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芩的相关研究进展及考证(汇报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Thank you!

其他作用
黄芩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黄 芩新素II等对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黄芩 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还有明显的利尿作用。黄芩注射液与庆 大霉素合用还能减轻后者对肾脏的毒性损害。
六、现代临床研究
治疗 急性 痢疾 治疗创 伤、局 部感染、 烫伤及 下肢丹 毒

三、化学成分研究

黄芩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主要为黄芩苷 ,黄芩素,汉黄芩 苷,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Ⅰ,Ⅱ,去甲汉黄芩素,7-甲氧基黄 芩素,7-甲氧基去甲基汉黄芩素,等.此外还有挥发油,苯乙 醇糖苷类成分等.

黄芩的化学成分以黄芩苷为主要用药成分,黄芩苷具有利 尿,抗炎的作用。而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 火的作用,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用现代药理学进一步证 明了黄芩苷为中药黄芩的主要药用成分。

降脂、保肝、利胆作用
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明显降血脂作用,能使实验性高脂 血症大鼠血清甘油三脂降低。黄芩苷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有明 显的防治作用,降低转氨酶,增加肝糖元含量;给兔耳静脉注射 黄答醇提取物,有促进胆汁排泄作用。

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
黄芩的多种黄酮成分均能抑制血栓形成。黄答中的木蝴 蝶素可竞争性地抑制凝血过程中维生素k:而发挥抗凝血作 用。其抗凝血机理还与其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有关。



条芩中的黄芩苷、汉黄芩甘比枯芩高。
五、药理作用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抗菌抗病毒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黄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G+)菌如金黄色葡萄球 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G-)如大肠杆菌等有 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还发现黄芩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和亚洲甲型 (京甲1)有抑制作用。对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有一定治疗效果。黄 芩还具有抑制乙型肝病毒(HBV)抗原的作用,还能抑制艾滋病毒 逆转录酶。

2.1色谱条件的选择:agilengt C18柱,以已腈超纯水为流动相,采用梯 度洗脱,进样量10ul,黄芩在370nm为特征吸收,因此选择370nm位检测波 长。体积流量为1.0ml/min. 2.2标准曲线的制备及进样:静密吸取黄芩苷的标准溶液(浓度 50ug/ml),1.0,2.0,3.0,4.0,5.0ml置于10ml容量瓶,加甲醇稀释至刻 度,在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10ul,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 400000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现代产区分布

产地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以山西产量较大, 河北承德质量较好。
采收加工方式介绍

梁代三月三日采,阴干。 唐朝三月三日采,阴干。 北宋采的时间为三月三日,阴干(《证类本草》),苏颂 《本草图经》:“二、八月采根暴干” 明代有阴干,也有暴干。 现代采收时间是春秋两季,除去地上部分、须根及泥沙, 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
治疗 呼吸 道感 染性 疾病
预防性 猩红热, 治疗钩 端螺旋 体病 治疗 病毒 性肝 炎
治疗妊 娠恶阻 治疗病 毒性、 化脓性 炎症眼 病 治 疗高血 压
治疗 麦粒 肿
治疗 痔疮
研究设想(总结)

黄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可以用于农业病害防治。 黄芩苷它具有吸收紫外,清楚氧自由基,又能抑制黑色 素生成,因此可用于医药,也可用于化妆品。如制作成防 晒霜,美白霜。 黄芩苷对艾氏腹水瘤免疫功能及对荷瘤小鼠腹水脂加氧酶 活性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根据黄芩苷的抗肿瘤作用可以开 发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老根中心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者 称为“枯芩”。
古代记载产区分布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 彭城,郁洲亦有之。”今位于重庆市。 唐《新修本草》中是“宜州、泾州、鄜州”、“兖州”。 北宋时期《证类本草》中也是引用陶隐居的《本草经集注》 “建平郡”和《新修本草》中的地区。 明代的《本草纲目》是包括上面的两个出处,另外还提到 了川蜀、河东、陕西。

镇静降血压作用
煎剂、浸剂或黄芩甙通过加强皮层抑制,使小鼠自主活 动减少,阳性条件反射抑制,从而起到镇静作用;其降压 作用是通过轻度扩张血管,或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来实现。

