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黄芩药理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黄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1病 毒 逆 转 录 酶 ( T) 细 胞 病 变 ( P , 制 病 毒 荧 光 抗 R 和 C E) 抑
原 ( A 、 2 原 和 成 人 T C 白血 病 毒 , 制 HI 一1在 H9 F ) P 4抗 C 抑 V 细胞 中生 长 。 HA v抗 原 的 体外 活性 抑 制 试 验 表 明 _ , 芩 甙 7黄 J 对H AV 的 3种 抗 原 ( 面抗 原 、 抗 原 、 心抗 原 ) 显 著 抑制 表 e 核 有 作用 。此 外 . 芩 对 皮 肤 和 指 甲 的致 病 真 菌 有 抑 制 作 用 。 黄 3 抗 肿 瘤 作 用 黄芩 素显 示 有 量 效 关 系 的 抑 制 黄 曲 霉 毒 素 B 1和 亚 硝 胍
制有 以下观点 : 第一, 通过免疫调节作用。 激活 巨噬细胞、 促进 I L一1产生 , 增强 N K细胞 的活性来实现 _ 。第二 , 9 ] 诱导癌细 胞形 态改变, 使其停滞 于细胞周期 的静止期 [ 引。第 三, 芩可 黄
通 过 诱 导 T F一口 ( 化 生 长 因子 )一 种 已知 的可 抑 制 细 胞 G 1转 , 增殖 的 自分 泌 因子 而 发 挥 其 抑 制 某 些 癌 细 胞 的增 殖 。 第 四,
氧阴离 子 、 自由基、 线 态 氧等 。正常 情 况 下, 体 内约 羟 单 人
1 ~5 % %的分 子氧 通 过 多 种 途 径 [I] 生 自由 基 , 其 形 成 12产 但 与 清 除 处 于 动 态平 衡 。 适 量 的氧 自 由基 具 有 杀 灭 细 菌 、 节 调 免 疫 功 能 。 但 在某 些 病 理 情 况 下 , 由基 产 生 明 显 增 多 ,可 自 引起 许 多 生 物 大分 子 如 膜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 白质 、 酸 等 的 超 蛋 核 氧 化 反 应 。 致 细 胞 结 构 和 功 能 的 改 变 。 从 黄 芩 提 取 的 黄 芩 导 甙元 、 芩甙 、 黄 汉黄 芩 素 对 紫 外 线 照 射 产 生 的 氧 化 作 用 有 明 显 的抑 制 作 用 。 黄芩 对 酶 促 和 非 酶 促 两 个 途 径 生 成 过 氧 化 脂 质 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因黄 芩 中 已 知 的 黄 酮 大 多 都 具 有 酚 羟 基结 构 , 因此 是 较 好 的抗 氧 化 剂 _ 。 黄 芩 素 作 为 治 疗 癫 痫 的 3 ] 日本 和 汉 药 T 一9 0中 的成 分 之 一 。是 其 中 已知 主 要 成 分 中 J 6 最强 的 自由基 清 除 剂 。 2 抗 细菌 、 病毒 和抗 真 菌 作 用 抗 黄 芩 的 抗 菌谱 很 广 , 阴 道 加 德 纳 菌 、 睬 支 原 体 、 眼 如 原 沙 衣 原 体 对 其 敏 感 。Naa 发 现 , 芩 黄 酮 F 6可 抗 流 感 病 毒 gi ] [ 黄 3 A、 , 过 抑 制 病 毒膜 与病 毒 感 染 周 期 前 期 红 细 胞 浆 质 / 酶 B通 溶 体 膜 溶 合 , 制 其 增 殖 、 毒 在 基 质 中 释 放 及 其 与 脂 质 体 结 抑 B病 合及 在 肺 中的 增 殖 。永 井隆 之 [J 为 F 6对 流 感 病 毒 (F 认 3 I v) 的唾 液 酸 酶 有 特 异 的抑 制 活 性 , 可较 强 地 抑 制 小 鼠 感 染 Iv, F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咽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

随着中药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黄芩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主要介绍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二、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黄芩炮制历史悠久,其工艺不断演变和发展。

古代黄芩炮制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以晒干、烘干等物理方法为主。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黄芩炮制技术逐渐丰富,出现了蒸、炒、炙等多种炮制方法。

1. 古代黄芩炮制古代黄芩炮制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以晒干、烘干等物理方法为主。

在《神农本草经》中,黄芩被列为上品药材,其炮制方法主要是晒干后研成细末或切片使用。

2. 中世纪至近现代黄芩炮制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黄芩炮制技术逐渐丰富。

中世纪至近现代,出现了蒸、炒、炙等多种炮制方法。

例如,蒸制法是通过蒸汽对黄芩进行蒸煮,以减轻其苦味和毒性;炒制法则是通过高温炒制,使黄芩的药效更加稳定和易于吸收。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采用特殊的炮制方法,如“醋炙”、“酒炙”等,以增强黄芩的药效。

