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汉武帝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案例
历史人物史料教学以武则天例
历史人物的史料教学以武则天为例熊冰玉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在中国的悠长历史中,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人物,其中有明君暴君,忠臣奸佞、文臣武将,都值得我们细心探究,看个明白。
然而如何认识历史人物,让学生自己触摸、思考历史人物,我认为最好的途径就是进行史料教学。
按照史料教学的要求,一搜集广泛资料、二认真分析资料、三思考归纳、四推敲发问,大大增加了我们对某历史人物认识的广阔度和深度。
一武则天的学习价值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在中国三千多年的政治文化中,从黄帝、炎帝到唐宗宋主,从继承制到官制,从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到张岱“女人无才便是德”,男权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可见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能成为皇帝实在是一段传奇,武则天的历史必也很特别。
提出问题往往可以带动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兴趣。
对于武则天,学生容易对她的哪些方面的产生兴趣呢?我先采用头脑风暴法,罗列25个子问题如下,而且这25个子问题足以显示武则天一生经历的轮廓。
将子问题归类为以上五个主题,可见这25个问题包涵了对武则天经历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由浅入深的学习价值。
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正是基于历史事实、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的三方面构建。
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观的指导下,对历史事实进行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要完成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离不开对历史事实的认识。
毋庸置疑,史料教学以大量的史料充实着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构建历史事实,开拓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
二史料教学于武则天史料的类型有很多种,通常将史料分为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和二手史料(secondary source)。
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现场或其环境下产生各种遗迹,二手史料指后人对第一手史料所作的诠释。
根据史料表现形式,又可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图片史料和音像史料四大类。
史料教学指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同一教学主题提供史料,并分层次指导学生分析相关主题的史料,而学生则思考性地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达到陈述历史事实,能够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的教学模式。
浅谈利用课前活动培养初中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以评说“汉武帝是个怎样的皇帝”活动为例
浅谈利用课前活动培养初中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以评说“汉武帝是个怎样的皇帝”活动为例发布时间:2022-11-01T09:04:35.36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7月第13期作者:王洁霞[导读] 随着改革的深入,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成为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王洁霞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澄海中学初中部 515800随着改革的深入,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成为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正是顺应了这样变化,提出历史教学要体现五大历史核心素养的新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也因此进入了新一轮的课改,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五大历史核心素养,成了一线历史教师的教研命题,作为“历史解释”基础的“史料实证”素养更是重中之重。
“史料实证”指的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其培养目标是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并从中提取有关的信息;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
《2011年初中历史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通过历史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史料教学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但如何有效运用史料,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却是一线历史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进行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研究中,我科组针对初一学生对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感兴趣的特点设计了“课前5分钟”活动环节,即在上正课之前,由学生对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评说,但在评说之前,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史料,并对史料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评价或历史解释,最后在课堂以小论文或PPT的形式进行评说。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_还原真实的汉武帝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_还原真实的汉武帝【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的背景和个人特点;2.了解汉武帝的重要政治措施和对汉朝的影响;3.能够评价汉武帝的治理方式。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汉武帝的相关资料;3.纸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汉武帝的形象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知道这是谁吗?”2.引导学生对汉武帝的背景进行简单描述。
二、呈现(15分钟)1.展示汉武帝的功绩和政绩:夺位登基、开辟西域、设立大将军等。
2.介绍汉武帝的治理方式:集权、专断、儒学。
三、探究(20分钟)1.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教学,让学生进行讨论:“汉武帝的治理方式对汉朝有何影响?”2.让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并总结归纳出不同的观点。
四、分享(10分钟)1.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将各组的观点汇总展示。
2.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评价和讨论,以达到辩证的目的。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带领学生回顾整个课堂内容,总结汉武帝的背景、个人特点、重要政治措施以及对汉朝的影响。
2.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总结。
【教学延伸】1.指导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以汉武帝为主题的作文,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分享和评价。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以汉武帝为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培养其思辨和辩证的能力。
【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辩论赛等活动;2.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辩证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且能够进行合理的辩论和观点表达;3.学生对于汉武帝及其治理方式的理解程度:能够清晰地总结并评价汉武帝的治理方式及其对汉朝的影响。
