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监护

合集下载

ICU患者的监护与观察要点

ICU患者的监护与观察要点

ICU患者的监护与观察要点ICU(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内专门为危重病患者提供高度监护和护理的重要单元。

在这个特殊的病房环境中,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并采取适当的监护和观察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下面将介绍ICU患者的监护与观察要点。

一、心率和心律监测ICU患者的心率和心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并观察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情况。

同时,需要记录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相关指标,保持心率和心律的稳定。

二、呼吸监测ICU患者常常存在呼吸困难或机械通气等情况,医护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并密切关注呼吸道的通畅性和氧合情况。

必要时,进行氧气补充或调整呼吸机参数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三、循环系统监测ICU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受到严密监测,包括体温、血压、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医护人员需要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循环系统问题,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正常。

四、生命体征监测除了上述特定的监测指标外,医护人员还需要监测ICU患者的体温、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重要生命体征。

这些监测将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疼痛评估疼痛是ICU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但有时患者因为疾病或药物的影响而无法明确表达自己的疼痛感受。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采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六、液体平衡与营养支持ICU患者往往需要输液或静脉营养支持,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液体平衡和营养状况,并调整液体输注速率和营养配方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七、感染监测与预防在ICU病房中,感染是患者面临的常见风险之一。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炎症指标、呼吸道分泌物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风险。

八、非药物治疗观察ICU患者有时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康复运动或其他非药物治疗,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和适应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给予必要的支持。

循环系统评估

循环系统评估

循环系统评估循环系统评估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它们共同协作以保持血液循环和供氧。

循环系统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循环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任何异常或疾病。

循环系统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和测试:1.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

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放置电极在胸部和四肢上,可以记录下心脏的电信号,并通过波形图来判断心脏是否有异常。

2. 血压测量:血压是评估循环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用袖带包裹在上臂上,并通过充气和放气来测量动脉血压。

血压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等问题。

3. 心脏超声检查(Echocardiography):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使用超声波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波图像来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检查心脏是否有异常。

4.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循环系统健康的重要信息。

通过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可以检查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其他疾病。

5. 运动试验:运动试验可以评估患者在运动时循环系统的反应。

患者通常需要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一定强度的运动,例如跑步或骑自行车。

通过观察心电图和血压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耐力。

6. 心脏导管检查(Cardiac Catheterization):这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在血管中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并注入造影剂来观察心脏和血管的情况。

心脏导管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

通过以上的循环系统评估方法,医生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或生活方式改变。

循环系统评估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脏疾病以及其他循环系统相关疾病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

ICU患者病情观察要点

ICU患者病情观察要点

ICU患者病情观察要点患者在ICU(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期间,一个关键的任务是对其病情进行有效观察和监测。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干预。

以下是ICU患者病情观察的要点:1. 生命体征监测:- 血压:监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以评估血液循环状态和组织灌注情况。

- 心率: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有助于判断心脏功能。

- 呼吸频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节律,及时发现呼吸系统问题。

- 体温:记录患者体温变化,寻找感染或炎症的迹象。

- 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的血氧水平,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2. 神经系统观察:- 意识状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 瞳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和眼球活动范围,以判断神经功能状况。

- 运动功能:评估患者肢体的主动活动度和对刺激的反应。

3. 呼吸系统观察:- 呼吸频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观察是否有呼吸窘迫的迹象。

- 气道情况:注意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排除气道阻塞等问题。

- 氧气供应:记录患者的氧气供应情况和氧气饱和度。

4. 循环系统观察:- 心率与律动: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评估心脏功能和存在的心律失常。

- 血压控制:关注患者的血压水平,调整药物和液体治疗以维持目标血压。

- 心电图: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寻找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征兆。

