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害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 [症状] 主要危害月季叶片,也危害叶柄和嫩梢。感病 早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步扩充为圆形或近 圆形斑点,边缘呈不规则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 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 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嫩枝上 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 [病原] 香石竹叶斑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 ▪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株和土壤中病残株
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输。从伤口和气孔侵入。温度 在21℃左右、 多雨、连作、老叶多等条件易于发病。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第14页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第15页
(八)菊花褐斑病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第21页
(一)黄栌白粉病
▪ [分布与危害] 辽宁、北京、河北、西安、山东、四川等地都有发生。发 病黄栌影响秋季叶片变红,失去观赏效果。
▪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枝。叶片被害后,早期在叶面上出现白 色粉点,后逐步扩充为近圆形白色粉霉斑,严重时霉斑相连成片,叶正 面充满白粉。发病后期白粉层上陆续生出先变黄、后变黄褐、最终变为 黑褐色颗粒状子实体(闭囊壳)。秋季叶片焦枯,不但影响树木生长, 而且受害叶片秋天不能变红,影响观赏红叶。
▪ [病原] 病原菌为坏损尾孢属真菌半知菌亚门尾孢属。子座黑色,发达, 分生孢子梗黑色,屈膝状,不分枝,丛生于子座上。分生孢子尾状,有 1~5个分隔。
▪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子座组织在病叶及其它病残组织中越冬。翌年 春形成份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风雨传输。潜育期20~30d,5 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7月为侵染盛期,8~9月为发盛病期,并引发大量 落叶。管理粗放、多雨、排水不畅、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夏季酷热干 旱、肥水不足、树势生长不良也会加重病害发生。

园林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园林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后变黑色。
• 若虫:近似无翅孤雌胎生
蚜、淡绿或淡红色、体较 小。
11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 每年发生30-40代,以卵在桃树的叶芽和花
芽基部和树皮缝、小枝中越冬。属乔迁式。 翌年3月开始孵化,先群集芽上,后转移到 花和叶上。5、6月份繁殖最盛,并不断产 生有翅蚜迁入蜀葵和十字花科植物上为害, 10~11月以产生有翅蚜迁回桃、樱花等树上。 春末夏初及秋季是桃蚜为害严重的季节。
• 是青桐树上的重要害虫。该虫若虫和成虫多群集
青桐叶背和幼枝嫩干上吸食为害,破坏输导组织, 若虫分泌的白色絮状蜡质物,能堵塞气孔,影响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致使叶面呈苍白萎缩症状; 且因同时招致霉菌寄生,使树木受害更甚。严重 时树叶早落,枝梢干枯,表皮粗糙,易风折,严 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36
梧桐木虱
21
日本龟蜡蚧
22
日本龟蜡蚧
23
生活习性
• 一年生l代,以受精雌虫主要在1—2年生枝上越冬。
翌春寄主发芽时开始为害,虫体迅速膨大,成熟 后产卵于腹下。产卵盛期5月中旬。每雌产卵千余 粒,多者3000粒。卵期10一24天。初孵若虫多爬 到嫩枝、叶柄、叶面上固着取食,8月初雌雄开始 性分化,8月中旬至9月为雄化蛹期,蛹期8—20 天,羽化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雄成虫寿命 1—5天,交配后即死亡,雌虫陆续由叶转到枝上 固着为害。天敌有瓢虫、草蛉、寄生蜂等。
喷洒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 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 5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40% 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盆栽植物可根埋15%铁灭 克颗粒剂2~4g(根据盆大小决定用药量)或8%氧化乐果颗 粒剂。施药后覆土浇水。在树木上亦可打孔注射或刮去老 皮涂药环。

园林植物病虫害课件.ppt

园林植物病虫害课件.ppt
13.农药按防治对象及用途常可分为( )、( )、( )、杀线虫 剂、杀鼠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多种类型。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题
14.农药产品名称,如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由三部分组成。其中40%是 指( ),福美砷是( ),可湿性粉剂是( )。 15.林木病虫害常用的物理机械防治方法有( )、( )、( )和( )等。 16.农药的“三证”是指( )、( )和执行的产品标准证。 17.环境友好型防治要求使用( )、( )、( )的化学农药,并 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施药技术。
①以抚育管理为主的营林措施。 ②以预测预报和检疫为主的预防措施。 ③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调控措施。 ④以物理防治为主的辅助措施。 ⑤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可持续防治
3 森林病虫害的分类治理
根据生态 区位重要 性分区治

