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 教案
2019-2020年高一生物第二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人教版 必修2第
减数分裂
精原初级精
2019-2020年高一生物第五章第二节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必修2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性目标:
(1)说出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3)理解单倍体以及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2、能力性目标:
(1)以果绳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学生获得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训练。
(2)通过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分类依据的学习,学生得到了比较、分类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习目标】1.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2.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3.判断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和DNA 数目变化,学会画出二者数目变化曲线,并和有丝分裂进行对比。
【学习重点】判断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和DNA 数目变化,学会画出二者数目变化曲线,并和有丝分裂进行对比。
【学习难点】判断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和DNA 数目变化,学会画出二者数目变化曲线,并和有丝分裂进行对比。
【自主学习】 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____________ 2、卵细胞形成过程小结如下:复制3、卵细胞的形成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1)次级卵母细胞(11)减Ⅰ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 极体(3)二、受精作用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以阻止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________,________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________________,另一半来自________________。
4、生物多样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意义: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和,都是十分重要的。
注意:受精卵核内的遗传物质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是由提供,因此后代某些性状更像母方。
【合作探究】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规律设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2N,DNA数为2N1、有丝分裂2、减数分裂【效果测评】1、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出现的现象是()A.同源染色体分离B.着丝点分裂C.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染色体复制2、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包括()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②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一个卵细胞③一个卵细胞经复制滋长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10个卵原细胞和5个精原细胞,如果全都发育成熟,受精后最多可能产生的新个体数目为()A.5个B.10个C.15个D.20个4、一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分别为()A.4,8,8 B.2,4,8 C.8,16,16 D.8,0,85、果蝇有8条染色体,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依次是()A.8,4,4 B.8,8,4 C.16,8,4 D.16,16,46、某动物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状态的细胞中含24条染色体,那么它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为()A.6条B.12条C.24条D.48条7、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四分体阶段,染色体与DNA分子数之比是()A.4∶1 B.1∶4 C.2∶1 D.1∶28、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9、DNA含量与正常体细胞相同,却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卵原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材内容全解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材内容全解新人教版必修2【教材内容全解】Array要点一染色体1.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如右图中的1与2,3与4分别是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不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如右图中的1与3,2与4,1与4,2与3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联会与四分体(1)联会特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是指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上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1与2组成一个四分体,3与4组成一个四分体。
(3)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3.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指连在同一个着丝粒上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与a′,b与b′;非姐妹染色单体是指不同着丝粒上的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与b(b′),a′与b(b′)。
要点二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2.每个细胞中核DNA、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例1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C例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细胞质分裂③联会A.③④①②B.C.③①②④D.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答案:A要点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2.分裂图像的比较3.曲线的判断主要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的变化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的变化四种曲线的比较。
(1)判断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曲线:看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在同一直线上(数量不变)的为有丝分裂(图3与图4),不在同一直线上(数量减半)的为减数分裂(图1与图2)。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
板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Ⅰ:将同源染色体分开
减数分裂Ⅱ: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本课教育评注(教育教学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节课全程贯彻新课程新教材理念,以解决问题入手,通过模型建构,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借助总结归纳,进一步提升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师生总结归纳精卵形成的不同点:存在两次不均等分裂,一次是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Ⅰ时发生的不均等分裂;第二次是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完成时进行的不均等分裂,最终形成的三个极体退化,只生成一个卵细胞。
比较
项目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相同点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在间期染色体先复制,在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互换;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分裂Ⅰ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在实际教学中,从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到模型建构的气氛中,异常热烈,学生参与度也非常高,通过翻阅教材和相互讨论等寻求各种方法,总的而言,学生表现不错。
改进设想:一是过程性评价做的不够,没有及时、全面发现学生在模型建构中的问题,导致暴露出来的部分问题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二是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可以让学生归纳得出,教师可以尽量减少思维的干扰程度。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P21-22,重点关注图2-5,请一个同学来讲述卵细胞形成的基本过程。
师生总结归纳精卵形成的相同点:和精子形成过程类似,卵细胞形成也需要经过两次分裂,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经过联会、并排在赤道板上、分离,实现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也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而减数分裂Ⅱ通过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级实现了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精细胞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相同。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1.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重、难点)2.知道受精作用的过程。
3.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
(重点)4.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实验原理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1)装片的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探讨1:能否在一个装片中观察到精原细胞持续性的变化?提示:否,因为固定装片中细胞为死细胞。
探讨2: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为什么不选择雌性个体?提示:卵细胞产生数量少;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
[思维升华]1.观察减数分裂实验材料的选择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被子植物的花药或动物的睾丸(精巢)。
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一般不选择雌性个体。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1.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要想观察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必须要求观察材料能够连续地完成减数分裂的过程且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多。
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中的细胞能够完整地进行减数分裂且数量多;而桃花的雌蕊中和动物的卵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很少,并且减数分裂过程不完整,不易观察到。
【答案】 C2.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导学号:10090050】A.人的小肠表皮B.家兔胚胎C.绵羊肝脏D.牛精巢【解析】人的小肠、家兔胚胎及绵羊的肝脏,这些组织或器官的细胞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出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的时期,而牛的精巢内,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2019年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文档资料
提问:那为什么同样双亲的后代会呈现多样性呢?
