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热处理名词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热处理名词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热处理名词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钢的化学热处理名词解释

钢的化学热处理名词解释

钢的化学热处理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如下所示: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的工艺,用于改善金属材料的特性和性能。

尤其在钢材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热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钢材进行化学热处理,可以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腐蚀性、更优异的机械性能等一系列优点。

钢的化学热处理是指通过控制钢材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在热处理过程中,钢材经历了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加热阶段将钢材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达到适宜的热处理温度。

保温阶段是使钢材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其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冷却阶段是将钢材迅速冷却,以固定其新形成的组织。

通过钢的化学热处理,可以实现钢材硬化、退火、淬火等不同的组织和性能调整。

例如,通过调整钢材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可以使钢材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制造高强度的机械零件和工具。

反之,如果需要提高钢材的韧性和可加工性,可以进行退火处理。

此外,钢的化学热处理还可以改善钢材的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钢的化学热处理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

通过热处理,可以使得钢材在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具有更好的性能和耐久性。

此外,钢材通过不同的化学热处理方法,还可以实现特定的性能要求,如减轻内应力、消除残余应力等。

综上所述,钢的化学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的控制,可以改善钢材的性能和特性,满足不同领域对钢材性能的要求。

其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使得研究和理解钢的化学热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钢材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工艺。

它是钢材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冷却速率和持续时间等参数,使钢材具有所需的性能和组织结构。

在热处理过程中,钢材经历了一系列的相变和组织变化,从而达到特定的力学性能和耐用性。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热处理:在生产中,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钢发生固态相变,借此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改善力学性能的目的的操作被称为热处理。

正火: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取出进行水冷或油冷获得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等温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Ms的熔盐中,等温保持足够时间,使过冷奥氏体恒温发生贝氏体转变,待转变结束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处理方法称为等温淬火。

分级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或稍低于Ms的熔盐中,待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后,从熔盐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至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分级淬火。

单液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投入一种淬火介质中,直至转变结束。

双液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先放入一种冷却能力强的冷却介质冷却一定时间,当冷却至稍高于Ms后立即将工件取出并放入另外一种冷却能力缓一些的冷却介质冷却,使之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1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回火索氏体:淬火碳钢500~650℃回火时,得到粗粒状渗碳体和多边形铁素体所构成的复相组织。

回火屈氏体:淬火碳钢350~500℃回火时,得到细粒状渗碳体和针状铁素体所构成的复相组织。

回火马氏体:淬火碳钢在250℃以下回火时,得到的过饱和的α固溶体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组成的复相组织。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它是热处理工艺中应用最广、种类最多的一种工艺,不同种类的退火目的也各不相同。

等温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到A3以上20〜30°C,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Arl以下珠光体转变区间的某一温度进行等温,使之转变为珠光体后出炉空冷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复习与思考及答案

钢的热处理复习与思考及答案

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复习与思考一、名词解释 1.热处理 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 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等温转变 等温转变是指工件奥氏体化后,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区间内等温保 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3.连续冷却转变 连续冷却转变是指工件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速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发生 的相变。

4.马氏体 马氏体是碳或合金元素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5.退火 钢的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 工艺。

6.正火 正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7.淬火 钢的淬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 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 回火是指工件淬硬后,加热到 Ac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 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9.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 艺。

10.渗碳 为提高工件表层碳的质量分数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将工件在渗 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碳原子渗入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碳。

11.渗氮在一定温度下于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 渗氮,又称氮化。

二、填空题 1.整体热处理分为 退火 、 正火 、 淬火 和 回火 等。

2.根据加热方法的不同,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 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 表面淬火、 电接触加热 表面淬火、 电解液加热 表面淬火 等。

