利用所得数据,计算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3. 利用折射定律,即n1*sinθ1 = n2*sinθ2(n1和n2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
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计算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讨论:
1. 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不同入射角度和不同介质对光线折射的影响。

2. 讨论光线折射时的一些特殊情况,如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度为多少。

3. 思考一些应用情况,例如在光纤通信中光线的折射如何影响信号传输。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应该掌握光的折射规律,了解不同介质的折射率计算方法,并能够应
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光折射对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生活中小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生活中小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生活中小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利用杠杆原理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加深学生对物理学杠杆原理的理解,并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实验材料:
1. 杠杆
2. 测量尺
3. 不同质量的物体
4. 夹子(用于固定杠杆)
实验步骤:
1. 将杠杆固定在桌子上,确保杠杆可以自由旋转。

2. 在杠杆的一端通过夹子固定一个物体(例如一个千克杠铃)。

3. 在杠杆的另一端用手轻轻推动,直到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4. 测量物体距离杠杆支点的距离(记作L1)和推动点距离支点的距离(记作L2)。

5. 根据杠杆原理,利用公式 ML1 = mL2 计算出大物体的质量M。

实验提示:
1.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杠杆平衡,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选择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实验,比较结果的差异。

3.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和稳定,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可以得出物体的质量M,与实际的质量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也可以观察不同质量物体的杠杆平衡状态,进一步理解杠杆原理。

拓展实验:
1. 可以尝试改变杠杆的长度和质量,观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可以讨论杠杆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如杠杆原理在天平等仪器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精品实验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精品实验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精品实验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利用简单仪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加深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在静态条件下,一个质点受重力加速度作用,当质点受到竖直方向的力时,产生匀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力学运动学的基本公式,通过实验测量自由落体的运动过程,可以确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器材:
1. 测高尺或者尺子
2. 带单圆孔的小木板
3. 落体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将测高尺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记录下测高尺读数。

2. 在测高尺下方放置带有单圆孔的小木板,并在圆孔中通过一个线圈固定一根细绳。

3. 将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一小物体上,并将小物体从小木板圆孔中释放,让其自由下落。

4. 开始计时器,记录释放小物体的时刻,并在该小物体触地瞬间停止计时器。

5.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释放小物体至触地瞬间的时间,并测量小物体从圆孔至地面的高度差。

6. 根据运动学公式计算出释放小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保持小物体及其轨道的垂直放置,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小心操作实验器材,以免发生意外。

3. 实验数据的处理要认真仔细,计算过程要清晰明了,不要遗漏任何步骤。

拓展实验:
1. 尝试使用不同高度释放小物体,观察重力加速度是否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2. 在实验中改变小物体的质量,观察重力加速度是否受小物体质量的影响。

3. 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小物体进行实验,比较观测结果的差异。

高中物理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材料的热膨胀性质;
2. 掌握测量金属棒膨胀系数的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器材:
1. 金属棒
2. 测温仪
3. 卷尺
4. 灯泡
5. 加热器
6. 夹子
实验原理:
金属在受热时会产生热膨胀现象,即长度会发生变化。

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一个物质性质,表示在单位温度变化下,每单位长度的膨胀量。

通过测量金属棒的长度随温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金属的膨胀系数。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棒固定在夹子上,并在金属棒上标记定点;
2. 测量金属棒的初始长度,并记录;
3. 将金属棒与测温仪相连,放置在加热器上方;
4. 升高加热器的温度,记录不同温度下金属棒的长度;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的膨胀系数。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实验时要小心,避免烫伤和其他安全事故;
2. 测量时确保测温仪和金属棒之间的接触良好,避免误差;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加热器,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金属棒的膨胀系数,并与已知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并改进。

实验延伸:
1. 尝试测量不同金属材料的膨胀系数,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2. 探究温度变化对金属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实验评价:
1. 是否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操,并记录实验数据;
2. 是否能准确计算并分析金属的膨胀系数;
3. 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并有条理。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教案
实验目的:
1. 掌握利用测量装置测量金属杆的长度变化的方法;
2. 了解热膨胀系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3. 掌握实验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
金属杆在受热时会发生热膨胀现象,其长度会发生变化。

根据热膨胀系数的定义,热膨胀系数α等于单位温度变化引起的长度变化与原长的比值。

即α=(ΔL/L0)/(ΔT),其中ΔL为杆的长度变化,L0为原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

实验材料:
1. 金属杆
2. 温度计
3. 卷尺
4. 支架
5. 火柴或酒精灯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杆固定在支架上,测量金属杆的初始长度L0;
2. 在金属杆上加热源,如火柴或酒精灯,并用温度计测量金属杆的温度变化ΔT;
3. 观察金属杆的长度变化ΔL,并记录数据;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杆的热膨胀系数α。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和其他安全事故发生;
2. 测量时应尽量保持金属杆表面的温度均匀;
3. 注意测量器具的准确性和精度。