三、现代黄芩炮制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芩炮制工艺逐渐向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研究者在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黄芩的炮制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

1. 现代炮制工艺的改进现代研究者通过对传统炮制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提高了黄芩的炮制效率和药效。

例如,采用微波干燥技术替代传统的晒干或烘干方法,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2.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被广泛应用于黄芩的炮制工艺研究和质量控制。

这些方法可以测定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黄芩素是一种从黄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已经被广泛研究用于医疗和保健领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黄芩素的潜在药理学作用。

本文将介绍黄芩素的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抗炎作用黄芩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降低炎症水平和炎症反应。

一项研究发现,黄芩素可以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从而减少细胞内的炎症反应。

另外,根据一些研究结果,黄芩素可能还能够抑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和局部免疫应答。

抗肿瘤作用黄芩素的抗肿瘤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黄芩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黄芩素可以抑制抗基因治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glioblastoma)的耐药性。

另外,根据一项基础研究,黄芩素还可以通过作为钠离子通道的调节剂来减少锌离子的输送,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支气管扩张作用黄芩素还被证明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

一项研究表明,黄芩素可以通过抑制平滑肌收缩来扩张支气管,从而减轻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此外,黄芩素还可作为一种肺癌辅助治疗药物来减轻肺癌患者的症状。

抗菌作用黄芩素也被证明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

一项研究发现,黄芩素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细胞壁合成酶的抑制有关。

此外,黄芩素还被发现具有抑制口臭的作用,可以减少口腔中异臭菌的数量。

抗应激作用黄芩素还被证明具有抗应激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黄芩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氧化应激来缓解心理应激引起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此外,还有研究对动物模型进行了实验,证明了黄芩素在防止脑损伤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功效。

结论黄芩素具有潜在的药理学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虽然一些研究表明,黄芩素对一些人群可能具有潜在的副作用,但是针对黄芩素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黄芩的药理分析以及临床研究

黄芩的药理分析以及临床研究

黄芩的药理分析以及临床研究摘要】黄芩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入药部位为根,黄芩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以及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黄芩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根的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解热镇痛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现将其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黄芩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综述黄芩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于《神农本草经》中始载,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等作用,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往的研究对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以及所提取的活性部位之药理作用多有关注,主要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黄芩对肝脏、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也有保护作用。

现对国内外近几年黄芩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作如下综述。

1 药理作用1.1 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芩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体外对于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外对许多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抗菌的有效成分是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

姚干[1]等通过采用体内、外实验的方法研究芩栀胶囊(黄芩、栀子),发现芩栀胶囊可以明显的延长感染甲、乙型流感病毒、肺炎双球菌小鼠的存活天数,并且可以提高感染小鼠的存活率,使感染小鼠的肺炎性病变发生逆转,同时发现其能够有效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葡萄球菌、奇变杆菌、大肠杆菌、板畸杆菌等17种细菌。

近几年来黄芩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Qian Wang[2]等于体外对黄芩苷-锌复合物的抗HIV-l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芩苷-锌复合物的细胞毒性较低,并且具有较高的抗HIV-l活性,还能较强的抑制重组子的逆转录和HIV-1进入宿主细胞。

1.2 抗炎镇痛作用:黄芩对于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黄芩药理学研究进展

黄芩药理学研究进展
A一 7一O—g c rn e 、 l uo i ) 汉黄芩 素 ( ooi) 汉 黄芩苷 ( ooo u d w gn 、 n w gn —

甲醚能显著 抑制 流感 病毒。近几年研究发现 , 黄芩苷和黄芩素
H V) 。Kt ua等 研究证 明 a se 、 i ) 黄芩新 素 I Ⅱ(kl af vn ) 二 氢 黄芩 苷 ( iy r b — 还具有抗艾滋病病 毒 ( I 的作用 J i m r d 、 sul p aoe 、 cl dhdo a
等 进一步探讨黄芩 苷解热 的机制 , 发现 黄芩苷 对 内毒 素 ( T 证明 , 黄芩 素能抑制减少 还原性 辅酶 Ⅱ( A P 导 致的脂质 E) 汉 N D H) 大 鼠发热模型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 并且 翻转 E T对下丘脑 中前列 过氧化 , 但不能抑 制抗 坏血 酸或 F t e n反应 引起 的脂质 过氧化水 o 腺素 E ( G 和 环腺 苷 酸 ( A P) P E) c M 含量 的影 响。相关 分 析显 平 , 认为汉 黄芩素也许 是通过影 响 N D H依 赖的细胞 色素 P一 AP
燥根 , 味苦 , 性寒 , 具有清热燥湿 、 泻火解毒 、 止血安胎 的功效 。黄 论依据 。黄芩 苷对人 T细胞 白血病病 毒 I ( T V一1 的抑 型 HL )
芩有效成分主要 是黄酮类 化合 物 , 目前 已分 离出三 十多种 , 有黄 制呈 剂量一效应关系 , 其作用机制是抑 制 Hr V一1的反转录酶 。 L
剂, 可用于治疗肝 炎 。卢 春风等 研 究表 明黄芩 素 、 芩苷 黄
12 抗炎 .
黄 酮茎 叶总黄 酮能抑 制组织 多肽抗原 ( P 、 T A) 冰醋 均能显著降低 C 1、 C 肝损伤大 鼠血 清丙 氨酸转 氨酶 ( L ) 天冬 AT 、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9 -128-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 review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Radix吉晓丽(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9-0128-证型:GI【摘要】黄芩是唇形科多年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黄芩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在现代临床治疗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笔者就本文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Abstract】Scutellaria root is the dried root of Labiatae herb Scutellaria, which was earliest recorded in “Shen Nong’s herbal classic”.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TCM treatment, and it also plays a great role in modern clinical treatment.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Radix,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Keywords】Baical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doi: 10.3969/j.issn.1674-7860.2017.09.061黄芩性寒味苦,归肺、心、肝、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