3.化学热处理方法很多,通常以渗入元素命名,如 渗碳 、 渗氮 、 碳氮 共渗 和 渗硼 等。

4.热处理工艺过程由 加热 、 保温 和 冷却 三个阶段组成。

5.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 P 、 S 和 T。

6.贝氏体分 上贝氏体 和 下贝氏体 两种。

7.淬火方法有: 单介质 淬火、 双介质 淬火、 马氏体分级 淬火 和 贝氏体等温 淬火等。

常用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名词解释

常用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名词解释

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

《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

"《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

《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文案拼音:wén àn现代文案的概念: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广告文案"的简称,由copy writer翻译而来。

多指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钢的热处理名词解释

钢的热处理名词解释

钢的热处理名词解释钢材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钢材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常常需要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是通过控制钢材的加热、冷却和保温过程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在钢材的热处理中,有许多常见的名词需要解释,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1. 固溶处理(Solution treatment)固溶处理是指将钢材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使其固溶体中的合金元素充分溶解。

固溶处理主要用于调整钢材的组织结构,消除固溶体内的析出物,提高钢材的韧性和可加工性。

2. 淬火(Quenching)淬火是指将加热至适宜温度的钢材迅速冷却至室温或低温。

淬火的目的是通过快速冷却使钢材形成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过程中的冷却介质常常包括水、油或高温盐溶液。

3. 回火(Tempering)回火是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钢材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

回火能调整淬火后马氏体组织的硬度和脆性,提高钢材的韧性和延展性。

回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性能。

4. 淬火和回火(Quench and Temper,Q&T)淬火和回火通常组合在一起使用,被称为淬火和回火处理。

首先进行淬火,在获得所需的硬度和强度后,再进行回火来调整钢材的韧性和可加工性。

淬火和回火处理常用于制造需要同时具备强度和韧性的工件,如机械零件和工具。

5. 焊后热处理(Post-weld Heat Treatment,PWHT)焊后热处理是将焊接完成后的钢材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焊接产生的应力和改善焊缝区域的组织。

焊后热处理可通过固溶处理、淬火和回火等方式来进行,具体选择取决于焊接材料和实际需求。

6. 氮化(Nitriding)氮化是一种表面硬化处理方法,通过在钢材表面浸入氨气来使其表层形成氮化物层。

氮化可以显著提高钢材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用于制造需要高耐磨性的工具和机械零件。

7. 渗碳(Carburizing)渗碳是一种通过在钢材表面加入碳元素来增加其碳含量的表面处理方法。

热处理部分析题及答案

热处理部分析题及答案

热处理部分析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热处理: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2.奥氏体化:钢加热获得奥氏体的转变过程3.起始晶粒度:奥氏体形成刚结束,其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4.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YB27—64),经930℃±10℃,保温3~8 小时后测得奥氏体晶粒大小。

5.实际晶粒度:钢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6.过冷奥氏体:在临界转变温度以下存在但不稳定,将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

7.退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Ac1以上或以下,保温以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是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8.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9.不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0.扩散退火:将工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亚共析钢通常为1050℃~1150℃),长时间(一般10~20小时)保温,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1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12.淬火: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共析钢与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低于Accm)的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的速度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13.钢的淬透性: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来表示。

14.回火:淬火后再将工件加热到Ac1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再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5.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面,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改进表面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热处理过程。