5. 肾功能观察:- 尿量:记录患者的尿量,观察肾功能是否正常。

- 尿液性状:注意患者尿液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寻找异常情况。

- 血尿素氮与肌酐:监测血液中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评估肾功能是否受损。

6. 消化系统观察:- 胃肠状态:观察患者的胃肠蠕动和排气情况,评估消化功能是否正常。

- 排便情况:记录患者的大便性状和排便频率,寻找消化道问题的迹象。

7. 感染观察:- 体温: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是否存在感染。

- 白细胞计数:观察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评估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

- 感染部位:注意伤口、导管或其他潜在感染部位的状况。

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护

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护

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在现代医院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ICU的目标是监测和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讨论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护的重要性、常见的监护项目以及相关的技术和设备。

一、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护的重要性ICU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临床状况的变化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可以实时获取患者的生理状况并进行评估,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生命体征监护项目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压和氧饱和度等指标。

1. 心率监护心率是衡量患者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监测患者的心率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

常用的心率监护方式有心电图监测和脉搏测量。

2. 呼吸频率监护呼吸频率是评估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呼吸频率的异常可能预示着呼吸衰竭、气道梗阻或胸腔感染等状况。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可以及时发现呼吸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体温监护体温是评估患者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在ICU中,患者可能出现低体温或高热等情况,这可能提示感染、低血压、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生。

监测患者的体温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体温异常。

4. 血压监护血压是评估患者循环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

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器官功能紊乱或器官衰竭。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可以及时发现循环系统的异常,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氧饱和度监护氧饱和度是评估患者氧合情况的指标。

通过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可以及时发现氧合异常,采取相应的氧疗或其他治疗措施,避免组织缺氧导致的并发症发生。

二、ICU患者生命体征监护的技术和设备为了确保ICU患者生命体征的准确监测,医疗技术和各种设备得以广泛应用。

1. 心电图监护仪心电图监护仪是用于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的设备。

ICU常见重症监护基础知识

ICU常见重症监护基础知识

三、护理与监测
ARDS治疗的失败与临床密切细致的监测与管理息息相关。对于 这类病人在监护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对病人全身情况的监护:包括准确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 吸功能的变化;及时抽取及采集各种标本作相应检查;保持各种引流 管及静脉输液通路的通畅;注意无菌操作等。 2 护理的重点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护理及呼吸机的管理。 对于进行呼吸机治疗及气管切开者应做到:保持呼吸道通畅,无分泌 物蓄积;注意气道的湿化及雾化,定期开放呼吸机湿化雾化装臵;掌 握正确的气管内吸痰方法,做到吸痰时不增加病人缺氧危险;熟悉呼 吸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措施。 3 加强病人的心理管理。病人常急性起病,对治疗信心不足,有恐惧、 焦虑心理,加上呼吸困难或已臵人工气道而不能正常交流,无法表达 需求,同时吸痰对病人也是一种强的,甚至是恶性刺激,而病人往往 拒绝吸痰,烦躁不安等。我们应多理解病人的痛苦,对病人多做耐心 说服工作,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
二、临床表现
循环不稳定:由于多种炎性介质对心血管系统 均有作用,故循环是最易受累的系统。几乎所 有病例至少在病程的早、中期会表现出“高排 低阻”的高动力型的循环状态。心排出量可达 10L/min以上,外周阻力低,并可因此造成休 克而需要用升压药来维持血压。但这类人实际 上普遍存在心功能损害。
二、临床表现
二、临床表现
(一) 少尿或无尿期
3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⑴ 水过多:急性肾衰竭病人,一方面因进入液体过多,另一方面 因不能排出,其结果是体液潴留,致使细胞外和细胞内液间隙均扩 大,临床表现有软组织水肿、体重增加、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 肺水肿等。 ⑵ 高钾血症:由于尿液排钾减少;如同时体内存在高分解状态如 热量摄入不足所致体内蛋白质分解。释放出钾离子;或酸中毒时细 胞内钾转移至细胞外而发生高钾血症。病人可出现全身无力、肌张 力低下、手麻、恶心呕吐、神志恍惚、烦躁、嗜睡等一系列症状。 心电图检查可见高耸而基底窄的T波,P波消失,QRS波变宽,ST段 和T波融合为双相曲折波形,或心室纤颤。 ⑶ 代谢性酸中毒:正常人每日固定酸性代谢产物为50-100mmol。 急性肾衰竭时,由于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减少,肾小管泌酸能力和保 存碳酸氢钠能力下降等,致使每日血浆碳酸氢根浓度下降1-2mmol, 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循环系统评估