黄芩的药理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研究进展黄芩,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使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1药理作用1.1 抗氧化作用及清除自由基黄芩的4种主要黄酮成分在机体的不同系统中均具有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

BAI(黄芩素)可预防由氢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阴离子等氧自由基引起的成纤维细胞的损伤。

在4种黄芩的黄酮类成分中,BAI是最有效的抗氧化剂。

刘玉萍等通过测定黄芩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发现黄芩提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与黄芩苷的含量呈相关关系。

韩喻美发现黄芩苷具有明显增强红细胞SOD的活性作用,它可加速消除氧自由基,阻断恶性循环。

1.2 抗炎、抗过敏作用杨巧芳等发现黄芩对多种炎症模型有作用,黄芩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炎症动物模型的表现,对炎症细胞模型的影响作用不同。

王玮等对大鼠气囊滑膜炎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中证明黄芩茎叶中黄酮对炎症过程中炎性介质白三烯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宋春杰等证明黄芩苷可有效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1/ 3吴梅等通过对黄芩苷抗生物制剂过敏反应的研究,初步证明黄芩苷与生物制品相结合有抗动物过敏反应的作用。

1.3 抗肿瘤、抗癌作用顾正勤等研究表明黄芩苷能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并对抑制癌细胞增殖有显著作用,表明其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

Scheck 研究表明黄芩苷可抑制原发性或继发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可辅助其他化学治疗药物进行抗癌治疗。

李宏捷等证明黄芩苷对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和接种的小鼠肿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

1.4 抗菌、抗病毒作用赵铁华等证明黄芩茎叶活性部位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提出可用于有关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

张道广等证明黄芩多糖可在细胞水平抑制病毒增殖。

熊英等证明黄芩苷在体外有较好的抗白念珠菌作用。

1.5 保肝作用罗德生等发现黄芩煎剂具有良好的保护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为黄芩作为临床护肝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芩,又名黄精、黄连、黄柏,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自古以来便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草本药物之一。

黄芩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凉血安胎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日益深入,黄芩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黄芩的药理作用,包括其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血管保护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并深入探讨黄芩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及其机制。

本文还将对近年来黄芩药对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黄芩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药对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探索黄芩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黄芩,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药理作用广泛且深远。

这些作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化学成分。

黄芩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芩苷和黄芩素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成分。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赋予了黄芩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抗菌和抗病毒活性。

黄芩苷和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一特性使得黄芩在预防和治疗多种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中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黄芩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其黄酮类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有效缓解炎症反应。

这使得黄芩在治疗炎症性疾病如肺炎、肠炎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芩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壁或细胞膜,从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这使得黄芩在防治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黄芩的这些药理作用为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黄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黄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精准。

黄芩的药理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近代科技的发展,通过对中药黄芩及其活性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黄芩根部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菌、抗病原体、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解热镇痛镇静、保肝等作用,本文是对黄芩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黄芩,是传统的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别名黄金茶、烂心草、山茶根。

黄芩药性苦寒,归肺心、胃、肝胆、大肠经。

黄芩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甾醇类(如菜油甾醇Campesterol)、氨基酸和糖类, 迄今已分离出约40种黄酮,在黄酮类中又以黄芩苷( baicalin)、黄芩素( 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和汉黄芩苷(wogonoside)、黄芩酮Ñ、Ò( skullcapflavoneÑ、Ò)、千层纸黄素A( oroxy- linA)等为黄芩的特征化学成分[1]。