热处理名词解释

热处理名词解释

目录绪论 (6)1、材料 (6)2、工程材料 (6)3、金属材料 (6)4金属 (6)5、合金 (6)6、无机非金属材料 (6)7、高分子材料 (6)8、复合材料 (6)9、结构材料 (6)10、功能材料 (6)第一章金属的性能 (6)1、金属的使用性能 (6)2、金属的工艺性能 (6)3、金属的力学性能 (6)4、弹性变形 (6)5、塑性变形 (7)6、弹性极限 (7)7、弹性模量与刚度 (7)8、强度 (7)9、塑性 (7)10、屈服极限 (7)11、抗拉强度 (7)13、冲击韧性 (7)14、断裂韧性 (7)第七章金属与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7)1、塑性变形 (7)2、滑移 (7)3、滑移系 (7)4、单滑移系 (7)5、多滑移系 (7)6、交滑移 (7)7、孪生: (7)8、位错塞积 (7)9、吕德斯带 (7)10、柯氏气团 (8)11、加工硬化 (8)12、纤维组织 (8)13、胞状结构 (8)14、择优取向 (8)15、断裂 (8)16、解理断裂 (8)17、韧窝断口 (8)18、晶界断口 (8)19、脆性转变温度 (8)第八章金属与合金的回复再结晶 (9)1、回复: (9)3、再结晶 (9)4、再结晶温度 (9)5、晶粒长大 (9)6、晶粒异常长大 (9)7、再结晶织构 (9)8、退火孪晶 (9)9、热加工 (9)10、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 (9)11、带状组织 (9)12、超塑性与超塑性合金 (10)13、组织超塑性(微晶超塑性) (10)14、相变超塑性 (10)第九章扩散 (10)1、扩散 (10)2、间隙扩散 (10)4、自扩散: (10)5、异扩散 (10)6、上坡扩散 (10)7、下坡扩散 (10)8、原子扩散 (10)9、反应扩散 (10)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10)1、错配度 (10)2、惯习现象 (10)4、非扩散型相变 (11)5、热处理 (11)6、实际晶粒度 (11)7、连续冷却转变 (11)8、等温转变 (11)9、过冷奥氏体 (11)10、马氏体 (11)11、板条马氏体 (11)12、片状马氏体 (11)13、奥氏体的稳定化 (11)14、钢的淬透性 (11)15、临界淬火直径 (11)16、钢的淬硬性 (11)17、贝氏体 (11)18、回火脆性 (11)19、低温回火脆性 (12)20、高温回火脆性 (12)21、退火 (12)22、完全退火 (12)23、等温退火 (12)24、球化退火 (12)25、扩散退火 (12)26、去应力退火 (12)28、正火 (12)29、淬火 (13)30、单液淬火 (13)31、双液淬火 (13)32、分级淬火 (13)33、等温淬火 (13)34、回火 (13)35、回火马氏体 (13)36、回火屈氏体 (13)37、回火索氏体 (13)38、钢的表面热处理 (13)39、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13)40、电子束淬火 (13)41、钢的化学热处理 (13)42、渗碳 (13)43、氮化 (14)44、热喷涂 (14)45、化学气相沉积(CVD法) (14)46、物理气相沉积(PVD法) (14)47、金属离子注入 (14)48、化学镀 (14)绪论1、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各种有用物件的物质。

钢的热处理名词解释

钢的热处理名词解释

钢的热处理名词解释
钢是最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它是用铁和其他合金材料制成的。

钢的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处理方法,它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因此,热处理是许多领域的生产所必需的过程。

具体而言,钢的热处理通常指对钢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处理,以便改善其物理和机械性能,或用于制造特定结构的钢结构。

可以说,热处理是钢特性和性能形成的基础,也是生产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此外,钢的热处理可以分为淬火、回火、正火和温处理等几种,其中淬火是最常用的一种,淬火是指将钢放入特定温度的水或油中,使钢中的碳原子以溶解的形式分散,以改善钢的抗弯强度和韧性,增加钢的硬度和韧性。

此外,回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通常用于减轻钢的抗弯强度,提高其韧性和延展性,以便更好地抵抗重复疲劳。

回火处理钢时,应该注意,可以利用不同的温度控制,以使其内部构型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改变。

此外,正火是钢的热处理的另一种方法,它的作用是使钢变得更加柔韧,以增加其韧性和伸长性。

正火也可以用于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以改善其物理和机械性能。

最后,温处理是钢的热处理的另一种方法,它的作用是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其物理和机械性能。

通过温处理,可以调节钢的硬度、韧性和组织,以达到一定的性能需求。

总之,钢的热处理是改变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过程,可以改善钢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以及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工艺性能。