实验结果及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金属杆的热膨胀系数α,并与标准值比较,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拓展实验:
1. 测量不同金属杆的热膨胀系数,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2. 探究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与其晶体结构和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设计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验条件进行调整和完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二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考纲要求】要求能在理解基础上独立完成的学生实验有:1.长度的测量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3.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6.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7.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8.验证动量守恒定律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0.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1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3.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14.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5.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16.练习使用示波器17.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18.传感器的简单应用19.测定玻璃的折射率20.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21.用气缸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2.研究玩具电机的能量转化并注意应用这二十二个实验中所获得的实验思想、方法、技巧,灵活解决其他类似实验或实际问题。

【知识结构】高中阶段的二十二个学生实验,按实验目的和特点可分为五个类型:热点导析1.选择仪器的原则①可行性原则:要根据实验要求和客观条件选用合适仪器。

如测量某电阻阻值,可根据要求的测量精度。

实验的条件确定采用电桥法、伏安法、欧姆表、替代法等,还要根据电阻的规格、电表参数(量程、内阻、精度)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

②准确性原则:怎样的测量实验需要,决定选用怎样精度的测量工具,对一定的实验要求,精度不是越高越好。

如测金属丝电阻率实验中,测直径需2~3位有效数字,所以用螺旋测微器,而测长度时,用毫米刻度尺足够了。

③操作性原则:在可行、准确前提下,设计实验和选用仪器越简单越好,并具有良好可操作性。

如滑线变阻选用,既要考虑阻值范围,又要考虑它的额定电流和功率。

当然仪器的选择,首先依托于电原理图已定测量方法已明确的前提下,从安全、准确、节能、方便顺序给予统盘考虑。

【典型例题精析】例1 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

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º,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解析实验中有严格的要求:(1)结点O不允许移动。

(2)弹簧秤不要达到最大量程,因为一个达到最大,另一个将不好调整。

(3)两个弹簧秤的拉力夹角不易过大,也不易过小,取90º也可以,并不是必须取90º。

所以,本题操作中错误的是A、C、D。

说明本实验的所有规定都是为了更有利于操作,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合力一定的前提下,一个力大小或方向的改变,都可导致另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

夹角太大太小、拉力太大太小、拉力与木板不平行均会带来较大误差。

例2 如图9-17-1所示是做匀加速直线的小车带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的一部分。

图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测得第二个、第三个计数点与起点相距d2=6.0cm,d3=10.0cm,则(1)第一个、第四个计数点与起点相距d1、d4各为多少?(2)物体经过第一个、第二个计数点的即时速度v1,v2和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解析设相邻两计数点相距依次为s1、s2、s3、s4,则s1=d1,s2=d2-d1=6.0-d1cm,s 3=d 3-d 2=10.0-6.0=4.0cm, s 4=d 4-d 3=d 4-10.0cm.在匀加速运动中,从任意一个时刻起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差相等。

Δs=s 2-s 1=s 3-s 2=s 4-s 3=……(6.0-d 1)-d 1=4.0-(6.0-d 1)=(d 4-10.0)-4=……,得d 1=38=2.67cm,d 4=344=14.67cm 。

(2)因s 1=d 1=38cm,s 2=6-d 1=310cm,s 3=4.0cm,而T=5×0.02s=0.1s,所以v 1=1.023*******⨯+=+T s s cm ·s -1=30cm ·s -1 v 2=1.024310232⨯+=+T s s cm ·s -1=3110cm ·s -1=36.67cm ·s -1 a=1.030311012-=-T v v cm ·s -2=3200cm ·s -2=66.67cm ·s -2 说明 本题为已知匀加速,求纸带上各点分布规律。

并要注意Δs=aT 2与d 1、d 2、d 3、d 4的区别和联系。

例3 研究弹性碰撞的实验装置及小球落点位置如图9-17-2所示,判断实验做得是否精确,只要看关系式OP+OM=O ′N 是否成立?为什么?解析 设入射小球A 的质量为m 1,被碰小球B 的质量为m 2,碰撞前后应满足 m 1v 1=m 1v 1′+m 2v 2,m 1(v 1-v 1′)=m 2v 2 ① 碰撞后机械能没有损失,则21m 1v 21=21m 12'1V +21m 2v 22,m 1(v 21-v ′21)=m 2v 22 ② 式②÷式① v 1+v 1′=v 2,即OP+OM=O ′N ③天平测出两个小球质量为m 1、m 2,大致可以获得较好的结论:m 1·OP=m 1·OM+m 2·O ′N ④ 满足式④表明动量守恒;满足式③表明为弹性碰撞。