循环系统评估

循环系统评估循环系统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循环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的方法。

该评估通常包括对心脏、血管和血液等方面的检查和测量。

通过对循环系统的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循环系统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家族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风险和可能的遗传因素。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等指标。

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心脏、肺部和血管等器官,以评估其功能和异常情况。

3.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

通过将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手臂和腿部等位置,医生可以记录下心脏的电活动,并根据图形分析心脏的节律和传导情况。

4.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也称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来观察和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医生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脏的大小、形状、收缩功能等指标,并检查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等异常情况。

5.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些重要指标,如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脂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血液状态和循环系统的健康状况。

6.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注入造影剂来观察和评估血管的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血管造影检查来观察血管的通畅程度、狭窄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血管功能和血液供应情况。

7. 运动试验:运动试验是一种通过让患者进行体力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

患者通常会被要求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步行或跑步等运动,医生会观察和记录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估心脏的耐力和功能。

循环系统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循环系统疾病。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

体外循环术后监护

体外循环术后监护
详细描述
呼吸监测
总结词
监测体温变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详细描述
体温是反映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持续监测体温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的迹象,为医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体温监测
03
循环系统监护
血流动力学监测
总结词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体外循环术后监护的重要环节,用于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和治疗效果。
在体外循环术后,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液体平衡状况,包括摄入量和排出量。根据监测结果,可以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以维持适当的液体平衡,保护肾脏功能并预防其他相关并发症。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液体平衡监护
06
其他系统监护
总结词
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等指标,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详细描述
在体外循环术后,神经系统监护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以及肢体活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出血、脑梗塞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至关重要。
体外循环术后监护
目录
术后监护概述 生命体征监测 循环系统监护 呼吸系统监护 肾功能监护 其他系统监护
01
术后监护概述
术后监护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
通过术后监护,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低氧血症等,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害。
神经系统监护
监测肝功能相关指标,评估肝脏功能状况。
总结词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血液与人工心肺机的接触,可能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因此,术后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肝功能异常,防止进一步损伤。

循环系统监护

循环系统监护

循环系统监护一、基本概念循环系统功能是推动血液流经人体每一部分,已达到输送氧及营养物质、运送代谢产物的目的。

1、循环系统基本检测指标触摸或监听周围动脉搏动测量血压(有创、无创)及中心静脉压对意识表情、皮肤色泽、温度的观察对尿量的观察意在评估心脏功能及组织循环灌注状态2、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HR、BP、CVP、SO2、RR、T)Swan-Gan漂浮导管(RAP、PAP、PCWP)持续心排血量和静脉血氧饱和度(CO、SVO2)对意识表情、皮肤色泽、温度的观察意在连续监测,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及时评价治疗效果。

二、监护项目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心电监测、Swan-Gan热稀释气囊导向导管(漂浮导管)目前在ICU中应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主要是动脉压监测和Swan-Gan漂浮导管1、血压监测★无创血压监测正常值(血压一般以肱动脉血压为标准。

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为30--40mmHg,平均压100 mmHg左右)及正确的测量方法大家都知道,今天只说一些影响血压测量数值的因素部位因左右肱动脉解剖位置的关系,一般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

因为股动脉的管径较肱动脉的粗,血流量大,因此下肢高于上肢。

对于偏瘫的病人、肢体外伤、手术病人应选择健侧肢体,因患侧肢体肌张力降低和血液循环障碍,不能真实反映血压的变化。

体位被测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测得的血压值偏低,低于心脏水平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时间与睡眠清晨血压一般最低,傍晚最高。