钢的热处理通常可以分为淬火、回火、正火和温处理,它们都在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和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金属学与热处理专题复习 (考研复习)专题一 名词解释

金属学与热处理专题复习 (考研复习)专题一 名词解释

专题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金属键:处于聚集状态的金属原子,全部或大部分将他们的价电子贡献出来,为其整个原子集体所公有,称之为电子气或电子云。

这些价电子或自由电子已不在只围绕自己的原子核转动,而是与所有的价电子一起在所有的原子核周围按量子力学的规律运动着,贡献出价电子的原子则变为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他们依靠运动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叫金属键。

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熔点:晶体向非结晶状态的液体转变的临界温度。

3。

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具体排列方式。

4.阵点: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纯粹的几何点,称之为阵点。

5.空间点阵:阵点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称之为6.晶格:认为的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空间格子,称之为晶格。

他的实质是空间点阵。

7.晶胞:能够完全反应晶格特性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之为晶胞。

8晶格常数、轴间夹角:晶胞的棱边长度一般称为晶格常数,晶胞的棱间夹角称为轴间夹角。

9.配位数:是指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近邻、等距离的原子数目。

10.晶面、晶向: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称之为晶面。

任意两原子之间连线所指的方向叫晶向。

11.晶粒:组成固态金属的结晶颗粒叫晶粒12.多晶体:有二颗以上晶粒所组成的晶体称为多晶体。

13.伪等向性:由于多晶体中的晶粒位向是任意的,晶粒的各向异性被互相抵消,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整个晶粒不显示各向异性,称之为伪等向性。

14:多晶型:具有两种或几种晶体结构。

15: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内部有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称之为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

16晶体缺陷: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不完整性区域。

17:空位:在某一温度下的某一瞬间,总有一些原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以克服周围原子对他的约束,脱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迁移到别处,于是在原来的位置上出现了空结点,这就是空位。

18.晶格畸变:19:间隙原子:处于晶格间隙中的原子叫20:置换原子:占据在原来基体原子上的异类原子21:位错:在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使长度达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间距,宽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的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发生了有规律的错动。

热处理名词解释

热处理名词解释

金属热处理:所谓金属热处理,是借助于一定的热作用(有时兼之以机械作用、化学作用或其他作用)来人为地改变金属合金内部的组织和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的工艺操作。

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是用于消除或减少铸态合金非平衡状态的热处理。

基于回复、再结晶的退火: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会发生回复、再结晶,变形织构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冷变形造成的亚稳定状态,使金属材料获得所需组织、结构和性能。

基于固态相变的退火:这是一种以固态金属合金经高温保温和冷却所发生的扩散型相变为基础的热处理。

淬火:将金属合金从固态下的高温状态以过冷或过饱和形式固定到室温,或使高温相在冷却时转变成另一种晶体结构的亚稳状态,称为淬火。

淬火过程中晶体结构不发生变化叫无多型性转变的淬火,若淬火时金属合金的晶体结构类型发生改变,则称为有多型性转变的淬火。

时效或回火:室温保持或加热使过饱和固溶体分解的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将热作用和化学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是一种将塑性变形的形变强化和热处理时的相变强化结合,使成型工艺与获得最终性能统一起来的一种综合工艺。

临界浓度:凡组元浓度大于k的合金,在该种铸造的冷却条件下均会出现非平衡过剩相。

k浓度称为临界浓度。

聚集与球化:所谓聚集就是过剩相质点粗化过程,其特征是小尺寸质点溶解而大尺寸质点长大。

球化是聚集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非等轴的过剩相质点转变为接近于等轴的形状。

淬火效应: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

冷变形储能:冷变形后金属的自由能增量,它是冷变形金属发生组织变化的驱动力。

回复:回复过程的本质是点缺陷运动和位错运动与重新组合。

原位再结晶: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或退火时间延长,多边化和胞状亚组织形成的亚晶会通过亚晶界迁移和亚晶粒合并的方式逐渐粗化。

