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正火、回火等

合集下载

常用钢材热处理参数

常用钢材热处理参数

常用钢材热处理参数常见的钢材热处理参数包括淬火、回火、退火、正火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温度范围、保温时间以及应用领域。

1. 淬火(quenching)淬火是指将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的钢材迅速冷却至室温或低温的热处理过程。

淬火的目的是增加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常见的淬火温度范围为800℃到950℃,保温时间通常为数分钟。

钢材的选用因素包括成分、形状和尺寸、要求的性能等。

应用领域包括汽车零部件、工具、刀具等。

2. 回火(tempering)回火是指将淬火后的钢材加热至一个较低的温度范围并持续保温一段时间的热处理过程。

回火使得钢材硬度和强度降低,但同时也提高了其韧性和可塑性。

回火一般在淬火后立即进行。

温度范围通常为150℃到700℃,保温时间则根据要求的性能来确定。

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机械零部件、轴承等。

3. 退火(annealing)退火是指将钢材加热至足够高的温度并持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过程。

退火的目的是消除钢材内部的应力,改善它的可加工性和韧性。

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的选择依赖于钢材的成分和形状,一般在600℃到800℃之间。

应用领域涉及到钢材的精密加工,如汽车制造、船舶等。

4. 正火(normalizing)正火是指将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的钢材空气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过程。

正火可以消除钢材内部的应力,改善它的可加工性和韧性。

正火温度范围一般为800℃到950℃,保温时间通常为数分钟。

应用领域包括汽车零部件、轴承、机械零件等。

此外,还有其他钢材热处理方法如奥氏体化退火、球化退火等针对不同的钢材类型和应用需求的热处理方法。

具体的热处理参数应根据材料的成分、形状和要求的性能来确定,并结合实际生产条件进行调整。

因此,在进行钢材热处理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处理参数。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什么是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最佳答案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或者Accm(对于过共析钢)以上50~70摄氏度完全奥氏体化,保温后再在空气中冷却以得到以较细珠光体为主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或者正火的主要目的大致如下:调整钢件的硬度,以利于后来的切削加工。

消除残余应力,以稳定钢件尺寸。

使化学成分均匀。

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退火主要是消除内部应力; 正火主要是加工前降低硬度,提高切削加工能力; 淬火主要是增强表面硬度,从而提高综合机械性能.回火一般在淬火或正火后进行,淬火加低温回火的工艺手段还叫淬火,低温回火是必须进行的工序。

正火加回火还叫正火处理,这两项处理手段目的是消除淬火和正火后的材料的组织应力。

退火能够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我们所要求的性能.(1).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其转变过程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分界面处优先形成奥氏体晶核,并不断长大,直到珠光体全部消失,奥氏体也就转变完毕.(2).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由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很缓慢,奥氏体转变产物与Fe-Fe3C的组织相同,因而共析钢为珠光体;亚共析钢为珠光体加铁素体;过共析钢为珠光体加渗碳体.2.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下来,进行淬硬工件的热处理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加热使钢组织结构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充分转变为成分均匀的奥氏体,然后急冷下来得到硬度很高的马氏体.3.回火是紧接于淬火之后的热处理工序,淬火钢在不同的温度下回火,所得的组织不同,因而其机械性能差别很大,总的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其强度、硬度降低,而塑性、韧性提高。

淬火钢中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不稳定的组织,加热就会发生转变。

随着温度升高,碳原子逐渐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引起组织转变。

最后渗碳体聚合而分散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各种回火组织。

加热温度:淬火加热必须超过Ac1(碳钢727C°)线。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以下是网上查阅的资料,可以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供参考:1.退火概念: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钢材的正火、回火、退火

钢材的正火、回火、退火

退火: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的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在炉中或埋入炉中或导热性较差的介质中,使其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稳定的组织。

正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适当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至室温。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c1线以下的某一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2-4小时),然后取出在空气或油中冷却。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线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在水或油中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正火对焊材的影响:
例:J507经过正火后抗拉强度会下降(50-70MPa),因此会造成焊缝的强度降低,因此对于要经过高温正火的焊缝,要考虑是否用强度较高和韧性好的焊材代替。

J507可用J607或J607NI代替。

(3) 各类不銹钢焊接后热处理:
不锈钢之所以不锈,是因为铬元素,以往发现铬含量必须具有12%以上,才能形成密积的表面氧化膜而达到防蚀保护的作用,所以任何不钢钢的热处理必须考虑到对铬之成份有无造成任何变化。

