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古诗词背诵:5石灰吟.6竹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所有背诵的课文古诗
一、要求背诵默写的重点课文:《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为人民服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是《石灰吟》、《竹石》和《夏日绝句》。
1. 《石灰吟》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作者以石灰为比喻,描述了开采石灰石的艰难和石灰的形成过程,表达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2. 《竹石》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竹子为比喻,描述了岩竹在破岩中生长的坚韧和顽强,表达了作者不随波逐流,敢于傲骨挺立,面对困难和压力也不屈服的精神。
3. 《夏日绝句》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讽刺和批判了项羽的悲壮失败,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以上是这三首诗的大概内容,建议阅读古诗书或古诗文网获取更多内容。
六下古诗词背诵10首
六下古诗词背诵10首第1首《寒食》作者: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春风中的皇城,到处有春花飘落;正是寒食节的时候,东风吹斜了皇城中柳树的枝条。
到了傍晚,皇营中有使者传递皇帝赐给的烛火;烛火的轻烟散入了那些受到恩宠的大臣家中。
第2首《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中的地面被月光照得很白,乌鸦栖息在树上。
微冷的露水无声地沾湿了桂花的花瓣。
今夜的月色明亮,所有人都在望月观赏。
不知道这秋夜的相思又落到了谁家呢?第3首《马诗》作者: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在月光的照耀下,这茫茫大漠像雪一样洁白,一弯新月正挂在巍巍的燕山上空。
什么时候我这匹宝马才能套上金质的辔头,在这秋日的大漠上纵情驰骋呢?第4首《石灰吟》作者: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要经过千万次的锤击开凿才能采出来,在熊熊烈火中焚烧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纵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要把高尚和清白留在人间。
第5首《竹石》作者: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进石头缝里。
历经了各种折磨打击,它仍旧顽强地生长着,任凭你再大的狂风也摧毁不了它。
第6首《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的早晨下着小雨,润湿了轻扬的尘土,旅馆青砖黛瓦的颜色在雨中显得更加浓重,柳树也显得更加青翠鲜润。
朋友啊,我真诚地劝你再喝干这一杯酒,因为向西出了阳关,你就再也碰不到老朋友了。
第7首《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古诗词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词杰作。
其用词的准确凝练,诗句的精深奥妙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语言之美。
因此,诵读古诗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必修课。
二教学建议本组“古诗词背诵”共安排了十首古诗词,包括八首古诗和两首古词。
在学生掌握了古诗词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自学,以读读背背为重点。
引导学生先要熟读古诗词;再根据古诗词的注释,了解古诗词的大意,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后再了解相关作者及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涵,从而更好地达到读读背背的目的。
建议分两课时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在第一课时教学前,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与古诗词中相关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并利用工具书自主清除阅读障碍,使学生达到能够正确、流利地熟读古诗词的程度。
在第一课时的具体教学中,老师要再次明确学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词的注释,了解古诗词的大意,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使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涵。
之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熟练地背诵这十首古诗词。
第二课时的教学,以检测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情况为主。
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可先采用同桌互查、小组互测的方式进行,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在小组练习背诵时,老师要巡视各小组的具体情况,要指导学生用适当的停顿和抑扬的声调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背诵水平。
之后老师可指名或让学生到前面来背诵。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采用个人抽签、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展示背诵成果,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古诗词蕴含的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的热爱。
三古诗解析与趣谈1.《七步诗》作者是三国时期的曹植。
《七步诗》是曹植在曹丕的逼迫下七步而写成的诗。
从文中不难看出曹植以“豆”和“萁”来比喻兄弟,通过“相煎”来感动曹丕,感觉有些乞求之意,而曹丕似乎也是被曹植所做的《七步诗》所“感动”,一时不忍,放了曹植。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汇总(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汇总(人教版)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4、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芙蓉楼送辛渐唐五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0、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1、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020部编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 石灰吟 竹石》知识点梳理
语文六年下册《古诗三首之马诗/石灰吟/竹石》知识点梳理学习托物言志一类诗的学习方法:1、读懂诗句,知道所写之物的特点。
2、借助资料发现物和人大相似之处。
3、明白诗人所言之志。
《马诗》知识点梳理一、诗歌原文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作者简介作诗背景作者简介李贺(791-817年),字长吉。
“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
李贺从小刻苦读书,积极求仕,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然而并未如愿,先后经历了举仕无门的惆怅,从军无路的失落。
作诗背景李贺生活的中唐正是藩镇割据的时代,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他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于是他创作了一组关于马诗共23首来抒发自身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慨,就是《马诗》就是其中的第五首。
三、注释:1、大漠:广大的沙漠。
2、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4、何当:何时将要。
5、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7、清秋:清朗的秋天。
四、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恰似那弯弯的金钩。
什么时候才能给骏马带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任意驰骋,建立功勋呢?五、诗歌主题及写作方法主题:诗人李贺借骏马,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怀才不遇的悲叹。
写法:这种借物来抒发自己心中志向的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六、问题归纳1、请分析诗中比喻的妙用。
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引发读者的联想。
“沙如雪”既是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
“月似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器和征战的场景。
诗人那极为丰富的想象让人赞叹。
2、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呢?请你联系诗中的关键词来具体说说看。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背诵内容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2.《寒食》唐·韩翃(hóng)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芊芊(xiān)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zhù)。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长歌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单元日积月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第三单元(背诵课文)8.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如今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cén)而泪潸潸(shān)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六年级下册最后的古诗十首
六年级下册最后的古诗十首1.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赏析: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作者介绍:郑燮,即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2.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者介绍: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3.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赏析: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能为国建立功业的心情。
作者介绍: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
4.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赏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作者介绍:孟郊,唐代诗人,有“诗囚”之称。