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黄芩的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病原体、免疫调节、抗肿瘤、解热镇静、镇痛、保肝、等作用,为黄芩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1 抗氧化作用探讨中药的抗氧化作用, 也是近几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对黄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作了大量的工作. 黄芩的主要成分是黄酮和黄酮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苯乙醇糖甙、挥发油以及葡萄糖、蔗糖、苯甲酸、B-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苯甲醇等[2]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黄酮结构中的2,3双键和4位羰基以及3或5位羟基对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有重要贡献. 黄芩中已知的黄酮大都具有酚羟基结构, 因此是较好的抗氧化剂.在研究其主要四种黄酮化合物-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和汉黄芩甙对脑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时, 分别采用抗坏血酸- Fe2+、2, 2- azobis( 2- amidinopropane) hydrochloride( AAPH)及还原型辅酶Ò( NADPH)三种不同损伤体系诱导大鼠脑皮质线粒体脂质过氧化, 四种黄酮10Lmol#L- 1对NADPH导的脂质过氧化都具有保护作用, 四种黄酮对抗坏血酸-Fe2+体系诱发的线粒体肿胀和膜的流动性降低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显示黄芩黄酮能抑制不同体系诱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 其中黄芩素效果最好[3,4]目前, 有许多化妆品中添加从黄芩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2 抗菌抗病原体作用黄芩抗菌范围较广,体外研究发现,黄芩生品及炮制品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有效。

黄芩的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概况

黄芩的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概况

黄芩的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概况黄芩,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为唇形科黄芩属草本植物,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中草药之一。

黄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其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如黄芩素、黄芩苷等。

本文将对黄芩的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概述。

一、黄芩的药理作用1. 抗氧化作用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研究表明,黄芩能够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化损伤指标,对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2. 抗炎作用黄芩具有广谱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通过抑制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黄芩在治疗胃肠炎、肝炎、风湿性疾病等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3. 抗肿瘤作用黄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通过多种机制介入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对多种肿瘤具有抗肿瘤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黄芩在治疗肺癌、乳腺癌、肝癌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4. 抗菌作用黄芩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抑制细菌生长和代谢,对多种感染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黄芩在治疗口腔疾病、皮肤感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二、黄芩的临床应用进展1. 消化系统疾病黄芩具有调理胃肠功能、抗胃溃疡、抗炎等作用,在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脂肪肝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应用。

2. 呼吸系统疾病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对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可以缓解哮喘、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情的恢复。

3. 肿瘤相关疾病黄芩对肿瘤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生长、减少术后复发、减轻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等。

黄芩在肺癌、乳腺癌、肝癌等肿瘤的治疗中逐渐得到重视。

黄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3期任正肖,等:黄苓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65-黄苓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任正肖,车萍,李紫薇,莫梅#(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山东济南250355)摘要:黄苓(ScuO/aTa baica/n S is)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唇形科草本药用植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护神经系统和肝脏等等,回顾近年来对黄岑的一系列实验和临床研究,就黄岑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关键词:黄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TQ460.7;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1X(2021)03-0065-03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r ofSch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Ree Zhengxiao,Che Ping,Li Ziwei,Mo Mei*(EipeeimentaeCentee,ShandongUnieeesityooTeaditionaeChineseMedicine,Jinan!250355,China)Abstract:Scutel T Ta baicalensis,as a/ng-standing Lamiaceae herbal medicinal plant in China,has a variety of phaemacoeogicaeactieities,inceudinganti-inoeammatoey,anti-oiidant,anti-tumoe,peotection ootheneeeoussystem and eieee, etc.,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ies on ScutelTTa baicalensis Georgirecent,This is an review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c/gicai effects of ScutelTTa baicalensis Georgi.Key word5:scute a eiabaicaeensis%chemicaecomposition%phaemacoeogicaee o ect黄苓是唇形科植物,又名山茶根,其根是入药的主要部分,主要生长在亚洲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和日本等⑴。

黄芩的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概况

黄芩的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概况

黄芩的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概况班级:07级中药本科一班姓名:谷莉黄芩的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概况学生:谷莉摘要黄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位为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安胎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对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根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镇痛、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关键词黄芩现代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展综述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目前已分离出三十多种,有黄芩苷元、黄芩苷等。

还含有14种氨基酸、挥发油、豆甾醇和黄芩酶等。

临床上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药理作用广泛。

现就有关黄芩的功效、药理研究情况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一.药理作用1.抗过敏作用张庆民[1]经过实验,证实黄芩苷、黄芩苷元对豚鼠离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气喘均有缓解作用,并与麻黄碱表现协同;对豚鼠被动性皮肤过敏反应、组织胺皮肤反应亦表现抑制。

此种抗变态反应,是由于伤害了肥大细胞的酶激活系统(SH-酶),抑制了过敏性介体的释放,同时对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松弛作用。

2.有较广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刘平等[2]通过实验证实黄芩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脑膜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PR8株以及多种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效力。

3.抗氧化作用探讨中药的抗氧化作用,也是近几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对黄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作了大量的工作。

