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芩的相关研究进展及考证(汇报PPT)

合集下载

[中医中药]中药黄芩.ppt

[中医中药]中药黄芩.ppt
• 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癍论萃英》《汤液本 草》等书,其中《阴证略例》为其代表作。《阴证略例》为专门论述 阴证的专著。据王氏自序,成书于公元1232年。作者鉴于“伤寒古 今为一大病,阴证一节,害人为尤速”,“阳证则易辨而易治,阴证 则难辨而难治”,因而撷取前贤有关阴证论述,并参以己见,从病因 病机、诊断治疗方面对阴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发,旨在阐明伤寒阴
杲曰:可升可降,阴也。
张元素曰:气凉,味苦,甘,气厚味薄,浮而升, 阳中阴也,入手少阳,阳明经。酒炒则上行。
之才曰: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 牡丹、藜芦。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 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 疗鼠瘘。
北齐徐之才撰有《雷公药对》,据考证,《纲目》所引“之才曰”资料,是徐之才《雷公药对》中
• 王好古(约生于公元1200-1264年)字进之,号海藏,元代赵州(今 河北省赵县)人,曾经与李杲一起学医于张元素,但其年龄较李杲小 二十岁左右,后又从师于李杲,尽传李氏之学。张元素强调脏腑辨证, 重视分辨病变所在脏腑的寒热虚实,李杲阐发脾胃学说,尤重脾胃内 伤虚证的探讨。在张、李二家的影响下,王好古又着重于《伤寒论》 方面,而独重由于人体本气不足导致阳气不足的三阴阳虚病证,另成 一家之说。
古老的内容。
《中华医史杂志》
《药对》:“配柴胡,通调表里,和解少阳; 配白术,清热安胎;配半夏,苦降辛开; 配黄连,清热燥湿;配枳实、厚朴,消食 和胃 。”
北齐徐之才《药对》
时珍曰: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火。 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 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好古曰:气寒,味微苦而甘,阴中微阳,入 手太阴血分。
证的危害及温阳的重要性。

中药学精品课程—黄芩精品PPT教学课件

中药学精品课程—黄芩精品PPT教学课件
湿温——黄芩滑石汤 黄疸——配茵陈、栀子等 湿热泄痢——葛根芩连汤
2020/12/8
6
应用
2.肺热咳嗽及热病烦渴 本品善清泻肺热及上焦实热。
肺热咳嗽——清金散 热病烦渴——凉膈散
2020/12/8
7
应用
3.少阳证 本品清少阳半表半里之热。
——小柴胡汤
2020/12/8
8
应用
第一课件网
4.痈肿疮毒 本品清热泻火解毒。
第一课件网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2020/12/8
1
黄芩
《神农本草经》
2020/12/8
2
药物来源
第一课件网
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2020/12/8
3
性味归经
苦,寒 归肺、胃、胆、大肠经
2020/12/8
4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除热 安胎
2020/12/8
5
应用
第一课件网
1.湿热蕴结证
本品清热燥湿。
——黄连解毒汤
2020/12/8
9
应用
5.热证出血 本品清热泻火而止血。
——配三七
应用
6.胎热不安 本品清热安胎。
——泰山磐石散
2020/12/8
11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黄芩药材调研报告

黄芩药材调研报告

黄芩药材调研报告一、引言黄芩药材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本文通过调研,旨在了解黄芩药材的产地、药用部位、药理作用以及主要应用领域等相关信息,以进一步推动该药材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研发。

二、产地与分布情况黄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地区,属于景天科黄芩属植物。

其生长环境主要为湿润的山谷、河岸和溪边等地,海拔范围为100-700米。

三、药用部位与药理作用1. 药用部位黄芩药材主要采用其根茎部分作为药用部位。

2. 药理作用黄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以下主要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相关疾病的症状。

- 抗氧化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和黄芩苷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和疾病的发生。

- 抗菌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黄芩苷和黄芩甙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四、主要应用领域1. 中药配方黄芩常作为中药配方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广泛应用于感冒、咳嗽、发热和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治疗中。