答:新一代继承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以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
必然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提问:这种多样性对于生物进化有什么作用?
答: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此外,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从而使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此也可看出,生物的各种变化无论有多复杂,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四、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物质变化情况
DNA数目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课时 教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课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比较卵细胞和精子形成的异同,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
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生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有丝分裂的学习和模型建构,熟悉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通过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精子的形成过程,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区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存在许多容易混淆之处。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
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生经过有丝分裂的学习和模型建构,熟悉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通过模拟建模,重现科学史,可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帮助他们借助亲身体验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认识领域,形成知识体系。
新课标中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高一年级科目Fra bibliotek生物学课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课时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内容:
1、掌握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的区别。
2、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和数量关系。
生命观念: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在生命延续中的意义。
科学思维:建立减数分裂的动态影像,理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间的数量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的区别。
2、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和数量关系。
明确学法
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绘图、模型构建。
学
读书自学
阅读课本P19-20,回答:
检测提问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精子的形成过程有哪些区别?
教
生生互动
讨论回答。
教师解难
教学重点
1、掌握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的区别。
2、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导
导入课题
上节课学习了精子的形成过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材料:准备4条5厘米长和4条3厘米长的纸条,各2条白,2条黑,(用来模拟染色体)空白纸一张。
目的:通过本模拟实验搞清楚以下两个问题:
1、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2、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和卵原 细胞各能产生几种配子?
过程:
1、在空白纸上画出一个空细胞。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9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9 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5.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2.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三、教学策略总体思路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教材或生活中提炼出问题;然后让全体学生亲自动手来探究,并且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体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新课程理念。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成为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考虑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将微观变为宏观的教学活动。
为此将本节“模拟建构”的部分活动前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设想。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开展学习。
本节教学建议用3课时完成,其中减数分裂部分的教学用2课时。
第1课时一、减数分裂1.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氛围。
本节继续沿着科学发现史的历程进行研究。
继遗传因子之后,科学家又发现了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并根据预测和观察证实了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要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据此,教师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1)先请学生根据本节题图,比较果蝇体细胞与配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及数目的不同。
引导学生根据此图提出能联想到的问题。
(如:配子细胞是如何形成的?)(2)教师通过设问“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复习细胞有丝分裂并猜想配子是经过何种分裂形成的。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90927158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实验原理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原因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有差异,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三、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1)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于维持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配子的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 ) 2.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在染色体组成上两两相同。
( ) 3.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 ) 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 提示:1.×配子的多样性还与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有关。
2.√3.×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4.√(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2.配子来源的判断方法(1)以二倍体生物一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为例,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①E 和F 、G 和H 的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分别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C 、D ;②E(F)与G(H)中的染色体“互补”,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2)二倍体生物一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考虑交叉互换),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①E 和F ,G 和H 的染色体组成大同小异,分别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C 、D ;②E(F)与G(H)中的染色体“互补”,来自同一初级精母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2.1.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 教学设计(2)
本节内容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内容联系紧密,通过与这两节内容实行对比联系能够更加有效的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比较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一)复习精子形成过程(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的学习1.场所:卵巢2.过程:(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异同点)(1)减数第一次分裂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2)减数第二次分裂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比较: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不同点:(三)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1.方法:三看鉴别法★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①奇数:减Ⅱ;②偶数:看二;★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①无同源染色体:减Ⅱ;②有同源染色体:看三;★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①有则为减1;②无则为减Ⅱ。
2.例题讲解: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图形鉴别,体验方法3.练习:ppt展示细胞图形,学生实行鉴别(四)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变化曲线图1.展示减数分裂过程图,学生识别染色体数、DNA数和染色体数。
2.画出变化曲线图,总结特点。
3.复习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变化曲线图,总结特点。
4.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变化曲线图,总结辨别方法。
5.反馈练习:。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示范教案(第2课时)
第2课时课前准备1.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挂图或PPT)。
2.人的卵巢横切面图。
3.卵细胞形成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请大家判断下列细胞分别属于减数分裂的哪个时期?叫什么名字?并请大家画出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图。