不銹钢内所含之铬元素,经焊接之后,在高温区域(热影响区)往往会扩散析出与碳结合成碳化铬,而造成局部之铬成份减少,无法形成保护膜,而穿孔等腐蚀情形经常在这些热影响区中发生,為补救这种情形业者经常在焊接完后,将物件以热处理,其作用為使其他区域之铬元素扩散到此铬缺少区域,以达到保护作用。

详解正火、淬火、回火、退火工艺过程

详解正火、淬火、回火、退火工艺过程

详解正火、淬火、回火、退火工艺过程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正如有些人说,机械加工是外科,热处理就是内科,代表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艺过程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

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

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

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保温)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

工艺分类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获得需要的金相组织,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材料加工处理中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在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热处理工艺的定义、种类和目的。

一、退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时间内缓慢冷却到常温,目的是使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得到改善。

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要求,退火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局部退火等不同种类。

完全退火适用于细化组织、低硬度和高塑性要求的材料;球化退火适用于高碳钢、合金钢等材料的球化组织,提高加工性能;局部退火适用于局部加工后的材料,消除残余应力。

二、正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或水中淬火,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常见的正火工艺包括空气冷却正火、水淬火等。

空气冷却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合金钢,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合金钢,可以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三、淬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和高硬度。

淬火可以分为油淬火、水淬火、盐浴淬火等多种类型。

油淬火适用于较低碳含量的钢,可以降低变形和开裂;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能够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盐浴淬火适用于部分合金钢和特殊材料,可以减少氧化和脱碳。

四、回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加热至较低温度,然后进行适当时长的保温,最终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调整组织和提高韧性。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等种类。

低温回火适用于高碳合金钢,可以保持硬度的同时提高韧性;中温回火适用于一些工具钢,能使硬度和韧性达到平衡;高温回火适用于低碳钢和合金钢,有助于提高韧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钢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钢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工艺是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冷到500℃左右出炉空冷。等温球化退火是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同样的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进行等温,等温时间为其加热保温时间的1.5倍。等温后随炉冷至500℃左右出炉空冷。和普通球化退火相比,球化退火不仅可缩短周期,而且可使球化组织均匀,并能严格地控制退火后的硬度。
7.不仅用在表面淬火还可用在穿透加热与化学热处理等。
?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将工件放在感应器中,当感应器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感应器周围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在工件中相应地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在工件表面形成感应电流,即涡流。这种涡流在工件的电阻的作用下,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工件表面温度达到淬火加热温度,可实现表面淬火。
?钢热处理工艺的四把火
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炉冷处理
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空冷处理
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水冷或油冷处理
回火:将淬火过的钢重新加热到一个温度冷却
1.钢的退火
退火是生产中常用的预备热处理工艺。大部分机器零件及工、模具的毛坯经退火后,可消除铸、锻及焊件的内应力与成分的组织不均匀性;能改善和调整钢的力学性能,为下道工序作好组织准备。对性能要求不高、不太重要的零件及一些普通铸件、焊件,退火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焊接件要求焊缝强度的零件用正火来改善焊缝组织,保证焊缝强度。
在热处理过程中返修零件必须正火处理,要求力学性能指标的结构零件必须正火后进行调质才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中、高合金钢和大型锻件正火后必须加高温回火来消除正火时产生的内应力。
有些合金钢在锻造时产生部分马氏体转变,形成硬组织。为了消除这种不良组织采取正火时,比正常正火温度高20℃左右加热保温进行正火。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工业生产中热处理工艺分为:普通热处,即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俗称“四把火”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感应加热淬火、火焰淬火)、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碳氮共渗)。

1.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以后,随炉缓慢冷却(炉冷)的热处理工艺。

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细化或均匀组织成分,消除内应力。

常用的退火有去应力退火、完全退火和球化退火。

2.正火将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出炉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或最终热处理作准备。

正火和退火相比,正火的冷却速度快,所得组织更细密,强度硬度较高。

3.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快速泠却,以取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目的是提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淬火后必须配以适当回火。

淬火是在冷却液中进行冷却,理想的淬火冷却液应该保证工件在650~500℃快速冷却,而在300~200℃慢速冷却。

常见冷却方法有单液、双液、分级和等温淬火。

淬火工艺应区分两个概念:淬硬性和淬透性。

淬火的缺陷:硬度不足和软点、过热与过烧、变形和裂纹、氧化和脱碳。

4.回火是将淬火后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727℃的温度,保温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常是工件最终的热处理,淬火+回火是强化钢材的一个完整过程。

其目的:消除淬火应力与脆性,稳定淬火组织,并获得较高的机械性能。

按回火温度不同分:低温回火(150~250℃)、中温回火(350~500℃)、高温回火(500~650℃)。

淬火后的高温回火也称为调质,在轴类零件、齿轮应用很多,可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5.表面热处理只仅对工件表层进行淬火的工艺,以获得“表硬心韧”的力学性能。