睡眠时血压逐渐下降。

袖带松紧与宽窄成人长24cm,宽10-12cm(过宽测得血压值偏高,过窄测得血压值偏低),袖带平整缠在上臂上,边缘距肘窝2-3cm,松紧度适当,过松---偏高,过紧—偏低。

环境在寒冷刺激下,血压可略升高;在高温环境下,血压可略下降。

其他情绪激动、紧张、恐惧、剧烈运动、疼痛等可使血压升高。

因为对测得的数值有这样多的影响因素,所以这就要求大家平时在测量完血压记录时和通知医生时,一定要好好评估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所测得的数值是否客观。

ICU中的系统监测

ICU中的系统监测

ICU中的系统监测ICU中的监测一般按脏器分系统进行,日前公认的多分为九大部分。

即心血管、肺、肾、胃肠道、肝、水电解质平衡、血液、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

其中以心、肺、肾三脏器的监护措施及手段为首要,对其功能障碍称为“三”。

临床上把合并有两个脏器以上功能障碍的统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F)。

一、监测内容(一)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和心肌的氧供四要素。

实用的心功能监测可通过Swan-Ganz热稀释气囊漂浮导管、持续的心电示波和血压测定仪三者实现。

(二)呼吸系统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气力和呼气力、有效顺应性及血液气体分析。

配备床边X线摄相机、肺气量计、气道压力表、氧及二氧化碳测定仪、血气分析仪等即可进行基本的呼吸功能监测。

(三)肾功能包括血、尿生化、肌配和尿素氮的测定、尿比重、尿酸碱度、尿蛋白定量分析及代谢废物清除率、每小时及24h尿量的监测等。

(四)水电解质平衡与代谢包括血生化:钾、钠、氯离子测定,称体重及24h水电解质出入平衡的计算。

监测摄入卡量、氮平衡、血糖、血浆蛋白、血清乳酸及胶体渗透压等。

(五)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射及肢体活动等。

(六)血液系统以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等为基本监测。

(七)出凝血机制试管法凝血时间和血栓弹力图、三P试验、纤维蛋白元半定量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等。

(八)肝功能血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血谷丙转氨酶及球蛋白的絮状试验等。

(九)胃肠系统胃液PH测定及便中潜血试验,检查腹胀、腹水、腹痛、肠鸣音等。

(十)细菌学监测包括各种可能感染部位的细菌学检查,有指征时及时送检。

二、分级监测项目的临床应用在ICU,根据病人全身脏器的功能状况及对监测水平的不同需求,从重到轻一般分为I~Ⅲ级监测。

(一)I级监测凡病情危重,多系统功能障碍,支持治疗监护项目需累及2个脏器以上者。

1.呼吸系统:人工气道维持及氧疗管理;床边胸部X线摄像每日1次;血气分析每4~6h测录回次;监测项目: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每4~6h测录1次;肺分流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每 12h测录 1次。

血液循环监护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血液循环监护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血液循环监护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简介
血液循环监护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操作,用于监测和评估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

本文档旨在提供血液循环监护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以下是血液循环监护的一般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检查血液循环监护设备的完整性和功能正常性。

- 患者准备:确保患者舒适并在合适的位置。

- 洗手并佩戴手套。

2. 将血压袖带装好
- 根据患者特点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

- 将袖带绑在患者的上臂上。

- 确保袖带位置正确且紧固适中。

3. 连接血压监测设备
- 将袖带与血压监测设备连接。

- 确保设备连接稳固且无松动。

4. 开始监测
- 启动血压监测设备并记录基准值。

-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要求,设置定时监测或手动监测。

5. 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定期检查袖带的位置和固定。

- 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反应或不适。

- 注意任何异常的血压波形或数值变化,并及时记录。

6. 监测结束
- 结束监测时,关闭血压监测设备。

- 卸下袖带并清洁设备。

- 将监测结果记录在患者的医疗文件中。

注意事项
-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疗背景和培训经验。

- 在操作前请仔细阅读设备说明书,并按照要求操作。

- 患者应得到充分的解释和同意,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 操作人员需随时关注患者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或护士。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是一般性的建议,
请在具体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儿心内直视术后循环系统的监护