在一定条件下,亚晶可长到很大尺寸,这种情况称为原位再结晶。

低温退火的硬化效应:某些金属及合金在回复退火温度下,硬度、强度特别是屈服极限和弹性极限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低温退火的硬化效应。

热处理名词解释

热处理名词解释

平衡转变;固体材料在缓慢加热或冷却时得到平衡组织的相变称为平衡转变。

非平衡转变;固体材料在快速加热或冷却时,由于平衡转变得到抑制,可能得到某些在相图上不能反映的非平衡(或亚稳)组织的转变称为非平衡转变。

同素异构转变;纯金属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多形性转变;在固溶体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成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称为多形性转变。

钢在加热或冷却时发生的铁素体向奥氏体或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即为多形性转变。

平衡脱溶沉淀;在缓慢冷却条件下,由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过剩相的过程称为平衡脱溶沉淀。

共析转变;合金在冷却时由一个固相分解为两个不同的固相的转变称为共析转变。

调幅分解;某些材料在高温为均匀的单一固溶体,当冷却至某温度时,分解为两个与原固溶体结构相同、成分不同的微区的转变为调幅分解。

即α→α1+α2有序化转变;固溶体(包括以中间相为基的固溶体)中,各组元原子在晶体点阵中的相对位置从无序变为有序的转变称为有序化转变。

伪共析转变;以较快速度冷却时,非共析成分的奥氏体将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

这种转变过程和转变产物类似于共析转变,但转变产物中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比值不是定值,而是随着奥氏体碳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称为伪共析转变。

马氏体转变;若进一步提高冷速,使奥氏体来不及进行伪共析转变而被过冷到更低温度,则由于在低温下铁和碳原子都难于扩散,奥氏体只能以不发生原子扩散、不引起成分改变的方式,通过切变由γ点阵改组为α点阵,这种转变称为马氏体相变,转变产物为马氏体(为区别平衡相变形成的α相,称其为α′),成分与母相奥氏体的相同。

共格界面;界面上的原子所占位置恰好是两相点阵的共有位置时,两相在界面上的原子可以一对一的互相匹配,这种界面为共格界面。

非共格界面;当两相界面处的原子排列差别很大,即错配度很大时,原子的匹配关系不能维持,这种界面为非共格界面。

半共格界面;两相界面上原子间距的相对差值,即错配度δ越大,弹性应变能越大。

热处理 名词解释

热处理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完全退火将刚材或钢件加热到AC3点以上,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缓慢冷却,然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成为完全退火2、淬透性钢的淬透性使之钢材被淬透的能力,或者说钢的淬透性是表征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能力的特性3、淬硬性指在理想的淬火条件下,以超过临界冷却素的形成的马氏体组织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4、等温淬火工件淬火加热后,若长时间保持在下贝氏体转变区的温度,使之完成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这种淬火称等温淬火5、回火脆性随回火温度升高冲击韧性反而下降的现象6、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强度、硬度下降的能力。

7、水韧处理将铸态下的铸件依据某一温度加热到1050℃~1100℃范围内保温一定时间然后进行水淬的一种处理方法8、季裂经过冷变形的黄铜制品在潮湿的大气中,特别是在还有氨气的大气或海水中,会发生自动破裂二、牌号1、GCr15 滚动轴承钢C%=1.0% Cr%=12% Cr作用:提高淬透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热处理方法及作用: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球化淬火可以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为最终淬火处理做组织准备。

淬火:可以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回火:提高零件的组织及尺寸的稳定性,提高力学性能。

最终组织:M回+A”+Fe3C 应用:滚动轴承,量具2、Cr12MoV 冷冲磨具钢C%≥1 Cr=12%Mo=0.4%~0.6% V%=0.15~0.3% Cr作用:提高淬透性Mo、V提高耐磨性、细化晶粒热处理方法及作用:有一次硬化法和二次硬化法,其中一次硬化法采用低温回火+低温淬火。

