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热患者的病例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PPT教案

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PPT教案

16
2021/7/28
2021/7/28
17
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
会计学
1
特殊的病例
男性患者,发热时间1月余,入住感染科 之前,曾用多达15种抗细菌药。患者由家 属用平车推入病房,平车的头部还放着一 大口袋抗生素。
入院后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了常规检查,包 括血液培养等。除了体检发现颈部有呈串 珠状、 黄豆粒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外,没有 其他特殊体征,初步辅助检查没有可资确 诊的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
药物热在发热中所占比例 100 不明原因发热 药物热
15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0年统计数据
4
药物热在发热中所占比例
18 100
不明原因发热 药物热
秦树林, 刘晓清, 王爱霞, 等. 不明原因长期发 热110 例临床分析.
中华内科杂志, 1998, 37 (9) : 605
2021/7/28
单纯性药热的诊断
病情已改善,体温趋 于正常后又上升
体温升高,但全 身症状不显著
感染灶消失,无法用 感染性发热来解释
病情改善,白细胞计数下 降,体温仍居高不下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高 ,无明显核左移
停抗菌药2-3天体温迅速 趋于正常
13
2021/7/28
临床上药物热与其它发热鉴别
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时可发现明显的感染灶 ,药物热则没有;药物热引起高热时一般精神状 态良好,不伴有心率加快。
5
不可忽视抗菌药物 热!
6
2021/7/28
药物热的概念
▪广义地讲
使用某种药物后所发生的发热反应,均
属于“药热”的范畴,它包括了变态反应和 非变态反应两种类型。
▪狭义地讲

(医学课件)药物热

(医学课件)药物热
发热时捂汗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加重病情,因此要保持通风、散 热。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等,以减少感染病菌 的机会。
05
常见药物热案例分析
分析症状及原因
症状
发热、恶心、呕吐、头痛、关节疼痛、皮疹、乏力等。
原因
药物过敏、药物过量、药物副作用等。
治疗过程及效果
停药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避免继续损伤 。
药物热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药物热简介 • 药物热的类型 • 药物热的治疗 • 预防药物热的方法 • 常见药物热案例分析
01
药物热简介
定义和症状
定义
药物热是指由于药物使用而引起的发热,通常伴随其他症状 ,如头痛、肌肉疼痛、疲劳、厌食等。
症状
药物热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疲劳、厌食 等,有时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
2
有时两种或多种药物结合使用会相互干扰,导 致药物效果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新的不良反 应。
3
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在使用药物时 更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
其他类型
其他一些原因也可能导致药物热,如药物的误用 、滥用、过量等。
此外,有些药物成分可能会与人体内的其他物质 发生反应,产生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等。
常见原因
1 2
抗生素
部分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导致药物热,如青霉素 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 药物热。
3
其他药物
如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等,以及一些草药 和补充剂也可能引起药物热。
诊断方法
病史
体检
实验室检查

药物热介绍PPT培训课件

药物热介绍PPT培训课件

合理用药原则宣传普及
宣传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对药物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推广基本药物目录
制定和推广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引导医生和患者优先选择安全、有 效、经济的药品。
加强用药指导
在医疗机构、药店等场所设立用药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 用药指导和建议。
处理策略
停用可疑药物,给予保肾治疗,如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降低尿蛋白,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 析。
血液系统异常
药物性血液系统异常
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血液系统异常,可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处理策略
停用可疑药物,给予相应的血液制品或升血药物治疗,如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等。
分型
根据发热的特点和伴随症状,药 物热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 歇热和不规则热等类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药物热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用药史、发热症状以及与用药时间的相关性。一 般来说,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且没有其他明显的感染症状 或体征,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性。
鉴别诊断
在诊断药物热时,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进行鉴别,如感染性发热、非感 染性发热(如结缔组织病、肿瘤等)以及输液反应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协助鉴别诊断。
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加强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01
通过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方式,提高患者对医嘱的遵从性,
确保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
加强患者用药知识普及
02
向患者普及药物的基本知识、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提高患
者对药物热的认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药物热的临床案例分析