其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缓解炎症症状,并改善相关疾病的病情。

2. 饮片制剂黄芩也可以制作成饮片或制剂进行使用,在中药市场上具有一定的销售量。

例如,黄芩颗粒、黄芩注射液等制剂可以方便患者服用或注射,快速起效。

3. 化妆品黄芩中的黄芩甙等成分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和调理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护肤品中的黄芩提取物可以改善肌肤状况,具有护肤和美白的功效。

五、结论通过对黄芩药材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其在中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黄芩药材主要生长在中国的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地区,主要采用其根茎部分作为药用部位。

黄芩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适用于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的治疗。

此外,黄芩在饮片制剂和化妆品等领域也有应用。

为进一步发挥黄芩的药用价值,还需要深入研究其药理机制和开发更多的应用产品。

天然药物学三章根类第二节黄芩ppt课件

天然药物学三章根类第二节黄芩ppt课件
燥根。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带紫色。叶互生,具长柄,叶鞘
基部膨大,叶2~3回羽状全裂,小叶3对,卵形或菱形,边缘有缺 刻。复伞形花序顶生,花白色。果为双悬果。如图3-45所示。
十三、当归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二〕产地与采制 当归主要栽培于甘肃、云南、四川、
陕西等地。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土, 晾至半干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 渐渐熏干。
及根茎。 〔二〕产地与采制
主产于四川、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四川栽培量大且质优。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枯燥。
十七、丹参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一〕原植物鉴定
丹参为多年生草本,茎四 棱形,全株密被柔毛。根圆柱 形,有分枝。叶对生,奇数羽 状复叶,小叶3~7枚,卵形或 椭圆状卵形,边缘有锯齿。轮 伞花序腋生或顶生并构成假总 状花序。花萼钟状,花冠二唇 形,蓝紫色。小坚果黑色,椭 圆形。
十八、黄芩 SCUTELLARIAE RADIX
〔四〕显微鉴定留意点 1.黄芩横切面
〔1〕双子叶植物根的根本构造。 〔2〕木栓层〔石细胞散在〕;韧皮部〔石细胞;韧皮纤维单个 或成群散在,石细胞多位于外侧,纤维多分布于内侧〕;构成层 〔环状〕;老根的木质部中央常有木栓组织〔木栓组织环〕,
如图3-57所示。
如图3-55所示。
图3-55 黄芩原植物
十八、黄芩 SCUTELLARIAE RADIX
〔三〕பைடு நூலகம்状鉴定留意点 1.圆锥形,扭曲。 2.外表棕黄色或深
黄色;有扭曲的纵皱或 不规那么的网纹。
3.质硬而脆,易折 断;老根中心枯朽状或 中空。
4.气微,味苦。 如图3-56所示。

黄芩的研究进展

黄芩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80808基金项目: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大宗道地药材(黄芩)优良品种筛选”(项目编号:2005L Z08-03)作者简介:林慧彬(1962~),女,福建厦门人,博士,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药材品种、质量及栽培研究。

黄芩的研究进展林慧彬1,安 芸2,路俊仙1,戴雪梅1,林建群33,林建强33(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2.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00;3.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摘 要:黄芩(S cutcllana baicalensis Georgi )是我国大宗主特产药材,可以采用显微、薄层、高效液相及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鉴别。

黄芩含有黄芩苷、黄芩素等4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质量评价方法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导数光谱法、脉冲极谱法、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黄芩主要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关键词:黄芩;鉴别;成分;质量评价;药效中图分类号:R284;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7(2008)1020136203 黄芩(S cutcll ana B aicalensis Georgi )是我国的传统常用中药,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性寒、味苦,归肺、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可用于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热病烦渴、黄疸、目赤肿痛、积热吐血、胎动不安、痛肿疮疖等症。

黄芩用途很广,其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关注,需求量也随之剧增。

目前,对于黄芩的研究也较广泛,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植物及鉴别研究黄芩在我国的分布较广,野生黄芩分布于我国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等地。