通过测定组织过氧化脂质生成量或有关酶的活性,显示黄芩苷对Fe2+-过氧化氢(Fe2+-H2O2)和还原型辅酶Ⅱ钠盐- Fe2+(NADPH-Fe2+)诱导的大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当体系中黄芩苷浓度一定时,对丙二醛(MDA)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54%和45%;同时,高中洪等[3]提出对乙酰氨基酚和四氯化碳引起的肝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且黄芩苷元在过氧化氢酶的存在下,能够快速地诱导过氧化氢代谢系统。

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黄芩素是从黄芩根茎中提取的一种菊科植物化合物,其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和保健品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病毒、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功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黄芩素的药理学研究也日益深入,本文将介绍最近黄芩素药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抗炎作用黄芩素对于抑制炎症反应有着显著的作用,其中关键的机制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kappa-B (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等促炎因子的释放来实现。

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黄芩素能够有效地抑制由醛固酮引发的心肌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从而保护心脏。

此外,黄芩素还可以通过调节炎症细胞的分泌物来缓解急性肺损伤和肝损伤等疾病。

抗肿瘤作用长期以来,黄芩素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近年来的一项研究表明,黄芩素通过调节癌细胞周期,抑制DNA合成,诱导凋亡来发挥抗癌作用。

此外,黄芩素还可以调节细胞间素-1β (IL-1β)和IL-6的分泌,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最新的研究还发现,黄芩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糖酵解的机制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抗氧化作用黄芩素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药物中。

最新的研究表明,黄芩素可通过增强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活性来消除自由基,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

抗病毒作用黄芩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它可以通过干扰病毒复制、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来抑制病毒的生长。

最近的研究发现,黄芩素还可以抑制人乙型冠状病毒(HCoV-OC43)的复制和感染,该病毒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保护心脑血管黄芩素除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作用外,还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黄芩素能够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 的活性来降低血压,从而防止心血管疾病,此外还有报道指出,黄芩素能够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来保护心脏。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黄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应用历史悠久,且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尿等功效。

其炮制过程和效果与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息息相关,也是现代中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探讨黄芩的炮制历史沿革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二、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1. 古代炮制方法黄芩的炮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黄芩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晒干、炒制、蒸煮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为了去除黄芩中的杂质和水分,提高其药效和保存性。

2. 历史发展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黄芩的炮制技术也不断进步。

在唐宋时期,黄芩的炮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开始注重炮制过程中的火候和技巧。

明清时期,黄芩的炮制技术已经相当完善,并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理论体系。

三、现代黄芩炮制的研究进展1. 炮制方法的改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芩的炮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现代研究者在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了一些新的炮制方法。

例如,利用微波、超声波等物理方法进行黄芩的提取和炮制,提高了黄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

2. 药理作用研究现代研究对黄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这些研究为黄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为了确保黄芩的质量和药效,现代研究还对黄芩的炮制过程进行了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

例如,建立黄芩的炮制工艺规范和质量标准,对黄芩的产地、采收时间、炮制工艺等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其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

四、结论黄芩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其炮制过程和效果与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密切相关。

历史沿革中,黄芩的炮制技术不断进步,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理论体系。

现代研究中,黄芩的炮制方法不断改进,药理作用得到深入研究,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也为黄芩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芩的炮制机制和药理作用,以推动黄芩的应用和发展。

五、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黄芩的炮制技术将更加完善。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芩,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中的瑰宝,自古以来便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揭示了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综述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包括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类型、提取方法以及结构鉴定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还将重点介绍黄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黄芩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黄芩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推动黄芩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二、黄芩的化学成分黄芩,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乙酮类、挥发油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芩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最为突出的化学成分之一,其中黄芩苷(baicalin)是最具代表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中还含有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等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除了黄酮类化合物外,黄芩中还含有苯乙酮类化合物,如黄芩酮(scutellarein)等。

这类化合物同样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是黄芩发挥药效的重要成分之一。

挥发油类化合物也是黄芩的重要成分之一,包括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多种成分。

这些挥发油类化合物赋予了黄芩特殊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炎等。

黄芩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等,这些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黄芩的化学成分多样且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将会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发掘。