点状防治区:重要口岸和中心城市,辐射若干城镇。 线状防治区:大江大河,海岸线,主要公路铁路两侧。 块状防治区:林业重点工程区,名胜区,自然保护
工程项目治理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可持续防治
1 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策略
20世纪 50~70年代
20世纪70~ 90年代中期
20世纪90年 代后期至今
策略
化学防治
方法
预防为主 积极消灭
综合防治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可持续治理
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依法治理 建立体系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可持续防治
2 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体系
第三节 农药使用技术
3
农药使用方法
视频
喷雾法 现场操作
第三节 农药使用技术
3
农药使用方法
我国农药喷雾法划分的容量级别

植物保护学病虫害防治精选ppt课件

植物保护学病虫害防治精选ppt课件
二、泡桐丛枝病 1、分布与危害
泡桐丛枝病又名泡桐扫帚病、鸟巢病、疯枝病。分布 极广,一旦染病,全株各个部位均可表现出受害症状。 染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常引起 树势衰退,材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死亡。
第八章 园林植物茎干部病害
2、症 状
常见的丛枝病有以下两种类型。 丛枝型。发病开始时,个别枝条上大量萌发腋芽和不定
芽,抽生很多的小枝,小枝上又抽生小枝,抽生的小枝 细弱,节间变短,叶序混乱,病叶黄化,至秋季簇生成 团,呈扫帚状,冬季小枝不脱落,发病的当年或第二年 小枝枯死,若大部分枝条枯死会引起全株枯死。 花变枝叶型。花瓣变成小叶状,花蕊形成小枝,小枝腋 芽继续抽生形成丛枝,花萼明显变薄,色淡无毛,花托 分裂,花蕾变形,有越冬开花现象。
生物制剂: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抗霉菌素120对白 粉病有良好的防效。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的重要措施 之一。
第七章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三、锈病类
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真菌引起的。 主要危害园林植物的叶片,引起叶枯及叶片早落,
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该类病害由于在病部产生大 量锈状物而得名。锈病多发生于温暖湿润的春秋季, 在不适宜的灌溉下、叶面凝结雾露及多风雨天气时 最有利于发生和流行。
第八章 园林植物茎干部病害
干腐型——为常见症状类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侧 枝上。发病后病部皮层腐烂变软,初期病部水肿状, 暗褐色,过一段时间后,病部失水下陷,有时发生 龟裂。后期病斑可产生许多针头状小突起,即病菌 的分生孢子器,潮湿或雨水天气,在病部可产生橙 黄色或橘红色卷丝状的分生孢子角。病斑边缘明显, 黑褐色。病部发病严重时,皮层腐烂,纤维组织分 离如麻状,与木质部容易脱离。当病部环绕树干一 周时,病部以上枝条即干枯死亡。

《园林植物病害》PPT课件

《园林植物病害》PPT课件

54
榆 叶 肿 病
精品医学
55
杜 鹃 花 叶 肿 病
精品医学
56
小节
病状: 变色(黄化、褪绿、花叶、斑驳) 坏死(叶斑、叶枯) 腐烂(湿腐、干腐、青枯、猝倒) 萎蔫(生理性、侵染性) 畸形(簇生和丛生、徒长和肿瘤、矮 缩和皱缩、卷叶和缩叶 )
精品医学
57
2.病症
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膜 状物、线状物、伞状物和马蹄状 物是真菌病害;
精品医学
44
苦 楝 簇 顶 病
精品医学
45
枣 丛 枝 病
精品医学
46
泡桐丛枝病
精品医学
47
② 矮缩和皱缩
矮缩是植株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成比例 地受到抑制,病株比健株矮小得多,如 水稻矮缩病;
皱缩则是病部组织发育不均衡,叶面高 低不平,如桃缩叶病。
③ 卷叶和缩叶
卷向平行于主脉的称为卷叶;
卷向垂直于主脉的称为缩叶。
植物受冻.涝.缺肥等, 就容易受生物病原物的侵害
植物受生物病原物侵染以后, 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精品医学
69
(四)两类病害的区别:
野外分布
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
均匀分布,无发 不均匀,有发 病中心,病害发 病中心,病害 生由轻到重。 发生由点到面。
发病范围
全株性
大部分局部性, 少数全株性;
传染性 病原物
精品医学
10
牡丹红斑病
苹果水心病
精品医学
11
(一) 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物种类:
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线虫.寄生 性种子植物,还有少数的放线菌和藻类。
精品医学
12
(二)非生物性病原