5.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 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这首送 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高洁的品质。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 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写苍茫的江雨 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胸怀和坚 强性格。全诗因景生情,寓情于景表明自 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 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4.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
黄四娘家/花 / 满蹊, 千朵 / 万朵 / 压 / 枝低。 留连 / 戏蝶 / 时时 / 舞, 自在 / 娇莺 / 恰恰 / 啼。
5.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5.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背后的故事
郑燮(郑板桥)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 一。郑燮对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实、傲岸不驯的个性, 是“八怪”中的代表人物。郑燮为官,爱民如子,做了不 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他任潍县县令时,正 逢荒年,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但 他却因此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直不阿,心系民众 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 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正如他的流芳百世的铭 句“作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板桥晚年的 一首题画《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词语注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课文知识点马诗[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石灰吟[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
尔:你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同步练习第一课时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竹石+石灰吟
尝试背诵和默写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záo)出深山, 烈火焚(fén)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开采石灰石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烧制生石灰 烈火,随着“吱”一声响, 块状的生石灰化作粉末。
粉骨碎身全不怕
石灰的作用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záo)出深山, 烈火焚(fén)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采出 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 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 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 惧,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 能够长留于世。
❖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 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 画上的一首诗。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 品质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 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 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 竹的品格,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 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 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 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 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 样刚强勇敢。
二、读诗文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 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 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 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 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 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 死。
古诗《石灰吟》原文附赏析
古诗《石灰吟》原文附赏析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篇一石灰吟明朝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不怕一作:全不怕)《石灰吟》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赏析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创作背景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译文及注释篇二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课文讲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课文讲解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是明朝的于谦。
这首诗描绘了石灰的开采、烧制和使用的整个过程,并借此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为人的正直品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锤子和凿子是开采石灰石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开采石灰石的过程十分艰难。
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石灰石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的艰辛过程。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的过程,而“若等闲”则表示这个过程对于作者来说是寻常和等闲的事情。
这句诗寓意着作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从容不迫,视若等闲,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形象地描述了石灰石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全不怕”三字则让人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里的“粉身碎骨”不仅指石灰石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也象征着作者在面对生死考验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象征着正直和纯洁的品格。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为人的正直品格,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总的来说,《石灰吟》这首诗通过描绘石灰的开采、烧制和使用过程,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为人的正直品格。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展现出作者坚韧不拔、毫不畏惧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石灰的制取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为人品格。
石灰吟、竹石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 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 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什么风。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 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 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 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 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 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 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 铮铮的骨气。
当堂训练: 会背并默写古诗,同桌相 互检查、纠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 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 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当堂训练: 会背并默写古诗,同桌相 互检查、纠正。
竹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自学指导: 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 句意思,如有问题可借助 工具书或与同桌讨论解决。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自学指导: 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句 意思,如有问题可借助工具书 或与同桌讨论解决。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 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 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 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 世间。