黄芩的结构研究近几年有不少报道,杨氏等建立了不同生长年限的野生和栽培黄芩的性状组织学鉴别方法,并首次发现黄芩组织中可观察到年轮结构[1]。

黄芪PPT课件

黄芪PPT课件
产后调理
黄芪具有益气养血、固表止汗的 作用,可用于产后调理,促进产 妇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营养不良
黄芪能够健脾益气、开胃消食,常用于治疗小儿营养不良、厌食等症状,能够改善患儿 食欲、促进营养吸收。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够减少感 冒次数、提高患儿抵抗力。
04
黄芪的种植与采收
种植技术
01
02
03
04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 水良好的土地,并进行深耕细
作,施足基肥。
播种
春播或秋播均可,采用条播或 穴播,播种深度约2-3厘米,
播后覆土镇压。
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松土、施肥、灌水 ,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 取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防治
气味鉴别
正品黄芪具有豆腥味,伪品黄芪则无豆腥味或有其他异味 。
荧光鉴别
取黄芪粉末适量,置于紫外灯下观察,正品黄芪呈现蓝色 荧光,伪品黄芪则无荧光或呈现其他颜色荧光。
伪品与混淆品鉴别
伪品鉴别
常见的黄芪伪品有野葛、刺五加等。通 过外观、气味、荧光等鉴别方法可以鉴 别出伪品。例如,野葛断面呈纤维性, 无粉性;刺五加根头部有密集的横向皮 孔,断面呈黄白色,粉性差。
02
黄芪的药理作用
免疫调节
总结词
黄芪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 免疫力。
详细描述
黄芪含有多种免疫活性成分,如多糖、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 等,能够促进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增殖和 分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抑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黄芩苷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介绍。

在分别阐述了黄芩的药理作用、黄芩苷的研究意义以及黄芩苷提取方法的重要性。

在探讨了黄芩苷提取方法的现状、常见方法及新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也对黄芩苷提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结论部分展望了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的未来发展,黄芩苷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的重要性。

该研究为深入挖掘黄芩苷的药用价值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黄芩苷的提取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黄芩、黄芩苷、提取方法、药理作用、研究意义、重要性、研究现状、比较分析、发展趋势、未来展望、医药领域、应用前景。

1. 引言1.1 黄芩的药理作用黄芩,中药名。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黄芩具有清热泻火,明目退翳,解毒消肿的作用。

在《本草纲目》中有“燥湿化痰,清肝利胆”的记载。

黄芩含有黄芩苷、黄芩素、黄芩内酯等成分,其中黄芩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黄芩苷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抑制病毒复制等多种药理作用。

黄芩苷可以调控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肿瘤治疗中,黄芩苷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黄芩苷还可以减轻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1.2 黄芩苷的研究意义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黄芩苷被发现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菌、抗菌、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黄芩苷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其药用价值,为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深入研究黄芩苷的提取方法及其药理作用对于推动药物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改进黄芩苷的提取方法,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为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

对黄芩苷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推动黄芩苷在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黄芩苷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在首先对黄芩和黄芩苷进行了概述,随后阐述了黄芩苷在药理学上的重要意义。

在详细探讨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方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方法以及其他新型提取方法。

结合实验研究结果,分析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目前研究的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这篇文章对于黄芩苷的提取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黄芩、黄芩苷、提取方法、超声波、微波、超临界流体、研究进展、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黄芩概述黄芩,又名黄芩草、黄苓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湿、抗菌抗病毒等功效。

黄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为黄芩苷。

黄芩苷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疟疾、感染性肝炎等疾病,具有明显的药效。

黄芩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如湖南、广东等省份,是一种贵重的中草药材。

传统的黄芩提取方法主要是采用水提醇沉法,但存在提取效率低、耗时长等问题。

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始探索各种新型提取方法,以提高黄芩苷的提取效率和纯度。

这些新型提取方法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方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方法等,为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黄芩苷的研究意义黄芩苷是黄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研究表明,黄芩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黄芩苷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轻氧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损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黄芩苷还被发现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辅助肿瘤治疗。

黄芩苷对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研究黄芩苷的提取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可以提高黄芩苷的提取效率和纯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药用价值。

对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黄芩本草考证

黄芩本草考证

黄芩的本草考证黄芩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寒, 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功效。

近年来黄芩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野生资源却日益枯竭。

因此有必要进行本草考证, 弄清黄芩药用种类、道地产区及功能应用, 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黄芩提供基础资料。