点拨:A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A、B两图的细胞都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D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这两图的细胞都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教师总结引导:上一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知道了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最后导致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殖细胞有雌、雄配子两种,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精子的形成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卵细胞的形成部位人的卵巢(横切面)展示卵巢结构图。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思考:卵细胞的产生部位及该部位的结构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点拨:卵细胞是在卵巢内形成的,卵巢有两个,在其内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位于卵泡中央的一个细胞就是卵细胞。
在每个月经周期中只有一个原始卵泡成熟并排出一个卵细胞。
总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卵巢位于腹腔内,内部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位于卵泡中央的一个细胞就是卵细胞。
学习目标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思考:1.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如何变化?2.请分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的个数、种类和基因型。
3.请分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形成的卵细胞的种类和基因型。
学生讨论回答。
点拨:1.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从2N→N→2N→N;染色单体的数量从0→4N→2N→0;DNA的数量从2N→4N→2N→N。
2.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一种卵细胞。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二生物必修2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
高二生物必修2 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考点解读】1.阐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规律性变化。
3.利用模型建构来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复习重点】1、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3、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复习难点】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2、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例题精析】例1、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分子数依次是( )A .4、8、8B .2、4、8C .8、16、16D .8、0、8 【自我诊断】●基础题( )1.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
该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相同之处是A .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 .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C .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两个D .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2.下图处于细胞分裂的某个时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B .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C .此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D .此图所示的细胞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 ( )3.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
则1号传给6号的染色体条数是( ) A.6 B.23 C.0—22 D.0—23( )4.(高考试题:1997上海)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 ,则在形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AB 、ab 、abB.Ab 、aB 、aBC.AB 、aB 、abD.ab 、AB 、ab( )5.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 a —c 阶段(不含 a 、 c 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 .细胞中染色体数与 DNA 分子数的比由 1 : 2 变为 1 : 1D .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6.青蛙的精卵受精过程可分为下列步骤,其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A .精子和卵细胞接触 B .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C .卵细胞形成受精膜 D .精核与卵细胞核结合( )7. 果园中同时种有许多不同品种的桃树,开花时蜜蜂相互传粉,但不同的果树年年照样结各自口味的果实,不会因互相传粉而改变口味。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细胞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以及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熟练开展小组合作模式,其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够完善。
课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三课时
授课对象:
高一级学生
授课教师:
8号选手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首先以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图文结合展示减数分裂过程,再通过与精子形成过程比较介绍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完成减数分裂概念的构建,最后安排“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阐明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结合过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的学习奠定细胞学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可以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分层教学,使知识内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讲述减数分裂之前先让学生理解讲述分裂背后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原因,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理解的层面上动手构建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理解加实践,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且能避免了学生对减数分裂细胞特点的机械记忆。
教学过程中善用动图和视频,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更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在情景下思考并生成问题:难道同种生物产生的配子不同吗?配子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12 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情感目标:(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能力目标(1)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离。
(2)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教具准备PowerPoint软件、Flash软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一)精子形成的过程1.场所: 睾丸2.过程:1、同源染色体:(对)a\配对的两条染色体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X、Y)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细胞分化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4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n)变形4个精子(染色体数:n)(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1.场所: 卵巢2.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细胞分化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第4课时)教案-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第4课时受精作用【教学目标】1、回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生命观念)2、根据染色体的行为特征,辨别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
(科学思维)3、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并分别绘制曲线图。
(科学思维)【教学重难点】1、辨别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
2、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数量变化。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的过程如何呢?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多样性的原因:(1)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交叉互换。
(2)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2、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1)只考虑两对同源染色体,且不考虑互换的情况。
假设A与a、B与b分别表示两对同源染色体。
配子种类细胞或个体YyRr能产生配子的种类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的配子种类一个精原细胞2种(YR、yr或Yr、yR) 2种一个雄性个体4种(YR、yr、Yr、yR) 2n种一个卵原细胞1种(YR或yr或Yr或yR) 1种一个雌性个体4种(YR、yr、Yr、yR) 2n种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配子可能有4种类型,但一次减数分裂只能出现其中的两种。
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产生的4个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AB、ab或Ab、aB(2)一对同源染色体,考虑交叉互换,一次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不同类型配子。
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每对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n。