淬火温度低,晶粒细小,强韧性好,残留奥氏体少最终组织:M回+A”+Fe3C晶粒应用:挤压模,冷冲压模3、60Si2Mn 弹簧钢C%=0.6% Si%=2% Mn%≤1.5% Si、Mo:能显著强化基体Si大为提高钢的弹性限度Mn提高钢的淬透性热处理及应用:淬火+中温回火中温回火可以使弹簧具有一定冲击韧性,弹性极限,金属比等最终组织:T回应用:螺旋弹簧,板簧4、40Cr/40CrNiMo C%=0.4% Ni、Mo≤1.5% Cr提高钢的淬透性,回火稳定性Ni提高干的基本韧性Mo进一步提高淬透性、回火稳定性,细化晶粒降低回火脆性热处理及作用:调质获得S回最终组织:S回应用:连杆螺栓,轴,齿轮5、W18Cr4V W%=18% Cr%=4% V%≤1.5%三、选材汽车变速箱齿轮选用渗碳钢20CrMnTi制造汽车变速箱齿轮工作条件:在滑动、滚动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工件之间有摩擦,同时还承受一定的形变弯曲应力和接触疲劳应力,有时会有一定的冲击力。

热处理名词解释

热处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金属的加热1、对流传热:热量的传递依靠发热体与工件之间流体的流动进行。

2、辐射传热: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从表面放出波长为(0.4~40)×10-6m范围内的辐射能被另一物体吸收后变为热能。

3、传导传热:热量的传递仅靠传热物质质点间的相互碰撞。

4、强迫流动:用外加动力强制流体运动。

5、层流:强迫流动时流体沿着工件表面一层层有规则的流动。

6、紊流:流体的不规则运动。

7、随炉加热:即工件装入炉中后,随着炉子升温而加热,直至所需加热温度。

8、预热加热:即工件现在已升温至较低温度的炉子中加热,到温后再转移至预定工件加热温度的炉中加热至工件达到所要求的温度。

9、到温入炉加热:又称热炉装料加热,即先把炉子升到工件要求的加热温度,然后再把工件装入炉中进行加热。

10、高温入炉加热:即工件装入较工件要求加热温度高的炉内进行加热,直至工件达到要求温度。

11、内氧化:氧沿晶界或其他通道向内扩散,与晶界附近的Si、Mn等元素结合成氧化物的现象。

12、碳势:纯铁在一定温度下于加热炉气中加热时达到既不增碳也不脱碳并与炉气保持平衡时表面的含碳量。

13、露点:气氛中水蒸气开始凝结成雾的温度,即在一个大气压力下,气氛中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4、半脱碳层:碳钢脱碳层组织自表面至中心,由铁素体加珠光体组织逐渐过渡到珠光体,再至相当于钢原始含碳量的退火组织。

15、全脱碳层:碳钢脱碳层区碳浓度分布曲线有突变,碳层组织表面为单一的铁素体区,向里为铁素体加珠光体逐渐过渡到相当于钢原始含碳量缓冷组织。

16、光亮热处理:工件热处理后,不因氧化等原因使工件表面颜色变暗,光洁度降低,而仍保持热处理前原来工件表面光亮状态。

17、保护气氛:在工件加热时保持其表面不氧化、脱碳的气氛。

18、吸热式气氛:用天然气、丙烷气、城市煤气及其他有机物质为原料,以一定的比例与空气混合,在装有镍触媒的高温(930~1050℃)炉内进行不完全燃烧而得的一种混合气体。

工程材料热处理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热处理名词解释

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硬度:反映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指标,它表示材料表面局部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冲击韧性:在一定温度下,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断裂韧性: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断裂的能力。

腐蚀作用: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质相对活泼,容易受到环境介质的腐蚀作用。

分为化学腐蚀(直接发生化学反应,不产生电流)�电化腐蚀(金属与电解质接触发生电化学反应)�物理腐蚀(由于单纯的物理溶解而产生的腐蚀)。

磨损:零件在摩擦过程中其表面发生尺寸变化和物质损耗的现象。

老化: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坏境因素的作用导致性能逐渐变坏,以致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比刚度:材料的弹性模量E与其密度ρ的比值(E�ρ)称为比刚度。