1 名称考证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历代本草对其名称及别名的记载较多。

《神农本草经》曰:“黄芩味苦,平。

……一名腐肠[1]。

”《名医别录》记载:“黄芩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2]。

”陶弘景谓:黄芩“圆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

”《本草纲目》记载:“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所谓片芩,故又有腐肠、妒妇诸名。

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3]。

”《本草述钩元》有:“圆者名子芩,新根内实,其直者条芩。

破者名宿芩,乃旧根。

中空,外黄内黝,即今片芩[4]。

此外,尚有印头《吴普本草》、苦督邮《纪事》、鼠尾芩等。

《证类本草》引唐本注云:“州者大实亦好,名豚尾芩也。

”[5]目前,黄芩的商品中除黄芩正名外,仍沿用子芩、条芩以及片芩、枯碎芩、尾芩等名称,前二者系指黄芩新根(子根);后三者指因加工所得黄芩碎片和根下部尾梢,其他名称则很少使用。

此外,在我国不同地区,黄芩的地方习用名有黄芩茶根、土金茶根、山茶根、小叶茶根(东北);香水水草(内蒙)[6];空心草(河北);黄金条(山东)等。

2 产地考证历代本草对黄芩产地的记载比较广泛。

《神农本草经》称其“生川谷。

”《名医别录》记载:“黄芩生姊归(湖北姊归)川谷及冤句”(山东菏泽)。

《本草经集注》载:“姊归属建平郡(湖北境内),今第一出彭城(江苏铜山),郁州(江苏灌云)亦有之,惟深者坚实者好。

”《唐本草》载:“今出宜州(今湖北宜昌)、鄜州(今陕西鄜州)、泾州(今甘肃泾县)者佳,兖州(山东境内)大实而好。

”《图经本草》及《证类本草》[8]《植物名实图考》称“黄芩生姊归山,滇南亦有。

黄芩ppt课件

黄芩ppt课件

生药学教研室
定性分析 (Qualitative analysis)
1. 取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5分钟,滤过。 2. 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2~3滴,即生成橘黄色沉淀;
3. 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
黄芩的理化结果 (示黄酮类成分存在)
1. 黄芩的乙醇提取液; 2. 滴加了10%的醋酸铅; 3. 与盐酸镁粉反应。
生药学教研室
Thank You ! Thank You
!
生药学教研室
(子根)称为“子芩” (条芩); 气微,味苦。
生药学教研室
性状鉴别 (Macroscopic charaters)
子 芩 表 面 观 子 芩 断 面 观
子 芩
枯芩
生药学教研室
显微特征 (Microscopic characters)
木栓层 皮层
木栓层为8~20列扁平细胞。 皮层狭窄,有纤维和石细胞。
黄芩教学
生药学教研室
黄芩 Scutellariae Radix
基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的干燥根。
生药学教研室
产 地 (Place of origin)
黄芩主产于东北、河 北、山西、内蒙古 以山西产量最多,河 北承德质量最好。
生药学教研室
植物形态 (Plant Description)
2 4
5
3. 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
6 3
4. 导管主为网纹导管与聚缘纹 孔导管。 5. 淀粉粒单粒类球形。 6. 木纤维
生药学教研室
化学成分 (Chemical constituents)
根中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芩苷 (baicalin)、黄芩素 (baicalein)、汉黄芩苷(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等。

