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资源ppt课件

花
原 产 西 藏 云 南 英 国 早 有 引 种 国 内 尚 未 栽 培
5
白玉兰
花
完整版ppt课件
紫玉兰
6
银杏——秋色——槭树
叶
完整版ppt课件
7
叶形
叶
鹅 掌 楸
完整版ppt课件
8
菠萝蜜
樱桃
果
花楸
完整版ppt课件
9
茎
黄金间碧玉
紫茎 竹子
龟甲竹
紫茎
完整版ppt课件
BACK
10
中国园林树木资源
36
玉蝶
梅
台阁
完整版ppt课件
玉蝶
37
梅
绿萼
完整版ppt课件
38
桃花
梅
宫粉
杏 花
完整版ppt课件
39
桃花
梅
洒金
杏 花
完整版ppt课件
40
桃花
梅
朱砂
杏 花
完整版ppt课件
41
黄香
完整版ppt课件
42
桃花
美人
梅
杏 花
完整版ppt课件
43
山茶(牡丹型)
完整版ppt课件
44
山茶(单瓣型)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
2、园林树木
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及生态适应性, 适合城乡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 森林公园和居住区绿化、美化、防护、组景、造景及 室内外装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
园林树木有乔木、灌木、亚灌木及木质藤本;既有 有观花、观果、观叶的观赏植物,也有经济植物,造 林植物,防护植物、药用植物和果树。
园林植物的应用PPT课件

❖ 花池:指边缘用砖石围护起来的种植床,其中灵 活自然地种上花卉或灌木、乔木,往往还配置 有山石配景以供观赏。它是中国式庭园、宅园 内一种传统的美化环境的手法。
❖ 花钵:指种植或插摆花卉的盛器,具有很强的 装饰性。
❖ 花门(garden arch and plant gate) 用观赏 植物造型或攀附它物而形成的门形装饰。常设 在庭园中作为步行路的出入口,成为引人入胜 的起点。花门依所有的植物及制作的方法有以 下三种类型:
(2)配植园林树木时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配置园林树木时要在大处着眼的基础上安排细节问题。配置中的
通病是:过多的注意到局部,而忽略了主体安排;过分追求少数树木 之间的搭配关系,而没注意整体、大片的群体效果;过多地考虑各株 树木之间的外形配合,而忽视了适地适树和种间关系等基本问题。这 样的结果往往是繁琐支离、零乱无章。为此,在树木配置时,应注意 以下几点:
个树丛是由二、三株至八、九株同种或异种树木 组成,按其功用可分为两类。即以庇荫为主,同 时供观赏用者,和以观赏为主者。属于庇荫为主 的树丛,多有乔木树种组成,以采用单一树种为 宜;属于观赏为主的树丛,则可将不同种类的乔 木与灌木混交,且可与宿根花卉相配。丛植要注 意很好地处理株间、种间关系,集体美与个体美 兼顾。
❖ (一)花坛的类型
❖ 1.根据花材分类
❖ (1)盛花花坛
❖ (2)模纹花坛
❖ (3)混合花坛
混合花坛
❖ 2.按空间位置分类
❖ (1)平面花坛:指花坛表面与地面平行,主要观 赏花坛的平面效果。
❖ (2)斜面花坛:指花坛设在斜坡或阶地上,也可 布置在建筑物的台阶上。花坛的表面是斜面,是主 要的观赏面。
如:防风林带以半透风结构效果最好,而滞尘林则以紧密结构效果最好 。又如:在工矿企业附近建立防烟林时,选择耐烟强的草本紫茉莉、小 向日葵;灌木紫穗槐、胡枝子;乔木小青杨、蒙古栎等由近而远地配置 成块状或带状的阔叶混交林。这样就成了防烟的绿色屏障。
园林植物识记PPT课件

蚊母
( 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 )
金缕梅科, 蚊母树属
形态:嫩枝端具星状鳞毛, 小枝呈Z字形。顶芽歪斜, 暗褐色。单叶互生,叶厚 革质,光滑,椭圆形或倒 卵形,顶端钝,既不宽楔 形,平滑无毛,背面叶脉 略隆起,全缘。4-5月开花, 总状花序,苞片针形。
习性:阳性,喜暖热气候, 抗有毒气体
瓜子黄杨
黄杨科 ,黄杨属
形态:叶革质,正面 呈深绿色,背面为浅 绿色,在严寒的冬天 叶色碧绿,无落叶现 象。该树叶有卵形或 长椭圆形,叶缘呈浅 波状,花浅黄色。
习性:耐阴喜光,耐 旱,耐热耐寒,对土 壤要求不严,以轻松 肥沃的沙质壤土landii )
豆科, 紫荆属
形态:单叶互生,全缘, 叶脉掌状,有叶柄,托叶 小,早落。花于老干上簇 生或成总状花序,先于叶 或和叶同时开放;花萼阔 钟状; 5齿裂,弯齿顶端 钝或圆形;花两侧对称。
习性:性喜欢光照,有一 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 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 萌蘖性强,耐修剪。
黄杨科,黄杨属
形态:叶对生,叶形较长, 叶倒披针形、长圆状倒披 针或倒卵状匙形,先端钝 尖或微凹,基部窄楔形; 树皮灰褐色,有深纵裂纹。 花密集成球状。
习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 充足环境,耐干旱和半阴, 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 好的沙壤土。弱阳性,耐 修剪,较耐寒,抗污染。
紫荆
(Cercis chinensis Bunge )
( 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 )
金缕梅科, 蚊母树属
形态:嫩枝端具星状鳞毛, 小枝呈Z字形。顶芽歪斜, 暗褐色。单叶互生,叶厚 革质,光滑,椭圆形或倒 卵形,顶端钝,既不宽楔 形,平滑无毛,背面叶脉 略隆起,全缘。4-5月开花, 总状花序,苞片针形。
习性:阳性,喜暖热气候, 抗有毒气体
瓜子黄杨
黄杨科 ,黄杨属
形态:叶革质,正面 呈深绿色,背面为浅 绿色,在严寒的冬天 叶色碧绿,无落叶现 象。该树叶有卵形或 长椭圆形,叶缘呈浅 波状,花浅黄色。
习性:耐阴喜光,耐 旱,耐热耐寒,对土 壤要求不严,以轻松 肥沃的沙质壤土landii )
豆科, 紫荆属
形态:单叶互生,全缘, 叶脉掌状,有叶柄,托叶 小,早落。花于老干上簇 生或成总状花序,先于叶 或和叶同时开放;花萼阔 钟状; 5齿裂,弯齿顶端 钝或圆形;花两侧对称。
习性:性喜欢光照,有一 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 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 萌蘖性强,耐修剪。
黄杨科,黄杨属
形态:叶对生,叶形较长, 叶倒披针形、长圆状倒披 针或倒卵状匙形,先端钝 尖或微凹,基部窄楔形; 树皮灰褐色,有深纵裂纹。 花密集成球状。
习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 充足环境,耐干旱和半阴, 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 好的沙壤土。弱阳性,耐 修剪,较耐寒,抗污染。
紫荆
(Cercis chinensis Bunge )