中药黄芩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黄芩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2.转移性乳腺癌
黄芩内可提取的黄酮成分主要有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以及千层纸素A、芹菜素、木犀草素及野黄芩苷等等[6];其中黄芩苷作为黄芩内含量较多的一种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其可癌细胞凋亡起到诱导作用,抗肿瘤效果显著,对乳腺癌同样具有良好疗效。黄芩苷可能通过调控癌症的途径以发挥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作用,例如,PI3K/Akt信号通路发生功能失调性活化与乳腺癌临床预后不良存在紧密联系,该通路发生磷酸化可对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起到促进作用;MAP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细胞生理活动,该通路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7]。此外,黄芩苷还对HSP90AA1、PIK3R1、Akt、SRC、MAPK、EGFR及TGF-β等重要靶点之间复杂交互作用进行合理调控,从而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进而延缓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病情的进展。
[9]孙宇洁,付书璠,赵永璐,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黄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J].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21,44(4):314-324.
[10]周巧,刘健,郭锦晨,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治疗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J]. 中成药,2022,44(5):1644-1648.
1.高血压
近年来,临床学者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高血压相关中成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单味药材为黄芩。黄芩调节血压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低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及受体操纵型Ca2+通道进行阻断,以减少细胞内Ca2+的含量,促使血管扩张,从而发挥显著降压作用[4]。但中药发挥疗效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明确黄芩具体药理作用机制才能够科学指导临床用药。张铃[5]等人通过建立高血压小鼠模型(AngⅡ诱导)分析发现,黄芩所含成分黄芩素主要降压作用机制与调控代谢途径、氮代谢、JAK-STA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有关。

【推荐下载】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推荐下载】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黄芩素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黄芩素; 药理活性 黄芩素(Baicalein)异名:黄芩苷元,黄芩黄素,为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cutellaria)多年生草本中药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其在生药中占5.41%,是黄芩的最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黄芩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黄芩素对多种疾病包括炎症、肿瘤、纤维化性疾病、心脑血管性疾病以及神经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药理活性。

现就黄芩素的药理活性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抗菌抗病毒作用 中药黄芩抗菌谱广,其煎剂能较好地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螺旋体等的生长和繁殖。

黄芩素是黄芩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黄芩素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降低细胞表面疏水性,从而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1,2]。

氟康唑和黄芩素联合应用对从临床中分离出来的大多数抗氟康唑白色念珠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该活性大于单独使用氟康唑或黄芩素。

应用黄芩素处理酵母细胞可减少若丹明6G的排出,表明黄芩素能抑制酵母细胞的泵流出。

提示氟康唑和黄芩素协同作用能克服酵母菌的抗药性,联合应用抗真菌感染效果更好[3]。

研究表明食用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作用,其中黄芩素的作用最强,甚至强于阳性药苷昔洛韦。

其抗病毒机制研究表明,黄芩素不能直接灭活HCMV,而是通过阻断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活性以及HCMV的核转位,减少早期和晚期HCMV蛋白水平以及病毒DNA的合成,实现抗病毒作用[4]。

对感染和未感染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水泡性口炎病毒)的人末梢血白细胞抗病毒感染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发现,含有黄芩素的黄芩提取物可调节人末梢血白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表现为抑制干扰素- (Interferon-alpha, IFN- )和干扰素- (Interferon-gamma, IFN- ),刺激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 )和白介素-12(Interleukin-12, IL-12)、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产生,增强对VSV的抵抗作用,提示黄芩素可能通过调节固有抗病毒免疫体统发挥抗病毒作用[5]。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常昊摘要:目的综述天‎然植物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黄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主要以‎近年研究文‎献资料为依‎据,查阅整理。

结果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

结论黄芩在‎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黄芩又名元‎芩、枯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S cut‎e llar‎ia—baica‎l ensi‎s Geor‎g i的干燥‎根[1],主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已有悠久的‎用药历史,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现就近几年‎来有关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化学成分‎1.1 黄酮及其苷‎黄芩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目前从黄芩‎中分离的黄‎酮苷元及苷‎有40多种‎,主要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素-5-O-β-D-葡萄糖苷、木蝴蝶素A‎(5,7-二羟基-6-甲氧基黄酮‎)、黄芩黄酮Ⅰ(5,2′-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黄芩黄酮Ⅱ(5,2′-二羟基-6,7,8,6′-四甲氧基黄‎酮)、白杨素(5,7-二羟基黄酮‎)、二氢木蝴蝶‎素A(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等,其中黄芩苷‎为主要有效‎成分。

1.2 萜从黄芩中分‎离到多种倍‎半萜木脂素‎苷类。

1.3 微量元素黄芩中也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铁、铜、锌、锰的含量均‎很高[2]。

2药理作用‎2.1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黄芩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与中医经验‎治疗“天行热疾”、“火咳肺痿”和“疔疮火疡”相一致。