药物热的临床案例分析
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可能殷勤药物热 80年代国外一项大型研究证实α-甲基多巴和奎 尼丁是最常见的引起药物热单个药物 1.抗菌药物 两性霉素B、头孢菌素、异烟肼、呋喃妥因、青霉 素、利福平、链霉素、磺胺药、万古霉素等 2 其他 别嘌呤醇、苯丙胺、抗组胺药、阿托品、对氨基 水杨酸、硫唑嘌呤、博来霉素、卡马西平、西咪 替丁、肼苯哒嗪、布洛芬、碘、甲基多巴、硝苯 地平、苯巴比妥、普鲁卡因胺、丙硫氧嘧啶等
国内感染科的现状:
人员构成:主要传染科医师 优势:是经典的传染病工作者 缺点: 1.缺乏其他内科疾病诊治的系统训练, 2.仍以收治传染病为主,甚至主要是肝炎 病人, 3.诊治工作的优势尚未被认可。 4.诊治经验、诊治水平有待提高。
致热源
1.内源性致热源(EN-P 致热源细胞因子) 包括IL-1(主要有单核巨噬细胞产生)、TNF、IFN等 2.外源性致热源(EX-P) 又称为激活物或发热激活物,指能激活内生致热源细胞 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源的物质,包括病毒、细菌及其毒 素、其他微生物或者药物都可以作为外源性致热源诱导 致热源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 3.前列腺素 4.致热源细胞因子的其他生物作用
临床诊断为“化脓性肺炎”,使用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4.5g Q8 ivdrip 抗感染治疗,两周后, 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发热,偶有咳嗽,无 胸痛,各种实验室指标复查均正常或已接近正常, 但在治疗第15天再次发生高热伴寒战,体温最高 可达40℃,请临床药师会诊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经对患者详细问诊,发现患者临床症状仅以 发热伴发冷、寒战为主要表现,并且寒战高热均 发生在静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急查血常规及 C-反应蛋白,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不高,中性粒 细胞比率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分析可能由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所引起的药物热,建议暂停此药观 察;临床采纳并立即停药

药物热的临床案例分析共43页

药物热的临床案例分析共43页
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FUO 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迄今为 有近10%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最终不 能明确病因,且并未随着诊断条件的改善 而改变。病因明确的时间较前大大缩短由 于病因复杂 ,牵涉的系统病变很多,无法 明确归类,比如感染、肿瘤、呼吸、风湿、 血液等 ;目前国内有些医院开设了感染病 科,收治“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
头孢米诺抗感染治疗,本次 发病以劳累后出现发热咳嗽、 咳痰为主要表现, 伴胸痛,体温最高达39.6℃,伴发冷
辅查 血常规 WBC 15.96×109/L NEU% 92.0%;肺CT示左肺上叶实变影,中间可见密度 不均,有空腔及液平,纵隔淋巴结未见肿大
药物热
是一种综合征,狭义上的药物热是指药物引起 的免疫反应,其特征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 当停止用药后发热消失,同时经过仔细的体检和 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导致发热的病因。而广义的 药物热也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所引起,只是相当少 见,如博来霉素和两性霉素B引起的发热是药物直 接刺激致热源的形成和释放。
容易引起发热的药物
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白细胞增高影响因素
手术、急性心肌梗死、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都能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升高,但中性粒细 胞的分类可与之鉴别。
糖皮质激素可导致白细胞总数增加和糖耐 量的异常,还可引起一部分患者神智状态 的变化,给感染的诊断造成困难;虽然能 引起一些与感染相似的表现,但其也有掩 盖感染的作用,
2.外源性致热源(EX-P) 又称为激活物或发热激活物,指能激活内生致热源细胞产 生和释放内生致热源的物质,包括病毒、细菌及其毒素、 其他微生物或者药物都可以作为外源性致热源诱导致热 源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
3.前列腺素 4.致热源细胞因子的其他生物作用
发热性疾病的临床思维

(医学课件)药物热

(医学课件)药物热
14
Drug Fever from Antimicrobial Agents
抗菌药物相关性发热的定义: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发热并持续2d以 上,患者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评估中未找到原因,无需采取其 他措施,停药后回复正常。
一项纳入390例接受静脉使用抗菌药物超过7d的肺炎患者调查中,有51(13%)例患 者发生了药物热。引起药物热的药物依次为: 1. 哌拉西林 17% 2. 头孢噻肟 15% 3. 头孢唑肟 14% 4. 头孢匹林 10% 5. 头孢呋辛 8%
3
药物热特点:
任何药都能引起,任何人都会发生 因缺乏标准的诊断,易引导错误治疗 增加住院天数 增加诊断费用
4
Epidemiology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85%
医疗不良事件 药物不良事件
5% 95%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热
诊断方法尚未成熟,因此实际的发生率是更高的
5
抗微生物药物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11
12
The Naranjo's adverse drug reaction probability scale (纳兰霍药物不良反应概率量表)