园林常用植物精讲PPT课件

丛广特团与色在一基内且56..,场征美“显夏起础外还混群显四,,霜得末,再分有植植示周又如叶格秋形辅明改银将出或能红外初成之,善银杏较错草使与妖给一一群生杏与大落坪这二娆人定定植态与其数有边些月。以面数银环枫他量序 缘 个 花 金 积 量 杏 境树银树 的、 性 ” 风 的 的 不 的星,杏种 银层 特 的 乍 银 其 但 巨点它与规 杏大次 征 枫 起 杏 他 有搭既柿则 按作幽 协 树 , 层 树 形配能树或 照用深 调 叶 硕 林 种 成表,、不 一。的 地 交 果 作 作 景现深山规 定自 结 相 累 为 陪 观出秋楂则 的然 合 辉 累 主 衬 的不金、地 构美 在 映 的 景 , 艺同黄海混 图。 一 , 丰 造 术种色,棠栽 方起 其 收 成 效类的并等式,形 自 之 上 果的银以配栽适第成 然 感 下 ,个杏此置植用7集 景 。 、 而性叶为,在于页/共1为 是 孑 老 银 塔 银 雄 华 雅 一7银 第 遗 树 杏 状 杏 伟 盖 别 片页杏四植已又银是壮。致金科纪物不有杏风丽其,黄、冰,多活、景,叶炎,银川现见化裂园苍形夏给杏运存,石银林翠如枝人银属动活和的杏绿挺折叶以杏落后在它美、化拔扇繁华叶遗世同称垂树。,茂贵乔留的纲。枝种其翠,典银木下银的变之根绿绿雅杏。来杏所种一如莹荫、、银的稀有及。龙洁蔽大斑杏裸少其品树盘。日雅叶出子而他种干,树,别银现植分植有端巨体晚致杏在物散物直干肃秋之:黄等几中,皆苍参穆果感叶亿最上已劲天壮实。2银6年古百灭,,丽累种杏前老岁绝树冠,累。、,的的,姿似古,
第11页/共17页
园林栽种常用植物
——乔木、灌木、花卉
三、花卉 (1)简介
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 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 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 有香味。
第11页/共17页
园林栽种常用植物
——乔木、灌木、花卉
三、花卉 (1)简介
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 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 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各样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 有香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病情指数(%)= ——————————— ×100
调查总株数×最高一级代表值
三、病害流行的变化规律 (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二)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1. 季节变化:病害在一个季 节的消长变化。
2. 年份变化:病害在不同年 份间的变化。
1、季节流行动态:
多循环病害在一年中,病情的发展过程可 分为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三个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病害的普遍率和严重度都 随之变化。
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根 据:
①当时的发病数量或菌量数据 ②作物生育期的变化 ③预测的天气要素。 预测结果主要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
作好防治准备。
3、短期预测:
时限在一周之内或几 天,根据天气要素和菌源 情况。预测结果主要用以 确定防治适期。
二、预测的依据:
(二)按照预测的时限可分 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 期预测。
1、流行程度预测:
是最常见的预测种类, 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 量(发病率、严重度、病情 指数)和流行级别(大流行、 中度流行、轻流行、不流行) 作定量的和定性的表达。
2、病害发生时期预测:
即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 时期。也称为侵染预测,如 果树、蔬菜等病害多根据小 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 染的时期——临界期,以确 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
2、不同病害的传播距离有很 大的差异,可区分为:
(1)近程传播: (2)中程传播: (3)远程传播:
(1)近程传播:
传播动力主要是植物冠层中或贴近 冠层的地面气流或水平风力。
一次传播距离在百米以下。 所造成的病害在空间上是连续的或
基本连续的,有明显的梯度现象。
(2)中程传播:
被湍流或上升气流从植物冠层抬升到 冠层以上数米高度,再由近地面的风 力运送到一定距离后再落到植物冠层 中。
调查总株数×最高一级代表值
三、病害流行的变化规律 (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二)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1. 季节变化:病害在一个季 节的消长变化。
2. 年份变化:病害在不同年 份间的变化。
1、季节流行动态:
多循环病害在一年中,病情的发展过程可 分为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三个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病害的普遍率和严重度都 随之变化。
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根 据:
①当时的发病数量或菌量数据 ②作物生育期的变化 ③预测的天气要素。 预测结果主要用于作出防治决策和
作好防治准备。
3、短期预测:
时限在一周之内或几 天,根据天气要素和菌源 情况。预测结果主要用以 确定防治适期。
二、预测的依据:
(二)按照预测的时限可分 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 期预测。
1、流行程度预测:
是最常见的预测种类, 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 量(发病率、严重度、病情 指数)和流行级别(大流行、 中度流行、轻流行、不流行) 作定量的和定性的表达。
2、病害发生时期预测:
即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 时期。也称为侵染预测,如 果树、蔬菜等病害多根据小 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 染的时期——临界期,以确 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
2、不同病害的传播距离有很 大的差异,可区分为:
(1)近程传播: (2)中程传播: (3)远程传播:
(1)近程传播:
传播动力主要是植物冠层中或贴近 冠层的地面气流或水平风力。
一次传播距离在百米以下。 所造成的病害在空间上是连续的或
基本连续的,有明显的梯度现象。
(2)中程传播:
被湍流或上升气流从植物冠层抬升到 冠层以上数米高度,再由近地面的风 力运送到一定距离后再落到植物冠层 中。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树木学ppt课件

25 Y
12 L
l
[el]
[l]
26 ZmBiblioteka [em] [m]n
[en]
[n]
o
[o :] [ o:]
p
[pe]
[p]
q
[ku:]
[k]
r
[er]
[r]
s
[es]
[s]
t
[te]
[t]
u
[u:]
[u:]
v
[ve]
[v]
w
[ˊdupleksve]
[v]
x
[iks] [ks]
y
[ˊipsilon]
[i:]
z
[ˊzeta:] [z] 8
2、语音特点
(1)元音6个,按口型分为圆口型和扁口型; 按发音特点分硬元音和软元音。
❖ 硬元音 a ,o ,u (圆口型发音) ❖ 软元音 e ,i ,y (扁口型发音)
(2)双元音4个:ae oe au eu
Palmae(棕榈属), Koelreuteria(栾树属), Paulownia(泡桐属),Eucommia(杜仲属)
11
三、学名的拼读
❖ 音节,是拼音的关键。辅音在前,元音在后。 如ba,bo,de fi,gy 等。
1、音节划分 ❖ 只有元音才能构成音节 (1)单音节词。Rhus (Rhu-s) 漆树属 (2)双音节词。Cycas (Cy-cas) 苏铁属 (3)多音节词。Me-ta-se-quo-i-a 水杉属
文从经典的和中古时期的拉丁文中分离出来,并修改 和补充了许多科学的名词和术语,语法上进行了简化, 能够更加精练和简洁地表达新的发现和新的成果。
6
二、拉丁学名的读音
园林植物PPT课件

有一些花卉的挥发性物质对虫也有一定的影响,有很强的驱虫作用。 如四川洪雅县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度假村建立在柳杉林中,这里整
旱柳和美青杨吸收氯气能力可达到每平方米1000毫克以上,而 水蜡、卫矛、花曲柳、忍冬可达750至1000毫克。
还有一些观赏植物对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如大叶黄杨、梧桐、 女贞、榉树、垂柳等。氟化氢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比二氧化硫大20倍。
昆明主要的行道树银桦吸收氟的量为630ppm,乌桕能过420ppm 蓝桉达到250ppm、石榴达到225ppm、桃花达到100ppm 植物园、草园或森林中生活的人们很少感病,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植物
园林植物与应用
第一章 植物的功能作用
内容提要
植物的生态功能 植物的启迪功能 植物的建造功能 植物的观赏功能 植物的审美功能
园林植物的作用与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城市 、风景区、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等地,植 物除用于美化环境外,在保护环境、改善小 气候环境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本章主要讲述观赏植物的这三大主要作用。
很多花卉具有极强的抗性,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主要有丁香属、榆叶梅、菊属、山杏、山桃、柳兰、沙棘、胡枝
子、紫穗槐、紫藤、南蛇藤、蛇葡萄、龙葵、绣线菊、蜡梅、木 旬子、火棘、山乔麦、弥猴桃、狗枣弥猴桃、杨、柳、榆、槐、 枣等等。
绿化林带减小风力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观赏植物具有吸收CO2制造O2的功能 我们在森林公园、城市公园、河边或草坪上散步时,会感到这里的空
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光合作用效应比较
类型
吸收CO2量 产生O2量 (kgd-1m-2) (kgd-1m-2)
公园绿地
0.09
0.065
阔叶林(生长季)
0.10
0.073
旱柳和美青杨吸收氯气能力可达到每平方米1000毫克以上,而 水蜡、卫矛、花曲柳、忍冬可达750至1000毫克。
还有一些观赏植物对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如大叶黄杨、梧桐、 女贞、榉树、垂柳等。氟化氢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比二氧化硫大20倍。
昆明主要的行道树银桦吸收氟的量为630ppm,乌桕能过420ppm 蓝桉达到250ppm、石榴达到225ppm、桃花达到100ppm 植物园、草园或森林中生活的人们很少感病,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植物
园林植物与应用
第一章 植物的功能作用
内容提要
植物的生态功能 植物的启迪功能 植物的建造功能 植物的观赏功能 植物的审美功能
园林植物的作用与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城市 、风景区、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等地,植 物除用于美化环境外,在保护环境、改善小 气候环境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本章主要讲述观赏植物的这三大主要作用。
很多花卉具有极强的抗性,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主要有丁香属、榆叶梅、菊属、山杏、山桃、柳兰、沙棘、胡枝
子、紫穗槐、紫藤、南蛇藤、蛇葡萄、龙葵、绣线菊、蜡梅、木 旬子、火棘、山乔麦、弥猴桃、狗枣弥猴桃、杨、柳、榆、槐、 枣等等。
绿化林带减小风力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观赏植物具有吸收CO2制造O2的功能 我们在森林公园、城市公园、河边或草坪上散步时,会感到这里的空
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光合作用效应比较
类型
吸收CO2量 产生O2量 (kgd-1m-2) (kgd-1m-2)
公园绿地
0.09
0.065
阔叶林(生长季)
0.10
0.07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水体中生态因子可分为三大类:
(1)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 又称自然因子, 或称理化因子。在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的非生物因子为光 照、温度、溶解盐、溶解气体、底质、pH、悬浮物、水流、 水位和水体容积大小等。总之非生物因子包括无机物、有 机物和气候因素。
(2)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指环境中的动物、植物 和微生物,即指同种或异种的其它生物。
小环境。例如,生物群落的镶嵌性就是微环境作用的结果。
• 内环境(inner environment)指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 境。对生物体的 生长和繁育具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叶 片内部,直接和叶肉细胞接触的气腔、气室、通气系统, 都是形成内环境的场所。内环境对植物有直接的影响,且
不能为外环境所代替。
(被人类破干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类。
• (3)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
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3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分பைடு நூலகம்:
宇宙环境(space environment)指大气层以外的宁宙空间。是人 类活动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地球邻近天体的过程中提出的 新概念,也可称之为空间环境。宇宙环境由广阔的空间和存在 其中的各种天体及弥漫物质组成,它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和热源,为地球生物有机体 带来了生机,推动丁生物圈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因 而,它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源泉:太阳辐射能的变化影响着地 球环境。例如,太阳黑子出现的数量同地球上的降雨量有明显 的相关关系。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潮汐现象,并 可引起风暴、海啸等自灾害。
5
二、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素)。环境 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 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 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物的生存因子或生 存条件(生活条件)。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 生物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具体 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 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habitat)。由此可见,环 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因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概念。一般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看作是同义的。因此 生态因子可定义为: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一种或几 种生命有机体的任何部分或条件称为生态因子。
(4)各种生态因子对物种的健康生存都存在双向作用。即在最低和最高 点以外产生抑制作用,在最低和最高点以内产生促进作用,在最适点 产生的促进作用最大。
9
• 2、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
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2)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 3)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调剂性 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10
• 3、植物与环境
•
区域环境(regional environment)指占有某—特定地
域空间的自然环境,它 是由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5个自然
圈层相互配合而形成的。不向地区,形成各不相同的区域
环境特点,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群落。
•
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指区域环境中,由于某一
个(或几个)圈层的细 微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差异所形成的
4)生存条件:
1
一、环境及环境类型
• 广义的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主体
(通常指人)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在生 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存在的一切事 物,即影响有机体反应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亦即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生物是环境 的主体。
• 环境至今尚末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一般
可按环境的主体、环境性质、环境的范围 等进行分类。
4