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1.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诗的意思就是,石灰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就好像那些经历磨难却依然淡定的人,你能说他们不厉害吗?比如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咱可不能怕,得像石灰一样。
2.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它是说竹子紧紧咬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这就像一个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怎么都不会动摇。
想象一下,你在比赛中,别人都放弃了,你就像那竹子一样坚持,多酷啊!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意思是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要发狂。
这开心就像中了大奖似的。
要是你考了个好成绩,是不是也会这样高兴得不得了?4. 《己亥杂诗》龚自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人希望老天爷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一种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这就好比我们希望老师能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别只看重一种类型的学生。
5.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前我出征的时候,杨柳轻柔随风摇曳。
如今回来的路上,大雪纷纷扬扬。
这场景多有画面感啊,就像电影里的镜头切换,让人心里有点惆怅呢。
6.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往西出了阳关可就没有老朋友了。
这就好像你朋友要去远方,你很舍不得,想让他多感受一下你的情谊。
7.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京城的街道上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草色嫩绿,走近一看却又若有若无。
这景色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让人忍不住去探究。
8.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找不到它的踪迹,好寂寞啊。
就像你丢了心爱的玩具,到处找都找不到,那种失落感。
9. 《泊船瓜洲》王安石。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马诗·大漠沙如雪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介绍】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译文1】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译文2】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
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注释】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鉴赏】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
“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主题】《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中心思想】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课文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课文内容1.《古诗三首》寒食唐 XXX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XXX家。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寒食时节,风吹柳絮,花飞满城,日落时,汉宫点燃蜡烛,轻烟缭绕,飘散到五侯家中。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XXX素手,XXX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XXX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描写了XXX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分别后,相隔天河,只能在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相望,但是他们的相思之情却无法言表。
十五夜望月唐 XXX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描写了中秋月夜的景象,树上的乌鸦已经睡了,露水湿润了桂花,人们在赏月之余,也会想起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2.“日积月累”长歌行XXXXXX,朝露待日晞。
XXX,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XXX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长歌行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奋斗,因为时间是宝贵的,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追回。
3.“日积月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XXX早,更有早行人。
XXX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XXX知XXX,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用功,每一个字都很重要,不能轻视;不要因为别人比你早开始而气馁,要有自己的节奏;与人交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甚至比读书更有益;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的真实本质和事物的本性。
4.《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XXX枯了,有再青的时候;XXX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段文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疑惑,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我们无法挽回。
但是,我们可以珍惜时间,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不留遗憾。
在短暂的人生中,我徘徊匆匆,像轻烟一样被微风吹散,像薄雾一样被XXX蒸融。
《石灰吟》《竹石》
竹石
【清】郑燮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 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 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 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 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竹石
【清】郑 燮(xiè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3.这首诗除了写竹石,还写了什么?
简 评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 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 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 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 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 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 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些苍翠的竹子长在青山上那 么牢固, 原来是因为它根须扎在岩石的 缝隙里。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仍 然坚韧不拔, 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 的西北风,它都惊受得住。
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这首诗赞扬了竹石的哪一点?
吟:古代诗 歌体裁的一 种名称。
——(明)于谦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 湖三杰”。
石灰吟
锤:捶打,敲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
【明】于谦 若等闲:好像很普通的事情。
锤 千锤万凿出深山, 若等闲 (衬托石灰的顽强。) 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 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 平常普通的事。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春季期港南区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主备人:王燕兰二次备课人:审核人:
学校:班别:组别: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阅读《石灰吟》、《竹石》,大体把握诗意。
(重点)
2.我能通过朗读想象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3.我能熟读《石灰吟》、《竹石》,并能背诵。
【知识链接】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
郑燮,又名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
【学习过程】
一、解读目标(2分钟)
二、自主学习(5分钟)
1. 我能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
2. 我能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歌中难懂的字词。
3.我能搜集有关石灰和竹石的资料。
4. 《石灰吟》是一首诗,采用手法,诗歌运用了、等修辞手法;《竹石》是一首诗,也是一首的诗。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意。
(5分钟)
通过朗读诗歌,我知道:
1.《石灰吟》这首诗作者以作比喻,表达的决心。
2.《竹石》这首诗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表达了诗人
3.我还知道:
三、细读感悟,入情入境。
(15分钟)
1.品读诗句,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
2.再读《石灰吟》,这首诗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朗读“千锤万凿出深山”这句诗形容什么?再读“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句诗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说明了什么?
4.《竹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
四、拓展延伸,品味人生。
(5分钟)
我还能收集一些赞美高尚情操的古诗句和描写植物的诗句,并写下来。
【整理学案】(2分钟)
1.存在问题:
2.已改正:
3.我的收获:
【自主反思】(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