比强度:材料的强度指标与其密度的比值称为比强度。

晶体:内部的原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

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的具体方式称为晶体结构。

金属晶体包括三种晶格: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组元:组成合金的独立的�最基本的单元。

相:在合金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且晶体结构相同,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与其他部分有明显分界的均匀的组成部分。

相图:相图即是状态图或平衡图。

是用图解的方法表示不同温度�压力及成分下合金系中各相的平衡关系。

显微组织:是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所观察到得金属�合金及陶瓷内部有关晶体�晶粒或组元相的集合状态。

晶胞:组成晶格的、能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晶格:描述原子在晶格中排列形成的空间格子,通常称为晶格。

共析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由一种固相转变成完全不同的两种固相的反应称为共析反应,生成的产物为共析组织。

共晶反应:匀晶反应:粉末冶金:是指有几种金属粉末或金属与非金属粉末经混合(并常加一定成形剂等添加剂),在钢模内压制成形,并经烧结而获得的材料。

塑性变形: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了变形,当外力除去后不能恢复的变形。

热处理名词解释

热处理名词解释

热处理名词解释1.退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1.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2.一般在毛坯状态进行退火。

2.正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

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

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3.淬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

目的: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

应用要点:1.一般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2.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同时会造成很大的内应力,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4.回火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目的:1.降低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2.调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获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学性能;3.稳定工件尺寸。

应用要点:1.保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保持一定韧度的条件下提高钢的弹性和屈服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保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足够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2.一般钢尽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锈钢在400~450度之间回火,因为这时会产生一次回火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名词解释
(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 或Acm(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

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Ac3 或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

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Ac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5)调质:指将钢材或钢件进行淬火及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使用于调质处理的钢称调质钢。

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化学热处理:指金属或合金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铝,渗硼等。

化学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抗疲劳强度和抗氧化性等。

(7)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固溶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

(8)沉淀硬化(析出强化):指金属在过饱和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偏聚区和(或)由之脱溶出微粒弥散分布于基体中而导致硬化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如奥氏体沉淀不锈钢在固溶处理后或经冷加工后,在400~500℃或700~800℃进行沉淀硬化处理,可获得很高的强度。

(9)时效处理:指合金工件经固溶处理,冷塑性变形或铸造,锻造后,在较高的温度放置或室温保持,其性能,形状,尺寸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

若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较长时间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称为人工时效处理,若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的目的,消除工件的内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改善机械性能等。

(10)淬透性:指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钢材淬透性好与差,常用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淬硬层深度越大,则钢的淬透性越好。

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含增大淬透性的合金元素及晶粒度,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有关。

淬透性好的钢材,可使钢件整个截面获得均匀一致的力学性能以及可选用钢件淬火应力小的淬火剂,以减少变形和开裂。

(11)临界直径(临界淬透直径):临界直径是指钢材在某种介质中淬冷后,心部得到全部马氏体或50%马氏体组织时的最大直径,一些钢的临界直径一般可以通过油中或水中的淬透性试验来获得。

(12)二次硬化:某些铁碳合金(如高速钢)须经多次回火后,才进一步提高其硬度。

这种硬化现象,称为二次硬化,它是由于特殊碳化物析出和(或)由于参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所致。

(13)回火脆性:指淬火钢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或从回火温度缓慢冷却通过该温度区间的脆化现象。

回火脆性可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

第一类回火脆性又称不可逆回火脆性,主要发生在回火温度为250~400℃时,在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重复在此区间回火,不再发生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又称可逆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

回火脆性的发生与钢中所含合金元素有关,如锰,铬,硅,镍会产生回火脆性倾向,而钼,钨有减弱回火脆性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