• 地球环境(global environment)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 圈、土壤圈、岩行圈和生物圈,又称为全球环境,也有人 称为地理环境(geoenvironment)。地球环境与人类及生物 的关系尤为密切。其中生物圈中的生物把地球上各个圈层 的关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 换。
(3)人为因子(anthropogenic factors):指人类活动对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7
•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是指环
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 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 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了生物的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具体的生 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habitat),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 影响。
一、植物与环境
• 1、有关环境的概念 1)环境: 2)生态因子 :光照、温度、水分、
土壤、大气因子 。
3)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
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境 是指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生境又称栖息地。生境是由生物 和非生物因子综合形成的,而描述一个生物群落的生境时通 常只包括非生物的环境。为了避免混乱,识别生境的这两种 用法是很重要的。
2
• (1)按环境的主体可分为以人类为主体的人类环境,在
此类环境中其他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人类 环境要素。这是环境科学中所指的环境;另一种是以生 物为主体的生物环境,即生物体以外的所有自然条件称 为环境。这是一般生态学书刊上所采用的分类方法。
• (2)按环境的性质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
(2) 植物————(1)—————环境
(3)
(1)植物生长离不开环境; (2)环境对植物起综合的生态效应; (3)植物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对
8
•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
(1)生态因子的作用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 1)生态因子本身的性质和作用的量; • 2)作用对象——物种的遗传特性和被作用的部位和方式; • 3) 其它伴随的环境条件。 •
(2)被作用物种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存在最低、最适和最高点, 简称“三基点”。
•
(3)在一定范围内,被作用物种可以通过行为、生理和遗传等方面的改 变逐渐适应原本难以适应的环境;而超越某一阈限或缩短必要的适应 时间,任何物种将难以生存和适应。
水体中生态因子可分为三大类:
(1)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 又称自然因子, 或称理化因子。在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的非生物因子为光 照、温度、溶解盐、溶解气体、底质、pH、悬浮物、水流、 水位和水体容积大小等。总之非生物因子包括无机物、有 机物和气候因素。
(2)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指环境中的动物、植物 和微生物,即指同种或异种的其它生物。
小环境。例如,生物群落的镶嵌性就是微环境作用的结果。
• 内环境(inner environment)指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 境。对生物体的 生长和繁育具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叶 片内部,直接和叶肉细胞接触的气腔、气室、通气系统, 都是形成内环境的场所。内环境对植物有直接的影响,且
不能为外环境所代替。
(被人类破干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类。
• (3)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
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3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分பைடு நூலகம்:
宇宙环境(space environment)指大气层以外的宁宙空间。是人 类活动进入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地球邻近天体的过程中提出的 新概念,也可称之为空间环境。宇宙环境由广阔的空间和存在 其中的各种天体及弥漫物质组成,它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和热源,为地球生物有机体 带来了生机,推动丁生物圈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因 而,它是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源泉:太阳辐射能的变化影响着地 球环境。例如,太阳黑子出现的数量同地球上的降雨量有明显 的相关关系。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潮汐现象,并 可引起风暴、海啸等自灾害。
5