否 不清楚
之前是否有过确切的总结性报告 是否在使用可疑药物后出现的 给予可疑药物停药或特定拮抗剂后是否改善 再次使用可疑药物时是否再次出现 是否存在除了药物之外引起发热的情况 使用安慰剂后是否再次出现 是否在血液或其他体液中检测到已知的毒性浓度 是否给予可疑药物加量反应加剧或减量时减轻 患者使用同样或同类药物时曾出现过吗 是否任何客观证据证实的不良事件?
89Leabharlann DiagnosisWhat Why How
Potential infactions Failed antimicrobial therapy Drug itself

1例比阿培南引起药物热的病例分析 ppt课件

1例比阿培南引起药物热的病例分析  ppt课件
13
药物热在抗菌药治疗期间并不罕见,许多抗菌药都有较高的药物 热发生频率,尤其是β-内酰胺类。非B-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药物热较 少见。
药物名称
青霉素
引起药热物频率 17%
头孢噻肟 15%
头孢唑肟 14%
头孢匹林 10%
头孢呋辛 8%
患者年龄越大药物热的发生频率越低,70岁的发生率为8.8%, 49岁或更年轻的发生率为18.7%
ppt课件
11
比阿培南是新型1β 甲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肾脱氢肽酶 的稳定性强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不需与肾脱氢肽酶-Ⅰ抑制药 合用。
比阿培南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0%左右,与其他 碳青霉烯类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为药物性肝损伤、血 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皮疹。马序竹[1] 等报道过一例比阿培南药物热。
尿激酶粉针
用量 250ml 20ml
100ml 12mg
100ml 0.6g
0.9g 25U
用法 Ivgtt
频率 qd
Ivgtt
Qd
Ivgtt
Bid
im
临时
胸腔注入 临时
ppt课件
5
白细胞 16.8×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 比 78.5%, CRP 132.46mg/L, PCT 1.99ng/ml, CT示右侧胸腔积 液,抽液治疗。
[2] 李春梅. 抗生素致药物热47例分析[J]. 安徽医学, 2011, 32(2): 204
ppt课件
10
患者情况符合诊断依据的①④,因感染发热应用抗生素后体温下 降,继续用药体温再次升高找不到其他原因,且停用可疑药物后体 温逐渐下降。
患者入院治疗8天后,病情稳定,在5月31日体温再次回升,6月 1日达到38.2℃,6月2日在停用比阿培南,更换为莫西沙星,且其 他药物不变的情况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所以考虑是比阿培南引 起的药物热。

药物热患者的病例分析

药物热患者的病例分析

患者症状好 转,偶有干 咳,查体示 周身红色皮 疹减轻,双 肺听诊未闻 及干湿啰音。 体温已正常 2日。
患者周身无 皮疹,无发 热,偶有咳 嗽,无痰, 双肺听诊未 闻及干湿热是药品的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可以诱
发药物热。临床药师和医师应该具有药物热的警觉性,
了解关于药物热知识,详细询问过敏史,降低不良反应 发生率。 2、对于药物热的治疗,常需要衡量停药的风险与益处。 根据反应的严重程度,适当地停止近期或所有的非必需
色皮疹应为药物不良反应所致。
药物热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是与用药有 关的发热反应。文献报道药物热有5种作用机制,其
中过敏反应是最普遍的机制。
与其他原因的发热比较,药物热的主要特征是, 一旦给药停止药物热将消失。药物热的发作时间一 般为给药后7—10 d,其中抗菌药平均为7.8 d。大 约18%~29%的患者会发生药物热的皮肤反应[1]。
300mg
0.2g
3/日
3/日
口服
口服
清热解表
补液
柴胡注射液
4ml
临时
临时
肌肉注射
静脉输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500ml
白细胞 16.7×10^9 /L、中性粒 细胞百分比 84.0%, C-反应蛋白 139mg/L。 肝肾功及尿 便常规未见 异常。
患者咳嗽、 咳痰,每日 咳约20余口 黄痰。最高 体温较前有 所下降,有 痰易咳出, 症状好转 继续目前治 疗
[2] 李春梅. 抗生素致药物热47例分析[J]. 安徽医学, 2011, 32(2): 204
患者入院后,针对病情进行抗感染、抗炎、祛
痰等治疗,前七天并未出现不良反应,体温进行性 下降至正常值,并且一般症状好转,第八天出现皮 疹及体温升高。分析患者所用药物,可导致皮疹的 药物有头孢吡肟粉针、氨溴索注射液,标准桃金娘