中药材黄芩的研究进展_战渤玉

中药材黄芩的研究进展_战渤玉
目前 , 人工种植黄芩发展很快 , 由最初的种子繁殖 到无性扦插繁殖技术的推广 , 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 但 长期以来 , 只种不选 , 自繁自种 , 品种混杂 , 化学成分含 量不断下降 , 有些黄芩通过几代栽培后 , 形成了变异类 型 , 种植间的质量参差不齐 , 出现了种质退化现象 。 因 此 , 引进先进的现代技术 , 选育优良品种 , 进行黄芩标 准化种植研究是目前黄芩资源发展的主要趋势 。 2 黄芩的炮制 2.1 炮制方法 2.1.1 黄芩饮片制备
生出版社 , 1975.738. [ 6] 董培良 , 闫雪莹 , 匡海学 , 等 .接骨木 根皮抗炎 镇痛作用 的实验研
究 [ J] .中医药学报 , 2008, 36(5):18 -20. [ 7] 韩美 华 .接骨 木根 皮 化学 成 分及 其 复方 制剂 成 型工 艺 的 研究
[ D] .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3. [ 8] 杨序娟 , 王 乃利 .接骨 木中 的三 萜类 化 合物 及其 对类 成骨 细胞
管理 。 收稿日期 :2008 -08 -19 修回日期 :2008 -09 -10
黄 芩为 唇形 科植 物黄 芩 (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1] 。 主产于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等地区 。以山西产量最大 , 河北承德质量最好 。 野生 为主 , 春 、秋两季采挖 , 除去地上部分 、须根及泥沙 , 晒 至半干 , 撞去外皮 , 晒干 , 得黄芩 。黄芩 , 其味苦 、性寒 , 归肺 、脾 、肝 、胆 、大肠 、小肠经 。 具有清热解毒 、燥湿泻 火 、止血安胎之功效 , 用于治疗发热烦躁 、肺热咳嗽 、泻
[ 18] 沈刚哲 , 胡荣 .接骨木果油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 J] .中国中医 药科技 , 2000, 7(2):103 -104.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黄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应用历史悠久,且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尿等功效。

其炮制过程和效果与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息息相关,也是现代中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探讨黄芩的炮制历史沿革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二、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1. 古代炮制方法黄芩的炮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黄芩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晒干、炒制、蒸煮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为了去除黄芩中的杂质和水分,提高其药效和保存性。

2. 历史发展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黄芩的炮制技术也不断进步。

在唐宋时期,黄芩的炮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开始注重炮制过程中的火候和技巧。

明清时期,黄芩的炮制技术已经相当完善,并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理论体系。

三、现代黄芩炮制的研究进展1. 炮制方法的改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芩的炮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现代研究者在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了一些新的炮制方法。

例如,利用微波、超声波等物理方法进行黄芩的提取和炮制,提高了黄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

2. 药理作用研究现代研究对黄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这些研究为黄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为了确保黄芩的质量和药效,现代研究还对黄芩的炮制过程进行了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

例如,建立黄芩的炮制工艺规范和质量标准,对黄芩的产地、采收时间、炮制工艺等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其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

四、结论黄芩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其炮制过程和效果与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密切相关。

历史沿革中,黄芩的炮制技术不断进步,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理论体系。

现代研究中,黄芩的炮制方法不断改进,药理作用得到深入研究,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也为黄芩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芩的炮制机制和药理作用,以推动黄芩的应用和发展。

五、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黄芩的炮制技术将更加完善。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分离研究进展PPT课件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分离研究进展PPT课件
第21页/共23页
七 参考文献
[1] 张红医,赵淑军,成 谦,等.中药黄芩提取方法的优化[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6(4): 390.
[2] 李晓芳,傅 军,金描真,等.黄芩水提取工艺中黄芩苷降解动力学研究[J].现代 食品与药品杂 志, 2006, 26(4): 27.
[3] 李成文,闫东海,陈建玉.黄芩苷提取工艺研究[J].中成药, 2003,25(8): 666. [4] 赵越平,雷其云,苏永芝,等.黄芩中黄芩苷不同提取方法的比[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6, 17(6):
第8页/共23页
5 微波提取 郭 振 峰 [9]等 用 微 波 法 提 取 黄 芩 苷 。 提 取 工 艺 : 黄 芩 样 品 置 特 制 氟 塑 料 P FA
内杯中,加入选取的提取溶剂,并淹没样品。放入微波制样系统中,处理结束后, 待制样罐内溶剂冷却至沸点以下,取出制样罐,把样品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 并 用 同 样 的 溶 剂 清 洗 P FA 内 杯 并 定 容 。
第17页/共23页
6 超声法 江霞[究,
以黄芩苷为指标,采用HPLC测定黄芩苷质量浓度,比较水提酸沉法、醇提酸沉 法与超声法工艺的差异。结果发现,超声法提取黄芩苷质量浓度最高。
第18页/共23页
五结 论
1 浸渍法技术的应用,制品纯度低,工艺繁琐, 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经分离纯化后, 虽然纯度有所提高,但收率低位5%左右,位 生品黄芩中黄芩苷的1/2。
用,2008,2(9):10-11.
第22页/共2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3页/共23页
主要内容
一 研究背景
二 目的意义
三 实验内容
四 实验结果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芩,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中的瑰宝,自古以来便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揭示了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综述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包括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类型、提取方法以及结构鉴定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还将重点介绍黄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黄芩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黄芩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推动黄芩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二、黄芩的化学成分黄芩,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乙酮类、挥发油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芩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最为突出的化学成分之一,其中黄芩苷(baicalin)是最具代表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中还含有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等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除了黄酮类化合物外,黄芩中还含有苯乙酮类化合物,如黄芩酮(scutellarein)等。