小儿心内直视术后循环系统的监护

12 监 护方 法 :本 组 病 例 均 在 术 中置 人 中心 静 脉 . 压 测压 管及 桡 ( 肱 ) 脉 测 压 管 等 。术 后 持 续 监 或 动 测 心搏 的频 率 、 律 、 节 中心 静脉 压 ( V ) 氧饱 和度 、 C P、 有创血 压 、 温 的 变 化 。密 切 观 察 患 儿 的 神 志 、 体 瞳 孔、 四肢末 梢的 温度 及 颜 色 变 化 , 持 心 包 、 隔 引 保 纵 流管 和尿管 通畅 , 4小 时查血 气及 电解 质 1次 , 每 并
本组 患 儿 治 愈 5 例 , 亡 2例 , 亡 率 为 0 死 死 3 8% , .5 死亡 病例 为低 心排 1 , 例 先天 性单 肾术 后 发
近年来 , 随着 诊 断 、 注 、 灌 心肌保 护 、 手术 技术 的 改善 , 心脏外 科发 展 迅 速 , 术 适 应 症 范 围扩 大 , 手 各
种心血 管病 症更 趋 向 复 杂 和疑 难 , 心脏 病 患 者 年 龄

随访 , 恢 复健 康 , 重增 加 , 均 体 发育 正常 。
小 儿 心 内直 视 术 后 循 环 系统 的 监 护
文红英 , 雷 蓉 , 邓 力 , 张小 燕
( 北 医学 院 附 属 医 院胸 心外 科 , 川 四川 南 充 6 7 0 ) 3 00
文 章 编 号 : 10 - 9 ( 0 7 O -0 20 中 图 分 类 号 :R 7 . 文 献标 识码 :C 0 53 7 2 0 ) 1 5 -2 6 0 4 36
胸 外科 监护 室 , 护时 间 为 2 监 4—6 0小 时 。
10 次/ i , 测 中心 静 脉 压 ( V ) , C P 4 ) rn 监 a C P 值 使 V

ICU病人的监护 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护 ICU病人的监护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护

ICU病人的监护 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护 ICU病人的监护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护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应用范围:
心脏病人 心脏或非心脏手术 各类休克、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心绞痛 心肌梗塞、心肌病 预激综合征、病窦综合征 严重电解质紊乱、COPD 呼吸衰竭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临床意义 及时发现和识别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 监测电解质改变 观察起搏器的功能
影响因素:
病理 、神经、药物、麻醉插管和机械通气、其它如缺氧等。
并发症:感染、出血和血肿、其它血气胸、血气栓等。
肺动脉压监测
又称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是指 将导管经外周静脉插入右心系统和肺动脉, 进行心脏和肺血管压力以及心排血量等参数 测定的方法。
肺动脉压监测
原理:
心室舒张末期,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均关闭,而二尖瓣开放形 成液流内腔。
血压监测(heart rate,HR)
成人安静时血压正常值:90-120/60-90mmHg
临床意义: 实时反映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血容量的变化 指导急诊情况下创伤、出血性休克等疾病的判断 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指导临床用药 急诊、ICU、手术室等急危重症病人的床边血压监护
影响因素: 身体因素:心排血量、循环血容量、周围血管阻力、血管壁弹 性和血液粘滞度 其他因素:袖带过紧、过长、过短,手臂高度与心脏是否平行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操作方法
评估:Allen试验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 电子系统: 监护仪(有创血压监测模块)、压力传感套件
➢ 充液系统: 留置针(成人18-22G、儿童22G、婴儿24G,单腔)
、无菌贴膜、加压输液袋、0.9%氯化钠250ml(
或肝素盐水)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进行实时、连续地监测和评估。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流状态,包括心脏泵血功能、血压、血液容积和组织灌注等指标,从而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科等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提供重要的生理参数,例如心率、心律、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等指标。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循环代谢状态非常关键。