药物热病例分析

药物热病例分析

一例胸腺肽致高热病例分析闫虹摘要:临床医生应全面了解、掌握药物的常见和少见不良反应,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发热,而临床上不能用原发病、并发症或其他并用药解释时,应及时考虑到药物热可能,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及早诊断,及时停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特别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药物热。

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联合用药中每种药物都有致药物热可能,鉴别时在停用全部药物,体温恢复正常后,要逐一试用,顺序是先试用最不易引起药物热的药物,以构成新的方案,避免长期延误治疗。

关键词:药物热;胸腺肽;临床药师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5岁。

主因乏力、纳差1月,加重伴呼吸困难1周入院,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黄色液体,不伴有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症状。

入院查体:T:36.1℃;R:21次/分;P:80次/分; BP:110/70mmHg。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肺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胆结石。

血细胞分析示:白细胞:5.23×109/L。

胸水常规示:外观:血性浑浊液,李凡他试验:阳性,比重:1.020,细胞计数:1050.0×106/L,单核:65%,多核:35%,血沉:24.6mm/h。

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10kg左右。

初步诊断为多浆膜腔积液原因待查,不排除结核性胸膜炎以及恶性胸腔积液。

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 QD ivgtt,喜炎平注射液0.25g QD ivgtt ,胸腺肽注射剂80mg QD ivgtt初始治疗。

4月21日(用药5天后)查房时,患者呼吸困难较好转,出现午后寒战,伴体温36.6℃-38.3℃波动,给予柴胡、复方氨林巴比妥,2ml,肌注后,症状缓解,之后连续7日,体温波动于36℃-38.4℃,伴寒战,给予柴胡、复方氨林巴比妥,2ml,肌注后,体温趋于正常。

药物性发热护理PPT课件

药物性发热护理PPT课件

01
发热:体温升 高,通常在 38℃以上
02
寒战:体温波 动,伴有寒战、
发冷
03
头痛:头痛、 头晕、乏力
04
肌肉酸痛:全 身肌肉酸痛,
关节疼痛
05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
腹泻
06
皮疹:皮肤出 现红斑、瘙痒、
皮疹
07
神经系统症状: 烦躁不安、失 眠、意识模糊
08
心血管系统症 状:心悸、胸 闷、心律失常
03
鼓励患者多喝水,补充水分, 促进药物代谢
04
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 洁干燥,预防感染
05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退热药物, 避免滥用药物
06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 药物性发热的认识和预防意

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药物性发热护 A
理效果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 C
高护理水平
持续收集药物性发热护理 E
案例,进行总结和分享
药物治疗: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解热 镇痛药物,如阿司 匹林、对乙酰氨基 酚等
加强护理: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保持 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关心患 者心理状况,给予 安慰和鼓励,减轻 患者焦虑和恐惧
护理建议
01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来自 时采取降温措施02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 热或过冷
05
护理效果:体温变化、症状 缓解、患者满意度等
02
药物性发热症状:发热程度、 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04
护理措施:降温方法、药物 调整、健康教育等
护理过程
观察患者症状:监测 体温、脉搏、呼吸等
生命体征
评估病情:了解药物 性发热的原因、程度、
持续时间等