4.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够使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对汉武帝的理解和评价。
(以上为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进程,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学科之一。
而在历史教学中,评价历史人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确的历史人物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看待历史人物,并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
因此,本文将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正确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贡献和缺陷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既要看到他们的贡献,也要看到他们的缺陷。
其中,贡献既可以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建设和发展,也可以是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缺陷则是在一些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缺憾。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历史人物作为案例,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朝万历皇帝等。
通过文献资料、影视作品、历史故事等多方面的材料,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伟大贡献和存在缺陷。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拓宽视野,开拓思维。
如此,就可以帮助那些过于偏执于负面或者正面的学生重新理性看待历史人物,更好地了解历史。
二、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时代和价值观的变迁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看到时代的背景和历史环境。
同一时间的两个人,由于处境不同,他们所做的事情和所表现出的品质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即便是一些有志向有理想的人,由于受到环境的束缚,他们的表现也可能是有限的。
因此,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只凭个人主观的标准,同时要与历史时代和价值观的变迁相结合来看待。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和文献资料来介绍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某些历史人物。
例如,对于从前带有“恶人”称号的吕布,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可以看到他的军事才能和对社会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地评价他的历史地位。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背景,还有助于他们建立较完整的历史价值体系。
三、纠正片面、狭隘的历史观念很多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时,往往出现片面、狭隘、偏颇的历史观念,导致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偏执。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摘要: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
历史课本中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改革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
他们的所作所为加快或延缓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而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正确评价,既能从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中更深刻准,确地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又能让学生在历史人物的身上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继承优良传统,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人物评价评价历史人物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点问题。
综观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多姿多彩。
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
对历史人物该如何评价呢?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方法,教会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以后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这个问题。
那么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呢?首先,应教会学生如何把评价对象放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即要教会学生寻找与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因为,个人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群体中,需要一定的时空舞台。
看该历史人物在社会历史背景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如何,从而寻求一定的社会规律,了解該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如对秦始皇的评价中评价其残暴统治就应回到他所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去的历史背景,试想,君主专制制度带来的问题就不再是秦始皇个人的问题了。
结合教材插图及文字介绍,让学生对秦始皇先形成感性认识,让后引导学生回忆西周的分封制春秋五霸等内容,从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次数特别是后果上,认识到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早日结束战争,这是历史赋予给那个时代的光荣使命,谁能完成这个使命,谁就是千古英雄,谁就会名垂千古。
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摘要: 历史学习中,历史人物就是主要的研究线索,往往人物能够代表一定时期的历史状况和背景。
因此,认识历史就要进一步加强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将教学的实践力度加强,对于学生来说应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历史人物进行相关评价。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一、引言历史是厚重而丰富的,很多的人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不朽,能够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历史学习中,历史人物就是主要的研究线索,往往人物能够代表一定时期的状况和背景。
因此,认识历史就要进一步加强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加强教学的实践力度,对于学生来说应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历史人物进行相关评价,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知。
二、引导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首先,对于历史人物的研究一定要注意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去考察和认知,若不能了解当时的条件,研究的历史人物肯定也是不全面的,所以,一般人们都常说历史不能够假设,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也就是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意义,要对历史人物进行公平公正的历史评价,就必须结合背景。
对于历史人物评价,一定要尽可能放在特定的条件之下进行,历史的评价是需要客观的,结合背景才能够将视角更加全面,但现在的历史评价往往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用现代化标准片面地看待古人。
2.不了解历史的背景和人物的局限性,过于追捧古人,没有自己的思想。
3.把古人与今人简单类比,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所以,历史的学习应该树立学生对历史背景的认知观念,进一步运用历史背景和任务研究相结合的模式,找到相关的突破口,进行客观的评价。
历史的阶级性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能够进一步加强阶级性的研究,将进一步增强对历史人物的认知,认识阶级的特征,也就是能够分析阶级利益的代表,针对相关的属性进一步加强认知,能够实现有深度的探析。