通过监测心输出量,可以了解心脏泵血功能是否正常,评估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

另外,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监测心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电图异常和心律不齐等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血压监测也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血压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趋势和水平,评估血管阻力和容量状态。

这对于高血压、低血压和休克等情况的患者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血压,可以及时调整药物治疗,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避免高血压和低血压对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血液容积监测是指监测患者的血容量情况,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和循环血容量。

对于严重失血、感染和体液失衡等情况的患者,血液容积监测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循环血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输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量,避免血液循环不稳定和器官灌注不足的发生。

组织灌注监测是指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监测患者器官组织的灌注情况。

这是评估患者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组织灌注监测技术包括局部组织氧分压、皮肤温度、尿量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氧供需平衡情况,评估组织灌注是否充足。

通过监测组织灌注,可以及早发现和干预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避免器官功能受损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总之,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手术和急诊等临床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血压、血液容积和组织灌注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做出相应的治疗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系统监护一、基本概念循环系统功能是推动血液流经人体每一部分,已达到输送氧及营养物质、运送代谢产物的目的。

1、循环系统基本检测指标触摸或监听周围动脉搏动测量血压(有创、无创)及中心静脉压对意识表情、皮肤色泽、温度的观察对尿量的观察意在评估心脏功能及组织循环灌注状态2、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HR、BP、CVP、SO2、RR、T)Swan-Gan漂浮导管(RAP、PAP、PCWP)持续心排血量和静脉血氧饱和度(CO、SVO2)对意识表情、皮肤色泽、温度的观察意在连续监测,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及时评价治疗效果。

二、监护项目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心电监测、Swan-Gan热稀释气囊导向导管(漂浮导管)目前在ICU中应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主要是动脉压监测和Swan-Gan漂浮导管1、血压监测★无创血压监测正常值(血压一般以肱动脉血压为标准。

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为30--40mmHg,平均压100 mmHg左右)及正确的测量方法大家都知道,今天只说一些影响血压测量数值的因素部位因左右肱动脉解剖位置的关系,一般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

因为股动脉的管径较肱动脉的粗,血流量大,因此下肢高于上肢。

对于偏瘫的病人、肢体外伤、手术病人应选择健侧肢体,因患侧肢体肌张力降低和血液循环障碍,不能真实反映血压的变化。

体位被测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测得的血压值偏低,低于心脏水平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时间与睡眠清晨血压一般最低,傍晚最高。

睡眠时血压逐渐下降。

袖带松紧与宽窄成人长24cm,宽10-12cm(过宽测得血压值偏高,过窄测得血压值偏低),袖带平整缠在上臂上,边缘距肘窝2-3cm,松紧度适当,过松---偏高,过紧—偏低。

环境在寒冷刺激下,血压可略升高;在高温环境下,血压可略下降。

其他情绪激动、紧张、恐惧、剧烈运动、疼痛等可使血压升高。

因为对测得的数值有这样多的影响因素,所以这就要求大家平时在测量完血压记录时和通知医生时,一定要好好评估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所测得的数值是否客观。

比如是否给病人刚翻完身,刚吸完痰,是否病人烦躁不安,是否跟体位有关,是否袖带松紧不合适等等。

评判思维在ICU中的应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和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然后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

一个问题可能有N多种原因,比如测得血压偏高或低,是病情变化所致,是测量方法有问题,还是其他原因。

还有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病人,发现血氧偏低。

首先我们应检查指夹的位置是否加好,呼吸道的痰液是否粘稠多有无堵塞,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改变等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可以处理的,如果以上都没问题再通知医生。

注意连续测压应每隔4小时松紧袖带,解除病人不适。

同时避免袖带在短时间内连续充气,引起皮肤破溃,肢体肿胀,影响血液循环。

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病人有条件的可选择有创血压对照。

★有创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低血容量时,手测血压及其他无创法所测血压均不准确,此时动脉内压力监测可以提供十分有价值的数据。