药物热 PPT课件

药物热 PPT课件

某些个体先天性生化代谢缺陷所致:如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使用伯氨喹 啉等药物后,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和发热.
患者可伴有皮疹,关节痛,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哮喘等。
致病药物
广义而言:任何药物均可能在制造或使 用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内毒素或其它物 质等,污染而引起用药者发热。尽管非药 物本身所致,但却与用药有关。几乎所 有药物都能通过这种机制引起药物热。
药物热的预防非常重要! 合理用药.
临床上药物热Βιβλιοθήκη 其它发热鉴别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时可发现明显 的感染灶,药物热则没有;药物热引起 高热时一般精神状态良好,不伴有心率 加快。
热源反应:热源反应有寒战、高热伴有 明显全身症状。一般与用药时间过长短 无关,发生的日期不定。
出血吸收热:血液被机体吸收所致的吸 收热一般在2-3天出现。体温在38℃左右, 一般不高于39℃,多在5-14天后恢复。
最为常见的药物:磺胺类、两性霉素B、青霉素 类、博莱霉素、更生霉素、青霉胺、抗组胺药、 甲基多巴、苯妥因钠、阿托品、水杨酸类、甲 状腺素、肾上腺素等。
较常见的药物:头孢菌素类、利福平、链霉素、 别嘌醇、硫唑嘌呤、西米替丁、丙基硫氧嘧啶、 肝素等。
偶见致病药物:氯霉素、四环素、洋地黄类、胰 岛素、中药等。
药物热 PPT课件
药物热是由于患者因使用某一种
或多种药物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 是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亦为发
热的常见病因。
药物热的发生机理
药物在制作或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微 生物、内毒素,最常见的是注射剂受污 染而产生的输液反应。
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时引起的静脉炎导 致发热,肌注时因局部引发无菌性脓肿 导致发热。
不恰当地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是医院内安全 注射的一大隐患.合理地使用静脉输液需 要完善医、药、护之间的合作.

(医学课件)药物热

(医学课件)药物热
合理使用药物
患者出现发热时,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 药物,以免引起药物热或掩盖病情。
预防并发症
药物热患者往往伴有多种疾病,容易引发各种并 发症,如感染、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因此需要 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 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增 强患者的免疫力。
03
药物热的治疗与管理
治疗方法与原则
1 2 3
去除病因
及时停用引起药物热的药物,同时进行物理降 温和补充营养。
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冰贴等物品降低患者体温,注意不 要将冰袋直接放置于皮肤上,以免造成局部组 织损伤。
补充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 质食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以维持患者正常 的生理需求。
详细描述
中药类药物引起的药物热通常与草药、草药制剂或中药材有关。药物热通常在开始使用中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出 现,表现为发热、头痛、皮疹和全身不适等症状。中药引起的药物热可能与草药中的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或 其他成分有关。
病例四:其他药物引起的药物热
总结词
其他药物也可能导致药物热,如抗癌药物、抗抑郁药等。
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义诊等公益活动,提高公 众对药物热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3
指导患者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正确认识药物热,掌握预防和控制方 法,避免病情加重;同时,指导患者合理安排 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药物热
总结词
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有时可能导致药物热。

药物热的临床案例分析

药物热的临床案例分析

药物热的临床案例分析
药物热的临床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
在临床实践中,药物热是指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发热现象。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药物热的临床案例,探讨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2:病史及症状描述
患者,男性,年龄50岁,无明显基础疾病史。

患者使用某种抗生素(药物A)三天后出现发热现象,体温上升至39摄氏度,伴有头痛、咳嗽和乏力等症状。

3:关键检查结果
3.1 实验室检查
3.1.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3.1.2 C-反应蛋白(CRP):升高。

3.1.3 肝功能指标:正常。

3.2 影像学检查
3.2.1 胸部X射线:未见明显异常。

3.2.2 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4:诊断思路分析
4.1 排除感染性原因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排除了感染性原因引起的发热。

4.2 药物副作用分析
考虑患者发热与使用药物A有关,进一步分析其药物副作用可能性。

4.2.1 查阅药物A的说明书和文献
4.2.2 咨询药师和临床专家的意见
5:病因分析与诊断
经过综合分析,初步诊断为药物A引起的药物热。

6:治疗方法
6.1 停用药物A
6.2 应用解热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6.3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
7:随访及疗效评估
患者停用药物A后,症状逐渐缓解,体温恢复正常。