抗炎、抗过敏作用
黄芩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机理与其抗组胺 释放及抗花生四烯酸(AA)代谢有关;黄答抗过敏的作用机理 与其抗组胺释放、抑制磷酸二醋酶的活性及抑制醋加氧酶 的活性有关。口服黄芩苷对动物再次吸入抗原引起的变态 反应有保护作用。
研究概况

本草学考证 资源分布


化学成分研究
质量研究 药理作用研究 现代临床应用
一、本草学考证
定名依据

《神农本草经》:“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大肠 经中之郁热。肠泻痢,大肠府中之郁结。逐水,水在肠中 者。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本草经集注》:“黄芩,味苦,平,大寒,无毒。主诸 热黄疸,肠癖泻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 治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 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四、化学成分研究
按照《中国药典》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黄芩中所含黄芩苷 (C21H18O11)含量不 得少于9.0%,饮片中所 含黄芩不得少于8.0%。
测定方法

1 水煎煮提取法。新鲜黄芩根切碎,以10倍量水加热沸腾提取,合并 提取液,放置提取液至常温,加酸调节PH值,黄芩苷即沉降至底部, 去掉上清液,沉淀加水搅拌,继续调酸,得沉淀为黄芩苷粗品,再以 适当溶剂进行结晶和重结晶,既得纯品黄芩苷. 2 含量测定
中药黄芩的相关研究进展及考证
这是 什么 ?
黄芩
研究背景
黄芩的研究现状还不是全面,植物分类没有进行系统学的 研究,对各个种系统位置的处理还不是十分清楚。分布范围 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北部和内蒙高原草原东部,大致在东 经110-130、北纬34-57。喜欢生长在温暖而稍带寒气的气候, 多生长在山顶草原,丘陵坡地、草原等处。

二、资源分布
种质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唐本注云:“叶细长,两叶相对,作丛生,亦有独茎 者。”《本草纲目》“【颂曰】:苗长尺余。茎干粗如箸,叶从地四面作丛生,类紫 草,高一尺余,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 东汉时期根据《神农本草经》中别名记载为一种“腐肠”。 南朝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别名分别为“腐肠”、“黄文”、“妒妇”、“经 芩”、“内需”、“空肠” 到唐代时期据苏敬《新修本草》中别名记载为“腐肠”、“黄文”、“经芩”、“妒 妇”。在唐朝可能由于环境的原因,使得黄芩出现一种更大而实叫豚尾芩。 北宋时期据唐慎微《证类本草》记载有别名分别为“腐肠”、“空肠”、“内需”、 “黄文”、“经芩”、“妒妇”。 到了明朝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腐肠”、“黄文”、“空肠”、“经芩”、 “内需”、“印头”、“苦督邮”。 现代来源是黄芩植物的干燥根。新根称“子芩”或“条芩”,
300000
峰面积
系列1 线性 (系列1 )
200000 100000 0 0 10 20 30 40 50 60 c(ug/ml)
影响黄芩质量的因素

1 产地 不同产地的黄芩,其内在质量有一定的差异。通过蒽醌比色 法对山东黄芩药材的糖类成分、浸出物等进行含量比较以及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分别对十个不同产地正品黄芩的黄芩苷以及 元素进行分析,发现产地对欢沁的化学成分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可以通过不同产地黄芩的化学成分来划分黄芩的道地药材。 2 生长年限及不同的生长阶段 生长年限不同的黄芩其内在的质量也 是有所差异的。通过测定不同栽培年限的黄芩中黄芩苷的变化,发现 三年生的黄芩中的黄芩苷成分最高。而一年中不同的生长期黄芩茎叶 中的黄芩苷含量也是各不相同,其中以7,8月份的含量最高。 3 黄芩的品种 家种黄芩和野生黄芩也是存在差异,可能和种植土壤、 气候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家种黄芩的黄芩苷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黄 芩。 4 黄芩保存的时间 新鲜的黄芩成为条芩,枯朽状黄芩为枯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