三、评价历史人物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虽然不排除有着很多的主观因素,但是还是以客观为主的,进一步能够用事实来评价历史的历史人物,不能够主观臆断,一定要将史实作为研究一切的依据。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教学设计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设计依据】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还能对历史现象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而活动课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节课把评价历史人物与活动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今后学习历史有重要影响。
【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巩固和拓展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知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材料说明观点、合作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说明观点的能力。
2、通过辩论,培养学生勇于探讨争论的个性,以及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3、通过了解专家观点,培养学生善于取长补短的个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把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活动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活动方法】分组探究法、分组辩论法【活动组织过程】课前准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全班分为13个小组,分组准备材料:1、根据个人喜好,选出8个小组,以“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为辩题,分为两个辩论队,并为各队所持的观点准备材料,然后汇总筛选。
正方辩题:“秦始皇功大于过”,反方辩题:“秦始皇过大于功”。
正反两方各4个小组,每个小组各选出一名能言善辩的代表组成辩论队员。
2、其余5个小组对汉武帝进行评价,把他的事迹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然后汇总筛选。
课堂活动:1、导入主题:教师以简短语言导入:学习历史离不开历史人物。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清徐县王答乡一中乔小花一、背景一直以来,作为教师的我总是抱怨学生上历史课不积极,不能很好的和我合作,以致成绩总是不尽人意。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和广大历史教师一样,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实践活动, 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主题历史学科涉及内容广博,涵盖古今中外。
要学好历史,单靠每节历史课上的45分钟,单靠薄薄的几本历史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课堂之外,教材之外,有更广阔的历史学习天地。
如何引领学生走向这片广阔的天地,方法有很多。
辩论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
我在讲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有关汉朝的历史后,我计划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评价汉武帝,于是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先通过网络、图书等各种途径查找这方面的资料,以便更好地评价。
三、案例描述课堂上,我首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做了指导:强调评价历史任务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特点、活动,辨证、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尤其着重评价该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史论结合最好,不要空发议论。
由于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纷纷举手,一个个跃跃欲试。
生1:电视剧《汉武大帝》序幕中的几句话就是对汉武帝的最好评价。
“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千古奇功,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年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久的名字。
”刘彻是个英明有雄才壮志的皇帝,为了巩固政权,他平藩废王;为了击破频繁侵扰边境的匈奴,他多次派卫青、霍去病远征,修养生息;他收回了盐、酒等奢侈品的国家专营权。
师:这个同学引用影视资料对汉武帝做了比较全面的极高的评价,谁还能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作更具体的分析。
生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维护了思想的统一,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生3:汉武帝真正执政后不久,就着手解决王国问题,而且没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问题,为汉朝后来的统治打下基础。
初中历史人物评价例谈
初中历史人物评价例谈发表时间:2020-12-15T02:40:55.835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20年6月总第182期作者:李向阳[导读] 巩固了北部边防,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
在他统治时期,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一中442500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对初中学生学好历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健全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教学中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具体事例,谈谈看法。
一、全面评价历史人物防止以偏概全,全面分析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如对汉武帝的评价,可以采取总分总、列举的方式,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经济上:统一铸币和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上: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巩固了北部边防,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
在他统治时期,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二、以生产力为标准评价人物以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为标准,推动发展则肯定,反之则否定。
例如对商鞅的评价。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了诸多改革,鼓励垦荒,奖励耕织,废除特权,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经过变法秦国国力增强,为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虽然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惨遭车裂而死,可是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符合秦国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对商鞅应该持肯定的态度。
三、用时代要求评价历史人物就是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
例如:李鸿章和左宗棠同是清朝名臣,洋务派的代表,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
可是两个人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不一样的。
李鸿章在创办洋务运动时,还代表清政府跟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出卖中国主权,完全是一个卖国贼。
而左宗棠则不然,虽然他身上也沾着太平军的鲜血,但他在收复新疆时,抬着棺材出征,经过浴血奋战收复了新疆,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评价课堂实录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评价课堂实录在中国古代历史课堂上,我们经常会讨论和评价各个重要的历史人物。