附件:
1:患者病历资料
2:实验室检查报告
3:影像学检查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药物A:指药物热发生的相关药物,具体药物名词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
头孢吡肟为广谱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不良 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其次 为皮肤及消化系统,其中皮肤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 18.7%-27.6%,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风团、眶周 水肿及皮肤潮红。
该患者用药7天后出现体温异常升高及皮疹,且用药 期间未食用过可致过敏的食物,故怀疑可能为头孢吡肟 所致药物热并发皮肤反应。
患者今日无 发热,咳嗽、 咳痰减轻,
症状好转 继续目前治 疗
患者今日周 身出现红色 皮疹,并伴 瘙痒
复查血常规 及胸部CT
精选
复查血常规显示:
精选
复查胸部CT示:
患者一般症状好转,感染指标较之前下 降,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突然再次出现 发热,考虑可能由药物热所致。周身红色 皮疹应为药物不良反应所致。
精选
精选
白细胞 16.7×10^9 /L、中性粒 细胞百分比 84.0%, C-反应蛋白 139mg/L。 肝肾功及尿 便常规未见
异常。
患者咳嗽、 咳痰,每日 咳约20余口 黄痰。最高 体温较前有 所下降,有 痰易咳出, 症状好转 继续目前治 疗
患者咳嗽、 咳痰减轻。 体温较前明 显下降
症状好转 治疗有效
精选
药物热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是与用药有 关的发热反应。文献报道药物热有5种作用机制,其 中过敏反应是最普遍的机制。
与其他原因的发热比较,药物热的主要特征是 ,一旦给药停止药物热将消失。药物热的发作时间 一般为给药后7—10 d,其中抗菌药平均为7.8 d。 大约18%~29%的患者会发生药物热的皮肤反应[1] 。
精选
患者今日体 温有所下降, 皮疹未消退, 咳嗽、咳痰 减轻
患者皮疹未 消退,咳嗽、 咳痰减轻, 双肺听诊未 闻及干湿啰 音。 患者停药后 体温降至正 常,进一步 支持头孢吡 肟引起的药 物热
患者症状好 转,偶有干 咳,查体示 周身红色皮 疹减轻,双 肺听诊未闻 及干湿啰音。 体温已正常 2日。
精选
[1] 苏长海, 王星. 药物热概述[J]. 中国药师, 2011, 14(3): 422-424 精选
药物热诊断依据为[2]: ①感染性发热者应用抗生素后体温下降.继续用药体
温再次升高找不到其他原因; ②感染性发热者应用抗生素后体温反较用药前更高,
不能用原有的感染来解释,因为患者一般情况好转; ③非发热患者用药后出现发热,不能用原发感染来解
需的疑似药物。当发生没有明显过敏反应的发热情况下
,停止新增药物或高度怀疑药物较为合适。对于一些有

重过敏症的患者可给予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
等。
精选
精选
释; ④有上述任何一项,停用可疑药物后体温逐47例分析[J]. 安徽医学, 2011, 32(2): 204 精选
患者入院后,针对病情进行抗感染、抗炎、祛痰 等治疗,前七天并未出现不良反应,体温进行性下降 至正常值,并且一般症状好转,第八天出现皮疹及体 温升高。分析患者所用药物,可导致皮疹的药物有头 孢吡肟粉针、氨溴索注射液,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 及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其中最常见的为头孢吡肟,可 导致药物热的最常见药物亦为头孢吡肟。
患者周身无 皮疹,无发 热,偶有咳 嗽,无痰, 双肺听诊未 闻及干湿罗 音。
复查血常规显示:
精选
1、药物热是药品的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可以诱
发药物热。临床药师和医师应该具有药物热的警觉性,
了解关于药物热知识,详细询问过敏史,降低不良反应
发生率。
2、对于药物热的治疗,常需要衡量停药的风险与益处
。根据反应的严重程度,适当地停止近期或所有的非必
精选
患者,女,31岁 因“发热、咳嗽2天”入院 于2013年7月29日下午着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5℃ ,口服布洛芬后体温可降至正常。 7月30日中午再次出现发热,伴有咳嗽、咳痰,再次口服 退热药后体温下降,遂来我院门诊行胸片示右肺下叶肺炎 。 入科查体:体温:39.2℃,脉搏:88次/分,呼吸24次/ 分,血压105/70mmHg,听诊右下肺听诊可闻及湿罗音。 辅助检查:胸部CT(2013-07-31.本院)示右下肺高密度 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