黄芩抗菌范‎围较广,其中对金葡‎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对钩端螺‎旋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黄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下转第 69页 )
学 术 探 讨
A cadem ic study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 h inese journa l of ethnom ed icine and ethnophar m acy
∃ 69∃
仪对血脂进行测 定 , 然后 对两 组血脂 测定 的结 果进行 统计 学处理。循 证 医 学 指出 血 脂 异 常 防治 的 首 要 目标 是 降 低 LDL - C 水平 , 影响 LDL - C 降低的主 要危险因 素 , 除 LDL - C 自身浓度外 , 是否存 在冠 心病 及其 他动 脉粥 样硬 化疾 病是影 响 LDL - C 达标 的 决 定 性 因 素 , 虽 已 明 确 将 降 低 LDL - C 作为降脂治疗的首要目 标 , 但在决定将 LDL _ C 降 至何种程度时 , 应 根据血 脂异 常者是 否合 并存 在其他 冠心 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即除 LD L_ C 以外的 危险因素 ), 如冠 心病或其他临床表现 的动脉粥样硬化 , 包括 周围动脉 疾病 , 腹主动脉 瘤和 症 状性 颈 动脉 病、糖 尿病 等因 素 综合 考 虑 , 为了更贴近血脂 异常 者的具 体情 况 , 给予 个性 化的健 康指 导 , 实验组和对照组测定的血 脂是否达标均依照下列标准。
表 2 血脂的目标值 血脂的目标值 TC LCL - C TG
mm ol /L mg / d l mm ol /L m g / dl mmo l/ L mg / d l 无冠心病无危险因素 < 5 72 < 220 < 3 64 < 140 无冠心病有危险因素 < 5 20 < 200
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因素 < 4 68 < 1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微波治疗术,两组均按期观察直至痊愈。

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时间为5一lO周平均(6.9士0.79)周,对照组治愈时间为7~12周平均(9.64士1.15)周,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缩短,且术中出现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L7J.2.3消糜栓临床治疗宫颈糜烂的研究2.3.1消糜栓单药外用治疗宫颈糜烂:史计莲报道孟县人民医院采用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196例效果较佳[B]。

李有琼报道采用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印]。

钱晓伟也报道消糜检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明确,一疗程的治愈率为39%,总有效率100%£1“。

2.3.2消糜栓联合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治疗组单纯型15例,颗粒型28例,乳头型11例;对照组单纯型16例,颗粒型26例,乳头型12例;两组比较l瞄床分型无显著性差异,宫颈红外光照射术后治疗组阴道内外用消糜栓。

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2.3.3消糜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冯亦芳报道微波术后联合消糜栓外用治愈率高于不用消糜栓组,二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21。

岳增芹报道微波配合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好且操作简单、可靠,作用均匀[1”。

汪培青、郑松都有消麋栓能提高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的报道[1“”]。

3讨论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官颈癌的高危因素,治疗常用的方法有微波,红外、激光等物理疗法,术后常有阴道大量排液及不规则阴道出血,继发感染等,用消糜栓治疗直接作用与病变部位,有祛腐生肌、抑菌改善阴道环境、加速宫颈糜烂面自然愈合的作用。

其药物组成因研发生产单位不同而有差异,不同成分的消糜栓药效有待于比较以找出最佳组方。

消糜栓临床报道较多而药理研究报道较少,药理研究有待完善。

・165・参考文献E13刘兴.消糜栓制备及其对家兔阴道牯膜刺激性和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医学,2006,8(96):77~79.[2]陈忻,李春英,恭慕睾,等.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23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2000,1;50~60.[3]陈忻.恭慕睾,穆阳,等.愈糜栓抗炎、镇痛作用观察.北京中医,2000,2:51~5Z.[4]罗安娜,谢爱朝。

刘玉兰.四环索联合消糜栓治疗支原体性阴道炎68例疗教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2):1742—1743.[5]刘国云,袁卫红,万玉侠.消糜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168例.陕西医学杂志.2006,6(35):766~767.[6]吴晓农.消糜栓联合激光治疗宫颈炎疗效观察.中国计划生育血杂志,2006,12:748.[73彭勃.消糜栓与微波治疗术联用治疗慢性宫颈炎588例疗效观察.中华临床新医学,2006,6(6)1537.[83史计莲.消麋栓治疗官颈糜烂196例疗效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249.[9]李有琼.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6,4(8):67.[i03钱晓伟.消麋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临床观察.海峡药学,2005,17(2):108~109.[11]黄瑰.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重度糜烂的临床观察.现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1491~1492.[12]冯亦芳.提高傲波对重度宫颈麋烂一次性治愈率的临床观察.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2(10):886~884.[13]岳增芹.微波配合消麋栓治疗宫颈糜烂56例疗效分析.泰山卫生,2005,3(9):9.[143汪培青.微波治疗加消糜栓用于宫颈糜烂.JournalofMedicalForum.2005,8(26):39.[15]郑松.消糜栓加微波治疗宫颈重度糜烂60例疗效观察.福建医药杂志,2003,4(25):112~113.近五年黄芩药理学研究进展张小伟,张会敏,石俊英(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摘要:通过查阅近五年来国内外黄苓药理作用的研究文献,总结了近五年来国内外对黄芩药理作用研究的最新动向和进展,展望了黄苓药理作用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黄芩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黄芩黄芩苷黄芩素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738(2008)03—0165—03ResearchprogressofRadixScutellariaepharmacologyinthelastfiveyearsZHANGXiao—wei,ZHANGHui—min,SHIJun—ying(ShandongUniversityofTCM,ji’nan250355)ABSTRACT:ThisreviewsummarizestherecentstudiesofRadixScutellariaepharmacologicaleffects,accordingtOthema’jordomesticandforeignperiodicalsandbooksrelatingtOpharmacologicaleffectsofgeneralliteratureinthepastfiveyears.fore—caststhefutureresearchdirectionofRadixScutellariaepharmacologicaleffectsandprovidesreferenceforthemodernresearchofRadixScutellaria. 万方数据・166・壹量垫皇Q坐£丝!竺!塑!!丝!垒丝!!丝!!丝!:兰!!些:!KEYWORDS:RadixSeutellariae;baicalin;baicalein;pharmacologicaleffects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e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临床上广泛用于肺热、肠炎痢疾、黄疸及化脓性感染等症。