今天,我们来聚焦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并探讨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以及他们的特点和影响。
一、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仁爱、礼仪和孝道,他的学说对中国社会及家庭伦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孔子还是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奠基人,他的学说和教育思想长期被用于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后继者。
二、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政治才能和军事统帅能力的皇帝之一。
他扩大了汉朝的领土,并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繁荣,还实施了一揽子的教育改革,提升了人民的文化水平。
汉武帝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超过了他的统治时期,他的政策和制度成为后来王朝的借鉴和模仿对象。
三、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他被后世尊称为“卧龙先生”。
诸葛亮才智过人,精通兵法和政治策略,他对于蜀国的发展和抗击曹魏的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提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战略,如“空城计”、“草船借箭”,这些战略不仅为蜀国取得了重要的战争胜利,也成为后来军事家学习的典范。
四、李世民李世民是中国隋唐时期唐朝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李世民实行了众多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推动了唐朝的繁荣和稳定。
他对外扩张,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创了贞观盛世,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旺盛的时期。
李世民还重视文化艺术和教育发展,他的统治时期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
五、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武则天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并推动了文化、艺术和文学的发展。
她的统治期被称为“开元之治”,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化繁荣。
武则天的才干和皇帝的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被后世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魅力和权威的女性之一。
评价历史人物 评汉武帝
评价历史人物——评汉武帝
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在位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
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功绩有:
(1)政治上,重用人才,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治理黄河,免除水害。
(3)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解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
(5)民族关系或对外交往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
过错有:
(1)过于迷信武力,长期发动对外战争。
(2)有求仙迷信思想,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总之,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功大于过。
小组合作学习七年级历史《雄才大略汉武帝》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七年级历史《雄才大略汉武帝》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让学生赞美敬佩16岁就继位做皇帝的汉武帝,培养学习通过事件分析事物之间联系能力。
2、通过知识的前后比较,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
3、通过学习汉武帝的重要功绩,了解平价历史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具备辩证思考能力。
二、过程方法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构造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欲望,以分组讨论等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增强合作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学习汉武帝继位前后的历史背景,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理解本课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史实和张骞出使西域促进民族交流的伟大作用,认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并产生对他由衷的敬佩。
重点:大一统的各个阶段及其联系难点:评价汉武帝的丰功伟绩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使用辩论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在什么情况下继承了皇位?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帝位不稳、王国问题、财政问题、匈奴侵扰)一句话就是内忧外患。
针对这个问题汉武帝怎样把每个问题解决了呢?这个问题与哪个问题解决有联系呢?有什么联系呢?分组讨论:第一小组帝位不稳是如何解决的呢?让学生归纳出推举能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以利中央集权,巩固帝位。
与下面几个问题是什么联系?(这是最主要的问题)思想政治上的问题。
第二小组王国问题解决办法,推恩令使各王国逐渐衰弱以利中央集权。
第三小组财政问题,讨论方法同第一小组,归纳出结果,中央集权后统一支配。
第四小组匈奴问题讨论办法同第一小组,让学生归纳出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交流,富国强民,以利中央集权。
初中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案例分析
初中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案例分析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二、评价历史人物的评卷标准;三、评价历史人物的实例说明。
历史人物离不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是紧密联系的。
笔者近二十年来,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深感初中学生对评价历史人物非常头痛,考试时也很容易丢分,因为评价历史人物,学生必须对当时社会有较深刻的认识,还要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表述等能力。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对社会的认识较肤浅,因此,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学无定法,学习有法。
对于初中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关键在于: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紧扣教材,总分叙述。
同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应将历史人物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2、应抓住历史人物历史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评价;3、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4、对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秦始皇、拿破仑、哥伦布等),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5、要用阶级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总结性的评价。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评卷标准如果把评价历史人物的评卷满分定为10分,则有以下几个给分层次:1、第一层次,没有答题或完全离题,得0分;2、第二层次,有史无论,简单罗列史实,但未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述,得1—4分;有论无史,只谈自己的观点,没有用史实加以证明,得1--4分;3、第三层次,有史有论,且史论基本准确合理,但在知识和认识上有少量错谬,或条理不够清晰,逻辑上不够严密,语言上不够优美,得4-- 7分;4、第四层次,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文辞优美,有自己的观点,并与具体史实相结合,得7--10分。