常用的表面热处理方法有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两种。

(一)碳素钢碳素钢也称碳钢,使用最为普遍。

它的主要成分是铁和碳,此外还有硫、磷、锰、硅。

时间 保温炉冷 空冷 水冷(油冷)淬火 退火 调质 回火正火 温度 加热各种热处理的示意图1.分类2.碳素钢的牌号表示、性能及用途(1)普通碳素结构钢牌号表示方法:由代表屈服点的字母Q、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符号四部分顺序组成。

碳素结构钢热处理标准

碳素结构钢热处理标准

碳素结构钢热处理标准
碳素结构钢的热处理标准主要包括淬火、正火、回火等步骤,具体标准可能因钢种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碳素结构钢热处理标准:
1.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
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应根据钢种和用途进行选择。

2.正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以获得珠光体组织,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

正火温度也应根据钢种和用途进行选择。

3.回火:将淬火或正火后的钢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
度冷却,以消除内应力、稳定组织和提高钢的韧性。

回火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应根据钢种和用途进行选择。

此外,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碳素结构钢,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热处理操作,如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等。

需要注意的是,热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同时,热处理后的钢材应进行适当的检验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和使用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1.退火概念: 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 (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2.淬火概念: 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和作用: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3.回火概念:回火就是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低于Ac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1.退火概念: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3.回火概念:回火就是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低于Ac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四种火处理工艺。

它们的含义如下:
1. 退火(Cooling):在较高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使金属内部组织变得均匀,消除过度的熔融和结晶,使金属表面硬度降低,韧性提高,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退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2. 正火(Hot pressing):在适当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密度增加,硬度提高,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正火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正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3. 淬火(热处理):在适当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硬度增加,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可以使金属表面的硬度提高,内部的韧性和强度降低。

淬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4. 回火(Re恒温):在较低的温度下将金属加热,使其密度降低,硬度提高,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回火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回火通常用于加工过程中去除氧化皮和改善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除了上述四种火处理工艺,还有其他一些火处理工艺,如渗碳、氮化等。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火处理工艺取决于加工材料和加工要求。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一文搞清楚!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一文搞清楚!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一文搞清楚!1、什么叫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1)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

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弹簧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钢的材料性能或化学性能。

如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增加磁钢的永磁性等。

淬火冷却时,除需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外,还要有正确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局部淬火等。

钢铁工件在淬火后具有以下特点:①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

②存在较大内应力。

③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2、什么叫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一定方式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处理。

淬火与回火的主要目的是:1)减少内应力和降低脆性,淬火件存在着很大的应力和脆性,如没有及时回火往往会产生变形甚至开裂。

2)调整工件的机械性能,工件淬火后,硬度高,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以通过回火来调整,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

3稳定工件尺寸。

通过回火可使金相组织趋于稳定,以保证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变形。

4)改善某些合金钢的切削性能。

回火的作用在于:①提高组织稳定性,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使工件几何尺寸和性能保持稳定。

②消除内应力,以便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并稳定工件几何尺寸。

③调整钢铁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

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含义篇一: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热处理中的四种常见方法。

以下是它们的含义和简要解释:1. 退火 (annealing)退火是一种温和的热处理方法,用于消除金属的残余应力和均匀化组织。

退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这样可以减轻金属的变形和裂纹,并使组织均匀化。

退火通常用于碳钢、合金钢和铜合金等材料。

2. 正火 (normalizing)正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正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这样可以消除材料的脆性,增加韧性和塑性,适合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工作环境。

正火通常用于铝合金、铜合金和钛合金等材料。

3. 淬火 (quenching)淬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

这样可以使金属内部的组织变得非常紧密,从而增加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通常用于钢材、轴承钢和工具钢等材料。

4. 回火 (tempering)回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强度。

回火通常在高温下进行,使金属缓慢加热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这样可以平衡金属内部的组织,减轻材料的脆性,增加韧性和强度。

回火通常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工作环境,例如汽车发动机缸盖和连杆等部件。

以上是四种常见金属热处理方法的定义和简要解释。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金属的性能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热处理方法。

篇二: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加工过程中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这些工艺旨在提高金属的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同时也可以减少金属的变形和开裂风险。

下面是这些工艺的含义和简要说明:1. 退火 (Annealing)退火是一种软化金属的工艺,目的是使金属在加工或铸造后得到均匀的硬度和结构。

通常情况下,金属在加工或铸造后会存在一些应力和硬度不均的问题,退火可以帮助这些金属慢慢软化,从而使其更加均匀和稳定。

钢筋退火淬火正火

钢筋退火淬火正火

钢筋退火淬火正火
钢筋的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1. 退火:将钢筋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的目的在于降低钢筋的硬度,消除内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