二、受精作用1、概念受精作用是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1)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2)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二 受精作用 教案(2)
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训练学生克服困难,认真钻研的素质。
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分析,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通过
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
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建构生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建构的模型去探究推测生物实际发生的变化。
2.课堂同学动手、自己直观演示、小组内讨论等方法,突破难点知识。
3.把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整合成一体。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提前已分好的4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1.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2.在卡纸上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至少能容纳4条染色体。
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重、难点)
2.知道受精作用的过程。
3.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
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
(重点)
4.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装片。
1.建构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并运用模型
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由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和受精作用,理
解有性生殖的变化与稳定。
3.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1.实验原理
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
观察
↓
高倍镜
观察
↓
绘图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原因
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有差异,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三、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
(1)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于维持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配子的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
2.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在染色体组成上两两相同。
()
3.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
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5.受精作用过程既涉及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
6.受精时,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就是自由组合,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
提示:1.×配子的多样性还与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有关。
2.√
3.×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4.√ 5.√
6.×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问题探究]
1.基因型为AaBbCc(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的雄性个体,可以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若其中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
提示:8;2。
2.多细胞生物体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自由组合和互换。
[归纳总结]
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1)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
2.配子来源的判断方法
(1)以二倍体生物一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不考虑互换)为例,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①E和F、G和H的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分别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C、D;②E(F)与G(H)中的染色体“互补”,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2)二倍体生物一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考虑交叉互换),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①E和F,G和H的染色体组成大同小异,分别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C,D;②E(F)与G(H)中的染色体“互补”,来自同一初级精母细胞。
3.一般情况下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1)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不考虑互换的情况。
(Y与y;R与r分别表示两对同源染色体)
的配子种类会大于2n种。
1.如图表示染色体组成为AaCcDd的生物产生的精细胞。
试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组合分析,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
B.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C.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
D.①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D[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每个精原细胞产生2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组成相同的精细胞,图中①④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⑥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因此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故A、B 正确;1个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个相同的精细胞,图中8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各不相同,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故C正确;①⑦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故D错误。
]
2.图中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与②B.②与③
C.①与③D.②与④
B[在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同一个着丝粒上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绝大部分相同,少数部分不相同,因此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有②与③、①与④。
]
3.某高等动物的卵原细胞内有12对同源染色体,在不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情况下,该动物产生的卵细胞内染色体的组合方式有() A.212种B.(1/2)12种
C.122种D.121/2种
A[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卵原细胞内有12对同源染色体,则在减数分裂Ⅰ时有212种组合,最终产生的卵细胞内染色体组合方式有212种。
]
[问题探究]
如图所示为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
1.结合细胞膜的成分分析,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什么特性?
提示:精子、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精卵细胞相互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是否意味着父、母双方各为后代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分析原因。
提示:不是。
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
[归纳总结]
1.过程分析
(1)减数分裂结果分析: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并且没有同源染色体。
(2)受精作用结果分析: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染色体数,且出现同源染色体。
(3)同一双亲的子代遗传呈现多样性的原因
⎩⎨⎧配子的多样性⎩⎨⎧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曲线分析
(1)细胞中核DNA 含量变化曲线
①ab 段为间期,bc 段为减数分裂Ⅰ,cd 段为减数分裂Ⅱ,即bd 段为减数分裂。
②e点表示进行受精作用。
③fg段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其中ef段为间期。
(2)细胞中染色体数变化曲线
①O a间期及减数分裂Ⅰ,ac段表示减数分裂Ⅱ。
②d点表示进行受精作用。
③df段表示受精卵的细胞周期有丝分裂。
1.如图是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Ⅰ中
B.由过程Ⅱ可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精子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过程Ⅰ和Ⅱ中
D.仅有过程Ⅰ即可维持亲子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A[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Ⅰ是减数分裂,过程Ⅱ是受精作用。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A正确;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仅发生在过程Ⅰ中,C错误;过程Ⅰ和Ⅱ共同维
持亲子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错误。
]
2.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a、b、c分别进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
C.JK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
D.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受精作用
B[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 含量变化规律,A项错误;图中CD和OP都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所以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B项正确;JK表示减数分裂Ⅱ的末期,而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C项错误;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DNA的复制,D项错误。
]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构建核心语句归纳
1.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