如学生语言富有个性魅力,观点有独到创新之处,可酌情加1--2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实例说明(一)以历史人物历史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评价1、评价汉武帝(总-分-总)[总体] [论]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格局。
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标签:标题]篇一: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清徐县王答乡一中乔小花一、背景一直以来,作为教师的我总是抱怨学生上历史课不积极,不能很好的和我合作,以致成绩总是不尽人意。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和广大历史教师一样,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实践活动, 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主题历史学科涉及内容广博,涵盖古今中外。
要学好历史,单靠每节历史课上的45分钟,单靠薄薄的几本历史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课堂之外,教材之外,有更广阔的历史学习天地。
如何引领学生走向这片广阔的天地,方法有很多。
辩论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
我在讲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有关汉朝的历史后,我计划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评价汉武帝,于是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先通过网络、图书等各种途径查找这方面的资料,以便更好地评价。
三、案例描述课堂上,我首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做了指导:强调评价历史任务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特点、活动,辨证、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尤其着重评价该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史论结合最好,不要空发议论。
由于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纷纷举手,一个个跃跃欲试。
生1:电视剧《汉武大帝》序幕中的几句话就是对汉武帝的最好评价。
“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千古奇功,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年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久的名字。
”刘彻是个英明有雄才壮志的皇帝,为了巩固政权,他平藩废王;为了击破频繁侵扰边境的匈奴,他多次派卫青、霍去病远征,修养生息;他收回了盐、酒等奢侈品的国家专营权。
师:这个同学引用影视资料对汉武帝做了比较全面的极高的评价,谁还能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作更具体的分析。
生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维护了思想的统一,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评价历史人物
---以评价汉武帝为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方法:一分为二
历史人物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 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 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 二对待他们。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具体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内容: 他是什么人? 他干了什么事?(功与过) 这些事情有什么影响?(积极影响与消 极影响)
评价汉武帝
•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他是什么人?) • 汉武帝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等方面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方面: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诸侯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以解 决。经济方面:收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等。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思想文化方面:他接 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统一思想。大力发展儒学 教育,兴办太学,使儒学学说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也是 中国封建统治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但也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 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军事民族方面:设置河西四郡;派遣张骞出使 西域,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沟通了西域各族的交往,开拓了我 国西北边疆。汉武帝连年用兵,国力损耗,国家也出现了社会动荡。 但是汉武帝能认识大自己的错误,颁布罪己诏,及时改正错误调整统 治措施,避免“亡秦之祸”。(他干了什么事?这些事情有什么影 响?) • 总之,汉武帝过大于过,是我国封建时代一位重要的君主。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教学中,评价历史人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
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呢?一、认识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因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变化、推进的过程,历史人物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挥其作用和作出决策。
比如,我们评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着外族侵略和政治动荡,社会经济落后,这些都是形成朱元璋的思想和决策的重要背景因素。
二、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核心,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培养。
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不仅要看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还要注重他的思想和行为,思维是否宽广、行为是否切近人民疾苦等都是一些重要的经验。
比如,我们评价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时,要权衡其胜败得失和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其人性,讨论他的善恶,如果有网络图书馆则能更方便地进行这方面的资料搜索。
三、批判性思维要贯穿整个评价过程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要贯彻批判性思维的原则,提高学生的批判意识。
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辩证分析,消除主观偏见,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以及不同观点之间的关系。
具体地说,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发挥批判性思维:1.反思历史人物的失误:学生可以思考那个历史人物所犯错误的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
2.闪光点的发掘:除了反思失误之外,学生还应该重视历史人物的成就,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
3.不同观点的转换:学生要了解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因此需要在不同的观点下反思评价所研究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四、尊重历史人物的身份和角色评价历史人物时,还需要尊重其身份和角色。
每个历史人物都是有着特定的背景和角色,比如皇帝、太监、文臣等等。
历史人物汉武帝的形象分析与研究
历史人物汉武帝的形象分析与研究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他的形象在历史上有很多种不同的解读。
有人把他称为“汉武大帝”,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君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也有人批评他专制暴虐,毁坏了国家的根基。