2. 正火:将钢筋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筋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

3. 淬火:将钢筋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一段时间,迅速冷却至室温或让在稍高于Ms点温度等温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者下贝氏体,提高钢件硬度。

4.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筋在加热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再以适当的速度冷却到室温。

回火的目的是降低脆性,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

一般情况下是最后一道工序。

这一过程随着保温温度的不同,马氏体会发生不同的转变。

材料淬火、正火、回火、退火的区别

材料淬火、正火、回火、退火的区别

材料淬火、回火、正火、退火的区别1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1)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

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弹簧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钢的材料性能或化学性能。

如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增加磁钢的永磁性等。

淬火冷却时,除需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外,还要有正确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局部淬火等。

钢铁工件在淬火后具有以下特点:① 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

② 存在较大内应力。

③ 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2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一定方式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处理。

淬火与回火的主要目的是:1)减少内应力和降低脆性,淬火件存在着很大的应力和脆性,如没有及时回火往往会产生变形甚至开裂。

2)调整工件的机械性能,工件淬火后,硬度高,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以通过回火来调整,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

3)稳定工件尺寸。

通过回火可使金相组织趋于稳定,以保证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变形。

4)改善某些合金钢的切削性能。

回火的作用在于:① 提高组织稳定性,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使工件几何尺寸和性能保持稳定。

② 消除内应力,以便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并稳定工件几何尺寸。

③ 调整钢铁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正火,淬火,回火,时效,你知道吗?

正火,淬火,回火,时效,你知道吗?

正⽕,淬⽕,回⽕,时效,你知道吗?1.正⽕: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定时间后在空⽓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艺。

2.退⽕annealing:将亚共析钢⼯件加热⾄AC3以上20—40度,保温⼀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灰中冷却)⾄500度以下在空⽓中冷却的热处理⼯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加热⾄⾼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艺。

4.时效:合⾦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化,以便继续加⼯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强度。

7.淬⽕:将钢奥⽒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件在横截⾯内全部或⼀定的范围内发⽣马⽒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艺。

8.回⽕:将经过淬⽕的⼯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定时间,随后⽤符合要求的⽅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碳和氮的过程。

习惯上碳氮共渗⼜称为氰化,以中温⽓体碳氮共渗和低温⽓体碳氮共渗(即⽓体软氮化)应⽤较为⼴泛。

中温⽓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的是提⾼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的是提⾼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般习惯将淬⽕加⾼温回⽕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泛应⽤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索⽒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相同硬度的正⽕索⽒体组织更优。

它的硬度取决于⾼温回⽕温度并与钢的回⽕稳定性和⼯件截⾯尺⼨有关,⼀般在HB200—350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工艺性能是指金属的铸造性,锻造性,切削加工性,焊接性,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固溶处理,沉淀硬化,回火脆性,二次硬化等这些指数。

1铸造性(可铸性):指金属材料能用铸造的方法获得合格铸件的性能。

铸造性主要包括流动性,收缩性和偏析。

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模的能力,收缩性是指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程度,偏析是指金属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因结晶先后差异而造成金属内部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

2锻造性:指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时,能改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

它包括在热态或冷态下能够进行锤锻,轧制,拉伸,挤压等加工。

可锻性的好坏主要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

3切削加工性(可切削性,机械加工性):指金属材料被刀具切削加工后而成为合格工件的难易程度。

切削加工性好坏常用加工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允许的切削速度以及刀具的磨损程度来衡量。

它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导热性及加工硬化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通常是用硬度和韧性作切削加工性好坏的大致判断。

一般讲,金属材料的硬度愈高愈难切削,硬度虽不高,但韧性大,切削也较困难。

4焊接性(可焊性):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能。

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二是使用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用性。

5热处理(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
化退火,完全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d3 或Adm (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

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Ad3 或Ad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

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Ad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5)调质:指将钢材或钢件进行淬火及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使用于调质处理的钢称调质钢。

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化学热处理:指金属或合金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铝,渗硼等。

化学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
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抗疲劳强度和抗氧化性等。

(7)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固溶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

(8)沉淀硬化(析出强化):指金属在过饱和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偏聚区和(或)由之脱溶出微粒弥散分布于基体中而导致硬化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如奥氏体沉淀不锈钢在固溶处理后或经冷加工后,在400~500℃或700~800℃进行沉淀硬化处理,可获得很高的强度。