这类化合物同样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是黄芩发挥药效的重要成分之一。

挥发油类化合物也是黄芩的重要成分之一,包括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多种成分。

这些挥发油类化合物赋予了黄芩特殊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炎等。

黄芩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等,这些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黄芩的化学成分多样且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将会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发掘。

常用清热药黄芩的药理研究(中药药理学课件)

常用清热药黄芩的药理研究(中药药理学课件)
• 8.降脂 • 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口服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Ⅱ,可升高血清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黄芩新素Ⅱ还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TC)水平,黄芩素、黄芩苷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黄芩 茎叶总黄酮也有明显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9.抗肿瘤 • 黄芩在体内外均显示了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机制是通过调节花生四烯
黄芩
• 抗病毒
• 黄芩煎剂、水浸出液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和 亚洲甲型有体外抑制作用,对体外感染流感病 毒的小鼠亦有治疗效果,可减轻小鼠肺部病变 和延长存活时间。
• 黄芩对乙型肝炎的三种抗原均有显著的体外 抑制作用,并发现可抑制HBV-DNA合成。
• 黄芩苷,黄芩苷元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抑 制作用
反应的主要成分。 ❖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4.解热 对发热大鼠有作用,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5.保肝、利胆 ALT↓,胆汁分泌↑ ❖6.镇静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
现代应用
❖ 1.小儿肺炎 ❖ 2.急性菌痢 ❖ 3.病毒性肝炎 ❖ 4.预防猩红热 ❖5.其他感染 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沙眼等
黄芩
• 【来源采制】 •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生用,酒炒或炒炭用。
黄芩
• 【主要成分】 •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包括黄芩苷、黄芩素(黄芩苷元,),
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 A,黄芩新素Ⅰ,黄芩新素Ⅱ等。
• 【性味功效】 • 味苦,性寒,归肺、肝胆、大肠经。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
毒,止血,安胎功效。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 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胎动 不安。
黄芩
• 3. 抗过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芩苷,黄芩素对豚鼠离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

清热药黄芩、黄连2ppt课件

清热药黄芩、黄连2ppt课件
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递质 组胺 5-HT 释放 SRS-A
对平滑肌直接松驰作用有关,离体豚鼠加肠实验证明 黄芩素有抗 HA 作用 Ach
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生成: 抑制5-酯氧酶(黄芩苷与Fe3+ 螯合)→白三烯合成↓; 抑制A23187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GE2合成
6、解热、抗炎作用
体的聚集(核糖体为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抗毒作用:
黄连 降低金黄色葡菌凝固酶; 小檗碱 使霍乱弧菌毒素失活;
抵抗大肠杆菌内毒素的致腹泻作用。
3、抗炎作用:
小檗碱抑制 乙酸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抑制甲苯→小鼠耳壳肿 组胺
黄连 对 巴豆油 所致肉芽肿形成有抑制作用, 小檗碱 无菌棉球 作用强度类似保泰松。
小檗碱
G- 属广谱抗菌
金葡菌 脑膜炎 药物其中对 溶链菌 痢疾
肺炎 炭疽
作用最强。
此外,对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结核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某些真菌(白念珠菌)皮肤癣菌、对甲、乙、丙型 流感病毒都有 抑制作用
特点:抗菌作用: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作用与浓度配伍有关
黄连及小檗碱单独应用时对 金葡菌 容易产生抗药性。 痢疾杆菌
黄芩
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 物黄芩的根
[功效]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成分]
主要含黄酮)β-谷甾 醇、苯甲酸、微量元素等。
[药动学]
黄芩苷
肌注 二室模型
口服
T1/2 T1/2
0.12-0.5h 5.6-7.2h
[药理作用]
① Ber能对抗CA→麻醉兔的心律失常; ② 对氯仿和乌头碱所致的心室纤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③使麻醉猫电致→室颤域值提高:
不给药组室颤域值是13±3V 给药组室颤域值是35±11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黄芩的相关研究进展及考证
这是 什么 ?
黄芩
研究背景
黄芩的研究现状还不是全面,植物分类没有进行系统学的 研究,对各个种系统位置的处理还不是十分清楚。分布范围 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北部和内蒙高原草原东部,大致在东 经110-130、北纬34-57。喜欢生长在温暖而稍带寒气的气候, 多生长在山顶草原,丘陵坡地、草原等处。
四、化学成分研究
按照《中国药典》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黄芩中所含黄芩苷 (C21H18O11)含量不 得少于9.0%,饮片中所 含黄芩不得少于8.0%。
测定方法