《园林植物保护》PPT课件

《园林植物保护》PPT课件

精选ppt
15
耐病 植物感病后受害较轻。如大叶黄杨白粉病。这 是由于植物的生化活动抵制了病原物的冲击,因而 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品质影响不大。
抗病 是指植物可以抵抗病原物的侵入、扩展或毒害, 即植物真正抵抗病原物侵染的能力。
免疫 在植物病理学中,高度抗病性也称为免疫性。 是指寄主植物能抵抗病原物的侵入,病原物不能在 寄主上建立寄生关系;或者病原物虽能在寄主上建 立初步的寄生关系,但由于寄主的抗病作用,使侵 入的病原物不久即死亡,寄主不表现任何
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称为抗病性。其受基因控 制。范德普兰克(Vanderplank)把植物的抗病性划 分为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垂直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只对病原物的某些生 理小种起作用。即指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受同一种 病原物的不同生理小种侵害时,其抗性表现有明显 的差异。若用柱状图表示,对不同生物型或不同生 理小种的抗性水平有高有低,呈垂直分布。
的病原物则能寄生在很多种甚至成百上千种植物上,
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能侵染约200多
种植物,灰霉菌(Botrytis cinerca)则能侵染上千
种植物。一般来说,寄主范围的宽窄,往往与病原
物寄生性的强弱有一定的联系。专性寄生物的寄主
范围一般较窄,而弱寄生物通常寄主范围较广泛。
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是密切相关的,寄生性不 同的病原物,其致病性也不同。
精选ppt
11
绝大多数寄生物通过寄生活动,或多或少地对寄主 产生不良影响或毒害作用,具有某种致病性。当然, 不是所有具有寄生性的寄生物都能引起寄主发病。 有的寄生物由于致病性很低,以致长期生活在寄主 体内,其有害作用也不为人们所发现。例如,一些 弱寄生菌主要为害植物的死组织或受伤组织,或为 害生长衰弱、生活力降低的植株,并且常分泌酶或 毒素杀死寄主细胞和组织,然后从死组织中吸取养 料,病部通常表现腐烂、溃疡、斑点等坏死型的病 状。一些强寄生物,常常是从寄主的活组织中吸取 养料,并不立即引起寄主细胞的迅速死亡,受害部 分通常表现退色、畸形等病状。病原物的致病性仅 仅是衡量病害是否严重的一个因素。

植物病害的防治【共38张PPT】

植物病害的防治【共38张PPT】

抗病性的签定是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
(4、二相)辅生相物成防,就取治长措地补施短及。封其应用锁和消灭;或尽量减少或稀释病原物接种体
的数量以使其不能成功侵染。 选育抗病良种的方法除一般常规育种外,辐射育种、化学诱变、单倍体育种及遗传工程的研究,也为选育更多的抗病虫品种提供了可能性。
一般方法有: 禁止调运、就地销毁、消毒处理、限制使用地点等。 防止新侵染性病害进入无病区,或一旦进入,即就地封锁和消灭;
• ② 危害严重, 防治困难的病、虫、杂草; • ③ 可借助人为活动传播的病、虫及杂草。即可以
随同种实、接穗、包装物等运往各地, 适应性强的病、 虫、杂草。
• 同时, 必须根据寄主范围和传播方式确定应该接受 检疫的种苗、接穗及其他植物产品的种类和部位。