近年来对黄芩的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包括抗氧化、抗微生物、抗炎、抗癌,抗过敏及对免疫、消化、神经等系统的保护作用。

开展对黄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有利于深化对黄芩既往功效的认识,发现其新的药理作用。

鉴于此,我们对黄芩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供业务同行借鉴。

1抗微生物作用刘云波等[I]用i00%黄芩浸出液滤纸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芩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

邝枣园等[2 ̄33观察了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诱导的TOLL受体(TLRs)的影响,发现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CPN)所刺激的TLRz高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说明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感染细胞有较强干预作用。

同时他还发现其可下调肺炎衣原体诱导的TNF—a抑制粘附因子的表达,对可溶性粘附因子和IL一8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通过新的中药抗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儿茶、乌梅、黄连和黄芩的体外抗茵效果比较研究,赵宝珍等[‘]发现黄芩的抑菌效果也较好,其MIC50为1l160。

2抗氧化作用韩喻美[5]发现黄芩苷具有明显增强红细胞s()D活性作用,可加速消除氧自由基,阻断恶性循环。

刘玉萍等[6]通过对测定黄芩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发现黄芩提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与黄芩苷含量呈相关关系。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尹飞等[7]用脑组织切片培养方法,对黄芩苷对离体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黄芩苷可减轻百日咳菌液对离体脑组织的损害作用,降低谷氨酸和过氧化氢对离体神经细胞的损害,显示黄芩苷对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和氧自由基的神经毒性。

同时本研究也发现0.25mmol・L_1黄芩苷对离体脑组织保护作用最强,其它浓度的黄芩苷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明黄芩苷是一种毒性较低,量效范围较广的中药。

陈忻等口3发现黄芩苷能降低大鼠大脑中动脉检塞模型(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升高缺血侧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表明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氧化损伤从而保护脑组织有关。

另有研究表明黄芩苷还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凹]。

4保肝作用汪晓军等[I们利用四氯化碳或半乳糖胺引起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以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为指标,研究了黄芩等10种中药材水提液的保肝作用。

结果表明:黄芩(2.0~50.0mg・mLl)具有显著的抗肝病毒作用;对黄芩进行小鼠CCI。

肝损整体模型验证,亦显示有显著保肝作用。

陈桂枝等[113观察了黄芩煎剂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CCI。

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黄芩煎剂能显著抑制大鼠肝组织匀浆MDA的生成,使CCl4肝损伤动物血液MDA含量降低和总抗氧化能力及SOD活性显著增高。

通过复制大鼠CCI.肝损伤模型,用黄芩素和黄芩苷等防治,卢春凤等[1幻发现黄芩素和黄芩苷均对所致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二者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

李素婷等n3q们采用CCI。

制备小鼠肝损伤模型,观察黄芩茎升总黄酮(TFSS)对该种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证明,TF—SS可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和肝脏中MDA和SOD的水平,提示TFSS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TFSS对连续8周应用CCl.诱发大鼠的肝纤维化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血清中ALT含量,提高ALB的含量,减少肝胶原蛋白的主要氨基酸成分Hyp含量,a—SMA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减弱,表明TFSS具有保护肝细胞、抑制HSC活化和纤维组织增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5抗癌作用林小聪等[15]观察了黄芩素和大豆黄酮对HL一60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发现黄芩素能够明显抑制HL一60细胞体外增殖,是具有潜在抗白血病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

通过观察黄芩素对MCF一7细胞内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的影响,曾雅静等[163发现黄芩素能够显著地抑制MCF一7细胞内TPK的活性,说明黄芩素作为一种细胞内的TPK抑制剂具有潜在的抗乳腺癌应用价值。

6对牙周膜细胞的作用曹正国等[173探讨了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黄芩苷浓度在1×10.5~l“g・mL-1明显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且l×10~~l弘g・mL-1作用效应最大。

黄芩苷浓度在1×10.3~1/Lg・mL-1明显增加入牙周膜缅胞总蛋白的合成,且l×1019・mL.1作用效应最大。

黄芩苷明显促进牙周膜细胞增殖及增加细胞总蛋白,并且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