对于汉武帝的形象,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客观的分析与研究呢?我们可以从汉武帝的个人才能和执政时期的政绩来分析。
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的个人才能和智慧备受赞誉。
他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文化汉化”,加强中央集权,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
他还开拓了西域,打开了丝路贸易通道,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他还实施了一系列农业、税收和法律制度的改革,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绩。
我们可以从汉武帝的性格特点和个人行为来分析。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性格刚毅果断,独断专行,对待政敌和异己颇具暴戾之风,甚至对自己的亲人也颇有猜忌之心。
他还大力推崇法家思想,采取专制措施,限制了官员的权力,使得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得以巩固。
汉武帝还大规模修筑水利工程,改善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后世学者对汉武帝的评价来分析。
很多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的君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专制暴虐的暴君,毁坏了国家的根基。
也有些学者认为,汉武帝在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改革,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在对待政敌和异己的手段上则显得有些偏激和过度。
汉武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形象具有多重的意义和深刻的内涵。
我们应该客观地进行形象分析和研究,从他的个人才能、政绩、性格特点、学者评价和后世影响等方面全面认识和理解他,避免一味的偏激和片面。
我们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审视和解读汉武帝的形象,探讨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宝贵遗产。
初中历史教案汉武帝
初中历史教案汉武帝
教学内容:汉武帝的生平和治国政策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武帝的生平和成就;
2. 了解汉武帝的改革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
1. 汉武帝的生平和成就;
2. 汉武帝的改革政策。
教学难点:
1. 分析汉武帝的治国策略;
2. 思考汉武帝的统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课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汉武帝的背景和地位,引导学生对汉武帝有一个初步了解。
二、学习(15分钟)
1. 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了解汉武帝的生平和成就;
2. 学生讨论汉武帝的改革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在治国过程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总结(10分钟)
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总结,强调汉武帝的政策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 教师提醒学生对历史人物要有客观的评价。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包括对其形象和政策的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汉武帝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
同时,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主观评价,提高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汉武帝——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案例英杰中学许慧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汉武帝——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案例一、引言随着教学课程和方法的改变,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过去的教学以老师的灌输式教和学生的强迫性学为主。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新时代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良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旧有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而历史教学也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培养具有自主性、创新性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问题的提出历史人物的评价一直是历史课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电视和电影普及的今天,这些影视节目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一些古装剧,会给学生一个误导,把历史剧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因而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造成困难。
过去的教学方式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最后做出评价,这样的传授方式的效果是很有限的,学生过后就会忘记,而且起不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比如对汉武帝的评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教学时我就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整体安排(一)课前安排为教学需求,我以座位为依据,把全班学生分成4组。
第1组,查找有关汉武帝的资料(通过书本、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途径查找),查找完毕后本组学生把汉武帝的故事用历史话剧编练出来。
第2组,查找整理资料,从正面评价汉武帝。
第3组,查找整理资料,从反面评价汉武帝。
第4组,在2、3两组评价汉武帝的基础上,结合第1组的表演,论证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二)课堂安排第一步,由第1组的同学表演历史话剧——汉武帝推进大一统。
第二步,由第2、3两组的同学轮流发言,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汉武帝。
第三步,由第4组的同学归纳概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汉武帝:诸位学者大师,我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积累了相当充实的财富,可是国家的政权并不稳固,思想还不统一,今天把大家召集来就是想想大家征求治国方略,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呢?董仲舒:陛下,臣认为儒家思想很适合当今的局势,可以把儒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汉武帝:为什么?董仲舒:陛下,儒家主张贵贱有序,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
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
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只有这种稳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另外,我朝刚见立六七十年,前几代皇帝实习修养生息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虽然国富力强,但是还应该继续实习与民修养生息政策以安民。
汉武帝:恩,董卿家的意见很好,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大家一定记得先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大部分同性诸侯王的势力大为消弱,可是还对我朝江山构成严重威胁,诸位爱卿有什么良策解决这一问题呢?主父偃:陛下,臣有一个建议,不知可行否?汉武帝:爱卿请讲。
主父偃:可以通过“推恩令”消弱诸侯王势力,让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的土地和人民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分出的列侯归郡管辖,列侯继续“推恩”,这样王国的实力就会不断消弱,而且不用耗费一兵一卒,受恩者还对陛下感恩戴德,可谓是两全其美。
汉武帝:恩,这个策略很高明,就按这个方法来执行。