1 水煎煮提取法。新鲜黄芩根切碎,以10倍量水加热沸腾提取,合并 提取液,放置提取液至常温,加酸调节PH值,黄芩苷即沉降至底部, 去掉上清液,沉淀加水搅拌,继续调酸,得沉淀为黄芩苷粗品,再以 适当溶剂进行结晶和重结晶,既得纯品黄芩苷. 2 含量测定

2.1色谱条件的选择:agilengt C18柱,以已腈超纯水为流动相,采用梯 度洗脱,进样量10ul,黄芩在370nm为特征吸收,因此选择370nm位检测波 长。体积流量为1.0ml/min. 2.2标准曲线的制备及进样:静密吸取黄芩苷的标准溶液(浓度 50ug/ml),1.0,2.0,3.0,4.0,5.0ml置于10ml容量瓶,加甲醇稀释至刻 度,在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10ul,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 400000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治疗 呼吸 道感 染性 疾病
预防性 猩红热, 治疗钩 端螺旋 体病 治疗 病毒 性肝 炎
治疗妊 娠恶阻 治疗病 毒性、 化脓性 炎症眼 病 治 疗高血 压
治疗 麦粒 肿
治疗 痔疮
研究设想(总结)

黄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可以用于农业病害防治。 黄芩苷它具有吸收紫外,清楚氧自由基,又能抑制黑色 素生成,因此可用于医药,也可用于化妆品。如制作成防 晒霜,美白霜。 黄芩苷对艾氏腹水瘤免疫功能及对荷瘤小鼠腹水脂加氧酶 活性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根据黄芩苷的抗肿瘤作用可以开 发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条芩中的黄芩苷、汉黄芩甘比枯芩高。
五、药理作用研究

抗菌抗病毒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黄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G+)菌如金黄色葡萄球 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G-)如大肠杆菌等有 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还发现黄芩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和亚洲甲型 (京甲1)有抑制作用。对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有一定治疗效果。黄 芩还具有抑制乙型肝病毒(HBV)抗原的作用,还能抑制艾滋病毒 逆转录酶。


现代产区分布

产地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以山西产量较大, 河北承德质量较好。
采收加工方式介绍

梁代三月三日采,阴干。 唐朝三月三日采,阴干。 北宋采的时间为三月三日,阴干(《证类本草》),苏颂 《本草图经》:“二、八月采根暴干” 明代有阴干,也有暴干。 现代采收时间是春秋两季,除去地上部分、须根及泥沙, 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





老根中心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者 称为“枯芩”。
古代记载产区分布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 彭城,郁洲亦有之。”今位于重庆市。 唐《新修本草》中是“宜州、泾州、鄜州”、“兖州”。 北宋时期《证类本草》中也是引用陶隐居的《本草经集注》 “建平郡”和《新修本草》中的地区。 明代的《本草纲目》是包括上面的两个出处,另外还提到 了川蜀、河东、陕西。

降脂、保肝、利胆作用
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明显降血脂作用,能使实验性高脂 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脂降低。黄芩苷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有明 显的防治作用,降低转氨酶,增加肝糖元含量;给兔耳静脉注射 黄答醇提取物,有促进胆汁排泄作用。