说明 研究动量守恒实验的表达式如此简单,主要依靠两小球均做平抛运动。

实验中用平抛物体水平射程代替小球碰撞前后速度的实验思想,在其他实验场合也会有很好的应用。

例4 如图9-17-3所示,为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自静止起做匀加速下滑运动,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①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②木块、③秒表、④米尺。

(1)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 。

(2)计算摩擦系数的公式是μ= 。

(3)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可采用的办法是 。

解析 这是一道很好的设计型实验,不仅要求学生能按题目给定的器材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实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理解实验原理。

掌握了这些,本题就变得简单了,不过就是一道一物体沿斜面下滑的题目。

其初速度为0,而加速度为gsin θ-μgcos θ,位移为l 的问题。

题目第三问考查了所有实验的一个减小误差的方法,在学习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1)记录的数据为l 、d 、h 、t ,(2)μ=dgt l d h 222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说明 本题物理情景十分简单,测量精度要求不高,不能钻牛角尖,思考过分复杂,认为高考题一定较难,关键是考查物理实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例5 一个学生做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只在白纸上画出水平方向x ,忘记在纸上记下斜槽末端的位置,并且只在白纸上画出如图9-17-4甲所示的一段曲线,试用一根刻度尺算出这个物体的初速度。

解析 (1)先在平抛物体的轨迹曲线上任意取水平位移相等的A 、B 、C 三点,再作出相应的高度y 1,y 2,如图9-17-4乙所示。

(2)用刻度尺量出Δx 、y 1、y 2的长度。

(3)将三个数据代入v 0=12y y g-·Δx ,得出平抛物体运动的初速度设想斜槽末端O 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则A 、B 、C 三个坐标分别为x A 、y A ;x B 、y B ;x C 、y C ;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x=v 0t 和y=21gt 2,消去t ,得 y=2022v gx ,可见 y A =2022v gx A ,y B =2022v gx B ,y C =2022v gx Cy 1=y B -y A =2020222)(2)(v x x x g v x x g A B A B +∆=- y 2=y C -y B =2020222)(2)(v x x x g v x x g B C B C +∆=- y 2-y 1=202202)(v x g v x x x g A C ∆=-∆, 整理后得出v 0=12y y g-·Δx 。

说明 虽然在末知平抛初始起抛点时也能求得初速度,但所需测量的物理量较多,也会带来较大的误差。

所以常规定实验方法还是先测得起始点后再进行简单的运算。

例6 关于示波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能直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B.它能直接观察温度的高低、光的强弱等随时间变化的情况C.要观察振动和温度、光等信号的变化情况,可先利用各种传感器把这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利用示波器间接地观察D.物体的机械振动的情况是无法利用示波器这种电子仪器去研究的解析 示波器能直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但通过各种传感器可把其他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示波器显示。

所以正确答案为A 、C 。

说明 示波器的最重要的电子仪器之一,它的广泛用途决定于能灵活地通过各种转换观察、监视、测量各种信号的变化情况。

例7 某同学用以下器材测量电阻:①安培计、②电阻箱、③单刀双掷电键(这种电键在掷刀a倒向b时ab接通,倒向c 时ac接通)、④待测电阻、⑤电源、⑥限流电阻,如图9-17-6。

实验方法是利用单刀双掷电键分别将电阻箱和待测电阻接入电路,用电阻箱替代待测电阻的方法来测定待测电阻的阻值。

(1)在图中完成电路的连接(其中有两条导线已连接好)。

(2)本实验中电键应先接通的是含有(填待测电阻或电阻箱的电路)。

用电健变换电路,调节电阻箱时,应使两次测量的大小相同,这时待测电阻的值可以从上读出。

解析(1)如图9-17-7。

(2)待测电阻,电流(或安培计读数),电阻箱。

说明本题的难点是对单刀双掷开关进行连线操作,应先作出电原理图草稿,再对两支路进行分开连接(如先连干路和R x组成回路,再连电阻箱支路)。

例8 普通白炽灯是由爱迪生发明的,主要构造是钨丝和灯泡,灯泡内充有惰性气体及混有极少氧气。

电流通过钨丝时发热发光。

(1)白炽灯发射的光谱是光谱。

(2)你发现“220V 100W”和“220V 25W”灯光的钨丝有什么不同?。

这是因为。

若按图9-17-8连接在220V电路上,各灯功率为,哪盏更亮?。

(3)白炽灯丝断了以后,有时将断了的灯丝接上,假若将这只灯泡再装在灯座上,与原来相比会变得 (亮、暗或不变),为什么 。

(4)由P=RU 2求得“220V 40W ”灯电阻是1210Ω,用万能表欧姆档测得电阻只有90Ω,这是因为 。

(5)要将两盏“110V 40W ”“110V 60W ”的灯泡接到220V 电路上,能使它们正常发光且最省电,请在图9-17-9框中设计出电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