这样一来王国问题解决了,可是各郡的长官并没有人监察,他们会不会也和原来的诸侯王一样发展成和朝廷对抗的势力呢?大臣:陛下,臣以为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决,把全国分成若干个监察区,然后陛下您挑选一位官员对地方大员进行监察,这些官员由中央委派,不过不能给他们大权,但是能代表中央监察百官,当发现问题是随时向朝廷回报,这样就会避免这些地方官员发展成与朝廷对抗的势力。
汉武帝:爱卿的这个建议很有道理,那就这样执行。
诸位爱卿的治国方针都很有价值,今天我们的讨论就到这个地方,爱卿们辛苦了。
(第二步)组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维护了思想的统一,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组3:虽然这一方针加强了中央集权,可是它限制了文化的发展。
组2:汉武帝真正执政后不久,就着手解决王国问题,而且没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问题,为汉朝后来的统治打下基础。
组3:虽然在实行推恩令的时候没有流血,可是在后来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利用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一案,下令尽捕他们的党羽,牵连致死的多达数万人。
组2:汉武帝针对臣相权利过大的问题,特意从出身低微的士人中选拔人才,担任国家中枢机构主要的决策,分弱相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组3:分弱相权虽然有有利的方面,可是汉武帝再为期间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先后用相12人,儿这12人中,只有4人正常死亡,其余均是被汉武帝以各种原因处死或被逼自杀身亡的。
政府高级官员受到严厉处置数量如此之多,密度如此之大,在历史上时空前的。
组2:汉武帝设置刺史,监察百官,有小大互相制约,内外互相协调的优越性。
组3:刺史制度的确是一个很高明的政策,可是汉武帝在用这些有效的政策让国家发展起来后不是继续实行有效的措施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而是连年向匈奴发动进攻,战争不断,给两族人民带来了灾难。
组2:虽然攻打匈奴给国家带来了灾难,可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保证中国北方农耕生产的正常进行。
最终在霍去病和卫青的带领下,打败匈奴,保障了北方生产的安全。
组3:他晚年迷信方士神巫,偏执多疑,喜怒无常,轻信江充,制造了“巫盅之祸”,都城长安在这次政治东动乱中指死者数以万计,导致了汉王朝统治上层严重的政治危机。
组2:汉武帝实行察举制,破格用人,一些直言极谏之士被任用,寒庶之士也可以凭借孝廉入世,促进了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
组3: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也喜欢巡游,而且次数也有十几次之多,公元前110年那次巡游里程达到了一万八千里:从长安出发,先到北面阅兵,再南下到了中岳嵩山,然后向东巡游海边,接着到泰山封禅,又沿海岸往北到了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此后向西经过九原(现在内蒙古包头)再回到长安。
这次巡游里程和花费都超过了秦始皇,在武帝刚即位时,由于有文景之治的基础,国家还很富足,但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争,国库已经快要空虚了。
组3:虽然他晚年犯过一些错误,可是在“巫盅”逐渐显世后,他发布轮台罪己诏,以表示对自己错误的追悔,虽然不能挽回过失,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将颓之局。
组2:汉武帝时代确立了一些新的经济制度,强化了大一统王朝的经济基础,比如整顿货币,实现货币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组3:虽然实行了货币统一,可是他实行官营盐铁,利润归国家所有,禁止民间自由买卖,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组2:汉武帝还实行均输与平准,整顿全国的运输和进行官营商业的管理。
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组3:他采取“算緍”和“告緍”,直接打击大商贾,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第三步)组4:我们在看了第1组的表演和听了2、3两组同学的发言后,认为他们的表演和发言都有一定的道理。
结合他们的表演和发言,我们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最终认为在评价汉武帝或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运用历史原则。
也就是说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评论,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
任何历史人物都是“过去”的人,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可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
汉武帝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个关键人物,是一个在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第二,把握大节原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看待历史人物,应看他们的大节,看他对历史的贡献。
汉武帝虽然晚年犯过一些错误,但为中国封建社会所做的贡献,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第三,把握阶级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历史人物总是处于特定的阶级关系中,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为本阶级服务。
汉武帝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他不可能跳出地主阶级的范畴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我们摘录了几条对汉武帝的评价,供同学们参考:(四)、教学效果的自评这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气氛很好,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表演组学生的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正反组的同学集体辩论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对历史人物应如何评价的讨论使课堂得到理性的升华。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解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在本节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这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达到的。
(五)反思与讨论1、新颖的教学形式,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如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舍弃常规的教学方式,采用了“历史情景再现”这一新颖的教学新式,使教学过程开放,教学内容活而有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参与面,课堂教学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加入课堂,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学生在课堂中可以体验到理解与宽容、尊重与信任、亲情与关爱、同时感受丰富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就容易建立起来,容易消除后顾之忧,就敢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
比如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注意做到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注意带着尊重、带着赞赏走进学生,我收获了许多惊喜——学生大方多了,自信多了,想法也就多了,课堂就会动态变化,富有新意。
3、实现历史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得紧密结合,凸显历史对现代人类活动的借鉴指导功能,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讲汉武帝时,可以把他实施的一些政策和现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容易理解和记忆,也会提升他们的兴趣。
比如在讲到他实行统一货币这一政策时,可以把这一政策与欧元结合起来,欧盟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实行统一的货币,大大地方便了商业贸易,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这样一来做到深入浅出,变抽象为直白,有利于教学。
4. 这节课效果非常好,但是上这么一节课,不仅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学生也要花大量时间。
老师花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备课是应该的。
但学生由于受时间、条件等的限制,是不可能做到每节课都能准备这么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