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考点
第一章1、唯物辩证法略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作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
5、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略6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原理1,区别:在一对矛盾中,闹吨的主要方面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的决定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其次要作用的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主要方面,无所谓次要方面,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方面的解决,次要矛盾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方面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
(二)唯物辩证法1、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2、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四)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XX年考点汇总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4)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人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体现:(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鲜明的政治立场;(3)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时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选)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梳理
2、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5、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6、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特点
主体客体化:是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
客体主体化:是客体从客观现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4.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媒介;
五、认识
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突出特点:
①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并将其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
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3.人们认识一定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五、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量变质变规律
1、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
2、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3、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3、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具体包括:
①控制方法②信息方法③系统方法④模型方法⑤理想化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强调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剥削和阶级分化。
5.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管理论,强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化。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推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发展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看待问题,要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四、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文化学等。
2. 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根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的含义和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含义和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2. 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 资本主义政治的规律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 社会主义政治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定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分配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含义和原则- 国际主义的历史渊源- 国际主义的现实意义8.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和统一性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知识点总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古希腊罗马哲学其他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相对说是间接来源。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两个分离得以统一。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每章的重点进行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理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指导实践解决社会问题。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造等。
4.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利益至上、社会公平正义等。
5.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过国际传播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体系之一,并在中国经过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以及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作用等。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等。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包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详细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最新)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经过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程式,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是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5.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是1848年《宣言》的发表。
6.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同时具有革命性,是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8.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征是: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常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常考点)◆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特点定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研究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特点:具有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创立: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中叶。
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基本方法:辩证分析、历史分析、阶级分析。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发展及人的认识的发展1、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物质: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制度、心理感情等。
3、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第三章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基本矛盾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
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
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体系。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历史地位: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阶段。
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第四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特征建立方式: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
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建设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和斗争推动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必然会导致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经济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它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构想。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阶级矛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好方式。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社会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一种革命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只有坚持科学的理论和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中,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以及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以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论。
它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
1.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规律和发展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动力。
发展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矛盾运动,善于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善于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2.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善于分析社会的阶级斗争,善于把握社会的发展规律。
3. 社会革命理论。
社会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
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革命理论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危机的社会,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革命理论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变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善于分析社会的革命力量,善于把握社会的变革规律。
4.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必备各章节知识点
a t i m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 om et h in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纲要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一、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社会主义。
1、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1.哲学与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去认识改造世界,就叫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
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最一般的结论。
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唯物史观,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然后在实践中检验。
四、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物质X畴“物质X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理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这一X畴是哲学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简单说,“物质X畴”就是对物质的概括和总结,是哲学的概念,既属于意识的X 畴,也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即: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
五、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与事物内部各部分和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其特点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3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一原理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其包含到对物质的理解中。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实践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定义为: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这一定义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第二,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实践的基本特征:①客观现实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自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
主要表现在:一,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三,从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二,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
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具有控制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要认识客观规律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左”和“右”的错误。
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4)条件性。
3、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它告诉我们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事物的联系。
第二,它要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第三,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一是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二是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三是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四是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为谈话的艺术。
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它有三大规律。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
二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第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二、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离开同一性,没有同一性同样没有斗争性。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矛盾和处理矛盾时,必须把同一性和斗争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又要从对立中把握同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含义: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内因,外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三,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这一原理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结合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第二,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简言之,矛盾的普遍性就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科学的认识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
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原则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和思想武器。
两点论是全面的观点,它要求我们在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论就是在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重点论要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以重点论为补充。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贯彻“两手抓”方针的哲学基础。
度所谓度是指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把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度是判定事物是质变还是量变的根本标准。
第二,度又是实际工作中“适度原则”方法的理论依据。
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的规定性。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过程也有量的扩张。
四、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其特点是:1)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2)它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其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意义):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必须同时看到它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意义》第一,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和方法。
第二,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第三,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一切外国的东西,也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一方面,事物发展总的方向、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另一方面,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质量互变:事物发展过程:渐进性和飞跃性统一。
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由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不仅有区别,而且又相互联系,是辩证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