(9)时效处理:指合金工件经固溶处理,冷塑性变形或铸造,锻造后,在较高的温度放置或室温保持,其性能,形状,尺寸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

若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较长时间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称为人工时效处理,若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的目的,消除工件的内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改善机械性能等。

(10)淬透性:指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钢材淬透性好与差,常用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淬硬层深度越大,则钢的淬透性越好。

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含增大淬透性的合金元素及晶粒度,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有关。

淬透性好的钢材,可使钢件整个截面获得均匀一致的力学性能以及可选用钢件淬火应力小的淬火剂,以减少变形和开裂。

(11)临界直径(临界淬透直径):临界直径是指钢材在某种介质中淬冷后,心部得到全部马氏体或50%马氏体组织时的最大直径,一些钢的临界直径一般可以
通过油中或水中的淬透性试验来获得。

(12)二次硬化:某些铁碳合金(如高速钢)须经多次回火后,才进一步提高其硬度。

这种硬化现象,称为二次硬化,它是由于特殊碳化物析出和(或)由于参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所致。

(13)回火脆性:指淬火钢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或从回火温度缓慢冷却通过该温度区间的脆化现象。

回火脆性可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

第一类回火脆性又称不可逆回火脆性,主要发生在回火温度为250~400℃时,在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重复在此区间回火,不再发生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又称可逆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

回火脆性的发生与钢中所含合金元素有关,如锰,铬,硅,镍会产生回火脆性倾向,而钼,钨有减弱回火脆性倾向。

一、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指在重力、电磁场、热力(温度)等物理因素作用下,材料所表现的性能或固有属性。

1、密度g/㎝3或kg/m3),与水密度之比叫相对密度。

根据相对密度的大小,可将金属分为轻金属(相对密度小于4.5)和重金属(相对密度大于4.5)。

例如:Al、Mg 等及其合金属于轻金属;Cu、Fe、Pb、Zn、Sn等及其合金属于重金属。

如铜(Cu)为8.9,铁(Fe)为7.8,钛(Ti)为4.5,铝(Al)为2.7等。

:同一温度下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称为密度(2、熔点:材料在缓慢加热时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并有一定潜热吸收或放出时的转变温度,称为熔点。

熔点低的金属(如P b、Sn等)可以用来制造钎焊的钎料、保险丝和铅字等;熔点高的金属(如Fe、Ni、Cr、Mo等)可以用来制造高温零件等。

3、导热性: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用热导率λ(单位:W/(m·K))表示。

热导率越大,导热性越好。

纯金属的导热性比合金好,银、铜的导热性最好,铝次之。

非金属中,碳(金刚石)的导热性最好。

4、导电性: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称为导电性,以电导率γ(单位:s/m)表示。


金属中银的导电性最好,其次是铜、铝。

工程中为减少电能损耗常采用纯铜或纯铝作为输电导体;采用导电性差的材料作为加热元件。

5、热膨胀性:材料因温度改变而引起的体积变化现象称为热膨胀性,一般用线膨胀系数来表示。

6、磁性H/m)来表示。

具有显著磁性的材料称为磁性材料。

:材料在磁场中能被磁化或导磁的能力称为导磁性或磁性,通常用磁导率μ(单位:
二、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材料抵抗其周围介质侵蚀的能力,主要包括耐蚀性和热稳定性等。

1、耐蚀性:金属材料在常温下抵抗周围介质侵蚀的能力称为耐蚀性,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类型。

化学腐蚀一般在干燥气体及非电解质溶液中进行,腐蚀时没有电流产生;电化学腐蚀是在电解液中进行,腐蚀时有微电流产生。

根据介质侵蚀能力的强弱,对于不同介质中工作的金属材料的耐蚀性要求也不相同。

如海洋设备及船舶用钢,须耐海水及海洋大气腐蚀;而贮存和运输酸类的容器、管道等,则应具有较高的耐酸性能。

一种金属材料在某种介质、某种条件下是耐蚀的,而在另一种介质或条件下就可以不耐蚀。

如镍铬不锈钢在稀酸耐蚀,而在盐酸中则不耐蚀;铜及其合金在一般大气中耐蚀,但在氨水中却不耐蚀。

2、热稳定性:材料在高温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热稳定性。

在高温(高压)下工作的锅炉、各种加热炉,内燃机中的零件等都需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计算厚度系指用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需要时,尚应计入其它载荷所需厚度,不包括厚度附加量。

设计厚度系指计算厚度与腐蚀余量之和。

名义厚度是将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即图样标注的厚度。

对于容器壳体在任何情况下其名义厚度不得小于最小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有效厚度是指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