二、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素)。环境 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 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 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物的生存因子或生 存条件(生活条件)。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 生物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具体 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 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habitat)。由此可见,环 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因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概念。一般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看作是同义的。因此 生态因子可定义为: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一种或几 种生命有机体的任何部分或条件称为生态因子。
(4)各种生态因子对物种的健康生存都存在双向作用。即在最低和最高 点以外产生抑制作用,在最低和最高点以内产生促进作用,在最适点 产生的促进作用最大。
9
• 2、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
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2)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 3)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调剂性 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10
• 3、植物与环境
•
区域环境(regional environment)指占有某—特定地
域空间的自然环境,它 是由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5个自然
圈层相互配合而形成的。不向地区,形成各不相同的区域
环境特点,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群落。
•
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指区域环境中,由于某一
个(或几个)圈层的细 微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差异所形成的
4)生存条件:
1
一、环境及环境类型
• 广义的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主体
(通常指人)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在生 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存在的一切事 物,即影响有机体反应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亦即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生物是环境 的主体。
• 环境至今尚末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一般
可按环境的主体、环境性质、环境的范围 等进行分类。
4
• 地球环境(global environment)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 圈、土壤圈、岩行圈和生物圈,又称为全球环境,也有人 称为地理环境(geoenvironment)。地球环境与人类及生物 的关系尤为密切。其中生物圈中的生物把地球上各个圈层 的关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各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 换。
(3)人为因子(anthropogenic factors):指人类活动对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7
•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是指环
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 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 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了生物的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具体的生 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habitat),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 影响。
一、植物与环境
• 1、有关环境的概念 1)环境: 2)生态因子 :光照、温度、水分、
土壤、大气因子 。
3)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
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境 是指生态学中环境的概念,生境又称栖息地。生境是由生物 和非生物因子综合形成的,而描述一个生物群落的生境时通 常只包括非生物的环境。为了避免混乱,识别生境的这两种 用法是很重要的。
2
• (1)按环境的主体可分为以人类为主体的人类环境,在
此类环境中其他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人类 环境要素。这是环境科学中所指的环境;另一种是以生 物为主体的生物环境,即生物体以外的所有自然条件称 为环境。这是一般生态学书刊上所采用的分类方法。
• (2)按环境的性质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
(2) 植物————(1)—————环境
(3)
(1)植物生长离不开环境; (2)环境对植物起综合的生态效应; (3)植物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对
8
•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
(1)生态因子的作用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 1)生态因子本身的性质和作用的量; • 2)作用对象——物种的遗传特性和被作用的部位和方式; • 3) 其它伴随的环境条件。 •
(2)被作用物种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存在最低、最适和最高点, 简称“三基点”。
•
(3)在一定范围内,被作用物种可以通过行为、生理和遗传等方面的改 变逐渐适应原本难以适应的环境;而超越某一阈限或缩短必要的适应 时间,任何物种将难以生存和适应。