一般认为直接测压的数值比间接法高出5-20mmHg,正常血压者无创收缩压等于或略低于有创收缩压,高血压者无创收缩压低于有创收缩压,低血压者无创收缩压高于有创收缩压,对于舒张压及平均压,无创均高于有创数值。

不同部位的动脉压差,仰卧时,从主动脉到远心端的周围动脉,收缩压依次升高,而舒张压依次降低;一、原理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

二、适应症适用于休克、重症疾病、严重的周围血管收缩、进行大手术或有生命危险手术病人的术中和术后监护、其他存在高危情况病人的监护。

三、优点1、直接动脉压力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准确可靠,随时取值。

2、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能力。

3、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可及早发现动脉压的突然变化。

4、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患者痛苦。

四、动脉内置入导管的部位(一)部位:常用桡动脉、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其中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股动脉。

(二)、置管方法:以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法为例1、用物准备(1)动脉套管针(根据患者血管粗细选择)、12号或16号普通针头,5ML 注射器、无菌手套、无菌治疗巾及1%普鲁卡因。

(2)动脉测压装置。

3)常规无菌消毒盘。

(4)其他用物:小夹板及胶布等。

2、患者准备(1)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意义,以取得其配合。

(2)检查尺动脉侧支循环情况,Allen试验阴性者,可行桡动脉置管。

(3)前臂与手部常规备皮,范围约2cmX10cm,应以桡动脉穿刺处为中心。

3、穿刺与置管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患者取平卧位,前臂伸直,掌心向上并固定,腕部垫一小枕手背屈曲60度。

(2)摸清桡动脉搏动,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在桡动脉搏动最清楚的远端用1%普鲁卡因做浸润局麻至桡动脉两侧,以免穿刺时引起桡动脉痉挛。

(3)在腕褶痕上方1cm处摸清桡动脉后,用粗针头穿透皮肤做一引针孔。

(4)用带有注射器的套管针从引针孔处进针,套管针与皮肤呈30度角,与桡动脉走行相平行进针,当针头穿过桡动脉壁时有突破坚韧组织的脱空感,并有血液呈搏动状涌出,证明穿刺成功。

此时即将套管针放低,与皮肤呈10度角,再将其向前推进2mm,使外套管的圆锥口全部进入血管腔内,用手固定针芯,将外套管送入桡动脉内并推至所需深度,拔出针芯。

(5)将外套管连接测压装置,将压力传感器置于无菌治疗巾中防止污染。

第24h局部消毒并更换1次治疗巾。

(6)固定好穿刺针,必要时用小夹板固定手腕部。

六、动脉内压力图形的识别与分析正常动脉压力波形:正常动脉压力波分为升支、降支和重搏波。

升支表示心室快速射血进入主动脉,至顶峰为收缩压,正常值为100-140mmHg;降支表示血液经大动脉流向外周,当心室内压力低于主动脉时,主动脉瓣关闭与大动脉弹性回缩同时形成重搏波。

之后动脉内压力继续下降至最低点,为舒张压,正常这60-90mmHg.从主动脉到周围动脉,随着动脉管径和血管弹性的降低,动脉压力波形也随之变化,表现为升支逐渐陡峭,波幅逐渐增加,因此股动脉的收缩压要比主动脉高,下肢动脉的收缩压比上肢高,舒张压所受的影响较小,不同部位的平均动脉压比较接近。

七、动脉压监测注意事项及临床护理1、桡动脉穿刺前需做Allen实验检查手部的血液供应,桡动脉与尺动脉之间的吻合情况。

方法步骤①术者用双手同时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②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和张开手指5~7次至手掌变白;③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手掌颜色变化。

若手掌颜色10s之内迅速变红或恢复正常,即Allen试验阴性,表明尺动脉和桡动脉间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相反,若10s手掌颜色仍为苍白,Allen试验阳性,这表明手掌侧支循环不良。