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
黄芩的多种黄酮成分均能抑制血栓形成。黄答中的木蝴 蝶素可竞争性地抑制凝血过程中维生素k:而发挥抗凝血作 用。其抗凝血机理还与其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有关。
研究概况

本草学考证 资源分布


化学成分研究
质量研究 药理作用研究 现代临床应用
一、本草学考证
定名依据

《神农本草经》:“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大肠 经中之郁热。肠泻痢,大肠府中之郁结。逐水,水在肠中 者。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本草经集注》:“黄芩,味苦,平,大寒,无毒。主诸 热黄疸,肠癖泻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 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 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300000
峰面积
系列1 线性 (系列1 )
200000 100000 0 0 10 20 30 40 50 60 c(ug/ml)
影响黄芩质量的因素

1 产地 不同产地的黄芩,其内在质量有一定的差异。通过蒽醌比色 法对山东黄芩药材的糖类成分、浸出物等进行含量比较以及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分别对十个不同产地正品黄芩的黄芩苷以及 元素进行分析,发现产地对欢沁的化学成分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可以通过不同产地黄芩的化学成分来划分黄芩的道地药材。 2 生长年限及不同的生长阶段 生长年限不同的黄芩其内在的质量也 是有所差异的。通过测定不同栽培年限的黄芩中黄芩苷的变化,发现 三年生的黄芩中的黄芩苷成分最高。而一年中不同的生长期黄芩茎叶 中的黄芩苷含量也是各不相同,其中以7,8月份的含量最高。 3 黄芩的品种 家种黄芩和野生黄芩也是存在差异,可能和种植土壤、 气候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家种黄芩的黄芩苷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黄 芩。 4 黄芩保存的时间 新鲜的黄芩成为条芩,枯朽状黄芩为枯芩,

其他作用
黄芩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黄 芩新素II等对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黄芩 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还有明显的利尿作用。黄芩注射液与庆 大霉素合用还能减轻后者对肾脏的毒性损害。
六、现代临床研究
治疗 急性 痢疾 治疗创 伤、局 部感染、 烫伤及 下肢丹 毒

二、资源分布
种质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唐本注云:“叶细长,两叶相对,作丛生,亦有独茎 者。”《本草纲目》“【颂曰】:苗长尺余。茎干粗如箸,叶从地四面作丛生,类紫 草,高一尺余,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 东汉时期根据《神农本草经》中别名记载为一种“腐肠”。 南朝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别名分别为“腐肠”、“黄文”、“妒妇”、“经 芩”、“内需”、“空肠” 到唐代时期据苏敬《新修本草》中别名记载为“腐肠”、“黄文”、“经芩”、“妒 妇”。在唐朝可能由于环境的原因,使得黄芩出现一种更大而实叫豚尾芩。 北宋时期据唐慎微《证类本草》记载有别名分别为“腐肠”、“空肠”、“内需”、 “黄文”、“经芩”、“妒妇”。 到了明朝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腐肠”、“黄文”、“空肠”、“经芩”、 “内需”、“印头”、“苦督邮”。 现代来源是黄芩植物的干燥根。新根称“子芩”或“条芩”,

三、化学成分研究

黄芩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主要为黄芩苷 ,黄芩素,汉黄芩 苷,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Ⅰ,Ⅱ,去甲汉黄芩素,7-甲氧基黄 芩素,7-甲氧基去甲基汉黄芩素,等.此外还有挥发油,苯乙 醇利 尿,抗炎的作用。而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 火的作用,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用现代药理学进一步证 明了黄芩苷为中药黄芩的主要药用成分。

谢谢! Thank you!

镇静降血压作用
煎剂、浸剂或黄芩甙通过加强皮层抑制,使小鼠自主活 动减少,阳性条件反射抑制,从而起到镇静作用;其降压 作用是通过轻度扩张血管,或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来实现。

抗炎、抗过敏作用
黄芩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机理与其抗组胺 释放及抗花生四烯酸(AA)代谢有关;黄答抗过敏的作用机理 与其抗组胺释放、抑制磷酸二醋酶的活性及抑制醋加氧酶 的活性有关。口服黄芩苷对动物再次吸入抗原引起的变态 反应有保护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