检疫对象名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应根据实际情
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或补充。
以阻止或降低病原物的对病株进行治疗,阻止病害的进一步扩展,或使其康复。
(一)表皮损伤的治疗
(1)杜绝和铲除(exclusion and eradication)
y • (2)免疫与抗病( 3、协调措施,减少矛盾。
(4) 其他措施
and
resistance)
• 选育和栽培免疫或抗病的植物种、品种或品系i或增 强树木的活力和生长势,提高抗病能力。
剂的生产、运输、贮存又要求较严格的条件,其防
治效益低于化学防治,现在还主要用作辅助防治措
施。
(一)生物防治的机制
• 1、竞争 • 指益菌和病原物在养分及空间上的竞争。由于益
菌的优先占领,使病原物得不到立足的空间和营养 源。如放射野杆菌菌株84的防治机理。
• 2、抗生物质 • 一些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在它们的新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病情指数(%)= ——————————— ×100
调查总株数×最高一级代表值
三、病害流行的变化规律 (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二)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1. 季节变化:病害在一个季 节的消长变化。
2. 年份变化:病害在不同年 份间的变化。
1、季节流行动态:
多循环病害在一年中,病情的发展过程可 分为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三个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病害的普遍率和严重度都 随之变化。
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根 据:
①当时的发病数量或菌量数据 ②作物生育期的变化 ③预测的天气要素。 预测结果主要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
作好防治准备。
3、短期预测:
时限在一周之内或几 天,根据天气要素和菌源 情况。预测结果主要用以 确定防治适期。
二、预测的依据:
(二)按照预测的时限可分 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 期预测。
1、流行程度预测:
是最常见的预测种类, 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 量(发病率、严重度、病情 指数)和流行级别(大流行、 中度流行、轻流行、不流行) 作定量的和定性的表达。
2、病害发生时期预测:
即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 时期。也称为侵染预测,如 果树、蔬菜等病害多根据小 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 染的时期——临界期,以确 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
2、不同病害的传播距离有很 大的差异,可区分为:
(1)近程传播: (2)中程传播: (3)远程传播:
(1)近程传播:
传播动力主要是植物冠层中或贴近 冠层的地面气流或水平风力。
一次传播距离在百米以下。 所造成的病害在空间上是连续的或
基本连续的,有明显的梯度现象。
(2)中程传播:
被湍流或上升气流从植物冠层抬升到 冠层以上数米高度,再由近地面的风 力运送到一定距离后再落到植物冠层 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第六章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第六章
饲用、食用昆虫:家蝇、黄粉虫、中华蜜蜂、鼎突多刺蚁、豆天蛾、虫茶、蚕蛹。
01
传粉昆虫:蜜蜂、壁蜂、熊蜂、切叶蜂。
02
绢丝昆虫:桑蚕、柞蚕、天蚕、塔色蚕(印度柞蚕)、琥珀蚕(印度姆家蚕)、 蓖麻蚕、樗蚕、樟蚕、栗蚕(银杏大蚕蛾)、无桕蚕、柳蚕。
03
其他工业用昆虫:紫胶虫、白蜡虫、五倍子蚜、胭脂蚧。
D
豆虫的侧单眼
添加标题
01
PEPORT ON WORK
昆虫对光的反应:
01
昆虫感光:波长在240~700mµ 紫外光~黄橙光
02
人眼:波长在400~800 mµ 篮紫光~红光
03
蜜蜂:250~650mµ
04
根据昆虫对光的反应,可将昆虫分成:日出性和夜出性两大类。
05
有些昆虫对绿色和黄色敏感,如黄板诱蚜。
06
对紫外光有很强的感应力,可用黑光灯诱虫。
07
3.口器 昆虫的取食器官,因种类、食性、取食方式不同有特化。 1) 构造:由上唇、上腭、下腭、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 2) 类型:咀嚼式口器为原始的口器型式。特化的类型有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咀吸式、锉吸式、双刺吸式、口钩等。 3) 口器类型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选用胃毒性的药剂,刺吸性的害虫选用内吸性的药剂,两类害虫均可用触杀剂,仓库害虫、检疫害虫可用熏蒸剂。 近代农药几乎同时具有多种作用,而且未来的农药发展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方向发展,受口器构造和类型的局限就小了。
4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 《昆虫学通论》
5
南开大学等五校合编 1980 《昆虫学》 (上、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6
严毓骅《植物保护总论(二)普通昆虫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年。

《园林植物保护》课件

《园林植物保护》课件

本课程总结
• 探讨了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在园林植物保护中的 应用
本课程总结
课程特点 结合大量实际案例,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课程总结
• 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课程总结
课程效果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能
增强学生对园林植物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03
04
掌握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 别与防治方法
了解园林植物保护的基本原理 和技术
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保护的意 识和责任感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园 林植物保护问题的能力
02
园林植物保护基础知识
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植物病害定义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因素的影响,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 干扰和破坏,导致组织和器官的生理病变,最终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未来发展展望
技术发展 学科交叉 环保理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园林植物保护将更加注重智能化 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无人机、遥感监测等将在病虫 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园林植物保护将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土壤学等多个学 科交叉融合,形成更为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园林植物保护将更加注重生 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倡绿色防控和可持续发展 。
杂草的防治
杂草防治的方法包括人工拔除、机械除草、化学除草和生物除草等。在防治杂草时,应遵循“安全、有 效、经济、可行”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
03
园林植物保护技术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
识别病害类型
了解和识别各种植物病害,包括 叶部、根部、茎部等不同部位的 病害,以及细菌性、真菌性、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