阳性严禁做介入手术,了解尺动脉通畅情况,避免手掌缺血。

2、动脉插管各部件之间连接紧密,避免出血。

因为动脉压力高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3、保持测压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套管、延长管及测压肢体,防止导管受压或扭曲。

定时肝素盐水冲管。

4、严防动脉内血栓形成除以肝素盐水持续冲洗测压管道外,尚应做好以下几点。

(1)每次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均应立即用肝素盐水进行快速冲洗,以防凝血。

(2)管道内如有血块堵塞时应及时予以抽出,切勿将血块推入,以防发生动脉栓塞。

(3)动脉置管时间长短也与血栓形成呈正相关,在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后,应及早拔出。

(4)防止管道漏液,如测压管道的各个接头应连接紧密,压力袋内肝素生理盐水袋漏液时,应及时更换,各个三通应保持良好性能等,以确保肝素盐水的滴入。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1)穿刺部位每24h用安尔碘消毒及更换敷料1次,并用无菌透明贴膜覆盖,防止污染。

置管时间<7天,注意体温变化,肝素盐水应24小时更换,另外要按照需要做穿刺管道的培养。

(2)自动脉测压管内抽血化验时,导管接头处应用安尔碘严密消毒,不得污染。

(3)测压管道系统应始终保持密闭、无菌状态。

6、防止气栓发生在调试零点,取血等操作过程中严防气体进入桡动脉内造成气栓形成。

7、防止穿刺针及测压管脱落穿刺针与测压管均应固定牢固,尤其是患者躁动时,应严防被其自行拔出。

8、密切观察肢端颜色、温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9、防止局部出血血肿,管道拔出后压迫止血15—30分钟,按压位置要正确。

八、并发症监护1、远端肢体缺血引起远端肢体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其他如血管痉挛及局部长时间包扎过紧等也可引起。

血栓的形成与血管壁损伤、导管太硬太粗及置管时间长等因素有关,监护中应加强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桡动脉置管前需做Allen试验,判断尺动脉是否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2)穿刺动作轻柔稳准,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必要时行直视下桡动脉穿刺置管。

(3)选择适当的穿刺针,切勿太粗及反复使用。

(4)密切观察术侧远端手指的颜色与温度,当发现有缺血征象如肤色苍白、发凉及有疼痛感等异常变化,应及时的的拔管。

(5)固定置管肢体时,切勿行环形包扎或包扎过紧。

2、局部出血血肿穿刺失败及拔管后要有效地压迫止血,尤其对应用抗凝药的患者,压迫止血应在5min以上,并用宽胶布加压覆盖。

必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以解除。

3、感染动脉置管后可并发局部感染,严重者也可引起血液感染,应积极预防。

(1)所需用物必须经灭菌处理,置管操作应在严格的无菌技术下进行。

(2)置管过程应加强无菌技术管理(3)加强临床监测,每日监测体温4次,查血象1次。

如患者出现高寒战,应及时寻找感染源。

必要时,取创面物培养或做血培养以协助诊断,并合理应用抗生素。

(4)置管时间一般不应超过7d,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拔除导管。

2、中心静脉压监测概念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时胸腔段压力。

正常值为6cmH2O-12cmH2O主要决定因素有循环血量、静脉血管张力、右心功能等补液冲击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给予静脉注入。

若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

若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3-5cmH2O,提示心功能不全。

测量方法上腔静脉(右侧颈内静脉,右侧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A、置管,漂浮导管也可测压B、连接压力传感器,是压力传感器内充满液体,并排尽气体。

C、校零,转动三通开关并使压力传感器与大气相通,监测仪上显示零,转动三通开关是压力传感器与大气相通。

D、显示数值,病人体位改变时应及时校零。

E、肝素盐水冲管或液体点滴。

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定时冲洗测压管,保持通畅;防止气栓、血栓;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妥善固定防止管道脱出;严密检测生命体征变化;测压时应避免咳嗽、躁动、体位变化等因素而影响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